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小故事

找到约1,106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美好总是不期而遇,小喜年的寻茶之旅


编辑

大多数的创业,都源于时间的积累

三十年前,喝茶只是因为喜欢,后来喝茶,更因为好奇,对茶叶的故乡充满了兴趣。

出于好奇,他们决定以神秘的老曼峨村寨作为寻茶的第一站,2002年结伴出发了。到了那里,他们不仅惊叹于古茶树的魅力,也被那普洱茶的味道深深吸引,普洱茶仿佛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早期老曼峨村寨(图片版权为小喜年所有)编辑

因为普洱茶,他们有幸认识了知名普洱茶高级工程师何仕华、景迈大寨的岩三永村长、芒景村的刀村长、易武乡张毅老乡长、老曼峨村寨岩光村长。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他们开始从制茶人那里定做普洱茶,收藏茶山里的普洱茶。

一开始以“玩茶”的心态从制茶人那里定制普洱茶、收藏普洱茶,没想到三十年后,会因普洱茶开始创立品牌。

传统揉捻(图片版权为小喜年所有)编辑

茶行业品牌创始人,往往是爱茶之人

三十年如一日的喝普洱茶,在这期间,他们曾几度结伴前往云南的景迈、易武、布朗山去寻茶,“探望”那些老茶树,虽然路途遥远且艰辛,但他们并未止步。

由于爱喝茶,所以对茶的要求自然也很高,他们收藏的大多数是纯料古树茶,定制的也是一芽一叶原料的普洱茶,只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

早期老曼峨村民制茶(图片版权为小喜年所有)编辑

一个茶品牌的创立,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

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在一起,像普洱茶一样,经过三十年的“陈化”,小喜年这个品牌才诞生了。他们,便是小喜年的创始人们,一群普洱茶的“发烧友”。

小喜年不是一个人的品牌,而是一群人的意志。它代表了创始人们走过的三十年历程,体现了创始人们对于普洱茶的热情,承载了张毅、何仕华、岩三永、岩光等普洱茶传承人的故事,肩负着弘扬普洱茶文化的重任。

小喜年创始人在老曼峨村民家中喝茶(图片版权为小喜年所有)编辑

为了更接近真实,每天都要喝茶评茶

行业外的人喝下午茶,可能是奶茶、咖啡、可乐,而行业内的人喝下午茶就是正儿八经地喝茶。

即使再忙,每天下午茶时间,小喜年团队都要抽出几个小时,拿出几款茶,一起喝一起评价,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一款茶,不同的人喝下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只有每天都喝茶,与茶有“交流”,才能更了解茶,才体会得到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才更具有可信度。

编辑

真正的茶行业人其实很简单,做茶主要为了分享

好茶,贵在体验,重在分享,真正的茶行业人都懂。

“上了年纪”的普洱茶,已经很少见,但和新茶相比,原始的生态环境更是无法还原的,并且普洱茶存放时间是不可追赶的,不同年份的茶饼之间的时间差距一直存在。这些茶永远都只会减少,不可复制。

有人说:“喝茶的乐趣,在于品尝同一款茶不同时间不同的味道的变化过程。”这种乐趣能够与别人分享,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啊。

其实很多真正的茶行业人都很简单,只想和更多喜欢茶的人去分享茶。

编辑

此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小喜年-爱喝茶的人都有这6个特征,你中了几个?

不论是喝茶老炮儿,还是懵懂的茶小白,只要喜欢茶,往往都有这几个共同特点。看看爱喝茶的你,被戳中了几个?[来看我]

01 一天不喝茶就浑身难受

要说喝茶人能有多自律,那就是每天必定要喝茶。在家喝茶,上班喝茶,朋友聚会还是喝茶。

一天没有喝茶,就总感觉什么事没做,他们饭可以一天不吃,但茶不能一天不喝。

02 闻到茶香就兴奋

哪里有茶香哪里就有喝茶人,那些闻茶香而来的,后来都成为了茶友。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他们练就了灵敏的嗅觉,一喝便知这是“鸭屎香”、“蜜兰香”还是“炒豆香”……

03 一聊到茶就滔滔不绝

平时可能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只要一聊起茶,犹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从茶的历史、故事,到茶的加工、口感,了解者侃侃而谈,不了解者细细聆听。

