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剑三七秀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名茶三题

一、茶与仙的因缘际会——坦洋工夫速写

无意间发现东狮山供仙坪下方,有一家不知几时开的坦洋工夫茶馆。这情境有点像慧照禅师写的一首诗:“瞬间绽放为谁开,别梦萦回蜂蝶催。独爱丹霞临玉树,馨香一束献如来。”可可的,茶馆面对迎仙大道,请仙、迎仙、接仙、送仙都需经过这爿小小的茶店。茶店早晚沐浴东狮山的马仙灵气,可谓“天香隽永,道韵仙成”。

文献记载,东狮山上的万民景仰的马仙,尊称马元君,于唐开元年间正月十五日子时,出生于浙江秀州华亭白马山。元君自幼聪慧,深明玄理,怀有慕道济世之心,在狮子岩采药种茶,后带体得道成仙。先居鸬鹚,后经仙山白马山转道东狮山灵岩宝洞。东狮山月蓝台下、灵岩宝洞旁,均有老茶,疑似马仙手植。

仙与茶似乎总有关联。仙在云雾里忽隐忽现神明,茶在水雾间氤氲深思遐想。人居草木间,无论“仙”在左,喊“仙茶”,抑或“仙”居右,做“茶仙”,都引人致胜,云里雾里、飘飘然也。与坦洋工夫的因缘际会,亦是如此。因了福安文联曾与茶艺姑娘们同在一个楼层一间办公室,常吸引我有意无意不远前去寻诗会友时,也借机喝一道玉女掌下的“坦洋工夫”:或曰红秀、紫玉、雅韵,或曰墨玉、雪映、玉露;或“云芽银针”里,或“茉莉翠芽”间,一边闲情逸致阅读福安名家写的乡土散文,一边偷偷斜眸青瓷盖碗上的纤纤细指,便人神共仰,痴然若醉,天香与国色,一并在坦洋工夫的隽永水汽里发酵成仙了。

有道是,“从来佳茗似佳人”,其情端庄,其品锦绣,并不亚于周建作人先生所说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那些茶模仙样的时光,大致是公元2005年间的采风轶事。

待到2009年夏季,柘荣的马仙信俗与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一起被福建省政府纳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的心异样地甜蜜了一下。仙与茶因缘际会,不约而同的又走在了一起。这便罢了,翌年桃红的时候,依然是富春溪畔的诗人音子赠予我一盒写了诗句的“坦洋工夫”,当时我未便知晓,顺手转送给了文友分享。文友们转来传去,最后居然回到了我的手上。这份来自白云山的问候,让她的友情引山连水,在山边相映成趣、站立成“仙”。

秋白露前夕,我在柘荣县茶叶局找到一本林光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便如饥似渴地辑录起来——坦洋工夫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产区分布很广,以福安市坦洋村为中心遍及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以当地有性群体种为原料,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坦洋工夫红茶试制成功后,经广州远销西欧,名声不胫而走,大批茶商接踵而至,入山求市。民谣道,“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正是当年坦洋村市井繁华、茶季繁忙的真实写照。史料载,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红茶每年出口都在500吨左右,其中以1898年为最盛,出口量达1500吨。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成为福安市的主要红茶产区和周围七八个县的集散地,产品远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曾是英国王室专供茶。2001年,福安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6年坦洋工夫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至此,坦洋工夫——白云山的红衣佳人,在新时代重洗仙颜,走向人间天坛。

“入夜书成兴味长,清茶一盏妙评章。从来只信诗言志,融化江南满地霜。(缪芝山.《寄慧照法师》)去岁秋月夜,我随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卉弟子缪芝山拜访福安天马山慧照法师。对我的不速而往,慧照法师以茶相待,喝的依然的当地著名的坦洋工夫。在天堂寺“千里居”品赏坦洋工夫,缪先生莫如“清香一注静入菩提路”去了,而我的目光却好奇地四处游弋,最终停驻在一个青花缠枝莲花压手杯上——“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山丁僧俗半衣食焉!”这分明是明朝谢肇淛的《长溪琐语》,却随着佛前一炷香在天马仙山幽然绽放了。是夜,慧照法师应不情之请写了一首诗赠予我——“携来诗意乐融融,正值天堂落晚钟。对话云间如伴鹤,文心逸趣几人同?”(《夜逢访客.寄周贻海先生》)一年后,我又接到省作协会员缪芝山从天马山打来的电话贺讯:慧照法师将升座,得授方丈殊荣,并将出版《牧马耕云》作品集。

