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那里买黑茶

找到约6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专访“茶痴”林治:安化黑茶引领中国黑茶发展

“安化黑茶不仅好,而且对中国整个黑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茶痴”林治说。时逢他来参加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厂庆,红网时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红网时刻记者

唐伯虎的《一世歌》中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年幼后除老。”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十岁。彼时的人到了七十,基本就是在感慨,“中间光景不多时”“春夏秋冬弹指间”。


而这个名叫林治的“70后”,是个生在草木中的茶人,是个内心清明简然,从未停止学习的人,是个到处同人讲“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人。


“茶痴”的前半生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在很小的时候,林治就对茶有了特别的感情。


1969年,知青下乡运动如火如荼,林治也因此“投亲靠友”,回到了祖籍福州,放到福建武夷山茶户插队劳动,机缘巧合下走近了茶叶原产地,从此茶成了他“穷通行止常相伴”的良师益友,也因此成就了他的梦想和追求。


他说,武夷山那片土地是神奇的,那里弥漫着茶香的清风、高远澄澈的蓝天使人眼界开阔,俗念全消,而那里的人,也耿直善良。


在农村那片广阔天地干了三年,林治因为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生产队副队长,大学恢复招生后,队里推荐林治为“工农兵大学生”,别的条件都过了,唯有政审中因他的家庭有“海外关系”而未能过关。


理想受挫,林治并未因此而消沉。他常常在白天干了一天农活之后,晚上点上煤油灯,就着一碗粗茶挑灯夜读。靠着勤奋进取,敏而好学,他很快发表了不少文章,被破格提拔到当地的粮食系统去工作,后调任南平地区粮食学校任教师。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被当时的国家商业部副部长赵发生看中,因此被抽调参与了全国粮食大中专统编教材粮油商品知识和粮油营销学。


这些往事,成了林治年轻时代进取奋斗的缩影。


后来,林治先后担任过县粮食局副局长、地区经贸委主任、副县长、南平地区财政局副局长等职务。1994年,林治在精读《金刚经》时,经中有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读罢这一段他大为震惊,顿有醍醐灌顶之感,遂写下“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影,潜花惜月惜情惜缘惜人生”之对,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从此意识到,人生宝贵,肉身难得,于是决定从此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万里奔波不辞远 痴心只为问茶来

1997年,刚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林治,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毅然从南平地区财政局领导岗位上辞职,回到四季温和湿润的武夷山,开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茶文化的文化机构——六如茶文化研究所。
“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武夷山这个茶乡,掉进了美丽温柔的陷阱,从那以后我就一门心思种茶、制茶、玩茶,慢慢走上了茶文化这条路。”
辞职之后,有感于现代中国茶文化没有系统的研究著作,林治变卖了家当,自费开始问茶之旅。他花费十余万元,历四载春秋,行10万公里路,走遍全国主要产茶区,将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凝聚笔端,撷英采华、去芜取精,写出了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茶文化专著《神州问茶》。
人们惊叹于《神州问茶》中对当今中国茶产业整体概貌的精准描述,以及其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却鲜有人知这背后的艰辛。
这位年逾古稀的“武夷山茶痴”回忆说:“那年头,我出去坐火车从不买卧铺,住宿找最便宜的小旅馆,花十五块钱都觉得很心疼。”
为深入、全面地了解茶情,他以一个茶人的空灵与坚实,遍访茶乡,深入仙佛窟宅,一步一步地丈量着神州大地。
他常穿梭于险象环生的巍峨群山间。有时很长一段路都是盘旋着的羊肠山路,一侧是嶙峋山石,一侧是万丈深渊。最可怕的是还可能遇到山石塌方等意外情况,汽车刚开过,后面红尘滚滚,令人回眸色变。
他曾七进安溪,踏着《安溪人待客茶当酒》的熟悉旋律,一次次来到这个“茶树品种的资源宝库”,探询乌龙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这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史的古老茶乡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也曾两下云南,为了一睹树龄高达二千七百余年的野生茶树王的“真容”,不惜花费三天时间,一时在毒蛇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中疾行;一时在陡峭的高山上攀援;一时又随挂在悬崖上的汽车颠簸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
就这样,一走就是四年,他的足迹遍布了中国茶叶所有核心产区。朋友们感慨道,他的著作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与安化黑茶结缘

