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骏眉御尊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中国各省代表性茶叶品牌大全

用茶叶或品牌的关键词去某度搜索,全是乱七八糟的广告,甚至有骗人的信息。所以有必要搞清楚国内主要的茶叶品种及品牌,以下品牌都可以在天猫找到旗舰店。

中华老字号品牌:

以上数据来自商务部网站,未开展线上销售的未列入。

六安瓜片公司创始年为公司成立年,雷允上是保健茶品牌,为非茶之茶,凉茶不列入,部分属于OTC。

以下推荐各省优秀品牌并简单解读或推荐一至两款产品,选择标准为至少获得过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老字号等荣誉(除老字号外2019年后统一取消)最少一项以上,并积极加入网上零售的(未上网经营的多为仅在市及市以下区域经营的,一般影响偏小),按省域产量顺序开始,部分省份品牌较少合并到地理相邻省份。

福建:

福建是我国茶叶市场化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茶叶产量全国第一。既有天福和八马这样的新兴全国知名品牌,也是中茶公司两大旗舰品牌“蝴蝶”和“海堤”所有地。既是红茶和茉莉花茶发源地,也有大红袍和金骏眉等成功的创新品种。但一定程度上陷入恶性竞争、营销用力过猛的境地,“卖茶小妹”骗局对福建茶叶品牌也有误伤之势。

推荐:1、天福茗茶金骏眉礼盒系列,属送礼佳品,天福集团为台湾茶人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58岁时到祖国大陆再创业而成功的企业。

2、福州茶厂“中莉”牌茉莉花茶,属中华老字号,已有近百年历史,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中莉”是代表。

云南:

云南茶企大部分以普洱为主,早些年炒作比较多,现已到品牌深耕的阶段,名牌较多,不只有大益,但同质化太严重,几乎都没有明显的标签,不妨可以试一下凤牌滇红。推荐:凤牌经典58系列。

湖北、河南:

湖北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河南是北方第一大产茶省,但近年来发展一般。

湖北青砖是知名边茶品种,川字牌是中华老字号品牌。

信阳产毛尖,也产信阳红,属红茶后起之秀,在北方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信阳毛尖集团由原五云茶叶集团整合而来,当时曾引发争议。信阳还有一个品牌“九华山”产地位于固始县西九华山地区,因地名和安徽九华山容易混淆,因此未列入。

推荐:1、“萧氏”萧净尖系列,产自三峡库区,属绿茶中的精品。

2,、“文新”信阳红,也属红茶中的精品。

四川、西藏:

四川是一个重要产茶省份,成都饮茶文化全国知名。

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竹叶青”由陈毅元帅1964年视察四川时定名,如今也是市场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西藏林芝同属西南茶区,产少量茶,市场少见,但网上亦有销售。

推荐:

1,、三花1951系列茉莉花茶,属于老成都的味道。

2,、雪域茶谷属于天猫唯一能找到的西藏茶叶店,价格较高,可以尝试。

贵州、重庆:

贵州茶园面积与云南相差无几,“都匀毛尖”由毛主席亲自命名,网上可以看到都匀毛尖的旗舰店,但属平台公司,推荐贵茶集团的“绿宝石”绿茶和“红宝石”红茶,是高原茶的代表作,采用欧盟标准生产,适合做口粮茶。

重庆也是一个适宜产茶的地区,但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推荐“云升牌”永川秀芽,属针形名茶代表作。

两省市特别是贵州在品牌打造上仍需努力,可推荐品牌相对较少。

湖南:

湖南安化是我国边销茶的重要产地,六大茶类除乌龙茶外湖南都有代表性品种,君山银针几乎是黄茶的代名词,宋祖英演唱的《古丈茶歌》流传甚广。产业发展与云南类似,安化黑茶一家独大,产量高但单价低,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推荐君山银针。

浙江、江苏、上海:

浙江是中国绿茶产量最高的地区,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几乎是绿茶的代名词。西湖龙井有四大品牌:狮峰牌、西湖牌、御牌、贡牌,均推荐购买,注意区分与“狮峰牌”名称十分相似的某品牌。“九曲红梅”是浙江唯一的红茶品种,浙茶集团的“天香”是代表品牌。

