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猴魁方南山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史钩沉——方南山与太平猴魁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太平县(现黄山区)当地人称王老二的王奎成在猴岗凤凰尖下浮水宕茶园内,采一芽三、四叶,取一芽二叶制茶,品质居尖茶之魁,称为“王老二魁尖”,这便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1910年,猴坑人方南山、方先櫃、王文志(王奎成之子,时年19岁)及老伙计张富荣四人,共同努力、精心制作而成了4斤魁尖,陈列在南洋劝业会和农工商部,受好评并首获优奖。“王老二魁尖”是太平猴魁茶的前身和雏形,而方南山、方先櫃、王文志、张富荣共同完成了从“魁尖”升格为“猴魁”的关键性突破。

 

方南山,也是太平猴魁的走向世界的推广者。1915年,他携太平猴魁远涉重洋,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得一等金奖,为祖国,为家乡赢得殊荣,也使太平猴魁名扬海内外,步入世界名茶之列。

 

 

如今,方南山当年在芜湖开设的南山茶号早已因为各种原因不复存在,但是当初茶号内部分使用过的杆秤、茶叶容器等老物件儿却被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继凡精心的保留下来,“南山茶号”定格在了位于猴坑茶业的猴坑茶文化楼内,方南山的塑像立在柜台后,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将人们带回了太平猴魁初露头角的那个年代。

 

猴坑茶文化楼的主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传承人方继凡,他也是方南山的第五代传人。谈及先祖方南山和太平猴魁的渊源,方继凡说道:“我的祖先方南山对太平猴魁所做的贡献,除了创制猴魁、撰写《猴茶真经》、获得巴拿马金奖外,还将茶叶送至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品尝,并得到了孙先生的高度认可!”

 

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继凡

 

当年孙中山乘“联鲸”号兵舰在长江下游考察实业时,就曾在芜湖铁山宾馆进行过短暂的停留。而当时,早已闻讯孙先生来芜湖的方南山则通过各种关系,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猴魁茶敬赠给了孙中山,以示敬仰和祝福。孙中山品尝到此茶后赞不绝口,连称好茶,深深惊叹于猴魁之美之奇,在茶兴正浓时,欣然挥毫为方南山题下了一幅字“饮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特别标明“南山先生鉴民元孙文”并盖上了印章。

 

 

名茶名人,相知相识,相互交融,中山先生的题词已成中华茶文化的瑰宝,更见证了方南山先生光大太平猴魁茶的巨大贡献。

 


摘自:2018.08《徽茶》【国茶天下】栏目

方继凡:传承太平猴魁,助力乡村振兴

100多年前,猴坑祖居茶农方先柜、方南山、王魁成等人专采壮而嫩的一芽二叶,精制出魁尖茶,其成茶呈兰花形,二叶一芽,色、香、味、形俱佳,居尖茶之魁首。因取猴坑之“猴”字与魁尖之“魁”字,再冠以太平县(现黄山区)地名,命名为太平猴魁。

方继凡,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系太平猴魁第五代传人,一直以来,他坚守鲜叶的“四拣八不要”、炭火锅式杀青、竹制烘笼足干等核心技艺,确保猴魁的优良品质。2022年,太平猴魁入选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

继承祖传茶艺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

提起太平猴魁,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代表性传承人方继凡是绕不过去的人物。

作为太平猴魁第五代传人,他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一直以来,严守传统,坚守鲜叶的“四拣八不要”、炭火锅式杀青、竹制烘笼足干等核心技艺,确保猴魁的优良品质。

30年前,方继凡开始创办茶场,经营太平猴魁,2001年,率先注册太平猴魁茶有史以来第一个“猴坑”牌专用商标。

2022年,太平猴魁入选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黄山区境内、柿大茶品种、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方继凡说。

据介绍,太平猴魁的成茶形状为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扁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太平猴魁茶制作工艺流程:鲜叶原料-摊晾-拣尖-杀青-理条-初烘(做形)-二烘-摊晾-老火-分等级-成品检验-包装入库。其中杀青和整形程序尤为讲究。