04 超爱“囤”茶具

要问喝茶人都有什么爱好,除了喝茶,那便是“囤”各种茶具。别人是入手各种包包、手表、鞋子,喝茶人则是被各种精美的茶具种草。

买了不一定用得上,但喜欢了就忍不住剁手,可能这就是收藏的乐趣吧,喝茶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05 有好茶必定会分享

爱喝茶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圈子,他们会在这个圈子里交流茶知识、茶文化,并且分享各自的好茶。

只要得到了一款好茶,便呼朋唤友,有的带茶、有的带茶点,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就是一个下午。

06 关注茶更关注健康

都说喝茶有益身体健康,我觉得不然,爱喝茶的人本身就更加关注健康。他们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有自己陶冶情操的方式,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

茶不是万能的,但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没有茶却万万不能。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爱喝茶呢?大概是因为喜欢茶“先苦后甜”的味道吧,你们觉得呢?

热爱茶、探索茶、分享茶,如果你也喜欢,就点个关注吧~[来看我]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小罐茶与中国茶业的革命

小罐茶的后期包装式创新,不足以支撑它长久领先,因为门槛低,这些招数用了就没有什么新意。

小罐茶的创新,不是单点式创新的成功。

因为从每一个单点来看,其实都没有多少新意,许多提法早有茶企在践行,比如切商务茶这一块,其实十多前年就有不少企业立志攻这一块市场。“小罐茶,大师作”之作秀宣传,也谈不上有多先进,不过是“中国式营销”的一种标准打法。类似的高举高打在中国比比皆是。

将小罐茶拆分成一个个微观的点,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点都有人做过,谈不上实质的创新。所以,小罐茶的成功,不是革命性的创新,而是一种系统创新的胜利。单个点不怎样,但将若干单点进行系统化重组,从而实现了系统层面的创新。为什么小罐茶的创新很难学,因为其是系统层面的,需要配置的各种资源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而且找到行业痛点,高效配置各种资源要素之能力,需要极高的商业天赋和市场解读能力……

在商业竞争已经进入产业链竞争的阶段,我们要关注的不是明面上的热闹,比如江小白的广告创意文字,小罐茶的大师作秀,而要关注其背后的重构传统体系的能力。

小罐茶最近说,你们盯着“大师做茶累不累”有意思吗?小罐茶的暗牌,其实是做工业时代的茶。说茶的工业化,也是个老掉牙的提法,不光工业化,连后工业化的茶,也有不少茶企宣传了若干年。所以,小罐茶不是概念创新,而是资源要素重组的创新。提出一个概念是很容易的,但要落地,玩出大境界,必须要有重构大系统的能力。小罐茶的用工业体系来重构,所以在系统的层面是革传统茶企的革命。其他茶企不是没做工业革命,而是革命得不够彻底,需要小罐茶来革革命。

明白了小罐茶的本质不是概念创新,而是系统层面的高效重组,就可以看出,就革命而言,其并不是马列主义的原创经典作家,而是将世界革命结合中国实际的毛泽东思想,用“打土豪,分田地”释放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小罐茶,大师作”,跟大革命时代的红色标语一样利用了世俗人性,从而创造了商务礼品茶的销售奇迹。革命理论要成功,必须跟国情结合,要洞悉人性,要世俗化,才能真正发动群众闹革命,在这点小罐茶做得很好!

靠世俗的力量,取得革命成功,理想的乌托邦终将被世俗消解,我们打倒了一个旧世界,本想建设一个新世界,若干年后发现我们又回到旧世界。这就是革命的宿命,也是小罐茶会变得平庸而传统之宿命……

革命成功之日,就是革命幻想破灭之时。

“打土豪,分田地”的短暂喜悦,被五十年代的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的集体化运动所终结,当初的革命承诺不过是一场建立在权宜之计上的幻象。2018年小罐茶卖了20个亿,可谓革传统茶叶市场的命阶段性成功,却传出了“小罐茶,大师作”不过是一种革命斗争的策略艺术,于是高大上的革命幻象在一定程度破灭。因革命得到拯救的众生,又开始怀疑革命,队伍不好带了……

如同中国的毛式革命,需要邓氏改革来续命。邓在八十年代初的土地承包,可谓二次土改,八亿农民又重新分了土地,才真正由不断革命语境进入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小罐茶的革命高举大师作大旗,其革命幻象破灭后,很可能会走去大师化进程,开启工业化建设道路。大师是革命语境,工业化是二次改革,是小罐茶告别革命,彻底大众世俗化的开始,由神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人,回到接地气的中国茶企现代化基础建设……

在未来,小罐茶“去革命大师化”会很快的。接下来看二次改革的工业化怎么玩。不要大师手工制作,靠大师的没多少逼格的工厂来代工,目前的代工品质肯定不能飞上天。西门子接过大师的接力棒,帮助小罐茶亲自建工厂,洋大师的所谓智能制造4.0能不能掀起中国茶的工业革命?

