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客人谢主人斟茶的礼仪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有哪些礼仪?

春节总少不了聚会,以茶会友的过程中,和口感一样重要的是仪式感。虽说是好友亲朋,“礼仪”也是不能马虎的,若不是亲戚,也不是格外相熟的朋友,细节之处就更显得人情意暖了。

— P A R T . 1 —


茶席布置


若是家中小茶会,茶席布置应简单,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


若是主题茶会,可以从茶席四要素“焚香、挂画、插花、点茶”入手,切合主题进行开展。泡台的布置除体现艺术性外,更要结合实用性。

— P A R T . 2 —


泡茶准备


(1)煮水


煮水是着手泡茶前最早准备的环节,以把控客人的待茶时间。煮水时忌壶嘴直对宾客与主人,应调节适当角度,避免水开有蒸气冒出时对主客品茗的影响。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2)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取茶时,散茶类用茶则取适量于茶荷中,饼茶则用茶针撬取。因为干茶容易吸附异味和水分。


整个过程中应避免或尽量减少手对茶叶的直接接触,以免手部的汗液和清洁时残留的细微香气对干茶品质的影响。

奉送茶荷时,用双手托于底部进行递送,或置于泡台前便于宾客观赏的位置。

(3)温杯洁具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一些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温杯洁具除清洗茶具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对茶具进行预热。用沸水或温水,依照由盖碗,到公道杯,到品茗杯的顺序进行。

— P A R T . 3—


泡茶


(1)投茶


投茶时茶荷适度倾斜,必要时配以茶刮进行。与赏茶时一样,避免手部对茶叶的直接接触,保证干茶的绝对清洁以示对宾客的尊重。

(2)冲泡


冲泡时除名优绿茶外,大部分茶类需要首泡润洗。首泡润洗的目的在于唤醒茶味,首泡被用来再次温杯或直接弃之。

在用右手冲泡注水时,若需沿盖碗进行环绕式注水,应注意逆时讲究。右手按逆时针进行环绕注水,在体态表达上有“招揽”“揽入”“欢迎”之意。对应的,左手环绕注水应遵循顺时针原则。以此细节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3)出汤


出汤时注意沥尽茶汤,以避免对下泡茶汤的影响,并可保证每泡茶汤之间的自我特色和区分度。同时注意出汤时的姿势,避免盖碗底直对宾客。

— P A R T . 4 —


斟茶


斟茶时需注意茶量和顺序。

(1)茶量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是在茶量上对斟茶礼仪的一句概括,与之对应的是“茶斟七分满,余下三分是人情”,两句谚语背后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人性化总结。


酒一般是常温饮用,茶汤需热饮,热烫的茶汤过满不便于品用,留三分人情的体贴,将品茗体验十分化。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手,合情合理,这便是中国人的茶桌之礼!


如果太满,容易溢出杯子,既烫了手,又浪费了茶叶,还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2)斟茶的顺序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排座位时,就应该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


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首次斟茶时应遵循先尊长后卑幼,先敬来宾,最后自斟。

— P A R T . 5  —


奉茶


奉茶时手指放于杯沿以下,避免触碰杯沿,可配以另一只手托于杯底。当用杯垫进行奉茶时,双手托于杯垫,并保持茶汤平稳。


为宾客奉上第一杯茶时,通常不宜过满,应当续到杯身的三分之二处即可。一般情况下,等客人喝过几口之后,即应续上茶,千万不可让杯中的茶叶见底。


顺序:先客后主;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

喝茶人应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是对主人的尊敬。


论资排辈敬茶,煮茶者最后饮: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 P A R T . 6 —


续茶


(1)续茶时的讲究


主随客便,不能无限制的续茶;


不要溢出,注意桌面、地上干净,保持优雅状态;


给宾客续茶斟茶时,最好不要在客人面前操作,而且不要让自己的手指碰到茶汤,不可弄脏茶壶茶杯;


注意每道工具摆放整齐有序。

(2)客来换茶


当茶味变淡或有新的客人到来时应及时换茶,若茶刚刚开汤不久,品饮正当时,则需主动告知此时为第几道,以示尊重。

(3)台面清洁


每次斟茶,续茶应保证动作优雅且干净利落,对于难以避免的茶渍应及时清理,滴落的茶汤用茶巾及时擦拭,保证品茗环境干净整洁是待客的最基本礼仪。

— P A R T . 7 —


叩茶礼


给别人倒茶的时候,要是对方敲了几下桌子,他的意思就是在向你道谢的,这也是茶桌上的一种茶文化中的礼仪。


他们在别人给自己倒茶的时候,敲几下桌子,是在向对方表示感谢的,而这一礼仪在清朝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时代的演变就成现在的谢茶礼。谢茶礼可也是很讲究的,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指来敲的。

(1)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 P A R T . 8—


茶礼仪中不礼貌的行为


(1)忌“一口闷”或“亮杯底”