“杀青锅用平口深底铁锅,在杀青前要磨光洗净,使锅面光滑。火温应确保稳定,空锅温度120℃左右。每锅投叶量100g左右,用手轻轻翻炒,每分钟约30次,同一方向、边炒边抖边理条,确保枝叶片不散不翘。”方继凡说,历时3到4分钟,炒至叶质柔软、梗折不断、青气消失、茶香透露、叶色暗绿、叶边略有白泡而不粘手为适度,杀青叶起锅后,迅速薄摊于篾盘中,上下轻轻抖散,快速散发热气,舒展茶叶,然后整形。

经过30年的发展,猴坑茶业已成气候,年产量高达8万斤,占全村茶产量一半。

目前,太平猴魁茶园均按标准化、有机化、绿色生态模式管理。

“我们整个猴坑村茶园管理实行统防统治,组建农民专业服务队伍,统一开展茶园的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以及抗旱等。”方继凡介绍,猴坑村联合猴坑公司生产管理人员成立生产管理检查小组,指导村民做好茶叶统防统治、监测预警和跟踪监督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太平猴魁年产值3.7亿均价近500元每公斤

太平猴魁是中国名茶,是产于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种绿茶类的尖茶。数据显示,2021年黄山区茶园7.5万亩,茶叶总产量1484.8吨。一产产值58116万元,实现产量、产值、均价三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8%、9.2%、3.3%。其中,太平猴魁产量743.2吨,产值37041万元,均价498元/公斤。

太平猴魁能受到茶客青睐,方继凡认为有几点要素。“生态环境、土壤、品种、工艺。”方继凡说,猴坑的海拔、平均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等形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大气候环境,宽阔的太平湖水域环抱猴魁茶产区,常年雾气蒸腾,大水体效应显著,进一步优化了猴魁茶区的小气候环境。

这里的土壤属变质页岩风化的乌砂壤土及黄砂壤土,又因高山(海拔300~700米)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机层厚,漫山野兰花又有助于茶叶兰花香气的形成,茶树生长基本属于有机化状态。

在方继凡看来,优良的品种资源是成就太平猴魁独特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太平猴魁茶树品种有柿大茶、槠叶种、柳叶种、紫芽种和栗漆种等,其中柿大茶现已占90%左右。柿大茶中氨基酸(7.89%)、多酚类(34.09)等含量高,优于其他绿茶。”

为了保护与传承“太平猴魁”,方继凡也一直在努力,通过制定核心产地管理办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联合保护、依法打假,举办开园节、加大宣传,保护生态、禁止乱砍滥伐,培训交流、注重非遗传承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护与提升“太平猴魁”的品质。

发展太平猴魁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太平猴魁是中国绿茶中的极品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国家证明商标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四重保护,它是徽茶的代表性名片。黄山区茶农人口众多,对其大力保护能为当地乡村振兴做出巨大贡献。

方继凡说,他希望通过保障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太平猴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达到茶农增收、企业发展、品牌保护的目的。

但太平猴魁因制作工艺复杂且研发设备难,目前仍是以手工制作为主。近年来,人工成本逐年上涨,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弱,销售难度大,加快开发机器替代人工制茶,在方继凡看来迫在眉睫。

未来,方继凡希望太平猴魁能从源头茶园管理到销售全产业链规范化,有机化、绿色化,产品包装简约化,集中相关专业专家学者对太平猴魁智能化生产线进行研发,最终达到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近年来,黄山区一直在做大做强“太平猴魁”上下狠功夫,抓发展思路,推动太平猴魁茶产业发展;抓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抓科技创新,加强标准茶园建设;抓技术升级,提升加工生产技艺;抓绿色防控,加大茶园管理力度;抓茶旅开发,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抓数字茶业,推进产业数字化;抓市场营销,拓展市场新格局;抓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

