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县到普洱市怎么走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跃上千亿产值 “云茶”如何进一步做精做强

时隔13年,记者再次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村委会姑娘寨村民小组,寨子里两层观景民居鳞次栉比、“茶二代”们激情澎湃投身茶产业,记忆中曾经简陋的村舍,留守老人守着茶园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一片神奇的叶子,铺就了乡村振兴路。 


勐海茶业万亩生态茶基地 记者 赵家琦 摄

2020、2021连续两年,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均迈过千亿元台阶,实现了“千亿云茶产业”目标。

云南有茶农600万人,涉茶人口1100万人,茶产业富民强省的任务位于“绿色食品牌”十大产业之首。接下来,云南要从“产茶大省”迈向“产茶强省”,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云南省“十四五”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到2025年,云南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云南要成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

再上新征程,云茶家底如何?胜算何在?

晒云茶家底优势突出但差距尚在

毋庸置疑,云南茶产业已处于全国茶产业的领先地位。

云茶产业规模优势突出。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9万吨,综合产值107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

云南茶叶种质资源丰富,茶叶产品质量优势突出。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种质资源得天独厚、不可复制。各茶产区致力打造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目前,全省生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51.6%;绿色茶园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7.4%;有机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4.3%,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及获证产品连续八年均居全国之首。

云茶已具品牌基础。2020年、2021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滇红工夫茶”品牌位居全国第19位。

云南产业链完整,企业量多也有“浓度”。我省有茶企91525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占全国7.5%。其中,国家级龙头茶企8家,省级龙头茶企75家;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

与此同时,云茶的发展短板也如影相随。在种植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省有1/5的茶园还属于中低产、低效茶园,亩产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全省1万多个茶叶初制所,半数以上厂房、设备陈旧老化,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尤其茶农实用技术培训欠缺,初精加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不足10%。云南特色的茶树良种效益没有凸显,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茶树良种推广率低,特色品种资源的优势未充分发掘利用。

在加工端,全省7000多家普洱茶精制厂,80%为中小茶企,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较弱,“品名”多“品牌”少,茶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低,茶叶功能性新产品研发尚未系统挖掘,深加工产值不到茶产业总产值的5%。

在市场端,云茶文化虽底蕴深厚但引领缺位,功能拓展还不够,没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茶山景区和茶文化品牌。质量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存在以次充好,以普通茶冒充名山茶等影响普洱茶产业的整体品牌形象的浊流。

“对比我国茶叶第一强省福建,云南的茶叶种植面积2021年为740万亩,福建只是370万亩,但福建的茶叶产值为1400亿元,将云南的1071亿元甩到身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介绍,云南茶农人均收入在去年达到5000元,福建的这一数字已经突破2万元。

云南茶产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时代千亿普洱茶大产业和“绿色食品牌”的发展思路以及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茶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和产业规模等优势,按下快进键。

精耕“第一车间”优化云茶地域香品种香

村民晒新茶 记者 赵家琦 摄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和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不仅为茶叶科学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也为茶树育种和品种改良创造了丰厚的条件。

“全世界的茶有31个种和4个变种,云南特有种有26个,形成了云茶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的特色。”何青元介绍,1983年,云南省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起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叶茶种质迁地保护基地,通过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创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3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新品种,促进了云南茶树良种化。

迄今为止,我省科研人员所育茶叶品种占全省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的90%,应用面积200多万亩;申报认定的国家有性系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应用面积300多万亩,占全省近二分之一。云抗10号、紫娟等一批具有特色的良种得到推广利用,促进了茶叶品种的大幅提升。何青元表示,云南省将继续抓住产业科技的制高点——品种,不断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打造不同名山、不同地区当家的茶树品种。

清晨的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和茶农一起辛勤劳作的还有基地里养殖的蜜蜂,茶园中,一张张黄色的诱虫板和太阳能灭虫灯十分显眼,被笼罩在香樟、小叶桢楠等树荫里的茶芽颇为壮实。“茶树喜阴,选种一些合适的树木套种,可以遮阴促进茶叶生长,茶园养蜂并不是茶园的新产业,而是通过蜜蜂让茶园生态整体均衡,抑制细小虫类。近两年,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茶园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也做到了质量明显提升。”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副总经理李文顺说。

