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马上有钱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是食品,更需要常识!

经常看我的朋友发百年福元昌之类的,那东西是某种宗教,是奢与面子的无知,我发了2015年在老班章111号刘先生家收的原料,压了饼,德庆师弟找我要一泡,他喝了妙哉也。另一并寄去个2006年下关8653。请他品尝。

2015年头春老班章古树 

下文是我师弟金德庆的朋友圈感言:

昨天喝了一泡一龙师兄送的下关茶,这茶不贵,但喝起来还是比较干净舒服,存储和转化都非常好。

让我想起有一次一个朋友和我晒了一个他朋友的茶,号称100多万的,我马上回了一句:买这玩意的都是傻。他说,人家有钱到这份上了,就是需要买这样的东西,才符合身份。我说,他还是个傻。这种人,就是那种典型的财富到了某一个阶级,但品味、身份和被圈子的认同度还没有到,拼命想用点东西来装点自己的身份和财富优越感。

茶,特别是普洱茶,是一个喝在嘴巴里的东西,身体从来不会说假话。在普洱茶的领域,不管那些大师吹得多牛逼,不管价格炒得多高,那些老茶,都不会比一万多的老班章、1万多的薄荷塘存放十年后好喝,这些茶,给十年的时间,几乎是普洱茶滋味无法超越的巅峰。

说到茶,在中国经济水平发展到今天,其实价格已经变得很便宜,女人的一个爱马仕包包,基本上够男人喝一辈子的茶。男人一晚上的高端红酒局,基本上也够喝一年最牛逼的茶。天天喝老班章,自己存放的话,一年3万也基本上足够了。

但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到了某一阶层的人,不会天天喝老班章,不会天天喝冰岛。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生智慧。平时经常喝点两三千的易武,喝些来路不明的茶。这样,你时不时去喝老班章,去喝曼松,去喝冰岛……人生才能体验那种久别重逢、踏破铁鞋的惊喜和幸福,给生活留下了想象空间,留下了创造空间。

当有钱了,对有钱的人,钱真的就不再是问题。

一龙在五台山文殊洞点灯祈福

一龙说:喝生态环境好,原料好,工艺好,存储好的茶。普洱茶是味觉信仰,终结者。普洱茶能识别2000年前后,2000年后做假的太多,什么都有。古树茶比台地茶,小树茶好,古树茶稀缺资源嘛。茶是食品,更是常识。

茶香缭绕梦里游

(《吃茶去》杂志)从小就伴随着九连山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韵长大的我,却在今天,才真切的品出故乡九连山绿茶的真味,读懂九连山茶绿的真正内涵。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临退悠然自由的我,与几位好友相约,驾着自驾车随“九连山茶乡游”的车队,驰骋在“春风缭绕茶香飘”的行程,领略了九连山茶乡的茶风、茶香、茶韵的风采,让我又一次在茶香茶韵的缭绕里醉入梦乡……

是啊!谁让我早年就离开故乡——九连山茶乡,当兵服役在外工作、生活,一晃“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东西南北,四海为家, 匆匆忙忙。平常虽然难得喝上昂贵的名茶,但后来多年农业战线工作,也曾参加过各类茶业博览会、展销会,交流会,不免还鉴赏和品啜过各种名茶和精细冲沏茶茗的情景。那龙井,在瓷碗中洁白如玉,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这铁观音,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味长久,俗称有"音韵茶",且茶韵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那君山银针,捧杯沏泡中,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可见一团白雾腾空而起,然后慢慢地出现如似一只白鹤,在清澈的云雾中频频点头,继而便朝蓝天翩翩飞去,再往杯里看,杯中茶叶齐刷刷地悬空竖起,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陡然坠落一般。这芙蓉茶,恰似松针儿,待沸水冲泡时,只见热气绕碗边转圈,然后自杯中升起,约莫几纹来高时,又在空中转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变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把所在的空间角落都让幽雅清香韵致充满。还有极香的凤凰单丛茶,独具个性鲜明,丰富多变,风韵十足,回味无穷的香韵,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厚滋味,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于一体的高香型乌龙茶,条索紧结、自然花香、透彻明亮、滋味醇爽、回甘强久,耐冲耐泡。不过,我还是对家乡亲朋好友不时寄来点家乡的绿茶情有独钟,但对家乡九连山绿茶的印象,似乎是清晰,又模糊;似懂、非懂,又好像全都不懂。如今到了“功成名就”,“卸甲归田”的我,就要在九连山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韵的身旁,度过颐养晚年的欢快时光时,我却全身心地静了下来,希冀能再任九连山绿茶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韵,冲刷我的心灵,荡涤我的心魂,以唤起过去记忆里那似乎清晰,又有些模糊,似懂、又非懂,还好像全都不懂的尴尬印象予以变更,从而更真切地品出九连山绿茶的真实味道,读懂九连山绿茶的深遂内涵。

