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骏眉能放多长时间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如何炒作一种茶?当年台湾茶商的那些骚操作

一种茶,原本默默无闻,如何让它在几年之内做到全国爆红,又如何让它从几百块一斤的价格,飙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斤的?

没错,靠炒作!

炒作是那么容易的吗?那可是硬桥硬马的真本事,我们崂山茶因为产量稀少,价格比较高,所以很多网友经常在我文章和视频下方留言,说崂山茶价高不就是靠炒作吗?咚咚你也别在那又拍又写的,炒作什么?

一开始我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多了,发现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这心态有点炸:这些“炒作炒作”张口就来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茶叶炒作吗?天真了吧?今天咚咚我就跟大家详细说说炒作茶叶的事。

炒作一种茶,比看战争大片还刺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徐徐渐进,环环相扣,惊心动魄,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大庄家发了,了事拂身去,深藏钱与名;炒客们惨了,崩盘如山倒,一朝解放前。

全国最开始炒作的茶,就是普洱,后来有大红袍、安化黑茶等等,而全国第一波茶叶炒作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批台湾茶商,他们的招数眼花缭乱,到如今还被经常拿来用。

今天,咚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炒作一种茶,都需要做些什么?

普洱茶:噩梦开始的地方

2004之前,知道普洱这种茶的人寥寥无几,喝的人就更少了,原因很简单,普洱作为边销茶,主要供给西藏等地区的牧民们喝,同时边销茶过去受国家管制,价格也一直上不去,云南又地处偏远,内地绿茶情节严重,别说普洱,就是红茶也没几个人喝,再一看这粗枝大叶子做的茶,加工也粗糙,茶饼里还经常夹杂着鸡毛什么的,简直下不了嘴。种茶也不挣钱,很多茶农甚至把古茶树都砍了,改种水果。

说起那几年的普洱,可怜得能让人掉泪。

但普洱茶在80年代就已经在港台地区开始流行起来,最初因为便宜又耐泡,普洱成为香港茶楼的宠儿,后来这批港台茶商居然发现了一个门道: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普洱茶的味道竟然上去了,普洱的储藏属性被这帮人挖掘了出来,众茶商欢呼:我的天,这不收藏价值就来了!

香港的茶馆遍地都是

于是这拨人就开始在港台地区炒作普洱老茶,那几年确实弄得挺红火,但炒作注定长不了,更何况台湾香港才多点人,发展得又比较早,已经被各种营销手段教育过好几轮了,都精得跟猴似的,所以没几年功夫,大规模普洱炒作就在港台地区歇菜了。

于是台湾人盯上了大陆。大陆这个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刚加入WTO,第一波人也富起来了,但钱袋子鼓了,却没见过什么大阵仗,属于“人傻、钱多”的阶段,那是真·土豪,这不正是人家下手的机会吗?

阿哥,阿叔,速来!

炒作第一招:打文化牌

在中国,一种茶要想成为名茶,必须征服一类人——精英阶层,而且最好是皇帝,靠这些人带货是最便捷的路数。只有这群人说好,这茶叶才能出名,全国人民才能效仿精英们去喝,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龙井、碧螺春、茉莉花、金骏眉不都是这样火的吗?

正因如此,茶叶必须具有文化属性,才能入得了精英阶层的法眼,要不然这群人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咽了汤之后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顶多说句:这茶不错。

那能行吗?那不得瞎扯两句,显得自己有知识,有品位,有票子吗?

来,小王,喝了这杯82年的普洱,然后给我写个喝后感

所以这第一招,就必须凸显茶叶的文化属性,越古老越好,越高大上越好。

台湾人炒作普洱茶的第一步,就同时打了两张文化牌,搞了个大阵仗:在2005年的时候,上演了一出“马帮进京送贡茶”的好戏。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马、43名赶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马队,从云南向北京进发,打着旗号是:“云南普洱·瑞贡京城”。

2005年马帮进京的空前盛况 

整整5个月,大小活动相互配合,马帮一路北上,引起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成为当年最火的事件之一,一路走一路曝光,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为什么是两张文化牌:第一张讲的是茶马古道,凸显了普洱茶的历史属性;第二张是贡茶,讲的是普洱茶的高贵身份,乾隆爷都喝过,还写了诗(“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那能错的了吗?

要说乾隆就是吃了活得太长、写诗太多的亏,一生写了三四万首诗,没一首能传世的,但一不留神就被别人给用来打广告了,而且连广告费都没有,从京城亏到爪洼国去了!

那个时候的国人,也是纯真可爱,哪见过此种手段,本来以为在路旁看热闹,当吃瓜群众呢,没想到自己早就被算计进去了。一帮媒体也跟着瞎起哄,本来以为能蹭人家点流量,结果却给人家抬了轿子,捧了臭脚。

这不就是现在的路演吗,想想也是可笑,就搞这么个前后矛盾的宣传手段,也能成为一个重大社会新闻。

要是放在现在的舆论环境,我估计很多媒体人和围观群众就要开始喷了:你们马帮是不是走错路了,贡茶是你们能送的吗?茶马古道是往京城走的吗?赶紧掉头,往西藏走,不务正业,没脑子也学人家炒作!