临沧马台乡平掌村同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古茶园基地里,150余亩茶园在茶叶科技人员建议下与坚果树套种,“套种不仅增加了收入,澳洲坚果长成后还起到遮阴的效果,进一步保持茶叶中的水分,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茶叶怎么采摘、茶树怎么修剪,我们都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操作。茶厂还安装了成套的环保设备,确保无环境污染,茶叶完全无公害。”同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普洱茶古老的种植方式,如今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古树茶是云南茶叶金字塔的塔尖。近年来,我省引入科技手段,助力古茶树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蓝增全告诉记者,在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搭建起“古茶树科研平台”,以茶树大数据为基础,古茶树研究为基点,构建古茶树大数据平台和茶纹链追溯平台、开放的中国古茶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和重点古茶树实时监测系统,改善了古茶树研究的科研基础条件。

在基本摸清古茶树资源量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团队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委托编制的《古茶树》国家行业标准,年内可望颁布实施。今年,受云南省人大和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委托,中心正在起草《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正走向科学与法制轨道。

在种植端,对古树茶的保护和利用规范也在茶农中推广,“利用生物多样性手段进行茶园保护,增加古茶园物种丰富度,推行标准化采摘,例如要求茶农对新萌发的新叶,一芽四叶只能采三叶,必须留下一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避免古茶树衰老死亡。”

工业化标准化:激发云茶工艺香陈化香

茶叶分拣加工 记者 赵家琦 摄

从传统的师傅手艺支撑到在传承中创新升级,致力于标准化工业化,普洱茶的加工环节正在经历什么?

“消费者认可了这饼茶,企业就要在不同年份、不同自然因素下,保证统一风味,这是个技术活。简而言之,就是从种植到加工都要追求标准化。”勐海陈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柳滨说。

如今,云南头部茶企已经在生产制作环节,将打造标准化工厂、标准化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力求云茶走进更广阔的市场。

在勐海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有限公司,制药标准级茶叶工厂、200多个古茶山初制所、院士专家站共同研发、全国首个智能普洱茶酝化中心、包装实现原料表产地年份公开透明等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

在勐海陈升茶叶有限公司,农业工业化的尝试正如火如荼展开。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传统行业慢慢接近工业化运作。“建厂之初,我们拟定了40年发展计划。现在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农业普洱。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品牌普洱。农业工业化中我们将实现科技普洱的第三阶段,最后还要实现文化普洱的目标。现阶段,我们将引进智能工厂,实现更少的人来做产品。”陈柳滨说。

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江湖人称“大益七号院”,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科研工作站,是大益保密级别最高的技术研发中心。作为中国茶行业的领军者,大益集团在发展中,除了不断对“大益茶制作技艺”中的研配和发酵进行革新,还引入高精尖科技,探索从勐海茶厂时期以来,积累了40多年的“普洱茶酵池”的秘密。

如今,大益揭示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实现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并成功创制成功“微生物制茶法”,将一批具有优势、有益和共性的普洱茶微生物“在握”,实现了大益在微生物制茶领域的商业量产和可推广。

云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明确,以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大理州、昆明市等州市为普洱茶重点区域,以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等为滇红茶重点区域,做大做优做强加工龙头,分类打造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各类茶加工聚集区。全面提升茶叶初制厂(所)规范化建设,推进茶叶精制和深加工设备升级,择优确定重点产区分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工基地,打造云茶产业集群。

想要云茶走更远,就要以更主动的姿态去满足更广大市场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大力实施标准化工程,全面推进普洱茶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扶持打造“高端云南茶品牌”。要用好“大数据”,将“数据采集”融入种植、采摘、加工、仓储、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过程中,推进茶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茶园管理的“机器代人”,加工环节的“无人加工”,质量控制的实时在线。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茶叶加工格局。”何青元认为。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省将打造产值亿元以上茶企50户左右、规模以上茶企200户以上、茶叶初制所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全省茶产业实现加工产值730亿元左右,将云南茶叶深加工的步伐向前推进。

茶旅融合:升华云茶文化香品牌香

布朗茶山 记者 赵家琦 摄

云南有着深厚的民族茶文化内涵,叠加产茶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居民食等元素,茶香绽放之地,也是茶旅融合的好去处。

