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头炒茶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如何炒作一种茶?当年台湾茶商的那些骚操作

一种茶,原本默默无闻,如何让它在几年之内做到全国爆红,又如何让它从几百块一斤的价格,飙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斤的?

没错,靠炒作!

炒作是那么容易的吗?那可是硬桥硬马的真本事,我们崂山茶因为产量稀少,价格比较高,所以很多网友经常在我文章和视频下方留言,说崂山茶价高不就是靠炒作吗?咚咚你也别在那又拍又写的,炒作什么?

一开始我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多了,发现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这心态有点炸:这些“炒作炒作”张口就来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茶叶炒作吗?天真了吧?今天咚咚我就跟大家详细说说炒作茶叶的事。

炒作一种茶,比看战争大片还刺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徐徐渐进,环环相扣,惊心动魄,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大庄家发了,了事拂身去,深藏钱与名;炒客们惨了,崩盘如山倒,一朝解放前。

全国最开始炒作的茶,就是普洱,后来有大红袍、安化黑茶等等,而全国第一波茶叶炒作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批台湾茶商,他们的招数眼花缭乱,到如今还被经常拿来用。

今天,咚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炒作一种茶,都需要做些什么?

普洱茶:噩梦开始的地方

2004之前,知道普洱这种茶的人寥寥无几,喝的人就更少了,原因很简单,普洱作为边销茶,主要供给西藏等地区的牧民们喝,同时边销茶过去受国家管制,价格也一直上不去,云南又地处偏远,内地绿茶情节严重,别说普洱,就是红茶也没几个人喝,再一看这粗枝大叶子做的茶,加工也粗糙,茶饼里还经常夹杂着鸡毛什么的,简直下不了嘴。种茶也不挣钱,很多茶农甚至把古茶树都砍了,改种水果。

说起那几年的普洱,可怜得能让人掉泪。

但普洱茶在80年代就已经在港台地区开始流行起来,最初因为便宜又耐泡,普洱成为香港茶楼的宠儿,后来这批港台茶商居然发现了一个门道: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普洱茶的味道竟然上去了,普洱的储藏属性被这帮人挖掘了出来,众茶商欢呼:我的天,这不收藏价值就来了!

香港的茶馆遍地都是

于是这拨人就开始在港台地区炒作普洱老茶,那几年确实弄得挺红火,但炒作注定长不了,更何况台湾香港才多点人,发展得又比较早,已经被各种营销手段教育过好几轮了,都精得跟猴似的,所以没几年功夫,大规模普洱炒作就在港台地区歇菜了。

于是台湾人盯上了大陆。大陆这个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刚加入WTO,第一波人也富起来了,但钱袋子鼓了,却没见过什么大阵仗,属于“人傻、钱多”的阶段,那是真·土豪,这不正是人家下手的机会吗?

阿哥,阿叔,速来!

炒作第一招:打文化牌

在中国,一种茶要想成为名茶,必须征服一类人——精英阶层,而且最好是皇帝,靠这些人带货是最便捷的路数。只有这群人说好,这茶叶才能出名,全国人民才能效仿精英们去喝,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龙井、碧螺春、茉莉花、金骏眉不都是这样火的吗?

正因如此,茶叶必须具有文化属性,才能入得了精英阶层的法眼,要不然这群人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咽了汤之后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顶多说句:这茶不错。

那能行吗?那不得瞎扯两句,显得自己有知识,有品位,有票子吗?

来,小王,喝了这杯82年的普洱,然后给我写个喝后感

所以这第一招,就必须凸显茶叶的文化属性,越古老越好,越高大上越好。

台湾人炒作普洱茶的第一步,就同时打了两张文化牌,搞了个大阵仗:在2005年的时候,上演了一出“马帮进京送贡茶”的好戏。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马、43名赶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马队,从云南向北京进发,打着旗号是:“云南普洱·瑞贡京城”。

2005年马帮进京的空前盛况 

整整5个月,大小活动相互配合,马帮一路北上,引起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成为当年最火的事件之一,一路走一路曝光,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为什么是两张文化牌:第一张讲的是茶马古道,凸显了普洱茶的历史属性;第二张是贡茶,讲的是普洱茶的高贵身份,乾隆爷都喝过,还写了诗(“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那能错的了吗?

