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美佳铁观音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破译“绿色者更佳”——回忆“绿茶膏”诞生记

2011年,蒙顿茶膏破译了失传已久的绿色茶膏,十年一瞬,初心永存,再发此文,回忆十年前的里程碑式突破。

上世纪末,生物学家陈杰先生从故宫保存上百年的普洱茶膏中获得启示,开始了对普洱茶膏的研究。并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对清代宫廷茶膏的制法进行模拟,即低温萃取、低温干燥法——如今它是“蒙顿茶膏”品牌的独创工艺。在此基础上陈杰先生又因清代药物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的一句话“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开始了“绿茶膏”的研究,并从中成功提取了茶叶中所含的叶绿素。

“绿色者更佳”出自中国清朝著名药物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的一句话。原文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

这句话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普洱茶膏有解酒的功效;二是普洱茶膏有两种,一种是“黑如漆”,另一种是“绿色者”。显然,赵学敏认为“绿色者”优于“黑如漆”。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疑惑:一是从历史记录来看,除了赵学敏提到“绿色者”之外,再没有任何资料可供考据与借鉴,所有涉及普洱茶膏的文献中也仅有赵学敏提到的“绿色者更佳”这五个字;二是从文物的考证上,如北京故宫留存的普洱茶膏也没有一款为“绿色者”的茶膏,缺乏物证的条件;三是从现代普洱茶膏的研发中,无论是对清朝宫廷茶膏制作工艺的破译,还是云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大锅熬制,最终产品都指向“黑如漆”。换句话说,这些工艺是无论如何也制作不出“绿色者”的。

“绿色者”是普洱茶膏吗?

“绿色者”是对茶膏外观颜色的描述。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绿色与茶叶中的叶绿素有关。并且,这种叶绿素一定含量很高,使其外观呈现较明显的绿色特征。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普洱茶在加工的过程中,经过了揉捻与晒青工艺后,茶叶中大量的叶绿素被分解。所以,以这种传统工艺制成的毛茶,甚至是紧压后的青饼、青砖、青沱等,都呈现灰褐、灰黄、灰白等几种颜色,鲜有绿色存在。那么用这些毛料制成的茶膏是不可能出现“绿色”的。可“绿色者”的这个“绿色”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茶叶原料角度分析,在茶叶的六大类别中,接近于“绿色者”的茶叶唯有绿茶。因为绿茶在鲜叶采摘后,立即进入高温杀青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起到脱镁、脱酶的作用,中止了这些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尽最大可能保留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如果按照这种工艺去推演,能够制作出“绿色者”茶膏的原料只有绿茶,而以绿茶为原料制作出的茶膏应是绿茶茶膏,与普洱茶无关。但它为什么又称为“普洱茶膏”呢?

是赵学敏错了?或者说是一次疏忽?

综观赵学敏一生的经历,尤其是仔细研读《本草纲目拾遗》这部药学经典,再加上对“绿色者更佳”前后文字的逻辑推理与研判,可以肯定地讲,赵学敏所说的“绿色者”茶膏就是专指普洱茶膏。由此,我们也获得一种新的信息:中国古代的普洱茶膏,不仅有“黑如漆”,还有一个特殊品种——“绿色者”。

敲开了“绿色者”茶膏神秘的大门

2009年,蒙顿科研人员在尝试将月光白(普洱茶中一个特殊的品种)进行脱咖啡因的试验中,误将茶叶内含的镁一并脱除,这一过程同时也使多种酶失去了活性。在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检验中,经过比对,发现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不脱咖啡因的产品。虽然过去在对普洱茶的检测中都发现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存在,但其含量都很低,不能成为外观的主导颜色。并且,叶绿素b的含量大于叶绿素a。蒙顿在后来推出的月光白两款茶膏中,其月光美人(脱咖啡因的月光白)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月光白茶膏。相对“绿色者”而言,它仅仅是个开始,是初始阶段。

2010年,蒙顿技术人员在与柏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的交谈中,偶然接触到一个话题:能否用云南的普洱茶制作出类似日本的抹茶。初谈这个话题,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同样来自对普洱茶颜色的判断,一个原料都呈现灰褐色的茶叶,不可能制作出翠绿的抹茶。但刘湘云董事长的另一句话却提醒了我们: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其颜色的绿色度远高于日本的小叶种。它能做出翠绿色的抹茶,云南的大叶种为什么不能?

