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茶叶商店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西湖龙井茶人物志:当代茶圣与西湖龙井茶

在杭州,传递真实西湖龙井茶,老底子的味道

1982年12月,北京。

我们叩开了一扇普普通通的房门,拜访了著名农学家、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作为浙江省和杭州市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这次来北京是到农业部汇报茶叶生产情况的。在北京逗留期间,想到有关杭州“西湖龙井”的一些问题,便来向吴老请教。

 

吴老看到我们造访,非常高兴,亲自冲泡了“滇红”招待我们。坐下来后,三句不离本行,他就说到了杭州的茶:“前几年你们及时寄来‘龙井茶’给我,非常感谢……你们寄来的‘龙井茶’解决了我吃不到新茶的困扰,我们这里每年有一批老朋友,‘五一节’还吃不到龙井新茶,甚至‘六一节’还买不到新龙井。我是老茶人,朋友问我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

 

当代“茶圣”吴觉农

 

在这之前的1981年,杭州市工商联和民主建国会负责人郑志新先生经过调查,向杭州市人民政府反映“中外驰名的龙井茶为杭州所产,但近几年来杭州市场上所有茶叶商店,没有龙井茶供应”。当时,高中档“龙井茶”都是通过内部审批供应的,茶叶商店供应的扁茶多数是“旗枪”。国内外游客慕名来杭,却因购不到“龙井茶”而引以为憾。根据市政府领导以及群众的意见,我们曾先后对西湖龙井茶的产销问题作过调查,并有专题报告,由于牵涉面较大而束之高阁。

 

此时,我们将之前的调查情况向吴老实话实说了,概括起来就是,浙江现在出现了“四条绳子缚龙井”的现状:第一条“绳子”是“龙井茶”不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插手经营,只有供销社(或茶叶公司)独家经营;第二条“绳子”是农民炒制的茶叶一定要“专卖”,即向指定的供销社收茶站投售,不允许农民自己买卖;第三条“绳子”是“龙井茶”的收购价是统一的,收茶站评茶员开了等级、价格,不能讨价还价;第四条“绳子”是“龙井茶”只限西湖乡10个村子生产,其他毗邻的龙坞、转塘、留下及钱塘江对岸萧山生产的只能叫“旗枪茶”或“浙江龙井”。此外,邮局还规定,茶叶邮寄,每次只准1公斤。

 

吴老听后,提高了嗓门说:“看来龙井茶身上确实缚了几根绳子,哪有市场奇缺不扩大产区?哪有只准独家经营?哪有生产者不准自产自销的道理?不砸掉这几条绳子,龙井茶生产发展不了,市场也永远无法满足供应。”他感慨地说:“龙井茶要松绑,龙井茶要放开,龙井茶要发展,龙井茶这几条绳子一定要斩断!”这些话,在茶叶经营体制还没有开放之前,显得是何等宝贵!

 

西湖龙井

 

这以后,吴老的心系在了如何为“龙井茶”解绳松绑上,对我们通过各个渠道提出改变“四条绳索捆龙井”现状的大声疾呼,也十分关注。1984年9月15日,吴老给我们写了长达六页的信,主要讲“龙井茶”如何发展,他说:“前两年你们为龙井茶奔走各方,看来现在的龙井茶越做越不行,甚至我吃的龙井茶都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最近你们省茶叶公司送来一盒样茶,标明是‘梅特’,但也蹩脚得很。据说杭州现在也买不到龙井茶,北方是一直无货供应。然而龙井茶区的茶农却也在‘叫苦’,咋办?”吴老从切身体会上说出了“龙井茶”面临的尴尬形势,但他仍然不忘鼓励我们,在信中说:“龙井茶的制法的确‘独占鳌头’,别的地方不易仿制,特别是由柴灶改成电炒锅以后,茶叶的色、香更高一层了。你们要尽快培养一批‘龙井师傅’,或称技工和技师,这样明年扩大生产才有希望。”

 

他甚至还对“龙井茶”今后的海外市场作了前瞻:“茶叶是商品,流通面要广。随着流通领域的扩大,生产(采制)领域也要相应扩大。现在龙井茶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港、澳又即将回归,以后还可以通过港、澳扩销到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使海外同胞也能尝到故乡的好茶,加深他们对故乡的怀念,龙井茶的销路自然会更好。总之,龙井茶的内外销市场大有扩充前途,将来会成为浙江茶叶的首位。”

 

对于眼前龙井茶产区过于狭窄的问题,他在信中说:“现在龙井茶区,以杭州市区范围为主,但也应该把‘视野’放大,即各区县市都应包括进去,包括富阳、萧山、余杭、临安及杭州的邻县市,但不要一下子扩大。”

 

他在这封信的最后说:“龙井茶是杭州特殊产品,也应该发挥它的特殊优势。杭州市要大办龙井茶的产、销工作,可设立龙井茶的专业公司,还可到北京、南京、天津、沈阳设分店。制定产销计划,确定合理的购销价格,保证内外销供应业务。其他茶类毛茶不收工商税,龙井茶收购后稍加整理就销售出去,不要一道一道转手,也不应该收取工商税,税收少了,茶农就可多得一些好处。”

 

