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南涧凤凰精制茶厂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云南南涧凤凰精制茶厂

  云南南涧凤凰精制茶厂成立于1997年2月,位于美丽的红河源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云南南涧凤凰精制茶厂拥有厂房3800平方米,宽敞明亮,年生产量达300多吨。云南南涧凤凰精制茶厂茶叶精制,设备齐全,其注册商标为“云西”牌,主要生产两大系列,以紧压茶生茶和熟茶(普洱茶)系列为主。压制各种规格的沱茶、砖茶、饼茶、普洱茶、金瓜茶、小沱茶,生产各级别的三春茶等。云南南涧凤凰精制茶厂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凤凰云西牌七子饼茶、沱茶已经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赢得了外商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处北纬24°39′~25°10′,东经100°06′~100°41′,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地处澜沧江中游和哀牢山之首与无量山北端,国土面积1731.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3%。境内最高海拔3061米,最低海拔994米,相对高差达2067米。属于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9.1℃,≥10℃的年积温为6885.5℃,极端最高温36.1℃,最低温1.1℃,年均相对湿度63%,年均日照2457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介于200~1400毫米,全年无霜期达305天;呈现出“一山多气候,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性和地域性特征与“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的特征。境内山高雾多,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土壤湿润,生态优良,适宜茶树生长,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实写照之地。据考证,茶多为“濮人”所植,南涧县境内曾为“濮蛮”所居。蒙舍千年知饮茶,《蛮书》史册传佳话,史书中承载了岁月的缕缕茶香。早在唐朝咸通四年(863年),樊绰撰写的《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就专门记载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现与南涧县山水相连的景东县,银生城界诸山即无量山和哀牢山一带,蒙舍蛮是南诏少数民族的泛称,可见南涧地区在唐朝以前就栽培与饮用茶叶了;清代《蒙化府志》中记载:“无量山,高大无量故名。昔蒙氏封为南岳,界连定边县(今南涧县)景东府。”又载:“山茶,本高丈余,有宝珠分心蝶翅馨等十种”。从1984年开始,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陈炳环研究员、虞富莲研究员和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到南涧考察分布在南涧县境内的大量茶树品种资源,时至今日,南涧境内已经发现了一大批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及周边村寨中散生着的有数百年历史的无量山野茶树、过渡型茶树和栽培型大茶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300多年树龄的小古德栽培型大茶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次到南涧考察,认为南涧是云南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这些都证明了南涧种茶、产茶、用茶历史的悠久。南涧县茶文化底蕴丰厚,无量山的博大、凤凰茶的传说以及县茶道、茶艺表演队伍和罐罐茶、百抖茶等乡土茶文化逐步兴起。

  云南南涧凤凰精制茶厂生产的全系列普洱茶其原料均采摘自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古茶园,无量山被海内外专家认定为世界茶树原生地至今还生长着许多百年以上的古茶树,生态茶园有独特的生态优势,特别是茶园在半山区,山高昼夜温差大,降雨丰富,茶园周围由于森林覆盖率高,终年云雾环绕,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漫射光多,茶园无作任何污染和农药残留源,非常有利于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叶品质的提高。该厂不仅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在茶叶后期工艺制作上更是要求甚严。从生产车间、产品检测室、办公室,无论是生产操作工还是化验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干净的布鞋、白大褂和戴着统一干净的白帽子。为了更能体现普洱茶的真性,保持着普洱茶的绿色生态性,云南凤凰精制茶厂一直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及“5S”生产标准。

促茶业发展:“凤凰沱茶”创始人林兴云再出征

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叶流通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践行“创品牌、强流通、谋合作、促发展”的宗旨,积极推动南涧县茶产业发展,促进打造“凤凰沱茶”区域公共品牌进程。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大勇邀请“凤凰沱茶”创始人林兴云老先生重回南涧县,拜访三家“凤凰沱茶”直系传承企业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南涧凤凰沱茶有限公司、云南南涧茶厂,并前往南涧彝族自治县罗伯克茶场。林兴云参观会员单位车间及产品,为南涧县“凤凰沱茶”、南涧绿茶出谋划策,推进南涧县茶产业发展。

2022年,南涧彝族自治县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创建县。南涧的种茶、制茶历史,距今已有上千年,而真正使南涧在普洱茶界享有盛名的产品非“凤凰沱茶”莫属。“凤凰沱茶”的成功带动了南涧县茶产业的腾飞发展,解决上千茶农、制茶工人的就业问题,衍生多家生产“凤凰沱茶”并不断创新发展的南涧茶企,推动南涧县脱贫攻坚历史进程,目前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土林凤凰

林兴云1935年生人,先后在凤庆茶厂、下关茶厂担任技术岗位。1984年,已有三十年制茶经验的林兴云受邀到南涧县;1985年,林兴云创办南涧县国营茶厂担任厂长,7万元起家,四年资产发展到四百多万。凭借“凤凰沱茶”,在中国沿海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吹响不久,深藏中国西南边陲的“南涧国营茶厂便创造了出口创汇700万/年的伟绩,这也使得林兴云曾经一度成为中国创业名人榜的传奇人物。