没办法,人嘛,都是从傻白甜过来的,被坑几次,就都精了。

还没完,除了送贡茶入宫,还有迎贡茶回家。

2007年,“在故宫中珍藏了百余年,被专家誉为普洱茶中的珍品的“万寿龙团贡茶”,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途经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返回云南省普洱市。”

当年为了这个真·宝贝疙瘩,相关部门还购买了保额1999万元的保险

这是真名:普洱金瓜贡茶

据说当时场面非常火爆,大人物都站台了,市民为了一睹普洱茶老祖宗的风采,把现场挤得是水泄不通。

打文化牌这招也被咱们大陆这边学会了,以至于几年后宣传安化黑茶的时候,就借鉴了普洱茶的路数。

普洱不是有茶马古道吗?我们安化黑茶有万里茶路啊,清朝时候,晋商就是从我们安化出发,北上5千公里,将茶叶送到俄中边疆的蒙古恰克图,所以万里茶路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其历史意义完全可与“丝绸之路”媲美”。

08年的时候,相关人士拍摄了《万里茶路》的纪录片,另外还请了当时名气极大的张纪中拍了一部以安化黑茶为线索的《菊花醉》,讲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事,结果没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

大红袍当年炒作的时候就更方便了,连纪录片也不用拍,先把名字来源,“状元给茶树披红袍报恩”的故事炒一炒,然后直接亮明自己顶级国茶的身份:咱们是历代皇家贡茶,6棵树一年就产八两茶,也就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能给他四两,其他人玩蛋去吧,如今种植技术先进了,大家也能跟尼克松一个待遇啦。

母树茶到底啥味?

打文化牌,除了策划活动、拍摄电视节目,很关键的一招,就是写书。

咱们国人认一个理:一种说法如果要可信,必须成书,也就是“著书立说”,书上写了,那就可以用来辨别真伪,否则即使名声再大,也没有可信度,因为书上没说啊~

普洱茶就是吃了这个亏,古往今来的历史书籍中,对普洱茶的记载是凤毛麟角,台湾人甚至需要从朝鲜国的一些罕见的史料中,去寻找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阶层中交往中的运用,以弥补普洱茶在汉语记录文字史料中的空白(2006年,韩国学者姜育发在台湾刊发了一篇论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还是要走高大上的路数)。

这怎么能行?于是台湾人专门写了第一部介绍普洱茶的书《普洱茶》,客观地说,此书对推广普洱茶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之前没人写,所以被很多人誉为普洱茶的“圣经”,但里面的内容很多与事实有出入,甚至直接作假,把云南很多做普洱茶的老前辈们给气不轻,有的内行更是直接拆台,而更重要的是,此书的创作目的不纯粹,夹杂着卖茶的私货,重点描述了一些普洱老茶的流通过程,为炒作台湾茶商手里的老茶铺了路。

这招咱们的人也很快学了起来,就比如为了普及安化黑茶,也有很多书出版了,比如08年出版了第一部介绍黑茶的书——《安化黑茶》,以后还出了不少,现在很多的茶书,也有这个目的。

其实上文介绍的第一招文化牌,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炒作,只能说是营销,都是常规手段,没什么可指责的。炒作和营销的概念不一样,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别人知道我,了解我,然后购买我的产品,央视上天天打广告的,你不能说人家是炒作吧?

而炒作,是通过各种虚假的宣传和经济手段,不仅让别人知道了我,而且要花远高于产品实际价格的钱来购买我的产品,从而谋取暴利。但是炒作的前期铺垫工作,就是要靠营销的手段来完成的,铺垫完了,那就该动真格的了。

炒作第二招:拍卖

就算不喝茶的人,一般也听说过一些天价茶,网上一查比比皆是,什么2007年170万元/公斤的黄山毛峰,2009年200万元/公斤的太平猴魁,2012年1公斤67万的铁观音,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而了,但要说最早开始搞拍卖的,那还得说是普洱茶,人家2002年就搞拍卖了,搞这一手,当时很多人都懵了,咋的?茶叶也能拍卖了?

早在2002年11月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人民币。后来更多了,2019年甚至在香港拍出了2311万元的天价。

拍卖茶叶这招,其实早就有了,1837年英国就成立了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当时拍卖的是阿萨姆、锡兰和中国产的当季红茶,是大宗交易,不是古董茶,后来被港台茶商学走了,放在大陆拿来用,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2000多万的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 

为什么搞拍卖?因为人对钱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天价茶的出现,一方面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拉高茶叶整体的价格水平,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一般人看了会说:你看这50年的茶都拍出100万了,咱们这2年的不也得值个好几千,就算是新茶,放它5年不也值钱了?

这不跟理财似的,这买的人不就多了?

于是这招咱们也学会了,到了现在依然乐此不疲,你说这普洱、黑茶还有点储藏价值,沾了点古董的边,人家大红袍母树那几年就那几两茶,几个买家也是为了宣传自己,你绿茶顶破天了也就能放18个月,量还不少,拍这么高的价格,一泡下去,一条十几克的金项链没有了,给谁喝?到底谁买的?很多拍卖会其实有猫腻,左手倒右手,就是赚个眼球罢了,偏偏有人到现在还信,别妄想把他们往回拽,只能用血淋淋的现实来教育。

所以很多拍卖,就是以不正常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拉高价格进行炒作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拍没拍过东西,我就拍过,那是真刺激,当然是小打小闹,就是购物中心里当年那些拍卖油画的小把戏,不过一旦参与进去,那种患得患失、不肯跌份,与人争胜的情绪,很容易就让人丧失了理智:我看上一幅画,跟人家较上了劲,一个劲地举牌,心脏怦怦直跳,血压也上去了,手心都出了汗,一副普通的半人工油画,从50元拍到1000元,我差点着了道,还好因为自己穷,最后顶住了,到了600就放弃了,就这样被别人拍了,我还直后悔。直到完全冷静下来,才感觉幸亏没买,本来就是凑个热闹,怎么就跟着了魔似的?

