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马帮官网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一个海南人坐庄,玩坏了整个云南普洱茶?

当普通消费品脱离消费属性,与金融深度绑定,它离崩盘就不远了。

今年7月10日,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内,几个年轻人推推搡搡,在争夺两盒茶叶。

让几个人大打出手的,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南大益)的“仓颉号”普洱茶。

半个月前的6月23日,云南大益通过微信公众号“益友会”发布“2021仓颉号”的上市预告。尽管“仓颉号”售价和经销商渠道的配货数量还没有正式公布,一轮博弈已经在芳村炒茶客中间上演。

随着十天交货期最后一天的临近,在芳村最大的茶叶交易平台上,“仓颉号”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从7万、8万,最高时飙升到19万元/提(7饼/提)。

“期货交易”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数据显示,从6月24日到7月10日,芳村茶叶市场一共开出20000提空单,即使按照7万元的价格,保守估计交易额也已高达14亿元。

但流入芳村市场的现货,仅200提。因现货与空单差额较大,炒家开始失信耍赖。

眼见着“仓颉号”价格逼近20万/提,按照原先约定的价格自己赚少了,部分拿到少量现货的炒家拒绝交货,这才引发了开头那一幕。

也有“做空”的炒家,按照交货日17万/提的价格,将面临数百万赔款,连夜关门跑路。没来得及跑的,被下家堵在门口。

一出出闹剧不断上演,让整个芳村茶叶市场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大益茶身上,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

2020年1月,云南大益的鼠年生肖饼“洞天福地”鼠饼上市前,期货交易也是热闹非凡,鼠饼的价格从4万元一路飙升到十几万元,导致以三四万卖期货的商家血本无归,还有人因此服毒自杀。

本来只是普通消费品的普洱茶,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金融游戏”的道具?

2004年,海南人吴远之PK掉红塔集团,收购了当时经营不善的云南勐海茶厂,改名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吴远之 来源:大益茶道院官网

吴远之搞金融出身,1997年从加拿大渥太华工商管理学院毕业后,在华尔街摸爬滚打了几年,资本玩得娴熟。他进入茶行业,据说是受他父亲的影响。

父亲吴坤雄爱喝普洱茶,尤其是勐海茶厂的大益牌普洱茶,吴远之就通过自己执掌的博闻集团,以一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勐海茶厂。

现在看来,吴远之当时捡了个大便宜。

云南虽是普洱茶主产区,但在2000年前后,当地知道普洱茶的人不多。一次,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原常委胡明方到北京开会,一位与会领导听说他来自昆明,随口说了一句“你们那儿的普洱茶不错”,让湖南出生的胡明方感到一头雾水。

知道的人少,喝普洱的人就更少了,算上本身做普洱茶的茶贩子,整个云南省也不超过300人。

当地人眼中不值钱的玩意儿,港台地区炒茶客却抢得欢。早年在港台地区炒普洱茶的炒茶客,2000年前后组团到云南,以极低的价格从当地茶农手中收购老茶。几年下来,云南大部分有收藏价值的陈年老普洱,都进了炒茶团的仓库。

于是吴远之只花了一个亿,就盘下了勐海茶厂。不过当时勐海茶厂的日子并不好过,厂里经常发不出工资,一些工人为了泄愤,卸了厂房玻璃去卖钱,厂区荒草长得有一人多高,小孩子跑进去就看不见人影。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改制完的下关沱茶厂、昌泰正如日中天,大益在它们面前就是一个小弟。

但属于吴远之和大益茶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港台地区炒茶客囤积了大量普洱茶之后,就开始大肆炒作,以抬高普洱茶的身价。这跟当时云南农业普洱茶向文化普洱茶的策略同步,那几年里一起搞了不少出圈的事件营销。