林治与安化黑茶相识于1999年他来安化调研的时候。安化黑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稀有的原始种群、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独特的加工工艺无一不让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迷上了安化黑茶。
然而当时整个安化黑茶都处于幽暗的低谷期,行业领跑者白沙溪茶厂亦是低迷不振。往后的几年间,源于一份相同的对茶的热忱,林治结识了湖南农业大学的施兆鹏、刘仲华等人。与这些黑茶专家们的交流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林治对安化黑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时代往前走,如今的安化黑茶终于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位。但林治隐隐有些直觉:安化黑茶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林治认为,要使黑茶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培育消费市场,引导茶叶消费。其主要途径是在品茗的方式方法上要解放思想,鼓励“古法创新,新法承古”,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创新出多姿多彩、时尚有趣、便捷养生的,能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消费者推崇的喝茶方法。


那个温柔 诗意的人啊

与人交往,林治永远有老派知识分子的得体。
他穿一件清爽熨帖的蓝色衬衫,一笑起来,眼角的褶皱里盛着满满的真诚与谦逊。在采访的过程中,他那逻辑严密、辞采飞扬、收放自如的论述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林治平生烟酒不沾,最喜爱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钟情的是茶,最开心的是以茶会友。他对茶的那种热情纤毫毕现,使人想起《牡丹亭》里那句缱绻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而这一腔执著和赤诚,使他自己也像茶一样,在人生的大命题中,被岁月一丝一缕蒸出了香气。
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跋山涉水,访茗探泉。在天地的清和正气中,陶铸性情,变化气质。正如他书中所云:“茶字草当头,木字底,当中是人字。即‘人在草木中’。”如果没有这一番历练,就不可能对“茶性”有那么精到入微、如数家珍地阐释。
他曾采用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勾兑芬芳可口的糯米酒“武夷留香”,用矿泉水冲泡出一杯“忘情水”,留着一半清醒一半醉,让女儿从喜欢“刘德华”到爱上了这杯“忘情水”,只用了短短一盏茶的时间。
“听到李琛有一首歌叫做《初吻》,那时候我女儿大学刚毕业,还没谈恋爱呢,我说,今天爸爸给你一个‘初吻’。她眼睛瞪好大,‘什么初吻?’”于是,林治点上一支蜡烛,将相思梅或情人梅用冷水洗净后泡进滚烫的红茶中,每个杯中放入蜂蜜和两颗大樱桃,然后冲入泡制过的红茶,杯边点缀一朵玫瑰花。那一刻,酸酸的,甜甜的,就是初吻的滋味。
毫无疑问,他是诗意的,是浪漫的。
近些年来,林治始终站在实践的角度,一方面努力“治理”茶文化的乱象,纠正茶文化的误读,让行业内外正确看待茶文化,正确理解中国茶道。另一方面,他又在纷繁复杂的场合中,用心在坚持“守护”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用心在坚持“呵护”斑驳稀疏的中国茶道

中吉号麻黑茶会:易武产区的茶为什么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的热门?

  10月19日下午,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中吉号山东运营中心,中吉号联合茶业复兴共同举办了“十二春秋麻黑茶会”沙龙。“泉城”骤降又稍稍回暖的气温,让饮茶有了新的理由,大家相聚在茶城,品着中吉号两款不同年份的纯麻黑,回顾茶山历史,讨论普洱茶投资收藏的价值。以下是沙龙实录。

  王娜(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参加复兴沙龙第251期,本次沙龙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品麻黑,知易武”,再聊一聊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与仓储。

  今天也是茶业复兴与中吉号合办的“中吉号·纯麻黑12春秋茶会”第四场,我们来到了济南。我对济南这个城市的最初印象还是来自小学课本里收录的《趵突泉》这篇课文,今天早上我在黑虎泉就围观了老头老太太们排队打水的场景,真是非常有意思,济南不愧是“泉城”!