有道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慧照方丈身是菩提,仙风佛骨,却亦是柘荣县作家协会普通一员,初次交往,倍感其心性“俭和清净”,之如茶性,真真应验了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据此,我苦思冥想,在缪先生帮助下,写了《慧照法师印象》回赠他:“天堂云影梦中萦,点燃丹青燕雀鸣。乐道春光多慧照,悠然纸上占群英。”交稿之后,飘然若仙。

2012年夏秋之交,又是一个吉星高照、茶香逶迤的好时节。时值第二届中国.柘荣马仙文化旅游节如火如荼之际,我在东狮山下“坦洋工夫”的天香茶馆寻找旧趣。坊间茶客人人热议马仙神话,前山境黄先生说道关键处,做神秘状、虔诚状,最后曾舒心状、幸福状。可见马仙之凝聚人心,砥砺操行,促人和寿,共葆平安,已从远古的朴素愿景走入民情,走向未央。一如坦洋工夫,从草木间而来,寄寓了爱国情愫,又藏富于民,谁能说它不隽永,不可以国色天香呢?茶与仙,就是这样被关联的。

二、绍兴兰雪茶

绍兴我是奔着鲁迅去的。他的《社戏》影响了我的一生,陶情怡性时,我总是仰望蓝天,痴然入神。在绍兴,曲尺台边闲饮淡酒时,也听一首“有你天就蓝”的歌。但我的兴致更在那《酒楼上》:“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终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径到小楼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

店主雇来小姐,叫兰。静逸的神情里,有兰花的暗香,也有一种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沧桑。伊人的皮肤静如水,微风扬起的时候,可以看到传统黑发下隐逸的几根白发。油豆腐和茴香豆陆续摆在了八仙桌上,因是午间两点去,客人几乎走尽了。伊可以在我的桌旁逗留片刻。后来爽性坐了下来,伊给自己沏茶,摆了杯子和我的酒杯是一样的,“以茶当酒吧”,伊淡淡的说,并低头饮了起来。我端了杯子,白瓷的杯底依稀有朵兰花,在酒里一漾一漾的,让人忍俊不禁,又使人舍不得喝尽它。这便是“三白酒”罢?我在《风雅钱塘》里见过的。伊默默的点了头。你知道的还真多。那你这茶?“兰雪茶”。兰雪茶?好幽雅的名字!我向她要了一杯。不知是半醉即仙的酒香浓郁在茶里,抑或是遐思悯人的茶香意味渗透了彼此的肌肤。茶与酒原本不是一对的人生佳品,就这般柔和在蓝天下、兰香里。

后来了解到,风情万种的“兰雪茶”,本名“日铸茶”,产于绍兴东南的日铸岭。传说越王勾践时欧冶子铸剑,三灶铸剑不成,太平冈一日铸剑即成,故日“日铸岭”。《嘉泰会稽志》:“岭下有僧寺,名资寿,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明代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日铸茶“色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故名兰雪茶”。

我的“迟明居”摆满了各色语焉不详的兰花。我喜欢蓝天,喜欢兰,也喜欢“兰雪茶”。因而,我常常在遣词用句时,“蓝、兰”不分,希图她们糅合在我的诗里、歌里和心里。

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朱逢博《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孩提时代,我就闻着朱逢博这首歌的“茉莉花香”入梦。“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几乎是人世间最简单最通俗最具花香的歌谱与歌词了,但她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她让人时时陷入忆苦思甜的美好情怀中,一辈子难以忘怀。每当听到“茉莉花开”的时候,就是如歌往事滚滚而来的温馨时分。2012年秋白露的时候,一位阔别了二十年的茶厂同事来到我的“迟明居”喝茶。巧的是,他带来了两包“张一元”产的“茉莉花茶”。这无疑勾起了我对陈年往事追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进“象牙塔”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大中专毕业生可以包分配。当老师说外国的大学生都是自己找工作,我们当时都好奇得无法想象。可是千军万马冲独木桥,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如愿以偿。我和他都成了作文拔尖的落第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吃不了皇粮,我们一同成了茶厂临时工。一边打工,一边刻蜡纸办《柳絮》文学小刊,用诗一样的语言述说“少年不知愁滋味”。