要说乾隆就是吃了活得太长、写诗太多的亏,一生写了三四万首诗,没一首能传世的,但一不留神就被别人给用来打广告了,而且连广告费都没有,从京城亏到爪洼国去了!

那个时候的国人,也是纯真可爱,哪见过此种手段,本来以为在路旁看热闹,当吃瓜群众呢,没想到自己早就被算计进去了。一帮媒体也跟着瞎起哄,本来以为能蹭人家点流量,结果却给人家抬了轿子,捧了臭脚。

这不就是现在的路演吗,想想也是可笑,就搞这么个前后矛盾的宣传手段,也能成为一个重大社会新闻。

要是放在现在的舆论环境,我估计很多媒体人和围观群众就要开始喷了:你们马帮是不是走错路了,贡茶是你们能送的吗?茶马古道是往京城走的吗?赶紧掉头,往西藏走,不务正业,没脑子也学人家炒作!

没办法,人嘛,都是从傻白甜过来的,被坑几次,就都精了。

还没完,除了送贡茶入宫,还有迎贡茶回家。

2007年,“在故宫中珍藏了百余年,被专家誉为普洱茶中的珍品的“万寿龙团贡茶”,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途经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返回云南省普洱市。”

当年为了这个真·宝贝疙瘩,相关部门还购买了保额1999万元的保险

这是真名:普洱金瓜贡茶

据说当时场面非常火爆,大人物都站台了,市民为了一睹普洱茶老祖宗的风采,把现场挤得是水泄不通。

打文化牌这招也被咱们大陆这边学会了,以至于几年后宣传安化黑茶的时候,就借鉴了普洱茶的路数。

普洱不是有茶马古道吗?我们安化黑茶有万里茶路啊,清朝时候,晋商就是从我们安化出发,北上5千公里,将茶叶送到俄中边疆的蒙古恰克图,所以万里茶路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其历史意义完全可与“丝绸之路”媲美”。

08年的时候,相关人士拍摄了《万里茶路》的纪录片,另外还请了当时名气极大的张纪中拍了一部以安化黑茶为线索的《菊花醉》,讲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事,结果没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

大红袍当年炒作的时候就更方便了,连纪录片也不用拍,先把名字来源,“状元给茶树披红袍报恩”的故事炒一炒,然后直接亮明自己顶级国茶的身份:咱们是历代皇家贡茶,6棵树一年就产八两茶,也就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能给他四两,其他人玩蛋去吧,如今种植技术先进了,大家也能跟尼克松一个待遇啦。

母树茶到底啥味?

打文化牌,除了策划活动、拍摄电视节目,很关键的一招,就是写书。

咱们国人认一个理:一种说法如果要可信,必须成书,也就是“著书立说”,书上写了,那就可以用来辨别真伪,否则即使名声再大,也没有可信度,因为书上没说啊~

普洱茶就是吃了这个亏,古往今来的历史书籍中,对普洱茶的记载是凤毛麟角,台湾人甚至需要从朝鲜国的一些罕见的史料中,去寻找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阶层中交往中的运用,以弥补普洱茶在汉语记录文字史料中的空白(2006年,韩国学者姜育发在台湾刊发了一篇论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还是要走高大上的路数)。

这怎么能行?于是台湾人专门写了第一部介绍普洱茶的书《普洱茶》,客观地说,此书对推广普洱茶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之前没人写,所以被很多人誉为普洱茶的“圣经”,但里面的内容很多与事实有出入,甚至直接作假,把云南很多做普洱茶的老前辈们给气不轻,有的内行更是直接拆台,而更重要的是,此书的创作目的不纯粹,夹杂着卖茶的私货,重点描述了一些普洱老茶的流通过程,为炒作台湾茶商手里的老茶铺了路。

这招咱们的人也很快学了起来,就比如为了普及安化黑茶,也有很多书出版了,比如08年出版了第一部介绍黑茶的书——《安化黑茶》,以后还出了不少,现在很多的茶书,也有这个目的。

其实上文介绍的第一招文化牌,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炒作,只能说是营销,都是常规手段,没什么可指责的。炒作和营销的概念不一样,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别人知道我,了解我,然后购买我的产品,央视上天天打广告的,你不能说人家是炒作吧?