  当地人似乎对泉水有一种执念,“喝惯了,一天不喝就觉得浑身难受,”一位正在打水的老先生说,早年济南人大多喝的是茉莉花茶,用泉水泡茶更是标配,近几年,云南的普洱茶在当地也颇受欢迎。今天茶会上我们将喝到的两款茶就是普洱茶,它们是来自云南茶马古道源头、不同年份的纯麻黑生茶。在主话题开始讨论前,我会围绕这几个方面带大家先了解一下易武、麻黑和中吉号。

  易 武

  易武茶山属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在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易武茶在普洱茶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都是古六大茶山之首。其次,易武,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普洱茶贡茶之乡。在山头茶的评价方面,我们总是能听到“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样的说法,班章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而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喝过易武产区普洱茶的朋友,经常会用“香扬水柔”来形容它的特点。

  易武 & 麻黑

  有人说,“想要了解易武茶,就得先去一趟麻黑。”也有人说,“绕开麻黑,你损失的将是半个易武”。在普洱茶特别是易武茶跌宕的时间线里,无论对于喝茶人还是做茶的企业,麻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首先,麻黑,是一段历史。麻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全村以汉族人为主。六大茶山鼎盛时期,汉族人从石屏、江西等地来到这里,制茶贩茶。茶叶兴,麻黑兴。

  麻黑,也是一款茶。易武麻黑茶,有广义的说法和狭义的说法,那么广义的说法是出自麻黑村委会的茶都算麻黑茶;而从2008年——2010年以后,各个村子就开始细分了,都是以村子的名字来或是山头来叫了,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狭义的麻黑茶,也就是产自麻黑村子的茶。麻黑因为交通较为便利,且相较其他小产区更高和稳定的产量,成为了它在易武体系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麻黑,还是一种味道。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是江内茶中之上品。浓郁的蜜香,阴柔细腻构成了麻黑茶的总体印象。

  中吉号 & 麻黑

  说到麻黑味,不得不提茶企中吉号。易武是贡茶之源,而麻黑位居中枢。与麻黑一样,中吉号遵循中庸之道,专注纯麻黑的传承已经有十二个年头。麻黑,是中吉号最早探索的产区。2008年,董事长杨世华先生带领制茶团队深入麻黑,在麻黑建立大量核心稀缺的古树茶园基地和麻黑初制所,创建“两休两采,自然天养”的茶园管理法则,固定每年收取原料,对麻黑核心区域古树茶园及优质原料拥有了绝对的掌控力,而在2016年,麻黑初制所扩建升级改造完成,成为现在的麻黑庄园。

  王娜(主持人):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是:普洱茶有投资收藏的价值吗?

  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它被称为“能喝的古董”,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性,这一特质也造就了它独有的投资与收藏价值。茶马古道、人类学专家杨海潮、普洱茶老字号研究者杨凯两位老师说,“越陈越香”最早出处是嘉靖四十二年(1562)的《大理府志》,李元阳写道:“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陈椽先生主编的《茶叶商品学》(1991)在“越陈越香”的这个问题上,走得更远,并回答了其理化机理。他在书中就说:“商品茶与食品一样的,发生了变质、劣变就失去食用价值。红、绿茶陈化,其经济价值和饮用价值降低,但还能饮用。我国供中药配伍的茶叶均用陈茶,新茶叶反而不能用。我国茶区也有不饮用新茶的习惯。有的茶叶陈化倒成了它的品质向优质转化的过程。如六堡茶、普洱茶等其品质是‘越陈越好’。茶叶陈化不能称它为劣变、变质。关于茶叶越陈价值越高,其原因要从药理方面去研究。”