也不知有多少人当时也是着了拍卖的道,花了大把冤枉钱,其实你不买,大概率是有内部人接盘的。

炒作第三招:保健

很多人喝茶,是为了养生,茶叶也确实有一些保健功能,比如提神解酒什么的,就比如普洱和安化黑茶,过去销往牧区,主要就是由降低血脂血糖,解油去腻的作用,有一少部分幸运儿还能减几斤肉(降低血脂血糖并不等于减肥)。

但要炒作嘛,光刮油哪能行,还得能美容养颜抗衰老,明目健齿防中风,护肝养肾抗癌症,最不济,也得养个胃吧。

这茶到了他们手里,简直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什么“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搬出来了,再宣传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养生保健茶就出来了。

不良商家炒作普洱茶和黑茶,当年都走了这个路数,现在有些茶依然拿来用,只不过换成一些不知名植物做成的代用茶,花茶,把一些老头老太太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把养老的钱都拿来买茶了。

保健功能是炒作一种茶必须的一个招数,只有有了这个功效,才会让一些人动了尝试的念头,心甘情愿地掏钱,所以以后一旦有一种茶又再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保健功效,大家就要小心了。

炒作第四招:囤货

囤货其实是前期工作,在上面几个招数之前就要完成。一般炒茶,都炒大茶厂的茶叶,因为有品牌,可信度高。大茶厂是跟代理商合作的,代理还分割1、2、3级,大代理商给茶厂交保证金,从而垄断了茶叶的销售渠道,也就是说,这种茶只有我手里有货,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全我说了算。

还有的台湾茶商直接收购茶场和茶园,直到现在,云南的很多茶园还是在台湾人手里。

不过有一说一,有些台湾茶商确实最早认识到了老茶树的价值,给保护起来了,也让当地人知道了茶树的价值,要不然由着茶农们这么砍,到现在还剩多少,那可真不好说了,并且也有台湾人是真喜欢普洱,也想一门心思做好普洱茶。

当然这是新茶,普洱这种越老越贵的茶,台湾茶商们早就提前派人到处去收茶,规模很大,加上过去在港台地区炒剩下的存货,然后在自己的书里宣传一下,这盘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了。

炒作第五招:抬价

货也囤完了,营销也做了,那市场就该启动了。

怎么启动?首先大代理商先往市场放一小部分的货,这货还不是随便放的,一般都是比较熟的人,然后看看形势,如果价格涨得不厉害,那自己再高价收回去,给市场造成涨价的假象,来回几次,围观群众一看,这价格上来了呀,这么暴利的吗?前天一件(84饼为一件)普洱才4800,今天就涨到6800了,不靠谱,我观望观望,看看价格能不能下来?睡一觉起来,一看又涨了,一件已经到了12000了,再观望,这钱就赚不着了,那我赶紧进场吧,就这样,稀里糊涂当了韭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逐利的,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之前做房产的、卖水果的、开出租的、做家电的人都进来了,一点茶都不懂,也敢进上百万的货,每天盯着价格噌噌地往上窜,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前期出货挣了钱了,以为他们会罢手吗?不会的,挣了钱,接着进货吧,还想再捞一笔,这就是人性。

到最疯狂的时候,普洱茶已经金融化、期货化了,不见实物也敢买卖。

普洱茶之后的大红袍也是这样,但是大红袍没有像普洱茶那么疯狂,最关键的就是几个大茶厂比较理性,开始平价出货,拉低了市场的价格,最终保持了终端市场的稳定。

炒作第六招:放货

大庄家们左倒右手,这价格终于上去了,就比如普洱,2007年已经到了每件20000以上的高位,就要出货了。

当然这是个技术活,偷偷地出货,打枪的不要,几个大庄家约定好了出货顺序,今天你出点,明天我出点,就是不能让市场上大部分散客们发现,但出货往往伴随着价格的飙升,也就是说,庄家出货的时候,也就是茶叶涨得最猛的时候,但是他们不回购,不抬价了,价上不去了,但货在增加,买涨不买跌,这盘就崩了。

人家正出货大把捞银子呢,散户们还在花大价钱去进货,但像普洱,安化黑茶这种茶,每年的出货量巨大,都在几万、十几万吨,市场上根本就消化不了,供大于求,那崩盘就是迟早的事。

大红袍也是如此,真茶确实少,但假货横行,一旦市场到了饱和点,一样也要崩盘,那600万一公斤的普洱,据说跌成10万也没人要了。

崩盘之后的血与泪

其实大家发没发现,那几年炒作的手法,和炒股基本差不多:炒作一个概念,建仓,唱多,然后出逃。

最苦的是茶农,原本好不容易能看见钱了,这一棒子打下去,鲜叶无人问津,又烂在自己手里。

不过炒作普洱的人比炒股还是要强一些的,因为台湾庄家虽然走了,可咱们内地自己的人把招都学会了,不断积蓄能量,组织反扑,所以普洱的炒作是时断时续,这十年一直小炒不断,只不过进化了,比如讲山头、炒树王了,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搞个认领野生茶树什么的。