上海几乎不产茶,却是茶叶的流通和消费中心,有汪裕泰和黄山茶叶公司等知名老字号。

江苏大部分是平原,茶园面积较少,但依然有碧螺春和雨花茶等名茶。三万昌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是碧螺春的代表品牌。

安徽、江西:

安徽和江西是历史名茶的聚集区,中华老字号有“谢裕大、徽六、猴坑、宁红、狗牯脑”,祁门红茶市场竞争力强,九江“宁红”也曾是重要的出口红茶品种。

推荐:1、徽六牌六安瓜片,有多款口粮茶可选。

2、林生牌有机婺源绿茶,性价比高。

广东、广西、海南:

广东是我国茶叶重要的消费地区,潮汕工夫茶文化源远流长。21世纪初深圳曾产生过高端红茶品牌“红岁”,因营销过度如今几近消失。英红是红茶中历史悠久的品牌,英红九号是创新品种,推荐“清翠香”牌英红九号。

广西是茉莉花茶和边茶的重要产区,推荐中华老字号品牌“三鹤”的六堡茶,是一个很特别的边茶品种。

海南则是我国最南的茶区,推荐“椰仙”牌澄迈苦丁茶,属非茶之茶,有一定保健作用。

山东、北京、陕西、甘肃:

北京不产茶,因首都的特殊地位,有“中茶、张一元、京华茶叶、牛街正兴德、吴裕泰”等中华老字号茶企,牛街正兴德是唯一清真老字号茶庄,茉莉花茶制作技术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是我国最北的产茶区,日照绿茶和崂山绿茶属知名品种,但日照茶叶逐渐势微,推荐“晓阳春”牌崂山绿茶。

陕西主要产茶区在秦岭以南的汉中市,2007年,汉中市对原“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宁强雀舌”、“定军茗眉”等多个区域名茶品种经整合后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关中地区的泾渭茯茶原料来自湖南安化,也是2007年复产,品牌仍在整合发展中。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产茶区,主要分布在文县周边裕河和白水江两个自然保护区附近,品种以杭州引进培育的龙井为主。推荐“金陇红”牌陇绿系列。

台湾地区、及进口红茶:

台湾地区属于黄金产茶带,品质较高,冻顶乌龙茶被誉为“茶中圣品”。

特威茶是新加坡新兴的红茶品牌,属茶中奢侈品。

英国是红茶的主要消费地区,立顿和川宁是全球销售居前的红茶品牌。

世界最好的红茶产自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古称锡兰,所以称锡兰红茶。

其它品牌:

小罐茶是近几年新兴的高端茶叶品牌。

艺福堂和乐品乐茶是茶叶电商的佼佼者。

宇治抹茶是国内唯一的专业抹茶企业。

保健茶类请尊医嘱购买,一般只有安慰剂的作用。

舒曼:“考亭书苑”茶韵咏叹

“考亭书苑”这款茶是上海茶客舌尖上记忆里的一个闪光点,如今在上海滩拥有“考粉”无数,亦有数不清的上海茶馆、茶庄正在经销着由考亭书苑荣誉出品的“正山小种”和“红乌龙”,看着、闻着茶香如此溢满申城,在茶客杯中缓缓地吟唱,这首先还的感谢武夷山桐木关的魏华先生把闽北精品好茶——“考亭书苑”引入上海。

“考亭书苑”有系列精制茶品推出而广受青睐,细细品味,有时光荏苒,也有难以言说的情怀,但能撩动诸多喜欢“考亭书苑”茶客情感因素的却恰恰是“正山小种”的温馨心语。钟情于这款茶是因为“考亭书苑”除了在武夷风景保护区内拥有生态茶园基地外,更有叶兴渭、郑成根这两位杰出的制茶大师倾情出演,且融“烟熏”小种风雨,沏开那记忆的坳头村制茶历史。

叶兴渭,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总工程师,有研制正山小种55年历史,也是“金针梅”茶研发人之一,在小种红茶领域有其独特发言权;郑成根是第一位金骏眉茶青样本提供人,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研究所首席制茶师,1997年独创研发“红乌龙”而茶香江湖。所以有人说,有此两位制茶大师坐镇,考亭书苑有好茶的口碑不外传也难,于是便有茶客端着茶杯洋洋自得,大有“坐拥‘正山’看外山”的感觉。

