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剑三造茶一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名茶三题

一、茶与仙的因缘际会——坦洋工夫速写

无意间发现东狮山供仙坪下方,有一家不知几时开的坦洋工夫茶馆。这情境有点像慧照禅师写的一首诗:“瞬间绽放为谁开,别梦萦回蜂蝶催。独爱丹霞临玉树,馨香一束献如来。”可可的,茶馆面对迎仙大道,请仙、迎仙、接仙、送仙都需经过这爿小小的茶店。茶店早晚沐浴东狮山的马仙灵气,可谓“天香隽永,道韵仙成”。

文献记载,东狮山上的万民景仰的马仙,尊称马元君,于唐开元年间正月十五日子时,出生于浙江秀州华亭白马山。元君自幼聪慧,深明玄理,怀有慕道济世之心,在狮子岩采药种茶,后带体得道成仙。先居鸬鹚,后经仙山白马山转道东狮山灵岩宝洞。东狮山月蓝台下、灵岩宝洞旁,均有老茶,疑似马仙手植。

仙与茶似乎总有关联。仙在云雾里忽隐忽现神明,茶在水雾间氤氲深思遐想。人居草木间,无论“仙”在左,喊“仙茶”,抑或“仙”居右,做“茶仙”,都引人致胜,云里雾里、飘飘然也。与坦洋工夫的因缘际会,亦是如此。因了福安文联曾与茶艺姑娘们同在一个楼层一间办公室,常吸引我有意无意不远前去寻诗会友时,也借机喝一道玉女掌下的“坦洋工夫”:或曰红秀、紫玉、雅韵,或曰墨玉、雪映、玉露;或“云芽银针”里,或“茉莉翠芽”间,一边闲情逸致阅读福安名家写的乡土散文,一边偷偷斜眸青瓷盖碗上的纤纤细指,便人神共仰,痴然若醉,天香与国色,一并在坦洋工夫的隽永水汽里发酵成仙了。

有道是,“从来佳茗似佳人”,其情端庄,其品锦绣,并不亚于周建作人先生所说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那些茶模仙样的时光,大致是公元2005年间的采风轶事。

待到2009年夏季,柘荣的马仙信俗与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一起被福建省政府纳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的心异样地甜蜜了一下。仙与茶因缘际会,不约而同的又走在了一起。这便罢了,翌年桃红的时候,依然是富春溪畔的诗人音子赠予我一盒写了诗句的“坦洋工夫”,当时我未便知晓,顺手转送给了文友分享。文友们转来传去,最后居然回到了我的手上。这份来自白云山的问候,让她的友情引山连水,在山边相映成趣、站立成“仙”。

秋白露前夕,我在柘荣县茶叶局找到一本林光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便如饥似渴地辑录起来——坦洋工夫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产区分布很广,以福安市坦洋村为中心遍及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以当地有性群体种为原料,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坦洋工夫红茶试制成功后,经广州远销西欧,名声不胫而走,大批茶商接踵而至,入山求市。民谣道,“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正是当年坦洋村市井繁华、茶季繁忙的真实写照。史料载,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红茶每年出口都在500吨左右,其中以1898年为最盛,出口量达1500吨。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成为福安市的主要红茶产区和周围七八个县的集散地,产品远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曾是英国王室专供茶。2001年,福安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6年坦洋工夫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至此,坦洋工夫——白云山的红衣佳人,在新时代重洗仙颜,走向人间天坛。

“入夜书成兴味长,清茶一盏妙评章。从来只信诗言志,融化江南满地霜。(缪芝山.《寄慧照法师》)去岁秋月夜,我随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卉弟子缪芝山拜访福安天马山慧照法师。对我的不速而往,慧照法师以茶相待,喝的依然的当地著名的坦洋工夫。在天堂寺“千里居”品赏坦洋工夫,缪先生莫如“清香一注静入菩提路”去了,而我的目光却好奇地四处游弋,最终停驻在一个青花缠枝莲花压手杯上——“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山丁僧俗半衣食焉!”这分明是明朝谢肇淛的《长溪琐语》,却随着佛前一炷香在天马仙山幽然绽放了。是夜,慧照法师应不情之请写了一首诗赠予我——“携来诗意乐融融,正值天堂落晚钟。对话云间如伴鹤,文心逸趣几人同?”(《夜逢访客.寄周贻海先生》)一年后,我又接到省作协会员缪芝山从天马山打来的电话贺讯:慧照法师将升座,得授方丈殊荣,并将出版《牧马耕云》作品集。

