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明代出名的茶具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紫砂史上赫赫有名的20位牛人,能认全的都是骨灰级玩家。

在中国数百年紫砂发展史上,有这样20位紫砂大家,他们建树了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风格,推动着中国紫砂的发展,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下这20位紫砂大家以及他的成名之作。

 

供春

 

 

供春是紫砂界的鼻祖。当时他作为伴读书童,闲暇之余就喜欢跑去金沙寺,那里的僧人经常会用细陶土淘练之后捏塑成瓦、缸等器具。久而久之,供春习得技艺,便仿照树瘿做成了这把供春。

 

供春壶名满天下,造型独树一帜。它是史料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把紫砂壶、同时也是第一把薄胎花器,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供春

 

时大彬

 

圈钮

 

明代紫砂大家时大彬,佳作无数。他改进了紫砂的制作技法,并流传至今为后世景仰。代表作《大彬圈钮》在2010年的西泠秋拍上拍出了1340万的天价。

 

大彬如意

 

大彬如意是时大彬的另一代表作,原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馆。它是根据古时青铜鼎设计而成,由三足撑体,寓意“鼎立”之势。

 

大彬虚扁

 

大彬虚扁,又名“书扁”。造型是由两泥片上下拼接而成,极其考验制作工艺。它集经典、难度与艺术于一身,刚柔相济间现不凡之势。

 

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

 

陈曼生被后世称为文人壶的开创者,其为清代书法大家,酷爱紫砂。于是他便自己设计紫砂壶,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二人制壶,自己则在壶身上铭题壶铭,极富文人气韵。

 

曼生石瓢

 

dvdf

dvdf

 

代表作有曼生十八式,像经典的半月井栏匏瓜,都是由他亲自设计的。

 

曼生十八式

 

dvdf

 

杨彭年胞妹杨凤年所创风卷葵,被誉为是紫砂界的不败神话。当年紫砂泰斗顾景舟观摩三年却终未仿制,可见它的艺术价值和工艺难度。

 

杨凤年制 风卷葵

 

风卷葵

 

瞿子冶

 

子冶石瓢

 

瞿子冶是清代书画家,亦爱好紫砂,自号壶公,其善刻竹、诗文,紫砂中鼎鼎大名的子冶石瓢,便是他所创的。

 

百年不衰的经典壶型子冶石瓢,通体都透着沉厚的历史气息。它比例合度,工艺精湛,造型简练精瘦,实用性强。壶身双面陶刻,诗、画、壶三者融合,更添艺术底蕴。

 

陈鸣远

 

传香壶

 

 南瓜壶

 

陈鸣远被认为是时大彬之后又一紫砂大家!其光器、花器、杂件无一不精,乃是紫砂全才,其作品亦为后世推崇,传香壶南瓜壶都是千万天价作品。

 

陈鸣远的南瓜壶,曾以3200万的天价成交。瓜瓣筋囊、枝叶藤蔓,每一处都是精细化制作。

 

邵大亨

 

大亨掇只

 

陈鸣远之后的紫砂壶,受宫廷传器影响,多为繁杂、华丽之风,而邵大亨一扫其靡,还紫砂本色之美,是公认的紫砂大家,其传器朴素而有韵,尤以仿古掇只德钟最为出名。

 

dvdf

 

仿古被称作是继往开来之作,它一改清朝奢靡之风,整体器形亭匀骨感,一气呵成,收展有度,以极简的造型设计重新定义紫砂经典。

 

仿古

 

dvdf

 

德钟壶由清代邵大亨所创,是一款非常具有形制特色的经典器形。给人的感觉沉稳、庄重,以“比例对称分毫不差,线条简约几近极致”而得名,同时亦有“德高望重之品性”这样的美誉。

 

大亨德钟

 

梅调鼎、何心舟

 

心舟石瓢

 

在陈曼生之后,清代书法家梅调鼎在浙江宁波的玉成窑,被认为是文人壶的又一巅峰,其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何心舟王东石等制壶,玉成窑出品的紫砂茗壶文人气息浓厚,为时所追捧。

 

玉成窑印

 

黄玉麟

 