  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变化。普洱茶投资作为投资的一种,它即具备很多其他投资品种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之处。它既能像古董字画一样给人带来收藏上的视觉喜悦和文化冲击,也能像收藏葡萄酒一样,通过岁月的沉积和变化,让内在的口感越趋完善醇和,起到一种收藏阶段的生产过程,并出现新的价值。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上图是2019年5月27日,东京中央于香港四季酒店举办的《一期一会听茶闻香》春季拍卖,百年还差一年的号级茶(又称古董茶)1920紫票福元昌以港币2,632万(人民币2311万)一筒(2236g)成交,刷新了记录——可见收藏产生的价值。

  我们再来说一说,云南大叶种为什么适合仓储?

  通过严谨地科学研究,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说:“因为云南大叶种的内含物质比较高,耐得住时间的磨砺,茶叶耐得住仓储。云南大叶种比中小叶种更经得起时间的折腾。”。

  上帝造水,而人类酿酒,制茶。以葡萄酒来说,它是世界上最富于变化的酒。它在瓶子里每一天都会发生新的改变,只有到了启瓶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尝到它最终的滋味。整个过程就像是人的一生。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有一期节目中就提到过一个词,叫做“寻味”,他以葡萄酒举例说:“这是那一年的沙土,那一年下了几场雨,甚至是那一年的风,那一年的空气,被植物吸收了,才酝酿出了这种独特的滋味。所以,你品味到的是那一年的天与地。”

  普洱茶和葡萄酒很像,我觉得它是最富于变化的茶:每一个山头都有它的风味,甚至每一年茶的滋味都不同。开一饼茶,你会想这饼茶是哪里生产的,是谁做的,当时那里有什么事情发生……

  对于消费者而言,饮茶、藏茶的乐趣在于品一款好茶、藏好一款茶,在岁月变迁中,不断体味茶的变化,体验同一款茶在不同时期带来多样化味蕾冲击的快感,从“越陈越香”中感受岁月美好、尝尽人生百态。

  “优良品种+正确的工艺+适合普洱茶的存储环境+时间”是成就一款好品质普洱茶的关键。

  说到优良品种,拍卖会上百年老票茶的天价传奇,与现在之必然关联即是易武。易武古茶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茶马古道的起源,是普洱茶中最古老的王者代表,现在依然是普洱茶保持热度最高的茶区。中吉号纯麻黑就出自易武产区。

  下面就请我们茶业复兴的周重林老师来为我们讲讲:为什么易武产区的茶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的热门?

  为什么易武产区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热门?

  周重林:很多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参加活动,就为了能一起喝一杯茶,茶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刚才在讨论喝茶的代价,而普洱茶的代价就是要等待,要等到它最好的品饮期,那么最好的品饮期是多少年呢?就是我们今天的茶会名字“十二春秋”可以做解答的,十二年左右的普洱茶非常好,价格也不是很贵,而且它被时间驯化后(仓储后),口感也变得饱满起来,有它独特的韵味。

  为什么易武产区的茶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的热门?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几年拍卖行拍卖的这些高价老茶带动的收藏方向,以福元昌号来说,四年前,它的七子饼老茶(一筒)才一千多万,四年后,这个价格飙就到了两千多万;不论是福元昌号、宋聘号这样的号级茶,还是中吉号都是以易武作为核心茶区的。

  而且,易武有非常丰富的形态、很长的历史,它是普洱茶这个行业里面能制造话语的一个地方。我们现在讨论的与普洱茶相关的概念,几乎都来源于对易武的模仿,比如,这个茶是苦的、涩的……这些都是以易武茶为分类来奠定的,我们以易武的口感来说易武是甜茶的代表,后来才对标划分出布朗山区的苦茶,所以世人对普洱茶的认知是奠定在易武茶的基础上的。同时,麻黑又是易武的粮仓(大茶仓),每年都产很多茶,也正因为它有足够的基数,才能支撑企业做成生意。这也就是易武茶为什么成为标准,成为热门的原因之一。如果它太小众,像冰岛茶那样只有几棵树,是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的,就像现在为什么冰岛从冰岛老寨范围扩大到冰岛五寨,就是因为它太小了,需要模糊边界,扩大化。