或许,柏联与蒙顿都属于在技术层面比较认真与执着的企业。随后,就在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进行了云南大叶种抹茶试验。在对茶叶的鲜叶进行脱酶之后,再经过超微粉碎与细致的研磨,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的抹茶初试成功(因知识产权的原因,技术环节不能详述)。其品质高于日本的抹茶,外观颜色呈翠绿色,溶水后则表现为墨绿色,各项指标均优于日本产品。同时,这个试验也使蒙顿在研究“绿色者”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蒙顿沿着这个思路,又从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中首次萃取了叶绿素的冻干颗粒(其颜色为墨绿色)。

接着,蒙顿又采用云南最著名的茶区之一班章原料(春尾夏初)开始了“绿茶膏”的实验。原本想借用抹茶脱酶技术应用到“绿茶膏”工艺中,但后来发现,经过这种脱酶技术,表面上能使茶膏维持“黄绿”颜色,但后续的变化因为没有酶的参与而终止了。这就如市场上冒出了很多所谓“生茶膏”一样,无论裸露在空气多长时间,甚至是吸潮后变软、滩堆(非固态,可流动性),颜色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品质也是逐渐走低的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水提方法所致。这种做法不仅使普洱茶膏因为失去了“酶”而丢失了茶的“活性”,也使茶膏的品饮价值大打折扣。其实,这种工艺来源于中药提取,上世纪八十年代,江浙地区很多企业尝试用这种工艺制作绿茶粉(归类为固态速溶茶系列),但后来逐渐退出市场,其主要原因是品质。我们知道,普洱茶的灵魂在于“变”,是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过程。同样,普洱茶膏也是如此。缺少这一特性,普洱茶膏的魅力也会荡然无存。

大叶种茶的叶绿素萃取,因为是以叶绿素团(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等)为主,可以采用脱酶的技术,但绿茶膏恰恰要将酶保留,做为储备,待日后陈化过程产生动能,并发生作用。

于是,将脱酶的环节改变为使酶保留并暂时休眠,成为“绿色者”茶膏的关键技术。茶叶中的“酶”绝大部分在65℃失去活性,也是“脱酶”的方法之一,但在15℃以下环境中则处于休眠。蒙顿就是采用低温方法,再加上其它工艺进行配合,制取了当代首款“绿色者”茶膏。因为这款茶膏所用原料为云南班章寨的鲜叶,故取名为“班章贺岁”。它有两大特点:

1、外观首现“绿色”特点,准确地讲,是黄中偏绿(传统颜色称为黄绿色,波长约在570-560nm)。

2、独有的外形为“皮夹镶”。由于“绿色者”采用低温制取,且除水工艺在负压下进行,并将温度从低向高梯次过渡,自然形成表面结皮现象。其“皮”与“镶”也呈两种颜色,外皮为黄中带绿,内镶为咖啡色。这一独特的现像为工艺所致。但存放时间超过一年,或存放环境温度在30℃以上,外皮颜色也会转为深黄。但此时茶膏冲泡后,茶汤呈现橘红(相当于传统茶存放10年以上),厚重感提高,没有苦涩,甜感增加。如将茶膏裸露在自然环境中,仅需一年,从内而外转变为红褐色,厚重感更强,极为顺滑。这一切,不仅表现为一种“活”,也在彰显它“变”的特性,更多的是在品饮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品质的提升。

应当指出的是,“班章贺岁”虽然作为“绿色者”的首款产品初战告捷,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仍是“绿色者”初级阶段的产品。很多工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比如它的外观颜色,没有实现以绿色为主,主要原因是缺少现场加工的制备条件。茶叶鲜叶采摘后如能马上进入低温萃取环节,可能实现“墨绿色”的颜色。无奈,鲜叶从采摘再运到昆明,再空运至大连,既便使用密闭的保鲜袋,但时间已为10天左右。叶绿素a在这期间被降解很多(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虽有损耗,但低于叶绿素a(叶绿素b呈黄绿__色)的降解。

实际上,蒙顿在2012年,沿着这种思路,又相继用福建的白茶、铁观音、浙江的龙井茶,制作出白茶茶膏、铁观音茶茶膏和龙井茶茶膏,将这一“绿色者”技术延伸到其它茶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凭什么说“绿色者更佳”呢?