而炒作,是通过各种虚假的宣传和经济手段,不仅让别人知道了我,而且要花远高于产品实际价格的钱来购买我的产品,从而谋取暴利。但是炒作的前期铺垫工作,就是要靠营销的手段来完成的,铺垫完了,那就该动真格的了。

炒作第二招:拍卖

就算不喝茶的人,一般也听说过一些天价茶,网上一查比比皆是,什么2007年170万元/公斤的黄山毛峰,2009年200万元/公斤的太平猴魁,2012年1公斤67万的铁观音,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而了,但要说最早开始搞拍卖的,那还得说是普洱茶,人家2002年就搞拍卖了,搞这一手,当时很多人都懵了,咋的?茶叶也能拍卖了?

早在2002年11月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人民币。后来更多了,2019年甚至在香港拍出了2311万元的天价。

拍卖茶叶这招,其实早就有了,1837年英国就成立了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当时拍卖的是阿萨姆、锡兰和中国产的当季红茶,是大宗交易,不是古董茶,后来被港台茶商学走了,放在大陆拿来用,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2000多万的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 

为什么搞拍卖?因为人对钱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天价茶的出现,一方面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拉高茶叶整体的价格水平,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一般人看了会说:你看这50年的茶都拍出100万了,咱们这2年的不也得值个好几千,就算是新茶,放它5年不也值钱了?

这不跟理财似的,这买的人不就多了?

于是这招咱们也学会了,到了现在依然乐此不疲,你说这普洱、黑茶还有点储藏价值,沾了点古董的边,人家大红袍母树那几年就那几两茶,几个买家也是为了宣传自己,你绿茶顶破天了也就能放18个月,量还不少,拍这么高的价格,一泡下去,一条十几克的金项链没有了,给谁喝?到底谁买的?很多拍卖会其实有猫腻,左手倒右手,就是赚个眼球罢了,偏偏有人到现在还信,别妄想把他们往回拽,只能用血淋淋的现实来教育。

所以很多拍卖,就是以不正常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拉高价格进行炒作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拍没拍过东西,我就拍过,那是真刺激,当然是小打小闹,就是购物中心里当年那些拍卖油画的小把戏,不过一旦参与进去,那种患得患失、不肯跌份,与人争胜的情绪,很容易就让人丧失了理智:我看上一幅画,跟人家较上了劲,一个劲地举牌,心脏怦怦直跳,血压也上去了,手心都出了汗,一副普通的半人工油画,从50元拍到1000元,我差点着了道,还好因为自己穷,最后顶住了,到了600就放弃了,就这样被别人拍了,我还直后悔。直到完全冷静下来,才感觉幸亏没买,本来就是凑个热闹,怎么就跟着了魔似的?

也不知有多少人当时也是着了拍卖的道,花了大把冤枉钱,其实你不买,大概率是有内部人接盘的。

炒作第三招:保健

很多人喝茶,是为了养生,茶叶也确实有一些保健功能,比如提神解酒什么的,就比如普洱和安化黑茶,过去销往牧区,主要就是由降低血脂血糖,解油去腻的作用,有一少部分幸运儿还能减几斤肉(降低血脂血糖并不等于减肥)。

但要炒作嘛,光刮油哪能行,还得能美容养颜抗衰老,明目健齿防中风,护肝养肾抗癌症,最不济,也得养个胃吧。

这茶到了他们手里,简直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什么“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搬出来了,再宣传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养生保健茶就出来了。

不良商家炒作普洱茶和黑茶,当年都走了这个路数,现在有些茶依然拿来用,只不过换成一些不知名植物做成的代用茶,花茶,把一些老头老太太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把养老的钱都拿来买茶了。

保健功能是炒作一种茶必须的一个招数,只有有了这个功效,才会让一些人动了尝试的念头,心甘情愿地掏钱,所以以后一旦有一种茶又再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保健功效,大家就要小心了。

炒作第四招:囤货

囤货其实是前期工作,在上面几个招数之前就要完成。一般炒茶,都炒大茶厂的茶叶,因为有品牌,可信度高。大茶厂是跟代理商合作的,代理还分割1、2、3级,大代理商给茶厂交保证金,从而垄断了茶叶的销售渠道,也就是说,这种茶只有我手里有货,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全我说了算。

还有的台湾茶商直接收购茶场和茶园,直到现在,云南的很多茶园还是在台湾人手里。

不过有一说一,有些台湾茶商确实最早认识到了老茶树的价值,给保护起来了,也让当地人知道了茶树的价值,要不然由着茶农们这么砍,到现在还剩多少,那可真不好说了,并且也有台湾人是真喜欢普洱,也想一门心思做好普洱茶。