  麻黑村委会附近有个近几年很热门的村寨叫刮风寨,2002年,我的一个朋友去村里收茶,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里面生长的高杆茶树是茶树,他们只知道小的茶树;而麻黑村的人就不同了,他们知道的多得多。这也是我们所好奇的地方,为什么易武会诞生这么多不同的东西?后来发现这是因为易武的传承是有序的。

  说到传承、传统,易武还有制茶的传统,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就是易武有石磨压饼,很多人只知道这是精制环节,甚至把它叫做阳光晒饼。要知道,易武过去是没有烘房的,它全部是通过蒸汽瞬间蒸软,压饼后再拿到马路边去晒,我在易武就看见过一个很壮观的场景:各家各户将茶饼放在簸箕里晒,这种阳光晒饼有什么好处呢?它会让饼面蓬松,我们喝易武茶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只用轻轻地一掰就能将茶与饼分开,而很多通过现代机器压制的饼,非常难撬,即便是动用锥子撬都很难取茶。易武的传统压饼和制茶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它能让茶与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茶饼的含水率维持在10%左右。

  从存茶的角度说,我们存茶的时候有两个环境,一个是在家里存茶,得保持通风,不要被阳光直射,还有个小环境就是装在箱子里、被笋壳包裹住,所谓的自然发酵、陈化就是从这里来的。在中国,过去有三个地方形成了藏茶的习惯,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三省,还有一个是香港的茶楼,在香港有吃早茶的习惯,他们吃早茶的时候就会喝普洱茶。也因为香港人喝陈茶的这个习惯才出现了今天通过渥堆发酵而来的熟茶,做熟茶就是为了快速达到陈茶的效果。第一批熟茶就是在香港试制完成的,后来传到广东,70年代云南又才去广东学了这个技术带回来。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怎么来的呢?我从2004年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直到去年才写了一篇《普洱茶“越成越香”考》的文章。我觉得普洱茶流行起来还是与经济回归有关系,沿海一带有一帮早富裕起来的人有“富贵病”,他们要减肥、养生,普洱茶就在圈子里流行了起来。近一千年以来我们讲的是绿茶的故事,时间再缩短,近一百年来,我们讲的是红茶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英国人讲出来的,所以红茶风靡全球,带来了优雅的下午茶、红茶调饮,但是近十五年以来,讲的又是普洱茶的故事,因为它是可以喝的古董、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可投资收藏,其次,它有古茶树,看得见摸得着。

  市场上有追捧,把茶当成是一个投资品,我认为这是市场自身的选择,而不是说有人在特意炒作。《中国茶叶》1981年第一期就发过一篇文章,就讲到普洱茶如果是新茶就卖3元/公斤,陈茶则卖14元/公斤,价格差非常大。我们今天茶会也非常有意思,通过喝同一个地方、不同年份的茶来看它的转化效果,品味不同时空所带来的不同口感体验,这实际上也是在降低你的认知成本。

  王娜(主持人):普洱茶不仅好喝,还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讨论环节大家可以结合普洱茶有投资收藏的价值吗?值得收藏的普洱茶都具备哪些特点?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讲讲你在投资收藏普洱茶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扰,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品牌产生价值

  栾先生:我觉得收藏普洱茶不论是从品饮角度还是收藏角度来说,它都能带给我惊喜。品饮方面,通过汤色、滋味、口感来观察感受,每一年的茶它带给我的体验都不一样,每喝一次都有惊喜;而从收藏上来说,我觉得这也是个花钱买时间的方法,只不过,这买的是普洱茶转化的时间和滋味变化的时间。

