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名山区

找到约1,999条结果 (用时 0.031 秒)

雅安|“蒙顶皇茶”杯蒙顶甘露制茶大师大赛在名山区隆重举行


《亚太茶业》全媒体讯: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来雅调研雅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意见》要求,4月24-25日,由雅安市总工会、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 2021年雅安市“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蒙顶皇茶”杯蒙顶甘露制茶大师大赛,在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皇茶大酒店隆重举行。

出席比赛领导有:雅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委副主席何卫平,重庆市江津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万凤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雅安市名山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陈曦,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晓冲,蒙顶山黄茶公司董事长卫建勇等。

图: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晓冲

图:选手宣誓

图:裁判宣誓

图:雅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卫平

此次大赛旨在促进雅安茶产业转型发展,实现蒙顶山茶品牌发展“蒙顶甘露”单品突破战略,全面普及推荐蒙顶甘露的制作技艺,推动全市茶叶生产职工制作技能提升,增强茶叶产业工人“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本领,将雅茶打造为川茶排头兵,确保实现“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大赛依据《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蒙顶山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及《蒙顶山茶 第2部分:绿茶》三项行业新标准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涵盖本专业所需理论知识和主要技能。其中,24日晚举行了理论考试,25日上午举行手工制茶和样茶评审两个环节,开展技能竞赛。

25日,全省10个重点产茶县经过前期推荐、培训、选拔赛,共有十支队伍30人进入决赛。最终,经过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激烈角逐,来之名山队文维奇荣获一等奖。历时两天的技能大赛,凝聚了蒙顶甘露制茶技艺技术能手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强大合力,大赛为各位制茶师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艺的最佳平台,激发了全社会了解技能、掌握技能、投身技能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雅安,乃至整个四川制茶行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强茶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茶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

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点评

据了解,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山茶始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开始入贡。清代成为皇室祭天祀祖专用之茶。《本草纲目》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由此蒙山茶集药用、饮品、贡品、祭品、商品五大功能于一体,在中国茶叶史上实属罕见。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严谨细腻,工序讲究,形成了色、香、味、形兼具的特质。历史上蒙山茶主要有“贡茶”和“青毛茶”,后来品种逐渐增多,成为中国众多名茶中唯一多品类茶,包含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代表性茶品,其中以“红锅杀青,三炒三揉”为技艺核心的“蒙顶甘露”极具盛名。品质独特、工艺精湛、外形娟秀,载入史册。

据悉,名山区是四川省茶业十强县之一。该区是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享有“中国茶文化之乡”的美誉,境内的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山区依托35万亩茶园绿色资源底蕴,大力推动茶业由农业资源向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康养资源、平台资源、招商资源转化,建成全国唯一以茶为主题的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建成86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打造7大茶乡组团,茶叶收入结构从单一的鲜叶收入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复合性多元化收入。先后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荣誉,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深入实施“旅游+”战略,牛碾坪、月亮湖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百丈湖至牛碾坪茶旅融合旅游公路全面建成,建成特色民宿24家;自2017年以来,蒙顶山茶已连续五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据评估数据显示,2021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40.99亿元,比2020年的37.14亿元净增3.85亿元,同比增长10.37%,持续稳居四川茶叶第一品牌。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蒙顶山茶宣传推广力度,蒙顶山茶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熟知及认可。全区茶叶产量产值、良种化率、机械化率名列全国前茅,全区茶园面积达35.2万亩,茶叶总产量达5.16万吨,居全国第二,综合产值达65亿元,在全国264个茶叶主产县中,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




雅安名山区:以茶为名创名县

作为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有着十足的底气。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地域文化、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都是名山区底气的来源。如今,名山区以“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正在全力坚持高位对标对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 一鼓作气,争取双创同建工作的胜利。


初识名山

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东临成渝、西连康藏、南接攀西、北靠阿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

属于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名山,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全区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53.17%,国土绿化率达79.6%,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基因库”“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是典型的生态宜居地区。

