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颗粒的茶叶有什么茶叶

找到约578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新起点 回望贵州茶,新征程 寄望贵州茶——胡继承在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的演讲

2月9日,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总会会长陈鸣明,省政协原副主任黄家培,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省农科院院长周维佳、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胡继承等发表主旨演讲。

小编现将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转载如下(文稿未经本人校对),以飨读者: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

新起点 回望贵州茶,新征程 寄望贵州茶

——在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的演讲

胡继承

2023年2月9日

前几天我参加和看了第十届“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暨贵州总商会年会活动,龙永图先生有一个致辞,说天下贵州人活动干了十届,了不起!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应该也很了不起。前些年经济年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这几年来都是靠市场化运作,完全由行业组织和企业主体自主举办。这个活动能坚持下来,我觉得有几条。第一条就是贵州茶产业的快速稳健的发展,还有它的体量,我们有6000多家企业,足以支撑年会的举办;第二条就是年会每年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对于我们凝聚提升贵州茶人的共识、信心、上下同欲,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大家都爱来参会,今天就座无虚席!第三条这个年会持续举办说明了什么?说明贵州茶叶、贵州茶人特别能坚持,就像我们山上的茶树一样,坚韧不拔、耐旱耐寒耐寂寞;这三条我觉得是我们能干到十一届的理由。前两天,天下贵州人有关活动上,有几位致辞的,一个是谢强先生,他的第一句话就说“贵山贵水迎贵客,贵茶贵酒敬贵人”。我们今天现场就有很多贵人,现在我们用贵茶敬贵人。另一个是叶小文先生,他致辞的第一句话就说“乡茶乡音乡情”。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茶叶是很有地位的。每年我都非常乐意来参加这个年会,来看看新老朋友,来作一些交流。今天我讲四点。

一、关于对贵州茶产业的认识和共识

认知共识永远是第一位的,十多年来,我们没有一天停止对贵州茶业的定位思考,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短板在什么地方?在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对贵州茶的认识有这么几条,我觉得一定要记住。第一、贵州是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原产地品质自然最好,我们的茶籽化石是全世界唯一的,这个我们是No.1,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第二、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叶省区,中国没有一个省份全境可以种茶,贵州可以,所以想干多少,只要我们有能力有市场就可以。第三、我们是世界高品质绿茶的核心地带,世界所有的高品质绿茶,贵州No.1! 第四,我们是中国最具生态、最具安全、最干净的茶区。如果说,我们干净第二,没人能说干净第一。如果说对贵州冲泡的认识有不一致,对贵州干净茶的认识是高度统一的。然后,贵州作为中国茶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的雏形初步形成。这些认识和判断,是基于我们的自然条件,基于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我们贵州茶界乃至全国茶界的共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这些放在心上,朗朗上口,要经常讲、反复讲。不要过了几天就觉得这些说烂了,你们觉得烂的东西在外界听起来是耳目一新的。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这些共识,确保高质量发展少走或不走弯路。

二、关于茶产业发展阶段

我们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我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是推动我们工作的前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有发展阶段来认知认识问题。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茶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绿色生态产业、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进行打造。贵州茶产业快速发展不间断的这15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到2013年大规模新建茶园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以《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出台为标志,开辟了中国新增茶园总面积一半在贵州的历史,当时我们说新建300万亩、500万亩、700万亩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实现了。尽管现在业界对这个有异议,说贵州茶园面积没有那么多。但是,比较我们所到过的中国其他地方的茶区,贵州茶叶一定是最多的,这个我们大家要有信心。包括最近刘仲华院士,以及其他很多行业专家都在讲,贵州省茶园面积是全国第一的。所以,我们大家心里面要对这个有底气。别人记不住第二,只记得住第一。从2006年的102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611万亩,后来我们一直对外讲,茶园规模680多万亩。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把这个数字提到700万亩的时候,就没有人让你再种茶了,这个数字我们维持了5年,后来一个不小心被别人超过,所以我们茶叶大规模扩张也就此中断了,这个非常可惜!700万亩茶园,其中有些需要改造,有些茶园已经荒废了,真的非常可惜。这几年很多地方自发种植,这很让人欣慰。在第一阶段,我们把我们的茶叶规模从全国排名第十一跃升到了第一。第二阶段是2014年到2017年全产业链推进阶段。以大家熟知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黔府办发〔2014〕19号)文件为标志。组建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我们集中很多人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个工作,把别人眼里看起来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形成了全产业链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雏形。初步完成加工企业和茶园的匹配、标准的制订和宣贯,启动了品牌培育、干净茶打造、科技团队培养等。产业的配套集聚初步形成。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从2013年的2118家发展到2017年的4149家,回过头来看,三年行动确实很了不起、有眼界。第三阶段是2018年至今的提质增效阶段。以《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黔党发〔2018〕22号)文件出台为标志。所以说,我们还不是茶叶强省,我们高质量发展要向强省迈进,这个阶段没有完。这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形成了宣传推动、品牌引领、市场拓展、企业集团化运营的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颁布了《贵州古茶树保护条例》《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省人大作为条例的倡议者、推动者,推动我们在法制的轨道上发展茶产业,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你们今天还在学古茶树条例、茶产业发展保护条例吗?一定学好用好这些条例。这个阶段还形成了几个统筹,包括以我们“贵州绿茶”这个大地标统筹引领品牌宣传推介,包括高速公路上的宣传标语等等;统筹推进基地的“三大行动”;統筹推进全产业链“四化发展”等。随着我们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我们对茶产业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推进茶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与举措。

三、关于茶产业发展的主定位、核心竞争力和主要措施

1.在发展定位上,我们选择了一条具有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发展道路,把贵州定位为做中国茶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进行打造,并找到了推动工作的主抓手。我跟大家讲个故事,2006年我们去四川调研,四川那边茶叶非常便宜。当时我们的一个梦想,就是要靠工业化大规模铺天盖地,降低贵州茶叶的成本,一定要做到贵州茶与四川茶同价。现在我们非常骄傲,我们大众茶比四川茶每斤低一块钱、比福建茶低二块钱;你们会发现,我们大众茶所向披靡。这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前行中摸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具有贵州特色的茶产业发展道路。贵州的跨越式发展,贵州茶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十年是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可以说也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贵州茶业是靠规模,从量变到质变,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贵州原料上,我们讲规模化和集中度,不能过于分散。以农户为主体,以无性系良种推广为突破口,加快茶园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当年在推广无性系良种的时候,90%的人都反对,但是我们把无性系茶苗成活率从50%提高到今天的90%以上。我们种植三叶草,很多人也反对。不要怕反对,任何对的事情,肯定会有人反对。所以,一方面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去做。