黄玉麟 供春

 

黄玉麟为晚清制壶大家,其仿供春壶精巧无比,更是创制了鱼化龙这一壶型,流传后世,至今是许多壶友钟爱的壶型。

 

黄玉麟 鱼化龙

 

鱼化龙

 

余国良

 

余国良 瓠棱壶

 

余国良为清末制壶高手,当时被苏州收藏大家吴大澂所聘制壶,其所制炉壶乃是公认第一,并在国际博览会拿过金奖。

 

余国良 传炉

 

程寿珍

 

寿珍掇球

 

程寿珍为清末民初的制壶大家,其承邵氏之风,所改制掇球为其代表之作,曾获万国博览会金奖,晚年只做掇球仿古汉扁三式。

 

寿珍仿古

 

dvdf

 

程晗,程寿珍第五代传人。制壶技艺一脉相承。再看这件寿珍掇球,高度还原,金奖再现!

 

寿珍掇球

 

顾景舟

 

提壁

 

顾景舟是新中国的紫砂七老之一,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

 

其作品乃是紫砂界的标杆,影响深远。在2015年顾景舟百年诞辰之际,以他为名举办了百年一次的“景舟杯”大赛。当时参赛者以万来计,轰动一时。

 

dvdf

 

大型重器景舟提壁,内涵风韵,寓巧丽于刚健之中。

 

提壁

 

dvdf

 

景舟石瓢是每一位紫砂匠人的必修课,相较于子冶石瓢的精瘦,景舟石瓢更加饱满圆润。桥梁钮、圆润壶身是它的特点,它同样兼具了实用功能。

 

景舟石瓢

 

dvdf

 

上新桥是根据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设计而成,壶身自上而下观之,有一环扣一环的美感,非常巧妙,就好像一座桥一样。也正因如此,它才独特。

 

上新桥

 

dvdf

 

雪华壶是顾景舟先生晚年创作设计的,通过对六方器形多维度、多层次的打造,壶身与壶体棱角分明,转折有力,来刻画出雪花的灵动与飞跃,方雅而不失灵气。

 

 雪华

 

朱可心

 

报春壶

 

朱可心为紫砂七老之一,花器宗师报春壶为其代表作品。

 

它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报春是以梅花报春为题,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生动的刻画了梅花不畏严寒的英姿,可以说是一款非常有气节的作品。

 

裴石民

 

裴石民 牛盖莲子

 

裴石民为紫砂七老之一,是近代制壶大师,牛盖莲子为其代表作品。

 

牛盖壶是紫砂七老之一的裴石民老先生所设计创作的,以牛鼻为壶盖造型,摒弃了传统壶钮的造型特点,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近代紫砂艺术的风向标。也正因如此,它成为当今藏家最受追捧的艺术品之一。

 

牛盖

 

吴云根

 

▲吴云根 柿子壶

 

吴云根为紫砂七老之一,是朱可心师兄,同样为花器大家。

 

王寅春

 

▲王寅春 梅花周盘

 

王寅春为紫砂七老之一,是近代制壶大师,梅花周盘为其代表作品。

 

梅花周盘是在周盘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创新,它融入了筋纹元素,古朴稳重又不失素雅大方。整器线条挺拔,转折线角明确清晰,六瓣梅花饱满丰腴,由上俯视,似梅花朵朵。

 

梅花周盘

 

任淦庭

 

任淦庭 刻绘

 

任淦庭为紫砂七老之一,是七人中唯一的陶刻大家,也是近代最为出名的陶刻大家。

 

蒋蓉

 

▲蒋蓉 青蛙莲子壶

 

蒋蓉紫砂七老之一,是七人中唯一的女大师,以花货中的塑器见长,被誉为花货塑器第一人。

 

青蛙莲子,融合浮雕、雕塑、紫砂泥料装饰等多种工艺,耗时数月,繁复程度,难以想象。

 

青蛙莲子

 

以上这二十位紫砂大师,都是紫砂历史中极为著名的人物,创造了很多经典之器。当然,还有很多近代知名的国大师,在这里不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

 

 

 

艺紫陶紫砂

专注名家作品收藏

 

