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骏眉,由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先生及其制茶师团队于2005年研发。它是在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创新工艺研发的高端红茶,它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市场无高端红茶的空白。
其名寓意:希冀金贵之茶犹如骏马奔腾般发展。金骏眉原料产自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方圆565平方公里的原生态茶山,手工采摘后由茶师精心制作,每500克金骏眉约需6~8万颗芽尖。
正宗外形条索紧秀,略显绒毛,隽茂、重实;色泽为金、黄、黑相间,色润;开汤汤色为金黄色,清澈有金圈;其水、香、味似果、蜜、花等综合香型;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滋味鲜活甘爽,高山韵显,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森林幽谷之中;杯底冷、热、温,不同时嗅之,底香持久、变幻令人遐想,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叶色呈古铜色。总之,金骏眉实属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乃世界红茶之顶尖。
名字由来
金骏眉的名称含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一、金
金者,贵重之物也,代表等级。(注意:金骏眉的金,并不是说茶干是金黄色的。市面上流传金骏眉应该是金黄色,金黄色绒毛多乃是误传。正宗的金骏眉应该是黑色居多,条索中略带金色黄色,色亮而润。)
二、骏
(1)骏,同“峻”,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
(2)骏,同“俊”,金骏眉外形纤细,俊秀如眉。
三、眉
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茶类中好芽制成称眉者,如有寿眉、珍眉等,所以眉本意是指细小的高级茶尖、茶芽。
产品特色
形状:绒毛少、条索紧细、隽茂、重实;
色泽:金、黄、黑相间,色润;
香气:复合型花果香、蜜香、高山韵香明显;
滋味:滋味醇厚、甘甜爽滑、高山韵味持久;
汤色:汤色金黄、浓郁、清澈、有金圈;
叶底:呈金针状、匀整、隽拔、叶色呈古铜色;
产地介绍金骏眉的产地桐木关是武夷山脉断裂垭口,海拔高度1100米,闽赣古道贯穿其间,系古代交通与军事要地。武夷山桐木关是金骏眉红茶的产地,桐木关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最核心的位置。在桐木关,我们能看到的是漫山的“野茶”园,路过的是一间接一间古意盎然的老式茶作坊,闻到的是浸润在空气中的茶香,入口的是一杯杯酵厚、火候各不相同的红茶。
桐木关乃以“茶”闻名,它是全世界红茶的发源地,即是曾经闻名于世(曾经有英国间谍、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两次探密桐木关并窃走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秘密)、而今几乎被遗忘的正山小种红茶的产地。桐木关的再次瞩目耀眼不得不感谢火热的顶级红茶“金骏眉”。金骏眉的出现让桐木关恢复了昔日的生机勃勃。
第一位提供金骏眉研制原料的正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坳头村郑成根老茶园的茶青样本,这些都跟原产地地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优良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保护区内种类丰富的植被资源为正山小种提供了天然的绿色肥料,还有70多种茶虫的天敌为无公害茶叶发挥了生态保护作用,使正山小种茶园免施化学农药。
制作工艺
金骏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全程都由制茶师傅手工制作,每500g金骏眉需要数万颗的茶叶鲜芽尖,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萎凋、摇青、发酵、揉捻等加工步骤而得以完成。金骏眉是难得的茶中珍品,外形细小紧密,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汤色金黄,入口甘爽。
