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叶含硒高

找到约14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安化黑茶含硒吗?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喝茶养生。经过临床试验证明,黑茶具有降三高、防止动脉硬化、预防癌症、补充膳食营养、降脂减肥、抗氧化等功效,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黑茶。那么就会有茶友问了,安化黑茶含硒吗?

  安化黑茶含硒吗?

  安化黑茶是一种天然富硒茶。安化黑茶富含硒类物质,全面保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硒类物质能激发免疫及抗体产生,有效地降低血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血红细胞携带氧的功能,保护红细胞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和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酶的活性,对抗溶血。

  一般茶叶含硒在0.05~2.0mg/kg,湖南黑茶是一种富含硒茶类,硒的含量大多在5~6mg/kg,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饮用湖南黑茶是补充人体硒元素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我国的少数民族把黑茶当成是“生命之茶”,像西藏等地,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但是通过饮用华莱健黑茶,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来补充相应的元素缺乏。

  硒物质的功效

  1.促进智力,预防先天愚型

  硒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硒与脑中大多数的蛋白质有关。妊娠最后3个月及婴儿出生后短期,硒缺乏会影响大脑中一些重要酶的活性,使脑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智力低下的疾病。

  调查显示,缺硒地区患儿平均智商为59.49,非病区为74.17,有显著差异。说明硒与小儿智力发育有重要关系。

  2.明目,保护视力

  在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中,眼睛的硒含量最高,硒是维持视力的重要微量元素。山鹰的眼睛敏锐无比是因为它眼睛的含硒量特别高,是人眼含硒量的10倍。眼睛缺硒,眼疾就会应运而生,白内障正是缺硒引起的眼疾。经常食用含硒丰富的动物肝脏能疗愈夜盲症,这是硒起的作用。

  缺硒是儿童患近视的主要根源。因为本身缺硒,再用眼过度,势必造成高比例近视群体和眼疾发生。要想有正常视力必须补硒。

  3.预防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是我国西北流行的一种以发育期儿童软骨变形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地方病。在大骨节病区人体处于缺硒状态。硒是大骨节病的理想治疗药品和预防药品。

  4.硒与甲状腺

  在研究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克汀病)时发现,克汀病病人血清硒明显低于正常人,研究中发现其与环境硒水平低有关,婴儿猝死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下降有关,而这类患儿体内往往被发现均处于低硒状态,检测由于体内缺硒,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5.缺硒与贫血

  硒可能在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性贫血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补硒对婴儿及儿童的正常发育有利。硒在体内与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这对恢复体内微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

  6.美容、抗衰老

  硒是使人长寿的独一无二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是“自由基”的清除剂,具有抗衰老的功效。硒可增加皮肤弹性,从而有美容作用。

  硒与维生素E起协同作用,可以使脂褐素的出现推迟。

  硒能解除有害金属物质,特别是铅的毒性作用,这对减少一些含铅化妆品的毒性作用(如染发用品、美容用品等)具有重要意义。

  7.提高性功能

  精子的生成需要硒,缺硒影响精子的活动能力;硒又是有害元素镉、汞、铅等的拮伉剂,可保护精子免受其毒性;严重缺硒可使精子的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和活动减弱。

  机体内含硒量不足时,会引起性功能减退,硒的化合物能明显提高性激素的生理活性。

  育龄妇女缺硒可出现难以受孕。

  8.硒与妊娠

  育龄妇女缺硒可出现难以受孕;如孕妇缺硒,则易发生流产。

  缺硒时可以影响母亲体内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并引起胎儿遗传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小儿先天愚型。

  缺硒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补充硒元素可以预防和减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9.缺硒与痤疮

  痤疮又称粉刺,俗称青春痘。它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如锌元素、硒元素。患有痤疮的青年中可出现血清硒水平的下降。硒作为健康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稳定细胞形态、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此外,人类患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生活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常见污染环境的有害元素,有铅、铝、汞、镉、砷、铊等,它们所引起的多种中毒症状都能被硒不同程度的消解。硒是对抗污染的“天然解毒剂”。

什么是富硒茶、那些地方生产富硒茶、富硒茶的功能······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

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所以富硒茶可以是红茶也可以是绿茶等其它茶类,只要其硒含量达标即可;

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兼具营养、毒性和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体内缺硒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

人们对硒元素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研究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有关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研究;90年代初进行的总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适宜摄入量下限(50μg/d),为此,硒的生理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各种含硒药品、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富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茶树通过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安全有效、毒性低的有机硒,中国茶几乎都含有硒,含量为0.017~6.590mg/kg,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有机硒占硒总量的80%,利于人体吸收,所以茶叶是理想的补硒资源,经常饮茶,尤其是饮用富硒茶,可以改善人体的硒营养,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富硒茶中除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的硒含量