茶厂也就是闽东“张一元”的前身。当时的厂长是著名企业家、全国劳模陈汉荣。远远看着厂长带着两个穿西装的副厂长一左一右的去厂房车间、贮藏仓库四处巡查,心中充满着无限的钦羡与敬畏。我俩的工种是季节机动工,偌大的工厂,哪里有缺就补位哪里,由来自寿宁的老茶师给我们派活。但大多数是搬运工的活计:把加工不同程度的茶,分送到相应的车间进行下一道工序,最后入库上车。

刚出校门,我还没有发育完整,力气小人消瘦,劳累的时候,和大人们吃碗面喝碗米酒,躺在机器轰鸣的茶袋上合把眼,脸上很快就蒙上一层薄薄的带有茉莉花香的茶末粉尘。情窦初开的时候,可以跟在大人们后面去拣茶车间看他们如何追求心上人。朴素泼辣的农家茶花女在粗壮豪放的搬运工人死缠烂打下,一个个成了茶厂的家属。拣茶车间附近,是茉莉花茶的窨花车间,那儿渐次而来的茉莉花香,最是沁入心脾的芬芳记忆。

茶厂在临溪的河滨路,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有货柜长长的货车疾驰而过,溪风吹来,整条道都弥漫着茉莉花香:在空气中馥郁,在窗棂间逗留,在衣柜里小住,也随着你大口大口的深呼吸舒胸润肺。哪怕经济条件再艰苦,你也会因此眷恋这种生活的美好,甚至希望与她不离不弃。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茶厂在“下海”的热潮里开始转制,柘荣茶叶部门将县茶叶示范场绿色食品标志“仙岩雪峰”的省名茶使用权,优先嫁接给闽东张一元,使之当年的生产规模扩大了12倍,品牌优势转化为实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福建省的重要茶叶生产基地,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销售收入数千万元。近年来,公司在柘荣茶叶部门“扶大、扶优、扶强”下,依靠闽东独特的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现已拥有茶叶、茉莉花基地35000多亩,茉莉花茶加工厂3个。茉莉花香不仅遍及闽东,而且在闽北、广西也建有基地。仙岩雪峰茶和茉莉花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认证。企业创国优省优,获“福建名茶”等殊荣。

“携手丹梯语话长,不知身到碧云乡。行人相见如相识,赠得岩花十里香。”后来,为了消灭高中文凭,我在没有围墙的柘荣电大里读书。默读王十朋的美文,欣然得知“岩花”就是茉莉花。不由得对这位来过闽东的宋朝名人更多了一层亲近与好感。英雄惜英雄,我爱屋及“乌”了。

有一年春雨迷离的时候,我在福鼎栖林寺再次读到了德清住持收藏的南宋著名诗人王十朋的题诗,于是欣然问起寺内是否还有茉莉花茶饮。但是德清似乎没有听见,拿出的却是白茶。不过从他那里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是,福鼎白茶和张一元的茉莉花茶都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并获得世博会十大名茶殊荣。

时过境迁,我后来成为柘荣县作家协会主席。缘于对自己初出社会时,有了一次茶厂打工经久难忘的经历,我对茶叶,特别是柘荣茶叶有着语焉不详的亲切感。不知过了多少年,我在柘荣富溪岭后茶叶村采风时,在当地的《林氏宗谱》里猛然间又一次发现南宋诗人王十朋的手记,其中就包括有关茶叶茶器的起源。岭后这个村落原名“桂岭”。唐僖宗乾符三年,福州监察判官郑纬为林嵩写的《桂枝亭记》也记载在家谱中。“踏云梯造霄汉,折芳桂归故里”,岭后村企抓住机遇开发了“桂岭红”系列品牌茶叶。令人惊喜的是,这里好大的一片茶园,也就是张一元的茶叶基地。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历史人文底蕴与茶叶扶贫战略开发的不谋而合,让不约而同前去观摩采风的诸多访客,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茉莉花香清新萦怀,恍然间觉得自己又成了“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诚如文友缪芝山在《中华诗词》发表的《茶禅》一样,“阳光雨露两交融,变幻全凭一品中。明目清心留正气,快哉如此老还童。”

(摘自2013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周贻海)

承传道授业志,圆茶圣醒狮梦——浙江大学茶学系七十周年华诞庆典隆重举行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薪火相传。从华家池畔的构想到紫金港的成绩,浙江大学茶学系为我国茶产业发展尽心竭力,成为茶界一段佳话。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相看七十载,我们不得不为之动容、骄傲,因为才有了这场独属于茶的盛典。