分辨真伪
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细看。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开汤汤色为金黄色。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其水、香、味 似果、蜜、花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真正的金骏眉条索紧结纤细,圆而挺直,有锋苗,身骨重,匀整。香气特别,干茶香气清香;热汤香气清爽纯正;温汤(45℃左右)熟香细腻;冷汤清和幽雅,清高持久。无论热品冷饮皆绵顺滑口,极具“清、和、醇、厚、香”的特点。
冲泡要点
1、冲泡金骏眉的器皿选择:建议选用功夫茶白瓷杯组或者透明玻璃杯,这样在冲泡时既可享受金骏眉茶冲泡时清香飘逸的茶香,又可欣赏金骏眉芽尖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姿态与晶莹剔透的茶汤;
2.泡金骏眉的水温控制:泡红茶的水温,冲泡水温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适合的水温有利于金骏眉茶叶香气、滋味以及所富含的内含物的浸出。 品质好、海拔高的金骏眉要用沸水直接冲泡,才能散发出内含物质。
3、金骏眉冲泡的茶量:冲泡金骏眉需要放多少茶叶呢?根据个人口味浓淡掌握。金骏眉茶干建议放入3克即可连泡12次以上,太多了浪费;
4、金骏眉冲泡方法:预先放入3克金骏眉进行温润洗茶后,为保护细嫩的茶芽表面的绒毛及避免茶叶在杯中激烈的翻滚,应沿着白瓷盖碗或玻璃杯的杯壁细细的注入水,可保证茶汤的清澈亮丽:
5、金骏眉的出水时间品饮:第一次注沸水后,金骏眉(银骏眉)在杯中大约静置5秒,以后每泡顺延5秒即可。后期十多泡时可将水重新加热至沸腾;
6、金骏眉冲泡用水:选用优质矿泉水或井水,以软性水(低矿物质含量)为佳。一般水温为100度。
金骏眉原料产自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方圆565平方公里的原生态茶山,手工采摘后由茶师精心制作,每500克金骏眉约需6~8万颗芽尖。
正宗外形条索紧秀,略显绒毛,隽茂、重实;色泽为金、黄、黑相间,色润;开汤汤色为金黄色,清澈有金圈;其水、香、味似果、蜜、花等综合香型;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滋味鲜活甘爽,高山韵显,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森林幽谷之中;杯底冷、热、温,不同时嗅之,底香持久、变幻令人遐想,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叶色呈古铜色。总之,金骏眉实属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乃世界红茶之顶尖。
名字由来
金骏眉的名称含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一、金
金者,贵重之物也,代表等级。(注意:金骏眉的金,并不是说茶干是金黄色的。市面上流传金骏眉应该是金黄色,金黄色绒毛多乃是误传。正宗的金骏眉应该是黑色居多,条索中略带金色黄色,色亮而润。)
二、骏
(1)骏,同“峻”,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
(2)骏,同“俊”,金骏眉外形纤细,俊秀如眉。
三、眉
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茶类中好芽制成称眉者,如有寿眉、珍眉等,所以眉本意是指细小的高级茶尖、茶芽。
产品特色
形状:绒毛少、条索紧细、隽茂、重实;
色泽:金、黄、黑相间,色润;
香气:复合型花果香、蜜香、高山韵香明显;
滋味:滋味醇厚、甘甜爽滑、高山韵味持久;
汤色:汤色金黄、浓郁、清澈、有金圈;
叶底:呈金针状、匀整、隽拔、叶色呈古铜色;
产地介绍
金骏眉的产地桐木关是武夷山脉断裂垭口,海拔高度1100米,闽赣古道贯穿其间,系古代交通与军事要地。武夷山桐木关是金骏眉红茶的产地,桐木关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最核心的位置。在桐木关,我们能看到的是漫山的“野茶”园,路过的是一间接一间古意盎然的老式茶作坊,闻到的是浸润在空气中的茶香,入口的是一杯杯酵厚、火候各不相同的红茶。