喝酒时一口闷,那是感情深的体现,喝完酒时也会把杯底朝下或杯底亮给别人看,示意一滴不剩,以示尊重。


但喝茶不同,要缓缓地喝、慢慢地品,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不过和喝酒一样,喝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

(2)严禁随意抽烟、递烟


喝茶时,在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允许之前,是不能抽烟的。如果实在想抽,最好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旁人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方可抽。


另外,才坐下就发烟、递烟的行为,也视为失礼,这一点需要谨记!无论家庭茶会还是主题茶会,若是有女士在场,最好不要抽烟。

礼多人不怪,哪怕亲朋聚会,懂得这些,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典雅高贵的明礼人,若是在高端茶会等场合,这些礼仪就成了教养的体现。可要记住了!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喝茶礼仪 | 茶桌上,这些事儿要注意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是必不可少的媒介,喝茶是国人保持千年的习俗。


但是,茶桌上的礼仪大家都熟悉吗?今天就说说茶桌上的礼仪。


茶桌礼仪别看简单,其实非常讲究,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尴尬场面。


茶桌上分为两种礼仪:一则待客之礼;二则作客之道。


 

待客之礼

茶桌上的待客之礼,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茶具清洁

虽然茶具都是事先清洁过,但再在客人面前清洁一次,是尊重的体现。而且用开水温杯烫壶,可除去茶具异味,提高茶具温度,对于茶汤的表现也会更好,给客人更好的品饮体验。


02

注水与倒茶时的顺序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若用左手则为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


一般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03

分茶与续茶

分茶时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水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因为“茶满欺客”,茶倒满不便于客人握杯啜饮;习惯上,最右方是尾席,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


主人需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一般来讲,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应及时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这种做法的寓意是:"茶水不尽,慢慢饮来,慢慢叙。"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



主人还需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而且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之时,还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04

茶点与座位的安排

在喝茶的时候,主人应该准备一些供客人食用的茶点,如坚果、糕饼之类的零食就比较合适。


在安排座位时,也应注意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


作客之道

01

喝茶仪态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喝茶忌皱眉,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



02

优雅品饮

品茶完毕,茶杯要轻轻放下,避免“摩擦发声”,因为一般爱茶之人对茶具也非常爱惜,轻放小心,做一个优雅得体的茶友,才会令主人心生喜悦,得意有如此佳友。


03

扣桌感谢

主人为自己斟茶时,不需要说谢谢,用手指在茶桌上轻扣几下,称为扣指礼,也就是谢茶的意思。相传乾隆微服出巡时,在茶馆内喝茶,为属下倒茶。属下不便以宫廷礼相回,便灵机一动以叩指方式谢恩。在民间流传下来后,演变为今日“叩指礼”。


喝茶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

但在与茶友一起喝茶的时候,

不管你是何种身份,

注意这些喝茶的礼仪,

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

也不会失礼于人。

你需要知道的茶桌"暗语"

茶在今天,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客来敬茶”,这是中国人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


中国人好以茶会客,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许多学问。


通过沏茶、倒茶、赏茶、闻茶、饮茶,往往体现出一个人饮茶时待人接物的一个礼仪。



例如最基础的茶礼是在请客人喝茶时,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等等这些。


除此之外,茶桌上还有一些常见的“暗语”。



叩 手 礼


即在喝茶中用手势表示感谢的一种方式。这个表示方式还和乾隆有关。


当年乾隆微服私访南巡时,在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知道从哪知道了这一情况,也微服前往茶楼护驾。


知府到了茶楼,在皇帝对面坐下。


两人饮茶,自是需要有人倒茶,因为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


知府诚惶诚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但今天这一习俗自然不是代表什么三跪九叩的意义,而是一种表达感谢的方式。


一般来说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不同辈分,叩手礼也不尽相同。


如果是晚辈向长辈行礼,则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敲击桌面。


如果是平辈之间,要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敲桌面以示尊重。


如果是长辈向晚辈表示感谢,则用食指或者中指敲击一下桌面。



先客后主 忌响杯檫盘


倒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敬茶也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最后才是煮茶冲茶者饮喝,否则有对客人不敬之意。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换做是你作为主人,如果有宾客一直玩弄茶具,磕磕碰碰,想必心里也会不畅快。



无茶色


这有点类似于部分地区的春节习俗,即大年初一要给客人倒一杯茶,而不是无颜色的白开水。


在平常的喝茶过程中,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


二是由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除了这些茶礼之外也不乏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三酒四秃桃二”这种说法。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除去“七分茶,三分情”的意思之外,还有就是茶杯过满便烫,使得客人不方便端起茶杯,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碎,给客人造成难堪。



当然,上面说的这些茶道礼仪并不是生拉硬套,而是讲究自然和气,在与人喝茶时彼此心怀尊重,以诚待人,这才是得体的礼仪。


因为,如果心中有礼有诚,茶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