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县布朗山乡曼桑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云源号布朗贡饼2014年生茶产地介绍

  云源号布朗贡饼2014年生茶产地介绍:布朗山的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是绿色健康的生态茶。因而倍受全国各地朋友的喜爱。众多普洱茶商都看准布朗山的优质自然与生态条件,汲取其精华,为茶友提供品味醇正的普洱茶。

  产地位置及环境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全乡地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平均海拔达1216米,最高点在北部的三垛山,海拔2082米,方园13平方公里,孤峰高耸,可鸟瞰布朗山全境,是南部山系中最高的山峰,南部山系从三垛山开始,向南经广坝卡一纠相正一旧桑直至中缅交界的了望台山止,纵贯布朗山乡全境,将布朗山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最低点在西南部的南桔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35米。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势。主要山梁有三垛山、囡丫桃、邦嘎、了望台山、广三边山、悻岗垒山、特棒囡、垒连底法山、诺米差、浓厄山、嘎腊阿波拖各脚等。

  布朗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布朗山的茶在普洱茶中的传奇,布朗山的茶最出名的就是“班章王”了,它凛冽的口感犹如布朗族男子那样有浑厚的力量,所以班章茶的霸气一直以来是普洱茶中的最高追求。

  布朗山古树茶分布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山中的村寨,大的有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几座,其中的班章寨因出产最优质的普洱茶,在近几年声名鹊起,对于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班章”二字如雷贯耳。

  布朗山乡是我国惟一布朗族民族乡,也是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布朗山位于滇南边陲勐海县中缅边境。

  布朗古茶山主要包括老曼峨、老班章、新班章和曼新龙等寨子的古茶园。其中,老曼峨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建立的寨子之一,其种茶历史已有900多年。至今。老曼峨寨子共有128户614人,现存古茶园3205亩.分布在该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该寨还有新茶园852亩。

  布朗山古茶山拥有栽培型的古茶园资源9505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园分布在班章村委会新班章、老班章、老曼娥,曼昂村委会帕点和曼糯,新龙村委会曼新龙和曼别,曼囡村委会曼囡老寨和吉良村委会吉良村民小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的班章、勐昴、吉良三个村委会,有普洱茶和苦茶变种两类。

  布朗山普洱茶特点

  布朗山普洱茶的茶树树型特征(甜茶):乔木或小乔木,开张,约1米多高。外形:叶脉对数l5-18对左右,叶片长x宽在12x6-20x7厘米之间,叶片椭圆或长椭圆叶,叶面隆起,叶身内折或平,叶质柔软或中,叶色深绿或黄绿,叶底弹性好;口感:苦涩味较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独特(杯底有麦芽糖的香味),当地称甜茶。

  云源号布朗贡饼2014年生茶口感特点

  布朗茶历来是普洱茶中主流的口感,云源号乔木珍藏系列“布朗贡茶”茶气中,入口刚烈厚实,口感爽朗,香气浓郁下沉,回甘快而持久,“布朗贡茶”让您品味纯正的布朗茶文化。

  云源号布朗贡茶香气四溢,冲泡后呈现自然,出花果香;汤色橙黄透澈,内含丰富物质。

大益茶文化专题篇:以茶为媒,走向共同富裕

1940-2021

展望未来,行稳致远,腾飞新时代


大益集团:助力脱贫攻坚,携手共同富裕
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特色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积极引导扶持,充分发挥云南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使其对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大益茶业集团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核心企业勐海茶厂始创于1940年,在现代普洱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茶为国饮,身心大益”,大益集团始终坚守“益己益人,益家益国益天下”的良好愿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大益集团勐海茶厂


无论是帮扶茶农,打响脱贫攻坚战;还是通过产业振兴,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大益集团一直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合作共赢,引领茶农走向共谋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助力脱贫攻坚,勐海茶厂成果显著

