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万一斤的武夷山牛栏坑肉桂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独家报道:销声匿迹两年的天价岩茶黑表格又现江湖

前言:所谓天价茶,乃农产品中的奢侈品,市场经济里的副产物,基本有价无市。那远远脱离实际商品价值的虚高价格,无非是商家为了标榜自己的茶叶吸引别人的眼球而使用的一种手段罢了。

天价并不代表高品质,高品质并不一定是天价。

奉劝天下茶友,喝茶还是多点风雅平常心,少些市侩攀比风。

上海茶友会的道场,上千款岩茶令人眼花缭乱

有人说西湖龙井是土豪喝的,普洱茶笑了

有人说普洱茶是茶客的终点,武夷岩茶笑了

如果说西湖龙井的水有西湖那么深

那么普洱茶的水则有洱海那么深

而武夷岩茶的水有马里亚纳海沟那么深,光几百个品种就够你潜水一辈子

我不搞茶圈鄙视链

但如若有人问我有什么茶是集产地、工艺、品质、知名度一身的

我的答案只有一个:武夷岩茶

参与此次品鉴会的部分茶品

武夷岩茶的产地只能说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硬扩也扩不出一百公里范围。不像普洱茶滇西、滇南都有;更不像西湖龙井,全国各地都在生产。

论工艺,放眼茶圈,独步天下。完全可以如《功夫》里面鳄鱼帮老大喊出那句话:还有谁........

论品质,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有人说喝茶的最高进阶非武夷岩茶莫属。

知名度就更不用说了,天下名山景区与茶叶一起齐名的唯独武夷岩茶。

前缀那么多,下面进入主题。

2018年央视2套3.15在行动栏目曝光了天价茶名单,揭露了武夷岩茶火爆市场下的一些黑幕,后来我找到了制作这张天价岩茶表格的陆建强先生,就有了下面这篇文章:

《独家爆料:520万一斤的天价茶叶价格表到底出自谁之手?》——点击浏览

2019年和2020年有茶圈坊间又炮制出了两份天价岩茶表,但没有出处,表哥(制表者)应该属于地下工作者。

2021年元旦时,陆先生就邀请我去上海参加岩茶品鉴会,因有事没去成而留下遗憾。昨天他跟我说岩茶黑表格出来了。

最新出炉的“天价”岩茶黑表格

于是,我要了一些照片和视频,并随即采访了他:

1、你们出黑表格的初衷是什么?

陆:2018年,当时注意到武夷岩茶有很多天价茶的现象。然后就寻找最贵的茶在我们岩茶群线下众筹品鉴,结果就出来了第一版的岩茶天价黑表格。历经三年网络上流行很多版本的岩茶黑和白表格,常常当做企业或品牌自己的广告,这段时间也有很多人问我这些表格是否出自我们武夷岩茶上海茶友群,我们肯定是没有参与过,今年做的第二版一方面是我们形成了相对理性客观的岩茶消费和爱好者群体,另一方面是我们喜欢对山场、品种和工艺正面分享和交流。所以在群里征集茶样海报发出后,各茶企品牌都积极参与,大家也希望借此机会了解一下上海市场对武夷岩茶的感官审美。我们也期待能够选出二十款我们比较认可的好茶。

2、这些岩茶品质是否与价格匹配,也就是说是不是越贵的越好喝?

陆:岩茶价格常常受到成本和每个企业的利润等关系左右,所以我们这次活动完全是不看价格。就是基于每家企业是否能拿出一款比较有代表性的好茶为主要依据。所以对武夷岩茶来说,是不是越贵就越好?这个理论肯定是不成立的。

岩茶品鉴中

3、经过什么样的评审流程,是否是盲品?

陆:我们的评审流程是以茶友们公开品鉴为主,因为参与的茶友们都比较客观和理性,所以我们没有站在价格或者品牌知名度的角度去评价每一款茶,而且总计至少有四到五轮分组品鉴,能否入榜都要讲出每款茶的优势和主要问题。

4、这22款茶最终的品质排名有吗?

陆:这22款茶的排名,最终不是以品质高低来排名,而是作为一个品种或者一种工艺它是否做到了极致或相对的优秀。只有各自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才有资格被我们接受和喜欢,而不是用来横向比较和PK,所以他们就不存在品质排名的说法。

5、是否有你们认为性价比很高的岩茶推荐一下?