每一粒砂都来自宜兴

每一把壶都源自作者

瓷器的英文为何与“中国”一样?一文读懂藏在瓷器里的茶文化

瓷器的英文为“china”,与“中国”的英文相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中国饮茶史上,茶具的演变与发展和饮茶方式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并没有专门用来喝茶的器具,起初多为酒具和食具,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和饮茶相配套的专用器具才开始出现。

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早期,中原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就已经出现原始青瓷器。它是陶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融合了青铜文化与陶文化后发展出的新的艺术形象。

古代“瓷”字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的文献记载,并且瓷质器皿作为茶具最早也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因为瓷器比陶器更加纤细润泽,所以瓷质茶具便渐渐替代了陶制茶具。

到了唐代,瓷器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窑,以烧制青瓷茶碗闻名,二是河北内丘的邢窑,以烧制白瓷茶碗著名。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也有提到他对于各地瓷质茶碗的看法,书中写到: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
大致意思就是陆羽认为茶碗还是越州的最好,因为邢瓷白衬得茶汤颜色红,越瓷青衬得茶汤的颜色绿,他觉得越瓷更能体现茶的水色,所以越窑更优。

宋代时,以“官哥汝定钧”五大窑最为出名,各自烧制不同风格的瓷器。由于当时流行斗茶,就是用竹制的茶筅在茶盏中来回搅动打出白色的泡沫,比一比谁打出的茶沫在茶盏上保持的时间更久,也称之为“咬盏”。所以除了五大名窑外,建安黑盏也尤为名贵,毕竟黑色的茶盏更能体现茶沫的颜色。

此外,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在宋代也很有名。其中,景瓷以其“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优异品质而开始享誉世界。

到了元代,这一时期的茶具变化基本不大,瓷器最大的改变便是江西景德镇青花瓷的诞生。这时候的青花瓷制造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不仅驰名国内,在海外也声名远扬。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其中麒麟纹是元青花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装饰题材。

明朝时青花瓷的制造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彩瓷发展也有一个新的飞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成化斗彩,它是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比如举世闻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清代陶瓷茶具的生产技艺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除了青花以外还有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各类颜色釉,风格多种多样,数量盛极一时。这段时间内,由前代托盏演变而来的盖碗也开始流行,成为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以得到一件中国的瓷器为稀奇,因此将“瓷器”直接称为“china”,与“中国”的英文“China”一样。

瓷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也作为民族形象的代表享誉海内外。瓷器的发展史与中国的发展史一样久,走出国门相当于中国的名片,“瓷器”与“中国”已经无法分割。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雅!明代茶艺界大咖和他们的壶!

紫砂壶的制作和传承有千年的历史。在明代以前,紫砂壶的制作还是民间艺人为了生活需要进行的事情,现代紫砂壶工艺的发迹和发展是在明代以后。


今天我们来说说: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以及出自他们之手的精品紫沙壶:



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


金沙寺僧(约1506-1566)正德时人,制陶名手。佚名。


供春(约1506-1566)(又称龚春),江苏宜兴人,正德~嘉靖年间人。原为进士吴颐山家僮。吴仕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仿老僧制壶,亦淘细土搏坯。


明-供春款六瓣圆囊紫砂壶(“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中国香港茶具馆藏)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91):


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朋、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名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


元畅 嘉靖~隆庆年间。关于他的姓之际,诸说不一。和赵梁、时朋、董翰,称为“四大家”。


董翰(约1522-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嘉靖~隆庆年间。所造茗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古拙风格,是最早创造菱花式砂壶的名手。作品以文巧著称。


赵梁(约1522-1619)多制提梁式壶,嘉靖~隆庆年间宜兴制陶名艺人。据传说,砂壶中之提梁式,创制于赵梁。


李茂林(约1522-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铣书记号。嘉靖~隆庆年间,号茂林。为“四大家”后的制砂壶名手。


明-李茂林款菊花八瓣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明-李茂林菊花八瓣壶



明-李茂林款僧帽壶


时朋(约1522-1619)大彬之父,一作朋朋,又作时鹏。嘉靖~隆庆年间。擅制砂壶,以古拙见长。 香港茶具文物馆珍藏有时朋制“水仙花六瓣方壶”一具,底刻款“时鹏”楷体两字。