据林兴云回忆,“凤凰沱茶”取自南涧县境内的凤凰山。1986年注册”土林“品牌,来源于南涧县土林景区。“土林凤凰”牌“凤凰沱茶”独具地域特色,尤其以普洱熟沱的工艺闻名于世。本次来到清华土林茶厂,林兴云针对正在生产的“土林凤凰”牌“凤凰沱茶”也提出多项建议。

协会会长、云南土林茶业董事长刘大勇陪同林兴云来到协会理事单位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即清华土林茶厂),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字绍秀陪同林兴云参观产品展区,共同回忆1985年至今的企业历程,茶厂创立、凤凰沱茶出世、企业改制、清华帮扶......三十七年砥砺奋进,如今企业注册资金7300万元,产品品类丰富,“土林”凤凰沱茶品牌价值达1.06亿元,产品远销海外,誉满世界,不断书写着“土林”凤凰沱茶的不老传说。

南涧凤凰沱茶有限公司:鑫凤凰


1989年林兴云离开南涧国营茶厂,“凤凰沱茶”也因此停产数年。1999年年已古稀的林兴云再次“出山”,经过多年考察选定了李世章传授“凤凰沱茶”制作技艺,开始筹备复兴“凤凰沱茶”事宜。

在林兴云老先生的支持下,2005年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成立,并开始生产“鑫凤凰”牌凤凰沱茶。2015年,为更好地复兴凤凰沱茶,助推南涧县茶产业,李世章成立南涧凤凰沱茶有限公司。


协会会长刘大勇陪同林兴云来到协会秘书长单位南涧凤凰沱茶有限公司,与李世章说起“鑫凤凰”创立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对“鑫凤凰”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2007年凤凰沱茶厂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普洱唯一指定生产企业;2009年“鑫凤凰”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同年成功出口茶叶到韩国,再续林兴云老先生的创汇佳话。

云南南涧茶厂:古德凤凰

1988年,南涧国营茶厂停产整顿。曾与林兴云共同建厂的杨志勇在1990年创建了“南涧县茶叶公司”,任县茶办副主任兼茶叶公司总经理,公司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后,杨志勇被调回县政府茶办从事茶叶产业行政管理工作。


2004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杨志勇创办云南南涧茶厂,旨在重建原南涧国营茶厂。云南南涧茶厂生产“古德凤凰”牌凤凰沱茶,寓意凤凰涅槃,古德流芳。2012年,杨志勇退休,将茶厂整体转让给原茶厂高级管理人员周开忠及其家人经营至今。

协会会长刘大勇陪同林兴云来到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南涧茶厂,周开忠及儿子周红海带领林兴云一行参观制造车间及“古德凤凰”凤凰沱茶产品。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南涧茶厂已发展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林兴云盛赞云南南涧茶厂现代化的制茶设备,并针对“凤凰沱茶”生产方面提出建议。

南涧彝族自治县罗伯克茶场


南涧彝族自治县罗伯克茶场建于1964年,在南涧县大办集体茶场浪潮中诞生,由公郎镇凤岭村民委员会管辖,属社联办集体企业。1981年底完善了茶叶联产承包责任制,李正林成为罗伯克茶场负责人。

罗伯克茶场位于澜沧江、漾江之间的无量山脉延伸处,澜沧江支流的罗伯克河畔,距南涧县县城60公里。1991年修通茶场公路,从此逐步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1992年建设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创立了“罗伯克牌绿茶”品牌,经过多年发展现已代表南涧绿茶的标杆水平。林兴云向李正林及其家人针对南涧绿茶的品牌化打造和产品多样性提出建议。

  

协会会长刘大勇陪同林兴云来到协会理事单位南涧彝族自治县罗伯克茶场,在罗伯克茶场发展过程中,从栽种茶树到制茶技艺,林兴云也为李正林提供了多项帮助。两位年过耄耋之年的老人亲切握手、相谈甚欢。

自1985年林兴云创办南涧县国营茶厂并始创“凤凰沱茶”,就与南涧县的茶企结下不解之缘。南涧县多家茶企受益于林兴云老先生,他在南涧县教授“凤凰沱茶”制造工艺,指导栽种茶树,并帮助南涧县茶叶产品寻找销路,为南涧县茶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南涧县茶叶奠基者之一。林兴云老先生将持续为南涧县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见证凤凰沱茶的复兴与南涧县茶产业的腾飞。

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叶流通协会作为南涧茶叶行业的资源共享平台,发挥茶叶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进茶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助推南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叶流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南涧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南涧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融合化,推动“一县一业”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南涧无量山绿色茶区。

聚焦规模化

建设绿色有机茶园

立足南涧无量山“高山、净土、生态”的资源优势,瞄准茶产品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发展方向,创新茶产业发展政策机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种植。