如今台湾茶商的套路咱们都会了,玩得比他们还溜,要论耍心眼,他们台湾人还能玩过咱们吗?爷爷那一辈的时候就不是对手,这才“转进”,给圈在岛子里去了,所以这几年他们也基本都歇菜。

其实普洱这种茶,就算台湾人不炒作,以其自身的储藏属性,保健功效,再加上醇厚的味道,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它注定还是要火遍全国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频繁地炒作,是实打实地在砸普洱的招牌,同样的还有安化黑茶,大红袍,和普洱一样,文化和味道上都是有料的,被不良商家这么一搞,吃亏的是消费者,损害的是茶叶的品牌形象,肥了炒家,但这炒作的标签一贴上,十年二十年你是摘不下来的,让很大一部分人敬而远之。

我喷了普洱茶这么多,其实是对人不对茶,可不是对普洱有意见,相反,我非常喜欢喝普洱,除了绿茶红茶,就属普洱喝得多,但我喝普洱很简单:你别跟我说哪个山头什么年份,我觉得对我口味,我喜欢就行,其他的我一概不听,也不敢研究,因为全国的茶叶,没有哪一种跟普洱一样,有这么多道道和概念可以讲的,一旦钻进去,就停不下来了,而那些山头、年份、茶树、历史的概念会一股脑进了你的脑子里。

如果你不是一种茶的品茶行家和老茶客,对茶叶的概念认知会严重引导你对味觉的判断,有时候一个暗示就行,就比如有人送了你一份茶,当着你的面指着这红盒子说,"这茶是我送的啊,记住了,千万别送人,这是好茶",有些人就跟着了魔似的,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茶喝起来就是好,就这么神奇,除非你是这个茶的绝对内行。所以研究上之后,这买的茶越来越讲究,价格也越来越高,“适口为珍”这句话,早就扔到姥姥家去了。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给崂山茶正个名:因为历史短,文化上也没什么料,没啥概念可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否则也不会成现在这样,出了山东没几个人知道崂山茶是个什么东西;也没啥收藏属性,大庄家游资们也看不上,倒是搞过拍卖,但因为不会宣传,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对整体的价格没产生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崂山茶的品牌营销都没做好,更别谈炒作了。

所以大家以后也别说什么炒作、炒作的,崂山这边哪有这些手段和资本?先学学营销吧。

来源:崂山咚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白茶能否“饮”领茶市新风尚

在中国六大茶类之中,白茶一直是最低调的那个,以至于今天知道白茶的人很少,懂白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今春市场上的白茶行情骤然火爆,成为沈阳不少茶客最热衷的杯中物,白茶特别是“老白茶”出现了奇货可居的热销现象。曾经无人问津的白茶,如今不论是数千还是上万元一斤,都不乏拥趸。

一时之间,“白茶是2014年茶界的一匹黑马”、“老白茶将是茶文化里的收藏新贵”等观点在国内茶市沸沸扬扬。

那么,从默默无闻到骤然火爆,是谁成就了今日的白茶?白茶热销究竟是人为炒作还是其功效使然?白茶的价值到底有多高?老白茶能否像普洱一样跻身投资收藏佳品行列?请看本期新闻调查。

聚焦:无名小字辈突然翻身

4月中旬,又是一年春茶上市的时节,沈阳的各大茶城迎来了2014年的第一批新茶。茶商们纷纷加大了宣传力度,“春茶上市”、“新茶到货”的招牌在茶城内外随处可见。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茶商们力推的新茶不再局限于西湖龙井和云南普洱,还多了一个品类——白茶。

“白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等地。”沈阳工业大学中国茶文化研究室主任李哲介绍,“然而,在我国六大茶类中,白茶始终是一个小茶种,因此知道并消费白茶的人很少,其在茶市默默无闻。”

在北方茶市中,白茶尤为“低调”。从不同地区的饮茶习俗来看,北方人多偏爱花茶,后来又有不少人热衷于绿茶和普洱茶,但白茶几乎无人问津。喝白茶的人少,经营白茶的商户自然更少。

沈阳市民商女士是一名资深茶友,她告诉记者:“4年前,在沈阳想买到上好的白茶还真是不容易,那时的白茶50元一斤都没人要,茶商们都不看好白茶,也不愿意经营白茶,偶尔有零散代卖白茶的,也不讨喜。主要是当时他们拿过来卖的白茶都不是那种等级高的白茶,而是一些品质次的,看着和一堆枯败的大树叶子一样,让茶客没有了买的兴趣,而喝茶的人都比较讲究茶叶的条形、汤色,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白茶备受冷落。”

不过,在今春,白茶一跃成为沈城茶市炙手可热的品种,尽管价格不断走高,但还是受到不少商家和茶客的追捧。

茶商们不约而同地购进白茶,记者走访五里河茶城、沈阳茶城等几家茶城发现,几乎大半商户都有白茶在售,很多茶商还将白茶摆在门店最显眼的位置,让人进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白茶。

在五里河茶城一楼,原本主营红茶的茶商张先生也开始大量进购白茶。 “今年春茶还没上市的时候,沈阳就有不少茶客询问白茶,所以去福建进红茶的时候,我也进了些白茶。这不前天才到的白毫,就有茶客买了两袋。”张先生指着旁边才开封不久的白茶箱说。

随着新白茶市场走俏,老白茶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据介绍,目前在广东、香港等地,老白茶的市场行情已被炒热,“年升值空间在30%以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老白茶市场也在逐步升温中。

反观辽宁省茶叶市场,虽然关注老白茶的人多了起来,但目前市场还是比较平静。从其价格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比如,3年陈白茶价格一斤大概在六七百元左右,和同等级的新白茶价格差不多。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外地老白茶市场的升温,省内的白茶消费也开始转向老白茶。”业内人士表示。

质疑:人为炒作还是价值发现

尽管对白茶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但仍挡不住一众茶客奔向白茶市场的热情。原本沉寂、低调的白茶如今翻身走红,成为今年茶市最令人期待的黑马,原因究竟何在?