其中最知名的,当属2005年的“马帮进京”。当年,一支上百人的马队,驮着几百公斤普洱茶,打着“茶马古道﹒瑞贡京城”的旗号,从云南大山里走出来,向4000多公里外的北京进发,由南向北完成了对全国人民的一次“普洱茶”普及。

▲“马帮进京”受到沿途各地的关注

来源:茶商学院

最后,演员张国立捐出一提七子饼普洱茶,在老舍茶馆拍出了160万元的高价,把这次普洱茶营销事件推向了顶点。“天价普洱”的概念也逐渐在大众认知中形成。

在这场普洱茶的“文化洗礼”中,人称“普洱茶第一人”的台湾人邓时海,为炒普洱茶奠定了理论基础。

邓时海最早在台湾地区炒普洱茶,台湾地区普洱茶崩盘后,他又随着港台炒茶团第一批深入云南收购老茶,准备在大陆大干一场。

他同时还为普洱茶的炒作提供理论基础——早在1990年代,他就在台湾地区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2005年,邓时海又出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普洱茶》,倡导“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这成为普洱茶圈子的收藏教条。

造势成功后,普洱茶价格水涨船高。

2005年的芳村市场,一斤普洱茶的价格一个月能翻4番。炒普洱茶利润比炒比特币还高,吸引大量资金涌入普洱茶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2006年期间,大约有200亿元民间资本进入普洱茶市场。

进入2007年,这场炒作抵达顶点。这年4月,普洱茶价格大幅跳水,庄家高位套现,把存货高价卖给了中小玩家。庄家赚得盆满钵满,却留给中小玩家一个烂摊子。

在2007年这次普洱茶市场崩盘中,云南四大茶厂中的下关小沱、昌泰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中茶因为掺假自砸招牌,失去龙头地位。

行业的灾难,却是云南大益的“机遇”。

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许多茶商和收藏家用血本换来一个认知:原来普洱茶是可以用来投资的。但是当时港台炒家跑了,几家大茶厂又元气大伤,可投资的普洱茶不多。

吴远之趁着这个空档,带领云南大益,迅速占领了它们留下的市场空白。

他复制了港台炒茶团的套路,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砸5000万拿下央视黄金资源广告。随着“茶有益,茶有大益”这句广告语在央视反复播放,“大益”逐渐成为知名的普洱茶品牌。

吴远之采取的另一重要举措,是打造授权专营店体系。云南大益用了几年时间,在全国布局了超过3000家专营店,平均下来每个省100多家店。这些遍布全国各省市的专营店,对提高大益茶知名度和拓展市场功不可没。

这套组合拳,解决了当时普洱茶投资市场的两大问题:

一是炒什么。经历了普洱茶发展良莠不齐、造假之后,炒茶客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一枝独秀的“大益”品牌就是品质的背书,吸引大量资金流向大益茶;

二是如何流通。随着经销商体系的重构,一个以经销商、专营店、二手中介、投资者和藏家构成的普洱茶一二级流通市场形成。

投资大益茶进而成为一个行业。到2013年,“期货茶”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指投资大益茶。

在大益茶投资圈,有查看大益茶走势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每一款大益茶就是一只股票,代表茶叶等级的“唛号”就是股票代码。通过“唛号”可查询与之对应的价格、专业版的K线图、涨跌幅和最新行情走势分析。

▲大益茶“孔雀系列”行情

来源:找找茶

炒茶客们自称“散户”,在一款大益茶上市之前,投资方按照预估价格来进行交易。看好这款茶走势的人“做多”,不看好的人“做空”,买卖双方以约定到货日期、价格、银行账户等聊天记录,作为交易凭据。

到2017年,玩金融茶越来越上道的吴远之,又提出一个大胆的观点:

一个国家好不好,要看它的奢侈品多不多。我们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为中国的奢侈品。