在茶园空间布局上,着重打造茶产业长廊,形成了黔中、黔东、黔北、黔西北、黔西南五大产业带,47个茶叶主产县、万亩核心乡镇236个,贵州有1517个乡镇,其中有236个是万亩茶园乡镇,5000亩以上的专业村513个。你们都知道,贵州茶叶上最有名的两个坝—一个是湄潭的核桃坝、另一个是凤冈的田坝。我们当年讲,要让贵州大地上田坝、核桃坝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现在我们去很多地方,我觉得不会比核桃坝、田坝差。以遵义铜仁为核心的武陵山区已经成为中国绿茶新的金三角,贵州茶叶是面积最大最多的。这是中国茶业界的共识,大家要有这个信心。

在贵州制造上,主抓手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我们按照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思路,推进加工企业集群集聚,加速贵州成为世界茶中国茶的加工中心,贵州茶企业永远不嫌多。贵州茶企与四川、福建等其他省份相比,区别是人家有1万多家,而且这1万多家中很多是搞营销的。在贵州制造上,我们的抓手,就是推动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用机械化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清洁化。初制精制分离,“跨区域、跨品种、跨季节”的数字化拼配。我给大家讲一个数据啊,这个数字很有意思的,从2017年到2022年,湄潭、凤冈的茶叶企业(合作社)的数量分别从403家、143家增加到857家、556家,你看我们这个成长度;黎平、石阡的茶叶企业分别从159家、140家增加到了275家和180家。另外,疫情这三年是我们最困难的三年,疫情期间我们很多企业停摆,有的企业破产。这三年贵州茶业有什么看点。这三年,从2020年到2022年三年期间,全省茶叶加工企业总数从3439家增加到3799家,增加了360家,我们净增10%,这个10%是逆势而上,是了不起的。其中湄潭、凤冈、黎平3个主产县的茶叶企业数量分别增加了92家、73家、90家。

在贵州创造上,主抓手是贵州绿茶标准、品茗活动、贵州冲泡等。贵州茶产业在中国创造了很多新记录。创造了中国绿茶的新标杆,把水浸出物含量定在40%以上,西湖龙井以前是34%,现在定为36%。我们是中国皇冠上的那颗明珠,我们贵州绿茶这么大地域、这么大规模,我们水浸出物都最高,这个了不起的,所以我们要有自信。

我们的“万人品茗”活动,从甲秀楼出发,到北京王府井等城市地标复制推广。可以说,我们贵州茶是从“跳广场舞”开始的,我们到全中国去跳广场舞被人诟病说低端,但是我们的广场舞一直跳到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用茶。“贵州冲泡”,以前泡茶都是80℃、85℃,现在我们讲100℃;我们讲不洗茶,不洗茶是因为贵州茶叶干净,这是贵州茶叶的最大底气;好茶不怕开水烫,“贵州冲泡”一度颠覆认知。营销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颠覆别人的认知,然后证明给别人看,泡给别人看,我们用贵州冲泡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接待过任正非、丁磊等名人,从未失手,所以说大家不要看不起这个东西。

贵州干净茶、贵州冲泡、贵州绿茶已成为专有名词,从搜索点击率来看,贵州冲泡在词条上是1140万,贵州绿茶是1900万,贵州干净茶90万条相关搜索。说我们这个干净茶,但是咱们不太会推送,咱们贵州人都是刷别人的视频、刷别人抖音,不知道想办法多出作品,出好作品,让别人也来刷刷我们的视频、我们的抖音。

你们知道湄潭是中国茶叶第一县,湄潭干部讲湄潭有湄潭作风,湄潭作风是什么?湄潭作风,是从“贵州冲泡”得到的启示。他们说“高水温”就是干工作要热火朝天;“多投茶”就是要民生工程铺天盖地;“快出汤”就是工作作风要快捷;“不洗茶”就是我们做人要干干净净;“茶水分离”就是要求我们的政商关系要清清白白。你们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场景应用。前面台上,主持人问嘉宾桌上的贵茶抹茶怎么饮用,她刚才在摇瓶子示范了,就是场景应用,不然我们怎么知道抹茶怎么喝呢?日本那个抹茶是要打的好不好,这些都是场景应用。所以说,不要看不起贵州冲泡这个东西,我们湄潭、凤冈、石阡、余庆这些县都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培训所有的干部,这是有道理的。

双手采茶在贵州大地上不断普及,已成为贵州美丽茶山的标配。我们以前茶山上都是采芽茶,都是单手去采,但是我们为了提高茶叶采摘效率和茶园的管理水平,推动双手采茶成为贵州美丽茶山的标配,像蝴蝶一样的飞舞,双手采茶大家知道是什么?它第一个可以提高效益,第二个它可以倒逼我们茶园必须管得好,你只有管得好才长得好,长得好才能双手采茶,双手采茶采的多,茶青下树率才高。我们宝安院士说的贵州干净茶、绿色防控,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以采代管。专家说我们以前采独芽,但那个小绿叶蝉,它的成虫若虫在茶树二三叶上进行为害,它知道我们人类采茶的时候喜欢采独芽,所以说它就在二三叶上生活,所以当你采独芽,那个虫还留在树上进行为害,这个茶虫很聪明,但我们采一芽二三叶之后,就把它从树上带走了,大大降低了这个虫的为害。都要提倡采一芽二三叶好不好。我们有金手指、银手指,这些是我们贵州茶山上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在贵州大地上基本上采用了双手采茶,有些人觉得很看不上眼的小事,现在变成了贵州茶山的一个标配。

