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莲蓬茶具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大唐帝国|从宫廷茶具,看大唐匠心之美

 

前言

preface

大唐

DATANG

618年—907年

世界之顛

The world

这里有强大的凝聚力

有文化的传统

有博大的胸怀  有包容的气度

这里有山川的睿智  有大海的气魄

这里有有趣的灵魂

节选《东涧西藏》 DK.Lee

 

 

 

大唐

DATANG

 

奢华

extravagant

 

宫廷茶具

Court Tea

 

eat

Tea

 

 

唐代宫廷茶具

DATANG  Court Tea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这批茶器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  最完善  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物账碑》载

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同时

鎏金飞鸿纹银则  长柄勺  茶罗子上还刻有“五哥”两字  “五哥”是宫中对僖宗小时的称呼

从实物中来看

《物账碑》中的“七事”应为:

茶碾子  茶碢[tuó]轴  茶罗子  鎏金飞鸿纹银器中标出的茶器。

另外

还有玻璃器皿的茶碗  茶盏子两枚

《物账碑》载明为茶器。

从这组奢华的御用茶具可以看出,唐人极为重视吃茶,环节工序也是极为繁琐的。

 

第一个步骤:准备工作——烘干茶饼

茶笼

唐代饮茶用的“茶叶”,要经过加工,压制成茶饼,平时用纸或蒻[ruò]叶之类包存,放在茶笼里,挂在高处,通风防潮。饮用时,随手取出,如果茶饼已受潮,还需要将茶笼放在炭火上稍作烘烤,使茶饼干燥,便于碾碎。

法门寺博物馆藏

金银丝结条笼子

 

通高15.0厘米

全重335克

有盖,直口,深腹,平底,四足。盖为穹顶,笼有提梁,盖与提梁间有链相连。整个笼子用极细的金银丝编织而成。

 

 

这件茶具以金银丝编制而成。

中国饮茶法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

粥茶法  末茶法  散茶法

三个阶段

 

唐以后 

粥茶法渐为世人不取

这时贵用

 末茶法

茶笋  茶芽  春间采下  蒸炙捣揉  和以香料  压成茶饼 

茶饼平时要悬挂高处,凉爽通风,保持干燥。取用时还要焙烤,将放置茶饼的笼子置于炭火上方,焙去茶叶中的水汽,以保持其色、香、味,然后再将焙烤后的茶饼碾碎成末进行煎煮。

 

 

 

 

 

法门寺所出的鎏金银笼子

唐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

 

法门寺所出的鎏金银笼子

 

制作精美。笼底焊有四足,笼子体积不大,据估计这样大小的笼能盛放四五两小串茶饼。

 

 

第二个步骤:烧水

风炉

唐代煎茶,首先要用炉煮水。民间风炉通常由铜、铁,甚至揉泥制作而成。但作为宫廷御用茶具,无论是材料与制作,还是工艺与装饰,都非常讲究,显然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

法门寺所出的唐壶门高圈足银风炉

唐壶门高圈足银风炉

通高为56.0厘米

盖高31.3厘米

口径17.7厘米

炉身高25.2厘米

全重3920克

 

通体素净,钣金成型,由盖和身组成。炉盖的顶部有三层银片做成仰莲瓣,并承托锥顶状莲蕾。盖面为半球形,上部镂空,还有两层莲瓣。盖沿有渐收的三层棱台。炉身系敛口,深腹,筒状,平底,圈足,其口沿亦有三层渐收的棱台。腹部上小下大,有稳定感。腹壁分内外两层;内层与炉底铆接;外层亦作圈足。腹的下部有六个壶门,以利通风发火。炉底与炉壁铆接,下焊十字铜片,以承托木炭,供燃烧生火。炉身两侧,各装一个提耳,以便移动。出土时,盖面贴有封签,墨书:“大银熏炉,臣杨复恭” 字样。表明这件高圈足座银风炉,是由杨复恭奉献的。

 


 

 

火筋

 

唐系链银火筋

 

筋,又称箸、筷子。古人对茶具的认识,不同于今人。古人认为凡与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

 

 

 

 

 

 

这样,煎茶烧水时生火加炭用的火筋,自然也就归纳到茶具中去了。古代特别是唐宋期间的一些茶道著作中,凡提到茶具时,都提到了火筋。民间用的火筋,常用铁或熟铜制成;而作为宫廷或达官贵人家用的火筋,常用金银制作而成。

 

第三个步骤:碾茶

茶槽子  碾子

取出的茶饼,需要碾成细末。地宫所出的茶槽子和碾子,便是用来碾碎茶饼的。

 

 

 

 

