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能煮茶叶蛋吗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健康】茶叶真的能治癌吗?

原标题:茶叶保健知多少

茶能治病,但要说能治癌,似乎有些夸张。安徽一家报纸有过一个报道, 说是有一个叫王剑三的老人,得了癌症, 不再去医院等死,而是换个活法, 只身来到石台县大山村搭棚而居, 每天喝野茶、食野果。5 年后到医院检查, 癌症居然消失。

王老人的癌症是不是因为去了大山村消除的我们无从考证。但大山村的土壤的硒含量高,富硒茶地域特点的确对身体有好处。有一家企业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 抢先在这里搞了 5000 亩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这个例子多少也提供了一个论据, 在预防癌症发生的膳食成分中, 茶叶中的儿茶素相当有效, 它是无所不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在日常的饮食调理过程中, 若能将抗氧化当作重点, 可以大幅度降低老年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当然, 茶叶不单起预防疾病的作用, 还能治疗轻微烫伤和烧伤。比如, 将适量茶煮成浓汁, 使其快速冷却, 将烫伤部位置于浓茶之中或用浓茶汁滴于烫伤部位, 不仅消肿止痛、而且可防感染。再比如, 用眼过度或眼睛发炎, 用三份菊花和一份绿茶混泡, 每天一次,有清热明目功效。当然,以茶治伤, 并非以茶代医, 一切还要听从医嘱。

泡茶之后,放上几个小时,也可看到它的变化, 那色泽一定是由黄绿色变为黄澄色或黄褐色, 最终成深褐色, 也会出现味苦和味涩的现象。为什么?这就是儿茶素起的氧化作用。儿茶素有很强的捕捉自由基的能力, 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再者,把茶加入食品还能防变质, 起到保鲜作用。放进嘴里,也能减少牙菌斑, 令人避之不及的口臭也会消失。还有一种奇效,就是在人的大肠内, 可以使有益菌的生长不受影响。所以,在茶叶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发现后, 市场上就陆续出来了减肥茶、戒烟茶等药茶。

比如,在五花八门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中, 国内外各大公司从芦荟、熊果苷热, 一下子就转向了可以润肤、美容、减肥、抗衰老的绿茶。尤以日本跟进得最快。难怪日本的饮料市场, 茶饮料超过了可口可乐。韩国也不例外,连豆浆、挂面、冰淇淋、酒等 20 多种绿色食品都掺进了绿茶。为了投民所好,在日本世界茶博览会上,连门窗、涂料、被褥、内衣裤、浴毛巾、肥皂、牙膏等都与茶连在一起。中国的茶饮料尽管占软饮料市场才10%, 但也不甘示弱。有一个企业,单把冰红茶就卖出 23 亿元人民币的好价。

茶能做菜。茶是健康饮料,可做菜也不含糊。于是,喝茶就成了吃茶。而吃茶又成品茶的拓展。我所熟悉的一位李专家是南方人,既会品茶又懂药膳。“其实, 我在家常搞点茶食, 尝一下清火生香的新口味。”有一次,李专家教我“碧螺虾仁”的做法。“这道茶菜搞起来不难。用面粉和蛋清搁一点盐调成浓浆, 再把虾仁放入备用。碧螺春泡开成茶汁,接着搁猪油大火炒虾仁, 起锅前再泼入茶汁, 最后把茶叶挤掉水,拼在盆边即可。”

看来李专家果真是茶食家。那天在他家, 他还真的露了一手, 只见他用嫩豆腐、肉末勾芡烧成了一道“碧螺豆腐”;用茶汁炖煮、起锅前撒上茶粉搞出个“铁观音炖鸭”,;用泡开的祁门红茶配青红椒炒鸡丁又出来个“祁门鸡丁”, 最后, 煲了个浓茶汁的“茶香鸡汤”,还用茶汁煮了个茶饭。三菜一汤一饭,都以名茶冠名。

李专家边吃边讲,自我陶醉间又扯到茶叶蛋。“那茶叶蛋是人人晓得噢。可要加上茶汁的茶饭、茶面、茶馒头, 很多人就不一定晓得。你今天尝尝我的茶饭看, 它的味道不在茶蛋之下嘛。”李专家又拿一杯浓茶往我啤酒杯里倒, 我一把拦将下来。李专家笑道,:“老范,你是不是以为我喝高了?你放心, 你看看噢。我往你杯里只倒三分之一冷茶, 你喝了肯定还要喝!”