勐海县是知名的普洱茶产区,茶叶是勐海县支柱产业,更是茶农脱贫致富的法宝。而通过发展茶产业来推动扶贫,勐海茶厂一直努力践行,且效果明显。

2016年,勐海茶厂积极响应“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从产业、技术、就业等方面与当地加强合作,拓宽脱贫渠道,增强贫困户奋斗意识,提高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彻底拔掉“穷根”。以曼囡村委会与旧过村委会为例。

布朗山乡曼囡村委会曼班三队是勐海县重点帮扶对象。为了帮扶脱贫致富,勐海茶厂专门组建了由经营班子成员组成的扶贫小组,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还安排一名拉祜族员工,负责扶贫措施在曼班三队的落实。

勐海茶厂开展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培训,帮助贫困农户锤炼制茶技能,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以市场化方式收购茶叶,帮其打开销路,形成长期有效的“扶思想、扶技术、扶销路、促增收”的扶贫机制,使当地茶农摆脱了贫困的束缚。

大益布朗基地


西定乡旧过村委会也是精准扶贫的受益者。为帮助村民早日脱贫,勐海茶厂将该村纳入原料收购范围,组织茶农交流学习、培训毛茶加工技术。建档立卡户桑梅一家在学到技术后,筹钱建了初制所,购置了制茶设备,将茶叶统一交给原料供应商,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大益巴达基地


同时,勐海茶厂积极发挥茶叶原料收购区域广、收购量大的特点,要求原料供应商以市场价优先收购勐海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干毛茶或茶叶鲜叶,保证了贫困户的销售渠道。
统计显示,2016年9月,勐海茶厂的101名原料供应商覆盖贫困户共近2978户、11693人。在当地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帮扶下,到2017年12月底贫困户中已脱贫2639户、10538人。而勐海茶厂累计从贫困户手里收购原料3861余吨。

经过努力,2018年9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勐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益集团带领深山茶农种茶致富、彻底拔掉“穷根”的故事。

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成效显著,勐海茶厂于2018年被西双版纳州评为“扶贫明星企业”,董事长吴远之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社会扶贫模范”。茶厂党委也多年被州、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窗口”。

勐海茶厂大益馆一角


携手共同富裕,最大茶企积极响应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茶园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总书记的两段重要讲话,为包括大益茶企在内的云南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为重要的是,要在高质量的发展中致富。那就是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乡村振兴,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华老字号”、中国普洱茶第一品牌,大益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茶为媒,通过提升茶叶品质、创新利益联结模式、积极开拓市场、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快速发展茶产业,实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梦想。

用数据说话。2005年至2020年,勐海茶厂共收购干毛茶14.4万吨,收购资金54.22亿元,区域覆盖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普洱茶主产区的16个县,其中西双版纳区域累计收购毛茶10.21万吨,收购资金37.49亿元;其他区域累计收购毛茶4.19万吨,收购资金16.73亿元。

勐海茶厂原料验收现场


的确,从2004年改制以来,勐海茶厂一路成长、一路壮大,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普洱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还带动了数十万茶农走向脱贫增收、共同致富的康庄大路。

以“惜茶爱人”为核心价值观的大益集团,不仅在经济上为偏远山区的茶农提供稳定的创收来源,也在情感上、生活上一直对茶农关爱有加。

举个实例,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疯狂肆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包括大益在内的许多茶企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为了确保成千上万的茶农利益,勐海茶厂率先复产复工,不仅以平价收购原料,还适度增加了收购数量。该善举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2020年初勐海茶厂率先复产复工


再如,由于布朗与巴达基地的茶农多是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较低,且平时忙于采茶、茶园管理,无法辅导孩子功课。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课外生活,从2013年起,布朗基地开办了“爱心课堂”,由文化水平较高的员工,对茶农孩子进行辅导,开展助学活动。迄今已有多名茶农孩子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学,他们的人生也因此得以改变。