从这时开始,云南大益开始走“限量配货+高调宣传”的路子,把大益茶彻底变成了一场“金融游戏”。

同一年,云南大益发布第一款号级茶“轩辕号”,所谓号级茶,也是大益茶最高顶级茶叶。从“轩辕号”起,云南大益每年发布号级茶,后来的千羽孔雀、沧海、鼠饼,再到这次爆雷的仓颉号,都遵循同样的套路:高调极致的上市宣发,限量配货,精美的包装和象征尊贵与稀缺的名字。

普洱中的奢侈品这个想法,是大益茶“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之前,大益茶期货交易仅限于茶行业相关人群。在此之后,投资者突破了以往的茶圈子,新进场的投资者急剧攀升。

现在,在大益茶交易平台“找找茶”、大益行情网上,每天的浏览人次超过百万。随着大量资金流入,一些大益明星茶被炒到天价。一款2003年上市时配货价不到3万/提的六星孔雀,现在已经飙升到6500万/提。

在这个市场,有人一夜赚一套房,也有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巨亏、巨赚成为常态。

“仓颉号”爆雷后,十几亿资金一夜之间蒸发。芳村茶叶市场内,商铺堵门、抢茶等肢体冲突事件已经发生多起。

而这次炒茶事件的始作俑者“大益仓颉号”,在交易平台上留下18.9万的记录后,彻底从平台消失。

▲“仓颉号”爆雷后,平台已停止交易。

这种乱像已经引起了茶商的担忧。

随着这两年大益茶行情看涨,一款大益茶的溢价从过去的3-4倍,变成现在的40-400倍。以2017年的“轩辕号”为例,其发售价3万元/件,价格最高时逼近200万/件,现在稳定在150万/件左右。

“炒茶的钱赚得太容易了。”芳村市场一位茶商感叹。

他靠着炒茶,在广州和佛山两地都买了房。但是价格涨得太快,市场一片浮躁,让他隐隐担心,市场会重演2007年和2014年的大崩盘,便悄悄清空了库存。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普洱茶一旦脱离了消费品的属性,与金融深度绑定,就变成了一场以茶为媒介的赌博,大多数人都沦为输家。

广州茶叶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仓颉号事件,其实就是一种赌博。这次“仓颉号”爆雷就是一个信号,它损害的不仅是下游消费者、茶商的利益,也是整个茶叶市场的毒瘤。

普洱茶不仅是一杯饮品,还关系着一方民生。近些年来,为了炒作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茶商开始围绕着上游古茶树做文章,一些名寨的古树茶被炒出天价,被茶商高价承包。

这固然能提高茶农的收入,但在云南600万茶农中,拥有顶级古树茶的仅100多户,冰岛老寨仅52户。更多茶农手中的茶叶只能卖出几元/公斤的价格,有的茶农因“茶贱伤农”直接弃采。

更重要的是,当行业的资金都流向了金字塔顶端的古树茶、老班章,还有谁有资金和心思来推动茶产业的产业升级,提升普洱茶产业的造血能力?

没有实业的支撑,金融茶也只是泡沫堆出来的繁华。一旦泡沫破灭,茶业市场将陷入一片萧条,茶叶价格暴跌,压在仓库卖不出去,最受影响的,依然是茶农和中小茶商。

所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级部门的关注。

根据我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发布的中国农产品期货指数,截至今年7月,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可上市期货商品中,并没有茶叶。因此,存在期货属性的普洱茶交易,已涉嫌违规。此次“仓颉号”事件之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茶行业也纷纷与期货普洱茶划清界限。

4月16日,云南省防非法集资小组针对金融茶乱像,发布风险提示函。

今年6月初,国家农业农村部召开“天价茶”专题研讨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会址,就选在大益茶集团的勐海茶厂,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7月8日,全国茶叶商协会、广州茶协会、东莞茶协会等联合发布天价茶抵制书,与大益茶划清界限。