这罐茶叶好像受潮了,不如我们把它……

 

双十一过去,

剁的手都长回来了吗?

小编也就买了五六七八罐茶叶吧,

每天等快递的心情不亚于当年等录取通知书。

下个月土都吃不起了……

屯了这么多茶叶,

你有关心过囤货的状况吗?

虽说茶叶含水量低,保质期很长,

但保存不当的茶叶风味品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真的让人很心痛了。

尤其在南方地区,

夏季的高温高湿和秋季连绵的阴雨,

都是茶叶贮藏的杀手。

茶叶保存不当了该怎么办?

今天一次性都告诉你!

 

如何判断茶叶保存不当?

陈化

陈化是茶叶的物质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反应,导致茶叶的香气、色泽、滋味等指标改变的过程。

对绿茶、红茶、黄茶等茶叶来说,陈化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使得茶汤中带有令人不愉快的陈气;而对于白茶、黑茶等茶叶来说,陈化产生的物质更为丰富,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例如绿茶,在正常的温度下存放,一般保质期是一年。武夷岩的茶叶,存放时间长了,反而滋味甘厚,香气浓郁。还有云南的普洱茶,少数民族的砖茶,有十年到二十年的保质期。

一般来说,陈化都伴随着茶叶颜色加深和气味的改变,同时,茶汤滋味更为柔和,收敛性降低。

 

 

受潮

茶叶处于密封不当的环境中,会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质。受潮后的茶叶吸水膨胀,收缩成一团,香气和滋味都带上了闷闷的潮气。

茶叶的受潮与否,用手捏就能判断。如果茶叶块用手能轻松捏成粉末,这样的茶叶还是正常的茶叶;如果用手捏只能碎成条状块状,那么茶叶就已经受潮了。

 

 

发霉

茶叶受潮到更严重的地步,就是发霉。在卫生条件不好的环境中保存茶叶,很容易导致茶叶发霉。发霉的茶能够直接在表面看到白色的霉斑,带有明显的霉味,冲泡时茶汤暗沉,叶底黯淡。

发霉的茶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一般不建议继续饮用了。值得一提的是,没看到霉斑的茶不一定就没发霉,所以过了保质期的茶还是不要继续品饮了。

 

茶叶保存不当后如何补救?

 

初级阶段

如果只是到了受潮的阶段,你的茶叶还有救!

这里有几种便捷的方法拯救受潮的茶叶。

 

 ⒈给茶晒晒太阳

把受潮的茶叶放到太阳下晒,经常翻动,可以降低茶叶中的含水量,挽救受潮的茶叶。但是最好不要让太阳直射茶叶,因为在阳光紫外线的暴晒下,茶叶中的各种成分会被破坏,茶叶的色、香、味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少人认为这样晒过的茶叶有一种“太阳味”,这其实是茶叶中的风味物质变化的结果。

 

⒉微波炉“叮”一下

微波炉也可以用来加热茶叶。将受潮的茶叶少量多次地放入微波炉,小火短时间慢慢加热,不一会儿就茶香四溢了。这个方法简便高效,但是控制火候和时间非常困难,一不小心就会将茶叶烧焦。

 

 ⒊电饭锅烤

电饭锅加热缓慢柔和,较微波炉更为安全,不用怕将茶叶烧焦。电饭锅不要盖锅盖,第一次开关自动跳起后,翻动茶叶后再次按下开关。这样多次反复,茶香就开始飘出来,达到你自己满意的效果就可以停止了。

 

 ⒋铁锅炒茶

对比起上面几种方法,最靠谱的就是自己用大铁锅炒茶了。在铁锅里炒茶能随时观察茶叶的含水量、茶叶的形状和受热情况。铁锅炒茶时我们先将锅烧热,再放入茶叶,一直采用最小火,不停的用木质厨具轻轻翻动茶叶,到水蒸气白烟几乎消失,就可以停止了。这种方法能够得到状态最佳的茶叶,如果加热得当,还可以为茶叶增添别样的风味。难点在于温度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控,建议有丰富烹饪经验的同学尝试。