在贵州品牌上,我们的主抓手是“贵州绿茶”。聚焦“贵州绿茶”、还有我们构建省级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发展体系,“都匀毛尖”成为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成为全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贵州“高山绿茶”和“遵义红”成为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用茶。为什么要用贵州茶,因为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生态文明的典范,贵州茶是生态干净好喝不贵,是不做奢侈品、不做炒作的典范,贵州茶下得了广场,上得了庙堂。贵州茶能得到认可,都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共同努力,大家要珍惜。

2.在核心竞争力培育上,未雨绸缪、科学谋划,坚持做干净茶,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2008年三聚氰胺之后,我们更加注重茶叶质量安全。刚才宝安院士,用很长的篇幅诠释了我们干净茶。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宁要草不要草甘膦,这不是一句空话,宝安院士说我们每年50亿的代价,没有人能够坚持住的,斯里兰卡没坚持住,但贵州坚持住了。你看中国所有的茶区,只有我们不打除草剂,所以我们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包括我们讲这些干净茶,其实是需要证实的,这些是在宝安院士,还有农科院,还有我们一大帮企业的助力下,持续不断的一个引领。另外我们在推广以草抑草技术,在茶山上禁用除草剂,禁用塑料盆、塑料袋。现在你们看茶山上还有没有?我说有。这个禁用塑料盆塑料袋是了不起的,我们去乡镇吃饭,我们去很多地方吃饭,给你打饭的那个盆都是用的塑料盆,是吧。到山下吃饭都是用的塑料盆,但我们山上没有塑料盆没有塑料袋,这个了不起的。第三个,就是我们在对违规使用禁用农药草甘膦的这些行为上,我们都是透明的,我们进行严厉打击,从未食言,说我们干净,因为我们诚信,因为我们透明。

3.在茶叶加工上,按照工业化思维,以市场为导向,坚定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大众好茶。

我们把茶叶定位为老百姓喝得起的大众好茶,好喝干净不贵。我们相信,未来中国茶叶,一定是要用干净、标准、大制造来提高茶叶生产能力;我们确定了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制定《贵州绿茶》等32个省级地方标准,建设1811条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和69精制加工中心。通过产业集群、产业联合体,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分业、协同高效,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按照食品工业的要求,以“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拼配的数据化为目标,推动上下游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标准实施,实现按标生产、对标检验、按标销售,推动一芽一叶、二叶、多叶为原料的优质茶叶大规模生产,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用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形成了白化黄化品种、卷曲形茶、颗粒形茶、贵州针等一批大单品,四川最近有个茶业经济年会,顏泽文老总说四川茶的问题是什么?是芽茶,芽茶成本很高。所以说,我们成本有优势,品质好,干净,这点上我们是有底气大声讲的。

茶工场掠影 (邹火娟 / 摄)

4.在产业融合上,按照茶+科技、文化、宣传、旅游、电商等生产要素推进,这是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原因。

茶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用茶科技、茶文化、茶旅游、茶金融等丰富茶产业发展业态。茶科技我说一下,我们2009年是中国第一个设立重大专项。刚才宝安院士讲,我们去年绿色防控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茶叶历史上没有过的。这两个就是我们的标志,说我们为什么能做干净茶,因为绿色防控,我们引领中国茶叶防控的新标杆。我们要开放,要引别人来,有时候请别人来花几百万上千万,但是我们自己好的团队一定要捧场啊。宝安院士每一年都在这个地方来做报告,他这么忙。我们干净茶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另外,我刚才说到茶科技上,就是贵大、省茶科所等地方,成为了贵州茶产业科技进步、还有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这个是了不起的。茶文化,这个我们发起了贵州茶的新文化运动,茶的资源,编写茶文化文章,创造茶文化的诗词、出版茶文化书籍、创作茶文化音乐、拍摄茶文化视频、开展茶文化“七进”活动等,大力推广“贵州冲泡”的宣传。我们从来没有炒作,传耀副主任任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之后,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个情形。他刚才列数了我们这么多人,这些人都是我们贵州茶业的典型代表、优秀代表,这些人的背后都有数以百计千计万计的人。在我们茶宣传上,贵州茶叶从来没有靠炒作,都是靠诚信透明,所以我们有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这个事情。去年,王志纲在这个会上讲,他说中国所有茶的成长都有炒作的成分,贵州茶从来没有炒作,所以有这种坚实的步伐,贵州茶一定会做得更好。我刚才讲了,我们贵州绿茶的搜索相关条目是1900万条,在百度上贵州冲泡是1140万条,同比比去年增加了22万和160万条。贵州干净茶的搜索我刚才讲,干净茶大家要去点击、去推送,这个是别人一听就懂的。可是“贵州干净茶”百度搜索才90万条,360搜索为1.7万条。所以说这些斗茶赛、抹茶大会、茶旅会、茶博会,包括这些加工赛还有茶旅游,特别是茶旅游上我们茶旅融合,关键我们在西江苗寨创造了十二道拦门茶,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创造。你看那天天下贵州人活动人家反复讲到茶,下午的活动我们在外面摆摊对不对;有一个栏目“桥见贵州”,大家都知道中国桥梁排名前50、100的基本都是贵州的吧,桥可以带茶、酒可以带茶,然后前两天那个天下贵州人活动上有我们两家企业代表在喝茶,但是可惜喝的很少,都是以卖茶为主,体验式服务不够。我们基于贵州茶叶的认识,我们这些阶段认识定位,核心竞争力,这些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能松懈。回望过去,我们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但是我们离建设茶产业强省的目标越来越近,我们和人家现在兴起的醒水过来的相比,这个我们要有危机感。

铜仁江口抹茶基地

梳理下来我觉得我们在茶产业处于攻坚克难转型期,有很多关键的技术和产业等待大家去攻坚,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在茶产业上干净茶上,我有一个数据,刚才宝安院士说,我们在大宗茶上,夏秋茶上是有忧患的。我这个数据怎么样,我们和市场监督局2021年抽检5315个样品中有5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9.9%。今年我们抽了5004个,有17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9.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我们现在粮食种得多,有的粮食作物种到茶园边上,少数的有的还间作,比如给玉米打药的时候,它会漂移,这个是重大的隐患,这些隐患大家要高度重视,这个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大事,一点都不能有闪失,这个是核心竞争力,另外我们企业要有这个意识,不要有侥幸心理。