桐木关乃以“茶”闻名,它是全世界红茶的发源地,即是曾经闻名于世(曾经有英国间谍、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两次探密桐木关并窃走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秘密)、而今几乎被遗忘的正山小种红茶的产地。桐木关的再次瞩目耀眼不得不感谢火热的顶级红茶“金骏眉”。金骏眉的出现让桐木关恢复了昔日的生机勃勃。
第一位提供金骏眉研制原料的正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坳头村郑成根老茶园的茶青样本,这些都跟原产地地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优良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保护区内种类丰富的植被资源为正山小种提供了天然的绿色肥料,还有70多种茶虫的天敌为无公害茶叶发挥了生态保护作用,使正山小种茶园免施化学农药。
制作工艺
金骏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全程都由制茶师傅手工制作,每500g金骏眉需要数万颗的茶叶鲜芽尖,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萎凋、摇青、发酵、揉捻等加工步骤而得以完成。金骏眉是难得的茶中珍品,外形细小紧密,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汤色金黄,入口甘爽。
分辨真伪
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细看。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开汤汤色为金黄色。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其水、香、味 似果、蜜、花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真正的金骏眉条索紧结纤细,圆而挺直,有锋苗,身骨重,匀整。香气特别,干茶香气清香;热汤香气清爽纯正;温汤(45℃左右)熟香细腻;冷汤清和幽雅,清高持久。无论热品冷饮皆绵顺滑口,极具“清、和、醇、厚、香”的特点。
冲泡要点
1、冲泡金骏眉的器皿选择:建议选用功夫茶白瓷杯组或者透明玻璃杯,这样在冲泡时既可享受金骏眉茶冲泡时清香飘逸的茶香,又可欣赏金骏眉芽尖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姿态与晶莹剔透的茶汤;
2.泡金骏眉的水温控制:泡红茶的水温,冲泡水温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适合的水温有利于金骏眉茶叶香气、滋味以及所富含的内含物的浸出。 品质好、海拔高的金骏眉要用沸水直接冲泡,才能散发出内含物质。
3、金骏眉冲泡的茶量:冲泡金骏眉需要放多少茶叶呢?根据个人口味浓淡掌握。金骏眉茶干建议放入3克即可连泡12次以上,太多了浪费;
4、金骏眉冲泡方法:预先放入3克金骏眉进行温润洗茶后,为保护细嫩的茶芽表面的绒毛及避免茶叶在杯中激烈的翻滚,应沿着白瓷盖碗或玻璃杯的杯壁细细的注入水,可保证茶汤的清澈亮丽:
5、金骏眉的出水时间品饮:第一次注沸水后,金骏眉(银骏眉)在杯中大约静置5秒,以后每泡顺延5秒即可。后期十多泡时可将水重新加热至沸腾;
6、金骏眉冲泡用水:选用优质矿泉水或井水,以软性水(低矿物质含量)为佳。一般水温为100度。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今(11月1日)起,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绿茶低温储藏保鲜技术规范》正式在全国实施。67岁的英山退休干部易华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易华是这项技术规范的第一起草人。
据他介绍,1997年他就钻研“绿茶保鲜”,1998年效果初显,此后不断进行完善,2007年荣获省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发明奖”。他对记者说,“获奖之前我就免费到处传授,但人们不太重视,都说隔年茶虽香不如初,但喝不死人,搞那么复杂干嘛儿?殊不知,湖北茶叶在全国打不响,就是这种只管‘不出事’、不求‘优中优’的惰性思维作怪呀……”
曲折的身世,可敬的老人
易华1954年出生,原籍何处,他不知道。
据他讲,出生4个月,生母病逝。那是个吃不饱饭的年代,父亲将他送人了。他跟养母讨了6年饭,养母也去世了。临终前对他说,你去黄州,找一个叫“易元普”的人。
养母跟易元普有什么故事,不得而知。年仅6岁的他,拿着破碗边讨饭边问路,走了近半年,才问到当时的黄州南湖农场,找到易元普,他这才有了“易华”这个名字。