——加快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围绕创建12万亩绿色有机茶园目标,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绿色食品茶园、有机茶园,引领茶农走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出台扶持奖励政策,对获得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2000亩以下茶园的经营主体给予2万元奖补,2000亩以上的给予3万元奖补。指导专业合作社设立绿色茶园建设周转金,扶持茶农建设绿色茶园。目前,全县绿色有机茶基地达10.4万亩。

——加强古茶树保护。针对无量山拥有大量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资源的实际,建立古茶树保护机制,完成11700多株古茶树数据的采集并建立数据库。实施宝华镇杨梅树、无量山镇黄草坝、碧溪乡回龙山、小湾东镇龙华等古茶园保护,改善古茶树生长的生态小环境,打造无量山古茶树保护品牌。

——建设万亩绿色有机示范园。按“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的模式,建设无量山樱花谷、无量山藏茶谷2个万亩绿色有机示范园。强化科技服务,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替代化肥、化学农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蓝板等防控措施。

聚焦专业化

提升茶叶绿色加工能力

按照“县城发展绿色精深加工、乡镇和重点村发展绿色初加工”的思路,探索茶产业加工新模式,加快提升全县茶叶绿色加工能力。


——提高茶叶初制水平。结合“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借助上海帮扶机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一批标准化初制所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茶叶初制的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县共有52个茶叶初制所完成改造提升,计划今年内全面完成茶叶初制所达标建设工作。

——提升茶叶精加工能力。加快推进县城“南涧无量山高山茶产业园”建设,打造以茶叶绿色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投资5400万元建成云南天上人间茶业有限公司精制茶厂,普洱茶、红茶、花茶、绿茶4条生产线全部按照国际化GMP生产标准建设。

聚集绿色化

创建绿色食品品牌

立足“绿色、有机、高品质”的定位,建立完善品牌创建保护机制,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和地理标志申报认定,扶持现有企业壮大品牌,提升无量山茶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打牢品质基础。严格落实茶叶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自检。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开展数字茶园建设,探索建设覆盖茶山茶园、初制所、精制厂、仓储等全过程可追溯系统,提高茶产品质量公信力。鼓励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县累计通过绿色有机认证产品128个。

——打造公共区域品牌。整合茶叶品牌资源,制定区域品牌管理办法,集全县之力打造“无量山高山茶”“凤凰沱茶”“南涧绿茶”3个区域品牌,提升南涧茶叶知名度。

——做强企业品牌。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并积极参与名品申报评选。目前,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云南省著名商标5个、云南名牌2个,“土林”“鑫凤凰”“罗伯克”等品牌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聚焦组织化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推广“县有产业园、乡有企业、村有合作社初制所、基地有庄园”的县乡村三级茶产业发展构架,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县有无量山高山茶产业园1个、茶叶企业5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5个。


——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以“一村一品”专业村为重点,以初制所为基础培育专业合作社,淘汰“空壳”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合作社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水平。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将产业扶持等资金量化为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以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建立“双捆绑”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共有9000多万元资金量化为村集体资产,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巩固了脱贫成效。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开展云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涧试验站、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强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管理人员及茶叶种植大户、销售大户等的培训,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能力、辐射带动能力。


聚焦市场化

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建设

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原有传统经营模式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带富能力。

——加强品牌营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营销无量山绿色食品牌。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品牌培育和展会推介。举办“无量山樱花节”“无量山藏茶谷采茶节”等文旅活动。邀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把脉南涧绿色茶产业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到广州、上海参加茶博会,推介南涧无量山高山茶。

——拓展营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开拓省内外茶叶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到大中型城市建立旗舰店,在省内各州市建立销售网点,力争实现销售网点全覆盖。鼓励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工大户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形成新业态。

——创新营销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线上线下相结合营销,构建全民营销的格局,改变种植从业人员比例大、销售人员不足的局面。

聚焦融合化

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完善重点茶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茶区旅游公厕、停车场、茶园观光设施、体验店、品茶功能区等建设,提升茶区旅游接待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南涧无量山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了清华启迪投资控股土林茶业、上海奥若拉公司投资建设精制厂和藏茶谷,北纬25度茶庄园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南涧,实施了凤凰沱茶厂、点苍茶叶加工技改项目,壮大了茶产业市场主体。

——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将打造绿色食品牌与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结合起来,依托秀美茶园建设、古茶山古茶园保护,建成2个省级茶庄园、3个州级茶庄园,建成9个半山酒店和茶山客栈,南涧县被列为“全省人文网红旅游目的地”,无量山樱花谷被评为“中国最佳网红目的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无量山樱花谷、无量山藏茶谷作为全县茶山旅游的核心,用好“无量山”“南涧跳菜”两张名片,策划2至3条无量山大景区精品旅游路线,让“南涧无量、秘境花乡——神仙姐姐居住的地方”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努力争创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通讯员皇丽芬/文图片来源于微南涧

来源:大理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