在加工方面,我说几点,我们为大众做好茶,没有真正做好,把大众茶视为低档茶的观念在贵州比比皆是,说到大众茶大家都说是低档茶,顾客就是上帝,能挣钱就是好,这其实是对消费者不尊重。我们过了清明节后就乱做茶,我们大众茶就乱做,对不对。另外我们摊青这个工艺,我们贵州茶的苦涩就是摊青工艺不够好,车间不够大,然后我们上下游企业的分工不够完整。另外在宣传上、品牌市场上,《人世间》说:贵州茶不会宣传。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说贵州茶缺宣传,宣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在场的各位也要问问自己,是否尽到了宣传贵州茶的责任?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我们的茶叶种在山,所以大家要多宣传,多传播贵州茶。

《人世间》里的“贵州绿茶”

另外在我们场景的应用上,鸟语花香、云山云海的美丽茶园宣传不够,让这些美丽茶山变为我们的流量。我们最熟知的一句话是,顾客就是上帝。但是我们信上帝吗?所以,消费者就特无辜无奈,是不是?我们是消费者,我们也是生产者,我们把大众茶视为低档茶,不会做出好茶的,应该叫低价位茶。为大众做好茶,这个观念要始终坚守,否啧啧我们永远做不了好茶,做不了干净茶。

另外在产业服务体系方面,像落花屯这样的专业服务社主体不多,湄潭落花屯这个专业合作社、采用无人机进行茶园绿色防控,飞防面积达十万亩,机耕茶叶两万多亩,这个东西了不起的,这个东西大家要注意,好不好。

关键是我们的场景应用,贵州茶叶的场景应用很差。郭赐文副省长分管茶产业之后,我们说:“郭省长,您在福建,有这么好的基础,喝茶、饮茶的基础,您可以推动贵州茶叶,贵州干部上下共同来做好这个东西。”他说:“贵州没有喝茶的氛围啊,没有环境啊。”大家都要创造环境,好不好。

四、新征程做好茶产业发展

新征程,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等有关茶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茶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推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书记徐麟高度关注茶产业,来贵州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看了两次茶叶,一次是在普安、一次是黄红缨那个地方;在今年省委农业农村工作会上,他两次提到了茶叶,一个是黄红缨茶业,一个是抹茶,江口的抹茶,抹茶之都。所以说他非常重视茶叶,他也专门为此次茶业年会作了一个批示。

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关于茶山茶园。我们这个主题叫乡村振兴与茶业责任,乡村振兴是“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我们要按照这个内容来打造茶山茶园。第一要推动茶园管得更好,推广双手采茶,只有这样,从三月份到十一月份、十二月份都可以采茶、种茶、管茶,才能保证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才能宜居、宜业。茶山、美丽茶山,我们有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茶园,我们的茶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它是生态茶园、它的景观能打造成中国茶园的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刚刚宝安院士讲的生态岛,我们要做中国最干净的茶园,要做好推拉技术,包括以草仰草、以虫治虫等。美丽茶山要划定,要实现四季有景、步步有景。我们现在建民宿、建公园、建酒店,我跟他们说,你这个失火了怎么办,旁边这么多的森林,一把火,你往什么地方跑?周围建些茶园,作为最好的阻隔带、最好的背景墙。你看湄潭、凤冈、石阡这个地方,从来不会有山林失火忧患。我们那么多主题公园建在那个森林里,火来了怎么办?建茶园,阻隔墙。

风景茶园(侯刚 / 摄)

关于茶叶加工。食品工业的理念要巩固,要发挥贵州茶原产地的优势。要建立健全贵州六大茶类都能规模生产的加工体系,坚持以贵州绿茶为主体,把红茶、黑茶、白茶、青茶、黄茶作为补充,让经销商在贵州能够跑一次就能采购到自己需要的茶叶,真正做世界茶、中国茶的加工中心。另外,跟大家讲一点,就是为什么要做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原料的茶?我研究了一下,为什么铁观音、武夷茶、普洱茶在一些阶段时期风头旺,除了炒作、金融等因素外,就是重口味。中国人多数喜欢重口味的,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清淡的。中国人喝酒喝高度酒,酱酒之所以风行,就是因为口味重、风味长。一旦重口味了不能轻易转变为轻口味,轻口味人要变成重口味的很容易,重口味的我们反过来就很难。我们为什么推广贵州冲泡?高水温、多投茶,茶水分离,就是要解决这个重口味。重口味非常关键,又浓又爽。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女士和年轻人喜欢清淡一点的。这个把茶做好,把苦涩味降下来了,用贵州冲泡完全可以搞定消费者。贵州冲泡是浓淡相宜,可浓可爽。贵州茶“鲜、香、浓、醇”的品质特征,通过贵州冲泡,既能充分展现出贵州绿茶的品质特征,也能更好得促进茶叶消费。但是茶叶的色泽、摊青的问题要解决好。

茶文化,我们讲场景应用,我们衣食住行中,贵州场景应用不够好。今天所有的人都喝茶,这个非常好,以前都是第一排的在喝茶,后面的不喝茶。前天天下贵州人早上的座谈会,那个茶就很好喝,我就给周围的厅局长讲,这个茶很好喝。他们问我什么茶,我就猜是什么茶,后来我就问服务员,果然我猜对了。这么多茶我猜对了,那么这个茶很好推荐。但是第二泡,那个茶就呈黄汤、黑汤了,这个就很常见。客户来贵州第一次喝茶,你们一定要重口味的茶,用好茶把他搞定了。没有假如、没有以后。所以说,我们场景应用上要敢于跳出早中晚喝什么茶,春夏秋冬喝什么茶,什么体质喝什么茶,这些痛点我觉得我们要跳出。我们现在开会,有些地方形成了早上喝绿茶,下午喝红茶的这种习惯,绿茶是世界第一健康饮品,这个大家要清楚。同时,绿茶是我们的主战略,生产的百分之八十、九十都是绿茶,我们就是要培养这种氛围。茶文化讲包容,喝什么茶,每个人有自由选择和习惯,但是我们要引导,有利于我们的主导产业的培育,有利于竞争力,也有利消费者的健康。这个不要含糊,要旗帜鲜明。