当然这是新茶,普洱这种越老越贵的茶,台湾茶商们早就提前派人到处去收茶,规模很大,加上过去在港台地区炒剩下的存货,然后在自己的书里宣传一下,这盘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了。

炒作第五招:抬价

货也囤完了,营销也做了,那市场就该启动了。

怎么启动?首先大代理商先往市场放一小部分的货,这货还不是随便放的,一般都是比较熟的人,然后看看形势,如果价格涨得不厉害,那自己再高价收回去,给市场造成涨价的假象,来回几次,围观群众一看,这价格上来了呀,这么暴利的吗?前天一件(84饼为一件)普洱才4800,今天就涨到6800了,不靠谱,我观望观望,看看价格能不能下来?睡一觉起来,一看又涨了,一件已经到了12000了,再观望,这钱就赚不着了,那我赶紧进场吧,就这样,稀里糊涂当了韭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逐利的,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之前做房产的、卖水果的、开出租的、做家电的人都进来了,一点茶都不懂,也敢进上百万的货,每天盯着价格噌噌地往上窜,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前期出货挣了钱了,以为他们会罢手吗?不会的,挣了钱,接着进货吧,还想再捞一笔,这就是人性。

到最疯狂的时候,普洱茶已经金融化、期货化了,不见实物也敢买卖。

普洱茶之后的大红袍也是这样,但是大红袍没有像普洱茶那么疯狂,最关键的就是几个大茶厂比较理性,开始平价出货,拉低了市场的价格,最终保持了终端市场的稳定。

炒作第六招:放货

大庄家们左倒右手,这价格终于上去了,就比如普洱,2007年已经到了每件20000以上的高位,就要出货了。

当然这是个技术活,偷偷地出货,打枪的不要,几个大庄家约定好了出货顺序,今天你出点,明天我出点,就是不能让市场上大部分散客们发现,但出货往往伴随着价格的飙升,也就是说,庄家出货的时候,也就是茶叶涨得最猛的时候,但是他们不回购,不抬价了,价上不去了,但货在增加,买涨不买跌,这盘就崩了。

人家正出货大把捞银子呢,散户们还在花大价钱去进货,但像普洱,安化黑茶这种茶,每年的出货量巨大,都在几万、十几万吨,市场上根本就消化不了,供大于求,那崩盘就是迟早的事。

大红袍也是如此,真茶确实少,但假货横行,一旦市场到了饱和点,一样也要崩盘,那600万一公斤的普洱,据说跌成10万也没人要了。

崩盘之后的血与泪

其实大家发没发现,那几年炒作的手法,和炒股基本差不多:炒作一个概念,建仓,唱多,然后出逃。

最苦的是茶农,原本好不容易能看见钱了,这一棒子打下去,鲜叶无人问津,又烂在自己手里。

不过炒作普洱的人比炒股还是要强一些的,因为台湾庄家虽然走了,可咱们内地自己的人把招都学会了,不断积蓄能量,组织反扑,所以普洱的炒作是时断时续,这十年一直小炒不断,只不过进化了,比如讲山头、炒树王了,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搞个认领野生茶树什么的。

如今台湾茶商的套路咱们都会了,玩得比他们还溜,要论耍心眼,他们台湾人还能玩过咱们吗?爷爷那一辈的时候就不是对手,这才“转进”,给圈在岛子里去了,所以这几年他们也基本都歇菜。

其实普洱这种茶,就算台湾人不炒作,以其自身的储藏属性,保健功效,再加上醇厚的味道,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它注定还是要火遍全国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频繁地炒作,是实打实地在砸普洱的招牌,同样的还有安化黑茶,大红袍,和普洱一样,文化和味道上都是有料的,被不良商家这么一搞,吃亏的是消费者,损害的是茶叶的品牌形象,肥了炒家,但这炒作的标签一贴上,十年二十年你是摘不下来的,让很大一部分人敬而远之。

我喷了普洱茶这么多,其实是对人不对茶,可不是对普洱有意见,相反,我非常喜欢喝普洱,除了绿茶红茶,就属普洱喝得多,但我喝普洱很简单:你别跟我说哪个山头什么年份,我觉得对我口味,我喜欢就行,其他的我一概不听,也不敢研究,因为全国的茶叶,没有哪一种跟普洱一样,有这么多道道和概念可以讲的,一旦钻进去,就停不下来了,而那些山头、年份、茶树、历史的概念会一股脑进了你的脑子里。

