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两岸茶业

找到约83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抓住两岸茶业高质量发展大机遇!权威解读来了

两岸新机遇正在到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发布,提出要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就《意见》进行了详细说明解读,并指出下一步将支持通过配套制造、技术共研、品牌共建、市场共拓、资本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深化闽台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两岸一衣带水,闽台茶业更是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意见》的发布,揭开两岸茶业共融共创的空前机遇。此前,“说茶”已就两岸茶叶情缘做出了溯源回顾


△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网张馨|摄)

《意见》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茶业机会?两岸茶人又该如何运用好同根同源同宗同种的发展优势?“说茶”特邀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有关领导、茶行业专家、相关企业,共同细读《意见》全文。

顺应趋势站位未来

抓住两岸茶业高质量发展大机遇

在《意见》全方位的推动支持下,两岸基础设施的打通,教育、就业和居住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提升、产业集群的融合、制度的更加开放,福建省将会吸引更多的台胞前来投资和就业,加快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也必将进一步推进两岸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郑一贤表示,未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两岸茶产业升级。

一是共同推进两岸茶产业服务平台建设

继续办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茶会等两岸茶人共同参与的茶界盛会,组织更多的台湾茶企、茶农参加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海峡两岸茶王赛等两岸民间茶叶赛事,建好平台,使其更好地服务两岸茶产业的合作交流。

二是共同推进两岸茶产业基地建设

推动泉州安溪、南平武夷山、宁德福鼎等茶区建设海峡两岸茶叶合作示范基地,吸引更多台湾农民、台资企业到福建投资设厂,引进台湾种茶、制茶、加工机械以及营销等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特别是要学习台湾在乌龙茶生产、茶产品深度利用、茶叶连锁经营、茶文化传播、茶旅游等方面经验,促进两岸茶产业迅速发展和提升。

三是共同推进两岸茶产业标准共通

闽台茶叶专家联合研制《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并正式发布,开启两岸携手研制国家标准先河,让台湾茶农可以更安心地在大陆发展。两岸茶人应继续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为台湾高山茶产业拓展大陆市场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让更多的台湾茶企、茶农收益。

同时,郑一贤还指出,多年来,福建茶人和台湾茶界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热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深入。呈现出“以茶促融、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使两岸茶界都获益匪浅。

台湾的天福、雪峰、鸿鼎等不少茶企先后来大陆开发经营以后,其自身得到快速发展壮大,也为福建的茶农茶企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漳平、清流等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入驻的台湾茶农茶企,开辟了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这些年,台湾在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茶园机械化生产,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组建茶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也广为福建的茶农茶企所学习借鉴。

相信,随着中央文件的出台,将极大加强两岸茶业协会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茶人常态性的交流互动,一定会把两岸茶界推向合作共赢的新阶段。

优势互补理念共融

共拓闽台茶业升级新路

闽台有着各自的显著优势,《意见》带来的机遇与红利加速着两岸融合发展。杰出中华茶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就两岸融合互鉴与升级发展展开探讨。


一、强强携手,谋求融合发展

苏峰表示,改革开放多年来,两岸互相交往、互相交融的频率越来越高。在茶叶交流上,福建省茶产业跟台湾茶产业,始终是走在两岸交流的先锋。回溯历史,不难发现闽台两省之间的交流非常紧密、频繁,从茶种的渊源,文化、技艺、理念、市场的交流,到台资企业大规模赴大陆投资兴业和近年来两岸茶叶标准的互通,两岸之间的互学互进,都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为同胞福祉创造更多机会。

《意见》发布后,随着台湾同胞持续到大陆投资开拓市场,将带来茶产业发展的大好机缘。而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福建,具备对台交往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要成为台湾同胞进入国内市场的“桥头堡”。

政策方面,苏峰指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和人社厅早于数年前,便开放了台湾同胞的职称评审,打开闽台技能通道。通过茶标准上的互通与支撑,推动技术交往和市场开放,有力促进闽台茶叶专业学者、技术人员的交流交往、相互提高。

二、优势互补,共享市场机遇

福建与台湾在茶产业发展上各具优势。

苏峰解读,福建具有规模优势、品种优势、加工优势、市场优势、营销模式优势;台湾具有文创优势、管理优势、市场运作优势。二者可以抓住《意见》带来的机遇互相学习交流,各自提高水平,集中发挥两岸力量,协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如此一来,福建茶人在交往互通、品牌运作、文创创新上,可以跟台湾互相学习。同时,大陆现在的电商模式十分发达,福建的茶叶电子商务、直播电商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台湾同胞也可以借鉴福建市场模式,通过网络销售和电子数字经济来助力茶叶产品销售。通过渠道的多元拓展、市场的融通互补、营销的创新升级、技术的更新换代,在闽台的强强携手、守望互助上,共享更多的市场发展机遇。