  茶友:通过刚刚播放的片子一下就把我的思绪拉到了2017年,那年我去到了中吉号的茶厂,也去到了麻黑那个村子,感触非常深。我一直都很喜欢普洱茶,特别是2017年从版纳回来后,我大概有半年时间都对它非常着迷,欲罢不能……刚才周老师提到香港吃早茶喝熟普的问题,我前段时间刚从广东回来,感受非常深,比如他们会收取茶位费,你吃早茶的时候不管你不要喝茶,这个茶位费都是固定要收的,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喝一喝茶,这也是间接地在培养我们喝茶的习惯。当时在广州吃完饭后喝的那壶熟普,我到今天都还非常想念,我觉得这是我们山东市场可以学习的地方,在陈茶方面,我们也有很大的空间可做。

  张向东:云南有易武,易武有中吉号,中吉号有纯麻黑。中吉号将麻黑做成了一个标杆茶,以后只要当我喝到麻黑茶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中吉号,以他作为评判麻黑茶好坏的标准。我们现在要投资普洱茶,我觉得可以从茶种、产区、工艺这些方面去考虑,选择价值与内质相符合的茶。

  茶友:我觉得好的原材料是一款茶可投资的基础。我觉得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就是喝老茶,存新茶。当若干年以后,我们喝着自己存的一饼茶的时候,那种感觉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芦金亮(中吉号山东运营中心负责人):济南是六大茶类汇集的地方,第一茶市改变了山东的饮茶史,在这里各个茶类都有销路,但到最后,这么多茶叶里我选择做普洱茶是因为它有独特的魅力,不论从口感、运营、销售这些方面看,它都能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觉得普洱茶有投资收藏的价值。其次,我认为值得收藏的普洱茶应该要有转化空间、品牌和一定的“量”,从品牌上看,它涉及茶叶的二次流通,甚至是三次流通;而一定的收藏量,则是保证你所收藏的茶品有相对稳定的品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单饼茶几乎没有收藏价值的原因,因为它受外界影响太大,可变因素太多。

  从仓储来说,中吉号现在有华南仓、云南仓,下一步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会做一个北方仓。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口感需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仓储来满足大家对普洱茶口感的追求和感受。

  陈春燕(中吉号产品总监):纯麻黑是中吉号的开山成名之作,也是中吉号的明星产品,从2008年的第一饼开始,到2019年,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了,年年延续,不曾断代,中吉号用十二年的光阴将一饼茶做到了极致,创始人杨世华先生用12年岁月的匠心坚守,让麻黑焕发光彩,重新找回清朝六大茶山繁盛时代的荣光。如今市场上提到麻黑,首先便想到中吉号,提起中吉号品牌,首先想到的是麻黑。它是市面上唯一的麻黑茶连续出品了12年的产品,这是行业里极少数的,我们中吉号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坚持做麻黑茶、深耕麻黑这个产区12年的企业,自从扎根麻黑,无论市场怎样的风起云涌,从没动摇过。所以说品牌产生价值,品牌茶在市场才能流通。市面上有很多不知名厂家生产的产品,因为知名度不够及产量少,一经销售流入仓储环节因为变现率低而被市场埋没。即便它有好的品质和转化效果,也很难在市场上流通。所以品牌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品牌要用时间来检验品质,用品质来支撑品牌。初心不改,匠心不变,值得我们用美好的时光去珍惜。

  王娜(主持人):刚刚大家也分别喝了中吉号2011和2016年的两款纯麻黑茶,不知道它们是否符合你对麻黑茶滋味变化的想象呢?下面请大家轮流分享一下自己品鉴感受吧——

  “纯麻黑,很纯的易武味”

  周重林:今天喝的这两款麻黑茶在口腔中的这种浸入感是渐入佳境的,它不像布朗山区的茶,滋味很苦、很高,入口就很刺激,而是慢慢地散开,有一种君子风范。普洱茶与其他茶不一样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过喉,绿茶入口后它的滋味会停留在你的舌面,不过喉,只有过喉才会产生回甘,这也就是普洱茶滋味纵深度的体现。

