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名茶商标

找到约1,50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困鹿山名茶商标侵权“扰民” 知产法官支招破民生“困局”

困鹿山皇家古茶园作为普洱茶三大核心产区之一,茶树种类丰富,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大、中、细叶种混合共生,造就其独特醇香口感,口碑和声誉享誉全国。随着普洱茶影响力不断扩大,该产区茶叶一度在市场上走俏,商标注册侵权纠纷日益凸显,商标被宣告无效或将面临宣告无效,茶山茶农陷入焦虑和不安中。破解商标侵权“困局”,助力茶产业发展腾飞成为困鹿山茶产区茶农心中的“痛”。


商标侵权纠纷笼罩茶农

又是一年春茶采摘好时节,本该高兴的困鹿山茶农却被商标侵权阴影笼罩,村庄里随处可听到茶农的哀叹声。

2023年11月23日,困鹿山小组茶农薛春林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评审案件答辩通知书,告知其登记注册的第65382445号“困鹿山林源号”商标将面临被宣告无效,要求薛春林书面进行答辩。此消息在茶农中迅速传开,引得茶企茶农寝食不安,广大茶企茶农对未来困鹿山茶产业的发展充满担忧,对经济利益和生计保障深感不安。

据了解,近年来,一系列“困鹿山商标侵权案”层出不穷,而侵权纠纷案直接连接着种植产业链的生产前端。茶农茶企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对知识产权内容及相关智力成果的认定不熟悉、不了解,确定证据的收集范围不清晰,造成了“申辩难”的情况,信誉的损害和市场份额的丢失,严重损害到经济利益。

早在2017年11月,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为了维护“困鹿山”“山困鹿”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避免造成消费者的混淆和误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宣告被申请人于2016年7月注册的第20527027号“普秀困鹿山”商标无效。为了证实申请理由成立,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已登记注册广泛宣传和使用的第4676063号“困鹿山KLS”、第12168150号“困鹿山”、第6034145号“山困鹿”等登记注册的近似商标作为证据,终因“举证难”,引证商标不当,国家商标局评审委员会认为申请人部分理由成立,但争议商标在茶饮料、冰茶商品上予以维持,其余商品上予以无效宣告,因此依法驳回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宣告第20527027号“普秀困鹿山”商标无效的诉请。至此,“困鹿山”商标被抢注的使当地茶企、茶农如鲠在喉。


敞开心扉诉说心中苦闷

“法官你好,你们的到来为广大茶农下了一场‘及时雨’。”看到普洱中院的法官们的到来,李赵龙激动地说,“由于困鹿山茶品牌商标被人注册了,当地茶农陷入商标侵权纠纷‘旋涡’,茶农正为茶叶销售发愁,你们送法到茶农身边,可谓是雪中送炭啊!”

为更好地维护当地茶企业和茶农的合法权益,在“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开展期间,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联合宁洱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通过“回头看”的方式再次走进困鹿山古茶园进行回访,与茶叶管理协会、茶叶合作社、茶企、茶农深入交流,详细询问和了解茶叶核心产区的地理标识、商标注册、产品专利保护、品牌打造、产品包装和外观设计等维权途径过程中遇到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全面细致地分析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据李赵龙介绍,此前,由于困鹿山茶农的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淡薄,没有抓住保护茶山区域品牌的时机,被外省潘某某的茶叶公司抢先注册“困鹿山”名称等多项商标,但该公司从未向当地茶农收购过困鹿山原产地的茶叶,却打着困鹿山茶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借机牟利。

如今,由于困鹿山茶品质极优,得到省内外乃至全世界无数茶客的认可,采摘、炒制好的茶叶被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供不应求的现象让潘某及其公司眼红不已,将该茶产区茶企茶农及经销商公开销售带有“困鹿山”“山困鹿”等与其高度相似标识的茶叶,以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祖祖辈辈传承的山寨名,自己的茶山、茶厂,也一直叫困鹿山茶的,却被告知涉及侵权,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叫?”被判侵权的困鹿山茶农说道。

