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添茶的礼仪

找到约13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茶桌上的礼仪喝茶的时候注意了多少?(客人)

  都说酒桌有酒桌文化,茶桌也是如此,茶桌上的礼仪跟酒桌上的礼仪讲究之多不分伯仲。礼仪融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之中。那么你在茶桌上的礼仪喝茶的时候注意了多少?

  1、客人喝茶,要双手接过茶主人给的茶。

  接茶的时候切勿一只手,要双手接过。这样显得对主人的尊重。茶礼仪很多,这个基本的都是通用的。如果自己不懂茶,就不要随意评价主人的茶。喝茶,接过主人的茶道一声谢谢。

  2、不要随意评价主人的茶

  去别人家做客,无论茶好,茶坏。我们不能随意评价,要给主人面子。喝茶,喝的也是情。茶讲人情,讲茶道。我们要像茶一样,有自己的一个道。

  因为主人也是热气好客邀请我们品茶,可以聊聊近况,聊聊喜欢的书,聊聊未来的发展等等。这样避免单独喝茶说茶,也避免了自己不懂茶的尴尬。不懂的时候,更加不要随意评价了。到时伤了大家的情就得不偿失了。

  3、添茶的时候用手指指茶杯就好如在酒楼就把茶盖打开就好

  在茶喝完的时候,不要大声喊主人加茶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也是叫添茶。这样是不礼貌的。这个时候就自己把茶盖打开。有礼貌。

  4、喝茶时切勿一口闷,茶不是酒

  泡好茶,请客人品茶。自己吃饭的时候记得一口一口喝。喝之前还可以闻一下香气,看一下茶色等等。然后再慢慢品。这样客户一眼也懂你是不是懂茶。我们不懂不要紧,就把看到的茶叶给自己的感觉,茶颜色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泡茶不要用手抓茶叶,新的客人到要重新洗茶具,重新泡新茶等等。

  5、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礼节者,仁之貌也。”,茶道礼仪并不是规模宏大的仪式感,它是传统礼仪的优雅,关心每一位品饮者的感受,是在细微之处的尊重。了解这些礼仪,在相对正式的场合可以相对注意,在日常会客也能有所提点。

茶的待客之道

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

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自成一体。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茶排在最后,但“以茶待客”历来是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我们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是这样,这样一杯滚烫的茶汤,让客人从何下手呢?以下六点关于待客的细节,你留心了吗?

1、茶具清洁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2、取茶之法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客人杯中或先倒一部分茶在一个杯子里再把杯子里的茶倒在客人的杯中。

其次,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溅入杯中,不要边奉茶边说话。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以上这些除外,还需注意一下几点:

1.由于是待客,所以忌讳把茶水泡到发白的程度,这个视为是失礼。当然你可以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换茶,如果客人坚持再泡,最多再泡一至两次也要换茶的。

2.准备茶点:不为客人准备茶点的,同样视为失礼行为。当然茶点的种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花生,蜜饯,腰果,杏仁之类的。不过茶点不必特别的分盘,摆放在茶盘前的适当位置,由客人自行取用。

3.交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平和,品茶和喝酒是有质的区别的,要的是那份“从容”、“自在”和“平和”而已,作为主人而言,忌讳对自己的茶叶自吹自擂或者夸大其词。同时应该注意谈论话题的选取,避让那些低俗的八卦话题,谈论层次应该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4.动作应该优雅。喝茶就是一种修行,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举手投足之间要有一份自信和优雅。赵老居士说过:“爱茶的人,就是坏也坏不到哪里的。”

5.如果你是一个抽烟的人最好忍忍,正规的茶道是严禁抽烟的。不过如果你和主人的关系很好的话,你也应该在喝了几泡茶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

6.服装整洁。因为有客人在场,所以千万不可以是什么睡衣之类的,至少是着干净整洁的正装出场,如果是参加评茶会,还得是“三件套”。

 

茶外功夫可入化

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的漫长过程。茶文化经历了秦汉的启蒙,魏、晋、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确立,宋代的兴盛,明清的普及和当代的鼎盛等各个时期。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说“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华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带的山林中采药,为民治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据传说,在他累的时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惫顿时消失,于是深深地体会到“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见解,说明茶具有可以兴奋大脑、提神解乏的功效。

“茶”字的使用,在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才广泛起来。茶才作为人们的普通饮品流传于世,当时唐代饮茶之风兴盛,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茶。好茶需好水相配,《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

俗语说:“吃茶是和尚的家风”、“自古名寺出名茶”。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称,茶由野生茶树到人工培植嫁接也是始于僧人。

“禅让僧人有一颗平常心,而茶给茶人一颗平常心”。佛教禅宗认为,参禅时需有一颗平常心,无妄无欲。茶性平和,香气淡雅含蓄,细品细啜,回味持久,让人心静,归于平和。这些特性与参禅悟道所秉持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中有茶、茶中有佛,佛离不开茶,茶因佛而兴。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嗜茶成癖,并留下“吃茶去”的茶文化典故,成为禅林法语;武夷山的和尚还有斗茶的风俗:“吴晋之际,佛教从中原传入闽中,于是佛寺相继兴建。建州山水奇秀,岩壑幽胜,士人多创佛刹、落落相望。”这时,武夷山“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出现了“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的场面。

佛寺的茶事活动,促进了茗饮技法,传播茗饮习俗,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林逋《西湖春日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宋诗钞》陈造的“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锗斫城”,生动地描绘出茶鼓声下寺院的幽雅意境及茶在佛教寺院中的地位。

“和”是茶的重要语义。“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和美美”、“和为贵”、“和谐社会”……“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待客、走亲、访友、相亲、嫁娶、团聚等都要喝茶。茶涤荡了尘埃,滋润了关系,暖和了笑容,添增了佳话……茶是礼仪的使者,所谓茶香飘满友谊,友谊使人们与社会和谐统一。

“香袭千古,茶韵悠远”。人生五味,先苦后甘。茶多数是苦的,只有苦到彻底、甘到回味,才更加悠远绵长。茶的源远历史,就在你手中的一杯茶,茶水入口的苦涩,回味后的甘甜,是已知结果的美好而甘愿品尝艰涩的过程。茶是君子的朋友,也是你我的知己。

中国的茶道讲究俭、清、和、静。说茶能尚俭,茶能贵清,茶能导和,茶能致远。品茶,可品出人生真谛。

试想,第一道茶,清香略带甜味,似少年和青年时期,在父母呵护下,无忧无虑,健康成长,结婚成家;第二道茶,浓苦又回味带甜,就像中年时期,挑着家庭重担,为生计、为子女,整天忙忙碌碌,辛苦中亦有快乐;第三道茶后,滋味逐渐归于平淡,就像步入老年时期,一切都烟云散尽,只剩下几多回忆,美好而又伤感。想到人生如茶一样,心情也就逐归平静,与世无争了。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家年(上海浦东)】

找到约12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