采访中,有部分人表示,白茶市场此次骤然火爆,人为炒作的成分多一些。茶市发展趋于平淡之后,商家肯定要找新的卖点来造势,继西湖龙井、金骏眉、普洱茶热之后,今年年初略显平淡的市场急需注入新鲜产品来吸引顾客,白茶作为茶市的冷门品种,恰好能挑起人们的好奇和兴趣。一些商家趁机利用消费者对白茶的这种陌生感,对白茶进行大肆炒作宣传。

对此,李哲并不赞同,在她看来,白茶市场开始走俏,是其价值为人们所认知的表现。

长久以来,由于人们缺乏对白茶的了解,使其在市场中始终被低估。随着人们对白茶功效价值认识的加深,它在市场中的地位必会上升。白茶的确是一款非常有特点的茶叶,尽管在口味上可能有些清淡,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完整的营养成分以及药用价值,无不让人折服。

李哲告诉记者,白茶的制作工艺最特别,也最自然,它不炒不揉,既不像绿茶那样制止茶多酚氧化,也不像红茶那样促进它的氧化;而是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待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因此,白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原产地的百姓自古就有用白茶清热毒、消炎症等习惯。

眼下,很多到茶城购买白茶的消费者都是奔着白茶的功效去的。“我平时一旦有感冒发烧症状,就会用白茶和生姜一起炖煮汤水喝,喝过后发发汗,感觉效果还不错。”资深茶友商女士说自己最初接触白茶,也是看中它的药用价值,她身边喝白茶的朋友也和她一样,为白茶的功效所吸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喝白茶有一定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切不可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神药,更不能将其视为助长市场行情的理由,否则不仅有炒作的嫌疑,而且还牵涉欺诈。

此外,和普洱一样适合长期存放是商家和茶客争相购买白茶的重要因由。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意思是其储存的时间越久越有价值。

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的拍卖会上,一块存放20年、净重375克的福鼎老白茶饼以18.8万元成交,老白茶拍出的天价为准备进入白茶市场的人打了一支兴奋剂。

产地的大力宣传,各家茶企白茶产品层出不穷的推出,再加上前阵子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2014年的白茶以黑马之姿夺人眼球不足为奇。

现实:让人哭笑不得的误解

现今,“白茶热”还在持续发酵,老白茶更是成为个中翘楚,引来越来越多的茶客入市。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很多消费者都是刚刚接触白茶,对白茶还不是很了解,零星知道的一些信息也多源于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由于权威而准确的信息源的欠缺,致使一些人对白茶不但不了解甚至还有误解。

白茶概念就是存在误解最多的一个。据了解,现今市面上在售的白茶除了福鼎、政和一带产的白茶,还有浙江的安吉白茶。

“经常有消费者问我们是福鼎白茶好还是安吉白茶好。”五里河茶城经销茶叶多年的张先生说,“每当这时候,我都有些哭笑不得,因为真正能称得上白茶的其实就是福建福鼎、政和一带出产的白茶。”

安吉白茶虽名为白茶,却与传统意义上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并不属同一类茶,事实上,安吉白茶属于绿茶类。之所以称其为白茶,主要是因为安吉白茶的茶芽嫩叶全为玉白色和白色,但其不同于带有白色茸毛的一般白茶,是白叶茶按照绿茶的方法制作而成的。

“由于它们分属不同的茶类,所以不好横向比较,更不能混为一谈。”张先生说。

明晰白茶的概念后,还要了解白茶的等级及其特点。因为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消费者认为白茶就是白毫银针,将白茶和白毫银针画等号。

其实不然,白毫银针只是白茶中的一个品类。

业内专家介绍,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白茶主要划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这四个等级,其中以白毫银针的品质最好。

白毫银针全部是由茶芽制成的,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白牡丹仅次于白毫银针,其是两片叶子,中间有一叶芽,叶子隆起呈波纹状,叶子肥嫩,边缘后垂微卷,叶子背面布满白色茸毛。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茶汤清澈呈杏黄色,茶味甘醇清新。贡眉和寿眉主要是由鲜叶制成,品质相对要差一些。

提醒:黑马后劲不明切忌跟风

随着时间沉淀,白茶的价值渐渐得到业内的认同,白茶从冷僻的角落走向热销的前台,老白茶由于其功效和收藏潜力,更是被视为茶文化里的投资新贵,有人甚至将其视为继普洱之后的又一投资佳品。

沈阳市民赵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赵先生是一名资深茶友,前年退休之后,没事总往茶城溜达,对白茶有所了解。他告诉记者:“在茶叶中,只有白茶和普洱茶适宜长时间存储,在存储条件得当的情况下,年头越长其茶性转化得越好,从这一点来说,老白茶的确是不错的茶叶投资品种。”