7月17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发布倡议书,抵制天价茶。

茶叶流通可以创新方式,但绝对不能炒作。茶是用来喝的,给天价茶降温,才能让普洱茶回归消费。

来源: 华商韬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昔日“瘴气塘”,今日正气塘

在双江县勐库镇16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中,出产好茶的寨子绝不止十八个。而十八寨之中,出产好茶的也不止于冰岛五寨。正气塘正在其中,不显山、不露水,其于冰岛五寨盛名之下,恰如小荷初露。

云雾深处歇马场

双江地处茶马古道南道(“夷方地”)支网,勐库大叶种茶北路通过泰恒镇茶市(今临翔区博尚镇)远销康藏,或通过沧源、耿马与缅甸通商,而南道马帮曾取道于此,以正气塘为歇马场。正气塘过去叫瘴气塘,相传,古时天生桥有一水塘,中藏大蟒,时于天阴吐黑雾, 疑有瘴气,故为名。清末,掌握双江军政约20年,有功于改土归流的管代官彭锟1903年进剿拉祜族起义时于此扎营,为避邪将瘴气塘更名为正气塘。

山行迢遥,适逢春雨,由村民导引,我们重走马帮古道。落叶满 径,古木森然夹道,旧日马帮驼铃早去得远了。唯有路旁的山神庙肃然于山雨中,鸟鸣谷幽,由此而进,历经岁月剥落的栈道绵长迂徐,中有木桥,溪涧淙淙。

遥望村中残留的青瓦黄墙,回想昔年的热闹景象,难掩正气塘遗之山泽的萧索。当年马帮经行的古石桥,位于勐库镇以东20公里那赛小村河上,由5根石条组成,全长不足5米,西侧桥墩为自然生巨石, 据说旧时桥上建有亭阁式桥棚,而今早已拆毁。古时候,双江通往临沧,到达内地的通道有三条,其中勐库—忙林坡一下邦木、上邦木一 那赛一小村河一正气塘一天生桥— 慢笼一博尚一临沧,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这条路线被喻为“绿色丝 绸之路"。

正气塘自然村隶属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那赛村委会,实际上是 一个山间洼子,海拔约1900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总有四十余户的人家,拉祜族只占到三四户。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那赛茶区共1810亩茶园,了解下来,正气塘的古树茶园应该不足千亩。

随着近十年来茶价上扬,村民开始把用于农耕的土地辟垦为茶园。 正气塘的勐库大叶种,历经修养成为藤条茶园,2012年二级路开通后, 渐渐有茶商进村收毛茶,或转销、或用于精制自己的产品。

甫入村口,便可见村中最大的初制所,这是本村村民李本学自己的产业。虽说外界常形容此间的闭塞状况为坐井观天,但李本学自1996年开始做茶至今,亲身体会到普洱茶市场的风云走势。从90年代鲜叶只值几毛钱, 一路演变,2007年大跳水,至2008年茶价逐渐恢复回暖后,在2012年开始走高并基本保持稳定,村中户户也都主要致力于种茶制茶,或卖鲜叶,或初制毛料出售。总体而言,既然做茶是一笔买卖,还是着眼于客户需求。在普洱茶尚无人问津的时代,村人就做红茶, 即便现在,如果有市场,也多有做红茶的。

不管从茶园面积还是产量而言,正气塘都不及坝糯的藤条茶园,全村共十余家初制所,春茶产量总计10余吨,李本学一家就可达到2吨的产量。正气塘的茶在那赛三寨中名气不及那赛和小村,春茶季小树茶鲜叶几十上百元不等,古树毛茶最高可卖到一千五六,目前村民基本满足于出售鲜叶、毛料。如果有客户订单,只有少量用于精制成茶。相较西半山冰岛今年春茶单价逾四万的天价而言,显得黯然失色。