景迈山现有5片栽培型古茶林,当地世居民族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延续至今。普洱市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康告诉记者,古茶园每年都接待很多游客,有的并非茶客,单纯被茶旅融合这种模式所吸引。张光明在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翁基古寨经营了两家客栈,“虽然是疫情期间,但两家客栈生意都不错。第一家客栈的成功也让我决定在今年开了第二家。丰富的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是我们能吸引游客的关键。”张光明说。

看准“茶业+”发展前景,茶旅融合在云南多点开花。匠炉南糯山酒店,这座深藏山中的“云中小筑”,在原先的宅基地上建造而来,哈尼族生活、农业、植被等在地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酒店的外观和内饰之中,“匠庐”禅悦欢喜的度假氛围也让人眼前一亮。“高端精品酒店+特色化体验场景+定制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标签的半山酒店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云南各茶产地以旅游产业提升茶产业附加价值,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打造“美丽茶园+经济”的茶叶休闲旅游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绘入蓝图,计划打造100个茶叶特色小镇、茶庄园、美丽茶乡、秀美茶园,10条茶旅观光道路,把茶区建设成为最具特色魅力的康养休闲之地。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附加值能把消费与体验相连,为云茶品牌增加含金量,进一步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茶旅融合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复兴,将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向云南茶产业流动,“茶业+”的含义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访谈:普洱茶这样做强“三产”

记者:云南省提出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我们应该如何以“文”为魂推进普洱茶产业链建设,做强普洱茶三产?

何青元:应该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建立新的市场营销体系,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贯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宣传力度,做活第三产业。

做足“普洱茶+”文章,一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旅游”,强化茶旅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将茶产业与旅游、观光紧密融合,让市民在茶园住下来、游起来,参与采摘、炒茶、分拣茶梗等环节体验,更好地享受生态茶园和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二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教育”,开展茶叶科普、茶祭体验、茶俗体验、采茶体验、制茶体验、茶文化(茶马古道)体验、茶园游学、工业旅游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茶叶生产、学习普洱茶知识的需求。三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文化”,充分发挥普洱茶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普洱茶博物馆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云南民族茶文化内涵,结合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塑造普洱茶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四是大力推进“普洱茶+康养”,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茶庄居住,感受茶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五是大力推进“普洱茶+节庆”,办好茶叶节和普洱茶宣传月活动,将采茶制茶大赛、祭茶祖等节庆活动形成常态,打造节庆经济,扩大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充分利用“普洱茶+互联网”,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线上线下齐进,加大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设,构建普洱茶市场营销网络新格局;积极开发普洱茶类金融属性,充分挖掘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拓展普洱茶功能,提升对涉普洱茶行业(包装、茶城、茶具、茶馆、物流等)带动力;七是大力推进“普洱茶+一县一业和乡村振兴”,着力“一县一业”和普洱茶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为重点,聚集国内外企业的资本和先进理念,培育新主体,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市场规模,加大科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普洱茶产业综合实力。

来源:云南网 记者 段毅 王淑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跃上千亿产值,看云茶如何做精做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村委会姑娘寨村民小组里,两层观景民居别致精美,茶农们激情澎湃投身茶产业,记忆中简陋的村舍,留守老人守着茶园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日益壮大的茶产业铺就了乡村振兴路。

2020、2021连续两年,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均迈过千亿元台阶,实现了“千亿云茶产业”目标。云南有茶农600万人,涉茶人口1100万人,茶产业富民强省的任务位于“绿色食品牌”十大产业之首。接下来,云南要从产茶大省迈向产茶强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云南省“十四五”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到2025年,云南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云南要成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就此,本报记者走入茶园和茶企,聚焦云茶产业链,探访产业的发展之机。

晒云茶家底 优势突出但差距尚在

云茶产业规模优势突出。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9万吨,综合产值107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茶叶种质资源丰富,茶叶产品质量优势突出。各茶产区致力打造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目前,全省生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51.6%;绿色茶园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7.4%;有机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4.3%,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及获证产品连续八年均居全国之首。

云茶已具品牌基础。2020年与2021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滇红工夫茶”品牌位居全国第19位。

云茶产业链完整,企业量多也有“浓度”。云南省有茶企91525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占全国7.5%。其中,国家级龙头茶企8家、省级龙头茶企75家,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

