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哪种黑乌龙茶号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泥料篇 | 你还在疑惑吗?紫砂壶中哪种泥料是最好的?

紫砂泥料的种类有很多,但是要说哪种泥料更好的话也不好说。壶友们各有所爱,有的朋友非紫泥壶不收,有的朋友却最爱朱泥壶。就像有些朋友爱吃苹果,有些朋友喜欢橘子一样,你无法判断哪个水果更好。

泥料种类之间特性不同,无法比较好坏

 

 

泥料品种就好比是水果的品种,硬要说好坏,只能这样分:苹果里有好的差的,橘子里也有贵的便宜的,就好像有好的紫泥和差的紫泥,但是紫泥和朱泥没办法比好坏。

 

壶友们经常会问我现在哪种泥料最好?我只能说4号井底槽清和本山绿这些泥料相对少点。但是壶友们,你们千万不要认为其他泥料不好,这并不代表紫泥,清水泥等品质差!

 

▲ 底槽清泥料等级之分

 

就拿4号井底槽清来说,是底槽清泥料里面品质最好的,加上4号井已经坍塌无法开采,所以相对普通底槽清泥料来说,4号井底槽清泥料的优质泥料,但是与朱泥去比较,特性不同,烧出来颜色也不同,不是一个种类,无法比较。

 

 

每种泥料都有品质的高低,相同泥料有优劣之分,但是不同泥料无法比较好坏,就像紫泥虽然比较常见,大红袍相对稀少点,但是也有上乘的精品紫泥,同样也有普通的大红袍泥料。

 

根据众多紫砂壶爱好者的实践经验,大家还没有一致肯定过某类泥料做的紫砂壶它泡出来的茶味就是最好味的。

泥料小知识

 

紫砂又称为“五色土”,颜色变化丰富,有紫色,黑色,绿色,黄色,天青色,红棕色等等。

 

总体而言,紫砂泥料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类:即紫泥、红泥、段泥。

紫砂器能用来煮茶吗?

 

 

个人是不建议的。紫砂器是可以高温加热的,但是如果没有事先预热就直接猛火加温,可能会因为瞬时温差过大而引起破裂。

 

再则如果是明火直接接触加热的话,会因为燃料种类和燃烧条件的不同而在表面形成炭黑,难以清除,影响美观。

 

 

什么泥料适合泡什么茶?

 

 

经常会有壶友问,什么泥料泡什么茶好,下面总结一些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1,段泥、本山绿、淡色泥料的壶不太合适用红茶、普洱茶、黑茶,特别是用黑茶泡过后壶壁吸取黑色茶垢,出现人工吐黑。

 

2,朱泥、大红袍、红泥的壶:都可以用 ,泡铁观音等乌龙茶效果更佳,养壶效果特别好。

 

3,紫泥、底槽青、清水泥的壶:对任何茶叶均比较适中!

 

4,铁观音泡养的紫砂壶一般都特别亮色,因为铁观音茶叶里含芳香油比较丰富,养壶利器。

 

 

宜兴红茶比较特殊,它养壶效果一般都特别好,茶水的颜色不算深而茶叶中芳香油含量也比较丰富,一把壶尽量用一种茶来泡。各位壶友们要注意的是黄金段,老段,本山绿,灰色的等浅颜色的壶不可用发黑的茶汁泡养。

 

 

特别提醒:朱泥壶在用的时候要注意温差(不管什么天气,不可贸然浇热水,要先温壶。因为朱泥收缩比极大,热胀冷缩容易开裂!

普洱应该怎么喝?用哪种紫砂壶更合适?

前几天有茶友问我:泡普洱要怎么选紫砂壶?