“绿色者更佳”是相对于“黑如漆”而言。主要的焦点在“绿色”上,而这个绿色又指向了普洱茶的叶绿素。我们知道,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

茶叶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是由甲醇、叶绿醇与卟吩环结合而成,是一种双羧酯化合物。叶绿素a分子式:C55H72O5N4Mg;叶绿素b分子式:C55H70O6N4Mg。在颜色上,叶绿素a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呈黄绿色。大叶种茶树鲜叶中叶绿素按季节不同平均在0.4%~0.9%之间,叶绿素a的含量为叶绿素b的2~3倍。这是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区别于小叶种茶鲜叶的主要化学指标之一。

在普洱茶加工与储藏过程中,酶能引起叶绿素的分解破坏。这种酶促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的只有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中植醇酯键水解而产生脱植醇叶绿素。脱镁叶绿素也是它的底物,产物是水溶性的脱镁脱植叶绿素,它是橄榄绿色的。叶绿素酶的最适温度为60-82℃,100℃时完全失活。起间接作用的有蛋白酶、酯酶、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果胶酯酶等。蛋白酶和酯酶通过分解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使叶绿素失去保护而更易遭到破坏。脂氧合酶和过氧化物酶可催化相应的底物氧化,其间产生的物质会引起叶绿素的氧化分解。果胶酯酶的作用是将果胶水解为果胶酸,从而提高了质子浓度,使叶绿素脱镁而被破坏。

本来,通过酶促变化对普洱茶后发酵是一件好事,可赵学敏为什么偏偏认为“绿色者更佳”呢?

赵学敏所处的朝代为清朝,科技相对落后,不能明确指出绿色代表什么,更不能指出绿色是什么物质,那时,连叶绿素这个词都没有,更不要说具体的功效了。我们猜想,他在当时那个年代,经过大量实践,认为这个“绿色者”好,怎么个好法,他无法表达,只能用“更佳”两个字概括。

站在今天的生物医学角度,对叶绿素的研究已超过一百年的历史。科学家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了诸多叶绿素对人体的好处,相关的研究报告也以上万份之多,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家。综观他们的研究,你会发现叶绿素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多达几十项,但最主要的是围绕四方面内容进行。

1、造血功能

诺贝尔得奖人Dr.RichardWillstatter和Dr.HansFisher发现:叶绿素的分子与人体的血红蛋白分子在结构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饮用叶绿素对产妇与因意外失血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2、解除体内药物残渣

营养学家BernardJensen博士指出,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此外,他也发现一般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数,但通过吸收大量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3、养颜美肤

新英国医药期刊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导: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与皮肤问题。美国外科杂志报导:Temple大学在1200名病人身上,尝试以叶绿素医治各种病症,效果极佳。

4、解酒功能

叶绿素本身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茶叶鲜叶加工中,叶绿素已经水解成亲水性叶绿酸,形成茶绿色素(Teagreenpigment,缩写TGP),它是由少量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或叶绿素锌钠盐为主体,还含有黄酮醇及其苷、儿茶素氧化聚合与缩合产物和酚酸及缩酚酸等。对乙醇有分解作用,更主要的是加速代谢作用,使乙醇快速排除体外。但这也与个人体质相关联。围绕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弱一些,民间共识大于科学研究。(全文完)