云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加紧补齐短板。在种植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省有五分之一的茶园还属于中低产、低效茶园,亩产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全省1万多个茶叶初制所,半数以上厂房、设备陈旧老化,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尤其茶农实用技术培训欠缺,初精加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不足10%。云南特色的茶树良种效益没有凸显,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茶树良种推广率低,特色品种资源的优势未充分发掘利用。

在加工端,全省有7000多家普洱茶精制厂,80%为中小茶企,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较弱,“品名”多“品牌”少,茶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低,茶叶功能性新产品研发尚未系统挖掘,深加工产值不到茶产业总产值的5%。

在市场端,云茶文化虽底蕴深厚但引领缺位,功能拓展还不够,没有形成一批知名茶山景区和茶文化品牌。质量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存在以次充好,以普通茶冒充名山茶等影响普洱茶产业整体品牌形象的浊流。

“对比我国茶叶第一强省福建,云南的茶叶种植面积2021年为740万亩,福建只是370万亩,但福建的茶叶产值为1400亿元,将云南的1071亿元甩到身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介绍,云南茶农人均收入去年达到5000元,福建已经突破2万元。

云南茶产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时代千亿普洱茶大产业和“绿色食品牌”的发展思路,以及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茶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和产业规模等优势,按下快进键。

精耕“第一车间”优化云茶品种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且是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不仅为茶叶科学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也为茶树育种和品种改良创造了丰厚的条件。

“全世界的茶有31种和4个变种,云南特有种有26个,形成了云茶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的特色。”何青元介绍,1983年,云南省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起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叶茶种质迁地保护基地,通过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创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3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新品种,促进了云南茶树良种化。

迄今为止,云南省科研人员所育茶叶品种占全省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的90%,应用面积200多万亩;申报认定的国家有性系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应用面积300多万亩,占全省近二分之一。云抗10号、紫娟等一批具有特色的良种得到推广利用,促进了茶叶品种的大幅提升。何青元表示,云南省将继续抓住产业科技的制高点——品种,不断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打造不同名山、不同地区当家的茶树品种。

清晨的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茶园中一张张黄色的诱虫板和太阳能灭虫灯十分显眼,被笼罩在香樟、小叶桢楠等树阴里的茶芽颇为壮实。基地里养殖的蜜蜂正和茶农一起辛勤劳作。“茶树喜阴,选种一些合适的树木套种,可以遮阴促进茶叶生长。养蜂并不是茶园的新产业,而是通过蜜蜂让茶园生态整体均衡,抑制细小虫类。近两年,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茶园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也做到了质量明显提升。”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副总经理李文顺说。

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平掌村同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古茶园基地里,150余亩茶园在茶叶科技人员建议下与坚果树套种。“套种不仅增加了收入,澳洲坚果长成后还起到遮阴的效果,进一步保持茶叶中的水分,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茶叶怎么采摘、茶树怎么修剪,我们都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操作。茶厂还安装了成套的环保设备,确保无环境污染,茶叶完全无公害。”同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普洱茶古老的种植方式,如今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近年来,云南省引入科技手段,助力古茶树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蓝增全介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已经搭建起古茶树科研平台,以茶树大数据为基础、古茶树研究为基点,构建古茶树大数据平台和茶纹链追溯平台、开放的中国古茶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和重点古茶树实时监测系统,改善了古茶树研究的科研基础条件。

在基本摸清古茶树资源量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团队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编制的《古茶树》国家行业标准,年内可望颁布实施。今年,中心正受委托起草《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正走向科学与法治轨道。

在种植端,对古树茶的保护和利用规范也在茶农中推广。利用生物多样性手段进行茶园保护,增加古茶园物种丰富度,推行标准化采摘,例如要求茶农对新萌发的新叶,一芽四叶只能采三叶,必须留下一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避免古茶树衰老死亡。