 

发霉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茶叶已经彻底无法使用了。但是我们还能将茶叶用到别的地方,变废为宝。

 

1、做肥料

茶叶渣是一种经济实惠又有效的肥料。当你的植物需要浇水时,可以先将过期的茶叶铺在花盆里,再浇水将茶叶泡开,这样能够给植物补充矿物质和有机质,促进植物生长。 

 

2、做烟灰缸打底

 在烟灰缸里面铺满一层废茶叶,加一点点水稍微泡开,作为烟灰缸的打底,能够防止烟灰飞散,有效除去烟灰散发的不愉快气息。一片小小的茶叶就能有效提升抽烟的体验,同时保护了不抽烟群众的权利,烟民们可以试一试哦~

 

3、保养热水壶

当热水壶用了一段时间,水壶里会产生水垢,保存不当还可能产生臭味。这时用废茶叶泡水,灌在热水壶中静置一昼夜,水壶里的水垢和臭味都消失不见了,效果非常明显。同样的,在换季收纳保温杯时,先用茶水浸泡保温杯内部一昼夜,再洗净干燥保存,明年冬天拿出来用时就不会产生长时间保存的仓储气味,还能延长保温杯的使用寿命哦!

 

4、做茶叶蛋

 如果茶叶只是刚过保质期,也没有发生霉变、腐烂等问题,可以用来煮茶叶蛋。将鸡蛋烧熟并打碎蛋壳,把茶叶包在纱布里,加盐、香料以及调料,煮制鸡蛋出现大理石纹路时,茶叶蛋就做好了。

 

茶叶保存最重要的是做到“干燥、低温、避光”,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缓茶叶品质变化的速度。

 

不过更重要的是在最佳赏味期将茶叶喝完,再好的茶它的价值也是在泡开之后给人愉悦感的那一刻不是么?

 

在享受了剁手的快乐之后,

赶紧盘点一下库存吧~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为了你的1分钟,我翻阅了5000年茶史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不妨饮一杯茶,看一段文,暂时从尘世烦扰中抽离,很可以去除心中的烦躁。

  现在,请您寻出心爱的茶具,泡一杯心爱的茶,听小懂讲讲这片小小的东方树叶的历史。您的茶喝完了,这篇文章差不多也要看完了。

  ·  正  ·  文  ·  来  ·  啦  ·

  首先要说的是,“茶”这个字,在唐代以前是没有的,当时写作“荼”字,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才将“荼”改为了“茶”。

你知道“茶”字有几种写法吗?  

  那么,我们就从上古时代开始说起,追根溯源,讲一下茶是如何被祖先发现,又如何迅速风靡世界,成为国民饮品的。

  上古时代(茶作药用)

  关于茶的确切起源,众说纷纭,无从查考。不过大多数看法倾向于神农氏。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中也说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茶解之。”(真是太难为神农氏了)

真乃神药也!  

  可见,茶最早是作为一种药材出现的。

  东西周(茶是用来吃的)

  到了东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了,不过那时候茶是用来吃的,有的直接嚼叶子吃,有的将茶叶放进汤里,还有的直接煮把茶叶放粥里,做成“茶叶粥”。直到现在,我们还有类似的做法,比如煮茶叶蛋,煮茶香鸡等,只不过不再吃茶叶了。

  秦(吃茶改为喝茶)

  秦朝时,人们不再单一地吃茶,而是逐渐当饮品来喝,同时依然拿来做药用。

  两汉(茶饼出现)

  两汉时期,制茶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出现更易运输的茶饼。成都成为了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时期的华佗明确提出茶是一种很好的药材,有消除疲劳,提神醒脑之效,经常安利给朋友们。

此物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实在是外出旅行,居家必备之佳品,

老哥要不要试试?