是的,面对九连山区漫山遍野的茶山、茶树,茶香、茶韵,作为长期工作、生活在外的离乡游子,已很少真真切切地,认真仔细地看看茶树、亲近茶树、阅读茶树。说心里话,身在他乡的游子,其实在梦里也常常梦想着亲近、阅读、品尝家乡的绿茶,但必竟是身在异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也正因为来去匆匆,很少真切地回家乡亲近、阅读大自然风物的风采雅韵,所以九连山绿茶在我心中印象的空间里,已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留白”,也许是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烦琐原故,已难以把自己孩提时对九连山绿茶的所有零碎记忆的完全存放;也许是“笨拙”的异乡游子,难以全面、准确的表达对九连山绿茶的解读、想象和感知的遗憾缺失;或许是聪慧的九连山绿茶有意给在外工作生活的自家儿女,在若干年后回来补白时,让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来补全九连山绿茶那水墨画般的真实纯朴的容貌、情景、意境;或许是九连山绿茶与世无争的一种悠然,是闲适隐逸的一种存在,是从容生活,淡泊人生的一种智慧吧!不管是那种也许还是或许,远离故乡九连山绿茶身旁多年的我,今天终能全身心地而来与绿茶亲近交心,相亲相爱,倾诉忠肠。此时此刻,也让“笨拙”的儿郎看出了一点端倪,那就是此刻的九连山绿茶与我的心境都是一样的,心潮澎湃,思绪荡漾。不信,你瞧,九连山上那满山墨绿的灌木林和茶园,到处都是那一抹醉心的嫩绿,袅娜起一层淡淡的翠雾,犹如一幅写实的水墨画卷,令人读来悏意欣然,美的享受。当我们站在半山腰茶园的茶丛里,仿佛就如置身于一片茫茫的绿海之中。你看啊,那一片片梯田式的矮山茶园虽然不是排列的方整有序,且大小不一,但顺着山势伸展,也让人觉得错落有致,加上那绿油油的茶树枝叶点缀,更显得漂亮极了,就像一颗颗翡翠镶嵌在山间坡地上。随着阳光照耀和山风的吹拂,那茶枝嫩叶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当我把双眼聚焦后慢慢追随到远处,那无边无际的满山茶树,犹如一片绿色的台阶,盘绕点缀在山洼坡地中。再看看绿色的茶园里,一枚枚鲜嫩的茶树叶带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舞蹈,仿佛让人看到蓬勃生命的茁壮滋长,且正和着九连山区人们喜爱的“客家山歌”、“客家采花戏”、“客家大锣鼓”的音律和节奏,时儿交头接耳,时儿挽手并肩;时儿手舞足蹈,时儿活蹦跳跃;时儿默默无语,时儿眉欢眼笑,尽情地飞舞,纵情地欢笑,尽情地欢腾,纵情地歌唱。

这飞舞,这欢笑,这歌唱,这欢腾,就像满山的碧浪在我身旁兴奋的激情荡漾,在我眼前逸动的风风火火,在我心中潺潺流水般的流淌,仿佛就像我那慈爱的母亲,亲切地呼唤着自家不太懂事的儿郎。此时的我,宛如是喝下了母亲亲手酿造的客家娘酒那样,心房的跳动激荡在瞬间地加剧,心中醉意的循环流速在瞬间增强,身体的醉意像桃花春水那样永远地活泼飞扬。再看同游茶山的人们雀跃欢声,再听那茶业公司制茶工房顶上播音器上传来,一阵阵入耳的“客家山歌”、“采茶戏调”和欢快的“客家大锣鼓”那“嗵咚 嗵咚 嗵咚咚、嘁咣、嘁咣、嘁嘁咣……”的音律,和着春风吹拂的茶园茶树的飘荡的节拍,是那样的合拍、和谐、吉祥。虽然茶园里采茶者和游者人头涌动,喧闹吵杂,却让人觉得如似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这音律、这节拍,这响声,早已把我平静的心房扯出了年少时的激情和渴望,就像是一双天外伸来的无形巨手,从夜幕里扯出一道明媚的阳光,把我心田里珍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一的凝聚,又一一的曝光。