工业化标准化  提升云茶工艺

从传统的师傅手艺支撑到在传承中创新升级,普洱茶的加工环节正在致力于标准化工业化发展。

“消费者认可了这饼茶,企业就要在不同年份、不同自然因素下,保证统一风味,这是个技术活。简而言之,就是从种植到加工都要追求标准化。建厂之初,我们拟定了40年发展计划。现在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农业普洱,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品牌普洱。农业工业化中我们将实现科技普洱的第三阶段,最后还要实现文化普洱的目标。现阶段,我们将引进智能工厂。”勐海陈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柳滨说。如今,云南头部茶企已经在生产制作环节,将打造标准化工厂、标准化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力求云茶走进更广阔的市场。

勐海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有限公司拥有制药标准级茶叶工厂、200多个古茶山初制所、全国首个智能普洱茶酝化中心,还有院士专家站共同研发、包装原料表产地年份公开透明等企业制胜的法宝。

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科研工作站,是大益保密级别最高的技术研发中心。作为中国茶行业的领军者,大益集团在发展中,除了不断对大益茶制作技艺中的研配和发酵进行革新,还引入高精尖科技,探索从勐海茶厂时期以来,积累了40多年的普洱茶酵池的秘密。

如今,大益揭示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实现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并创制成功“微生物制茶法”,将一批具有优势、有益和共性的普洱茶微生物“在握”,实现了大益在微生物制茶领域的商业量产和可推广。

云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明确,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市等州市为普洱茶重点区域,以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州市为滇红茶重点区域,做大做优做强加工龙头,分类打造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各类茶加工聚集区。全面提升茶叶初制厂(所)规范化建设,推进茶叶精制和深加工设备升级,择优确定重点产区分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工基地,打造云茶产业集群。

想要云茶走更远,就要以更主动的姿态去满足更广大市场的需求。

何青元认为,在此过程中,应大力实施标准化工程,全面推进普洱茶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扶持打造“高端云南茶品牌”。用好大数据,将数据采集融入种植、采摘、加工、仓储、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过程中,推进茶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茶园管理的“机器代人”,加工环节的“无人加工”,质量控制的实时在线。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茶叶加工格局。

根据规划,到2025年,云南省将打造产值亿元以上茶企50户左右、规模以上茶企200户以上、茶叶初制所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全省茶产业实现加工产值730亿元左右,将云南茶叶深加工的步伐向前推进。

推动茶旅融合  升华云茶文化

云南有着深厚的民族茶文化内涵,叠加产茶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居民食等元素,茶香绽放之地,也是茶旅融合的好去处。

景迈山现有5片栽培型古茶林,当地世居民族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延续至今。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康告诉记者,古茶园每年都接待很多游客,有的并非茶客,单纯被茶旅融合这种模式所吸引。张光明在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翁基古寨经营了两家客栈,“虽然是疫情期间,但两家客栈生意都不错。丰富的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是我们吸引游客的关键。”张光明说。

看准“茶业+”发展前景,茶旅融合在云南多点开花。匠炉·南糯山酒店是一座深藏山中的“云中小筑”,哈尼族生活、农业、植被等在地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酒店的外观和内饰之中,“匠庐”禅悦惹人欢喜的度假氛围也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以“高端精品酒店+特色化体验场景+定制化旅游产品和线路”为标签的半山酒店现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云南各茶产地以旅游产业提升茶产业附加价值,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打造“美丽茶园+经济”的茶叶休闲旅游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绘入蓝图,计划打造100个茶叶特色小镇、茶庄园、美丽茶乡、秀美茶园,10条茶旅观光道路,把茶区建设成为最具特色魅力的康养休闲之地。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附加值能把消费与体验相连,为云茶品牌增加含金量,进一步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茶旅融合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复兴,将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向云南茶产业流动,“茶业+”的含义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访谈:用茶旅融合产品吸引更多流量

近年来,为促进茶叶产业延伸,云南各茶产地正致力于将茶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品牌,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局面。如何打造优质的茶旅融合产品,得到大众喜爱,吸引更多的流量,为此,记者专访了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

记者:云南省提出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我们应该如何以“文”为魂推进普洱茶产业链建设,做强普洱茶三产?