有茶友喜欢在冬日里,捧一杯热腾腾正山小种,谈古论今,朝花夕拾,可有风雨回忆,可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考亭书苑的茶汤倾注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命题,于是有感而发:“既然我已钟情于考亭书苑,没有理由不含情细诉我心中对正山小种的爱意”。

说起“考亭书苑”,自然会联想到朱熹晚年在武夷山南麓建阳创办的“考亭书院”。而“考亭书苑”乃据“考亭书院”名号而来,是为纪念朱熹在似水流年的恬淡时光里嗜茶、爱茶、品茶、植茶的情结而来,是为一代大儒人生跋涉的宏儒精神而来,是为在淡然的岁月里缓缓地绽放九曲山水风光而来。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因四方前来求学的人众多,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筑室建阳兴办学堂,初把学堂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为“沧州精舍”。因朱熹嗜茶有加,亦常在“精舍”内外与文友赋诗挥毫、品茗论道。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于是,考亭书院随着朱熹的名号远播四海,流传千古。在考亭书院,朱熹躬耕茶事,把种茶采茶当作讲学著书之余的修身养性之举,朱熹的茶事活动亦体现了与武夷山自然风光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为当时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在建阳位于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也正因了朱熹的考亭书院影响,建阳也因此被称为“理学之邦”。不过,史学界有人说,在当时中国就其书院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但是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

鉴于此,魏华说,让昔日考亭书院的“理学”思想就体现在“考亭书苑”茶文化“游学”韵味体验中。在武夷山脉溪流旁,围炉煮茶,待沸水激活你的心绪,素手调一曲琴箫和鸣,兑上一份闲情逸致,还有半梦清趣半幽居的心情,此时一杯茶已然超越了一切,沁入了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悠悠韵味之中。

品茶,不仅讲究茶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所以,昔日考亭书院的一杯茶,其茶品已非物质意义而言,而是与人生哲学有关联。诚如朱熹在品武夷岩茶所言:“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咏武夷茶》)。在朱熹眼中,饮茶为一洗尘心,悠然地与自然相处。他在建阳曾写过一首茶诗名《咏茶》,是在参加其表兄邱子野设的茶宴会上而作:“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由此可见,朱熹品茶,更多的是从人生态度上考量人生的处世机缘来领悟茶道的真谛。

说起朱熹喝茶,许多人都以为他常喝武夷山茶,譬如朱熹常与友人在武夷山“茶灶石”上品饮名茶、吟诗斗茶,并留下“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诗句。其实不然,朱熹从不刻意挑剔茶叶,走到哪里就喝哪里茶,属“遇茶吃茶”之人。绍兴十八年,朱熹游杭州上天竺寺院与慧明(文畅)法师以茶结缘,谈兴盛浓。这杯鸠坑种的龙井茶让朱熹喝出了“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春日游上竺》)的绝妙诗句;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康王谷游历,享受当年陆羽以好水谷帘泉水泡饮庐山云雾茶时所体会到的雅兴和畅快之感,留下了“采薪爨绝品,渝茗浇穷愁”(《康王谷水帘》)的深刻印象。朱熹后来在庐山卧龙岗品茗逍遥感怀于“玉渊茗饮余,三峡空尊愁”(《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深切体会。但凡朱熹外出纵使游山玩水,总会寻茶觅茶,是朱熹一大人生乐趣,但他在享受山水之乐中仍不忘“座对清荫只煮茶”(《积芳圃》)的清香与悠然,要的是茶烟缓缓、心不落尘的感觉。

承袭朱熹茶意深处的是考亭书苑对“琴棋书画诗曲茶”形而上追求的境界。看案上一花,赏一季嫣然;闻席间一琴,听一夜秋风;品茶中一席,得一方清趣。有人邀友畅谈忘尘之处,就会联想到“考亭书苑”茶寮中的滴水微香,那番流水洗肌骨、席间如清林的淡泊情怀恰恰是喝茶人身在茶席、心闲山野的浪漫追求。

茶无雅俗,与人共饮。以魏华之见,人这一生都是在一杯茶中相遇,无论是在寒冬还是春秋。我在泡茶,你来喝茶,我能做的,是为你冲泡一杯昔日考亭书院“理学”之茶,浅啜即可,不必深究,因为朱熹理学思想始终在这杯茶汤里与您相逢。而“考亭书苑”这杯茶韵,即使你身在远方,也能彼此牵挂。