文/陈杰,蒙顿茶制品技术总监,现代茶膏行业的第一人,从事近三十年的微生物研究工作,曾任美国凯耐特生物制药研究员。

2002年开始转向普洱茶深加工的研发,任蒙顿茶制品(香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参与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专业生产普洱茶膏的企业。完成了对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破译工作,制定了第一个现代普洱茶膏的企业标准和检测标准,主导研发了系列蒙顿?红运当头茶膏、蒙顿?易武春晓茶膏、蒙顿?普洱黑金茶膏、蒙顿?玉龙胜雪茶膏、蒙顿?二龙戏珠茶膏、蒙顿?皇印茶膏等顶级普洱茶膏,成为现代普洱茶膏行业的开创者。

2006年1月6日,其研发的世界上发酵度提纯度最高的蒙顿“普洱茶母”(非卖品)被云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是该馆唯一的一块茶膏藏品。

近几年来,其又从微生物学角度尝试搭建普洱茶的价值链,并先后发表了《普洱茶四大价值》、《普洱茶:发酵食品中的另一座巅峰》、《普洱茶未来五十年》等系列专业文章。

此外,著有茶膏行业第一本专著《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该书以历史的厚度、文化的深度、科学的高度、专业的角度,全面地解读了茶膏千百年来的起落沉浮。作者以他特有的专业素养,尝试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等角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古今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和科学价值。为目前茶膏行业奠基和集大成之作。

到中国绿都福建三明,品生态好茶

如画三明这么美

这次约你品生态茶

尤溪斟了一盏苦竹茶

宁化端出一杯延祥孔坑茶

沙县热情请出红边茶

明溪悠然敬上金兰茶

大田款款献上美人茶

……

三明各地均为茶区

唐宋时期,三明境域各县已有种茶

明代以后已是名茶纷呈

好山好水出好茶

福建北有武夷山,盛产岩茶和红茶,南有戴云山,是乌龙茶铁观音的产地,而三明位居两大山的中间,同受两山恩泽。

北纬25°30′-27°07′

东经116°22′—118°39′

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

高海拔

终年云雾滋润

甘甜清泉环绕

土壤富含有机质

全境均属茶树生长的适宜区和最适宜区

2022年三明市茶园面积35.34万亩

居福建省第4位

产量5.61万吨

居福建省第5位


此次我们前往明溪县紫云村,跟着当地网红“白鹇爷爷”——78岁的杨美林老人,来到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上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谷山,寻找野茶。

▲杨美林老人和白鹇


▲明溪紫云村全景

紫云村常年雾气萦绕,土壤富含腐殖质。唐末以来当地就有种茶、制茶的传统,村前山后留下许多茶园遗迹。


▲杨美林老人背着背篓去采茶

从山脚下到达采摘野茶的地方,我们大约爬了20分钟,最深的一个感觉就是林深水美。

近年来,紫云村立足高山生态资源优势,以茶旅融合为发展目标,在保护野茶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紫云贡茶”茶产业发展。  

▲清嘉庆《杨氏族谱·十五世祖宗源公传》记载,以吾乡佳茗进献宫廷上甚喜令岁贡。

紫云村地处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有名的观鸟胜地。2018年,来自上海的摄影师们在紫云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飞上悬崖边的野茶树,取食茶叶嫩芽、昆虫的一幕后,激动不已。在品尝了紫云贡茶后,发起了“野茶守护行动”,茶香渐渐从小村庄飘向了远方。如今,“鹇喫茶”成为了紫云贡茶的新标签。

▲近年来,紫云贡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目前

村民已探查古茶树3万多株

茶叶年产量达2000多斤

茶叶年产值200多万元

带动周边50多位茶农采茶、制茶


据当地人介绍,紫云贡茶在明朝进贡之时大约是类似绿茶的做法,后融入乌龙茶、红茶制作工艺,于清朝时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明溪古早乌龙制作技艺——金兰。


带着历史的神秘感和绿水青山的馈赠,野茶是好茶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它的意义远不止于被品尝,更肩负着种质资源保护发展的重任。

2008年,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启动,开展茶树优异种质资源普查,三明市有9个县(市、区)近20个区域发现野生茶、半野生茶(栽培野生型)群落。