日常的“爱心课堂”,对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开展课后作业辅导


茶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农村持续发展,需要支柱产业。茶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既是茶农创收、摆脱贫困的产业,又是乡村振兴、走向富裕的产业。

勐海茶厂的例子告诉我们,蓬勃发展的茶产业,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给边远偏僻山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各族茶农的住房、交通、教育以及医疗条件等都得到了改善,还迎来了共同富裕的重大发展机遇。

在战略发展的新格局下,一片茶叶承载着非凡的使命,能带给人民富足与安康;在勐海乃至云南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致富,无论如何,茶是必不可少的。以茶为媒,过去,脱贫攻坚事业,一个都不能落下;将来,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面向未来,作为中国最大茶企的大益集团,立志于振兴和发展中华茶产业,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者融合起来,以文化塑魂,以产业振兴,以科技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各界一起,引领茶农走向新生活、走向共同富裕,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正如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所说:
“茶有大益,不仅在于能促进健康之益,还在于通过产业带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群众谋利益。”

文字|茶道
君编辑|RUI
图片|大益官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大益茶道院

老曼峨,善良的底色 回甘万千

东经100°,北纬22°,海拔1000~2200米。

2000多年前,濮人首先定居于此,称“濮满山”。

古时曼桑、曼新属车里宣慰使司地,其余属勐混土司。这里是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

敬畏大自然,也敬畏茶树和先祖。老曼峨布朗族,将这份敬畏心化作了严格的自律,这也影响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来到老曼峨村里的感受,和去布朗山其他寨子的感受截然不同。这里的布朗族青年们与人为善,孝顺父母,像父辈们一般平和简单地去过一生。

布朗山全乡地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海拔在535~2082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67%。这片山林中,布朗族人曾度过了千年的时光,直至民国时期他们仍然身处密林。在这片山林中,他们就像是生活在自己的王国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远离了外部世界的召唤。或许就是这样,才能使得他们与这片山林息息相通,享受着大自然所赠予他们的宝藏。

布朗古茶山主要包括老曼峨、老班章、新班章、曼囡、吉良和曼新龙等寨子的古茶园,是这些年普洱茶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区之一。每年的春茶季节,布朗山一定是最为热闹的所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开着大越野车穿行在布朗山的各个知名村寨,随处可见采茶忙碌的布朗族和哈尼族身影。

布朗山乡是我去过的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区,全乡有53个村寨,总人口1.6万人。总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布朗族,有1.1万人,其余为哈尼族、拉枯族和汉族。这里的哈尼族也比其他茶山的哈尼族更加出名,因为著名的老班章、新班章村民均是哈尼族村寨。他们迁到布朗山建寨定居也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与布朗族一样,哈尼族也擅于栽培茶树,班章古茶园是哈尼族在布朗山栽培最大、最好的一片古茶园,现存5870亩,树龄200多年。

而老曼峨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古老的茶村老曼峨位居偏远的中缅边境的大山褶皱之中,在傣语里,曼峨是“芦苇寨"的意思,据老曼峨寨中石碑上记载,老曼峨建寨的时间恰好就是傣族传统的傣历元年,至今约有1380年的历史。其种茶历史也有900多年。由于古濮人在老曼峨耕耘的时间最久,所以古时候,老班章、卫东等地都是要给老曼峨上供的,上千年的历史使得布朗族在这里拥有广袤的领地,包括今天的乡政府所在地以前也是属于老曼峨。

可以说,老曼峨是布朗山发展的源起之地,作为布朗山“代言”村寨,实至名归。

老曼峨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村子。布朗族迁到布朗山的历史已有1000年,而老曼峨就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建立的寨子之一,他们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古濮人的一支。勤劳勇敢的布朗族开山辟地,尤其善于种茶,寨子迁移到哪里,茶树就种到哪里。老班章、新班章、班盆、广别老寨等耳熟能详的布朗山古茶树,究其起源,都来自于老曼峨树。