名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陆上野生动物包括豹、豺、狼、野猪等 14 种兽类和布谷、黄莺、杜鹃等 40 余种鸟类;水生野生动物包括鲤鱼、鲢鱼、桃花鱼等 16 种鱼类;树种有松科、杉科、柏科、银杏科等 45 个科;竹类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中不乏古茶树、千年银杏、珙桐、千佛菌、兰花、白燕等 10 余种珍稀物种。

雅安是著名的雨城,名山区雨量丰沛,四季宜耕,年均降雨 1500 毫米,225 个雨日,夜雨占80%。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造就了名山区“中国茶都”的美誉。

名山区是中国绿茶第一县。荣获全国现代农业 ( 茶叶 ) 基地强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 ( 茶叶 )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国最美乡村示范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省名优茶生产基地县等称号。

目前,名山区已经建成四川最大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 , 全国唯一的茶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蒙顶山茶叶交易所。2019 年 , 全区茶园面积达 35.2 万亩 , 被命名为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 37.14 亿元 , 位列全国第 7 位 , 四川第1 位。“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顶”和“蒙山”企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全区茶叶产量产值、良种化率、机械化率名列全国前茅 , 茶产业已成为名山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


因茶而名

名山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马古道民族文化的源头。千年贡茶,意重蒙顶。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僮约》和吴理真在蒙顶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名山境内的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由于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合茶叶的生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茶祖师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唐宋时期是蒙顶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 ( 公元 742 年 ) 蒙顶山茶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持续一千二百多年时间。

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蒙顶山进贡的两种名茶“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榜上有名;清代《陇蜀余闻》记载:“每茶时,叶生,智矩寺僧辄报有司往视,籍记其叶之多少,采制才得数钱许。明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

蒙顶贡茶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里岁岁入宫,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这种专用茶采自茶祖吴理真种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栏围起来,辟为“皇茶园”,至今留存。在民间,蒙顶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代表着中国茶的最好品质和最高境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顶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顶山茶的华章佳句。文学家王心鉴在《蒙山行》一诗中写道:“踏雪蒙山去,石径入茶畦。云深无俗迹,泉壑有禅机。灵茗倚古寺,仙竹傍天梯。此间尘嚣远,不欲思归期。”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顶山茶文化。

因为厚重的茶文化,蒙顶山也成了众多爱茶之人心中的胜地,并成为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并称四川的三大名山,又以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蒙顶山麓有着浓郁的川西乡村景色,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环抱农舍。在海拔 80~1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由西向东,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现存古刹永兴寺、天盖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中山以上是森林地带,林木覆盖,绵延至整个后山,这里四季草木葱茏。主峰蒙顶的古银杏群,树龄超过千年,高大挺拔,春夏有如青盖,秋日宛若金云,十里可见,蔚为壮观。

蒙顶山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望,冰丝雪挂,云绕山岗,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在蒙顶山,除了赏景最重要的就是品茶。蒙顶山茶道“龙行十八式”“天风十二品”以及禅茶茶技被誉为中国茶道艺术的活化石。

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是蒙顶山独有的茶技。相传,蒙顶山“龙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茶艺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在国人心目中,茶道是追求静穆优雅的高雅艺术。但是“龙行十八式”茶技却与传统的茶道大异其趣,表现出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双创同建

目前,名山区正在奋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让名山区越来越美。

一条 69 千米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蜿蜒穿行在32.5 万亩绿色茶海中,串联打造了“蒙顶山—茶马古城”“酒香茶乡—官田坝”“骑游茶乡—红草坪”“科普茶乡—牛碾坪”“水韵茶乡—茅河乡”“梯田茶乡—骑龙场”“浪漫茶乡—月亮湖”7 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乡组团,培育了若干个休闲农场、茶家乐、茶庄等旅游配套设施,形成了覆盖全域 614 平方千米的大空间、大格局、大经济地理的“1+7+N”全域旅游大格局。

