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闽小记白毫银针

找到约10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福鼎白茶史:白毫银针与白琳工夫茶

白毫茶的起源

福建东北与浙江毗邻,群山起伏,万壑争奇,福鼎太姥山,是誉满福建的游览地。崖林之间,茶树丛生。唐代陆羽《茶经》说道:“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永嘉今为温州,东临东海,“三百里”应指这里。所产“绿雪芽”在清代就被视为茶中珍品,周亮工在《闽小记》曾提到太姥名茶“绿雪芽”。今呼为“白毫”,香色俱绝,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国外,价与金埒。卓剑舟编著的《太姥山全志》有这样的记载:“陈焕,湖林头人,光绪间孝子。家贫,一日诣太姥祈梦,姥示种绿雪芽可自给,焕因将山中茶树移植。初,年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价与金埒,焕家卒小康。”上述记载,说明白茶产地,源自太姥。”

太姥娘娘

另有一种传说:早在一百多年前,福鼎柏柳乡过笕村有一茶农,在其宅舍颓墙上,发现一株小树,状似茶树,技茎较直,叶张幼芽比普通茶茁壮,叶瓣底面绒毛茂密,叶心豪壮如针,不敢断定是否茶类,采送茶庄鉴别,茶师检验确为茶中上品,要予高价收购,并问及产地,茶农不肯实告,回家后,嫁接培植,并在村内推广。

上述两说不一,并录待考。

柏柳村

白茶的繁殖与销售

若干年后,白茶相继在柏柳、翠郊、磻溪、湖林、白琳、郭阳、黄冈、果阳等乡广泛流传种植,辛亥革命前后,年产已达五千箱,当时每箱重量为二十五斤,即每百斤分装四箱,故名“二五”箱装。实际多系“土针”(普通茶的毫针),每箱仅掺入几两白茶,外销价格每百斤一百六十两(银币)。

白毫银针

白茶性凉味淡,功能清脾提神,祛除心火,调理胎毒治疗麻疹,为茶中上品,是治病良药,据西洋报导,欧洲资产阶级因日夜应酬,精神疲劳,火气上升,眼红心跳,饮用白茶,立见奇效。因此,虽然产量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却享有盛誉。

二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销路中断,福鼎白茶,积压在洋行达三年之久,最后每担以六两贱价出售,茶商破产,茶农卖妻鬻子的惨事,时有所闻。

二十年代末期,年产量达二千箱,银针含量也增加到百分之三、四十,价格每百斤高达四百两,若为纯白毫针,则每百斤售价近千两,这是福鼎茶区最景气的时期。白茶产地环绕在太姥山周围,故称“太姥白毫银针”。

此后,出口逐年下降,至一九三四年已无人问津,因而茶树砍作燃料,茶园翻种地瓜。一九四零年和一九四一年虽有几百箱出口,也只是昙花一现,以后便完全绝断。

白毫银针

白琳工夫的沿革

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历史悠久,兴起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迄今有一百三十多年。初用土茶(普通茶叶)制造,一九二六到一九二八年间,资本雄厚的南广帮(南帮指闽南资本家金泰等,广帮指广东资本家广泰等),在白琳开设茶馆,收购红茶,本地茶商则以包庄精制获得蝇利(包庄即按南、广帮规定的质量价格承包制造),起初,人们都认为白茶与普通茶不同,叶张厚,有绒毛,无法揉软发酵;纵能改制红茶,价格也远远不如银针。

白琳工夫

一九三零年,白茶停止收购。当时福州高丰茶行经理吴少卿选购一些安徽祁门红茶,正在开箱检验,福鼎合茂智茶行老板袁子卿在场,品其茶味醇郁芬芳,色泽鲜红似桔,比起福鼎“白琳工夫”(红茶标)尚胜一筹。袁认为这和品种、土壤、气候有关,闽茶望尘莫及。事有凑巧,袁回鼎时,有一翠郊茶贩吴德康,收购的白茶青卖不掉,未加细心管理,堆在一起发热变红,想冒充红茶出售,袁见其色泽近似祁红,遂悉数收购并自行提取大白茶鲜嫩叶料试制,他先将白毫茶青放在日光下晒到六七成干,用手揉软,搓成一团团,置于茶篓内,盖以布袋,发酵三小时许,抖散晒干,按功夫茶操作过程,精制五十二箱,运到高丰茶行,外商一经鉴别,立时成交,得价比红茶标高一倍。

白茶改制红茶的高利润刺激了上海华茶公司,于一九三四年派人来白琳监制,定名为“桔红”,此为白茶改制红茶的开端,它的品质特征,代表“白琳工夫”高级茶的独特风格,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此后又兼制“莲心”、“白牡丹”、“银针”、“白毫猴”、“旗枪”等多样的茶叶品类,畅销南洋群岛和全国各地。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茶为本县经济作物中的大宗产品之一,早在清朝就誉满国外,抗日战争前,全县总产量曾达三万多担。但茶园生产与国际市场的兴衰息息相关,百多年来受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产销情况,起落无常,解放前夕,总产下降为一万担。

直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才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密植高产茶园有1.35万亩,大白茶、大毫茶有2.59万亩,198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为78564亩,总产量达54818担,成为全省五个主要产茶县之一。