11月25日,浙江大学茶学建系七十周年庆典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建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及夫人陈雪芬研究员,全国政协原常委、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林建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科技厅原厅长、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上海海关副关长、上海海关学会会长戴永华,杭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浙江省人社厅原副厅长黄亚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原党委书记、浙大宁波茶友会会长胡征宇研,浙江大学党委常务、统战部长叶恭银,著名茶学家、茶树育种科学家、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刘祖生教授及夫人胡月龄,著名茶学家、茶文化专家,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童启庆,著名茶学家、中国茶叶学会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程启坤研究员及夫人王惠和来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厅、十余家兄弟单位及伙伴单位领导以及上千名系友、茶友齐聚启真湖畔,共襄系庆盛典。浙江大学农业与生命环境学部副主任郑绍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现任班子成员、农学院各系所负责人等出席,农学院党委书记吕黎江主持庆典。

农学院党委书记吕黎江主持庆典

庆典开始,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致辞,他表示茶学系是浙江大学的标杆院系,茶学系发展的70年,是浙大引领科教的70年,是鼓舞国家贡献社会的70年,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的70年茶学系在庚续求是文脉、永葆创新精神中展示了独特风采,在培养专业人才、赋能社会发展中践行了办学初心,在树立教育品牌、展示中国智慧中彰显了学界担当,以实际行动描绘了浓墨重彩的奋进之笔。70年来,茶学系开创了学科发展的新局面、呈现了人才孕育的新高度、谱写了科研创新的新篇章,成为茶文化的传播者、茶事业的推动者、茶学科的带头者,为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浙大智慧。

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建满进行大会讲话。他提到,浙大茶学系作为中国茶业人才培养主阵地,中国茶业科技研究的主力军,70年来不断求是创新、勇攀高峰,成果累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作出重要贡献。王建满先生还希望茶学系能够保持新态势,谱写创新发展亮色;构建绿的格局,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描绘美的画卷,绘就三茶统筹底色。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宏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刘仲华

而后会上展示了相关友好单位、友好人士贺词、贺信,播放了80级校友,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宏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刘仲华等嘉宾的祝贺视频,一封封贺信、一条条视频、一幅幅题词都寄托着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浙大茶学系七十周年诞辰的热烈祝福和殷切期待,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注视下、在浙大茶学系自身奋发的基础上,中国茶产业将更进一步。

随后,浙大茶学系系主任陆建良教授作茶学发展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发言并向茶学系建系七十周年表示热烈地祝贺。姜仁华所长希望茶学系能够继续发扬教学相长、顶天立地的精神与风格,积极推动茶科技成果转化,为茶产业的美好未来提供浙大智慧。宛晓春教授希望浙大茶学系能够继续在国际创新、产业服务、科技引领上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科支持。教师代表屠幼英教授,学生代表陶成鸿以及校友代表戴永华先生也先后进行发言,祝贺茶学系建系70周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

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

教师代表屠幼英教授

学生代表陶成鸿

校友代表戴永华

大会在颁发荣誉证书以及授牌、捐赠仪式中将庆典氛围推至高潮,浙江大学茶业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主持颁奖环节。七十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见证了一代代茶学人凝心聚力、托举梦想的智慧和汗水,也感受着一代代茶学人薪火相传、开拓创新的执着和奋进。

浙江大学茶业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茶学功勋教师】刘祖生 胡月龄 潘根生 童启庆 龚琦 徐幼君 时桂英

【浙江大学茶学荣誉教师】

陈宗懋 胡萃 程子道 辜博厚 毛祖法 赵启泉 黄亚萍曹望成 沈伟桥 苏祝成 董尚胜 周树红 孙国良 夏桂荣刘波静 唐德松 胡松金 任翔 徐建萍 徐波 奚彪 钱之江 张碧莲 胡振长 杨子银

【浙江大学茶学系最美校友】

陈树森 卢心寄 俞永明 俞宜湘 聂春琳 韩孝敏 程启坤 王惠 徐束 姚光琦 黄品凤 戚国荣 沈根荣 陈席卿 何懿富 施海根 周淑兰 斯光华 吴喜云 姚豫生 钱志群 楼苹苹 俞妙芹 陈菊月 方仙卿 韩敏华 黄芳焕 毛爱清 毛国雄 邵秀娟 孙玉冬 王宝香 王兴明 吴茂棋 吴锡金 叶留英 俞亦子 虞大澄 赵红梅 王立 袁文义 徐南眉 曹达人