在蒙顶山脚下,一座以茶马古驿为主题的高端精品酒店,逐渐成为众多游客心之所向的“打卡点”。蒙顶山花间堂·茶马司酒店于 2016 年 9 月启动建设,是雅安市委、市政府重点文旅融合项目,酒店占地面积 95.54 亩,投资约 2.8 亿元。

酒店不仅规划精致,还特别注重体现雅安的地域文化,引入了“茶马司”遗址文化,保留川西茶马古镇的主要空间元素,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展示和宣传当地文化之美。

步入花间堂,旅人从穿过翠竹小路开始,便能在沿途的风雨廊、茶马花厅、多进院、漏院、台院等建筑形制中,窥见茶马古驿街镇、院落的建筑风格,以空间为起点,一览古时茶马驿里的生活情趣。蒙顶山花间堂的房间整体设计以茶、马、土等为元素,期望人们从茶的禅意、马的活力、土的质朴中感受到天然安逸与远离喧嚣的舒适之感。蒙顶山花间堂的五种房型,分别以石花别院、甘露雅居、黄芽雅居、万春雅居、玉叶雅居命名,酒店方期望在蒙山历史名茶下,人们可以了解每一类茶叶背后的历史渊源,也可一瞥蒙顶山茶史的演变。

在花间堂里,四方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地方,由一片围合的院落组成,水上棋牌室、藏书阁、餐厅、宴会厅、会议厅、戏台一应俱全。

花间堂在还原当地独有的茶馆文化的同时,将禅茶、雨韵等元素融入街坊、楼阁、沿廊中。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或读一本好书,还能在这里赏四季之景,如果恰巧赶上酒店组织的露天电影或川剧表演,便能更真切的体验蜀地茶马驿的印象生活。

作为名山区第一座高端精品酒店,花间堂不仅是当地文化的表现载体更是名山旅游业态完善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花间堂的运营,结束了名山没有高端度假酒店的历史,将当地生态资源最大限度转化成经济资源,也为雅安旅游消费习惯和客源结构注入了新的“血液”,带动民宿及高端度假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起到标杆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在名山区正式命名,这是雅安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炼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整个公园以一山(蒙顶山)、两湖(清漪湖、百丈湖)、一廊(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茶产业走廊)、六组团,即“1216”布局规划建设而成。其中以“4335”为主要内容的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已经完成主要建设内容,4 个节点打造全面完成,3万亩观光茶园得以提升,5 个旅游新村全面完工。

除此之外,围绕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创建目标,蒙顶山景区正在力争完成各项提升规划建设任务,奋力推进核心景区与城区过渡带项目招商和落地,规划建设约 7 平方千米的蒙顶山旅游文化产业园,为下一步申报蒙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基础。

在这一系列的规划建设中,位于蒙顶山旅游度假区、茶文化旅游胜地重点打造区域的十里梅香茶源小镇,颇具亮点。纵观全川,森林康养基地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川南地区,其中雅安是森林康养基地富集区,十里梅香茶源小镇的规划建设填补了名山区森林康养产业的空白。

这个意在打造中国首个品茶赏梅特色康养文旅小镇的项目,依托蜀地赏梅文化、蒙顶山茶源文化,充分运用梅与茶两个独具东方神韵的元素,打造品茶赏梅的东方式诗意栖居地。通过建设区域性的茶旅游城市文化综合体、茶文化创意中心,融合文创产品、旅游产品流通集散地及终端茶产业销售专业空间,形成当地最具规模和特色的集康养地产、康养旅游度假、康养文化为一体的复合型康养度假旅居目的地。


来源:四川党建期刊集团-《看四川》杂志

原标题:人文四川 | 雅安名山区:以茶为名创名县

注:内容转自今日四川,作者姚长宁,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续茶緣谋产业推品牌兴文化 四川省茶协与名山区达成“蒙顶山茶”推广宣传共识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中国名山——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人工植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蒙顶山茶色、香、味独具一格,口味鲜、口感醇、品质佳,享有“仙茶”美誉,被奉为茶中极品。