对于赵先生的看法,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白茶与生普洱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浓,其药用价值也就越高,因此老白茶的确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收藏和投资老白茶还是要理性。

辽宁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高峰对此也持谨慎态度,他建议,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应理性看待当下的白茶市场和老白茶收藏。现在虽然出现“白茶热”,白茶消费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但和绿茶、普洱茶等相比,其市场占有率毕竟不大。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现在断言白茶为市场黑马、老白茶为普洱后的投资佳品还为时尚早。对老白茶收藏现象,喝茶人要客观看待,切忌盲目跟风,茶叶的本质是日常消费,既非奢侈品更非收藏品。

不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量购买,但最好边喝边收藏。今年白茶的价格较去年几乎翻倍,明年的白茶售价肯定不是现在的价位。

值得提醒的是,收藏老白茶时不要盲目追求年份。一般六七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不必非追求年份在十几年以上的,十几二十年的老白茶价位比六七年的不止高一两倍,而且在市场上也非常难得。

据了解,现在普通的白茶新茶售价一般为百十元到上千元一斤,而20多年的老白茶,每500克价格可达七八万元,在市面上流通的陈茶年限多是5年左右。

“虽然现在老白茶资源越来越稀缺,但其具体每年能增值多少,也不好说,不仅要防止买跌,还要防止买到货不对版的产品。”业内专家说,“白茶收藏口感才是硬道理,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质量未能达标,或者是后期存储不当,那么不论存放多长时间,茶叶品质都很难脱胎换骨。”

只有好茶才有可能具备收藏的价值。老白茶的收藏与红酒类似,要达到收藏级别,年份、等级越高价值越高。

此外,收藏白茶的时候要仔细鉴别茶叶的品质。一是要看外形,茶饼的完整度要好,茶叶上有些许白毫,叶片均匀。颜色带有油亮感,呈褐色。年份更老的茶饼,颜色泛红褐色,有点深色琥珀的感觉。一芽一叶的更为珍稀。好的白茶七泡之后还有韵味。

二是要注意茶叶的干度和湿度、避光、通风等储存条件,以免茶叶发霉变质。

最后,专家提醒消费者,无论年份多久的老白茶终究只能作为保健,不能代替药物,不要寄期望喝茶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对业界来说,应科学理性地进行白茶生产和销售,使白茶市场朝着一个良性方向运行、发展。

茶人茶话>>>

白茶怎么泡才好喝

白茶是我国茶中的珍品,白茶色、香、味、形俱佳,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汤鲜爽甘醇,浓香四溢。

1.量的控制,白茶淡些好喝,一般150毫升的水用3至5克的茶叶。

2.温度的控制,水温要求在90℃到100℃。

3.冲泡时间,第一泡时间约5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3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次。

如何品鉴白茶

第一是观色:白茶鲜叶越嫩、越饱满,白化程度越强,制成的干茶越显金黄,品质越高,越显尊贵。

第二是闻香:嫩香是大叶白茶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干茶还是冲泡后的茶汤,嫩香越浓,越持久,品质越高。

第三是赏奇:用95℃左右的开水冲泡,切勿加盖,至3分钟后,观白茶舒展,还原呈玉白色,叶片莹薄透明,叶脉呈翠绿色,叶底完整均匀、成朵,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汤色嫩绿明亮,此时,白茶的独特性状达到至纯至美。

多知道一点:白茶起源存争议

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目前茶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1.始于北宋:白茶最早出现在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2.始于明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这是明代关于白茶的记述。清嘉庆初年,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成银针白毫;约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后,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1922年创制了白牡丹。新工艺白茶于1968年为外销市场需要开拓的新产品。

3.最早的茶类: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人类祖先最早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叶,经自然晾青、晒干或焙干,实际也就是白茶的萎凋、干燥工序,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茶局浅析:白茶能否“饮”领茶市新风尚?

茶局浅析:白茶能否“饮”领茶市新风尚?


中国茶网资讯:中国六大茶类之中,白茶一直是最低调的那个,以至于今天知道白茶的人很少,懂白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今春市场上的白茶行情骤然火爆,成为沈阳不少茶客最热衷的杯中物,白茶特别是“老白茶”出现了奇货可居的热销现象。曾经无人问津的白茶,如今不论是数千还是上万元一斤,都不乏拥趸。

一时之间,“白茶是2014年茶界的一匹黑马”、“老白茶将是茶文化里的收藏新贵”等观点在国内茶市沸沸扬扬。

那么,从默默无闻到骤然火爆,是谁成就了今日的白茶?白茶热销究竟是人为炒作还是其功效使然?白茶的价值到底有多高?老白茶能否像普洱一样跻身投资收藏佳品行列?请看本期新闻调查。

聚焦:无名小字辈突然翻身

4月中旬,又是一年春茶上市的时节,沈阳的各大茶城迎来了2014年的第一批新茶。茶商们纷纷加大了宣传力度,“春茶上市”、“新茶到货”的招牌在茶城内外随处可见。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茶商们力推的新茶不再局限于西湖龙井和云南普洱,还多了一个品类——白茶。

“白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等地。”沈阳工业大学中国茶文化研究室主任李哲介绍,“然而,在我国六大茶类中,白茶始终是一个小茶种,因此知道并消费白茶的人很少,其在茶市默默无闻。”