我一直以为小罐茶将来会越做越传统,最后就是一家非常大的传统茶企。

既做高端,又做中端,产品开发越来越多,上游又投各种基地,小罐茶的肉身会越来越重,越来越像什么都做的传统茶企。

在资本市场,传统茶企不被看好的最大原因是固定资产太重,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的比值严重不合理。这是上市的茶企,惨淡的原因。不上市还好,一上市打回原形。我估计小罐茶做久了,也会被打回原形,露出沉重的传统肉身

不用大师,不用凤牌原料,不用老同志原料,自己建初精制厂,越做,固定资产越重,也就陷入传统茶企的肉身沉重魔咒。

茶的产业链发展到今天,全产业链其实并不吃香,因为其会将企业的资产越做越重。最新流行的方式是,将全产业链分解为“基础供应链+后期包装制作”。小罐茶的成功之处乃在于,在后期包装制作方面发力,而在基础供应链方面寻求代工合作。最牛13的地方是,将量产的代工茶品包装成“大师作”,于是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变成了稀缺的珍品——典型的营销点金术!

现在土大师不好玩了,被发现是大师的公司在代工。现在小罐茶去手工,要说工业化。而大师的代工厂是很传统的工业化生产车间,没多少逼格可言。大师的故事及背后的手工与机器制茶都讲不通了。小罐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剧本,开始高唱跟洋大师——西门子合作,打造中国茶的智能制造,做工业化4.0。

由此可见,杜国楹是聪明人,早就看出靠土大师不长久,大师的代工厂也不靠谱,靠营销点金术,一个量产的司空惯见的茶品很难走得远。于是,其早就在准备预案。在一两年前就在黄山布局工厂,打造智能制茶的概念。现在土大师的手制被质疑,正好可以拿黄山工厂来说事,说小罐茶搞的不是手工,而是机器制茶,掀起了去土大师进程,将小罐茶的宣传导入了“洋大师”的工业4.O全新阶段。

小罐茶是一家打造逼格的茶企,是玩大IP的高手。后期包装制作出来的逼格,是障眼法,可以用一时,很难用一辈子。要玩一辈子的逼格,就需要提升中国茶的基础供应链。而目前传统茶的基础供应链跟不上小罐茶的逼格,代工被撕逼就是明证。代工企业的生产线跟不上小罐茶的逼格宣传需要,小罐茶只好亲自搞基础供应链了,从而变成了全产业链茶企。

新锐的茶品牌,往往做上几年就变成肉身沉重的全产业链茶企。小罐茶不是个案,而是许多不错的新品牌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即由最开始的营销理念入手,发力后期包装制作、品牌与营销,然后发现基础供应链跟不上,由代工纷纷转向亲自建生产线。等生产线建好了,发现整个行业都在建类似的新型生产线。本想通过自建生产线打造差异化,结果最终还是陷入了同质化竞争,还把固定资产搞得太大,遇见市场不好的年份会非常痛苦。

当然,小罐茶的智能制造,很大程度上为逼格服务的,宣传噱头大于实际。中国茶的工业4.0,不是什么东西先进就拿来用,而是要结合茶产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土洋古今结合才是王道。不管怎样,小罐茶虽然喜欢吹牛,但还是在踏实做了许多实事,可谓虚实结合的楷模,可以预计其在推动中国茶工业化进程方面将功不可没。

许多人质疑杜国楹想捞一把就走。其实小罐茶从轻资产的后期包装制作切入,到重金布局工业4.0工厂,肉身已经很沉重了,将来会更重。资产已经固化了,小罐茶将来会越来像传统企业。在这种局面下,杜国楹也不太容易抽身走。另一个问题是,杜国楹为什么要走呢?传统茶企虽然肉身沉重,但其好处是有根,可以玩一辈子,让新锐品牌沉淀为老字号。我想杜国楹当初做茶就想到了这一点——有恒产才有恒心。

我们见过的过眼云烟财富太多。杜也想将财富固化下来,选择传统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表面上小罐茶在革中国茶的命,其实骨子里其是非常传统的,其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发挥得很好!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1,05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