【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

姜仁华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

陈亮 尹军峰 陆德彪 俞燎远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

朱跃进 杨秀芳 毛立民 王开荣 揭国良 黄海涛 熊昌云 金子晶 吴颖 董俊杰 邵淑宏 吴亮宇 柳丽萍 钱虹 苏中强 唐鹤军

【浙江大学茶学系本科生校外指导老师】

尹晓民 戚英杰 马亚平 吴锡端 顾海龙 朱朝安 刘志荣 庞言良 潘元清 潘佩卿 王叶 高静 张燕 叶金章 陈东 李成 罗凯鸿 王少江 王洪江 潘君耀 蔡良绥 谌哲求 魏嘉宏 蔡小勇

图:资深茶学学者姚国坤为支持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发展,向母系捐赠茶学相关书籍3000册。

庆典最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作总结,他提到,中国茶事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美好新时代,希望我们能够正确处理和把握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一元与多元等的茶学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三产融合、跨界拓展、六茶共舞、千方百计的提升茶产业科技链、文化链、产业链、价值链,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茶和茶文化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值此盛典,四方志同道合者欢聚一堂为中国茶事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当天下午举办了“新时代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暨茶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论坛”。论坛分别进行了主旨报告,新时代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圆桌论坛以及茶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圆桌论坛,论坛上就茶产业发展与前景进行深刻探讨,并为茶学专业发展方案和未来规划进行总体部署。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杨秀芳为总主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杨秀芳总主持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建东致辞

浙江树人学院国际茶文化学院院长、浙江省现代化服务业研究中心执行院长朱红缨教授主持论坛主旨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作《为国茶业科技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我国茶产业目前遇到了茶树品种选育周期太长,产业渴望更多优异品种;构建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突破茶树基因编辑技术;探明茶园土壤生物特性,构建茶树营养精准调控;探明茶树抗寒作用机制,构建茶树寒害防御技术;探明茶树病害发生机制,实施茶园病害绿色防控;突破智能采茶技术瓶颈,实施名茶鲜叶智慧采摘;突破茶叶智慧加工瓶颈,实现茶叶全程智能加工;突破功能成分应用技术,高效开发茶叶功能产品;发掘茶叶新的保健功能,有效驱动茶叶健康消费等9大亟待突破的科技瓶颈,因此我们需要让茶产品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茶叶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化、茶产业业态更加多样化并按照“四个面向”需求,以“提升茶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支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力争在茶学基础前沿和茶叶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产品创新,高效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作《新学科视域下茶学专业建设》主题报告,宛教授从新农业和大农科作为切入点阐述了什么是新学科,并提出了要从以推动学科专业改革为代表的新教改、以发展在线教育为代表的新形态、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代表的新质量、以建立质量国际互认体系为代表的新保障为重要发力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在四个方面的领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烽作《三茶统筹·交叉学科·一级建置——关于茶交叉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浅议》专题报告,王院长介绍了交叉学科的定义,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目前茶学具有科学定义与古典茶学遗产之间有明显错位、茶文化形态在现有学科背景找不到归属口、学科的科学发展观前景设计不足、三茶统筹的高度引导方向与学科建设不够匹配、茶作为精神符号急需挖掘呈现等问题。茶文化是文明发展史上茶与人类精神发生全部关系的总和,体现在与人类建立的日常生活、审美生活、制度建设和茶因人类精神需求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上。因此,有交叉学科的支撑,茶文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设置,将会起到阿基米德杠杆理论的效果,但目前由于无法为这一片伟大的叶子提升到它应有的位置,不能更好地落实三茶统筹的英明知识,无法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伟大使命:讲好中国故事等存在的现象,体现了建设交叉学科的迫切性。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教务部部长楼程富作《数智时代茶学教育教学变革的思考》主题报告,楼教授从小学科大产业、老专业新科技、农专业有文化三大方面进行阐述茶学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需要进行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数字化实验教学改革、数字化茶园建设、数字化茶文化推广等方面的建设才能让茶学专业更符合潮流,走在前端。