在北方茶市中,白茶尤为“低调”。从不同地区的饮茶习俗来看,北方人多偏爱花茶,后来又有不少人热衷于绿茶和普洱茶,但白茶几乎无人问津。喝白茶的人少,经营白茶的商户自然更少。

沈阳市民商女士是一名资深茶友,她告诉记者:“4年前,在沈阳想买到上好的白茶还真是不容易,那时的白茶50元一斤都没人要,茶商们都不看好白茶,也不愿意经营白茶,偶尔有零散代卖白茶的,也不讨喜。主要是当时他们拿过来卖的白茶都不是那种等级高的白茶,而是一些品质次的,看着和一堆枯败的大树叶子一样,让茶客没有了买的兴趣,而喝茶的人都比较讲究茶叶的条形、汤色,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白茶备受冷落。”

不过,在今春,白茶一跃成为沈城茶市炙手可热的品种,尽管价格不断走高,但还是受到不少商家和茶客的追捧。

茶商们不约而同地购进白茶,记者走访五里河茶城、沈阳茶城等几家茶城发现,几乎大半商户都有白茶在售,很多茶商还将白茶摆在门店最显眼的位置,让人进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白茶。

在五里河茶城一楼,原本主营红茶的茶商张先生也开始大量进购白茶。 “今年春茶还没上市的时候,沈阳就有不少茶客询问白茶,所以去福建进红茶的时候,我也进了些白茶。这不前天才到的白毫,就有茶客买了两袋。”张先生指着旁边才开封不久的白茶箱说。

随着新白茶市场走俏,老白茶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据介绍,目前在广东、香港等地,老白茶的市场行情已被炒热,“年升值空间在30%以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老白茶市场也在逐步升温中。

反观辽宁省茶叶市场,虽然关注老白茶的人多了起来,但目前市场还是比较平静。从其价格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比如,3年陈白茶价格一斤大概在六七百元左右,和同等级的新白茶价格差不多。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外地老白茶市场的升温,省内的白茶消费也开始转向老白茶。”业内人士表示。

质疑:人为炒作还是价值发现

尽管对白茶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但仍挡不住一众茶客奔向白茶市场的热情。原本沉寂、低调的白茶如今翻身走红,成为今年茶市最令人期待的黑马,原因究竟何在?

采访中,有部分人表示,白茶市场此次骤然火爆,人为炒作的成分多一些。茶市发展趋于平淡之后,商家肯定要找新的卖点来造势,继西湖龙井、金骏眉、普洱茶热之后,今年年初略显平淡的市场急需注入新鲜产品来吸引顾客,白茶作为茶市的冷门品种,恰好能挑起人们的好奇和兴趣。一些商家趁机利用消费者对白茶的这种陌生感,对白茶进行大肆炒作宣传。

对此,李哲并不赞同,在她看来,白茶市场开始走俏,是其价值为人们所认知的表现。

长久以来,由于人们缺乏对白茶的了解,使其在市场中始终被低估。随着人们对白茶功效价值认识的加深,它在市场中的地位必会上升。白茶的确是一款非常有特点的茶叶,尽管在口味上可能有些清淡,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完整的营养成分以及药用价值,无不让人折服。

李哲告诉记者,白茶的制作工艺最特别,也最自然,它不炒不揉,既不像绿茶那样制止茶多酚氧化,也不像红茶那样促进它的氧化;而是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待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因此,白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原产地的百姓自古就有用白茶清热毒、消炎症等习惯。

眼下,很多到茶城购买白茶的消费者都是奔着白茶的功效去的。“我平时一旦有感冒发烧症状,就会用白茶和生姜一起炖煮汤水喝,喝过后发发汗,感觉效果还不错。”资深茶友商女士说自己最初接触白茶,也是看中它的药用价值,她身边喝白茶的朋友也和她一样,为白茶的功效所吸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喝白茶有一定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切不可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神药,更不能将其视为助长市场行情的理由,否则不仅有炒作的嫌疑,而且还牵涉欺诈。

此外,和普洱一样适合长期存放是商家和茶客争相购买白茶的重要因由。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意思是其储存的时间越久越有价值。

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的拍卖会上,一块存放20年、净重375克的福鼎老白茶饼以18.8万元成交,老白茶拍出的天价为准备进入白茶市场的人打了一支兴奋剂。

产地的大力宣传,各家茶企白茶产品层出不穷的推出,再加上前阵子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2014年的白茶以黑马之姿夺人眼球不足为奇。

现实:让人哭笑不得的误解

现今,“白茶热”还在持续发酵,老白茶更是成为个中翘楚,引来越来越多的茶客入市。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很多消费者都是刚刚接触白茶,对白茶还不是很了解,零星知道的一些信息也多源于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由于权威而准确的信息源的欠缺,致使一些人对白茶不但不了解甚至还有误解。

白茶概念就是存在误解最多的一个。据了解,现今市面上在售的白茶除了福鼎、政和一带产的白茶,还有浙江的安吉白茶。

“经常有消费者问我们是福鼎白茶好还是安吉白茶好。”五里河茶城经销茶叶多年的张先生说,“每当这时候,我都有些哭笑不得,因为真正能称得上白茶的其实就是福建福鼎、政和一带出产的白茶。”