遗之沼 泽的 “ 二线 ” 优势

勐库东半山山头茶,沿亥公—邦读— 那赛一那焦一坝糯,直至冰岛村东部的糯伍、坝歪一线,形成近南北走向的古茶园带。东半山古茶树既有成片分布,也有 零星散布的。成片古茶园主要有那赛的拉祜族古寨小村,那焦长达10公里的藤条茶古茶园,坝糯藤条茶古茶园。214国道经亥公深入双江的下一个村落就是那赛,自古为勐库坝子到博尚古镇贩卖茶叶的必经之路。正气塘正是那赛所属三个自然村之一,最高海拔超过2000米,是东半山为数不多的高海拔生态古茶园产地。在冰岛茶声名大噪之前,东半山茶比西半山受欢迎, 价格也高于西半山。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西半山茶在冰岛的带动下,价格日渐攀升,最终一骑绝尘,远远甩开东半山。直到云南茶文化学者詹英佩女士在所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2010年出版后,首次对藤条茶做了较详细的叙述。 东半山“两那一坝”茶区才以藤条茶为新卖点和突破口逐渐为世人关注。

众所周知,西半山茶香气阴柔,汤水滋味绵长。而那赛茶区所产古树有着勐库东半山茶的共性,向阳而生,故苦重而涩轻,质醇而香扬,其春茶尤为明显。其中正气塘地处海拔属那赛茶区最高,夏季多雨,云雾最盛,因位处东半山阳坡,这里 的茶树长势茂盛,树冠展开,叶密且多绒 毛。山间终年云雾笼罩,日照充足,地气旺盛,所以茶叶鲜爽宜人,苦重涩弱,茶质醇厚,坊间素有“小冰岛”之称。藤条茶和其他茶一样,品质受树种、山头、树龄、海拔、季节等因素影响。在李本学的初制厂,我们冲泡了今年正气塘的春茶,汤色干净明亮,汤香甘甜质厚,茶气强烈,气足韵长,虽不及冰岛正山,但冰糖甜味依稀可寻。

有关数据显示,整个双江茶园系统植被覆盖率在95%以上,正气塘村寨三面环山,可说深居于内,人为开发较晚,因此植被保留完好,村中茶园内尚存树龄达200年的核桃树。群山苍莽,云雾四合,植被茂密,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无污染的环境。相较那些热热闹闹的山头,这里的古树茶逃过了动辄被贴标签、示买主的命运,这也算甘于清冷的好处了。也正因此,正气塘不存在过度采摘、水土开发污染导致的古茶园生态系统退化和因价格激增带来的市场乱象,目前正好处于稳步良性开发的发展势头。

未来双江自治县将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茶农三方联动作用,着力打造“双江勐库大叶种茶” 区域性公用品牌,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冰岛五寨犹如黑马之姿,有望带动西半山茶连同东半山大盘的逆势上扬,正气塘所产茶似冰岛味,可说在未来的激烈竞争态势中颇具噱头,但这同时也是它的尴尬之处,毕竟行家眼中揉不得沙子。正气塘的优势在于很好保留了原有树种和生物群体,在新建茶园或老茶园改造时,茶、林、路、水、牧能更为便利的统一布置。因地制宜在茶园或周边种植一些有益的树种,如栏木、樟树、杉树等,利于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调节温度、提高湿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正气塘占据了先天的原生 环境条件。

虽说勐库茶区大小各山头各村寨在总体格局上都属云茶产业系统,但以正气塘为代表的“二线明星”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开启“破冰”之旅,正如星火之微,日渐形成燎原之势。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8年6月刊

作者|三胡

供图|凹凸(除署名外)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丝路黑金”——泾阳茯茶的前世今生

“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清代文学家纪昀在诗中所说的,正是陕西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泾阳茯茶。

茯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凝结了泾阳茶人数百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辛勤的汗水。茯茶,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与丝绸、瓷器一起,销往中亚、西亚等地区。但是,茯茶也历经过长达50余年的沉寂。

2008年,泾阳的老茶人们重整旗鼓,翻出茶榜、茶斗等老茶具,对沉寂已久的老字号发起了复兴号令。如今,走出陕西并在全国市场崭露头角的泾阳茯茶,在实现产品升级的过程中,正向着构建现代化茯茶产业体系阔步前进。

不栽茶树的泾阳

缘何成为茯茶故乡?