茶叶,是桥梁是纽带,是海峡两岸情缘牵绊的重要承载者之一。

对茶产区与茶品牌来说,《意见》开启的,则是丰富的产业拓展可能。恰如大田江山美人茶业有关负责人所言,通过《意见》发布,今后可以更多通过平台与台湾的美人茶生产基地接洽对接,加大沟通及产业对接力度,两岸融合发展美人茶产业,通过技术交流指导、茶园管理、品种改良等多方向融合,更好推进生态茶产业,提高美人茶品质,也提升美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田县茶园图片来源:大田融媒

行业中,类似的两岸茶产业加速互通、茶品牌协同发展的谋划,还在不断上演。以“三茶统筹”发展为指引,以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做推动,在《意见》带来的风口与机遇之下,两岸共同携手书写中国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回溯闽台茶业情缘,两岸茶业大有可为!

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就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等方面作出部署。

《意见》发布,加速两岸迎来融合发展新机遇,闽台茶业也由此开启了升级蜕变新可能。闽台一水之隔,自古便是一家。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从数百年前的茶源起始到如今的共融发展,闽台茶业之间究竟蕴藏着何种深刻情缘?

同根同源同宗同种

始于300年前的两岸茶源

闽台两地的茶叶源流,可以回溯近300年左右。

台湾历史学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中记载,“嘉庆时(1796-1820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彝之茶,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所言便是武夷山茶籽引入台湾之事。另有台湾程大学所著《台湾开发史》记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粤人至莺歌石庄垦拓,后来闽粤械斗,安溪人许丁来此地种茶,粤人悉去,以名茶山。”若其记载属实,则闽茶入台的历史又被提前。

△连横《台湾通史》截图

不过,抛开具体年份与引种地点的争议,福建茶树茶种被引入台湾并进一步本土化发展这点,已成为公认事实。

《泉州与台湾关系文物史迹》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台湾南投鹿谷乡书生林凤池,赴福建省赶考乡试,为报宗亲资助之恩,衣锦还乡之时亲赴武夷山,将名茶青心乌龙种苗带回家乡,种植于台湾冻顶山等地。这被认为是后世台湾十大名茶之一——冻顶乌龙茶的起源。除此之外,台湾的文山包种茶、木栅铁观音与安溪乌龙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见两岸茶业的联系深厚。

台湾的茶叶的精制加工技术,也与福建渊源颇深。

1865年,台湾已有茶叶运到厦门进行精制后转运美国。据台湾茶叶改良场研究员徐英祥研究,同治六年(1867年),英商约翰都德在艋舺(万华)设立茶叶精制工厂;同治七年,精制茶场延聘福州技师精焙乌龙茶;同治八年,两艘帆船载着2131担台湾茶以福摩沙茶标记直销纽约,大受欢迎,成为台湾精制乌龙茶首次运销国际的纪录。后续,同安县茶商吴元福,安溪茶商王安定、张元魁等也纷纷携茶工到台湾设厂,促进台湾茶叶生产制作技艺发展。

在一代又一代茶人的推动中,在两岸茶种、茶树、茶技艺、茶文化的推动中,同根同源同宗同种的闽台茶业便逐步成长了起来。

迈入发展新时期

闽台交流与茶艺互通

茶艺与茶文化,同样是两岸茶人之间割舍不掉的一条深刻纽带。

上世纪70-80年代,台湾茶艺兴起,茶艺之风席卷台湾,各类茶艺馆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了台湾的大街小巷。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建设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人的传统饮茶习俗逐步苏醒。改革开放带来的饮茶、茶俗和茶文化复苏,为台湾茶艺传入兴起奠定了基础。

1988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同年6月18日,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代表茶文化界随同“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赴大陆访问,首次将台湾茶艺带入大陆,拉开两岸共同复兴、发展茶艺的序幕。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则持续促进着两岸茶艺发展。

茶叶与茶艺作为纽带,推动着闽台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产业交流。

△1988年6月18日,“台湾经济探访团”,这是台湾首个正式探访大陆的团体,范增平是成员(右三西服者)之一(范增平供图)

传入台湾的茶与茶文化,百年之后以全新的形式反哺大陆,共启发展新时期。1999年,“茶艺师”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大陆茶艺发展进一步迎来欣欣向荣的时刻。

深度共融创新发展

闽台茶人共同构筑的茶业未来

茶树同根、制茶同技、文化同源,情缘深深的闽台茶业界,还将于新世纪萌生更大的机遇时刻。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一大批台湾茶企赴福建生产经营茶叶,台湾的茶树品种、制茶机械设备、经营推广理念也由此被带到福建,与当地茶产业融合互鉴。天福集团、漳平永福农民产业园、三和制茶有限公司、郁泉茶业有限公司等都是这时期发展起来的台资企业。