有道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慧照方丈身是菩提,仙风佛骨,却亦是柘荣县作家协会普通一员,初次交往,倍感其心性“俭和清净”,之如茶性,真真应验了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据此,我苦思冥想,在缪先生帮助下,写了《慧照法师印象》回赠他:“天堂云影梦中萦,点燃丹青燕雀鸣。乐道春光多慧照,悠然纸上占群英。”交稿之后,飘然若仙。

2012年夏秋之交,又是一个吉星高照、茶香逶迤的好时节。时值第二届中国.柘荣马仙文化旅游节如火如荼之际,我在东狮山下“坦洋工夫”的天香茶馆寻找旧趣。坊间茶客人人热议马仙神话,前山境黄先生说道关键处,做神秘状、虔诚状,最后曾舒心状、幸福状。可见马仙之凝聚人心,砥砺操行,促人和寿,共葆平安,已从远古的朴素愿景走入民情,走向未央。一如坦洋工夫,从草木间而来,寄寓了爱国情愫,又藏富于民,谁能说它不隽永,不可以国色天香呢?茶与仙,就是这样被关联的。

二、绍兴兰雪茶

绍兴我是奔着鲁迅去的。他的《社戏》影响了我的一生,陶情怡性时,我总是仰望蓝天,痴然入神。在绍兴,曲尺台边闲饮淡酒时,也听一首“有你天就蓝”的歌。但我的兴致更在那《酒楼上》:“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终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径到小楼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

店主雇来小姐,叫兰。静逸的神情里,有兰花的暗香,也有一种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沧桑。伊人的皮肤静如水,微风扬起的时候,可以看到传统黑发下隐逸的几根白发。油豆腐和茴香豆陆续摆在了八仙桌上,因是午间两点去,客人几乎走尽了。伊可以在我的桌旁逗留片刻。后来爽性坐了下来,伊给自己沏茶,摆了杯子和我的酒杯是一样的,“以茶当酒吧”,伊淡淡的说,并低头饮了起来。我端了杯子,白瓷的杯底依稀有朵兰花,在酒里一漾一漾的,让人忍俊不禁,又使人舍不得喝尽它。这便是“三白酒”罢?我在《风雅钱塘》里见过的。伊默默的点了头。你知道的还真多。那你这茶?“兰雪茶”。兰雪茶?好幽雅的名字!我向她要了一杯。不知是半醉即仙的酒香浓郁在茶里,抑或是遐思悯人的茶香意味渗透了彼此的肌肤。茶与酒原本不是一对的人生佳品,就这般柔和在蓝天下、兰香里。

后来了解到,风情万种的“兰雪茶”,本名“日铸茶”,产于绍兴东南的日铸岭。传说越王勾践时欧冶子铸剑,三灶铸剑不成,太平冈一日铸剑即成,故日“日铸岭”。《嘉泰会稽志》:“岭下有僧寺,名资寿,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明代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日铸茶“色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故名兰雪茶”。

我的“迟明居”摆满了各色语焉不详的兰花。我喜欢蓝天,喜欢兰,也喜欢“兰雪茶”。因而,我常常在遣词用句时,“蓝、兰”不分,希图她们糅合在我的诗里、歌里和心里。

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朱逢博《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孩提时代,我就闻着朱逢博这首歌的“茉莉花香”入梦。“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几乎是人世间最简单最通俗最具花香的歌谱与歌词了,但她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她让人时时陷入忆苦思甜的美好情怀中,一辈子难以忘怀。每当听到“茉莉花开”的时候,就是如歌往事滚滚而来的温馨时分。2012年秋白露的时候,一位阔别了二十年的茶厂同事来到我的“迟明居”喝茶。巧的是,他带来了两包“张一元”产的“茉莉花茶”。这无疑勾起了我对陈年往事追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进“象牙塔”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大中专毕业生可以包分配。当老师说外国的大学生都是自己找工作,我们当时都好奇得无法想象。可是千军万马冲独木桥,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如愿以偿。我和他都成了作文拔尖的落第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吃不了皇粮,我们一同成了茶厂临时工。一边打工,一边刻蜡纸办《柳絮》文学小刊,用诗一样的语言述说“少年不知愁滋味”。