“法官,这该如何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们快给茶农们出出主意,‘困鹿山’三个字怎样用才不侵权?再这样下去,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的茶,都没办法往外销售了。”许多茶农手持带有“困鹿”字样的注册商标证书,面对有可能陷入商标权侵权纠纷案件,一筹莫展。

巧用法理解民“心结”

“虽说潘某及其公司以‘傍名牌’的方式成功申请注册了‘困鹿山’商标专用权,是不争的事实,若想拿回的商标,需要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李宏程耐心劝导茶企茶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经营期间,一定要依法依规诚信经营,不要轻易触碰法律底线,重要的是把好质量关、保护好地理标识。

就如何突破困鹿山商标维权之路的囧途,有效避免阻滞产业发展、挫伤茶农积极性,帮助茶企茶农渡过难关,普洱知识产权法官为困鹿山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布局现场出谋划策。

法官建议,首先,茶企茶农们可以在困鹿山地理标志的基础上,将“品牌+产品+地标+来源”的作为发展思路,以打造企业自身独特品牌为导向,争取形成“突出地地理标识为主,注明茶原料出自困鹿山原产地,茶企茶农协作团结强化管理”的新思路、新格局;其次,依托《困鹿山核心区茶叶管理办法》,积极做好“协会+”茶叶销售管理,对茶叶输出链进行健全管理,对茶农和经销商采取“购买-登记—签字—认证”的统一规范管理全过程,保证外销茶叶是困鹿山原产地出出品的原生态古茶,从而合理制约不正当商业竞争、避免消费者混淆、误认;同时,严格按照有机茶园标准管理茶园,进一步增强茶叶的溯源基层建设,完善从种植、加工、销售等完整的质量关把控,通过制定完善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茶叶生产线标准等措施保护困鹿山这一地理标志。

“我们正为春茶销售发愁,法官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效解决了困扰茶农的难题。”宁洱困鹿山核心区茶叶管理协会会长鲁寿春高兴地说,“困鹿山茶一定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增多,侵权手段交叉化、链条化趋势明显。”李宏程表示,茶产业作为普洱市第一支柱产业,生态茶园,古茶山、古茶林……成为普洱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普洱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靠山”,茶叶知识产权对于普洱的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茶叶的知识产权,依法保障茶农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以更实的机制,联合多方力量,不断完善茶产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让“法护创新”深入人心,助力普洱茶产业“火焰”越烧越旺。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沃土的深厚滋养,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普洱中院将全力答好司法服务民生这张“考卷”,将始终坚持“前端诉源治理,中端多元解纷,终端高质效审判”的机制,从办好每一件涉知识产权案件做起,在审判执行各个阶段写好“创新”文章,实现涉知识产权案件“源头减量、诉中快审、诉后快执”。

记者 谢玉鑫 通讯员 肖恒雪 梁方艺

来源: 云南法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金茶产业走在河源前列,紫金茶已成广东三大名茶

紫金茶产业走在河源前列,紫金茶已成广东三大名茶

 

紫金蝉茶用被小绿叶蝉叮咬后的茶青精制而成,以蜜香馥郁、品质上乘而声名远播。随着紫金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已高达34.8亿元,正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名茶。

 


 

质量兴茶、品牌兴茶工作

走在河源市前列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紧抓河源市打造东江上游产业带、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快茶产业发展。

短短几年,紫金茶产业规模从小到大、管理从散乱到规范、品牌由弱变强,逐步发展成为紫金县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质量兴茶、品牌兴茶工作已经走在河源市前列,紫金茶已经成长为广东三大名茶之一。

截至目前,紫金县拥有茶叶类注册商标(含初审公告)约80个;省级名牌产品6家共9个品种;有中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生态茶园8个、茶叶省级专业镇2个、欧盟认证茶企1家、美国FDA认证茶企2家、无公害认证茶企19家、有机认证茶企家27家。

在2020年广东十大好春茶品鉴活动中,紫金县评分排名第一,4款绿茶、3款红茶、1款黄茶共8款茶样获奖。广东十大好春茶品鉴活动被誉为广东省内规格最高、含金量最高的茶叶评比。紫金县已连续3年在参评各县区中排名第一,紫金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由此可见一斑。