  唐(出现“煎茶”之道)

  唐朝时,茶逐渐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流行于高层人士中。将喝茶上升到艺术层面的,当仁不让地要归功于“茶圣”陆羽。

  中唐以前,人们喝茶的时候还要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物。

  傲娇的陆羽非常瞧不上这种喝茶方式,曾直言“斯沟渠间弃水耳”——这简直是臭水沟里的废水。

那帮人喝茶太没品,跌份儿! 

  他将这些调味料全都舍弃,只保留了盐来调味。

  唐代这样的喝茶方法,叫做“煎茶”:

  先将饼茶碾成粉末,置于锅中煎煮,而后再加盐调味,以去除苦味。煎好的茶用长匙舀至面前的小茶碗中饮用。


  唐代茶具(点击可查看大图)
  将茶放于茶鍑中煎煮,茶鍑架在交床上
  风炉至于交床下加热茶鍑底部
  从鹾簋中取适量盐中和茶的苦涩
  《中华遗产》2016年05期 绘画/司马公公

  宋(斗茶盛行)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人均GPD很高,生活水平领先世界。有钱有闲,人们对茶的研究也更为深入,茶饼在宋朝极为流行。

  茶饼有多贵呢?在宋代,一饼茶值二两黄金。在茶饼中,龙凤团茶可以说是茶中的LV,妥妥的奢侈品,每一团具有龙凤纹饰的茶饼可值数十万钱。

  而且,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的玩法也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斗蛐蛐,斗狗,然而这些活动在宋朝人看来太LOW了,他们玩的是“斗茶”,认为这才是文人雅趣,而斗茶和“品香、插花、挂画”并称为 “四大雅事” 。

斗一波,来不来?斗就斗,谁怕谁! 

  斗茶的要点在于“点茶”:

  点茶就是用小勺将茶末分到几个茶碗里,冲入滚水,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搅动茶汤,使之产生茶沫,乃至咬盏挂杯,幻化出花草虫鱼之类现象。

  点茶完毕,接下来就是“斗茶”了:

  斗茶,一看颜色,汤色纯白如乳胜出,青白、黄白、灰白为负;、二看汤花,汤花匀细,久聚不散,紧咬盏沿,没有水痕,叫做“咬盏”,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

  点茶技法后来被日本僧人南浦昭明传至日本,后发展成了抹茶道,成为了日本文化一个重要标签。

源自宋代的日本抹茶

  在中国文化史上,唐诗宋词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高峰,茶文化也形成了两座巅峰。

  元(工艺转变,重炒制)

  开始制作散茶,并且在制作工艺上有所转变,重炒制。

  明(改团为散,散茶盛行)

  明朝时朱元璋废团茶改散茶,散茶逐渐成为主流。如今我们熟悉的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都是因为废团改散,制茶工艺改良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你们能喝上绿茶红茶乌龙茶,都得感谢我!

  散茶风行民间,喝茶方式也变得更简单:直接用沸水冲泡,这一饮茶的方式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清代不仅出现了如今我们喝到的大多数茶类,更有很多爱喝茶的皇帝。

  其中以乾隆为代表,乾隆皇帝就曾经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

  同时,茶具也进行了简化,这样也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清朝盖碗的流行,就和爱茶的乾隆皇帝密不可分。

朕独爱盖碗茶

  走向世界

  由于便于运输,体轻价高,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开始对茶进行大量交换。

  18世纪时,茶已经取代丝绸,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这个阶段也被命名为茶叶世纪,而从中国输出的茶也成为了西方人身份的象征。

"hey Elizabeth,how about the tea?"  "delicous!"

  贵族借由茶展示自己的优雅品味,收藏来自中国的茶具也成为了贵族权力的象征。从此,西方人对茶的态度从狂热变味上瘾,并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创造。

  如今

  一片小小的东方树叶

  经由先人智慧,千年传承

  沉淀出高度成熟的人间精品

  风靡全世界

  深深影响各地的人们

  日本茶道,延续茶的古典之美

  欧洲下午茶,在都市中享片刻欢愉

  潮汕功夫茶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至此,大自然对东方人民的馈赠

  传播到了全世界

  茶

  起源于中国

  风行于世界

  未来

  相信茶文化会继续多样化

  茶会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和回味!

  参考资料:

  1、《中国茶经》,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2、《中国茶叶词典》,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版权声明:源于网络,贵在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