我知道:九连山的客家人有此一说:“一重山,一丛人,条条道路有茶亭。”过去的九连山区的客家人,普遍交通不便,人们多以肩挑步行为主,于是,设置在山路上的一座座茶亭就起着让行路人好歇个脚、避个雨、吃碗茶,补充一下能量的作用。

可以说,一座茶亭,就是一位慈母。在赤日炎炎的路上,它为人遮荫,在暴雨骤至的途中,它让人避雨,供劳动者与异乡客人歇息。当人们在茶亭中喝够了茶,抽足了烟,常常总会有老者讲故事,农人话麻桑,妇人谈家常……凉风为人擦汗,山泉为给人弹琴,山景供人欣赏。于是,刚才还一身疲惫的过路人,一下就疲劳顿失,身心愉悦,欢快地上路前行了。在茶亭里,少不了有无偿服务的义务烧茶阿伯、阿婆、或阿叔、阿婶,虽两鬓飞霜,却神情气爽,声音清亮,只要一见过路的客人到来,总是笑容满面地喊:“来啦!累了吧,喝碗茶!歇歇脚吧!”接着就会舀上一碗茶放在你的面前。至今我还记得70年代初,在县联中读高中时的情景: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有近20里崎岖的山路。途中要爬“丫锯缺”山;要走蜿蜒的山间小路,途中就有一座让人歇息的老“茶亭”;第当我们周末回家或上学时,都要经过老茶亭,尤其星期天下午去学校,每个人去都要背上一星期的口粮(大米、番薯(片)菜干、青菜及油盐等)。记得我们每次回家或去学校都要经过途中的这座老茶亭,这既是我们中途歇息的地方,也是我们20多个同学不成文相约集中的地点,不管谁先到都要在这里等同学们聚集后再走。在茶亭里,有一位就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孤寡老伯,长年累月义务为过路的行人歇息提供茶水。我们每到这里,都要向老伯问声好,喝上老伯煮好的一大碗山茶水,当我们喝了老伯的九连山茶水后,既解渴除乏,又心清气爽,这时喜欢乐器的我,总会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支自制竹笛,吹一段当时的最流行的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送粮忙”,或和其它同学一起来个笛子小合奏,既消磨了等待的时间,调节了气氛,又消除了路途的疲乏。正是这座老茶亭默默地为我们求学,,悠然快乐地穿梭在逸向人生之路的前方……

一座茶亭就是一个路标。在山村问路,村民们很可能就会告诉你往前走的山路走,在某亭处往左(右)拐,就是去某地的路。你若找到了茶亭,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荒山野岭之间,山亭也可作为一段标尺,徒步在遥遥无尽头的路上,如果你知道前路有茶亭,心里就不会有对未知前方的疑惑和畏惧。

一座茶亭就是一座平台。旧时人们出行都是靠双脚走路,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而在茶亭中短暂歇息能使路人忘记疲惫,放松后的惬意让人们在茶亭中很容易交谈,这种交谈充满着欢笑。在茶亭偶遇本就是一种缘分,路人是珍惜这种缘分的,所以在茶亭中相遇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或许这种朋友这辈子仅一次相见,却难以相忘,如果有幸日后某处相遇了,那就是相当熟知的老朋友了,可以毫无拘束地打个招呼道一声平安。