 

 

唐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

 

 

唐鎏金团花银碢轴

皇室饮茶作为一种高雅文化活动,用茶量小,轻推慢拉。“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因而碢轴显得小巧别致。后来的宋徽宗认为:“凡碾之制,槽俗而峻,轮俗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叶聚;轮锐而薄,则远边中而槽不戛。”他没有想到唐人已制作出他认为最理想的碾茶器。

 

第四个步骤:筛茶

茶罗子

茶饼在茶槽中碾碎成末,尚需过罗筛选,罗筛是点茶程序上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唐代的点茶,茶末放于碗内,先要调膏,以茶瓶煮汤,再注汤入碗中,经过拌搅,碗中之茶便能产生粘懈适度的胶体状态,如果茶末很粗,或粗细不匀,拌搅时就得不到较佳效果。因此,茶罗子成为点茶的关键茶具。

唐鎏金仙人驾鹤纹壸(kǔn)门座茶罗子

通高9.5厘米

罗身长13.4厘米

宽8.4厘米

屉长12.7厘米

宽7.5厘米

高2.0厘米

座长14.9厘米

宽8.9厘米

高2.0厘米

全重1472克

通体呈长方形,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均系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盖顶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并衬以流云。盖刹四周各饰一和合云。罗架两侧饰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为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罗和屉均为匣状,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拉手。罗架下有台形座器,设镂空壶门。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件茶罗子,是我们能见到的古代第一件茶罗实物,十分难得。茶罗分罗框和罗屉,同置于方盒内,上层的罗框上尚残存一些用丝线织成的纱罗,网眼极细密,下层罗屉,接住筛下的茶末,可以拍出盒外。筛好的茶末,为保持茶叶的香味要用盒密存。

 

唐鎏金银龟盒

 

 

 

 

通高130毫米

长280毫米

宽150毫米

 

龟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背甲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尾与龟腹焊接,各部位纹饰与龟体相近,形象逼真。

 

此龟腹部用于供贮放碾碎的茶细末。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

 

 

 

 

第五个步骤:调茶

 

为烹茶时投放茶末之量具。

《茶经》云:“则者,量也,准也,度也。”


唐鎏金飞鸿纹银则

 

 

通长19.2

纵径4.5

横径2.6厘米

下段近匙面处宽 0.7 厘米

上段顶端宽 1.3 厘米,

匙面呈椭圆形,微凹。匙柄长,前窄后宽,呈三角形。  均錾花鎏金,上段为流云飞鸿,下段为联珠菱形图案,并间以十字花。

 

 

 

调达子

唐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

 

 

 

通高24.7厘米

直径13.2厘米

腹深11.2厘米

圈足径12.6厘米

全重为883.5克

 

鎏金人物画银坛,为钣金成型,纹饰鎏金。坛子系直口,深腹,平底,高圈足,有盖。 盖钮呈宝珠形。盖面隆起,分成四瓣,每瓣冲出一只飞狮,并施以錾刻,衬以缠枝蔓草。盖与腹以子母口扣合,腹壁分为四个壶门,分别錾有四个典故人物画,其画面为: 仙人对奕(棋)、伯牙俸琴、箫史吹箫、金蛇吐珠,将绘画技巧与金银钣錾工艺融为一体。

 

古代饮茶犹如吃茶一般。调达子就是供调茶、饮茶时使用的。先将茶末放入其内,加上盐、姜、葱等佐料。然后,用沸水在调达子内将茶等调成糊状;再加沸水调成茶汤供人饮用。

 

 

 

 

 

 

 

盐台

唐摩羯纹蕾钮三足架银盐台

 

 

 

 

通体高25.0厘米

 

三足盐台由盖、台盘和三足架组成。盖上有中空的莲蕾提手一个,有铰链,可开合为上下两半,并与盖相焊。中空的提手,通常是放胡椒粉用的。与之相连的盖心,饰有团花一周,还饰以摩羯四尾,盖沿为卷荷形,其下是一个与之相配的台盘,用于存放食盐。三足架与台盘焊接,整体形似平展的莲蓬莲叶。支架以银管盘曲而成,中部斜出四枝,枝头为两花蕾、两摩羯。支架上錾有铭文,曰: “咸通九年文思院准造涂金银盐台一枚。”表明该三足盐台制造年份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 是文思院为皇上专门制造的;它作为盛盐的盐台是确定无疑的。陆羽《茶经·五之煮》中说: “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 其意是说,煎茶待水初沸时,须放适量盐调味。当然,也提出不应使太咸,否则岂不成了喜欢喝盐水一种味道了吗? 茶汤中用盐等佐料调味,在唐以前用得较多。所以,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曾提到茶具“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贮盐花也。”这与上述提及的三足盐台,其用途同出一辙,亦为煎茶器具之一。不过陆羽还提及与“鹾簋”配套的有“揭”。它用竹制成,是取盐的用具。这在出土的唐三足盐台中未曾见到。唐时已有人提出反对在茶汤中用盐调味,唐薛能就认为“盐损添常诫”( 参见《蜀州郑使君寄鸟嘴茶因以赠答八韵》),说盐有损茶味,不宜加得多。所以,唐以后,很少再见到在茶汤中加盐调味的了。