明-时鹏款水仙花六瓣方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时大彬(约1580-1650)时朋之子时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



明-时大彬制扁壶



明-时大彬制半瓜水盂 铭文:“辛亥夏五制于正己堂,为可先老先生,少山时大彬。”



明-时大彬款紫砂六方壶



明-时大彬款玉兰花六瓣壶(“万历丁酉春时大彬制”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明-时大彬制十六瓣瓜菱壶



明-时大彬如意纹盖三足壶  无锡甘露乡出土,该壶是紫砂壶艺术发展至成熟期的壶艺典范。 把稍下刻款“大彬”(楷书)。江苏省锡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



明-时大彬款僧帽壶


明代后期:


紫砂名师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三大壶家妙手”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


李仲芳(约1580-1644)李茂林之子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万历年间人。宜兴人。 制壶名手李养心(号茂林)子。他的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世传“大彬壶”,亦有仲芳所作,但由时大彬署名款识,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明-李仲芳制圆壶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衡,万历年间人。宜兴人。制壶名家时大彬徒弟。长于仿古尊、垒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



明-徐友泉制橄榄式壶



明-徐友泉-三足炉鼎壶



明-徐友泉制三羊小水盂



欧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宜钧”的创始者。



明-欧正春《金钱圆壶》(龚乐天藏)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哼祥,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86-1648)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只录其名。



明-邵亨裕(邵文銀)素身圓珠壺-高9.6厘米,闊8.9厘米-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蒋柏夸(约1600-1644)名时英,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大彬弟子。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


陈信卿(约1600-1644)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作品坚瘦工整,雅自不群。



明-陈信卿制方壶(“翠竹轩,信卿”款)



明-陈信卿款紫泥茶叶罐  


陈光甫(约1619-1654)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仿供春大彬壶。时大彬的入室弟子。早年一目失明,但仿制古器仍能达到具体而微。《阳羡茗壶系》评之为“雅流”。


陈俊卿(约1616-1661)为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1622-1654)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陈子畦(约1624-1690) 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善制徐友泉壶。


邵盖(约1625-1690)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样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明-邵盖制壶


周后溪(约1581-1639)万历时制陶名艺人。


邵二荪(约1580-1639)


陈用卿(约1620-1661)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钟繇笔意。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器上落款为仿钟太傅笔意,再用竹刀刻之,具有浓厚书卷气。



明-陈用卿制紫砂壶


陈正明(约1596-1661)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字贤,天启时制陶名艺人,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江西婺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紫砂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


殴正春 万历年间宜兴人。一作殴子明,生卒不详。在丁山镇创制均陶,世称“殴窑”。所造陶器,形式大半仿钧窑,所以又称“宜陶”。对宜兴陶器釉彩,有较大贡献。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器上的“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



明-沈君用梨式壶


徐令音(约1621-1667)天启时制陶名艺人,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54)字共之。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的书法家。



明-陈辰制提梁合欢壶(底印“供之”、盖印“陈制”、护身铭“合欢当酒,庚戌西庐”)


陈和之(约1621-1654)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项 真 天启~崇祯时宜兴陶器名工。生卒不详。原籍浙江嘉兴人。字不损。善制陶,曾制一茗壶,底有“砚北斋”3字,旁署项不损款。制壶朴雅,字法晋唐。


陈挺生(约1620-1661)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明-陈挺生开光飞龙壶


周季山(约1615-1662)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明-周季山款紫砂壶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明-沈子澈-仿古葵花棱壶-现藏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


承云从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徐次京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孟臣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明-惠孟臣制乳头小壶



明-惠孟臣制扁鼓小壶 底刻款“竹窗留月夜评茶"



明-惠孟臣制铺砂圆壶


项圣思 明末清初宜兴制陶名艺人。生卒不详。南京博物院藏有圣思制“桃杯”,以桃形为杯身,造型古朴生动,红砂色,上有“圣思”铭款,技艺精湛,誉为“桃圣”。

(本图文来源于拾器格物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