如果你不是一种茶的品茶行家和老茶客,对茶叶的概念认知会严重引导你对味觉的判断,有时候一个暗示就行,就比如有人送了你一份茶,当着你的面指着这红盒子说,"这茶是我送的啊,记住了,千万别送人,这是好茶",有些人就跟着了魔似的,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茶喝起来就是好,就这么神奇,除非你是这个茶的绝对内行。所以研究上之后,这买的茶越来越讲究,价格也越来越高,“适口为珍”这句话,早就扔到姥姥家去了。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给崂山茶正个名:因为历史短,文化上也没什么料,没啥概念可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否则也不会成现在这样,出了山东没几个人知道崂山茶是个什么东西;也没啥收藏属性,大庄家游资们也看不上,倒是搞过拍卖,但因为不会宣传,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对整体的价格没产生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崂山茶的品牌营销都没做好,更别谈炒作了。

所以大家以后也别说什么炒作、炒作的,崂山这边哪有这些手段和资本?先学学营销吧。

来源:崂山咚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舆论两极分化!不能让垃圾茶,造成普洱不好喝的错误认知

普洱茶,两个极端:

喝过高品质普洱茶的人,觉得普洱茶是人间极品,不可复制的风味。

没喝过好普洱的人,在绿茶的认知之上,道听途说,对普洱茶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然而,普洱茶的原料优势和风格品质独一无二,偏见与追捧之间,只差一杯纯正的古树茶。

-01-

舆论,两边倒

广东老王,喝茶20年,是实打实的茶痴。

这天,老王背着手,在芳村古桥茶街闲逛,路过一家门店,

店里突然有人说:今年,冰岛茶王卖了168万,边销茶也能卖这个价,简直要气死人,我们绿茶才是中国茶叶市场的正统。  

老王一听,回头看着三个壮汉,扯起嗓门喊道:

老夫喝茶20年,现在只喝普洱茶,你喝过普洱茶吗,这么污蔑普洱茶。

三个壮汉看着怒不可遏的老头,果断杠上:我在直播间买过9块9的冰岛,不好喝,有一股怪味。就这种冰岛还卖168万,喝普洱茶的都是人傻钱多。

老王怒气满满地看着他,继续输出:你买9块9的西湖龙井喝了试试,明明喝的就是假茶,还乱说。

壮汉不服气地说道:9块9的西湖龙井能喝吗?

老王越听越是火冒三丈:9块9的绿茶你不喝,9块9的普洱茶你就喝,亏你吃了几十年的米,怎么这么双标呢。

另一个壮汉也是不服,果断怼道:茶圣陆羽听过吗?陆羽就没写普洱茶,说明普洱茶不是好茶。

老王当场发飙:你的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陆羽生活的时代,云南叫南诏,陆羽5岁的时候,南诏立国。陆羽死了98年,南诏才被灭。

那时候的南诏,对唐朝来说,是外国。加上交通不便,他想去也去不了,你现在去吹外国,吹印度的茶叶去?

三个壮汉,被老王怼得哑口无言,只能嘴硬地说:普洱茶就是不好,卖给边区人喝的。

老王本不想搭理,不料,三个壮汉又来一句:切,说不过我们吧!

老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直接说:饮食习惯决定饮茶习惯,这你都不懂。你那么有本事,你把你的绿茶卖给老外去,就知道窝里横。

三个壮汉被老王说得面面相觑,眼看年轻人败下阵来,老王背着手,继续往前走,心想:

现在,普洱茶市场的舆论,走向了两个极端。喝过高品质古树茶的人,觉得普洱茶是人间风物、喝茶的终点。

没喝过好普洱,道听途说了解普洱茶的人,对普洱茶充满了偏见。

老王想:这是人的问题,也是市场的问题。茶客初次买普洱茶,不会买贵的。

然而,少数品质不好的垃圾茶进入市场,恰好让第一次喝普洱茶的人买到,喝了之后,觉得普洱茶也不过如此。

看来,普洱茶市场的准入原则,有待提高。千万不能让少数不干净不卫生的垃圾茶,寒了第一次喝普洱茶的茶客的心。

随后,老王用自己喝茶20年的经验感叹一句:

老夫没喝到好茶之前,也觉得茶叶不可能越想越香,鲜爽才是好茶。

可喝到好普洱之后,一入普洱深似海,其他茶叶是路人。

-02-

市场,谁也不服谁

老王在茶城里穿梭,突然听见吵架的声音,

回头一看,一大群人把一家茶店堵住,在里面骂骂咧咧,

喜欢喝茶,还喜欢看热闹的老王,凑上前去,被一个女人一把拉上前:大爷,你来评评理。

老王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这把老骨头,哪经得起这种折腾,了解才知道:

原来一群炒家,炒某一款刚出现的金融茶。不料,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留下店小二承担所有火力。

老王叹了一口气:金融茶老大才消停几天,怎么冒出来个小品牌的金融茶,你们就相信了呢。

炒家也是有苦难言,吐露实话:我们平时不喝茶。前年,有朋友炒茶发了财,

这两年生活压力大,刚好有新的金融茶可以炒,就投资一下试试。不想,那黑心的老板跑了。

老王一听:哦,原来是投资啊!既然是投资,赚和亏都很正常。

一人说:可是,现在钱拿不回来了。我是拿房来投资了,我全家老小住哪里都不知道。

老王本想说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成年人的世界,路是自己选的。

但想想还是不说了,赶紧画饼:你们要联合起来,讨个说法。以后,赌茶这种事,要少干。

不料,刚在炒家那里受了气的店小二突然横起来:赌,茶人的事,能叫赌吗?你懂不懂茶啊!我们这叫投资。

老王从口袋里摸出一根大卫杜夫点上,深吸一口,淡淡地说:

就是你们把普洱茶行业弄得乌烟瘴气,还投资,我们小区的一个人,炒你们的茶叶,弄得老婆都跟人跑了。那男人绝望的叫喊声,把老夫手里的冰岛茶都吓酸了。

店小二越加不爽:你一个喝山头茶的,哪里懂我们流通茶的魅力。你的茶无法流通。

老王摇摇头:我一个喝茶的,只要茶叶好喝、有好茶喝就行了。茶叶流不流通,关我啥事。

老王说完,直接走了,听见后面传来历史、工艺、拼配技术,底蕴之类的词。

老王一把年纪的人,家里两个儿子,兄弟上阵,一起干事业,这让老王很欣慰。

但对天天都要喝的普洱茶,老王只能感慨一句:山头茶跟台地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03-

仓储,自家的最好

老王一路走走停停,有些累了,

看见茶叶店里有两个好看的小姐姐,就钻进去蹭个茶。

见客人上门,小姐姐开始泡茶,说:这是2020年的冰岛糯伍,非常甜。

老王满意地点点头:冰岛茶,老夫还是消费得起的,品质好的话,我一定买。

只是,茶叶一泡出来,居然还有一股青味,老王皱紧眉头,问:怎么三年的茶,还有青味啊!

老王把被岁月摧残了58年的脑袋伸过去一看,叶底居然还有点绿。老王当即断定:这个茶,不是广东存的。

另一个喝茶的小姐姐赶紧说:这是我刚从昆明仓带过来的茶叶。

老王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砰的一声,杀气十足,老王说:昆明的茶叶转化太慢了,存5年,叶底还是绿的。

但在我们广州,温度湿度高,菌群丰富,转化快。存一年就有昆明三五年的效果。广东存出来的茶,口感非常厚重。喉韵还很深。存茶,还得看广东。

店里的小姐姐说:各有各的特点,昆明的茶虽然转化慢。但陈化后,茶叶的原生风味保存的很好。十多年的茶叶开汤,花蜜香依旧,汤质细腻,喉韵也深。

老王当即说到:原生风味保存的好,但是,茶叶的滋味,整体上淡呀。

小姐姐赶紧说:可能是广东这边喜欢吃海鲜,只有广东转化出来的普洱,才镇得住海鲜的腥味。云南饮食习惯相对清淡,茶叶的香味,是锦上添花。

口渴的老王,端起茶杯喝上一口,说:别给自己找借口。昆明存出来的茶叶就是不行,老夫就是喜欢广东的存茶。

小姐姐哈哈一笑:在昆明的时候,我也喝不惯广东存的茶叶。到了这边,我又觉得带过来的昆明仓的茶太淡,气候原因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听到这里,老王尴尬一笑。刚才,老王也是这么说卖绿茶的。不想,回头自己却陷了进去。