  茶友:易武茶的条索比较肥壮,偏黑。从口感上看,2016年这款纯麻黑茶气还是比较足的,茶汤也比较青,而2011年的纯麻黑,经过几年时间的转化,汤色已经从青绿色转成黄色,口感较温和,入口柔中有刚,喉感流畅,韵味足。

  茶友:刚开始我对普洱茶是不认可的,我当时就觉得茶这么苦,有什么好喝的呢?但当我去了两次茶山,喝了很多茶后,我就改变了我最初的这种看法,中吉号在麻黑有自己的古树茶园,这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可持续的保证,所以我选择了投资它的茶。而今天喝的这两款纯麻黑茶,年份相差了五年,不论是从茶汤颜色,还是口感上看,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变化,特别是2011年的纯麻黑,入口沙滑,有厚度,蜜香浓郁,非常惊艳。可见,中吉号的新茶在后期转化上也非常值得期待。

  下一场“中吉号·纯麻黑12春秋茶会”我们将去到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关注。

  文章由茶业复兴编辑

  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未经嘉宾审校

  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茶好金花开

四十多年前,当然还可前溯到更早一些时候,新疆人无论民族,凡待客,多用砖茶。尤其冬季,家家或每座蒙古包、哈族毡房,必生火炉,炉上一把提壶,飘着煮沸的茶香,绝对不离奶茶香。单是纯茶,三番五次添水,后来茶色自然由暗红转黑,又浅红,至发青。

砖茶属六类茶中的黑茶,后发酵而成。百年前,黑茶还是边销茶之一。西南市场之外,在西北尤其是新疆,维吾尔以及哈萨克、蒙古等民族须臾不可离,常年特供。

经常食用牛、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和缺少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人们,砖茶对其健康的作用十分明显。故西北有谚:“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早年不甚了解这一历史和习惯的人们,一度称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煮砖茶时,须得先把茶砖掰碎,小块地投入座在火炉上的壶水中,待熬煮得茶汁变色,再渗进鲜奶、奶皮奶酪伴煮,有的还加进酥油、食盐或白糖,把奶茶煮的稠稠的让家人或亲朋饮用。一家人饮用,不只是当饮料,而是一口奶茶,一口馕地当饭吃。满满饮下一碗,忙不迭伸出大拇指,维吾尔族会说一句“亚克西(好)”,哈萨克族会说上一句“加克斯(好)”,蒙古族会说上一句“赛恩(好)”,然后心满意足地抿抿嘴唇。这是一种调饮法。

无它,西北之地生活的汉族人,几乎人人都会这种调饮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求学,寒假道远,买火车卧铺票殊为不易,要返疆,得三天三夜,坐硬座,双脚都会发肿,更不堪的是,如一站误点,便要一再误点。极嫌麻烦,兼欲省钱,我们三位新疆同学便留在了校园,有一云南同学家贫,便相伴而留。闲来无事,各景点跑跑之外,就变着法子自己弄吃的,为了煮奶茶喝,还专门到珠市口买了块砖茶。

当年我家也经常煮这种砖茶,牛皮纸包的,多出自湖南安化。但我家用的是清饮法。砖茶饮用,一般只有这两类法子。

清饮多用以待客。将少许捣碎的砖茶放入壶中,先用滚锅沸水冲泡,轻轻晃动一番,随之将茶水倒出,经此一番洗茶,茶叶得以充分舒展,很利于茶汁浸出。然后再用水温稍降的开水冲泡,片刻后将茶汤注入杯中,敬送给客人品尝。没有什么复杂技巧,全凭汤色的深浅来均匀茶汤的浓淡,以适合不同的口感滋味。