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食物链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通过农产品富硒是解决缺硒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作物为非硒累积类型,一般含量小于1μg/g,而不同富硒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也不同。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从表1中可见,茶叶中的硒含量高于大部分常见食物。茶叶可分多季采摘,对土壤中硒的利用率要比其他作物高。另外,硒对茶叶本身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硒生物制剂能显著促进早春茶树提前发育,提高明前优质茶产量,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使茶汤的感官品质甜味、香气显著提高,苦味、涩味显著下降。

2、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

自然界中硒的存在价态有-2,0,+4,+6。0价态的单质硒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学作用极低;植物体内的硒以3种形态存在,即无机、有机和挥发态,挥发态所占比例很小,无机硒的价态是+4,+6,常见的物质如Na2SeO3,Na2SeO4,有机硒通常是-2的价态或者与其他物质以络合态存在。

茶叶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态。茶叶中无机硒占硒总量的8%;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为1.22%和0.88%;在咖啡碱和RNA组分中未检测出;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质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3、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因素

茶树品种: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不同茶树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可能与其遗传特性有关,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相对高低的顺序在不同地区相对稳定;

茶树部位:茶树不同部位硒的含量依次为:果壳>老枝>嫩叶>嫩枝>根系>种子。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硒含量随着叶片嫩度下降而升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芽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硒主要是蛋白质硒,随着叶片老化,与硒结合的物质向结合态转化,逐渐形成大分子的结合硒蛋白,流动性变小,导致茶树老叶硒含量高于嫩叶;

采摘季节: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春季是茶树吸收积累硒较强的季节,因此合理调节不同采季茶叶产量,增加春、秋茶比例,对于提高茶叶含硒量都是有利的;

土壤类型: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在不施硒肥的情况下,茶叶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有效态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显著相关,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含硒量也不同,顺序为: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酸性紫色土>潮土>褐土>棕壤土。高硒地区硒的生物利用率除了与土壤总硒含量有关,还与土壤pH相关;

施肥方式:施硒肥的主要方式包括茶园土壤施硒、茶园叶面喷施硒肥、茶树新梢喷硒等。施硒肥是提高茶树体内硒质量比的有效途径。但过量的硒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虽然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较明显,但毕竟是属于外源添加的硒元素,必须对由人工添加方式产出的富硒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给出风险评估。在施用硒肥时,应考虑到不同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硒肥比例标准非常重要;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可能对成品茶中硒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4、中国富硒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4.1含量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究所认为,成人日摄入硒量应为50~150μg,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硒量60~400μg,而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USRDA)认为,青年人、成年人日摄入硒50~200μg是适宜的。对中国13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对富硒茶标准的制定,很多学者认为应根据人体需硒量、茶叶硒浸出率、专家对日摄入硒量的建议等综合考量。1988年陈宗懋提出含硒量为0.5~2.0mg/kg为高(富)硒茶,1989年肖永缓提出1.5mg/kg为富硒茶的最低限量。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

4.2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富硒茶生产地带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部分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都已成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地。

恩施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地区,恩施茶平均硒含量为1.074mg/kg,恩施玉露是其主打富硒茶品种。紫阳富硒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最高值达3.853mg/kg,主要产品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香毫、春峰、紫阳富硒绿茶、紫阳富硒乌龙茶等。四川万源、安徽石台、江苏溧阳-宜兴一带南部低山丘陵,浙江龙游等地也有富硒茶产品的开发。贵州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白花富硒毛尖、富硒碧芽、富硒云峰、云尖、云竹、富硒南贡茶、富硒碧玉香等富硒茶,其中,贵州凤冈县所产的高山云雾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有机锌含量为40~100mg/kg,有机硒含量为0.25-3.50mg/kg,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各类富硒成品茶外,近年来出现了以富硒茶为原料,应用微胶囊、超细粉碎等深加工技术制成富硒袋泡药茶、富硒袋泡花旗参绿茶和富碱袋泡冰茶等产品;研制富硒茶粉,再制成富硒食品,提高富硒茶的利用率。

5、对中国富硒茶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富硒茶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首先,中国富硒地区有限,富硒茶总体产量不高,而低硒茶园尽管能够通过外源施肥实现提高产量,但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使生产富硒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其次,茶树富硒特性及其硒在茶树体内的具体运转、积累规律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茶树硒的营养生理、硒对茶树酶促代谢的影响及耐硒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制性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再次,硒营养同土壤中其它营养如N、P、K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树的生长、代谢及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后,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克隆或筛选富硒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富硒茶的开发上还未见报道。