一座茶亭就是一道风景。每一段山路路,每一座茶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记忆,难舍的乡梓情结。茶亭既装点了山乡景色,也入远行人的美梦。正是这一座座茶亭,屹立在乡村的袅袅炊烟里,突兀在荒山野岭的多彩晚霞中,其虽然名不见经传,却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彰显着客家人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积德行善的美丽心灵,尽管茶亭有的简陋,并不华美,却反映了客家人真诚的人性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那茶亭所拥有的四季情趣,完美的配合了四时的山景而充满了诗情画意。不管哪个季节,只要你坐于茶亭之中,就能聆听到“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的风韵,静想有关人生的“春花秋月”,那是一件特别让人幸福的事情。

一座茶亭也是一段难舍的情结。每一座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记忆,既是装点了山乡景致,也是远行游子的家园梦。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在外游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设了一座座“敬宗亭、福星亭、安济亭、甘饮亭、翼然亭、百寿亭、挹薰亭,耸翠亭、望乡亭、思乡亭,以造福乡梓,了却乡情。我就曾见过一座座茶亭的柱子上各刻有各样的对联,如:“景入我怀我入景;神怡心旷心神怡。”“我为人人人为我;亭传代代代传人。”“水复山重山复水;时来运转运来时。”“清泉玉石照明月;明月照石玉泉清。”“梦中醒时醒中梦;非为是者是为非。”这些茶亭对联,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我也知道,从小村里的老茶人就跟我们这些小孩子说,九连山的绿茶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而精制绿茶的。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为绿茶。而九连山的绿茶特性,又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保留着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从而形成了绿茶“绿叶清汤,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九连山绿茶属不发酵茶,采制一般有春夏秋茶之分。春茶,又名头春茶、清明茶。为清明至夏至节气所采制成的茶。茶叶至嫩,品质甚佳。夏茶,即在夏至节前后,所新发的茶叶采制成的茶。秋茶,即夏茶采后一个月所采制的茶。绿茶的制作法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的制作一般流程除采摘外,可简单地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以达到绿茶的品质特征。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团搓成粒,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和储存。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的功能。

在我孩提的记忆里,九连山的绿茶就像九连山区的客家女性一样,纯朴诚实,贤惠孝顺,吃苦耐劳,宁可牺牲自己的风华正茂,干涸自己的青春年华,暗淡自己的丰挺光芒,也要为千家万户人们的向往,希望,默默地奉献出全身的热量和芳香。不是吗!只要你沏上一杯九连山绿茶,端在鼻前稍闻片刻,再放进口中,一股清清的绿茶香味直将在你的口腔里,舌尖上翻腾,尔后再直下喉咙胸腔,顿时就会把人的睏思倦意退去,让人觉得全身舒展自如,神清气爽,就像那紧缩的茶叶,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舒展的茶叶,在杯里悠悠旋转,闲庭漫步——让你目不暇接,回味无穷,可谓是独享清福。这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所以,九连山区的人们对绿茶是倍加珍惜,爱慕,善待之。特别是在沏茶、品茶中都是十分讲究,注重沏茶要有“四最宜”、饮茶要有“三之境”:最宜茶家沐后无语采摘、竹篓中轻放浮搁;最宜汲深山清泉盛于沙壶,拾林间松枝燃于泥炉,壶置炉上,火烧水开,俟温度适中后备冲茶之用;最宜形拙貌朴之泥砂壶泡茶、外赭内青之泥瓷杯饮茶,既可醇其原味,复可赏其形色;最宜二、三素心野老、散淡闲人处江湖之远,栖泉石之间,琴舞松鼠,棋敲闲花。风过竹响,云飘水流。无心有意间啜饮一口,言来语往中齿舌余香。一分苦涩,几丝清凉。茶灵充满,茶意本然。似有人生之况味,又似有宇宙之禅机。此乃饮茶之至境。至若红尘之所谓茶道或街面施设之茶事,虽为俗中求雅、闹中求静之佳选,但一落规制、一涉人为,茶灵便如惊鹿般即刻远遁,茶境也失其天然而退得其次。即使器具再考究、程序再规范、环境再舒适,即使再张以“和、清、雅、寂”之虚目,也总有点表演、作秀、模拟感或别的什么味道。但能臻此境已属不易,毕竟还是与茶有关的雅人雅事。姑可称之为饮茶之雅境。当外感都市喧嚣、内觉身心俱疲之时,不问独处还是群聚,不论绿茗还它茶,不管泥壶还是瓷杯,就其所便,随其所宜,冲上一壶,泡上一杯,倒也沁人心脾,提神解乏。虽未得茶灵之真体,但也可在恍惚间觅出其远去的踪影和留下的余味。此乃饮茶之常境。