陆:其实,每家企业多少都会拿出一些性价比很高的茶。如果能够入榜,他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具备比较突出的特点,综合水平比较高。比如除了两大当家品种水仙和肉桂以外,我们这次更多的鼓励有特点的名枞和品种能够得到大家肯定。如果要寻找性价比很高的岩茶,自然需要不断学习和交流,喝对的茶、健康的茶,我们只有把味蕾的审美水平提高了,才会有性价比很高的茶来找你。

6、这次活动一共收到了多少款茶,有多少人参加品鉴活动?

陆:这次活动茶样通过征集和其他渠道品鉴共计200多款,参与品鉴人数大概在近百人次。

7、你们有没有收受商家的赞助费,有没有为他们打广告之嫌?

陆:没有,也不接受任何商家赞助费,也没有做过任何广告,品鉴过程中使用的是水之品赞助的专业泡茶用水,这个当时有告知武夷岩茶上海茶友群和所有参与者。

8、以后会坚持做这样的活动吗?

陆:以后至少要每隔两年以上才能做一次。其实好茶还是有限,因为每年按照天气和工艺的发挥不同,他们的品质也会有来去。所以今年的入榜茶很宽泛的选择了2019到2020年度。也就是说,有些茶并不是说每一年都做得很理想。

这只是刚刚开始,好茶并不因为这个表格而止步。

参与此次品鉴的部分茶品

9、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陆:每个不同的城市或圈子对武夷岩茶都有不同的喜好要求,相对于上海来说,我们更喜欢含蓄、优雅的香气,内敛不失饱满的口感,“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古代嗜茶者不仅仅记录了武夷岩茶的感官审美,也将岩茶进行人格化的比喻,“严如对廉介,肃若见倾城”,那是汪士慎凭栏举杯,花落化境的写照,今天的岩茶客远比古人幸福,她让我们重新认识香气与滋味的审美境界。

武夷岩茶,得天之雨露,得地之土膏,在仙境中濡润、在阳光下蜕变、在水筛里涅槃、又在杀青与揉捻时脱胎、炭火上雕琢;假以时间而越发温润,冲入沸水再沐浴重生。从2015年第一次踏入武夷山至今,这种迷恋是铭刻在血液里的基因。

这次入榜的茶不仅特地为名枞和品种留了位置,也给高山的百年老枞一席之地,因为茶园管理好,青叶品质就好,加上传统工艺的火工,源于高山却有别于高山,自然也是一款经典好茶。

这次有一款是2017年的,因为这款茶是足火,所以本身作为商品,他退火就要退三年。这种重水求香的岩茶滋味感,是其他任何茶类无法比肩的,也是由浓香经过炭火的雕琢转向酱香的滋味感。

所以这次品鉴我们倡导一个以不同火功对岩茶品质作认知。我们准备了轻火的,有中火的,也有中足火的,甚至还有一款足火的。因为市场上有个说法,说足火都不是好茶,往往焙到足火就是茶做坏了才焙的;或者本身不是好茶,故意把它焙足火,这个理论在市场上验证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绝对。所以我们这次又特地选了一款足火的茶,是用牛栏坑山场和九龙窠山场的肉桂进行拼配的,归堆后再进行足火焙了100多个小时,。结果茶水依然很细腻、柔和、清凉,甜度很高,醇厚度滋味都很好,所以我们说组合也会有经典的好茶。

还有就是我们的征集信息传播有限,市场上一定还有很多好茶并没有我们能够触及到,也会留下很多的遗憾。也由此借助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认识到更多的茶企与品牌方的经典好茶。

参与品鉴的部分茶友

“万峰云忽散,九曲水仍流,”当下的武夷岩茶需要顺应市场更要固守匠心,既是有温度的体贴,也是有深度的情怀。

感谢所有为岩茶付出而努力的人。

为什么买白茶按斤买,买岩茶却按泡买?


《1》

逢年过节,茶成了重要的社交武器。

在茶文化流行的福建地区,到亲戚家做客,主人家会先奉上清茶一杯,以礼待人。

又或者是朋友小聚,聊聊戊戌年一整年的工作心得体会,说到慷慨激昂时,喝杯茶平复一番激动的心情。

每年春节期间,麻花珍藏半年的岩茶,基本要见底。

唯三泡慧苑老丛水仙,仅有的一泡牛栏坑肉桂,还有那风评极高的九龙窠肉桂、马头岩肉桂,以及特色的水帘洞老丛梅占、四大名丛,这都是过年时茶桌上的硬通货。

好在麻花底气足,每种都备上十来泡,绝对妥帖。

过年么,不就是图个开心、喜乐。茶叶,只是助兴物品,是取悦大众之用,喝完再等来年就是,自然不用藏着掖着。

这头,麻花还在兴致盎然地盘点今年的年货,那头茶友不断私信要求加购岩茶。

茶友给麻花留了老长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责怪麻花,为什么岩茶不是按份卖,就是按泡卖,就不能像村姑陈的白茶那样按斤卖。每次下单都要换算单位,计算好拍下几份,太麻烦。

这可真是大写的冤枉!容许小人击鼓伸冤,写文一篇。

岩茶按泡、按份卖,这都是应普罗大众的需求来!