来源:福鼎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白毫银针介绍

  白毫银针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白毫银针的种类

  北路银针-福鼎市,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南路银针-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

  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镇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政出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

  1910年,松政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行著“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一的说法。

  白毫银针加工工序

  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

  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倒芽,较瘦小。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之为抽针(即将一荛一、二叶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银针的原料,剩下的茎叶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

  采下的茶芽,要求及时送回厂加工。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工艺简单。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干,使茶芽自然缓慢的变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质风格。具体制法是:采回的茶芽,薄薄地摊在竹制有孔的筛上,置微弱的阳光下萎凋、摊晒至七、八成干,再移到烈日下晒至足干。也有在微弱阳光下萎凋二小时,再进行室内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干。还有直接在太阳下曝晒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填。在萎凋、晾干过程中,要根据茶芽的失水程度进行调节,工序虽简单,要正确掌握亦不易,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

  白毫银针品质特点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寻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

  现今白毫银针的茶芽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数倍于菜茶茶芽,这也许就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的原因。

  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两个都是芽叶上茸毛特多的无性繁殖系品种,采取压条或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性状整齐。在这两个品种集中栽培的茶园里,每当春天发出新芽,茸毛密被,曦阳照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好像霜覆,是其它茶园里所看不到的一番景观,分外诱人。

为什么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

如果说非凡的口感和独有的芳香

是白茶应有的滋味

那么巧夺天工的白毫银针

就是白茶中最为“极致”的存在

白毫银针是当之无愧的珍品

至于具体有多珍贵,还得慢慢道来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福鼎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

有人分析,陆羽《茶经》中所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指的就是福鼎太姥山。

宋代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蔡襄曾作诗道:“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喻指那历经霜寒,雪白玲珑的银针如神韵自生的”灵草“,属天下难得。

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也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

清嘉庆年间,产自福鼎太姥山的“白毫银针”被誉为世界名茶。因为当时的白茶量少,白毫银针更是少之又少,一般人都喝不起。最初,福鼎白茶(白毫银针)是用以拼配红茶出口的,因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欧美人士饮红茶时加入少许白毫银针用来增加美感、提高档次。

如此推来,福鼎白茶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得天独厚出身名门

高山云雾出好茶,绿雪芽2000亩生态茶园,便坐落在这海拔450-700米的,5A风景区:太姥山群山幽谷之间。

太姥山是白茶母树绿雪芽生长的地方,由于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土壤特质等自然因素,茶树接受的考验也更多,接受地理环境的孕育的时间也更长。

方寸之地亦是天造地设,绿雪芽庄园正是处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才出产既稀缺又异常珍贵的白毫银针。

采摘不易顺应天时

白毫银针的采摘周期很短,一般从清明节前半个月开始采摘,算下来一年也仅有十多天左右的采摘时间。

茶农需在早春芽叶初展时,采下完整芽头。而且还得在晴天采摘,因为晴天气温高、湿度低,茶鲜叶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摘,由此便衍生出福鼎白茶采摘原则“十不采”。

《福鼎白茶》一书的记载“现有一亩茶园一年能产生白毫银针不足2千克......”

可想而知,白毫银针有多么的珍稀了。

制茶工艺茶人匠心

白茶简朴但绝不简单,极简工艺更考究茶人的技艺。

氧阳养,鲜叶→萎凋→烘焙→毛茶→拣剔→复焙→成品茶是白茶的制作步骤。最接近自然的制作工艺,最少的人工干预,最大的保护内涵物质的完整性。

不仅是追求茶叶物理变化,更是让它自身进行生物转化,萎凋,阳晒阴晾。养是关键,也是决定茶成品极为关键的步骤。

可以说养是好白茶的绝对领域,是不可逾越的禁忌。20天到30天的养茶期,静置而不静止,时间转变,内在转化。

茶人需要凭借经验,去观察、去平衡,让茶达到最好的状态。

弥久留香,静水流深

在200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化学会上,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宣称,白茶的防癌作用远胜其他茶叶。

瑞典斯德哥尔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白茶有很好的杀菌以及清除人体内垃圾的作用。

在“福鼎白茶健康产业x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屠幼英教授对福鼎白茶对动物的肺与肝脏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进行了讲解。


屠幼英教授长期从事茶叶教学与研究,成功开发生产过多项茶多酚、茶黄素、速溶茶产品。在本次专题报告中,她从专业科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白茶的独特保健功效。

面对如此珍贵的白毫银针,绿雪芽为了给大家提供品质最好的白毫银针。绿雪芽制茶团队灵活根据环境变化,对工艺进行调整,不但制茶的工艺方面十分严谨。且在白毫银针之中,绿雪芽会再筛出其中的最优质的芽头,并取名为“庄园银针”,可见其之稀缺珍贵。

白毫银针,因其特质,不炒不揉,有后发酵的空间,存放时间越久,滋味也是愈加醇厚。

随着时间的陈放,白毫银针内含物的陈化转变得越来越醇厚,与陈香并存的依旧是那白毫银针特有的毫香,陈年白毫银针的功效较于新茶亦是更加明显。

如果说白毫银针的品质口感

向来令人称赞

那现在您是否对绿雪芽也

同样心生向往

而往后的寻味之旅,有了绿雪芽的陪伴

相信您探索至味的脚步

将永不停止


找到约10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