三明多茶类

三明产茶有一千多年历史

是福建主要产茶区之一

主产绿茶、青茶、红茶三大茶类

兼有少量白茶、黑茶等

三明各地茶园  部分照片来源陈德传 田敏强

大田、尤溪、清流、宁化、沙县、永安等地是全国重点产茶县。

传统及现代名茶有宁化延祥茶、尤溪汤川苦竹茶、大田武陵茶、沙县红边茶、明溪华山茶、永安乡茶、大田高山茶、大田高山铁观音、尤溪红茶、尤溪绿茶、尤溪针螺、泰宁岩茶、大田美人茶等。


绿茶

壹毛峰

毛峰茶是三明传统绿茶之一,是指采摘较细嫩原料制作的条形茶,条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鲜绿,是较高档的烘青绿茶。

贰扁形茶

扁形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光滑、削尖挺直、色泽嫩绿呈糙米色(黄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干爽,叶底嫩匀成朵。

叁卷曲(螺)形茶

三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进江苏碧螺春加工技术,随着“明前茶”热而兴起应运而生。卷曲形茶的品质特征要求外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露,银绿隐翠,香气芬芳嫩香,汤色浅绿有毫浑,滋味醇甘,叶底嫩匀成朵,匀齐明亮。

肆炒针

炒针是在明前茶开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个高档绿茶花色,属针形茶。鲜叶原料均为单芽,加工技术相对而言较简单。

伍香茶

香茶采用中上档次的鲜叶原料制作,系半烘炒绿茶,其外形圆紧略曲似眉、有锋苗,色泽暗绿、灰绿,香气显栗香、糖香,滋味较浓厚,汤色黄绿。



青茶

壹闽南青茶

三明的闽南青茶加工以安溪铁观音的加工技术为代表,本世纪初开始推广清香型加工工艺。

鲜叶要求为对夹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二、三叶,且叶片肥厚、完整、新鲜,中午前后采摘为佳。

清香型铁观音一般分为:正炒、消青、拖酸。

贰台式青茶

三明的台式青茶是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地区引进的一种加工工艺,依据萎凋轻重及发酵程度,加工主要可分为条形包种茶、半球形包种茶、球形包种茶及朵形东方美人茶,此外,还有“贵妃茶”。贵妃茶是一种特殊的呈颗粒形的东方美人茶,为该品类茶的极品茶。

叁闽北青茶

三明的闽北青茶加工以泰宁岩茶为代表,因同属武夷山脉丹霞地貌,加工工艺引进后品质风格与武夷岩茶相近。

条索紧结壮实,叶端扭曲或皱折扭曲,色泽褐绿油润,带砂绿蜜黄,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或橙红,叶底肥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绿”。


红茶

三明的红茶加工以工夫红茶为主,外形条索紧细多锋苗、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鲜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细嫩显芽、红匀亮。

此外,还有过锅红茶、新工艺红茶、造型红茶、新品种红茶等。


一片绿叶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

三明市依托天独厚的原生态优势

做强做大“茶产业、茶科技”文章

致力茶叶品牌宣传推广

不断改良提升茶叶品质

推动茶产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轨道

▲尤溪县台溪乡茶山一角

尤溪县台溪乡是“福建名茶之乡”、三明市第一产茶大乡,茶园面积3.8万亩,种植福云6号、梅占、福安大白、金观音、金牡丹、瑞香等多个品种。

现有茶企95家,今年预计可产干茶4200吨,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10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台溪乡的支柱产业。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台溪乡榜上有名。  

▲大田屏山茶园卢国首

大田县“大田美人茶”纳入全省重点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涉茶人员10万人,有茶叶加工企业1310个,年加工毛茶1.4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9亿元。其中,共有适制大田美人茶面积7万亩,生产美人茶42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70%以上。

乘着“沪明对口合作”的东风,大田县立足高山生态资源优势,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强产地管理,保障产品质量,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提升品牌效应,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泰宁金湖茶园一角

泰宁县则以茶旅融合升级发展为抓手,先后实施了茶香金湖、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茶叶生产、加工、体验、休闲、观光、康养、茶文化于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