 

 

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省内排名第五

产值达10.06亿元

去年,紫金蝉茶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名录,同时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紫金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茶罐子”,全省乃至全国特色蝉茶的核心产区。目前,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已高达34.8亿元,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五,产值由201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6亿元。

其中紫金县广东黄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黄花公司)的“黄花牌”商标品牌价值超3亿元,2017年荣登“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百强排行榜”。黄花公司总经理曹锦旺介绍,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打造“品质品牌、文化品牌、中国品牌”,不断创新、强化质量,成功由特产型小企向品牌茶企转型。

黄花公司生产的“黄花牌茶”曾先后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参加“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荣获特等奖、银奖;“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荣获一等奖;“粤茶杯”广东省名优茶评比荣获银奖、金奖。

如今,“紫金蝉茶”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紫金蝉茶蜜香万家”的品牌口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紫金蝉茶”成为紫金的绿色生态名片。紫金县茶产业已成为紫金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进一步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加速发展。

 

 

紫金茶叶品牌建设情况

2016年:“承龙嶂绿茶”“承龙嶂红茶”荣获“广东十大名茶”称号

2017年:“紫金绿茶”“紫金红茶”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名特优新农产品;“武顿山牌武顿山红茶”“黄花牌闺女红茶”“金丰号牌客家茶(红茶)”荣获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18年:“金丰号”红茶等5个茶样获得“河源十大好茶”称号,占比50%。“青林峰绿茶”、“紫金绿茶”、“金丰号红茶”、“椪风蝉茶红茶”荣获“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全市占比100%

2019年:“紫金萱-紫金蝉茶”荣获中国优质好茶评选金奖。衙库嶂绿茶、武顿山金萱绿茶、青林峰金萱绿茶、金绿一号瑞香绿茶、紫金萱绿等5个茶样茶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绿茶)”称号,紫金萱红茶、白溪蜜红茶、鹰峰山有机红茶等3个茶样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红茶)称号”

2020年:紫金的宝洞绿茶、牛湖金萱、萱梓绿、青林峰绿茶4个茶样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绿茶)”称号,椪风蝉茶、农联惠、金丰号客家茶3个茶样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红茶)”称号,青林峰黄茶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黄茶)”称号

来源:南方+、紫金县委办

安山碧玉茶的故事 ——记新昌茶人丁法良

美文分享

meiwenfenxiang

安山碧玉茶的故事

——记新昌茶人丁法良

说起安山碧玉茶,茶界业内都即会想到是大佛龙井茶起步较早的一个企业品牌。因为大佛龙井的起源中有安山人脱贫致富的故事,有安山碧玉茶的发展史,也有丁法良从茶农成为茶人的成长史。

安山的“碧玉”品牌大佛龙井是我县起步最早的品牌,也就是说,我们在编写大佛龙井发展史时,心然要讲一讲安山碧玉茶的故事。

安山碧玉茶是产自新昌安山的大佛龙井。安山,位于新昌县西南部大盘山余脉绵延处,高高矗立着山雪岗(海拔797米)、大天宫岗(海拔806.5米),小泉溪弯曲地绕过山脚,这里山高缺水,古时名为“干山”。民间有谚:“下雨一时成灾,十天无雨喊皇天。”后来,随着周边村庄的村民陆续迁居此地,人文蕴积,干山慢慢地改名为“安山”。

安山的村貌屏障四开,开门见山,梯田梯地一块连着一块,茂林修竹之中,用石头垒起来屋舍依山而建,安山也是有全县及至全省有名的贫困乡村。80年代农村开始富起来时,而这里的村民,温饱还成问题。山岗坡地以种植茶叶为主要经济作物,茶叶是安山人的重要经济来源,在那个年代安山人就是借助新昌是出口珠茶重点产区的优势,以生产加工珠茶为生。