从古至今,茶多以产地命名,比如祁门红茶、西湖龙井、四川蒙顶甘露、云南普洱等。像泾阳这样,一棵茶树都没栽过,却成就了“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茯茶”的传奇,在茶史上较为罕见。

不栽茶树的泾阳缘何成为茯茶故乡?这还要从茶马交易说起。由于茶有解毒去病、消食解腻的功效,对于饮食多以高脂和肉类为主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在唐宋时期,茶便成为中原与西域地区的大宗贸易商品。自古就有“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之称的泾阳,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也是南茶西走和北上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的原因,泾阳逐渐成为茶叶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裕兴重茯茶公司负责人邓亚蓉查看茯茶发酵情况

自古以来,秦晋两地的茶商从今四川保宁、湖南安化、陕西汉中等地采购茶叶后,在泾阳把散装茶压筑成砖状,再靠驼驮马载,跋涉千里,销往西域。

秦晋茶商运回泾阳的茶是什么茶?为什么又要加工制作成砖茶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肖斌告诉记者,600多年前,茶叶尚未建立分类体系,多为粗放加工。茶商所采购的茶叶就是混采、经过简单加工晒干的大宗茶叶,当时茶商运回泾阳的也正是这种粗老茶叶。由于马帮运输的散茶量小,为了让每匹马能运输更多的茶叶,茶商便把运回来的散茶压制成砖茶。

有意思的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受到沿途湿热环境的影响,茶叶在长途运输中逐渐发酵,进而生出一种“金花”。误以为茶“发霉”的茶商,只得一边叹息,一边把茶叶倒掉。看到扔在田里的茶叶,老百姓觉得可惜,将其捡回家冲饮后发现,这种“发霉”的茶不仅对身体没有伤害,而且口感醇厚、健胃消食。此后,老百姓便常常主动向茶商索要“发霉”茶,这引起了茶商的注意,砖茶的“命运”由此被改变。

工人在裕兴重茯茶公司生产车间里忙碌着。这家坚持古法手工制茶的茯茶企业,如今每年能产出200吨高品质茯茶

然而,要掌握制作“金花”的技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经过漫长的摸索,到明洪武年间,泾阳茶商终于掌握了制作色正质好的“金花”的工艺,极大地改善了砖茶的品质和口感。因砖茶是在伏天制作,又与中药茯苓有相似的口感和功效,这种长着“金花”的砖茶被人们称为茯茶,也称茯砖茶。

甫一问世,茯茶就受到了爱茶人的青睐。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实行茶务改革后,各地茶商纷纷来泾阳开厂制茶,茯茶乘此东风走向兴盛。

据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裕兴重茯茶公司总经理罗荣利介绍,在清代,位于泾阳老城造士街的裕兴重茶庄,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最多时有茶工上百人。茶庄的院子里有簸上剁茶的,敞锅炒茶的,码垛烘茶的,还有砖茶糊封子的……到了民国时期,泾阳城内已有裕兴重、鼎祥林、聚成德等知名茶号茶庄86家、茶工1万多人。

3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肖斌(右)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三年为药七年为宝

泾阳茯茶好在哪里?