为继续做优蒙顶山茶产业、做响蒙顶山茶品牌、弘扬蒙山顶山茶文化。8月24日,应雅安市名山区茶产业推进小组和区茶业协会的邀请,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中国茶全书》副主编、《中国茶全书·四川卷》主编覃中显带领协会专家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昌辉、协会副秘书长牟益民、办公室主任敬多多赴名山区茶协,重点围绕编纂《中国茶全书·名山区卷》和蒙顶山茶进茶馆活动与名山区政协主席、茶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倪林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区茶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罗江、区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宋希霖,区茶协会长高永川、副会长李成军、夏家英、梁健、秘书长钟国林,主要企业副会长单位主要负责人跃华茶业张波、味独珍茶业张强、帝知春茶业高永达参会。

覃中显讲到,省茶协与名山区长期以来保持着紧密联系,工作上配合融洽。《中国茶全书》是中宣部国家出版基金立项的系列专著,是继1200多年前陆羽《茶经》问世后的首部茶百科全书,是茶产业发展中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的文化盛宴。名山区作为我省茶产业优势产区,蒙顶山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和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其产业、历史、文化在四川乃至中国都有着重要地位,《中国茶全书》国家编委和省编委一致认为有必要且必须要编撰蒙顶山茶卷。

省茶协恢复了茶馆专业委员会工作,并在8月8日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议,将品质茶叶进茶馆活动纳入协会下半年重点工作中。蒙顶甘露是蒙顶山茶中最具代表的一款历史文化名茶,是中国顶级名优绿茶、卷曲型茶的代表,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把蒙顶甘露作为品质茶叶进茶馆活动的首个茶叶品牌,省茶协将力求高质量办好这场活动。

倪林表示,蒙顶山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孕育和积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茶祖文化、贡茶文化、茶马文化、禅茶文化、茶艺文化等“五大茶文化”,蒙山派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茶技“龙行十八式”,被誉为中华茶艺和茶技的绝世“双璧”。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的蒙顶山,造就了“蒙顶山茶”清雅醇和的出众品质,蒙顶山茶从公元742年即确定为皇家贡品,从唐至清历经1169年延绵不断。作为高品质川茶代表的蒙顶山茶,其历史和文化具有较强的挖掘性、可塑性和推介价值。名山区决定以编纂《中国茶全书·名山区卷》作为契机,全面记录阐述蒙顶山茶历史、文化、工艺、科技、成果及相关优秀茶企、茶人,既是对名山区茶产业相关资源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掌握,也是持续提升蒙顶山茶品牌价值的必要工作。

而蒙顶山茶走进茶馆也是名山区今年50件重点工作之一,借助省茶协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让蒙顶山系列茶产品走进各大茶馆,让更多消费者能品尝到风味独特的蒙顶山茶,需要协会助推,大家共同努力。

参与研讨工作的双方人员均认为编纂蒙顶山茶卷,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盛事,能进一步为名山区茶产业增值赋魂。研讨双方还就蒙顶甘露在白露节气进茶馆活动进行了细节上的讨论。

在本次研讨会上,省茶协与名山区共达成了两项合作共识。一是名山区将向《中国茶全书》省编委会申请确定编纂《中国出全书·名山区卷》,并尽快组建蒙顶山茶卷编委会办公室,确立编委成员,启动编纂程序。二是由名山区人民政府支持、省茶协主办、茶馆专业委员会执行的“蒙顶甘露茶馆行活动”,于9月7日(白露)启动;省茶协及茶馆专业委员会将按要求组织成都、遂宁、德阳、雅安等地上规模品质茶馆10个,名山区负责组织3-5家品牌茶企参与活动;省茶协组织有影响力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全程宣传活动过程及后续跟进报道。

下午,省茶叶行业协会在名山区茶业协会负责人的陪同下,到雅安广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进行了调研,就“理真甘露”宣传推广进行了探讨。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6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