何青元:应该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建立新的市场营销体系,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贯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宣传力度,做活第三产业。

做足“普洱茶+”文章,一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旅游”,强化茶旅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将茶产业与旅游、观光紧密融合,让市民在茶园住下来、游起来,参与采摘、炒茶、分拣茶梗等环节体验,更好地享受生态茶园和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二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教育”,开展茶叶科普、茶祭体验、茶俗体验、采茶体验、制茶体验、茶文化(茶马古道)体验、茶园游学、工业旅游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茶叶生产、学习普洱茶知识的需求。三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文化”,充分发挥普洱茶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普洱茶博物馆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云南民族茶文化内涵,结合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塑造普洱茶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四是大力推进“普洱茶+康养”,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茶庄居住,感受茶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五是大力推进“普洱茶+节庆”,办好茶叶节和普洱茶宣传月活动,将采茶制茶大赛、祭茶祖等节庆活动形成常态,打造节庆经济,扩大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充分利用“普洱茶+互联网”,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线上线下齐进,加大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设,构建普洱茶市场营销网络新格局;积极开发普洱茶类金融属性,充分挖掘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拓展普洱茶功能,提升对涉普洱茶行业(包装、茶城、茶具、茶馆、物流等)带动力。七是大力推进“普洱茶+一县一业和乡村振兴”,着力“一县一业”和普洱茶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为重点,聚集国内外企业的资本和先进理念,培育新主体,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市场规模,加大科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普洱茶产业综合实力。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网

记者:王晓洁  段毅  王淑娟

摄影:赵家琦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7:云南春茶价格或小幅看涨 滇多地茶山长势喜人

 

一般来说,3至5月是云茶上市的季节,更是茶商们盼了一年的好光景,春茶销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一年的生计。

 

元宵节刚过不久,市场已对春茶翘首以盼,有的商家迫不及待地挂出“春茶”的牌子。根据往年经验,云南各茶区春茶集中上市要到3月下旬左右,不过也有如普洱市江城县这样的低纬山区,已在开采早春茶。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今年云南春茶市场或比去年回暖,春茶尚未大量上市,不少茶商已频接订单。当然,商家仍然希望涨涨涨,而消费者更希望喝到便宜的好茶。

 

那么,今年云南省主要茶区春茶长势如何?各地春茶会在何时上市?价格趋势又如何?让我们跟随春城晚报的记者,上茶山一探究竟。

 

 

三大茶区实地探访

 

A.版纳茶区

 

静悄悄的茶树林中不见茶农身影,也没有上山收茶的客商,不过慕名前来拜访800年栽培型茶树王的游客却来了一拨又一拨,这是记者2月17日在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看到的情景。

 

两天前这里下了雨,加上春节前也不时有雨,今年茶山的台地茶芽头发得较为整齐,不过古树茶还没冒芽头。

 

探茶山:茶农趁闲正出游

 

进入有着“古茶第一村”之称的半坡老寨,好多茶农家都关门闭户。通过微信与茶农小兰联系,才知道他们被与村民签订茶叶收购协议的公司,邀请到广东游玩,34名村民2月10日就乘机外出,至今还在广东。

 

“离茶叶开采还有1个多月,趁着这会儿出去玩玩,要不一忙起来就没时间玩了。”小兰对记者说。

 

 

记者先后走访了南糯山、班章、纳卡和易武等几座著名古茶山,由于大多与茶业公司签订了茶叶收购合同,村民们几乎都不担心开采后茶叶的销路问题,因此在等待茶叶发芽的时间里,他们大多还在走亲访友或休闲游玩,看着几场春雨后长势喜人的茶叶,大家心情都很不错。

 

景洪大渡岗,虽然一望无际的茶园已经翠绿的有些耀眼,不过茶园中依然看不到茶农的身影。相对于发芽稍晚的古树茶,这里的台地茶就算在相对较冷的冬季也没有停止发芽。

 

不过,由于秋季谷花茶采摘以后发出来的茶叶品质较差,茶农们并不会去采摘冬茶,大多在开春后用长刀将发出的冬芽齐刷刷斩断后,让其重新发出春芽。

 

“今年的茶叶发得非常好,现在少量的能采到一些自己喝,预计本月底就可以成规模地采摘了。”昆罕大寨村民岩温对记者说,他家有20多亩台地茶,每年都能卖完,价格还不错。

 

 

看茶市:提前入驻朋友圈

 

“这是今年新上市的冰岛茶,口感实在太好了,要买的微我。”“刚上老班章朋友家搞了一点下来,今年的春茶哦,有需要的朋友我可以忍痛割爱。”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喝春茶”的各种晒已层出不穷,而且大多“有图有真相”。不过记者走访了一些老茶商,发现他们大多还“按兵不动”。