秉持着这份念想,魏华坚持在制茶过程中,以物性为上,遵茶理,合三才,拜五行,使得茶性尽显,如武夷山的一缕风、一场雨,清馨来自天际,品一口,却能澈入心底。魏华认为,坚持武夷山“正山”品质,致力于将“正山小种”红茶发扬光大,自始至终是考亭书苑发展的终极目标。也许正是魏华的这份牵挂和用心,在2016年7月举办的上海“考亭书苑杯”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上,使考亭书苑的茶香韵味大放异彩,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古文人墨客对武夷山茶的描述和点赞是实实在在的,一杯隐藏在考亭书院的茶韵却从来没有离开记忆,那一幅镶嵌于心的朱熹在建阳茶事活动的画面,给人带来的绝妙诗意和无限遐想……

(舒曼茶话写于2018年8月上海浦东清茗斋)

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榕成功举办

11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福州成功举办。

各界领导倾情关怀,助力茶产业发展

茶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凝聚着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支持,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高级顾问陈家骅;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省文化厅原厅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原主任宋闽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张伟光,柯家耀;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首席专家、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农经委原正厅级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冯廷佺;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司法厅原副厅长、高级经济师李陵军;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邹荣贵;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巡视员王建民;福建省委农办原副巡视员陈文儒;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董玉洪;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德友;福建省人大原副巡视员、福建茶人之家秘书长潘发斌;泉州市政府驻福州办事处主任陈万全;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郑迺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技艺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魏月德;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秘书长郑长鸣;福州市泉州商会秘书长曾纪福;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等。

与会领导专家嘉宾齐聚一堂,品茗论道,为茶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茶叶不只是普通商品,更是承载着中华千年的茶文化,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以一业之重,造万众之福。茶人任重而道远,必须做到“学茶专心、做茶用心、卖茶良心”,传承技艺,造福人民!

专业评委,国标审评

担任本次比赛主要专家评委有: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兰元;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师张方舟;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郑廼辉;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级技能大师黄财标;九三学社、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质量工程师、国家高级评茶师、福建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百文;福建茶人之家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江铃;长期奋斗在茶叶生产收购第一线的著名实践型专家评委有:日春股份副总裁兼技术研发总监、国家一级评茶师、首届福建省技能大师、中国制茶大师林阳顺;福州凯捷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高级评茶师陈锡江;评委还有高级评茶师高永文、苏龙海、张世明、陈清标等。

评委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每一泡茶进行反复审评,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以及制作技艺等因素综合考量,认真斟酌,优中选优。

赛场百里挑一,茶王“茗”不虚传

本次茶王赛参赛热情高涨,参赛者来自全国各地,组委会收到参赛茶样情况如下:

铁观音组 431个,其中:清香型137个、浓香型172个、陈香型122个。

岩茶组554个,其中:大红袍188个、肉桂184个、水仙182个。

白茶组377个,其中:白毫银针61个、白牡丹104个、寿眉104个、贡眉108 个。

红茶组221个,其中:全芽类红茶(金骏眉)107个、 非全芽类红茶(正山小种)114个。

普洱茶53个,共收到参赛茶样 1636个。

11月13日—14日,在福建省茶检站进行预赛和决赛,每一泡入围茶叶都历经过五关斩六将,以质称雄,经过激烈的角逐,产生了获奖名单。

权威机构 联袂主办

主办单位:

福建省对外经济关系研究会

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

福建省茶叶学会

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

福建茶人之家

福建省创新创业市场服务协会

指导单位: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技术指导单位: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

福州市泉州商会茶叶分会

第十二届中国海丝名师茶王争霸赛获奖名单

一、铁观音组:

清香型

A、金奖茶王

慕茶人—泉州恒尊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铭盛源茶业 林别花

2、铭盛源茶业 《铭音》

3、佳鸿茶业 (鸿雁于岸)

4、铭盛源茶业 《逐音》

5、举源名茶 李燕燕

6、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7、逸发种茶世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8、福建省沐言茶业有限公司 《行云古香》