目前茶树富硒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品种选育、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特种茶树资源,培养硒富集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研究硒在茶树体内的运转、积累等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对茶叶富硒及其体内硒代谢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茶树富硒的特征;研究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为缺硒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做理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转入富硒基因的茶树,为富硒茶的开发创造新的途径。

来源:茶科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向绿而生 向新而兴——湖北竹山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侧记

竹山宝丰镇下坝村春茶开园,茶农施亮喜上眉梢 。向继华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生态茶园航拍图。向继华摄

竹山县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女工在家门口采茶增加收入。向继华摄

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百名采茶女,茶山显身手。向继华摄

阳春三月,竹山大地满眼葱茏,片片茶园叠翠飘香。

这片青山绿水涵养出的独特气候和土壤,孕育出了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大县。近年来,历史悠久的竹山茶围绕生态茶园建设、科技赋能生产、文化提升价值、茶旅融合发展多向发力、守正创新,全力推动茶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从农耕茶园到智慧基地

《茶经》有云:“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竹山,多是“烂石”之地,茶得天时地利人和而出上佳品质。但耕于“烂石”之间,茶农自古就饱受“石头缝里刨食”之苦。

产茶大村得胜镇圣水村党支书师利波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村里的茶山既陡峭又偏远,以前茶农都是“靠天收”,产出收益和劳动强度完全不成正比,前几年不少茶农离开土地外出务工,大片高山茶园成了撂荒地。

老产业遇到新问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愈发显得势在必行。“扩面与提能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生态与科技并行,加快推动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师利波说。

走进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茶旅融合基地,高高矗立的摄像头、虫情监测系统、匀速旋转的气象设备、蜿蜒曲折的有轨搬运车等新鲜面孔引人注目,智能管理系统实时收集茶园气象、土壤、病虫害等信息,并通过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实施灌溉、施肥、生物防治等田间管理,既让茶园显得“科技范儿”十足,更让茶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到解放。

生态茶园、智慧茶园的建设有效激发了茶农种茶积极性,不少外出务工青年选择回归农业。溢水镇的创业能人朱名钢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他投资近千万元按照生态茶园标准复垦荒芜多年的茶山,并创办三盛茶场,通过种植有机富硒茶,三盛茶叶打入了均价3000元高端市场,且产品供不应求。

据统计,竹山县生态茶园面积已突破30万亩,其中高标准茶园12.2万亩,智慧茶园1.5万亩,成功创成全国茶叶科技助农示范县。去年全县干茶产量近1.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20万茶农年均增收7200余元,名副其实将满山“绿叶子”变成了群众口袋里的“红票子”。

从茶叶作坊到智能工厂

“片叶不沾地,日产一万斤。了不起、真是了不起!”武当山茶制茶大师陈裕海,在参观竹茶集团智能化生产线后由衷地发出感叹。

今年70多岁的陈裕海与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种茶、采茶、制茶可谓样样精通,是圈内公认的“茶专家”。在他看来制茶是门传统手艺,萎凋、杀青、揉捻、二青、理条等繁琐的工艺都要凭借老师傅的经验和感觉,工业化流水线生产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让制茶大师大开眼界的竹茶集团现代茶产业园,由竹山县招商引进宜昌萧氏集团合作运营。企业自研的智能生产线集清洗、杀青、揉捻、微波提香、高温杀菌等制茶工艺环节于一体,实现茶叶加工由“制作”向“智作”跨越。

“智能化生产确保了茶叶品质的稳定和产量的突破。我们的产品不仅市场反馈良好,而且还屡次在国家级和省级斗茶大赛中斩金夺银。”竹茶集团董事长沈义锋说道。市场口碑+大赛金牌的双重“背书”是科技力量的彰显。沈义锋表示,今年公司将在名优绿茶、红茶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大叶茶、抹茶、茶食品系列茶产品,全力冲刺2亿元产值。

既能根植传统,也敢创新表达。走进位于得胜镇星梦茶业的生产厂区,空气中氤氲着香甜的气息,气味的源头来自一款“网红”茶醋产品生产车间。企业总经理林航介绍,公司开发的“醋茶淡饭”茶醋饮料,味道酸甜可口中透着独特的茶香,具有开胃解腻、促进消化功效,产品一经推出颇受年轻群体的追捧,成为年销3000多万元大单品。