关于产业服务。最重要的是我们农技队伍要加强,大学、科研所要成为我们的中坚力量,我到美国考察时,我去俄亥俄州人家那个大学,所有的科研推广都是高校科研院所支撑的。希望贵州大学、省农科院成为主力。关于贵州冲泡、我觉得贵州茶文化叫新文化,雅俗共赏,不要太文质彬彬了,要有柔性、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要坚持,这都是贵州茶文化的核心。

关于市场品牌。要持续加大宣传,走出去这些我就不说了,这些大家都要好好弄,最后就是抖音、快手对不对。

最后,女士们、先生们,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去年的经济年会上,我说我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变与不变,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保不变。我们讲,要坚持几件事,要坚持第一的规模、做比较优势,坚持贵州绿茶主战略,坚持贵州干净茶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贵州冲泡和双手采茶,坚持随时随地宣传,坚持出口带动不能变,出口一定是我们好的生产力。正如红酒领域有新世界和旧世界之分一样,旧世界有品牌、有高附加值,新世界有量、有品质、有生态、有性价比、有成本优势、有竞争力,有铺天盖地。我们贵州是中国茶叶的后来者,可以成为中国茶叶的新世界。所以我们不要让人家的话语来代替我们的话语权,向别人学习,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话语权,我们是新世界的领跑者。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充满信心,贵州茶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贵州成为茶产业强省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在我们手中实现。我就讲这些,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 黔茶资讯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吴宗燕:武夷岩茶的“水路”是什么?岩茶茶汤里暗藏的学问,你知道多少?


品酒看“酒脚”,鉴茶看“水路”,那么“水路”是什么?作为鉴别茶叶品质的一个参考因子,武夷岩茶的“水路”藏有学问,茶汤里更是暗藏丰富知识量,喝茶多年的你,知道多少呢?在这期的【武夷茶知识频道】,就让我们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宗燕吴老师为茶友们一解武夷岩茶茶汤里深藏的学问。


 吴宗燕


武夷山市资深评茶师,武夷山市天心岩茶协会会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林晓东:

吴老师,武夷岩茶的“水路”是什么?


 吴宗燕:

“水路”,其实是我们形容茶汤的另一个称呼,包含汤色和茶汤在我们口腔的感受,常用作为我们审评茶叶的一个参考因子。茶叶的“水路”如何,一般从茶汤颜色茶汤质感去品鉴,一款茶叶的内含物质是否丰富,制作工艺是否到位,茶叶品质是否优越,都离不开茶叶的“水路”。



 林晓东:

武夷岩茶的茶汤颜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是为什么呢?


 吴宗燕:

中国十大茶类,每一种茶类的汤色都不同,绿茶淡绿,黑茶暗红,乌龙茶又有闽南乌龙(铁观音)的和闽北乌龙(武夷岩茶)两种截然不同的汤色,了解武夷岩茶的茶友都知道,仅仅武夷岩茶的汤色就有橙黄、橙红、深红等多种颜色差别。这些颜色的深浅、明暗与武夷岩茶独特的地理环境制作工艺丰富的品种关系密切:



 茶汤颜色的“深浅”与茶叶的发酵度火功程度陈放年限品种等有关:


“发酵度”

茶叶在制青环节中发酵越足,即“做得越熟”,茶汤的颜色也就越深红;

“火功程度”:

茶叶在焙火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茶叶的内含物质充分熟化,茶汤的颜色也就越深红;

“陈放年限”:

陈放的时间越久,茶叶自然转化越充分,越熟化而稳定,茶叶汤色越深沉;

“品种”:

品种不同,品种内含的呈色物质成分和含量各不同,最终表现出来的汤色也不同;



茶汤颜色的“明亮和暗沉”、“清澈和浑浊”与制青焙火品种产地栽培管理等有关:


“制青”:

茶叶在制青过程中的做青环节要“做得透”,避免摇青过重、过猛,造成茶叶死青,青叶走水不畅,水分积压,最终冲泡的茶叶汤水也就越浑浊;相反“做得透”的茶叶,其茶汤不仅透亮,且清澈。制青过程中揉捻过重,茶叶叶面受损,叶肉残渣附着,最终冲泡的茶叶汤水也会浑而不亮。



“焙火”:

茶叶焙火讲究“焙透”,焙透是在足干的基础上,连续长时间的炭焙,去水保质,使茶香熟化,滋味醇度提高,茶汤更清澈,刚焙的茶待火气慢慢退去,其茶汤也会越明亮。



“品种”:

同等条件的情况下,肉桂茶的茶汤清澈度就比水仙茶的清澈度更高。经验可得,水仙属于大叶类品种,叶片肥厚,在制青过程中的难度稍大于肉桂,致使走水不够,揉捻不够,最终冲泡的茶汤也就略带浑浊。



“产地”:

产地的土质情况对茶叶的茶汤清澈度和明亮度也有一定影响,例如正岩产区的土壤肥沃,供给茶树生长的营养元素丰富,茶树吸收的健康元素更多,茶汤最终表现为清澈、明亮;而洲茶的土质多为黄土,茶树吸附的尘土更多,茶汤最终表现为略带浑浊。



“栽培管理”:

若茶树施肥过度,茶汤也会带有化肥成分,最终冲泡的茶汤也就不那么清澈明亮。


武夷岩茶博大精深,其让人爱不释手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一个时刻表现出来的香气滋味,甚至是汤色都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综合分析,客观评价。



 林晓东:

如何感受武夷岩茶的茶汤质感?(“水路”带给我们的口腔感受有哪些


 吴宗燕: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常常会做出一些评价,“这款茶茶汤不够细,水偏粗”、“这款茶茶汤棉滑、水很顺”等,这些便是茶汤带给我们的口腔感受,是茶汤质感不同的表现。茶汤质感如何,更多是从品鉴中去感受,可以从茶汤的“细腻度”、“顺滑度”“粘稠度”去作一定参考:



“细腻度”:

饮后感觉茶汤滋味清楚、水中香气清晰,与“粗”对应,有些茶喝起来会感觉口腔“躁躁的”,有颗粒感,吞咽之后甚至会“锁喉”,香气、滋味过浓或者过杂,表现不清楚。

“细”更多是精细工艺下的成果,是青叶走水干净,茶叶熟化程度刚好,内含物质分解转化充分,茶叶的香气、滋味清晰明了,香气聚而不散、细而幽长,滋味细腻醇和;精细的炭焙也使茶叶的香气更聚拢,香落水,滋味饱满清晰。