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有关于这一方面的一些常识。

壶的容积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容积一般要比泡乌龙茶的大。

因为云南大叶种茶本身叶片比较大,大一点的壶有利于叶片充分舒展开、内涵物质的释放,而乌龙茶讲究小壶,逼出香气,所以壶不能大。

泡普洱一般宜选择180亳升~200毫升左右的茶壶,当然也可选择更大一些的壶,视喝茶人数的多少而定。

▲秦权壶 4号井共生矿 300cc

02

壶型选择

泡普洱茶宜选择脖大、耳桶饱满的壶型。

出水一定要好,流以直流,剑流最好,口盖一般不宜过小,过小不利于壶内温度散发,尤其是品饮新制作的生茶时,紫砂壶型中苦涩就会增加。

口盖过大也不好,象虚扁一类的壶型,饮用过程中口盖过大,热量散发太快,茶香就不能饮满,常用的壶型推荐像景舟石瓢,仿古,标准水平,巨轮珠,秦权等。

▲景舟石瓢 柴烧 220cc

方型壶由于是方流,出水一般都较慢,不推荐。还有象药型等实用性都可能会差一些。

03

壶的泥料

一般来说,试茶的时候,我们会用目数高的朱泥壶,基本上比较能如实地反映茶质的好坏。这个道理和用盖碗来泡的原理是一致的。

而日常泡茶的时候,我们就要用目数低的紫泥或底槽青壶来泡,紫砂可以吸附一部分与普洱茶质中不好的苦、涩、吸烟味,用紫泥壶来泡杂味会减少很多了。

▲巨轮珠 深井黑紫泥

04

不同种类普洱的冲泡公式

普洱一般分为新生普、新熟普、老生普和老熟普。

新生普

茶叶特征:

干茶颜色微青绿、暗绿或黄绿,茶芽发白显豪。

冲泡温度&方法:

水温以93-95度为宜,尤其是原料较嫩搞得茶叶;出汤后宜半开盖散热,保持茶的鲜爽度。

冲泡比例:

淡:茶叶7g+水量175ml

浓:茶叶8g+水量160ml

冲泡次数:

12-15泡,以5-8泡滋味最丰富。

出汤时间:

5秒出第一泡汤,后几泡根据时间逐渐增加。

适宜人群:

生普性寒,富含茶多酚和咖啡碱,可以清理肠胃,有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的功效,适合年轻人群。

▲井栏壶 底槽青柴烧

新熟普

茶叶特征:

干茶颜色为棕、褐色,发酵程度越高颜色越深,茶芽呈金黄色或暗黄色。

冲泡温度&方法:

高温100度洗茶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发酵程度低的茶可在前三泡半开盏,以利于熟味散发。

冲泡比例:

淡:茶叶6g+水量150ml

浓:茶叶7g+水量140ml

冲泡次数:

一般7-8泡,第三、四泡茶汤滋味最佳。

出汤时间:

经过30秒洗茶后,5秒出第一道汤。

适宜人群:

熟普性温,富含益菌群,有降脂、降压、养胃功效,适合中老年人遗迹体虚、胃寒人群。

▲仿古壶 5号井底槽青

老生普

茶叶特征:

条索黄褐色偏黑褐色,饼面白毫逐渐转为金黄。

冲泡温度&方法:

高温100度醒茶和冲泡,以便陈味散发,低冲注水,适当吗,闷泡,也可通过“淋壶”(沸水浇壶)持续保持温度。

冲泡比例:

淡:茶叶7g+水量180ml

浓:茶叶8g+水量175ml

冲泡次数:

一般12-15泡,第五到第八泡茶汤滋味最佳。

出汤时间:

洗过后第二泡即泡即出,以10秒内为宜。

适宜人群:

茶性性寒,富含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等成分吗,适合消化不良、减肥瘦身的年轻人群。

▲秦权壶 底槽青

老熟普

茶叶特征:

颜色为褐色,呈现出熟茶的清香也可能伴随着焦糖香和稻谷香。

冲泡温度&方法:

高温100度低冲注水和留根泡法(5泡之后每次出汤后留下一部分茶汤,再注水冲泡,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

冲泡比例:

淡:茶叶6g+水量180ml

浓:茶叶7g+水量175ml

冲泡次数:

一般7-8泡,第三、四泡茶汤滋味最佳。

出汤时间:

30秒洗茶,可洗两遍,洗过后10秒内出汤。

适宜人群:

熟普性温,老幼皆宜,保健功效比较强,其中在暖胃健胃和预防三高方面比较突出。

▲子冶石瓢 底槽青

来源:紫砂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三秦楷模”张淑珍:我一生就种好这棵茶树(下)

1980年,走上商南县林业局茶叶站站长岗位的淑珍又开始忙活扩大茶叶种植规模,由人工制茶向机械化制茶的转型。茶场在她的帮助下购回制茶机械,因为那时的农村不通电,没有动力来源。


看着那一台台没有动力便如同废铁的机械,淑珍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她决定:用茶业发展基金垫付,为急需动力设备的茶厂拉回柴油机,使这些茶场迈入简单机械化生产的时代。

1982年,当她夜以继日地忙着茶叶事业时,射来一支暗箭让她猝不及防。

“张淑珍给茶厂买柴油机不要钱……违反财经纪律。”有人将一封告状信递交时任国家财政部部长王丙乾。这封诉状被批转给时任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安启元批示相关部门,成立6人组成的专案组。