是啊,九连山的绿茶,自从在大地之母身上生长的那刻起,就已坚定执着地认定了自己一生的抱负、一生的归宿、一生的情爱,一生的渴望,就是为了要相拥和亲吻那璀璨天空的那一派蔚蓝和星光;为了滋润和惠泽那大地之母亲如手足的那片沃土和人间;为了连结和拥抱一缕永恒情思的茶韵、茶香。正如有人所说的,茶是草木精华累世修炼而成。天地之清气所养、山间之灵坡所育、雨前之甘露所滋。也如人们所看到的,在那碧绿的茶山之上,茶每天都在快乐地生长,每日都与阳光和空气自由对话,与风雨雷电游戏,与夕阳朝霞玩耍。尤其是在酷暑寒冬的季节,万物一片寂静,就是平常最爱冒尖的南国红棉树,喜欢炫耀的江南桃蕾柳芽,也无不都在酣睡中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天真美梦。但九连山里的茶树却在寒霜彻骨的冬日,毫无瑟缩之意,一身凛然地傲立在深山地域中,顶寒风冷雨,冒霜冻雪凛,默默地积为自己身体里的积蓄能量,为春天的到来呈上滋润、厚实的嫩叶,为人们的品嘇献出清韵茶香。春风乍暖、清明前后,早已探出翠滴绿嫩的茶枝嫩叶,任由采茶姑娘的巧手摘去篓中,送到茶叶制作工房,经萎凋,去除鲜叶中的青草气,增加茶叶的柔韧度。揉捻,使茶叶结成一团团块状,直到茶叶细胞充分破碎,鲜叶逐渐变成古铜色,进而将茶叶用手工反复搓揉成形,最终干燥成为成品茶。可谓是历经火锅上烘,热浪里炒,布袋里揉,从绿嫩里卒死,在干枯后重生,以纯朴诚挚的干枯一叶,成为千家万户的香茗;在壶里杯中变幻,在口中腔里留香,化作人世间的青春活力和厚重温馨。这不是吗?一棵不知名的茶树上生长,看青山与绿水,取天地之精华,这是九连山茶的生命旅途中令人神往、为之抚掌的极致之美。尤其是在生命最为华美的时候,茶的嫩叶离开了生命之树,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茶叶没有了昔日娇嫩清纯的模样。然而,当茶叶到了一个精致的玻璃杯中,与自然之水相遇,一个全新的她又诞生了。茶叶和清水的融合,与清水共舞,让她散发出清新淡雅的气息,那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结合的境地。正是这茶经历春夏秋冬,吸吮天地精华,从绿嫩里卒死,在干枯后重生,就是为了她这瞬间之美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啊?这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全部生命的悲壮之美,这是为了瞬间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融之美,这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啊!

是啊!九连山的绿茶虽然只是条索紧结,色泽棕红、或金黄、或乌润带黛青,没有华美绚烂的外表,没有妖媚招摇的气象,也没有堂皇尊贵的冠冕。但它却有纯朴自然,率性本真,可恬淡,也可清静;可绚烂,也可壮烈,最终回归于平淡和宁静之间。正是这一片片茶叶,在冲泡的水中翩翩起舞,如同一个个灵魂在水中遨游。当人们在欣赏着茶的舞姿,倾听着怀旧的音乐,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人们的眼前。也正是这一片片绿叶的舞姿,在水中幻化着茶山的宁静与澹泊和生命的沉重与轻盈。让人慎密地思考,认真地欣赏,仔细地品味。因为,茶之舞就宛如是人之舞,一个人在清水中尽情旋转身姿与你悠然自在的对话。所以,人们都说茶是有生命的。正是有生命的茶,在很多时候,人们都被茶这长袖飘飘,气若幽兰的“茶仙女”那秀颀和从容的舞姿所陶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时候茶是非常寂寞的,寂寞地等待着能有一个相知的人来欣赏她,品味她。不是吗!品茶,即品人生。悠悠品茶情,漫漫人生路,一抹艰难,几多烦恼和疲惫,一并浸入杯中缓缓地消解和忘却,心境超于平和,情感得以净化,气韵得到提升,让人沉浸于物我两忘的梦幻境界,这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参悟吗?所以,人们说,一片茶叶,一片生命!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一生不也像那茶叶一样,在生命的里程里,倾情绽放自己美丽的一生,最终沉淀一世精华,留芳百世香飘人间!