△图片来源:《闽台茶文化交流合作现状、对比分析及发展对策》范春梅

目前,福建现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最多的省份。随着台商不断地在福州、漳州、泉州、龙岩、宁德、南平等茶区发展茶业,福建茶产业呈现出显著的两岸共融特色。

譬如在漳平市,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最大的台式乌龙高山茶生产基地,园区入驻台企82家,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永福镇常住台农600多人,已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


△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庆(右一)在指导当地茶农采茶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供图

光泽县茶产业也与台湾茶产业联系紧密。近年来,通过持续举办两岸红茶文化节、引进乡建乡创同心研修营等活动光泽红茶携手台湾日月潭茶农和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农,共同交流两岸红茶文化传承、品牌营销以及科技创新,探寻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2年9月27日,“说茶”编辑摄于2022年‘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两岸红茶文化节活动现场

镜头转向大田县,让这座闽南小城得以声名远播的大田美人茶的兴起,源于台湾“东方美人茶”的引入。1999年,台湾茶农将“东方美人茶”茶树引进大田繁育推广,而后经过当地二十多年的选育培植与技术、口感优化,大田美人茶品牌逐步打响。


△大田美人茶景区图片来源: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类似的闽台两岸茶业共融发展案例还有很多,更是侧面显露出两岸深深的茶缘牵绊。


范增平表示,一叶同根,一味同心。一片茶叶,不管是大陆、台湾都是同一个根本。喝一杯茶,不管是大陆同胞、台湾同胞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就是爱国心。

正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与追求,推动着两岸茶业的共融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意见》发布,由闽台茶人共同构筑的茶业升级新未来将逐步到来,进一步加速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后续,“说茶”还将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与闽台茶人,共同就《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开展深入解读,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1.《第九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论文集——海峡两岸的茶缘,从历史到现代》秦威

2.《闽台茶业交流合作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汤鸣绍

3.《当代中国茶艺馆的兴起》王静

4.《闽台茶文化交流合作现状、对比分析及发展对策》范春梅

5.《漳平台创园:小小一片茶浓浓两岸情》人民日报

6.《台商到福建投资茶文化产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郭莉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湾中华茶联理事长李以德:盼两岸茶业深度合作 共拓市场

“2023年,从4月到年底我去了5趟大陆,参加各种茶的展览与交流。”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简称“中华茶联”)理事长李以德说,新冠疫情缓和后,几乎停摆3年的两岸茶业交流迅速回温,“台湾茶业要避免萎缩,应与大陆深度合作,共拓市场”。

台湾中华茶联成立于1984年,现有单位及个人会员800多名,包括茶企、茶农、茶文化业者、茶文化爱好者等,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设有分会,并在厦门设有代表处。该会致力于推广东方“茶文化生活美学”,并积极推动两岸茶业、茶艺交流合作。

“两岸的茶本就同根同源。”李以德近日在台中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台湾虽然有野生茶树生长,但包括茶树栽培、茶叶制造与品茗等的茶文化发展,是从200多年前福建先民将茶树种带到台湾北部种植开始的。当年大陆茶商来到台湾设置茶厂,制作包种茶,带来了茶业的兴盛。


甲辰龙年到来之际,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理事长李以德在台湾台中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路梅摄

近年来,李以德愈发感到台湾本地茶业发展遭遇瓶颈。他指出,台湾农业经营以小农家庭农场为主,茶农的茶青产量小,产销成本高。在他看来,到大陆开辟茶叶种植园,将粗加工的茶叶(称“毛茶”)运回台湾进行精加工的两岸茶业合作,是解决岛内种植面积、劳动力不足的最佳方案。

然而,台湾方面长期以来只开放进口大陆的普洱茶,其余大陆所产茶叶皆不允许进口。李以德指出,其他产地的茶叶都可以卖到台湾,唯独大陆茶叶被拒之门外,最终受损的反而是台湾茶商。“这导致台湾茶叶生产成本过高,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年轻一代更觉发展空间不足,不愿意接班,台湾茶业将陷入萎缩。”


近日,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理事长李以德在台湾台中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路梅摄

以往李以德到大陆都以交流茶艺为主,新的一年,他有了新的想法。近期,已在大陆开设茶厂的台湾制茶师回乡过年,向李以德介绍了福建茶区的情况。他计划在4月率中华茶联参访团赴福建泰宁进行茶文化与茶业交流,并考察茶园、考虑设厂,同时继续推动两岸共同制定茶行业的相关标准。

“我们许多茶商都觉得,守在台湾似乎已经没有出路,都想到大陆去亲眼看看,寻找继续发展的机会。”观望一段时间后,李以德觉得是时候走出以往的舒适圈了。他说:“如果大陆的茶叶原料无法运来台湾,我们只能带着制茶技术到大陆的原料产地去,这样我们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完)

来源:中新社记者 路梅,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2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