“顺滑度”:

像喝“米汤、牛奶”一般,茶汤绵柔、顺滑,不涩不躁。

品种有关,例如醇度高的大叶类品种水仙,其顺滑度就大于肉桂;与焙火有关,焙足焙透的茶,经过时间的沉淀,火气散去,茶叶内含物质熟化稳定,茶汤越顺滑、绵柔。



“粘稠度”:

也如喝“米汤”一般,饮后感觉绵滑,更有咀嚼之感,是茶质丰富或茶叶胶质丰富的表现。

山场工艺关系直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到位的制作工艺下,茶叶的浸出物丰富,滋味饱满,汤水密度高,粘稠度高;与陈放的时间有关,茶叶经过时间的沉淀,茶叶内含物质转化充分,胶溶物质含量更高,最终茶汤的粘稠度也就更高。



 林晓东:

吴老师,我们冲泡茶叶的时候,茶汤中的茶沫非常多是为什么?这些茶沫需要刮掉吗?


 吴宗燕:

不同品种、不同山场、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冲泡方式等,茶汤的泡沫量各不同。例如肉桂的茶沫量就多于水仙,主要因为肉桂品种的茶皂素含量多于水仙品种,这也是肉桂品种更辛辣、刺激的原因之一;正岩产区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茶叶品质佳,茶叶的泡沫量丰富,泡沫大小均匀,且持久不散;冲泡过程中“高注水、高出水”,带出的泡沫量也会相对偏多。

一般我们在审评茶叶的时候,头汤的茶沫是需要刮去的,这有助于审评过程中闻茶香,茶叶的香气不会被泡沫掩盖,散发更充分。

 


非常感谢此次吴宗燕吴老师为大家详解武夷岩茶茶汤里隐藏的丰富学问。欢迎茶友在文章下方留言更多关于武夷岩茶的问题。我们将筛选出最优质的以及提问人数最多的问题作为我们下期的专访问答,为茶友们分享更多武夷茶的知识。

小罐茶的罪与罚

小罐茶的罪与罚

 

又是一年丰收时节,吴秀波的粉丝收获“渣男”一枚,小罐茶收获二十几亿销售额。普天之下各自庆典收成,粉墨登台,斯情斯景,血本无归或颗粒无收显然惨淡,但小罐茶的喜上眉梢也未必是一出好戏。

 

《易》曰:“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2018年,茶界的“风头”注定属于小罐茶。

 

小罐茶2018年创造二十几亿销售额的“小道”,对于那些收成不咋地、郁郁寡欢、心胸狭隘、碌碌无为的茶业同行而言,简直就是一道“亮瞎了眼”的晴天霹雳。小罐茶也因此毫无意外招致麻烦,一时间成为“刀俎”下的“鱼肉”。

 

在布满华夏文明的太平洋西岸,杜国楹这位神奇的营销家再次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孤军。这注孤军的火药与他以往的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手机异曲同工,横空出世,博人眼球。

 

神乎同妙,又谬有千里,这绝非一注简单的孤军,而更像是一支配备航母的强大部队。


2


小罐茶的“革命”

 

平心而论,小罐茶的成功,确有翻开茶业新纪元之功劳。

 

并非像小道传说那样,其成功仅仅只是靠“虚假广告”,占据广告地理优势或者其它等一些片面的论辩。

 

小罐茶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取得革命性的胜出,根源在于“革命”二字。

 

“革命”对于吃瓜群众,准是一个十分惶恐的词,但在这里,小罐茶确实不可否认地掀起了茶界革命。

 

革命的本身,一是新事物的逐步上位,二是旧势力的败退。

 

革命革命,小罐茶究竟“革了谁的命”?我们不去确说,明白人都了解。

 

一贯惶惑不清,或者云里雾里的反驳者、批判者们,只不过是那些被引导、指使和利用的基层力量。

 

追根溯源,杜国楹的小罐茶从诞生至今,创业履历,已有数载,众人皆知。自诞生之日,从不乏口诛笔伐。历来艰难,却从未堕落。支撑小罐茶发展的,除了观众所云的“广告”之外,品质和理念自然才是重中之重。

 

3


小罐茶的罐与茶

 

必须阐明的一点是,我与小罐茶非亲非故,关于小罐茶,我只述说自身的所见、所感。允公允能,公道自在人心。从市场、现实、未来趋势等诸多方面来看,小罐茶的生产理念、营销意思路、品质等,确有诸多无可挑剔之处。缘由颇多,不作细述。

 

那么,小罐茶是一种怎样的神器,何德何能成为茶界瞩目之稀珍?

 

作为一种茶饮,小罐茶并没有抛弃茶的本质,而是更加强调了茶的内涵。它直奔主题,将品质和功用作为买卖的焦点,与时俱进,赋予茶更加符合实际、贴近时宜的商品属性;开启一种全新的传统茶饮的营销模式,真正打开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者的水平,打破时空局限。

 

这就是杜国楹的高明之处。同样是卖茶的,唯独他能身先士卒。

 

这种“破旧”手段,有如一个沉溺于古代世界的诗人,打破顽固复古思想的束缚,着汉服,配牛仔裤、运动鞋,命之“潮流”,尊古而就当下,标新立新,令人喜爱,此为大爱,泛爱。

 

反之,沉溺而不可自拔,一味追求复古,顽固呆板,必为异类。当今茶业是否应该三省其身?