啊,九连山的绿茶,当我再次喝下你那乳汁般的茶汤,就像周身热血沸腾的心里那样微妙的深沉醉意,就像母亲酿的客家娘酒那样舒筋活络的心魂涤荡。是啊,是你,九连山绿茶水冲刷了我多年心头的泥沙淤积,透析了我心肺脉管的血液循环,让我与你的心相印,脉相连。此时的我,虽然醉意还没完全离去,但我已在醉意里把你的容貌、情景、意境、韵味一一清晰地读懂,不再模糊不清,不再似懂非懂。在我心里的九连山绿茶,永远是一个样,就像那慈祥母亲那样:纯朴诚挚,聪惠孝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伟大形象;遗世独立,矢志不移,乐观向上的傲人姿态;不畏艰难困苦、寻觅美好明天的精神;谦恭内敛,以德留香的高贵品德。

此时的我,没有了更多的“留白”猜想,也没有了梦间的幻想。而是清醒地伴着山风云霏,听着不远处的茶山传来若隐若现的鸟呜声,随着山风的蜿蜒飘逸,延绵而去,悠然不绝,再次见证了九连山区的兴衰,也见证了红尘凡俗的喜怒哀乐。一切都如一幅云绕雨霏的水墨画,唯有眼前一望无边的九连山脉,还静静地耸立在大地之母的身旁,继续向人们诉说着那些九连山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还有那温柔多情的九连山风和潇洒飘逸的云霭,也不知能否留住那些随之远逝的风声,还能否破解属于九连山区人们的所有心事的几分神奇,几分意境,几分真情。“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自然的岁月始终是匆匆在历史间流逝,但岁月能留下什么,又带走什么,无疑还是那九连山下的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优秀而灿烂的客家文化和“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许多可歌可泣的神奇故事让人传颂至今。

是啊!树生高山头,茶香入梦游。当人们与青山绿水这些大自然伟物相接触时,人们的心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其相连相印,为之感动,为之振撼。但我在想,如果能在感动、振撼之余,人人都能自觉不自觉地循着大自然伟物的神奇牵引、踏着大自然伟物的高贵步履、抖着大自然伟物的文明精神,在广阔无垠的生命河道里,奔涌不息,静静的流淌,豪迈的逸向远方,这应是最美的……

(摘自2015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赖运胜)

普洱茶长期主义品鉴观


我们在品鉴或者评价一款茶时,哪些因素最关键?


香气、滋味、质地、喉韵?每一泡茶之间的变化?还是汤色、叶底、耐不耐泡?


标准和场景不同,答案也就不同。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普洱茶品鉴方法:长期主义品鉴观



| 一个前提 |



说之前我们得确认一个前提:茶汤有”苦味“,这属于「事实」层面的内容;“苦味“好不好、高级不高级属于「观点」。



所谓「观点」,就是站在某一个“点”、某一个“位置”去看一个“事实”。



长期主义品鉴观,说的就是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期待茶可以越陈越香的角度去品鉴、评判一款茶。



| 一个故事 |



先讲一个故事来类比一下。 


(这个故事是得到app《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的开篇案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指导大龄女青年在相亲时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与你匹配。 


任何一泡茶、一款产品、一个人,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没有专业训练,感受是混杂的。你的情绪,会被你最有感觉的点牵绊住。 


这个产品经理就把看产品的框架体系迁移到看人上。产品经理看产品有5个层次: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层、能力圈和存在感。



你第一眼看到的长相、气质、谈吐,形成的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我们生活在角色里往往会被角色驯化,如果对面是位老师,那他的言行举止难免就会有教师职业的痕迹,就是是「角色框架」;



有没有车、有没有房,精神生活是什么样的,这就是「资源层」;



一个人可以被强化的能力则是「能力圈」;



最底层就是「存在感」。



什么是存在感?