 

 

 

 

唐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

 

第六个步骤:点茶

唐鎏金蔓草纹长柄银匙

搅拂的技术高,能产生蓬勃焕发的白色泡沫,称做汤花。长柄银匙为烹茶时拍击汤面之工具。不过唐代的茶盏一般为瓷质,色以白釉和青釉为主。

 

通长35.9

勺长4.3

勺宽2.7厘米

 

锻打成型,纹饰鎏金。勺面呈卵圆形,微凹,勺柄偏长,上宽下窄,柄上部套箍7毫米宽的银片。柄面自上而下錾饰三段卷草纹,其间以凸起的莲蕾作栏界。柄背光素,中部竖錾“重二两”三字,并有“五哥”划文一处。

 

鎏金十字折枝花小银碟

 

 

碟缘为五曲菱形,浅腹,平底。腹壁以凹棱分作五瓣,每瓣内錾刻饰一朵十字形折枝花,碟心饰一朵阔叶团花,口沿錾刻一周简化的莲瓣纹,此银碟或是盛装茶点之用。

 

从这套茶具可见,唐代宫廷茶事兴盛,形成了一种尚繁缛、群体,重等级、礼仪,表现了高度艺术化的茶文化活动和唐宫廷茶道。

法门寺出土的大唐系列宫廷茶器,不但为后人提供了唐代大兴饮茶之风的佐证,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复原大唐宫廷茶道的依据。

法门寺地宫珍藏的茶器,并不止“七事”,还有盐台、笼子、茶碗、茶托等器,其中部分茶器,亦为唐懿宗御用之物。上述茶器,质地之贵,做工之精,造型之美,价值之高,堪称茶器中的国宝。它是大唐茶文化兴盛的综合体现,更是大唐宫廷茶道兴隆的集中表现。

 

茶碗

Tea bowl

 

南青  北白

北  邢窑白瓷  

南  越窑青瓷

与越人  皆能造瓷器  圆似月魂坠  轻如云魄起 

《茶瓯诗》皮日休

请茶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的“茶圣”陆羽

《茶经》

邢瓷类银  越瓷类玉  邢不如越  一也 

若邢瓷类雪  则越瓷类冰  邢不如越  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  越瓷青而茶色绿  邢不如越  三也 

再请

法门寺博物馆藏

 

 

 

 

巧手夺天工,束柴三友壶


蒋蓉(1919-2008)别号林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七老中唯一一位女艺人


(另六位分别为任淦庭、吴云根、斐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


1957年蒋蓉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紫砂“花货”,形取自于天然,经过匠人的妙手,把天然的生物百态融于紫砂壶的创作中,取自自然又归于自然。蒋蓉在紫砂花货的制作上独领风骚,成就突出。


特别是她根据实物临摹试塑制成的茨菇、栗子、西瓜子、白果、葵花子和花生等“紫砂九件果品”,外形栩栩如生,制作微妙,巧夺天工。

 

晚年时的蒋蓉


以前的花器往往只以单色泥表现,而蒋蓉则擅长运用不同色泥搭配,在泥色的配比与选用方面,冠绝一世,具有突破性的成就,是紫砂花器艺术创新的先行者。


下面谨以蒋蓉的10件名器为例,一起来看看何谓巧手夺天工,紫砂花器可以如此逼真!