早年父亲在市区百十公里处开外的乌尔禾小镇工作过近十年,那里在石油开发之前,是传统的牧区。每年的年根上,父亲回家,总爱买上数包砖茶返归,每包一公斤重,价三五元钱。原来父亲此举是为了同哈萨克、蒙古族牧民换野兔、野鸡。有回换回的野兔中,有一只雪兔,个大于寻常野兔,通体雪白,唯耳尖有一撮黑毛。野物多是哈萨克、蒙古族牧民在数天大雪后,骑马用棍棒追打的。有时父亲也会买只精铝提壶,十五六元,一只可换两只羊。那精铝提壶,维吾尔族及哈萨克、蒙古族牧民家庭最喜欢,放置在火炉上煮奶茶,随时可喝滚烫又清香的心灵之爱。

与绿茶不同,砖茶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是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之佳味也越易冲泡出来。而且越是陈茶的汤色,色泽越是红艳清亮,宜加诱人。

“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又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进一步被人们美称为茯茶、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

这一历史可上追至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大唐年代,那时起,茶叶已由官方统制,贮存于边地府库,以便与境外游牧民族交换马匹,由此而转身成为了“官茶”。在这一过程中,茶商只能把由产地贩运而来的茶叶交售给茶马司,同时向户部纳税并请领一份执照,这就是“请引”。每“引”规定可贩茶100斤,纳税200钱。来不及请“引”的,称之为“畸零”,得另发“由贴”。反之就是“私茶”了。

似大禹治水,当时的朝廷,也不是一味地堵。为了鼓励茶商们大量地由南向北贩运茶叶,还在每次将茶运到茶马司并交割后,都必会大加奖励茶商。当时有规定,上引附茶700斤,中引560斤,下引420斤,作为酬劳,任由其自行出售或换马。因这种酬劳是在正茶(即交割的茶)之外附发的,故称“附茶”。以后用谐音“茯”代替“附”,便出现了“茯茶”。这是茯茶之称由来的另一种说法。

史载,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年—1077年)左右,陕西咸阳(泾阳)出现了茯茶(散茶),而其真正的形成,则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之际。咸阳(泾阳)由此成为了茯茶加工制作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顾炎武将他所发现的有关茶在西北的起源及普及记在了《日知录》中:“自秦人取蜀后,始知有茗饮之事”。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因之从茶马古道连接到了丝绸之路,咸阳全程见证了这一历史。建国后,咸阳进一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茯茶集散地和加工地。

茯砖茶的出现则更晚,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泾阳筑制茯砖,便有了“泾阳砖”。不过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3年,终于使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茶获得了成功。随之,湖南益阳及其白沙溪两茶厂,经过压制法,又产生了高端的湖南益阳茯砖。

饮茶之时,这一段历史也不能忽视。清末光绪年间,左宗棠挥师收复新疆,驱逐了侵略者阿古柏时,相随大军西进的赶大营的天津杨柳青的商贩们的货物里,就有茶,而且这茶,必以茯砖为主。新疆各族人民在箪食壶浆地出门来迎接大军时,奉上的也必有以茯砖煮成的奶茶。

茯茶有一很奇特之处,是其它类的茶里所没有的。时间久了的茶砖内,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一度母亲对其便没有认知,以为是因久放受潮发的霉,还专门剔除掉了。其实,这些金黄色颗粒俗称“金花”,学名为“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茯茶中的金花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并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之说。近日茶友相聚,始知茯砖收藏者中,二十年以上的金花,已是千金难求。

干嗅金花,散发出的,是一种淡淡的黄花以及清香的味道。而将带有金花这种特殊菌类的茯茶泡饮时,那种花香便融入茶汤之中,化作茶的滋味后,令人经舌尖,之间顿觉醇厚微涩,清纯不粗、口感强劲。

风俗日久,现在新疆许多民族风味的小饭馆里,依然有茶供应,一张桌上一把或铜、或不锈钢的小提壶,泡的就是茯砖茶,如同内地饺子馆供应饺子汤一样自然。

又值冬夜,心念陡起,翻出茯砖,用一把日本铸铁壶,在天然气炉上煮酽,手捧一杯,顿然心意昂扬,宛若相守一壶老酒。

回甘老砖茶,更多的只是为了缅怀岁月的味道。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李显坤(新疆克拉玛依)】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