安吉白茶虽名为白茶,却与传统意义上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并不属同一类茶,事实上,安吉白茶属于绿茶类。之所以称其为白茶,主要是因为安吉白茶的茶芽嫩叶全为玉白色和白色,但其不同于带有白色茸毛的一般白茶,是白叶茶按照绿茶的方法制作而成的。

“由于它们分属不同的茶类,所以不好横向比较,更不能混为一谈。”张先生说。

明晰白茶的概念后,还要了解白茶的等级及其特点。因为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消费者认为白茶就是白毫银针,将白茶和白毫银针画等号。

其实不然,白毫银针只是白茶中的一个品类。

业内专家介绍,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白茶主要划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这四个等级,其中以白毫银针的品质最好。

白毫银针全部是由茶芽制成的,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白牡丹仅次于白毫银针,其是两片叶子,中间有一叶芽,叶子隆起呈波纹状,叶子肥嫩,边缘后垂微卷,叶子背面布满白色茸毛。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茶汤清澈呈杏黄色,茶味甘醇清新。贡眉和寿眉主要是由鲜叶制成,品质相对要差一些。

提醒:黑马后劲不明切忌跟风

随着时间沉淀,白茶的价值渐渐得到业内的认同,白茶从冷僻的角落走向热销的前台,老白茶由于其功效和收藏潜力,更是被视为茶文化里的投资新贵,有人甚至将其视为继普洱之后的又一投资佳品。

沈阳市民赵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赵先生是一名资深茶友,前年退休之后,没事总往茶城溜达,对白茶有所了解。他告诉记者:“在茶叶中,只有白茶和普洱茶适宜长时间存储,在存储条件得当的情况下,年头越长其茶性转化得越好,从这一点来说,老白茶的确是不错的茶叶投资品种。”

对于赵先生的看法,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白茶与生普洱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浓,其药用价值也就越高,因此老白茶的确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收藏和投资老白茶还是要理性。
辽宁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高峰对此也持谨慎态度,他建议,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应理性看待当下的白茶市场和老白茶收藏。现在虽然出现“白茶热”,白茶消费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但和绿茶、普洱茶等相比,其市场占有率毕竟不大。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现在断言白茶为市场黑马、老白茶为普洱后的投资佳品还为时尚早。对老白茶收藏现象,喝茶人要客观看待,切忌盲目跟风,茶叶的本质是日常消费,既非奢侈品更非收藏品。

不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量购买,但最好边喝边收藏。今年白茶的价格较去年几乎翻倍,明年的白茶售价肯定不是现在的价位。

值得提醒的是,收藏老白茶时不要盲目追求年份。一般六七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不必非追求年份在十几年以上的,十几二十年的老白茶价位比六七年的不止高一两倍,而且在市场上也非常难得。

据了解,现在普通的白茶新茶售价一般为百十元到上千元一斤,而20多年的老白茶,每500克价格可达七八万元,在市面上流通的陈茶年限多是5年左右。

“虽然现在老白茶资源越来越稀缺,但其具体每年能增值多少,也不好说,不仅要防止买跌,还要防止买到货不对版的产品。”业内专家说,“白茶收藏口感才是硬道理,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质量未能达标,或者是后期存储不当,那么不论存放多长时间,茶叶品质都很难脱胎换骨。”

只有好茶才有可能具备收藏的价值。老白茶的收藏与红酒类似,要达到收藏级别,年份、等级越高价值越高。

此外,收藏白茶的时候要仔细鉴别茶叶的品质。一是要看外形,茶饼的完整度要好,茶叶上有些许白毫,叶片均匀。颜色带有油亮感,呈褐色。年份更老的茶饼,颜色泛红褐色,有点深色琥珀的感觉。一芽一叶的更为珍稀。好的白茶七泡之后还有韵味。

二是要注意茶叶的干度和湿度、避光、通风等储存条件,以免茶叶发霉变质。

最后,专家提醒消费者,无论年份多久的老白茶终究只能作为保健,不能代替药物,不要寄期望喝茶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对业界来说,应科学理性地进行白茶生产和销售,使白茶市场朝着一个良性方向运行、发展。


茶人茶话>>>

白茶怎么泡才好喝

白茶是我国茶中的珍品,白茶色、香、味、形俱佳,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汤鲜爽甘醇,浓香四溢。

1.量的控制,白茶淡些好喝,一般150毫升的水用3至5克的茶叶。

2.温度的控制,水温要求在90℃到100℃。

3.冲泡时间,第一泡时间约5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3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次。

如何品鉴白茶
第一是观色:白茶鲜叶越嫩、越饱满,白化程度越强,制成的干茶越显金黄,品质越高,越显尊贵。

第二是闻香:嫩香是大叶白茶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干茶还是冲泡后的茶汤,嫩香越浓,越持久,品质越高。

第三是赏奇:用95℃左右的开水冲泡,切勿加盖,至3分钟后,观白茶舒展,还原呈玉白色,叶片莹薄透明,叶脉呈翠绿色,叶底完整均匀、成朵,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汤色嫩绿明亮,此时,白茶的独特性状达到至纯至美。

多知道一点:白茶起源存争议

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目前茶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1.始于北宋:白茶最早出现在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2.始于明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这是明代关于白茶的记述。清嘉庆初年,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成银针白毫;约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后,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1922年创制了白牡丹。新工艺白茶于1968年为外销市场需要开拓的新产品。

3.最早的茶类: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人类祖先最早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叶,经自然晾青、晒干或焙干,实际也就是白茶的萎凋、干燥工序,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