 

“我只能呵呵了!”说起朋友圈里的“喝春茶”,在南糯山上拥有数百亩古茶园的西双版纳古天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说。他在微信里晒出一组台地茶和古树茶的图片,提醒大家春茶要到3月25日左右才能正式开采,不要买到来路不明的“春茶”。

 

“我这里早就有客人打了10万元定金,就等着采摘了。”拥有勐腊县倚邦茶山曼松贡茶采摘权的老茶人王梓先告诉记者,本来还有客人要打款,但由于茶叶数量有限,加上离开采时间还早,他怕收了钱后没那么多茶叶,因此没敢要。

 

“才开始发芽,上去了也白搭。”对于为何没上茶山去看看,景洪岁月古香茶行老板李艳湘说,她人在景洪,但每天都通过电话与茶农联系,关注着茶树的发芽情况,因为年前就已接到好多订单。

 

“今年的雨水下得多,根据目前茶叶的发芽趋势,只要在开采前不要有冰雹灾害,春茶肯定会丰产。”一位资深茶人预测,雨水充足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春茶外形虽好,但茶气会稍显不足,估计价格难以走高。

 

 

B.普洱茶区

 

每年1月前后,普洱市江城县就迎来首批春茶发芽采摘的时节,也因其特殊性,该地区的普洱绿茶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春茶。

 

探茶山:江城正采早春茶

 

 

“虽然目前大部分早春茶还处于休眠期,但地处低纬山区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江城县,已迎来春茶采摘。今年普洱的春茶采摘工作依然以江城县的普洱绿茶为先头部队,虽然今年早春时节当地出现了一些低温天气,不过对整体早春茶的产量没有任何影响,从目前的采收情况看,产量与去年相当,茶叶品质高于去年。”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李姝谚介绍。

 

据介绍,去年12月18日和今年1月2日,普洱市江城县大过岭茶厂、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就分别迎来了早春茶的开摘,其中大过岭茶厂第一批早春茶开摘100多亩,首日就摘得80多公斤,现在每天采摘约100多公斤。

 

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首批早春茶开摘近4000亩,首日摘得1000多公斤,目前每天采摘4000多公斤。

 

进入到2月以来,思茅、宁洱、墨江、景谷、西盟的小部分春茶也进入采摘期,孟连、景东、澜沧的春茶还处于孕育阶段。

 

看茶市:春茶价格小幅涨

 

大过岭茶厂、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的早春茶订购供不应求,春茶鲜叶收购价为每公斤4~10元不等,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加工好的15吨早春茶已被订购外销。目前,江城县春茶烘青价在70~90元/公斤,每公斤价格比去年有5~6元的小幅上涨。

 

思茅区的早春茶一级茶鲜叶10元/公斤,二级4元/公斤;宁洱县烘青绿茶60~90元/公斤;墨江县鲜叶24~25元/公斤,烘青130-140元/公斤;景谷县少量开采,二级鲜叶4元/公斤,茶源广场部分一级茶150元/公斤。

 

目前普洱市春茶上市数量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江城和思茅,加上其他县区,春茶上市数量约30吨。不过就在记者采访的头一天,普洱地区迎来今春首场春雨。“这场春雨过后,普洱的茶树也将大量苏醒,很快就会有大量品质优异的春茶出芽,普洱的春茶也将迎来上市高峰。”李姝谚说。

 

 

C.保山茶区

 

有“千年茶乡古树茶第一村”之称的温泉镇联席村的茶叶加工户们已经开始准备燃料、检修机械、与茶农签订原料收购合同,忙得不亦乐乎,而从当地茶企、茶农的脸上读出的更多是两个字——信心!