……

在三明

一盏茶

品的是春风雨露和山水自然

更是匠心传承和坚守

出品: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芳华融媒工作室,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名茶铁观音简介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发现于1725年前后。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商品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六大茶类中的乌龙茶类(青茶),为半发酵茶,香高味醇,有独特的“观音韵”和迷人的“兰花香味”,素有“七泡有余香”美誉。 

  1、铁观音产地
  福建省安溪县是铁观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福建铁观音最大的主产区,产茶环境得天独厚,是福建乌龙茶的重要出口基地县之一。除了安溪外,隔壁的华安县近年来也崭露头角,成为了福建铁观音第二产茶大县。此外,福建省的龙岩地区、三明地区、以及泉州地区除了安溪外的其他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种植。
  2、铁观音茶树
  铁观音茶树芽头粗大但密度不高、枝头横穿、茶梗粗大、叶片椭圆状、较肥厚,营养含量极高。铁观音茶树分为两种:一种是红心歪尾桃紫芽铁观音,简称“红心铁观音”,是纯种正宗的铁观音茶树,制作的成品茶品质最高;另一种是青心铁观音茶树,青心铁观音芽头密度略高于红心,产量也略高但成茶品质稍低。

  3、铁观音主要成分
  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丰富的有丰富的: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11种矿物质。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4、功效与作用
  铁观音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5、名称由来
  截止目前为止,关于铁观音名字由来,有三个版本:一是“魏说”--观音托梦,传说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故取名"铁观音"。二是“王说”--乾隆赐名,传说乾隆皇上饮了茶叶后,感觉茶叶很好,因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三是陈年铁观音传说,治疗肠胃不适,传说有个叫林福隆的员外胀得很厉害,喝了放在屋角的色泽乌黑的老茶,肚子胀居然好了。

  6、制作工艺
  铁观音一年采四季,春夏暑秋,春秋最好,以寒露前后香气最佳。为开面成熟采摘,标准是三叶一心,午青为优,北风天是制作高级茶的好天气。采制铁观音比一般品种要求严格而精细。其工序:鲜叶→晾青→晒青→做青→炒青→初揉→初烘→复揉→烘干。
  7、铁观音毛茶
  茶农在完成晒青、做青、杀青、包揉和干燥等初制工序后,没有簸拣过和风选过的铁观音成品。含有黄片、茶梗,外型粗放。
  8、铁观音净茶
  去除茶梗杂质后的,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俗称有“音韵”。鲜明的特点是,绿叶红镶边。

  8、香型分类
  铁观音分为三个香型: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清香型口感清新、喝的是鲜爽的感觉、茶干砂绿、清汤绿水,是目前最流行的铁观音;浓香型,在清香型基础上再培火,口感醇厚,舒爽回甘,有强烈的火香味,适合口感重一些的茶友;陈香型,就是陈年老茶,与普洱熟茶差不多,要经过陈化,10年~28年的老铁最好。
  9、冲泡品饮
  很多人喜欢喝铁观音,品饮安溪铁观音一般采用钟形杯——“碗盖杯”进行“功夫”泡法。水温100°,泉水最佳,不久浸,每道冲泡7道左右。
  10、储藏方法:
  针对清香铁观音的保存,一般都要求低温和密封真空,这样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保证铁观音的色香味。采用真空压缩包装法,并附有外罐包装可达到最佳效果。铁观音作为一种饮料,不可以永久保存,一直放在冰冻箱里零下5度保鲜,最多不要超过一年,以半年内喝完为佳。

  11、名茶荣誉
  铁观音入选以下中国十大名茶评选活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1999年《解放日报》、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2002年《香港文汇报》、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
  12、福建铁观音知名茶企
  目前较为知名的福建铁观音品牌茶企有:八马茶叶、天福茗茶、铁观音集团、华祥苑、感德龙馨、中闽魏氏、珍田铁观音、三和茶叶、浔茗茶业、福建富源茶业。
  文:铁观音100茶叶网,图:茶友网图库。


找到约5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