茶厂也就是闽东“张一元”的前身。当时的厂长是著名企业家、全国劳模陈汉荣。远远看着厂长带着两个穿西装的副厂长一左一右的去厂房车间、贮藏仓库四处巡查,心中充满着无限的钦羡与敬畏。我俩的工种是季节机动工,偌大的工厂,哪里有缺就补位哪里,由来自寿宁的老茶师给我们派活。但大多数是搬运工的活计:把加工不同程度的茶,分送到相应的车间进行下一道工序,最后入库上车。

刚出校门,我还没有发育完整,力气小人消瘦,劳累的时候,和大人们吃碗面喝碗米酒,躺在机器轰鸣的茶袋上合把眼,脸上很快就蒙上一层薄薄的带有茉莉花香的茶末粉尘。情窦初开的时候,可以跟在大人们后面去拣茶车间看他们如何追求心上人。朴素泼辣的农家茶花女在粗壮豪放的搬运工人死缠烂打下,一个个成了茶厂的家属。拣茶车间附近,是茉莉花茶的窨花车间,那儿渐次而来的茉莉花香,最是沁入心脾的芬芳记忆。

茶厂在临溪的河滨路,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有货柜长长的货车疾驰而过,溪风吹来,整条道都弥漫着茉莉花香:在空气中馥郁,在窗棂间逗留,在衣柜里小住,也随着你大口大口的深呼吸舒胸润肺。哪怕经济条件再艰苦,你也会因此眷恋这种生活的美好,甚至希望与她不离不弃。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茶厂在“下海”的热潮里开始转制,柘荣茶叶部门将县茶叶示范场绿色食品标志“仙岩雪峰”的省名茶使用权,优先嫁接给闽东张一元,使之当年的生产规模扩大了12倍,品牌优势转化为实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福建省的重要茶叶生产基地,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销售收入数千万元。近年来,公司在柘荣茶叶部门“扶大、扶优、扶强”下,依靠闽东独特的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现已拥有茶叶、茉莉花基地35000多亩,茉莉花茶加工厂3个。茉莉花香不仅遍及闽东,而且在闽北、广西也建有基地。仙岩雪峰茶和茉莉花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认证。企业创国优省优,获“福建名茶”等殊荣。

“携手丹梯语话长,不知身到碧云乡。行人相见如相识,赠得岩花十里香。”后来,为了消灭高中文凭,我在没有围墙的柘荣电大里读书。默读王十朋的美文,欣然得知“岩花”就是茉莉花。不由得对这位来过闽东的宋朝名人更多了一层亲近与好感。英雄惜英雄,我爱屋及“乌”了。

有一年春雨迷离的时候,我在福鼎栖林寺再次读到了德清住持收藏的南宋著名诗人王十朋的题诗,于是欣然问起寺内是否还有茉莉花茶饮。但是德清似乎没有听见,拿出的却是白茶。不过从他那里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是,福鼎白茶和张一元的茉莉花茶都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并获得世博会十大名茶殊荣。

时过境迁,我后来成为柘荣县作家协会主席。缘于对自己初出社会时,有了一次茶厂打工经久难忘的经历,我对茶叶,特别是柘荣茶叶有着语焉不详的亲切感。不知过了多少年,我在柘荣富溪岭后茶叶村采风时,在当地的《林氏宗谱》里猛然间又一次发现南宋诗人王十朋的手记,其中就包括有关茶叶茶器的起源。岭后这个村落原名“桂岭”。唐僖宗乾符三年,福州监察判官郑纬为林嵩写的《桂枝亭记》也记载在家谱中。“踏云梯造霄汉,折芳桂归故里”,岭后村企抓住机遇开发了“桂岭红”系列品牌茶叶。令人惊喜的是,这里好大的一片茶园,也就是张一元的茶叶基地。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历史人文底蕴与茶叶扶贫战略开发的不谋而合,让不约而同前去观摩采风的诸多访客,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茉莉花香清新萦怀,恍然间觉得自己又成了“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诚如文友缪芝山在《中华诗词》发表的《茶禅》一样,“阳光雨露两交融,变幻全凭一品中。明目清心留正气,快哉如此老还童。”

(摘自2013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周贻海)