束柴三友



1945年蒋蓉从上海回到父亲的宏生陶器店,这段期间她成功做出了一把“束柴三友壶”。


懂壶的人都知道,那是陈鸣远的款式,是花器创作中的高难度作品。此壶的成功让蒋蓉的父亲蒋鸿泉十分欣喜。


九件象真果品



《九件象真果品》虽名为九件,其实共十件:乌菱、荸荠、核桃、花生、板栗、茨菰、白果、西瓜子、葵瓜子及一个果盘,取五谷丰登之意。每一件都惟妙惟肖,趣味十足。


1955年,周恩来出访而需要定制紫砂国礼,蒋蓉闭门月余,潜心创作了二十套紫砂国礼《九件象真果品》。外交礼宾司官员知道这些都由紫砂制成后,惊叹不已。


荷花青蛙壶



以圆形荷花做壶身,荷梗做壶把,一片卷着的荷叶为壶嘴,莲蓬做壶盖,小青蛙神色镇定地坐在盖上作纽。


底垫以红菱、白藕小段将之平衡;生动的小青蛙,坐在盛开的荷花中间鲜嫩的莲蓬上,莲蓬中的莲子粒粒转动,十分惹人喜爱。


莲藕倒流壶



此壶是蒋蓉与范曾合作而来,蒋蓉制作,范曾绘画书法,堪称紫砂书画艺术界两位泰斗级人物的天作之合。


壶身形似一段白藕,由本山绿泥、墨绿泥为主制作而成。器身造型为一节藕枝,高脚嫩身,且带藕芽,为插管式倒装酒壶,无盖。


一片莲叶依节卷起做流,另一莲梗贴身为把,造型趁势。脉、刺梗、荷枝均刻画的精细入微。


石榴树蛙壶



一截石榴树如立起的扁鼓成壶身,一只大青蛙攀伏做把,大石榴成的,树干为长流。


装饰的重点皆于壶的上半部,俯视面极为丰富。但大块正视面上疏密有致的年及壶身独特的廓另成妙处,使此壶局部雕琢和整体布局相互烘衬,既合理自然又有的趣。


蛤蟆莲蓬壶

 


莲蓬上的莲房被撕开一片化成壶盖,盖上撑立一只极其逼真的癞蛤蟆,皮肤粗褐,双眼突出,似乎正待跃起捕食。


一侧莲房中,饱满的莲实颗颗转动,下方马蹄傍地而生,好一幅田园夏景。


百寿桩壶


 


一截树桩为壶身,年轮状盖口,盖上塑一只蓄势前蹬的幼蛙,前伸长干为流,线条与曲成把手的枝干相应。


壶身贴塑松柏,树瘿节流具现,惟妙惟肖。


荸荠壶

 


在忠实荸荠原形的基础上,根据壶的特性,用完美的曲线形成扁圆壶,既不失动感又姿态稳固。


壶身的红泥质感光滑圆润,视觉上繁简相宜,线条自然,动静统一,与螺旋翘起的壶纽和谐地组成一个憨态可掬的大荸荠。


牡丹壶



牡丹壶由大红泥、墨绿泥、蛋黄泥等色泥精心地配制而成。壶身为上百片紫红色的牡丹花瓣,煞是好看。一只彩蝶点缀在壶盖为钮,为整器点睛之笔。


长寿碧桃壶


 


“长寿碧桃壶”制作于1998年,为蒋蓉大师晚年创作中的一件精品佳作,也是大师花塑器创作中的标杆之作。


寿桃”寓意吉祥如意、健康长寿。首先将壶身与壶盖设计为桃形,这是一个“桃子”;妙在壶盖上又有个小桃子,这就是壶的钮,再看壶身上还有桃子,寓意好事连连。


茨菇花壶



此壶用绿泥制作,色泽泛蓝,极富自然生气。三个花瓣凹凸相间构成壶体,茨菰花叶卷为口流,花梗化把,镶嵌在两瓣凹线上,线条挺秀,造型生动。

紫砂壶造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在做这篇推文之前,我所认知的紫砂壶是这样的

↓↓↓



但是做完以后我才发现。。

too young too simple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组奇特造型的紫砂壶,

这些壶造型不同与我们日常所见的茶壶,

虽给人以奇形怪状的印象,

作品造型,设色逼真,

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自成独立的艺术风格。

装盛着制壶人的良苦用心的壶。



80年代 蒋蓉金铃子壶


80年代 蒋蓉青蛙莲芯壶


当代 蒋蓉制荸荠壶


当代 蒋蓉制蛤蟆莲蓬壶


当代 蒋蓉制巧色南瓜壶


当代 蒋蓉制紫泥佛手壶


传统的制壶手艺人,

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体,

经过艺术提炼、创造,

自如运用于紫砂作品之中,

设色与造型逼真,

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

形象色泽及表面肌理

都有妙趣天成之感。


蒋蓉 段泥莲蓬壶



蒋蓉 封侯壶



蒋蓉 段泥双色佛手壶


蒋蓉 瓜果紫砂壶


蒋蓉 瓜果紫砂壶


瓜果梨桃、人物众生,

在制壶人手中一跃而出,

牡丹壶像一朵盛开的牡丹,

芒果壶看上去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芒果,

无论从造型、颜色,

还是质感来看,都惟妙惟肖。

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

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蒋蓉 莲花青蛙紫砂壶


蒋蓉 芒果壶


蒋蓉 牡丹壶


蒋蓉 牡丹紫砂壶


蒋蓉 石榴树蛙壶


紫砂壶奇在形态上

“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蒋蓉大师级的壶,

每次都经历了一次全新的创作,

每一把都有不同,

变化多端,幻化无穷。

艺术贵在变化,

宜兴的紫砂壶正是把

变化的奇与美表现到了极致!