罪魁祸首,还是岩茶自己!


《2》

岩茶为什么要按泡买?

原因一:价高

价高,这口锅基本由三坑两涧的岩茶背上,而外山茶、半岩茶则可以跳出十米开外,看热闹。

远的不说,就以牛栏坑肉桂,慧苑坑老丛水仙这两个叱咤风云的头牌为例,它们的价格还真是让其他岩茶望尘莫及(没办法,这些正岩茶有傲娇的资本)。

凡热衷于武夷岩茶,自然对市场价有所了解。



盛名在外的牛栏坑肉桂,一斤达到五位数,没错,阿拉伯数字“X”后面,还跟着四个零。

价格一出,令人悲喜交加。

而慧苑老丛水仙,胜在它的年份是卖点,同样能与牛栏坑肉桂平分秋色。

同样,正宗慧苑坑出产的老丛水仙,价格不低,在五位数边缘徘徊。

若是按斤买,估计腰间的荷包,要迅速干瘪一圈,对于大多数茶友而言,未免有些太冲动。

正岩茶(尤其是三坑两涧出产的岩茶)不是萝卜青菜,能按斤买的,都是“壕”姓茶友。

有这个经济能力的茶友,却有另外的考量。

“万一你这茶,我不喜欢呢?”,显然,最好的方式是先买一泡、两泡,确认对自己的胃口后,再大量选购。

还是那句话:喝茶,是为了取悦自己,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要对自己好一点,辛辛苦苦奋斗一整年,总要有点奖赏,否则2019年动力从何而来?

2018年的网络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虽说是一句玩笑话,却也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这不,贫穷限制的不仅仅是想象力,还有购买力。

金山银山家中坐,自然是任性随意买买买。

若是囊中羞涩,也不能委屈自己,买不起一斤,喝一泡也是好的。至少要知道最高规格的岩茶,水平线在哪!好歹,咱也喝过顶级岩茶。

故而,岩茶按泡买无伤大雅,还能满足喝茶欲望,挺好。


《3》

岩茶为什么要按泡买?

原因二:量少

真正的好茶,那是属于凤毛麟角,十分难得。

像三坑两涧出产的岩茶,产量早有区间限制。问原因,还不是因为三坑两涧就这么大的地儿。

尤其是2018年武夷山政府的退茶还林行动,更是让整体产量还浮动了一番。

真正的好茶,产量少,供不应求。

还是不厌其烦地说一说牛栏坑肉桂。

与麻花交好的坑主,家里出产的牛栏坑肉桂,年产量不过百斤左右。这个产量,放眼整个岩茶圈的肉桂产量,可谓九牛一毛。



就这百斤的产量,还是要做到雨露均沾。好茶,早有口碑,若是没有过硬的交情,不好意思,只能把这牛栏坑肉桂留给有缘人。

同样,到手为数不多的牛栏坑肉桂,还要再均分。这么细分下去,按泡卖,成了多数茶掌柜的选择。

还有那真正的百年慧苑老丛水仙,百来斤已是上限,厚着脸皮,凭着过硬的交情,虎口夺肉,才抢的十斤八斤。

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体会到顶级正岩茶的精妙风味,按泡卖无疑成了最好的方式,能成全更多的人。

若是像外山茶、半岩茶那类高产的岩茶,产量高,价格相对比较实惠,要按斤买,到也不难实现。


《4》

岩茶为什么要按泡买?

原因三:有返青风险

这年头,不缺乏底气过硬,有实力的茶友。即便是对待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这类硬货,也能轻松承担三五斤的份量。

然,买茶这事儿,尤其是买武夷岩茶,并不能冲动。

尤其是那些初次接触武夷岩茶的朋友,请先确认自己家是否有存茶条件。

武夷岩茶的保存,讲究五个因素。

一是遮光,二是密封,三是干燥,四是阴凉,五是无异味存放。



若是有此条件,一次性买三五斤牛栏坑肉桂,也无需忧虑。

倘若对自己仓储条件无信心,那就少买些。毕竟要是没有专业仓储设备,也无法提供一个优质的存茶环境,将会徒增返青风险。

所谓返青,也就是茶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茶叶品质受损,最终生出青涩的味道。

返青,这是茶叶爱好者最不愿见到的局面。

故而,要麻花说,“壕”姓茶友们买茶,还是要立足于自家条件才是,细致、周到的收纳,才不辜负茶叶品质。

同样其他茶友们买茶,也要立足于身边的存放条件,确保遮光、干燥、密封、阴凉、无异味保存才是。



《5》

岩茶为什么要按泡买?