9、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10、举源名茶 陈小燕

C、铜奖

1、玉元春茶业有限公司

2、安溪清和馨茶庄 翁玉

3、福州佳延印象茶叶 陈昆明

4、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银桂

5、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6、安溪尚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建法

7、永春县呈祥雪野生态茶场 黄文阗

8、匠馨茶业 陈志鹏

9、泗溢茗茶 吴国全

10、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11、永春县呈祥雪野生态茶场 黄胜青

12、裕发茶庄 林振风

13、源祥茶行 詹文德

14、中闽馥御轩 苏海松

15. 名大茶行 马木进

02

浓香型

A、金奖茶王

季王茗茶 董志萍

B、银奖

1、漳州福锦熙茶业

2、安溪安颐茶业有限公司 高志生

3、开闽王茶业 傅孙抗

4、艺香茶庄 高汉川

5、三韵茶業(金焙韵) 蔡丽纯

6、福建省沐言茶业有限公司 《行云古香》

7、爱群茗茶 李爱群

8、泉湖茶厂 林良镇

9、泉芯泉逸茗茶 李庆丰

10、鑫香茶业 苏竹根

C、铜奖

1、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2、志扬茶业

3、贵福天地人 王文海

4、野生泰®

5、福美春茶业 高美华

6、安溪福明茶业有限公司 陈福明

7、顺仁茗茶 杨华锋

8、安溪清和馨茶庄 翁玉

9、学金茶业 陈艺宗

10、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11、闲韵茶业 苏金龙

12、红萱茶语 黄萱儿

13、臻水茶行 黄荣坤

14、开闽王浓香泗益 付明星

15、天海轩茶业

03

陈香型

A、金奖茶王

安溪守茶炉家庭农场 李泽彪

B、银奖

1、顺金茶行 林萍真

2、顺金茶行 吴文彬

3、绿壶春 《十年秘茶》

4、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5、钦和茶业 肖秀春

6、珍田山茗茶 苏朝发

7、珍田山茗茶 苏朝发

C、铜奖

1、安溪县感德玉坤茶叶 陈燕华

2、臻水茶行 黄荣坤

3、安溪安颐茶业有限公司 高志生

4、学金茶业 陈艺宗

5、叶叶鲜茗茶 洪良山

6、多暇园 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7、鑫香茶业 苏竹根

8、安溪湖上总溪家庭农场 苏总溪

二、岩茶组

01

大红袍

A、状元茶王

慕茶人—泉州恒尊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武夷山市元桢茗枞(生态)茶业 饶元祯

2、武夷山市傲骨岩香茶业有限公司

3、武夷山彭佑茶业

4、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5、武夷山美臻茶业有限公司 鄢键伟

6、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7、游弘晏

8、武夷山市三枞溪岩茶厂 曹建辉

9、武夷山市云瑞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10、佳延印象茶叶 陈昆明

11、福建长韵茶业有限公司 郑长勇

C、铜奖

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2、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彭厚华

5、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6、福建趣喝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8、武夷山大千印象茶叶有限公司 田振源

9、武夷山市山水茗匠生态茶业贸易有限公司 胡刘文

10、武夷山市善韵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刘仕欣

11、高朝洪

12、武夷山市善韵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刘仕宇

13、张莉

14、武夷山大岩堂茶业有限公司

15、武夷山市一福茶庄

02

肉桂

A、状元茶王

福建臻岩韵茶业有限公司

B、银奖

1、福建趣喝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武夷山博泽岩茶厂

3、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4、叶伟峰

5、武夷山星能量茶业有限公司 韩诗怡

6、福建郑莲英集团有限公司 郑莲英

7、福建花宏香茶业有限公司

8、厦门市思明区正字号茶叶 陈金菊

9、钦和茶业 肖秀春

10、福建莲沁茶业有限公司 朱玉莲

11、武夷山市漫谷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赵宣

C、铜奖

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2、黄珊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崇岩留韵——杭州上城友缘茶叶有限公司 陈梓毅