专案组调查9个月,形成3000多页一尺多厚的调查材料,却无定论。

陕西省委又派陕西省妇联一位副主任来到商南介入此案,这位副主任一个通宵看完3000多页的调查材料,认为诉状反映的几件事情经过调查,都是张淑珍为了茶叶事业一心为公、开拓创新之举,并没有损公肥私,因而给出结论:张淑珍不仅没有问题,还应大力宣传。

污名被洗清。这一年,张淑珍被中共商洛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计划经济时代,集体茶场生产效率很低,正在这些集体茶场吃不饱、饿不死的时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联产承包的信息让淑珍坐不住了,她立即着手走访制定集体茶场联产承包方案,出台“五定一奖”联产承包办法。

茶树种活了,茶叶制成了,产量上来了。

商南茶成为商南乃至商洛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但商南茶都是商南人买,喝的人多,买的人少。茶农们看着漫山茶树和一包包茶叶,吃饭想,睡觉想,日思夜想,怎么才能让这浸透汗水和希望的茶叶变成好看的票子。

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茶叶不允许个人经营。茶场只能将茶叶卖给县供销社,县供销社再批发给各镇村供销商店。而那时的农民靠攒点鸡蛋、挖点药材换点毛毛票子,隔三差五去供销社买2斤煤油,称点盐。买茶叶可能是富裕人家过年时节才会考虑的事情。

全国性茶叶积压滞销,茶叶降价50%—60%。

1984年,商洛地区供销社春季收购的1万多公斤茶叶,到11月了1斤也没卖出去。

供销社主任对淑珍说:“你不要发展茶叶了,种的茶叶卖给谁呢?”

是夜,淑珍在清冷的月光下行走,来到已经草枯水瘦的县河边,这条河发源于“商山四皓”之皓首甪里先生周术隐居过的双尖。

她在河石上坐下,看天上流云遮住月亮的清辉,看一溪清流在乱石杂草间跳跃……

丈夫永才来到她身边,为她披上棉衣。

“淑珍,不必焦虑,认准了的路,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管去干就是了。”

不知是月亮移动了,还是流云散开了,月色明亮起来。

“有了种茶人,还得有卖茶人。没有卖茶人,茶树就跟漫山遍野的灌木、荆棘一样。”

“怎么卖,卖给谁?”

淑珍不用说出口,永才也能听到。

永才知道国务院下发了75号文件,允许茶叶由单渠道经营转为多渠道经营。

“要卖,就要有公司带动,走市场化的路子。但是,这条路是新路子,需要胆量和勇气。还得你去干,带着大家干。退一万步说,你下海去,工资没有了,还有我,我有工资啊。咱俩都是苦日子过来的,要是图富裕安稳,当年咱们也不来这里了。”

自大学毕业时放弃留省城的机会之后,为了淑珍和她的茶树,永才又两次放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

深邃的夜空开始清透,长庚星渐渐隐去,启明星灿然升起。

1985年,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宣告成立。

11年后,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桂冠加身,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文明示范单位”“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1989年,为“南茶北移”拼搏30个寒来暑往,茶树茁壮了,淑珍却病倒了,被诊断为右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她淡定地要求手术,“手术成功,我继续为人民务茶;失败了,就算是医学上的一次临床试验,为后人造福。”

时任陕西省委书记委托省委组织部部长亲自到医院探望,过问治疗方案。

她再次不负众望,1991年,茶树吐绿时,刚做完第二次化疗的她又回到了茶园里,查看春茶采制准备情况。

当她怀着浴火重生的心情,再次开始拼搏时。永才又病倒了,确诊为“肝癌晚期”。

1994年7月1日,党的生日之际,永才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留下遗嘱,并从微薄的收入中取出1000元钱,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商南县林特局党支部,199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为其颁发了党费收据。

永才在遗嘱中说,“我用自己的一生向我妻张淑珍深深地表示敬意,她在发展商南茶方面,有突出贡献,希望能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善待,一个科技工作者能做到这一步,是极为不易的。”

她一生的伴侣,她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走了。

她一个人,要继续走下去,为了她爱的,和爱她的人,为了当初的梦想。

2004年,67岁的她为南茶北移拼搏了46个年头,她依然牢记种茶伊始时县委宋书记送给她的“求是、创新”四个字。她不断研制新品种,继“商南泉茗”“商南仙茗”之后,看着漫山茶树在春季采摘过后,夏秋冬三季都陷入枯寂之中,她又动起了心思:如何将茶叶生产由一季变为三季,茶农收入由一成变三成?