 

探茶山:古树茶提早上市

 

这两天各种电话已经让昌宁县温泉联席昌宁红古树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绍富忙得不可开交。“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打电话来订货,很多时候电池都打干了。”刚接完一个电话,李绍富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电话又来了。

 

李绍富说:“我自己的茶主要是往年的客商来订,订货量比去年有增加,但我自己加工能力有限,有些人和我联系后,我就给他们介绍合作社里的其他人。”

 

李绍富介绍,联席村共有古茶树1.37万株,古树茶干茶年产量40吨以上。去年他加工销售古树茶干茶3吨,销售方向主要是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和省内一些地区。“其他加工经营户的销售方向不一,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李绍富说。

 

对于今年古树茶的情况,李绍富预计上市时间比去年大概早10天,也就是3月10日左右,产量会比去年增加50%左右,口感和质量会比去年要好。

 

“主要因为从去年到现在雨水调匀、立春后气温回升较快、整个冬天没有下过雪和冰雹。”

 

温泉镇党委副书记禹晓宁认为:“今年春茶价格会有所上涨,其中古树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上涨幅度应该会比较大。”

 

 

看茶市:订货量多了一成

 

“通过客商的订货情况分析,今年的古树茶市场价格会有一定的上涨。一方面因为我们去年的茶后期比较好销,另一方面客户的订货量大概上涨了10%左右。”李绍富预计,今年收购鲜叶的价格将比去年提高10元/公斤,提高约20%。

 

 

行业分析

 

行情:暂不明朗 价格或将小幅上涨

 

 

 

“普洱茶支撑起云茶的半壁江山,普洱茶春茶的产量和销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全省茶业综合产值的高低。但今年的市场行情还不明朗,按照目前的数据预测,无论台地茶还是古树茶,今年春茶的产量与去年持平,价格会呈现小幅上涨,但不会超出理性范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秘书长寒鹰说。

 

据了解,春茶中最大份额的普洱茶,根据多年来对市场及茶树树龄的甄别,又细分出古树茶、野放茶、台地茶。这些成为决定普洱茶市场销量和售价的元素。

 

“普洱茶六大茶山、班章、昔归、冰岛等一些古树茶品,在最辉煌时都创造过每公斤2万元的价格,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这些神话般的茶品逐渐回归理性,但曾经营造出的高端形象已深入人心,价格依然是普洱茶的第一梯队。”

 

与茶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茶商朱先生说,“近年来,随着销售渠道以及消费人群的变化,很大一批依托台地茶及现代生产工艺形成的普洱茶新品,已逐渐占据了市场的重要份额。所以普洱茶市场行情变得‘琢磨不定’,很难预估价格走势,虽然大家都希望涨,但涨不涨还是看市场。”

 

 

思变:消费出现年龄断层 多元化茶饮或破局

 

既然价格与行情无法预料,但普洱茶该怎么发展却成为更多茶企和茶商们考虑的问题。

 

“我从小就在茶山上长大,从小就和父母在山上采茶,我和茶是一辈子的关系,我现在考虑更多的不是今年普洱茶要涨多少、自己要卖多少,更多考虑的是普洱茶下一步怎么走。”

 

孔明山茶叶公司董事长谭雅心说,“这么多年来做茶生意,我亲身感受到普洱茶过山车般的惊险刺激,也看到普洱茶越来越失去年轻人的喜爱。一些稀缺的古树茶成为收藏品无可厚非,但让人们能将普洱茶当成一种普通饮品才是正途,企业需要一场行业的突破,从茶源选择、运营观念、营销渠道的变革。”

 

不可否认,普洱茶消费出现年龄断层的情况已越来越引起茶商和茶企的重视。

 

“作为中小型茶企,在没有那么多收藏级普洱茶资源的情况下,就需要谋求一条个性化的出路,拉住年轻人的口味和喜爱,衍生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普洱茶饮品,才是发展之路。云南是一个植物资源宝库,与普洱茶结合并产生具有特色的多元化茶饮,也许才是发展普洱茶突破目前局面,使其得到延续的一种途径。”寒鹰说。

 

据介绍, 为了让普洱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将在今年进行一系列变革之举,从茶源、生产、仓储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标准化制定,让普洱茶更符合市场规范需求,更便于与国际接轨。

 

“这不仅是行业的期望,也是我省对茶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近期在协会举办的普洱茶发展研讨会上,省政府相关领导也对云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指示。云南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正不断向农民增收、企业增益、积极为地方财政收入作贡献的方向发展。在政府层面,今后云南将加大调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做大做强茶产业,打响云茶品牌,让云茶飘香四海。”寒鹰说。

 

图文来自《春城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