5、武夷山市御品倾心岩茶厂

6、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7、武夷山泠辰茶业有限公司 李玲

8、武夷山市元桢茗枞(生态)茶 饶元祯

9、武夷山蝉蜕岩茶业有限公司 张夷荣

10、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11、福州琦兰茶业有限公司

12、福建长韵茶业有限公司 郑长勇

13、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14、武夷山御岸奇茗茶业有限公司 王建辉

15、武夷山合心岩 赵伟明

16、武夷山市利客隆岩茶厂 柳金龙

17、武夷山碧恒春茶业有限公司

18、汤大伟

19、武夷山彭佑茶业

20、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21、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03

水仙

A、状元茶王

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B、银奖

1、武夷山市傲骨岩香茶业有限公司

2、周丽

3、夏鹏程

4、黄珊

5、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6、胡龙

7、苏州九岩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汤大伟

8、武夷山星能量茶业有限公司 韩诗怡

9、武夷山彭佑茶业

10、台江区茗月轩茶叶店 林薇

11、武夷山昌沐茶业有限公司 方燕


C、铜奖

1、张夷荣

2、武夷山市锁香轩茶业有限公司 (依芯岩茶业)

3、福建启明贸易有限公司 李启明

4、武夷山美臻茶业有限公司 鄢键伟

5、中闽冯氏 冯礼平

6、武夷山博泽岩茶厂 季爱玲

7、武夷山蝉蜕岩茶业有限公司 张夷荣

8、武夷山市三枞溪岩茶厂 曹建辉

9、葫芦岛福鼎茶庄 赵爱国

10、渝福茗茶店 周小梅

11、武夷山白云印记茶业有限公司

12、福州凤栖芷茗茶业有限公司 邱智伟

13、武夷山市利客隆岩茶厂 柳金龙

14、愚执茶业 李伟

15、中旭华道(北京)商贸有限公司

16、武夷山市泠辰茶业有限公司 李玲


三、白茶组

01

白毫银针

A、金奖茶王

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B、银奖

1、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C、铜奖

1、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2、马氏茗茶 马金进


02

白牡丹

A、金奖茶王

福建益馨茗茶业有限公司 郑伟豪

B、银奖

1、钦和茶业 肖秀春

2、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3、综艺轩茶业 林小寒

4、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C、铜奖

1、安溪守茶炉家庭农场 李泽彪

2、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3、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4、罗源县中房镇吃茶去家庭农场 陈明雄


03

贡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B、银奖

1、福建祥欣茶业有限公司 詹丁琏

2、福州六易茶行 林小峰

3、钦和茶业 肖秀春

4、福建独霸茶业有限公司 姚增泉

C、铜奖

1、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2、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3、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4、多暇园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5、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04

寿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韵馨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银霞

B、银奖

1、福建白金号茶业有限公司 吴晓青

2、福州市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C、铜奖

1、泉州市津芯茶业有限公司 王金星

2、多暇园永春茶叶博物馆 王新柏


四、红茶组

01

全芽类红茶(金骏眉)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 李艾泽

B、银奖

1、厦门武夷宗师茶业有限公司

2、安溪县醉仙叶茶业 杨进方

3、清阳综合茶叶批发

4、振香茶业 杨小珍

C、铜奖

1、武夷山碧恒春茶业有限公司

2、野生泰®

3、愚执茶业 李伟

4、福建魅乐茶业有限公司 高红

5、季王茗茶 董志萍

6、崇岩留韵—杭州上城友缘茶叶有限公司 陈梓毅

7、官语茶文化有限公司 上官志忠

8、名大茶业 马木进


02

非全芽类红茶(正山小种)

A、金奖茶王

鸿程家茶(状元红) 马鸿程

B、银奖

1、武夷山市九渠源茶业 熊细妹

2、罗源县中房镇吃茶去家庭农场 陈明雄

3、福建省武夷山泰和春茶业有限公司

4、谢金龙

5、山茶苑茶叶 林文敬

C、铜奖

1、野生泰®

2、杨杰

3、武夷山彭佑茶业

4、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5、福建九曲幽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利洋

6、武夷山朱氏工夫茶业 朱志强

7、福州印象壹号茶业有限公司 《闽江壹号》

8、福建鑫祥恩茶业有限公司 詹文德

9、福建祥欣茶业有限公司 詹丁琏


五、普洱茶组

A、金奖茶王

厦门醉茶香茶业有限公司(醉然香)联系人:李艾泽

B、银奖

1、云南勐海勐峨茶业有限公司

2、鸿程家茶 马鸿程

来源:微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