老曼峨茶树分布村落四周,主要以栽培型古茶树为主,树龄在100年至500年左右,也有才栽种几十年的小茶树。这里的生态始终保持原始状态,放眼望去,森林覆盖面积大,古茶树生长于其他杂木树林里,那一棵棵刻满了岁月痕迹的古茶树总是会让人回想起原始、野性的农耕时代,它们在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繁衍生息,保持着最自由的放养姿态。

老曼峨村里的道路很窄,建在山上的村子,道路的坡度都很大,就算在村里行进都是起起伏伏的。路的两边都是旧貌换新颜的民居,密密麻麻连片修建,很是拥挤。不禁感叹,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老曼峨村寨真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朗族村民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也接受了外部的文化与审美,家家户户都将房屋改建成更具时尚感的别墅风洋楼。

顺着村里主干道路走,很快就来到了老曼峨佛寺——瓦拉迦檀曼峨高,意思是“老曼峨总佛寺”。寺院环境幽雅,建筑群气势恢宏,是典型的南传佛教建筑风格。在布朗山地区,其他布朗族寺庙都应该要以“曼峨高”寺庙为尊,平常生活中传统法事、礼仪庆典都以受到“曼峨高”的加持最为隆重。从外观来看,这里是整个老曼峨村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如今,老曼峨古树茶和小树茶的资源非常丰富,是布朗山每年产量最大的村寨。先祖们留下的宝贵茶树,令以村长岩罗尔为代表的村民们珍视异常,各家各户对古茶园的管理方面更加用心。为了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村里专门立下了非常严格的村规民约:禁止任何人对茶树施打任何农药和化肥。

这些“金叶子”也使得布朗族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变,然而物质的丰富并没有带来精神的浮躁。老曼峨村民普遍保留了淳朴的民族本质,并没有因为有钱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跟着岩罗尔去到村民玉而尖的家里喝茶,带着恬淡的笑容,她拿出今年最好的春茶招待我们。作为布朗山产量最大的村寨,老曼峨的茶价却属于较晚涨起来的寨子之一。尤其是在老班章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老曼峨的茶却因为独特的苦感,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只是作为拼配使用。“2008年的时候,老曼峨纯正的古树只有几十块钱,不到100块钱一公斤。到了2011年之后,价格才慢慢地涨起来,大概有了700、800一公斤。到了2014年,老曼峨价格达到巅峰,接近2000块一公斤,这些年茶价又有些回落。”玉而尖回忆说。然而,面对茶价,老曼峨村民的心态却很平和,对于早早富裕起来的老班章,岩罗尔和小玉都不会觉得心里妒忌或不平衡,“日子就照常过,不会觉得和平常有什么不同。”

对于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的布朗族来说,千百年来对大自然的敬畏心成为了他们代代传承的信仰。敬畏大自然,也敬畏茶树和先祖。老曼峨布朗族,将这份敬畏心化作了严格的自律,这也影响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来到老曼峨村里的感受,和去布朗山其他寨子的感受截然不同。这里的布朗族青年们与人为善,孝顺父母,像父辈们一般平和简单地去过一生。“村子里没有人打架和吵架的,大家都和睦相处。我随时都会训诫所有人不要打架,不要吵架,不要吸毒,不要赌博,这些都是我们的乡规民约,如果有人违反,就要罚款,现在家家户户都有钱嘛,也不是掏不出这个钱,只是每个人自尊心很强,不愿意被罚,很丢人。”

与老曼峨温柔的村民相比,老曼峨的茶味充满霸气,这形成了一种从人性到茶性的反差萌。然而茶已然融入布朗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布朗民族的一部分。作为布朗山最美乡村代表,这里布朗族的淳朴与良善,也如同老曼峨那独特的茶味一般,回甘万千。

本文节选自

《老曼峨 善良的底色 回甘万千》

作者丨水苍玉

供图丨欧巴非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12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