方继凡也已经有所规划——保留非遗传统制作工艺,同时大力研制太平猴魁标准化生产线,大幅降低中低档产品生产成本,实施茶树优良品种保护,狠抓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确保食品安全。开发延伸产品,提升茶叶经济,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扩大茶文化影响,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年过五旬的方继凡,仍在路上。

来源:新安晚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太平猴魁:曾被当作“梅干菜”,现成4000元一斤的“金叶子”

人间四月天,正是采茶时。清晨,走进太平猴魁核心产地——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沿坡而上的高山茶园生机盎然,茶工们三两结伴上山,挎着小竹篓穿梭茶园间,一双双巧手上下翻动,在翠绿的茶垄间采摘新茶嫩芽。

茶工采摘太平猴魁新茶嫩芽

刚过去的周末,太平猴魁开园采摘,茶农们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太平猴魁,曾与茅台一同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也因“茎粗芽壮”曾被当作梅干菜不被市场看好,如今经过品牌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金叶子”。

识茶从“梅干菜”到国礼

开采前夜,黄山太平国际大酒店会议室里,猴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继凡,忙着和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天津、湖北、湖南等地的茶商,商定今年的合作订单。

若时间拨回上世纪90年代,这样的场景,对刚踏上太平猴魁茶经营之路的方继凡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太平猴魁原料标准是一芽二叶,讲究茎粗芽壮,叶尖同芽头基本相齐,外形魁伟,号称尖茶的魁首,故名“魁尖”,因主产猴坑一带得名“猴魁”。

太平猴魁鲜叶

由于历来产量少,太平猴魁一度仅作贡茶使用,很少走进普通家庭。单从样貌上看,又不像其他绿茶那般“高颜值”,普通消费者不买账,销售之路屡屡碰壁。“我曾带猴魁样品到北京销售,但因为叶大芽壮,猴魁竟被当作普通树叶甚至梅干菜。”

作为土生土长的猴坑人,方继凡心有不甘。一次偶然的机会,方继凡遇到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家王镇恒,向王教授请教“茶经”。“猴魁要走品牌发展之路。”一句建议让方继凡醍醐灌顶。1992年,方继凡注册成立了猴坑茶业公司的前身——新明猴村茶场。他打出一连串“组合拳”:提升品质、稳定价格、做大品牌。

方继凡正在炒制茶叶

猴坑茶业公司与茶农形成制茶联合体,改良传统技艺,统一制作标准,严禁将外地鲜叶和干茶运往猴坑村加工销售,确保核心原产地的茶叶品质;公司与茶农签订协议,吃进核心原产地所有产量,集中销售,改变茶农分散面对市场,避免优质猴魁价格被打压;通过国际茶博会、国际旅游节等平台,接连举办免费品茶活动,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品牌重塑行动,让这种像“树叶子”的茶叶声名鹊起,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游客汇聚。

荣誉接踵而来。2007年,太平猴魁被选为“国礼茶”。2015年,继百年前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猴坑”牌太平猴魁再获“百年世博经典品牌”荣誉称号和大奖章,被誉为“影响世界代表中国”的茶品牌。去年11月,太平猴魁作为中国名茶制作技艺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平猴魁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施亚磊 摄

制茶“茶二代”收入翻倍

上午9时许,高山上的云雾已然散去,阳光直直地打在身上。从接驳小货车下车后,沿着猴坑村村民组的斜坡一路向前走,可以闻到家家户户飘出的茶香。

马金凤的家就在一处斜坡的拐角处,三层加盖的房子宽敞而舒适。一楼,几名茶工井然有序忙碌着。“摊青”“杀青”“整形”“斗烘”,每一道纯手工古法工艺细致讲究。走上二楼,随处可见茶叶包装箱和晒茶的竹篮。