我在了解安山碧玉茶的发展史时,与茶人丁法良有了深入的交谈。当我问起安山碧玉茶的来源时,丁法良滔滔不绝地和我聊了起来。丁法良是新昌安山人,1955年出生,从小生长在安山,高中毕业后,就在安山务农。丁法良从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茶叶返销营生,是村里做珠茶的加工和返销能手。

丁法良告诉我们,安山碧玉茶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他大哥为家乡作出的贡献。

丁法良的大哥丁明松,于1963年参军入伍,1977年3月转业到杭州市西湖区商业局(与供销社合署)工作,1978年3月调到西湖区委组织部。80年代初,灵隐寺边从提着篮子的茶农开始渐渐形成一个地摊式的龙井茶交易市场,出于对家乡村民的帮扶,他时常会到龙井茶交易市场走走。他了解到安山的珠茶与龙井茶的价格相差悬殊之大,安山的珠茶也能在灵隐的茶市卖个好价钱那多好啊!1982年,丁法良在大哥丁明松的建议和帮助下,在村里以每斤2. 5 元收来几百斤珠茶,运到杭州,在灵隐茶叶市场,以每斤3元左右出售。销完茶叶赚了几百元,让丁法良尝到了返销茶叶的甜头。

探索:安山茶树能否制龙井

1984年1月,丁明松调到西湖区人事局工作。丁法良则担任了安山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丁明松常想,安山村有那么多茶园,珠茶价廉,为何不改制价高十几倍的龙井茶呢?丁明松就向身边的几位西湖龙井茶叶专家介绍家乡的情况,约定一起去看看安山的茶树品种与自然条件是否适宜制龙井茶。

1985年5月23日,丁明松带领西湖区农业局局长范成品、西湖区农业局副局长杨文元、西湖区农业局茶叶科科长丁安甫等5人来到新昌。他们在安山村干部王富仁等人的陪同下,翻山越岭察看茶园,安山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昼夜温差较大,土质带砂砾,富含有机质,所产茶叶品质上乘,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丁安甫科长肯定地说:“这里的土壤气候不但适制龙井茶,而且还能生产高质量的龙井茶。”陪同的乡、村干部听了非常兴奋,决定选派村民去杭州学习炒茶技术。

1985年5月27日,安山村的丁法良、王尧灿、丁菊萍、潘忠富等4位村民,到杭州西湖区龙井茶炒制技术的培训中心学习龙井茶的炒制技术,经过10多天的培训,他们4 人基本掌握了龙井茶炒制技巧。

(西湖区农业局局长范成品(左)亲临炒制培训现场)

缘起:20斤的“安山大佛龙井”

学了一手技术回来,还得有设备。那时杭州星火电机厂的红外线炒茶炉刚刚问世,功率3千瓦,每只需180元。丁法良说,家里没有这么多现金,他是从乡信用社贷款到杭州买回了两只电炒锅。1986年4月,他按龙井茶标准在自家承包的茶园里采摘青叶,并按学到的龙井茶炒制技术,炒出了新昌第一锅龙井茶,一共20斤。他背着这20斤龙井茶,赶到杭州市西湖区经济特产站,请专家品鉴。从品质、香气、口感都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安山茶的品质特征,外形:浑扁细直,芽峰显露,色泽绿翠,形如玉簪,色如翡翠。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回味甘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绿翠明亮。完全可以和西湖龙井媲美!

杭州西湖龙井王吕根(左二)师傅

传授龙井茶炒制技 ,丁法良(左一)

20斤龙井茶被杭州西湖名茶公司收购,收益比珠茶高出十几倍。原来1斤珠茶可以买10斤米,现在1斤龙井茶可以买100斤米。龙井茶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说到这里,丁法良沾沾自喜地说,安山的青茶叶制成龙井茶得到这样的评价和收益,那种喜悦的心情不但只是挣到了钱的开心,更是那种同样的土壤环境、同样的茶树品种,安山人用学会的龙井茶炒制技术,炒出了“安山龙井”,那种成就感的喜悦心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丁法良也告诉我们,为了让安山村民都会炒龙井茶以增加收入,这一年的同月,在他大哥的牵线联系下,安山乡农经服务站和杭州西湖名茶公司签订《协议书》,西湖名茶公司为支持安山乡开发利用茶叶资源制作名茶新产品,每年的春季也派师傅到安山,一住就是一个月,免费为村民举办茶园管理和龙井茶炒制的培训班,给予技术上指导和传授,培训人员达800多人次。并也约定安山乡农经服务站每年炒制四级以上高级龙井茶供货给他们。