百强县市大冶竟然藏着茶,1000年前苏轼亲自代言并诗传至今

图丨中国·大冶

4000多年前,铜绿山上,当青绿斑驳的铜矿石投入到滚滚的冶炉中,大冶这座地处长江之滨的城市便与“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文明古国的铜矿生产基地,开创了华夏青铜文化的先河。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此铸剑造戈;

宋代时期,岳飞在此开矿炼兵;

公元1031年,南唐取“大兴炉冶”之意,设立县名为“大冶”。

大冶从此诞生,文化从此延续和继承。

时至今日,大冶已发展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湖北省旅游强市、湖北省森林城市、全国百强县市,其综合实力领跑全省县市,是湖北县域经济的佼佼者。

图丨大冶市大箕铺镇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一般海拔高度为120—200米,最高点海拔839.9米。

主要山脉有大同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长江流经市东北隅,市内主要河流有17条,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

人们常说:“好山好水出好茶。”

大冶的好茶因“矿”太过出名,在很长时间被埋没在“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威名里。

图丨大冶被誉为“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

近年来,大冶市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茶叶等五大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殷祖白茶”区域公共品牌。

去年,由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湖北省茶叶主产区”名单中,大冶市也名列其中。

在5月15日刚刚结束的“第27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上,大冶殷祖白茶荣获“特别金奖”和“优秀组织奖”。

图丨茶,是大冶五大农业产业链之一

若细细去探寻,就会发现——

大冶,过去矿里有茶,如今茶里有矿。

01

茶色、铜色

矿山与茶山的有机结合

大冶,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黄石、鄂州,南毗九江,西邻咸宁,东达安庆。

地处中国第四大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腹地,是武汉城市圈冶金建材走廊的重要支点,为湖北“冶金走廊”腹地。

图丨大冶铁矿的“亚洲天坑”夜景

在许多人眼中,它是华夏的青铜故里、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在历史上洒下光辉的南方工业城市。

如今,大冶是全国六大铜矿和十大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黄金、白银产量居全省之冠,硅灰石居世界第二。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片,那么,于大冶而言,答案无疑会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图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城西南,遗址面积5.6平方公里。该遗址的采冶始于商代,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至西汉,时间长达千余年。

它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矿遗址中,时代久远,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国务院于1982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4年3月20日和2012年10月22日两次,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图丨采矿遗址分布图

矿山有“铜绿山”,那么大冶的茶山呢?

大冶,地处北纬30°,属于世界级的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全市大大小小的山有近300座,因着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湿润多雨,植被茂盛,符合茶树生长所需的环境。茶树能有效光合作用增强,新梢持嫩性好,内含物质丰富。

据考证,洪武十七年(1384)为填补人口不足,朱元璋发布移民令,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移民大潮。当时湖北、湖南主要接受江西移民,史称“江西填湖广”。

当时迁入大冶的江西移民,主要来自与鄂、冶毗邻的赣西北和赣东北诸州县,而这些均是产茶区,比如:有“中国茶乡之誉”的婺源县,享誉全球的宁红茶产地修水县等。

江西移民迁入后,以农业为主、兼以林业。大量江西的茶农、茶师、茶商、茶民也把种茶、制茶技术带到大冶,让茶园遍及大冶的山与各乡镇、村。

到解放前,大冶以“茶”冠地名、村名有许多。其中,比较出名的就包括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西边的茗山和南面的龙角山,以及陈贵、灵乡、刘仁八、殷祖、金牛、保安等乡镇。

图丨大冶市殷祖镇五庄村

如果,有颜色能代表大冶,那一定是茶色和铜色。

由于大冶矿区、茶山兼备,过去的地方绅士出资修建了不少凉亭、茶亭,赐茶卖茶。据清代同治版《大冶县志》记载,大冶地区原有洞宾亭、望江楼、木樨亭等,都是古代矿工、商贾、文人休闲的亭楼,备有茶座。

大冶许多茶亭(包括施茶卖茶的凉亭、桥亭)附近的村庄又以亭命名。如;罗桥街办茶亭村,以驻地茶亭派生得名;保安镇茶山村,以茶子山派生得名;殷祖镇茶壶嘴村,以村旁山嘴曾有人施茶得名……

大冶茶亭茶村的分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几乎全在丘陵地区和山区,平原湖边几乎没有。恰恰就是这广袤的山地,分布着茶山和200多处矿点矿区。由此,大冶的茶与文化,也打上了青铜文化的炉火烙印。