 

对一种执着于传统消费理念的事物进行“革命”原本就不是什么易事,尤其茶饮这类已经被历史高度赋予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和印象的东西。

 

茶的古典思维灌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细胞。一些新生代甚至因为茶的“老套”而拒绝与茶瓜葛,这是国饮的悲哀,也是茶文化传承不可不察的生存问题。

 

小罐茶的出世,确实改变了茶叶消费者对中国茶的传统印象,它以优秀、质感和独特品格,建立新的饮茶观念,将充满城市之光的包装设计和优质茶饮带入经济世界,引领茶作为一种符合时宜的健康饮料进入年轻人的生活世界。

 

茶突然脱掉了“高冷”或者“老土”的外套,“随性”、“自然”起来,与生活一起散发着城市之光。

 

进入生活只是小罐茶的开始,让新生代年轻人欣然接受、习惯才是小罐茶的最大功绩,这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中国文化传承方式。

 

小罐茶由此开创茶业的标准化生产,引领茶作为一种持久性传统饮品的可持续发展,巩固茶饮渊远流长的主流地位。

 

面对新形式与旧内容完美融合的小罐茶,如若你是一个能随大流、随遇而安的喝茶人、懂茶人,有先见之明、公正良心的茶人,你就不会轻易去臆测、妄言小罐茶的是非。

 

小罐茶一时“走红”,招来了业界无数的批评、病诟。当我们认清真相,看惯了随波逐流的案例,我们便知道孰是孰非,孰真孰假。

 

谣言止于智者。从当前国内权威实验的种种测试数据来看,与当下国内茶业茶产品的生产水准作比,无论从茶源材料、生产水准、品质包装、营销理念,以及制作工艺来谈,小罐茶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4


小罐茶诱发的矛盾

 

面对同行的成功,茶界或许是时候更多的思考如何去自强不息,而不是一味地绞尽脑汁损人利己。

 

歆羡风行年度市场的小罐茶的同时,我们是否需要放平心态,从长计议?

 

茶业是否需要暂时放下圣神的传统文化包袱和固步自封的传统理念,正确认识到茶作为一种饮料,作为一种商品,作为一种消费对象的本质属性,从根源上拯救承续千年的古老茶业。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必须接受消费者的检验,接受时间的检验。小罐茶的营销额,一定程度上自证了现阶段的正确性,面对符合发展规律的事物,批判和诟病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无关痛痒,甚至是无病呻吟。

 

小罐茶确有开启了21世纪市场经济体系下的茶界革命的意味,主要是它重新定位并确切了茶叶的商品属性,推动茶叶突破传统的文化认知,回归消费品的本质,符合茶的消费属性。让茶进入雅俗共赏的境地,保持茶文化高雅内涵的同时,将茶饮普遍化、生活化。

 

小罐茶的另一所长在于,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思路,将外包装的现代极简美发挥到极致,并融通了生活的至简之美,质感与品味之美,赋予古老的茶与金属世界相谐相近,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现代内涵和古典主义审美。

 

小罐茶在营销自己的同时,不失对中国传统茶饮文化敬意,这是真正的创新弘扬。对本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度抨击小罐茶的吃茶群众是否真正看清或思考过这一问题?

 

5


小罐茶的“莫须有”之罪

 

其实,小罐茶的设计与营销理念,早已为茶界芸芸纷纷效仿。然而,一些贪心的平庸之辈,一边模仿得小有成效,一边却意犹未尽,无法尽善尽美,导致四不像,不能营生,由此心生妒忌,所以逆怨而边模仿边谩骂。

 

对这类人来说,仿佛跟风骂一骂别人,自己的茶就能羽化而登仙,利益就会转过身来多瞥自己一眼。

 

尽管众所周知,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懦弱。多么矛盾而可耻的商业现象,人性的阴暗,理念的固步自封,导致利益集团只能转嫁注意力。

 

一个茶人,如不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整天怨天尤人,以何立足茶界的武林,何以笑傲茶林江湖?

 

即便饱受质疑,比照当下混乱无章的茶业行情,小罐茶所取得的成就理所当然。二十几个亿的年销售量!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与产品体量,每年需要产出无数产品,然而小罐茶能够做到每一罐茶都有无限接近的品质,这足以说明它的生产标准具有严格的质量、工艺把关。除了破除传统束缚的营销思路,小罐茶的流水线生产,也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完全创新。

 

至此,有必要回到小罐茶的品质问题上来。在品赏小罐茶的过程当中,经过多番多项比较,查看官方分析数据,不难发现,总体上,小罐茶的生产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均超过目前茶行业的平均水准。

 

可见,相对而言,小罐茶的品质毋庸置疑,有茶友甚至综合各项优势分析,喻之为当下茶界的LV。


小罐茶宣传图片


转头探查当今茶业之林,那些满目琳琅的所谓高品质茶产品,其品质问题倒是常常峰回路转,云里雾里,令人摸不清头脑。

 

小罐茶从诞生至今,每年都有批判的声音,但它的总值每年都在增长,足以证明,小罐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它的品质和理念自然能使谣言不攻自破。从经验的角度审视,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小罐茶消费群体十分接受甚至欣赏它的包装设计。

 

我欣赏小罐茶,喝它,认可它。突如其来的批判大潮,或许确有它自身的问题。而究竟是什么缺憾或问题,让小罐茶一次又一次陷入舆论的危机?在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所有的言传都不足为信,林子深了什么鸟都有,这不是没有道理。

 

反观其它大小茶企、专家、学者、跟风茶友,参与谩骂的,是否又敢扪心自问,然后对天发誓问心无愧。无度地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行为,是否有嫉妒之心、不明是非之嫌?我们无从得知。

 

总之,不仅很多行业如是,就是茶行业也盛行谁既得利益最多,谁就该获“莫须有”之罪的邪气。

 


6


小罐茶的“污点”

 

目前,外界对小罐茶的质疑和批判,主要不在茶的品质问题上。大多批评者聚焦小罐茶“小罐茶,大师作”的央视广告语,据此大肆挖掘杜国楹营销的黑历史,添油加醋,认定小罐茶打虚假广告,逐步发酵升级。

 

不敬神冥的过往和吹大了的牛逼终究会驱人加倍偿还、暴露真相,杜国楹这次恐怕已经见识到它的威力。

 

撇开对“大师作”的质疑,“好听就是好茶”的言论其实也格外突兀。不严谨的广告宣传背后,一方面确有别有用心之嫌,另一方面又迷之合理。

 

面对一股股黑暗势力般的飓风,站稳脚跟成为小罐茶的当务之急。小罐茶很快以“巧言”出面圆场,解释称所谓的“大师作”并非“大师做”,听之荒诞,倒也有它的可信之处。

 

但对于那些喜欢搞事的人来说,这样的解释显然充分不成立。

 

有很多人绞尽脑汁,以极尽脑残的方式计算大师炒茶的水准和产出,否定小罐茶广告不实,以此掀开吃瓜群众的跟风谩骂。

 

这些逐条计算大师炒茶量的人和听风者,无异于那些计算藏书家读书数量的人,很大程度上为“脑残普查”工作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2019年的商界是否可以根据这一笑话面向社会全面征收“智商税”了?