蒋蓉 荷塘月色


蒋蓉 寿桃


蒋蓉 圆梦壶


蒋蓉 仙桃果子壶


蒋蓉作品


那么,你有没有好奇,蒋蓉是谁呢?

蒋蓉(1919-2008)别号林凤,出生于宜兴穿埠潜洛村的一个紫砂世家,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基数辅导;高级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蒋蓉款猴钮紫砂壶


蒋蓉款石榴提梁壶


蒋蓉款紫砂如意人生茶壶


蒋蓉枇杷壶


蒋蓉手制果实树桩壶


蒋蓉11岁时辍学在家制作紫砂壶,20岁不到时,随伯父蒋燕亭到上海学艺,技艺精进,仿制过陈鸣远的作品,此时作品多为花货摆件。


蒋蓉手制紫砂莲花壶


蒋蓉树桩壶


蒋蓉松段金蟾紫砂壶


蒋蓉 荷趣壶


现代 蒋蓉制西瓜形紫砂加彩壶


宜兴蜀山紫砂合作社成立后,她带过几批徒弟,人称蒋辅导,为7名技术辅导中最年轻者。她的作品造型,设色逼真,惟妙惟肖,意趣盎然,自成独立的艺术风格。


近代 蒋蓉制玉米形壶


蒋蓉银杏果枝壶


蒋蓉制 朱砂粉塑人参果壶


蒋蓉制百果壶


蒋蓉制荷叶壶


蒋蓉大师文思敏捷,才华出众,从艺70多年,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紫砂事业。


蒋蓉制长寿碧桃壶


蒋蓉制紫砂玉米形茶壶


蒋蓉紫砂壶


蒋蓉紫砂西瓜壶


蒋蓉作石榴形茶壶


她对紫砂艺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她认为:艺术是发现、提炼、厚积薄发;技术是千锤百炼、功到自成。


紫砂壶艺是文化和技艺共同积累的结果,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技术是艺术的基础,而艺术是能给人们精神上赏心悦目的享受。


近代 蒋蓉制白菜形紫砂壶


近代 蒋蓉制瓜形壶


近代 蒋蓉制寿桃钮紫砂壶


近代 蒋蓉制蜗牛钮紫砂壶


近代 蒋蓉制玉米形壶


在艺术实践中,蒋蓉大师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体,经过艺术提炼、创造,自如运用于紫砂作品之中,设色与造型逼真,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形象色泽及表面肌理都有妙趣天成之感。


蒋蓉 荷花青蛙壶


当代 蒋蓉制十一头巧色莲花酒具


当代 蒋蓉制本山绿泥荷叶酒壶


莲蓬青蛙荷花型紫砂茶具


青蛙莲子五头茶具组


其创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动植物为题材,表现手法以仿生为主,作品形象生动、色彩绚丽,形成了独特的紫砂艺术风格。可以说蒋蓉大师在仿生类紫砂艺术方面的造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


蒋蓉石榴紫砂壶


蒋蓉 束柴三友壶 段泥五色土


蒋蓉 小南瓜壶 段泥



蒋蓉 佛手壶


蒋蓉 蝉钮瓜形紫砂壶


今天收集的这部分紫砂作品,都是采用提炼取舍的手法,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突出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


近代 紫砂石榴壶


彩泥仿生桃形茶壶


民国 段泥及绿泥壶


清 无款石榴壶


清中期 陈曼生铭昙摩迦室款紫泥半月瓦当壶


紫砂的可塑性,赋予了艺术家对线条的无限追求,可刚可柔,可繁可简。造型也赋予了观者无穷想象。


清中期 紫泥印包壶


周桂珍款 段泥南瓜壶


朱可心 朱泥鱼化龙壶


蒋蓉的花货,以果品居多,花生、核桃、菱角,也做笔洗、荷叶盘。朱可心的花货,多树桩、松竹梅。裴石民的花货与蒋蓉类似但也有区别。


每一位大师手下都有自己钟爱的一把紫砂壶,你的茶具里是不是还缺一把自己的紫砂壶呢?


千古诗韵 紫砂壶(带高档实木盒)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