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作《中国茶叶外贸的创新发展》专题报告,他提到在外贸领域,“变”是主旋律,因此需要重新理解、适应、定义,目前中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呈现“内卷化”,需要我们在产品、服务、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圆桌论坛邀请了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副总经理杜瑞萍,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茶荟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万融茶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径山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鸿鑫进行高质量发展茶产业研讨,他们从自身企业出发,介绍了自己企业在茶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点,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路径支持。

茶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圆桌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陆建良,安徽农业大学李大祥,湖南农业大学朱海燕,南京农业大学陈暄,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福建农林大学郭玉琼,华南农业大学曹藩荣,信阳农林学院郭桂义,武夷学院李远华,浙江农林大学张帅分别阐述各自院校如何有效开展茶学科建设,各位教授从各自院校的开展经验、举措、对策展开论讨,向我们指出了有效方法论和方向。此外,庆典活动还举办了“永远青春”茶学校友游园会以及“茶香悠悠,万里争流”文艺晚会,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及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进一步密切了茶学系与校友之间的深刻感情,给校友们留下美好而深切的记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此次盛典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展示了浙大茶学系在茶学教育、科研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突出贡献。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使命。浙大茶学系的学子们应当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秉持“求是、创新”的理念,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茶学学科的长足发展不断奋斗!行文至此,笔者看到活动《服务指南》上的系庆公告,觉之甚妙,摘抄片段,以期浙大茶学系之辉煌延年——茶名之盛,茶业之兴,自古已然。有茶然后有茶饮,茶饮之妙系乎茶技。所求者艺,所存者道。道艺之事,继继存存。茶科之日,辉光日增。茶科之设,始于觉农。怀醒狮之梦,兴茶业于华夏,以正国饮之名。继往开来,不愧茶圣之誉。浙大茶学,任农肇其端。蒋氏芸生,求学东瀛,扬名浙农。筚路蓝缕,殚精竭虑,成不世之功。庄氏晚芳,承茶道之蕴,倡廉美和敬。平湖张氏,定茶叶标准,育茶业菁英。七十载茶学,英才辈出,灿若星辰。秉求是之神,攀茶学之峰。吾侪后学,与有荣焉。龙潜之月,吐故纳新。从心之年,踔厉奋发!悠悠茶学,日新月异。定此佳日,各界贤达,齐聚启真湖畔,共襄茶界盛事,同绘茶业蓝图。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产业振兴聚合力,一乡一品促共富——第二届中国(浙江•诸暨)三茶统筹发展大会暨西施石笕茶文化节今日开幕

人间四月,共赴春光,以茶为媒,共商茶事。4月2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诸暨市人民政府、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浙江·诸暨)三茶统筹发展大会暨西施石笕茶文化节在浙江诸暨隆重开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杭州市委原副书记张仲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孙国荣,浙江省供销社二级巡视员施建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杨秀芳,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沈志江,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昆仑,诸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浩良,诸暨市政协主席孟国锋,诸暨市副市长童云英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其中,陈宗懋院士、刘仲华院士以视频方式致贺词或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对大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坚持守正创新,将茶产业与茶品牌、茶文化、茶科技紧密结合,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提升茶价值链,全面打响了西施石笕品牌。诸暨市要抢抓茶产业发展机遇,把西施石笕品牌建设好、使用好、发展好,进一步推动品牌增值溢价,真正让西施石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和美、推动共同富裕的“金叶子”。

一直以来,茶产业作为诸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诸暨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强化“三茶统筹”发展力度,着力打造“西施石笕”公用品牌。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沈志江在会上指出,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成就了西施石笕茶清新高雅的特点。诸暨是中国无公害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西施石笕茶历史厚重,承载着诸暨绿茶的发展史。围绕着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文章,持续打好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品牌培育、茶旅融合组合拳,有力推动诸暨茶产业节节攀高,茶叶市场欣欣向荣。近年来,诸暨市大力发展一乡一品富民产业,有效带动了强村富民致富增收。诸暨市目前年产茶叶近3200吨,综合产值7.4亿元,已经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叶子。品西施石笕,品的是百姓之乐,品的是幸福安康。

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在致辞中提到,茶产业是诸暨发展的绿色标志,诸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坚持文化延伸,建成了诸暨茶博馆、越红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坚持品牌引领,强势推出了西施石笕区域公用品牌。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理念方面,诸暨先行先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诸暨,良种覆盖率已超过了75%,茶叶企业积极探索实践机械茶厂,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多元化发展。