图丨清代大冶茶亭遗迹

可以说,大冶的茶与矿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绽开出了一朵青铜文化中的“茶”花。

02

刻在大冶DNA里的茶基因

茶园面积突破2万亩

大冶的茶史比想象得要悠久,比前面提到的“江西填湖广”更早。

1082年的北宋,苏东坡扁舟草履,一路漫游到大冶大茗山。在山上,东坡偶感风寒,便向和尚讨杯茶吃。和尚给了他一杯桃花茶。康复后,东坡便问和尚乞要一棵茶树移栽到自己所居的东坡。

这段经历也被苏东坡写在了长诗《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里。

苏轼一生与茶结缘,在他的诗作中,只提过三种茶:一是“龙凤团”;一是鲁直寄他的“双井茶”;再来便是这大冶“桃花茶”。

图丨大冶茗山乡

南唐李后主赐名“大冶”,赋以这座城镇“大兴炉冶”的重任。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刻在中国人DNA里的茶基因被唤醒,又给这座原以矿冶闻名的城镇增加了“茶”的新属性。

两宋三百多年里,大冶、阳新在内的黄石地区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茶叶还曾作为岁贡茶上贡。

图丨殷祖镇塘下村明霞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而到了当代,位于幕阜山脉北部山地的大冶太婆尖茶场出产的“云雾茶”,以“无虫害、无污染、清醇可口”的品质,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享誉省内外;采撷海拨300m以上龙角山之嫩芽,用手工作坊去其糟粕而成,可与太婆尖相媲美的“碧剑云雾茶”,则在1996年荣获湖北省首届“鄂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

还有产自灵乡镇大王山、色泽翠绿的南山翠珍珠;产自陈贵镇南山东麓,形若绿叶、色泽嫩润,冲泡时茶色清纯,金黄带绿的毫峰茶等等,都曾名噪一时,获得省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图丨殷祖白茶

大冶除了身处湖北五大茶山——鄂南幕阜山脉茶区,且在北纬30°这一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具有茶叶种植的地理优势外,经研究发现,其土地具有丰富的酸性红黄沙质土资源,也让这里的茶在口感、汤色、茶多酚含量等多项指标上也表现不俗——茶多酚含量高达29%。

更因着大冶蕴含的丰富矿脉,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如大冶产出的“殷祖白茶”,可以对标以健康矿物质茶而闻名于世的日本伊藤园大麦茶、俄罗斯洛神花茶。

“殷祖白茶”形似凤羽,叶片玉白,光亮油润,除了矿物质含量丰富,各种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氨基酸含量平均高达6.9%,是普通绿茶的3到4倍,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诸多功效。

一茶入口香飘絮,“殷祖白茶”既是品茗上上之选,更是养生调理的最佳选择。

图丨“殷祖白茶”是品茗上上之选

2022年,大冶市统一“殷祖白茶”区域公共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白茶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优质“殷祖白茶”80余吨,产值2亿元以上。

“殷祖白茶”也以其汤色明亮、滋味鲜醇、香气持久、叶底完整、营养健康等优良品质艳压群芳,在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等茶事活动中,多次连获金奖。

03

人间烟火

红白喜事里的茶情事故

图丨客来敬茶,是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了色彩班澜、饶有风味的茶俗。

地处吴头楚尾的大冶,也有自已独特的敬茶、喝茶礼俗。

“茶水不碍路”,无论走到大冶哪一家,讨口茶喝是极平常的事。

特别是夏天,居家设一大瓦壶,烧壶茶,自家喝,别人喝,这家常茶;有讲究的,除放茶叶外,还放川芎,称川芎茶;放生姜、盐的,称姜盐茶;放菊花的,称菊花茶;放芝麻、姜、盐的,称芝麻姜盐茶……

路边赐茶,或凉亭或家门,方便行人。

图丨大冶有自已独特的敬茶、喝茶礼俗

旧时,男方去女方家要送“三茶六礼”,茶作为聘礼与“三媒六证”同等重要。又因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者不可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礼,取“从一”之义,即“从一而终,至死不渝”。

接亲、回门,做生、做满月,还煮茶蛋(或红蛋) ——用茶叶和一品红颜料煮蛋,好吃好看又吉利。

图丨“最美古建村”殷祖徐太湾

邻里、兄弟纠纷,当事人不能自行解决的,就请族中长老、地方名流或证人、知情者“喝茶论理”;红白喜事帮了工的,主人家要送“茶钱”,所谓茶钱是钱不多的意思,是人情礼节的表示。