杭州西湖区农业局局长范成品(右二)

与茶叶专家史庭智(右一)审定龙井茶

丁法良说,由于安山人实在是太穷,根本买不起不到200元一只的电炒锅,还是在他大哥丁明松的帮助下,随着龙井茶的产量增加而逐步增加的。1987年春,增加到5只;1988年春,增加到20只。1993年11月,丁明松从西湖区拉回100只茶锅到新昌,这批炒茶锅运到新昌,如雪中送炭,不但解决了茶农对茶锅的需求,也为安山名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燎原:“圆改扁”的序幕

在安山村迅速拉开

安山村炒龙井茶的消息传播开来,以安山村为中心,相邻的小泉溪、建国、后坪、回山等地村民也争相学艺炒制龙井茶。安山村的茶农,有的成了“安山师傅”被请到新昌县一些地方传授技术,这也引起新昌县领导的重视。

1989年春,县人大主任杨焕星带领新昌县经济特产站程兆敏等茶界人士到安山。他们了解到,红外线炒茶炉价格昂贵,一般村民都买不起,再说受电力条件限制,不宜在安山乡推广,而柴烧的茶锅只需17元一只,但很多村民连这17元的钱也拿不出来。怎么办呢?丁法良告诉我们,县领导和时任的安山乡党委书记胡友清,到各个部门奔走求得的支持。首先,得到了县工业局扶持资金1万元,接着县民政局的扶贫补助资金也送到了安山,龙井茶技术的推广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杭州师傅”的指教下,安山村会炒龙井茶的人一年年多起来了,碧玉茶的产量也一年比一年增加。除根据协议由西湖名茶公司收购之外的销路问题怎么解决?还有,茶园是由茶农分户管理,茶农零散的、小打小闹的炒制茶叶,难于保证龙井茶的质量。1989年4月,安山乡政府又引导茶农成立了安山乡茶农协会,把分散的茶农组织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益,会员从48名扩大到90名。丁法良自豪的说:这是全县第一个茶农协会。协会将安山村的茶园集中起来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这样可以保证青叶的质量。销路问题,丁明松又及时联系杭州西湖区茶叶公司、西湖龙井茶叶公司等经销商到安山,他们品鉴了安山的龙井都争相采购,安山的龙井成了西湖茶商的抢手货。

(1990年7月,县科委在安山对“安山碧玉茶”审评)

由此,安山试制名茶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乡村茶农也自发地聘请专家学习炒制名茶。新昌县茶业“圆改扁”的序幕在安山茶区徐徐拉开。丁法良告诉我们,新昌历届的炒王好几位都是出自他们的茶区,如安山相邻的冷水村寺下坑的盛伟永、盛毅永俩兄弟,盛焕尧、盛品尧俩兄弟,他们都分别获得过县炒制比赛的茶王之称。肇圃、大古年等村村民也赶来观看学习,还有与安山交界的磐安县玉山乡村民对炒制龙井茶的积极性非常高,龙井茶炒制技术也就传播到了磐安县。

名茶炒制之科技“星火”从安山乡扩展到了回山镇、儒岙镇等新昌南部地区,茶叶由“圆”到“扁”,产值由少到多,形成了“燎原”之势,此后,“圆改扁”的培训在全县36个乡镇全面铺开,先后举办培训班500多期,43万总人口中,共有5万多人参加过龙井茶炒制培训班,形成了一支有10万多人的“圆改扁”生产、采摘、制作队伍,有18万人从事茶叶及相关产业,名茶的崛起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开辟了新天地。