“七山二水一分田,北湖南岭不同天”,诸暨市多样的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乡俗迥然、风格多变的地方滋味。开幕式现场,诸暨市23个镇乡街道负责人共同为“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布按下启动钮。近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大力培育和扶持“一乡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以“西施石笕”“枫桥香榧”“次坞打面”“同山烧”为代表的一大批乡村富民产业。下一步,诸暨市将聚力打造“品牌响”“特色靓”“链条宽”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土特产”成为引领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发布西施石笕标准与包装,同时,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市云剑茶业有限公司、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浙江晨洋茶业有限公司获得“西施石笕”茶公用品牌推广大使称号。据悉,2022年,诸暨市茶园总面积10.3万亩,茶叶总产量3177.2吨,综合产值4.56亿元。茶文化之悠久、茶产业之稳固、茶产品之丰富使茶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在第十八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上,诸暨荣获“2022年度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示范县域”和“2022年度茶业重点县域百强县”等荣誉称号。开幕式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为诸暨“2022年度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示范县域”授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杭州市委原副书记张仲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孙国荣,浙江省供销社二级巡视员施建锋,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沈志江,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昆仑,诸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浩良,诸暨市政协主席孟国锋,诸暨市副市长童云英共同推杆启动开幕式,周国富会长宣布“第二届西施石笕茶文化节”开幕。

会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品牌专家、众信品牌管理机构创始人黄海南四位专家齐聚会场,西施论“笕”,围绕“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各抒己见,畅谈感受、共话发展。

会议伊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作《对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重要论述和西施石笕茶高质量发展的粗浅认识》报告,他提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时发出了“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论述,从此吹响了中国茶界奋进新时代茶业高质发展的号角,极大地激发起中国茶人的文化自信自强、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茶业强国的奋斗精神。周国富会长认为要深刻理解和践行“三茶统筹”重要论述,就得搞清楚“为什么要统筹?”“谁来统筹?”“怎样统筹?”等问题。“三茶统筹”是新时代、新理念、新阶段、新征程、新格局的新要求;是破解大国小农瓶颈,改变低小散弱现状,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打牢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实现茶农小康、人民健康、国家安康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健康生活的需要;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创造茶叶强国辉煌的必然要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践行三茶统筹,就应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富民,辩证统一,高质量发展。三茶统筹,贵在统筹。党政领导尤其是县域党政统筹是主体统筹,运用中国智慧、中国气概的统筹谋略,建构起各方面融合的整体统筹格局,在主体统筹前提下,多角度、多方面的融合统筹,可以将西施石笕茶从文化品牌的角度切入,清纯、美质、家国情怀是其重要特质。

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就三茶统筹之中的茶科技作《茶科技赋能茶产业:现在和未来》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茶产业与科技进展的现状,中国茶业科学领域学科体育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主要问题。茶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质量安全隐忧未消除、综合效益还有待提高、生产经营仍传统落后这四个方面。姜所长针对这四点作详细分析并对茶产业与茶科技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茶饮一直是我们寻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虽说饮茶有益健康早已成为共识,但要真正科学健康地饮茶并不容易。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视频报告《饮茶与健康》中,我们了解到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杀死龋齿细菌的同时还能够抑制葡萄糖转移酶的活性,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长期饮茶不仅能够延年益寿,还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降压、降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陈宗懋院士坚持喝茶80多年,他总结出了一句名言:“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重要关注点。这也直接驱动着茶产业向品牌化转型。如何更快更好地提升茶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直是众多茶企茶商们关注并思考的话题。中国品牌专家、众信品牌管理机构创始人黄海南作《茶叶品牌的升级破局之道》,茶叶市场的消费者在进行变化,由原先的X世代、Y世代人群转变成为现在的主体消费人群Z世代。Z世代人群规模突破2.6亿,消费潜力将随着Z世代进入职场后持续释放。而消费的模式也从填补式消费到炫耀式消费再到悦己式消费最终转型升级成归属式消费。而营销的根本是要靠近消费者,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品牌价值、做好产业及服务。品牌转型,要让消费者有创新体验,要增加品牌“酷”感,不仅要有令人愉悦的外在风格,更需具备有吸引力的内在个性。

正是看到了茶产业品牌化的发展趋势,2022年诸暨市委市政府深度融合“西施”和“石笕”两大诸暨独有IP,着力打造“西施石笕”茶公用品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西施论“笕”,这是一场茶界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