至今,在部分地方的祭祀活动中,“祭礼”里仍设置有“茗献”,虔诚地将茶献于神座前。

图丨与茶相关的习俗,渗透在大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冶也有采茶戏,采茶姑娘在茶园唱的采茶歌也十分悦耳动听。逢采茶季,殷祖镇的茶园晨露未晞,采茶女们穿着采茶服,背着小茶篓踏歌而来,满怀丰收的喜悦,构成茶园里的亮丽风景。

这里的人们不但喜欢喝饮品啜茶,而且衣物也喜欢用茶色的,什么茶色车,茶色家具、茶色衣裤比比皆是。

茶俗,是大冶民间风俗的一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是人们向往平和、安宁的心态折射。

图丨鸟瞰殷祖镇江畈村

有趣的是,当你翻开世界著名茶产区的介绍时,你会发现誉满全球的斯里兰卡红茶和大冶茶有着相同的特点——茶和矿的多维度结合。

比如斯里兰卡的萨伯勒格穆沃,既是红茶产区,也是砂矿产区。当地以此为特色,吸引了各地旅游者前来一探究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或许能作为创意和灵感的来源,为大冶茶产业在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

图丨茶香弥漫是大冶

铜都大地,千锤百炼,是大冶;

古建静谧,黛瓦茶亭,是大冶;

茶香弥漫,楚天香谷,是大冶;

劲酒浓烈,螃蟹肥美,也是大冶。

大冶这片土地上,正在用一片小叶子,书写以茶兴农、以茶促贸、以茶富民的产业新故事。

这里的风光,值得来看一看;这里的好茶,也值得品一品。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刘德乾:从寻茶人到泉海茶石的智造之路

普洱茶界向有“生茶原料派”“熟茶技术派”之争。

在2008年古树纯料兴起之前,做生茶的往往对做熟茶的技术前辈含有尊敬之心,常谦虚地说,我们做生茶,也就是选好原料,简单压个饼而已,没什么技术含量,普洱茶只有熟茶才有技术。

但2008年以后,生茶靠古纯走上神坛,而熟茶被贬低为上不了台面的低端茶:用料差,粗制滥造,不卫生,喝了不健康。总之,没有品位才喝熟茶。2008到2014年,很大程度上是自然主义统治普洱茶的6年。

普洱茶界的原料派与技术派”之争

许多采造古纯的深山“狂魔”与只喝古树生茶的重度发烧友,认为普洱茶的最大魅力在于原料的天然性,没有多少人工的技术性。其认为,古树鲜叶用简单的初制工艺,做成毛茶,再简单压个饼,能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天然性,而少人工技术的“毒害”。而熟茶在他们看来,工序与工艺复杂,深度改变了茶叶的本来面貌,破坏了茶叶的本性与本味,好原料用来加工熟茶无疑是暴敛天物,只有不好的东西才需要做过多的技术修饰,以掩盖先天的不足。于是,在古纯派看来,古树料用来发熟茶,无疑是脑“烧”了,要用鄙视链底层的台地茶来发,才是正道!

2015年起,古纯市场盛极而衰,高端熟茶、小青柑、茶化石、中期茶等新物种乘势而起。这些新物种,都空前强调技术,而且其产品在市面上远比曲高和寡的古纯生茶受欢迎。于是,普洱茶告别了自然主义的绝对统治,走向了自然与人为干预的平衡。而且,“生茶原料派、熟茶技术派”的提法也受到质疑。大家不再剑走偏锋,而是强调阴阳平衡。熟茶虽然重技术,但原料也至关重要。做古纯生茶,可以只重原料,但要做代表未来市场主流的高端拼配生茶,必须注重山头与等级拼配技术,进而仓储技术也得到空前强调。也就是,无论生茶还是熟茶,也界已经达成共识: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普洱茶也由激进主义迈入了中庸之道……

这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由吃大自然馈赠的资源饭,到吃技术创造饭。也意味着,普洱茶企的发展,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化到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