名茶:让安山村民脱贫

名茶走向产业化,必须要规模经营。丁法良说,安山名茶的发展,时任的安山乡党委书记胡友清和乡长杨桂源他们不但在技术推广上起到关键的作用,他们还到县、省里各级政府部门寻求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扶持。1989年秋,“碧玉茶开发”列入新昌县科技开发推广项目。1991年,安山村茶园从1989年原有的285亩增至1531亩,来自茶叶的人均收入从253元提高到1000多元,多数农民从贷款户变成存款户,从此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安山村民的生活水平随着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发生可喜的变化。

辛勤的付出有收获,名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安山碧玉茶的好消息一个个传来:1991年7月6日,通过新昌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山碧玉茶审评》;1991年8月,《碧玉茶开发及服务体系》列为绍兴市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和省农业厅1991年度浙江省经营咨询服务和效益工程成果二等奖;1991年9月12日,“碧玉茶”获得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名优茶品质鉴定认可证书”,这是新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名茶产品;1992年2月,安山村被浙江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评为脱贫致富先进集体,安山碧玉茶服务站站长丁法良被评为脱贫致富带头人;1992年起,丁法良当选为绍兴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

丁法良深情地谈到,安山碧玉茶的发展,为山区茶农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他们是时任的县人大主任杨焕星、副县长钱忠鑫、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史庭智、县农业局局长俞志林、茶叶专家凌光汉、程兆敏、程晓帆等以及新昌籍担任浙江省乡镇企业局局长的王汀华,他们都一直关注着安山碧玉茶叶的发展,并从技术和资金上帮扶安山的名茶发展,他们名字也印在了安山人的脑海中。

品牌:安山碧玉走向广阔市场

安山村茶园在碧水萦绕之间,周围有一片片茂盛的松树林,出产的茶叶翠绿有光泽,扁平如玉簪,众人品尝之后取名为“碧玉”。碧玉茶香,丝丝缕缕,持久高雅。

1991年,新昌县名茶服务公司开始申请注册“碧玉”商标,1993年8月28日,“碧玉”商标获准注册,安山龙井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这也是新昌县最早的名茶商标。继安山“碧玉”商标注册以后,“回山峰芽”“西山碧牙”“十九峰”等茶叶商标相继注册。1998年8月,“碧玉”商标被认定为绍兴市著名商标。

商标是招牌,质量最关键。1999年,为了制订技术标准,丁法良又请来杭州的茶叶专家。制定了企业标准,并印制符合标准规定的各式“安山碧玉”品牌包装,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1999年10月21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暨现代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世贸中心举行,“碧玉”和“大佛玉龙”牌大佛龙井荣获国际名茶金奖;2001年10月,“碧玉”牌大佛龙井茶被第三届新昌旅游节组委员授予“新昌县十佳旅游产品”称号;2003年,“碧玉”牌大佛龙井被认定为绍兴市名牌产品;2005年,“碧玉牌”大佛龙井荣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2000年,安山碧玉大佛龙井在上海东方商厦超市试销成功,2001年又进入上海家得利超市、梅陇镇广场超市、崇明超市、苏州华润超市、深圳江门百家超市等等。安山村的龙井茶初如“小家碧玉”,已经长成了大家闺秀,走出了新昌县城、浙江省城,走向了全国。

茶为清饮,可添诗情,安山村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一村好带动全乡好,镜岭镇安山片(即原安山乡)茶园面积发展到4500亩,龙井茶产值达4000万元,并成为全县龙井茶高质量产区。

青山绵延,古道诗茶,如一幅遗世的水墨画卷的安山,2018年,创建为省AAA级景区村,引来了大批的城市游客,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茶旅年收入200万元以上,。

绿水环顾,茶香四溢,安山茶产业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村民的茶产业人均收入近3万元。与城里人一样,家家有电器设备,全村拥有轿车100多辆,一半村民在县城购置了新房。

安山村,是安山村民安居乐业的地方,成了游客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安山人,诠释着一个真理,穷则思变,因地制宜,辛勤的付出会有收获;安山碧玉茶的故事,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硬道理;丁法良也由一名茶农成为了稍有名气的新昌茶人。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0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