想到这里,老王突然顿悟了:

原来,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经历构建起来的认知,去衡量别人。

喝绿茶的,觉得绿茶才是好茶。喝红茶的,觉得红茶才经典。喝普洱的,觉得古树才是人间极致风味。

普洱茶里,更是江湖范十足,喝古树的,看不上大牌。喝大牌的,觉得古树流通率低,没有价值。

喝仓储的,都会融入故乡之情,觉得自己家乡的仓储才是典范……

这没有错,各自立场不同而已。毕竟,你不是他,不知他的执著。他不是你,不知你的快乐。

一杯茶,彼此,多一些包容即可。

而普洱茶市场现有的偏见,

只是特定时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中国历来是绿茶的市场,而绿茶以鲜爽为主。近20年突然冒出一个普洱茶,大叶种茶,还越陈越香,这冲击了大多数人对茶的固有认知。

人的认知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然而,当茶友们,偶然间捧起一杯好普洱时,这种偏见也就不存在了。这是普洱茶的厚重滋味和繁复风味决定的。


终究,无论喝什么茶,

我们都在自己的茶世界里,享受着自己的快乐。这就是茶,带给人最朴素纯真的乐趣。

喝茶也好,生活也罢。执著在自己的世界里,会丧失很多乐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喝不同的茶,看人间风景无数。

或许,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乐趣。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八角亭2021年麒麟弯弓:《茶魁》

  《茶魁》

  弄堂中天下茶人齐聚首

  陈香里要问谁人拔头筹

  麒麟弯弓

  八月,正是骄阳似火的时节。八月的太阳明媚,热辣,甚至可能有些凶狠。

  男人摊开着手掌,想要遮住这耀眼的阳光,可阳光还是从他的指缝中穿过,烙在他的脸上。

  男人继续向前走着,身后负着的包裹随着这些日子的劳顿似乎变得极为沉重,干渴的大地贪婪的吸收着男人滴落的汗水,一滴,两滴。

  男人从遥远的云南,一个叫弯弓寨的寨子跋涉来到中原,除了一直念想的,想要看看这热闹的大都城,更重要的是,他还带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使命,一个必须完成的使命--茶王争霸

  男人怎么也没想到,在寨子里传说的神乎其神的茶王赛,赛场竟然只是设立在这一个窄窄的胡同之内,道旁萎着衣着素朴几个老头,还有邻巷传来的窸窸窣窣的早间叫卖的声音,简直能够想象这里平时的样子也是如此的简单和质朴。

  “这样怎么能算得上茶王赛呢?”男子想

  一旁角落里有个坐着正在抽旱烟的老头,抬眼斜斜的瞥了他一下。

  老头皱眉道:“你是?”

  男人还没回过神来,只是讷讷的答到:“我是麒麟”

  老头接着问道:“你从哪来?”

  麒麟道:“我从弯弓大寨来。”

  老头在鞋底磕了磕旱烟袋,想了一会才道:“进去吧。”说着指了指隔壁的一间老旧的民房。

  房间里阴凉,干净,整洁,阳光从发黄的草纸窗户透进来,也没有那么的让人不适。

  桌案上整整齐齐的码放着数套茶具,从留下的丝丝水迹不难看出,这也是有人用心擦拭过的。

  可麒麟的心却沉了下来,这里与他来时候的想象太不相符,本以为应该宾客如云的茶王争霸,竟然是这样冷清的样子。

  在寨子里的时候,人们都说茶王争霸是茶界的盛会,如果能够拔得头筹,整个寨子都能跟着沾光。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是那样。

  麒麟等着,从上午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下午,才有人陆陆续续的走了进来。在来的人当中,除了那个看起来精神矍铄的老爷子有些眼熟之外,其他人好像都是些街里街坊,麒麟甚至依稀认得,在这些人当中,还有早晨经营早点铺的一位大娘。

  麒麟已经非常失望了,失望的甚至有点想哭,带着全寨子人的心血和期望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

  可随着比赛开始,第一位选手把带来的茶叶打开,沏上,茶香在屋中蔓延开来,麒麟变了,彻底的打消了之前的念头。

  这是好茶,而且是很好的茶,他当然明白,他当然懂。

  这样的水准和品质挑动着麒麟本来即将被摧垮的神经,先前的失望和轻视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郑重。