勐海泉海茶业的掌门人刘德乾,早在2000年就做茶,从给勐海茶厂等大厂供原料做起,在2006年发酵做熟茶代工,2015年创建自己的品牌——泉海茶石,专做茶化石,可谓见证了普洱茶行业20年风雨。其走出了一条艰辛的“贸工技”发展之路,是许多勐海草根茶商创业的真实写照:从倒卖毛茶(贸易)赚了第一桶金,然后建厂代工,建立了普洱茶供应链,最后做自己的品牌,走自主技术开发之路。而刘德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了普洱茶市场新宠——茶化石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普洱茶企的下一个十年:由“寻茶人”到“造茶人”

其的企业发展历程,也跟同时代的普洱茶厂商一样,由“寻茶人”进化为“造茶人”。在原料为大的年代,他们是深山的寻茶人,为天下茶友寻好茶,制好茶。在原创技术得到空前强调的近几年,他们纷纷转型为“造茶人”,在寻到好原料的基础上,不再是简单的制造一下,而是在自然馈赠的基础上,加大技术与产品研发投入,创造价值。

刘德乾现在被称为“智茶人”,其打算将熟茶与茶化石的制程,由泉海制造升级为泉海智造!

普洱茶的上个十年,是深入山头寻好茶,开启了云南茶山的地理大发现与古树茶热。不辞辛劳,发扬神农氏精神,尝遍百山千味,用胃痛换来古茶芬芳。寻茶人太像劳模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如果说,古纯神话时代,寻茶人就是深山的苦行僧,都市里的布道者,最终用他们的身体献祭给古纯十年,可谓“太初有道,道成肉身”……

普洱茶的下一个十年,不是寻,而是造,也就是创造价值的十年。寻找,不如创造。要打造百年品牌,如果寻寻觅觅百年之久,可能最终凄凄惨惨戚戚。有定性的人,只会寻一时,不会寻一世。许多企业,寻了十年的茶,将会走上建立革命根据的道路,实现武装割据,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创造未来。由寻茶人到造茶人,就是普洱茶产业逻辑的一大重要变迁,专精深的制造引领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小罐茶,大师作”,就是时代的预言书,因为很会“作”……

为什么是造茶人,而不是制茶人?造茶人,不但善制茶,更会创造。在虚无中创造未来,需要大菩萨的慈悲与普世精神……

正如先锋“戏子”张广天的歌曲《飞翔》,唱到“在创造中飞翔”:

陆地淹没了,你就在海上飞翔

海洋干涸了,你就在天上飞翔

天雷滚动了,你就在火里飞翔

火焰熄灭了,你就在苦难中飞翔

过去倒下了,你就在未来飞翔

未来退却了,你就在现在飞翔

现在迟疑了,你就在心中飞翔

心灵败坏了,你就在创造中飞翔

飞翔,飞翔,永远的飞翔

飞翔,飞翔,不朽的飞翔

一位勐海草根茶商的“贸工技”修炼之路

中国发展工业与品牌经济,向有柳传志的“贸工技”与倪光南的“技工贸”的路线之争。近年来,由于华为的“技工贸”大放异彩,于是国人纷纷批判“贸工技”之短视。其实平心而论,就落后国家的赶超与草根创业而言,“技工贸”陈义太高,只适合极少数人走,芸芸众生干稳妥的“贸工技”更接地气。

勐海之所以成为普洱茶的工业中心与品牌中心,其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想当年,勐海也没有几家像样的茶厂,都是些做茶叶倒卖生意、初级加工的小商与小作坊。其托的是普洱茶2003年在大陆兴起的福,市场的需求一下突然放大,无数港台、马来西亚与广东茶商跑到勐海要茶,造就了勐海当地非常红火的毛茶与成品倒卖生意。许多草根茶商,就是拿几千元,几万元做贸易、粗放加工,抓订单赚差价起家,淘到第一桶金后,纷纷投资茶园与茶厂,由简陋小厂逐渐升级为标准化初制所与高大上的精制厂,其中的优秀分子后来做起了品牌,甚至走技术自主研发之路。

刘德乾作为过来人,向我们讲述了泉海茶业的贸工技修炼之路。

其做倒卖毛茶生意,就跟广东芳村的跑单帮一样,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许多如今开宝马的芳村大佬,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是骑自行车的。