 

小罐茶在央视打出的“大师作”的广告确实别有用心,吹过了头,在风口上遭受诟病,见怪不怪。

 

但正如后来小罐茶官方微博出面解释的一样,“大师作”的本义是指产品都是在八位大师指导下完成的,这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一说法并非无稽之谈,以紫砂壶的制作为例,市面上每年有无数件xx大师署名的紫砂壶作品,且均是真品。

 

如果按照需交“智商税”的茶友的计算模式,这位大师一辈子也未必能完成他一年完成的这些作品。

 

我以为,大师制造可以是一种以“大师风格”为核心的指导制造,建立以某一大师为核心的团队品牌,形成一种无限接近于该大师亲手制造的生产线,这是当代手工工艺制作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它的生产模式以主干风格为核心,以品质为基本,因此,对产品的质量影响甚微,它仍然是大师的作品,只是中间环节的分工更加流水化。

 

“大师作”可以理解为一种共识,在手工业产品越加进入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当下,文化的传承和进步需要大师,我们的时代需要大师。

 

透视当今中国茶界,小罐茶所选聘的邹炳良、王顺明、戚国伟、高碰来、谢四十、林乃荣、林振传、张成仁八位制茶家,无论从德行、资历、经验、功夫层面来讲,都是国内第一流的制茶大师,他们确是目前各大茶系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例如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先生,邹先生早年踏遍青山,跋山涉水,一生乐为普洱茶,是熟茶之父,堪为当代普洱茶第一人;而王顺明先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他的制茶技艺在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都是中国茶界的古树,羽叶珍稀而饱满,值得我们敬重、学习、信任。

 

“大师作”还是我们的一个伟大理想。如果整个茶界,乃至各行各业都心怀“大师作”理想,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7


小罐茶“高树多悲风”

 

当然,小罐茶招致谩骂与诟病的根源,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主要还是应了那句话“高树多悲风”。

 

我们说小罐茶引领茶界革命,究竟革了谁的命?我们无需深究。在这以前,我们无法确知曾经有多少新兴进步的事物夭折于吃瓜群众“起哄式”的跟风批斗中,我们也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

 

时至今日,中国茶市的茶叶需求量并没有大规模扩张,但小罐茶的出世和崛起,的确打破了茶业利益平衡,因此招来“旧势力”的嫉妒和反击。

 

二十多亿的年销售额,划走了行业内其他茶企、茶商、茶店的大半奶酪。利益链背后的各路“专家”、媒体、“茶人”们纷纷借势上位,对小罐茶的批判推波助澜,大有绿林好汉之壮观。

 

事实上,除了个别别有用心的导火者,很多诟病小罐茶的人,根本不知道小罐茶是干什么的?只不过沾了一身喜欢跟风骂街的习气罢了。

 

一部分制茶人,他们每年的茶产品非常有限,质量极低,乃至毫无销路。

 

在小罐茶流行于市的“困境”中,他们将“失败”的根源转移至备受热捧的小罐茶之上,不省自身学习效仿、积极进取,反而自甘堕落、人云亦云,毫无自知之明,揪住别人的辫子不放,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一发不可收拾,小罐茶的诸多问题以讹传讹,逐渐扩大,进入公众视野。

 

还有一些人,他们无法容忍比自己牛逼的人(事物)存在,简而言之,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以胡乱咬人,或者攻击的方式去泄自己的无能之愤,细思极恐。心存恶念,必食恶果。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各位茶道中人,在面对流言蜚语时,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喜欢小罐茶,所以我坚持推荐饮用小罐茶。单从茶饮的生态、安全、健康三大基本标准审视,试想一下,中国有几家茶企敢严格执行双检双测?有几家茶企的出品能请行业里的权威把关监制?又有几家茶企能够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后迅速崛起,成长为行业翘楚?

 

一直以来,我终究不认为塑料袋泡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茶。

 

因此,相比立顿这样在海内外飞扬跋扈的袋泡茶,我更希望小罐茶引领中国茶再次主导世界视野,将中国茶发扬光大。

 

就像小罐茶的企业使命和愿景:“做中国好茶,做好中国茶”,“让中国茶重新走向世界”,朴素而有力量,在这一点上,我坚定支持小罐茶。

 

我喜欢普洱茶,对普洱茶颇有研究。邹炳良先生的普洱茶小罐茶滋味甚好,周围的茶友亦如是评价,敢问那些谩骂小罐茶的朋友是否已经品尝几罐?

 

过度的阐释已然乏味无力。新事物的诞生和发展,终究需要时间和人民群众的检验,是非功过就让时间和消费者去定夺吧。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小罐茶。

 

网络时代的商业属性有一条重要准则,它与某种现存的社会属性大约一致。

 

在“平等”、“公平”主义无孔不入的当下市场,一些假以“人民的名义”的投机分子决不会允许“惊艳登场”的个体和牛逼的人在这片土地上存在,他们善于利用闲得蛋疼的吃瓜群众习惯性开启终极脑补模式,冠之以违背“平等、公平”的罪名捣毁他人的“利益”和“成功”。

 

但愿小罐茶能够在这场商业战争中越挫越勇,完成自己的商业使命。

 

在寻茶之路上,我们多少次“以手抚膺坐长叹”,发出“路在何方”的天问。

 

而在面对新的可行之路时,我们却固步自封,一味怀疑,不知所措,畏首畏尾,甚至为阻碍我们前行的势力助纣为虐,这是多么可悲、可怖的事。

 

作为茶界的新生代,小罐茶可能是推动中国茶业再次走向世界,巩固“茶叶帝国”的重要转折因子,我们何不坦然释怀,抓住机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普天之下的茶友、专家、学者、媒体,何不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雅量去瞻瞩、行走茶业之道?

 

《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古人讲,“君子不器,成己达人。”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小罐茶引发的话题可谓多矣,不器方有大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石一龙”授权转载,作者石一龙,仅供学习使用。

找到约57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