易元普终身未娶,对他视如己出,把他养大,送他读书。1984年他从当时的黄冈师专毕业,到英山三中教书。养父提醒他,“不是我把你养大的,是党、是国家,我给你取名‘华’,是中华的华,你要报恩。”
赤子的忠心,满怀的豪情
怀着养父的教诲,他认真教书,热爱英山。
已30岁了仍无心婚恋,周末总骑自行车考察英山的地质、土壤,以及各类作物的生长。
英山“八山一水一分田”,1449平方公里他几乎跑遍了,访贫问苦,记笔记,就英山如何更好发展经济写出万言调查报告,寄给当时的英山县委。
那时刚改革开放不久,时任县委书记黄俊大为感动,很快派出两个专班,一个论证他的报告的可行性,另一个考察他本人。1995年,他被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没多久又派他任杨柳湾镇科技副镇长。
他意气风发,率领杨柳湾乡亲们大面积种茶。
当时英山茶农不多,村民不愿种,白天把政府发的茶苗栽下,夜里又偷偷拔掉。
怎么会这样?多方打听才知,种茶不如种粮食。种茶要三五年见效,春天采一点,6月后就卖不动了,也容易变质,才炒出的茶,没几天就味道不正了。
他自费去安徽黄山、浙江新昌、福建安溪考察。很沮丧,当时全国的茶叶都这样,种茶不挣钱。
他开始钻研储茶。那时多用坛子封存储茶,坛口放木炭吸潮,也有用开水瓶胆,但储藏不多。他想,冰柜能保鲜蔬果和肉类,也应该能保鲜茶叶呀。买了5斤茶叶放入冰柜,3个月后取出,霉了。
烘焙过的茶,温度低至-18℃,依然长霉,看来茶叶变质不光因为气温高,跟温度太低也有关,这涉及到干湿度,以及包装材质。
他改用铝箔袋包装,3个月后取出,受潮发霉好多了,但茶香闻不到了。跑武汉请教专家教授,得知-18℃会破坏茶叶活性菌,哪还有香?
他回家继续试验,不知买了多少个5斤茶叶,不知试验了多少次。1997年终于找到秘诀:最佳干湿度为93至97%,最佳温度为0至±5℃,必须用双层铝箔包装。
但依然没人信他,他就“以身试法”。
1998年筹资50万元,在淡季(6-10月)向全县收购名优绿茶,均价28元/斤,人们争相卖给他,共1万斤,把县食品公司冷库租下来,按他设定的保鲜参数,储藏。
秋茶渐渐涨价,涨至100元/斤时他开始卖,明说“我这是储藏的春茶,味不对,可以退”,但茶叶香嫩如初,人们疯狂抢购。涨至150元/斤、涨至360元/斤,最后有人愿以500元/斤来买时,1万斤存茶已销售一空。
他赚了120万元,却并未就此变成商人。他将技术无偿教给茶农,全县一下子建起30多座冷库。英山茶叶总产量跻身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就始于他那次“以身试法”。2007年12月,他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
如今的英山,名优茶产量居全国前列。11个乡镇有10个是茶叶专业乡镇。易华当年任科技副镇长的杨柳湾镇,早已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
不停地奔走,不老的匠心
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陈勋博士,也是农业农村部11月1日实施的这项保鲜技术规范的起草人之一,他对易华深感敬佩,说“茶叶保鲜储藏,迟早会有人做,易爹爹走在了时代前面。”易华想的是“湖北品牌”,奔走多年,呼吁保鲜,但市场反响不高,因为茶商只为各自效益。
还有个客观原因,并非所有茶叶都亟需保鲜,中低档茶叶要求就不大,乌龙茶、白茶、黑茶也要求不高。“有人说易爹爹患有痛风,行走不便还免费到处奔走,是钻牛角尖、想出名,他都快70岁的人了,还图什么名?”陈勋说,亟需保鲜的主要是绿茶,绿茶占湖北茶叶总量90%以上。像金骏眉、银骏眉这种天价高档绿茶,保鲜不够,对品牌杀伤力巨大。“易爹爹思想前卫地关注湖北茶叶全局,体现的正是工匠精神。”
省农业农村厅果茶办调研员宗庆波对记者称,他一直为易华的精神所感动,“但市场未给予他应有的反响,还有个具体原因。”宗庆波说,国家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分强制型、提倡型。涉及消费者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必须强制执行;其余则多是鼓励型,以使产品质量达到最优。“这也正是易华的可贵可敬,他希望每位茶商能将产品做到最优,希望湖北尽快由‘茶业大省’变成‘茶业强省’,着实令人感佩。希望能通过此次国家正式颁行绿茶低温储藏保鲜技术规范,帮广大茶商自发提质竞进,追求卓越,尽快将湖北茶业的整体水平提到一个新层级。”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振雄,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