“我2000年开始骑自行车收茶,做成十级、级外茶,卖给勐海茶厂。2002年开手扶拖拉机,去各个寨子收毛茶。2003年,骑买来的摩托车上山收茶,开始深山里的寻茶人之路。2003年到2005年,这三年最辛苦,上门收黄片(绿茶挑出来的黄片,卖给大益做普洱茶),骑摩托车上山,都是土路。刚开始创业,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在那个年头很不错,一个初制所也就挣那么多钱。”

刘德乾,将泉海茶石称为泉海第二代熟茶。这是因为早在2006年,他就发堆子尝试做熟茶。

“泉海第一代熟茶指的是传统熟茶。我做毛茶生意,往往在茶厂里下货,所以每个厂的工艺可以亲眼看到,知道熟茶是怎么做的。当时我们仓库租给别人做熟茶,他们派师傅来渥堆发酵,我也了解一些。2006年试做熟茶,只是做散货。2009年注册泉海,2012年建泉海茶厂。建厂以前租别人的仓库,在别人的场地发,给人加工费。到2015年,发了九年左右的熟茶,泉海第一代熟茶已经非常成熟,2015年开始做泉海茶石,摸索泉海第二代熟茶。”

由此可见,他是有心人,在做毛茶贸易的时候,就在学习熟茶核心技术,并为建厂做准备,可谓6年毛茶贸易(2000年——2006年),6年边做贸易边转型加工(2006年——2012年),准备了12年,才于2012年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规模化工厂,由原料贸易商转向勐海有名气的代工厂,最终于2015年走向泉海茶石的智造与品牌之路。泉海花了15年时间,才由一个骑自行车的草根,走完了“贸工”过程,进入技术原创品牌阶段,成为云南茶界冉冉兴起的茶品牌新星。

死磕茶化石品类的品牌修炼者

刘德乾的工厂注重品质与信誉,加上一直做中端的茶,流通快的茶,所以一向不缺客户与订单。但他2012年开厂后却越来越迷茫,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情,没头绪,累不说,没经验,还经常出错,反复折腾,找不到未来清晰的方向。也许这是其企业家的基因在起作用,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愿意停留在生意人阶段,想向做真正的现代企业与有影响力的品牌迈进。

“2015年,听企业管理专家李践“赢利模式”的课程,有启发,发现自己做得太复杂,什么都没做好,开始梳理不赚钱的品类,砍掉,并筛选客户,寻找突破点,找到茶化石品类。做一点,一个线,一千米深,才能做透,否则做得太多,什么也做不好。现在茶化石的收入占泉海收入90%,专注聚焦做一千米深。”其将做企业当成对自己的全面修炼提升之路,“接下来几年,我一直上李践老师的各种课程,涉及到财务、销售、营销、股权、管理等企业方方面面,对如何做企业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2015年开始摸索茶化石生产技术,反复做实验,到了2017年工艺成熟。2018年,泉海将自己探究出来的核心技术与工艺环节形成企业标准,总结提炼出了“泉海精品茶化石80道生产工序”。

针对市场混乱,刘德乾认为要正本清源,用品质来建立市场信心与消费者的信任。而做精品就是品质的一种承诺与保证。做出“精品茶化石”,需要一整套严格的高规格生产标准。生产标准化落实到泉海,其核心就是其首家独创的“茶化石80道工序”。80道工序涵盖高品质茶化石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以及精细化生产的细节要求,按照80道完整工序进行质量管控与精细化生产,就能确保出品“精品茶化石”。

“泉海要跟市面上做茶化石通路货的拉开差距,就必须提前做一些工作。我们的初心是要将这个品类延续下去,品质一定要撑得住。泉海的技术、质量管控体系一直在提升。别人学我们做,但我们做在前面,有先发优势,有基础,更懂得如何进一步提升。现在我们每一个环节做得都比一般厂家好得多,形成了品质标准。泉海的品质标准,就是精品茶化石理念与80道工序。”刘德乾说。

泉海希望留给业界与消费者的,是一个深耕茶化石品类,做好精品茶化石,用“新中式熟茶”全新概念与形象引领消费市场的专家形象——专精深的茶化石制造专家:

专:专做茶化石;

精:为精品而生,精细化生产;

深:细分深耕,不断迭代升级茶化石品类。

升级迭代的核心要义是,由现在的“泉海制造”,向未来的“泉海智造”迈进。即深入钻研工艺,提升生产技术,研究消费市场需求,研发产品,在未来由泉海制造升级为泉海智造,推动茶化石数字化智能制造建设。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