竹山县政协副主席、茶办主任丁葛说,竹山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富硒土壤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权威机构检测茶叶含硒量达到量0.06㎎/kg至0.73㎎/kg,茶叶品质极佳。按照“夯实产业链前端、做强产业链中端、发展产业链末端”思路,全县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茶叶育苗、种植、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实现全程“再造”,产品不仅涵盖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花茶等干茶系列,还相继开发出茶饮、茶醋、茶零食、茶工艺品等延伸茶产品,有力的促进了产业端与消费端的双升级。

从农特产品到知名品牌

竹山县有千年的种茶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化之,唐中宗李显献“圣水贡茶”于母后武则天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竹山人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

但受区位不优、信息不畅、理念不新等因素影响,竹山茶叶企业一直处在多而散、小且弱的发展状态,既缺龙头企业带动,更缺知名品牌引领,竹山名优茶以前是货架上“蒙尘”最厚的滞销品。

“好茶叶,只叫好不叫座,终究是孤芳自赏。”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茶产业链首席专家刘仲华“灵魂之问”,让竹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兴恕至今记忆犹新。

“产业要发展不能只顾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天。”在全县产业发展大会上,竹山县委主要领导掷地有声的说道。去年,十堰市“武当山茶”产业(品牌)联盟成立,为竹山茶叶“借山扬名”带来了绝佳机遇。该县主动承办首届“武当山茶”开采仪式,全国两百余名专家、学者、茶商和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堵河之滨,为助力产业发展“站台”、为叫响品牌“曝光”。刘仲华院士怀着对竹山茶产业的深厚期待,担任“竹净尖”“竹净芽”“竹净红”三款新品鉴评专家,并发布极具市场影响力的品质鉴评意见。

“有了‘武当山茶’品牌的加持,今年的茶市行情格外紧俏,价格较往年上升了20%以上。”竹山本地茶叶经纪人何超对今年的茶市特别看好。“武当山茶”区域公共品牌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高竹山茶产业发展的底盘,产品品质更加稳定、市场价值不断提高,竹山茶叶不仅走出深山,走进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还远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竹山县茶办副主任王兴民介绍,全县授权使用“武当山茶”商标的市场主体已有43家,以此为激励,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省级茶叶产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产业龙头企业6家、茶叶经营市场主体255家、茶叶加工车间220家,产业发展呈现出千帆竞技、抱团出海的良好态势。

从荒凉茶山到网红景点

雨润青山绿,风催嫩芽发。站在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极目远望,烟岚缭绕,满眼青翠,大泉山生态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嫩绿的芽苞秀立枝头,散发阵阵清香。

“竹山高,山在云雾间;圣水甜,甜在心里面。女娲留下补天石,化作满山绿茶园……”伴着熟悉的旋律,百余名采茶少女在茶园中翩翩起舞、指尖翻转,一片片鲜嫩的芽尖便被收入茶篓中,将“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采茶图呈现眼前。千余名游客听茶歌、游茶山、赏茶艺,尽情亲近自然,感受“只此青绿”。

随着“茶香十里·竹山乡遇”第二届“武当山茶”茶旅文化主题活动在此拉开序幕,未来一个月茶道表演、斗茶大赛、茶园徒步、茶园露营、篝火晚会等系列茶旅文化活动将轮番上演,为游客送上一场场溢满茶香的文化之旅。

“游客在茶场可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还能在这里吃农家宴、住农家院、赏田园景。”在宝丰镇龙井村的智慧茶园里,村民张鹏热情向游客推销自家的农家乐。

既要“流量”也要“留量”。依托连片的茶园基地,龙井村按照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的思路,构成了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村党支部书记李可介绍,全村去年共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茶园客栈等相关产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茶农不仅吃上了“茶叶饭”还吃上了“旅游饭”。

茶旅融合景更美,多业融合茶更香。通过推动“茶旅+康养、茶旅+山水、茶旅+农业、茶旅+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茶香十里·竹山乡遇”的乡村旅游渐成品牌。资料显示,竹山已相继发布了以梅花谷、圣水湖、五福龙井、九女峰、刘家山等重点茶山为节点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0 条,去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 1092.78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06.11亿元,分别占全县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的71%和70.8%。

从靠天收的农耕茶园到长天眼的智慧基地;从小炉灶的茶叶作坊到一屏显的智能工厂;从无人知的农特产品到美名扬的知名品牌;从偏远穷的荒凉茶山到人从众的打卡点……随处可见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条中的创新,竹山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持续提升。(党时轩)

來源:金台资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