茯茶色泽乌黑油润、茶汤橙红透亮,因口感醇厚悠长而深受茶友喜爱。如今的泾阳茯茶,除了延续数百年的制作工艺外,对原材料黑毛茶的品质把控也更为讲究。

为提升茯茶品质,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茶商会根据产品类型,对黑毛茶的鲜叶做各种技术加工,以达到改变外形、提高品质的目的。

罗荣利向记者讲述:“黑毛茶分很多等级,条索有的粗壮肥实,有的紧卷,还有的呈泥鳅状。色泽也不尽相同,有的叶底黑润,有的是黄褐色,还有些在黑褐中带青色。总体来说,气味都带有一种松香香气,汤色呈橙黄色。”

因茶叶产地不同,加之工艺差异,泾阳茯茶所采用的黑毛茶遍布全国各大茶产地。至于具体需要哪些产地、哪个等级的黑毛茶,需要视产品需求而定,有的茶块还需要将不同等级的黑毛茶拼配,这也是商家的秘方。

即便经过现代技术改造,加工一块茯茶,也要经过黑毛茶筛分、渥堆发酵、熬茶汁、炒茶、蒸茶、装模、压制及晾置等近30道工序。至于炒茶的火候、水分含量的把控、发花的温度、砖体的松紧度,全凭茶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

常喝茯茶的人讲,茯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那么,为人称道的茯茶究竟好在哪里呢?

肖斌介绍,好就好在“金花”上。这种“金花”叫“冠突散囊菌”,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在自然界中只有灵芝才有。

“金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多种酶,促使茶叶发生复杂的代谢。在此过程中,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人体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同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逐步氧化,进而产生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正是这些营养物质,使茶叶具有解毒去病、消食解腻等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茯茶具有显著降低人体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功效。长期饮用茯茶,能促进、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延缓衰老,其功效是其他茶所不能替代的,茯茶也因此被称为“丝路黑金”。

泾阳茯茶特有的“金花”其实是一种有益菌,在自然界中只有灵芝才有

处于品质提升关键节点

泾阳茯茶该如何突围?

20世纪50年代,泾阳茯茶搬迁到湖南安化生产。这段时期,国内许多地方都反复试验生产茯茶,但因为气候、环境和工艺等原因,始终制作不出令人满意的“金花”,这也应了民间所说的泾阳茯茶“三不离”——离不开泾阳的水,离不开泾阳的气候,离不开泾阳茶人的工艺。

近年来,随着省上的大力扶持,泾阳茯茶再次迎来春天。经过10余年的发展,泾阳茯茶众多老字号老树发新枝,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年产值已超10亿元,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产品走出陕西,在全国崭露头角。

近日,记者走进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泾阳裕兴重茯茶公司生产车间,茯茶醇厚甘甜的香味瞬间被嗅觉捕获。这家坚持古法手工制茶的茯茶企业,如今每年能产出200吨高品质茯茶,畅销至内蒙古、北京等地,老字号打开了新市场,正走向复兴。

如何进一步打开全国市场?肖斌认为,保证产品质量,以高品质赢得市场认可是关键。“消费者期待好茶。当下泾阳茯茶迫切需要树立高品质的形象,让大家喝第一次后都想喝第二次,才能唤起消费者的购茶需求。”肖斌说。

现代科技赋能茯茶,是泾阳茯茶实现品质升级的关键举措。2018年,泾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的泾阳茯茶研发中心,已成为泾阳茯茶的科技创新高地,组建了囊括茶学、微生物、营养保健等学科专家的科研团队,为泾阳茯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拓展泾阳茯茶的市场,离不开泾阳茯茶公共品牌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我们设计、制作了泾阳茯茶公共品牌LOGO,打造泾阳茯茶的‘茯妹’卡通形象人物,将IP形象融入茶饮,树立了泾阳茯茶在全国茶界的品牌形象。”泾阳茯砖茶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吕雯说。

茯茶不仅是一种饮品,其背后还有一整套茯茶文化体系。肖斌认为,要加快推进茯茶与文化的融合,把茯茶与陕西旅游业有机结合,深入研究茯茶与丝绸之路的联系,挖掘茯茶文化故事,丰富茯茶文化,开展自筑茯茶体验项目,培养泾阳茯茶新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总的来讲,茯茶产业发展应当把科技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篇大文章,古老的茯茶产业才能焕发出生机,重现往日的辉煌。”肖斌说。

来源:陕茶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