原因四:岩茶,趁新鲜喝

恰到好处的焙火方式,文火慢炖,吃火透,将炭火的优势充分利用,使茶叶不断醇化,形成甘醇、厚实的风味。

每款岩茶,它都有一个最佳饮用期。在这个饮用期中,茶叶的香气与口感达到巅峰状态,香、水、韵俱全,是不可多得的舌尖盛宴。

这种最佳饮用期的到来,与焙火程度以及褪火速度有关。

像现在这个时候,就是中足火岩茶的最佳饮用期。

若是错过最佳饮用期,岩茶品质开始逐步走下坡路。



等达到某个临界点后,茶就要重新倒入焙笼,以祛除水汽,提升品质。此为复焙。

故而,我们在选购岩茶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喝茶频率计算。如果每天喝一泡,一个月下来不过半斤茶。若是一次性买三五斤茶,则要花一年半载的时间喝茶。

在这时间里,需要承担返青的风险,无形中增加成本。

岩茶的保存,不似白茶保存简单,可一劳永逸存成老茶,要感受岩茶的香、清、甘、活,还是趁新鲜喝。

由此可见,岩茶按泡买,倒是更贴心。



《6》

传统的茶叶购买方式,是称斤计重购买。

按斤购买的茶叶,包装简便、统一,还能给茶叶营造一个团队环境,方便陈化以及长期保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茶叶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在百花齐放的状态下,衍生出茶叶按泡购买。

将岩茶装进复合牛皮纸铝袋,炙热的温度下完成封口,一次一袋冲泡,省时又便捷。

按斤买,是为长期存放而准备,图的是团队褪火、陈化。

按泡买,是为方便冲泡而存在,求的是省事省力省心。

岩茶称斤买,还是按泡买,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才是王道!

我的岩茶,我自己做主!

茶圈苦天价茶久矣,武夷岩茶天价茶,终于要跌下神坛?

《1》

近期岩茶圈在奔走相告:武夷岩茶的天价茶,仿佛要到头了。

去年年底,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发布了公开信。

里面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反对价格虚高,第二反对过度包装,第三反对恶俗花名。

且在反对价格虚高中,明确有规定,对于价格超过10万元的,应该主动向市场管理部门报备,所谓的“非卖品”上市销售要开始自查。

第一时间觉得,真是大快人心,茶圈苦天价茶久矣!

这份公开信一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短短不到半个月,就让很多所谓的“天价茶”纷纷调价与打折,让定价低于10万元,不踩红线。

这场原本在行业内掀起的天价茶调价暗潮,随着某品牌公关的道歉信公开,传播力彻底生成海啸,席卷茶界。

很多茶客在一边拍手称好,一边心想:武夷岩茶是不是要降价了?

也有人在质疑,天底下有谁会后悔赚钱赚太多?像郭导迟到15年的“剽窃门”事件的道歉,只会让人坚定一点:别相信鳄鱼的眼泪!

正当大家还在默默吃瓜时,有人跳出来抢热点,优越感地满满发表歪理:“天价茶自有它的锚定对象,反正不是卖给你们这些底层蝼蚁的,嫌贵你就别喝。”

点开这个人的主页,看了眼他的带货内容。

一个公道杯标价8000,3泡小众山场的岩茶均价过千,啧啧啧,这标价这么贪,没有一点性价比,难怪要站出来说这番胡话。

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不能太贪。

《2》

天价茶的狂欢背后不能忘记一点现实,据官方数据统计,国内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仅1000元。

摘掉滤镜再从现实层面去看天价茶,简直一地鸡毛。

每斤标价过10万、甚至几十万的天价茶,99.9%的普罗大众都喝不起,这是现实。

但剩下来0.01%的这部分,净收入处于顶层的群体,他们就一定热衷天价茶?

NO,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有钱人都是人傻钱多;霸道总裁会爱上单纯女员工;开千万级豪车的人,喝茶标配就是天价茶?