于是,她又向半发酵名茶“铁观音”“乌龙茶”迈进。依然是冬寒酷暑都奈何不了她……

张淑珍被授予“中国改革功勋”荣誉称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古汉杯”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她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130多项,国家级奖励和荣誉称号十几项。

2022年8月19日,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各行各业要向“三秦楷模”张淑珍、禚振西同志和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学习。学习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本色……学习他们心系群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面对金灿灿的奖章、奖杯,她说:“农民富裕,是最高的奖赏。”

青青茶山一幅画

2014年五一节,77岁高龄的她带着人员前往信阳考察学习红茶制作方法,在一家酒店摔了一跤,腰部骨折。孩子埋怨她为什么五一节不好好待家里,偏偏选人多车多时出差。她说:“节假日不收过路费嘛!”此言一出,惊呆身边的亲友和医护人员。

这样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拥有数千万有形资产和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的茶叶站长,茶叶领军人物,也会在乎那几百元的过路费?

是的,你没看她几十年来一直是齐耳短发,不费心思不费钱,衣服永远是最简单的上衣和长裤,常年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吃穿没有任何讲究和要求。

她只讲究茶。

商南乌龙茶、商南铁观音、商南玉观音相继面世,茶农收入成倍增长。她仍未满足,又引进并制成白茶、茯砖黑茶。直到今天,中国茶叶家族中的“青、绿、红、白、黑、黄”六色茶叶,商南都有了。

商南,这个藏在秦岭深山一隅的小县,因为茶叶而知名,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

2000年,经淑珍提议,商南举办了茶叶节。

茶叶种植成功,给后来的执政者以信心和启示。

商南又成功开发了金丝峡景区。

2006年,商南举办第二届旅游茶叶节……

商南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打造了茶艺街。如今,这条积淀着茶文化、300多米长的街道上,除了茶叶联营公司,分布着18家茶叶经营户和铺面。

全县大大小小的茶叶公司几十家,大多都有自己的茶叶种植基地,加工厂和销售点,许多已进驻西安。

春季,村里的姑娘们在茶山上、茶田里穿梭采茶;游客们慕名而来,在一个个茶室里品着茗茶,赏着茶艺。

茶农们纷纷拆掉旧居,盖了楼房,开着汽车出去联系业务。茶余饭后,闲暇之时,坐在古朴的茶海边,三五好友,品一品茶。你不管去哪家,必是先奉上一杯清茶。

商南因为茶叶富裕了,热闹了,漂亮了,曾经的“张站长”哪里去了?

在县城西南边,群山环绕着一座安静房屋,门口挂着“茶叶研究所”的牌子。淑珍安静地待在这里,案几上是茶具,柜子里是全国各地的各种珍奇名茶,她看着、品着、思考着……

双龙茶业的红霞来了,一声“张姨”,亲切自然。红霞的父亲是张淑珍南茶北移时的三员大将之一,建起了清泉茶厂,她的茶树都长在石崖缝里,她将自己的茶取名“崖茶”。

淑珍边沏茶边关切地问红霞,现在还有多少红茶,然后掏出电话,给另外一个经营户打电话:“小娟,你不是想买红茶吗,双龙的红霞这儿有红茶。”然后又对红霞说,“你下周一把你的红茶带一点来,我看看。”

红霞说自己还有一些陈茶,打算制成茯砖。淑珍说:“你考虑好,如果要制,我给泾阳那边联系,你们合作。”


红霞还告诉张姨,她打算送儿子到四川去学茶艺。

试马镇的一个茶农来了,“站长,我新引进的茶树今年怎么生虫了?”淑珍已经卸去茶叶站站长职务,但叫了几十年的“站长”,大家都习惯了。

淑珍说,“别着急,改天我去看看生的是啥虫,千万不要打农药。”

说着,淑珍从冰柜里取出一小包“东方美人”茶,介绍说:“这个茶,专门是让虫子吃过的……我们商南茶就珍贵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金丝峡景区的负责人来了,福建的茶商来了……

淑珍又取出一袋茶,介绍说,这是你们福建的茶,让我们商南人尝一尝,你再尝尝我们商南仙茗,看看有什么不同。

“商南昼夜温差大,茶叶回味甘甜。叶片厚,耐泡,但成形没有南方茶好……”

茶几上的茶海里,一排玻璃杯都贴着小小的号码,哪个杯子沏哪种茶,都有讲究,她熟练地取茶、冲泡、倒茶、奉茶,再换茶,再沏……一叶一世界,一世一生的纷繁都在这一沏一泡中清透了、轻盈了、融合了……

来源|陕西学习平台,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