回头看一看,刚毕业时我们的同学中总有几个长相学历背景资源能力都差不多的人,十年后大概境遇都千差万别,这就是存在感不同。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存在感不同。



存在感强的 ,一定会在有兴趣的、得不到满足的地方汲汲营营,不断折腾。



于是,在存在感的变化下,外面的一层一层能力、资源、角色框架等等也就跟着改变。



如果只想要短期关系,看最外面的感知层也许就够了;如果你寻求一个更长期的关系,那就要考察更深层的东西。



相亲是要找人生伴侣,起起伏伏几十年,今天帅的,也许明天就残了;今天有钱的,保不齐哪天没了。前面这些现状当然重要,但相亲教练告诉我们还得看看对面这个人它的存在感跟你匹不匹配。


 跟一个人关系的深度决定我们要了解到哪一层。



找对象如果要站在长期主义的位置去看,得深入到存在感。




| 普洱茶品鉴要素的结构 |



回到普洱茶上。



我们熟知的品鉴要素其实也可以呈结构分层:香气、风味、质地、喉韵、余韵……一层层往里递进。



我们最应该在意哪个要素,关键在于你的场景、标准是什么。


 比如,喝龙井,这多半是个短期关系。



绿茶标准很明确,喝的就是鲜爽,过了半年也就不新鲜了,不用考虑什么“越陈越香问题”,所以我们重点考察的是鲜爽度、甜度、香气。


 普洱茶就比较复杂了。



这个茶买回来是喝还是存呢?如果不马上消耗掉,这个茶今天很香很甜,过个半年,说不准不香了;今天很平淡的,也许在时间的作用下越来越醇。



所以,普洱茶,我们要考虑更深层的关系,也就是「存在感」。



普洱茶的「存在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性」。


 

茶叶进化论品鉴表(我们将代表「存在感」的「活性」放在了首位)


活性在我们口腔中的表现就是回甘、生津、清凉感的强度持久度



表中的香气、滋味、汤质、喉韵,可以统称为“风格”。这些风格,从从外到里,感受的门槛会层层递进。



在这个系统里,很多风格因素是变量,而活性是增强回路。一个茶的活性越强,香气、滋味、汤质、喉韵的转化就越快,也就是越陈越香的动力越足。


| 我的方法 |



从长期主义的品鉴观出发,我平时是这么品鉴一款茶的:


 首先,判断活性。



冯唐说过,文学作品是有条金线的。



活性、余韵在我的个人品茶体系里是一条金线,如果达不到,就很难进入下一步的品鉴。



这就好比吃鸡,吃的是跑地鸡还是速养鸡,这是品质金线;而黄焖还是清蒸,这是风格,看喜好。



活性这里可以喝到什么?



向前指向原料和部分工艺,向后指向一款茶越陈越香的潜力。同时,有活性一款茶才有节奏感,不至于“乏味”。



那些香气滋味好但没啥活性的茶,“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有了活性,接着看风格。



这款茶的香气、滋味、质地、喉感整体构成了什么样的风格?有什么缺陷?这些缺陷是否对整体美感有影响?能不能被转化?



于人的感官而言,风格=香气+滋味+质地;于茶而言,风格=品种+环境+工艺+仓储。我们常说的“山头”也是风格的一种呈现。



香气是品种香还是工艺香?这个涩是细腻的涩还是化不开的涩?这里的燥感能不能被转化?……



风格这里,需要注意的要素是“包裹度”和“喉韵”。从包裹度可以看工艺,没有包裹度的茶后期潜力会被减损;喉韵的深浅判断大小树(经验论而已)。



最后,才看个人喜好。


 这也是三层逆向品鉴法


 为什么活性是一款茶的”存在感”?是“增强回路”?



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下次说。


--

看完《心灵奇旅》后,我想到一个问题:充分享受当下一杯茶的美好与主义品鉴观有冲突吗?



理论还没顺清楚。不过这样的品鉴观给了我更大的乐趣:空间上,滋味变得更立体了,有滋味、有余韵;时间上,一个茶将来可能呈现的节奏又给这款茶赋予想象的结界。



毕竟像喝茶这样的事,你越理解它,得到的乐趣更多更深。


文|茶叶进化论中琦 编辑|高雯



|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