这年头还在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只能说很傻很天真。

毕竟,穿五万元华服,喝两百元公务茶的有钱人,你也管不着。

对于此,身边有位土豪朋友,倒是说得很通透:“我不怕武夷岩茶卖得贵,就怕贵了还不一定对,花了好几万的价钱买牛肉,最终能不能喝到真货,自己心里也没准。”

有钱茶客买茶不怕出高价,就怕出冤枉钱。顺着这样的买茶思维,再去看个别岩茶产品的定价,瞬间神思清明。

这股岩茶版的整风,如果再认真敲打下去,那些标价虚高的肉桂水仙大红袍们,到底还能挤出多少水分?

接下来的这场大戏,方才值得拭目以待,好好去围观!

《3》

天价岩茶,不等于高品质茶。

天价茶背后主张的概念,无非是稀缺性。往白了说,就是某某茶你在别处根本买不到,喝不着,我就标这么贵,看你要不要为好奇心买单?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单株茶。

用特定的单株茶树鲜叶,直接加工,做出风味不走寻常路的产品。标榜的概念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除此以外,再无别家。

单株茶的特性,注定它只能迎合小众玩家的求“奇特稀缺”性心理。概念与噱头都有了,考虑到背后的成本,单株茶的标价当然不会便宜。

不过这些单株茶,山场未必是顶尖,工艺也未必会出彩,且每年的风味不稳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品质不一定拔尖,风味未必会出色,但价格一定会贵。

喝茶为了求奇求特求一时新鲜,注定不是长久。回到现实逻辑看,一分钱,一分货,花高价买品质对等的茶,才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喝茶心理。

部分有意无意搞饥饿营销的天价茶,量不多,寥寥无几。按实验对比看,连样本数据都不能支撑。这类型的茶,它们的品质是好是坏,注定没法断定。

高价不等于高质,这已是现实。

另外,当达到一定的价格尺度后,一款茶的身价再往上标,品质差距就越来越小。

花几百块买公务茶与办公茶,比起9.9一大袋包邮的三无产品,优势是“至少还能喝”。

从可靠渠道购入的,标价大几千的正岩肉桂,优点是能尝到“岩骨花香,知道正岩好茶到底是什么风味”。

再往上,价格再高一些,在合理的预期内,买一两泡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等顶级岩茶,尝尝鲜。

最后面,突然间出现标价几十万一斤的天价茶,问题就来了。这些贵到没朋友的天价茶,价格比起普通的正岩肉桂水仙多出N倍,难不成它的风味也会好喝上数百倍,喝一口直接销魂?

很显然,这样的逻辑显然是,此路不通!

《4》

武夷岩茶的天价茶,为什么会存在?

明明真实存在多年,定价又不合理,背后究竟是为何?

其一,天价茶能吸引眼球。

最近这些年,岩茶圈里年年都在流传一份“天价茶名单”。虽然,绝大部分茶客在看到它们的价格时,心里都会骂,凭啥这么贵?

因高价带来的敏感性,但凡是上榜天价茶名单的岩茶,天生自带“黑红”属性。骂的人有很多,但没关系啊,至少能赚足眼球,吸引流量,顺带还能割一波韭菜,何乐而不为?这么好的宣传机会,不蹭白不蹭啊!

但这种以天价博人眼球,以价格不以口碑博出位的套路,注定不能带来长久的品牌效益。

从这些年岩茶市场的逐渐洗牌,就能看出端倪。

其二,天价茶能满足部分需求。

天价茶的立足点,是名气。

有了名气,就不愁消费群体。

说白了,只要消费者能认可,或者被洗脑,**茶向来就是这么贵。那么它就拥有极强的防御壁垒。

比如,市面上的假牛栏坑肉桂,能环绕地球赤道一整圈。但只要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概率,能找到真货,就足以支撑这一高名气的产品。

并且,珍贵且稀罕的牛栏坑肉桂,一旦有了可靠渠道,有了明码标价后,它就远不止是普通的商品,而更像一种社交货币。

现在这个社会,王五请赵六吃一桌菜,饭菜值多少钱,看不出来。但换成请客喝一泡“牛肉”,大家就能心照不宣了。

像牛栏坑肉桂这类的顶级岩茶,之所以这么贵,除了稀罕产量少外,高名气才是支撑“牛肉”身价的关键。

卖得贵的岩茶,背后有它的合理定位区间。

但飞涨到天价,传得神乎其神,就不应该了!

《5》

喝茶,本是件寻常的事。

奢靡之风,不值得倡导。

不然,将一众茶客的喝茶方向带偏。

让大众在意天价茶的价格高,而非品质好。让大家都陷入虚无的价格自嗨里,并不能长远。

用投机的心态,营销天价茶,注定没有未来!

来源:小陈茶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