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明清茶具介绍

找到约10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茶具的介绍

一、电随手泡

用来烹煮活水。随手泡就是电水壶,现代人大多没条件在家里实现什么“竹炉汤沸火初红”,随手泡方便又干净。



二、茶海

用来盛放茶具。茶海是一种适应茶的冲饮流程,与古老的根艺家具相结合,既能方便烹茶、品茶,又具有根艺或根雕类审美意识的独特茶具。

在茶海的选择上:

     1、应该选择排水方式的茶盘。

茶盘的排水方式一般为盛水型和接管型:接管型,就是茶盘有一个排水孔,在出水孔接一个塑料管,将水通过管子排出盛水的容器。盛水型有两种,一种是抽屉式,茶盘下面接一个像抽屉的托盘,一般是塑料或者是不锈钢材质,水满了把盛水盘拉出来倒掉;另一种是盒状,整个茶盘为一体。倒水方式就是茶盘的上面板翻开,再端整个盘去倒水。这种方式的茶盘很不方便,容易漏水,一般都不取用,多取用接管型的茶盘。

    2、大小的选择。 小空间内使用一般就用一点小茶盘,喝茶的人少就用小茶盘,反之亦然。

    3、材质选择。 制作茶盘的材质很多,如实木、竹、紫砂、陶瓷、石材等。木质类的茶盘,接受度高。


三、茶道组

其中包括茶筒、茶则、茶夹、茶拨、茶针、茶漏。

茶筒:用来盛放茶道子。

茶则:用来量取茶叶。

茶夹:用来夹洗品饮对杯。

茶拨:用来拨取茶叶。

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茶漏:用来防止茶叶外漏。


四、茶叶罐

用来盛放茶叶。


五、茶荷

用来展示干茶(图中展示的是自嘉·纳雍绿茶)。承装茶叶后,供人欣赏茶叶的色泽和形状,并据此评估冲泡方法及茶叶量多寡,之后才将茶叶倒入壶中。

六、盖碗

又名三才杯,明清时广为流传即盖为天、托为地、杯为人,合起来曰天地人合一。多用来冲泡普洱茶。

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七、紫砂壶

用来泡茶。紫砂壶因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有“一壶不侍二茶”之说。多用来冲泡红茶、乌龙茶等。

如冲泡乌龙茶,要先洗壶,置茶后,冲入热水后的第一道茶汤不饮用,用来洗壶。用茶汤浇淋紫砂壶表面。再次冲入热水后,用茶壶盖刮掉茶沫。用热水再次浇淋紫砂壶表面。



八、玻璃小壶

用来泡茶。玻璃小壶的透明性,可以观赏嘉叶的舒展。多用来冲泡绿茶。

玻璃茶壶一般分为冷水具(30°以下)、温水具(70°以下)、沸水具(100°左右)和煮水具(可以在电磁炉、酒精炉上加热)。在选购的时候也要注意。

山西长治3座唐代纪年墓出土成套茶具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对外公布长治市潞州区屈家庄唐代墓地考古成果,共发掘清理出5座唐代和25座明清墓葬,其中3座唐代墓有确切纪年。

据了解,2022年4月至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古建筑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此古墓葬进行发掘。其中,M1、M20、M21唐代墓葬出土了墓志,均有确切纪年,分别为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咸通九年(公元868年),这三座唐墓均为土洞墓葬,形制相似,共出土器物48件/套。

M1在墓室近底部的墓壁四周共有16个拱形壁龛,壁龛内均有未经烧制的泥俑。这批泥俑表面的彩绘虽已基本脱落,仅剩其下的白灰痕迹,但不论是天王、瑞兽、还是人物形象都惟妙惟肖。

M20墓室东北部出土了白瓷执壶、白瓷碗、白瓷茶瓯、铁勺、铁制茶碾、绿瓷渣斗等成套茶具,瓷器组合完整,再现了古人品茶的“仪式感”。M21除出土墓志外,还有一些破碎的陶罐。

根据此次考古项目负责人介绍,长治市潞州区屈家庄唐代墓地考古工作,为研究本地区和同时期古代丧葬文化和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例证和研究材料。

来源:央视新W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传统器型介绍--洋桶壶

洋桶壶,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器型。因其造型简练、敦实,便于提携,深受众多壶友所喜爱。


“洋桶”壶初创时,因其壶身上下等粗,壶壁直挺,壶口大敞,宛若桶,因此称之为“羊桶”。关于名字的由来,不同书籍的记载略有差异。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


丁蜀一带,在明清时出产小罐称“子羊坛”。而“子”则是说它小,“羊”是代表吉祥之意。最初是仿造“羊坛”的美好寓意,意谓吉祥之桶。


后因外销南洋较多,洋桶壶以「洋」为名沿用至今。

 “洋桶”壶大致有三种,“独钮”、“牛盖”、“海盖”,以牛盖洋桶壶常见。其主要区别在壶盖的样式和壶口的线性及阖盖的方式上。

独钮洋桶

①最早出现的是“独钮洋桶”壶,约在清光绪年间开始外销出口。


②其肩线、口线、脚线匀称,壶流圆浑有势,整器简练直率。

牛盖洋桶

①“牛盖洋桶”壶是后来出现的。清末,紫砂艺人何士芬参照宜均“子羊坛”创制出“牛盖洋桶”壶,出口日本、南洋各国。


②将独钮洋桶的平盖改成牛鼻盖后,有了线条的迂回感,其盖面的凸面与壶体的立面形成了错落,视觉上美观舒适,使用时既不烫手又很方便。

海盖洋桶

①出现最晚的是“海盖洋桶”壶,亦称“平盖洋桶壶”。是仿造“寿星”壶盖变化而来。


②肩部有凹线转折,肩深势足。壶流贴身而起,流口收分渐变细小,在清末较为流行。

注:文中内容参考《紫砂壶典》。

找到约10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