“茶二代”马金凤 赵博 

马金凤不是本地人,却成了“茶二代”。2008年,她从安徽阜阳嫁到猴坑,开始学习采茶、做茶、卖茶,生活翻开新篇章。

与其他绿茶赶早市相反,太平猴魁开园最迟、上市最晚,一般在谷雨前开园,立夏前停采,每年的采摘时间只有15-20天。太平猴魁是一根根数出来的茶叶,一个制茶班子10人,每人每天仅能制出一斤左右的干茶,一斤干茶需要鲜叶约1800根。

茶农正在对太平猴魁进行捏尖 施亚磊 摄

“鲜叶必须凌晨出发趁着云雾采摘,清晨5点多上山采茶,10点回家开始做茶。”马金凤有30余亩茶园,她把在阜阳的父亲也请到了猴坑,如今他成了制茶大师傅。

现在,马金凤不需要亲自采茶制茶,更多是雇佣茶工、联系茶商,但说起每一道制茶步骤,她依旧如数家珍。在她看来,太平猴魁不仅改变了生活,更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指数:“十年前,我们家庭收入十到二十万元,十年后我们翻了一番。”

在猴坑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茶叶打起了交道。方聪是黄山区全域交通股份公司的驾驶员。太平猴魁开园在即,他从公司请假,回家帮忙,安排车辆接送山东、上海等地的客商。方聪一年要销售150多公斤的茶叶,收入不菲。忙完茶季,他会回归日常工作岗位。

方丽彦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几年前决定回到家乡,从茶艺表演开始,传播太平猴魁文化。如今,她已是国家二级茶艺技师、国家高级评茶员和国家高级制茶师,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太平猴魁,一周的时间,粉丝数突破10万。

方丽彦进行茶艺表演

在猴坑村,这样的“茶二代”,越来越常见。

品茶茶文化“如得知己”

2015年,黄山市首家太平猴魁博物馆落成,成为集中展示黄山好茶和中国茶文化的窗口。其中,有不少太平猴魁的“高光时刻”。

1912年10月,孙中山乘“联鲸”号兵舰在长江下游考察,在芜湖受到民众热烈欢迎。猴坑茶人方南山向孙中山赠送了太平猴魁,深得赞赏。孙中山欣然挥毫题词:“饮杯猴茶,如得知己,可以无憾。南山先生鉴”,并盖上“民元孙文”印章。

如今,孙中山的这幅题词,已成为太平猴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阵阵氤氲茶香中向世人诉说往事。

百年前,太平猴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朱西敏摄

回望太平猴魁发展:清咸丰年间被冠名“太平尖茶”,清光绪年中后期,在南京、扬州、武汉等地开设的茶庄、茶店、茶栈有上百家之多,太平猴魁茶叶与茶商盛极一时。走出国门,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2007年,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极品太平猴魁入选国礼茶,并在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上,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太平猴魁再度享誉海内外。

作为太平猴魁唯一原产地的黄山区,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线。黄山区拥有太平猴魁种植面积7.5万亩,2022年产量737.1吨、产值37264.6万元。由于去年的干旱和今春的低温冰冻,今年太平猴魁产量较往年减产10%左右,开园当天价格同比上浮10%,最高每斤4000元,是名副其实的“金叶子”。

猴坑村茶园 施亚磊 摄

黄山区在发展猴坑茶业等知名茶企基础上,立足茶产业优势,立顿、华绿园、水工茶业等多个知名茶企推出多款新型茶饮产品。

作为国家级太平猴魁制作技艺传承人,方继凡正在思考,如何让太平猴魁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近年,猴坑村推动茶旅融合,修建茶文化广场、茶亭步道等特色景观,为游客的茶乡之旅增加“打卡”热度。去年,“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俯瞰猴坑村

长三角自古产好茶。除太平猴魁,江苏洞庭碧螺春,浙江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都是中国名茶。去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由浙江省牵头申报,联动长三角及全国多地,如今通过品牌提升,茶叶这片绿叶子,已成为长三角人的金叶子。

来源:新民晚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