  要怎样的茶人才能炒出这样的茶?今天带给麒麟的惊讶已经太多了,比他先前所有的日子加起来好像都要多。

  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一款茶供大家品鉴的具都是一等一的好茶,评委虽然只是那些衣着朴素的乡亲们,可所有的人都被这种氛围感染。

  麒麟享受吗?可能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爱茶,爱的那么深,爱的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

  在这不起眼的弄堂里,不起眼的民房里,却似乎云集了天下的茶界高手,他对自己的茶当然也有信心,可更多的,是对这些不知名的世外高手的敬仰和崇拜。

  终于轮到了他,只见他缓步上前,轻轻解开紧紧拴在身上的包袱,打开来,拿出了那饼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茶。

  撬开,投放,冲泡。

  茶叶在水中肆意的舒展,如同爱人的手,如有情人的梦。

  那位派头十足的老人也抬起头,就这么看着他,时间似已经凝固。

  老人率先端起面前的茶碗,略微端详,汤色极佳,纵使他品茶无数,这样的茶也算是上上品。

  老人而后轻啜了一口,随即从古树带来的先天的古韵,夹带这来自山野的厚重气韵,便占满了口腔。老人心中也不住的赞叹:“好一个后生。”

  街坊们也动了起来,也无一不爱,这一款年轻,而又带着古老的茶。

  良久,派头老人站了起来,轻轻咳嗽了两声,他是这里的话事人,所以本来喧闹的会场静了下来。

  老人的话很少,可他只是刚刚说了第一句话,刚刚吐出第一个字的时候,在场的大部分人,包括麒麟,都几乎把头惊到了肚子里。

  “朕当我觉得,这次的比赛没有冠军。”这就是他说的第一句话。

  在这地方居然冒出了个皇上朕当?多不可思议,简直是太不可思议!

  麒麟也知道,这种玩笑是万万开不得的。虽然麒麟并没有亲眼见过,可是以这比赛的水准,想来大概真的够得上皇家御贡的程度。

  待场内短暂的混乱平息之后,这位皇上朕当又说出了第二句话:“你们可能很好奇,为什么我要在这种地方,广招贤士,举办这一场茶王赛。”

  这也正是麒麟的疑问

  皇上又道:“其实今天最重要的评委不是我,而是在坐的这些乡亲。”

  皇上接着道:“因为其实朕我,也有些疑问,茶道高深,纵然我已经尝遍了天下的好茶,可到头来却越来越不明白了。”

  众人皆好奇,皇上又怎么会“不明白”呢?

  皇上顿了顿道:“也许这就是居庙堂之高,不知江湖之远罢。所以我才找来这些乡亲,与我来评一评茶。”

  “千人千口,朕当我茶喝的太多,反而不知道喝的是什么了,我需要这些相亲的建议,需要听一听,也需要学一学,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茶…”

  “不过这些人里,还真有不错的后生。”皇上最后,竟也没来由的念了一句。

  真正的好茶。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茶呢?”

  这不算是个问题,可这也确实是个重要的问题。

  麒麟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困惑,也透出思索的神情,这个“根本不算是问题的问题”听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却是一个极深奥,极复杂的问题。

  世界上的问题岂不都是这样?

  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难以让人接受,越是难以让人想通;越是薄的雾,越不能让人看破。

  皇帝尝罢天下名茶,最后却说喝不明白。喝不明白的意思虽然并不是说它们不好,但是也并没有褒奖,反而要向乡亲们讨教“如何喝茶”。

  乡亲们是怎么喝茶的呢?

  乡亲们的茶什么时候喝起来最香?

  可能是炎炎夏日的劳作之后的一大碗沁人心脾;可能是凛凛寒冬中的一小盏温暖肺腑;可能是明月高悬的夜里,以茶会友;还有可能是在一个热闹的午后,小小的茶楼里高谈阔论。

  也许茶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包含了文化,思想,和愉悦的载体。

  也许茶只是一种心情,只有在适时,适心的时候才最适口…

  麒麟想。

  夕阳西下,鸟儿回到了房檐。橘红色的晚霞,把胡同映出了微微摇晃的曲线

  产品规格

  品名:麒麟弯弓

  工艺:生茶

  规格:357克/饼,7饼/提,1提/件

  包装:礼盒提箱+双层棉纸+运输箱

  生产商: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

  全国统一零售价:3600元/饼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