在这封信中,他谈得最多的,就是关于西湖龙井茶、龙井茶区和龙井茶农,从龙井茶松绑、茶区规划、茶地建设、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内外销市场、税收到增加茶区农民收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发展“龙井茶”的规划蓝图。

 

 

吴觉农写给马森科、王家斌二人的贺卡。

王家斌提供

 

我们收到吴老这封信后没两个月,即1984年11月,浙江茶叶市场终于放开了,绑缚在“龙井茶”身上的“四条绳索”终于被斩断了。这之后,农民种茶、卖茶有了自主权、支配权,茶叶价格“随行就市”。

 

1979年浙江省“龙井茶”只有500吨产量,3000万元左右产值,而到了2004年,浙江省“龙井茶”产量达1.9万吨,产值22亿元,占全省名优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1985年是浙江茶叶市场开放的第一年,然而“龙井茶”生产力的释放还有一个过程,从种植、采制到经销的各个环节对新政策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当年的产销形势不可能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所以,一直关注“龙井茶”松绑问题的吴老反而显得有些着急了。1986年元旦,吴老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给我们寄来一张贺卡,他在贺卡中写道:"1986年已到,这一年(指1985年)你们对龙井茶市场(变化)迄今未见报道,这和北京市场上未见龙井茶问世如出一辙。曾读到过你们写的‘四条绳索捆龙井’的故事,为何没有下文?”吴老在生病住院期间,还关心着“龙井茶”的发展,记挂着“龙井茶”的上市供应问题,心之切、情之深,跃然纸上,宛然在目。而在我们心里,却因此永远感念这位当代的“茶圣”!

 

文章作者王家斌 马森科 陈席卿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丰惠 (至今还留有吴觉农故居)人,原名荣堂,是中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因立志要献身农业(茶业),故改名觉农。“觉”乃佛家所说的“自觉悟”是也,只有“自觉”方能“觉人”,这是“觉”的真正内涵与本质。

1949年吴觉农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参与共同纲领的制订,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首任农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去世前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198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吴觉农被誉为“当代茶圣”,其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他还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整理自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包装“瘦身”新国标实施 向茶叶过度包装说“不”!

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以下简称新国标)于9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对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化妆品的包装都有了新的限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今年4月起,各地不断深入推进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业对于过度包装问题的重视程度快速提升,茶叶包装“轻装上阵”后,茶企“负担”小了,消费者实惠多了。

向茶叶过度包装说“不”

“茶叶2两、包装2斤”,在茶产品的实际销售过程中,很多商家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往往会在茶叶包装上动脑筋,由此产生的过度包装问题一度成为一种常态。中国消费者协会于今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


图为今年5月份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的一款过度包装茶叶,这个净含量50g茶叶的茶叶包装,空隙率达到72%,不符合新国标规定。(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很多消费者买茶叶也就花个150元左右,而有的茶叶包装成本就要100元。”杭州余杭天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荣炳坦言,部分消费者买茶是为了送礼,认为礼盒包装越精致、送礼越体面。

针对过度包装问题,新国标对包括茶叶在内的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等均做了明确规定。

“按照新标准,茶叶包装不能超过四层,包装成本小于等于整体售价的20%。”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稽查大队大队长俞杰说,标准还按照包装内单件物品的净含量,对包装空隙率做了详细规定。“比如一罐茶叶的净含量大于50克,将这罐茶叶包装在一个盒子里,这个盒子的空隙率就要小于等于30%。”


8月29日,记者在江南茶叶市场一商户拍下的浙江新昌大佛龙井包装,铁盒里有铝箔袋密封的125g茶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绍符合新国标标准。新华社记者张璇摄

与此同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内容包括“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从20%调减为15%”等,这些调整均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和论证。

“市场上茶叶产品的主流包装为两层和三层,三层包装完全可以满足茶叶的保护、展示、储存、运输等必要的功能需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魏宏说,调研发现近九成的产品包装成本在总成本的15%以下,平均包装成本占比7.9%,因此包装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自今年4月起,多地展开查处行动。截至目前,浙江已出动执法人员2.3万人次,查封扣押违法包装1.59万个,纠正查处茶叶过度包装等问题548个;福建约谈属地电商22次,出具整改通知书155份;四川开展执法者普法2705次,发布反对过度包装公益广告4748次,企业签订承诺书1715份。

“我国是茶叶大国,种植规模、总产量、消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位。全行业现有各类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近155万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监事长申卫伟说,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全行业对于过度包装问题的重视程度快速提升,企业主动整改不断提速。

包装“瘦身”带来哪些新改变

包装“瘦身”新国标实施,到底会对行业、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带来哪些新的改变?

——茶叶包装正“轻装上阵”。江南茶叶市场是杭州年成交量最大的茶叶集散基地,每天来这里的茶叶采购商络绎不绝。记者日前走进该市场看到,一层的商店里摆放着各类包装的茶叶,大多为散装、纸质包装、铁罐包装及礼盒包装,包装层数都在三层以内。打开一款名为“老树龙井礼盒”的茶叶产品,一个书本大小的纸质材料礼盒内放有两罐铁罐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绍,这款产品就符合新国标要求。


该款龙井茶包装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均符合新国标要求。(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企业“负担”小了,消费者实惠多了。一家茶叶企业负责人陈瑞鸿认为,整治过度包装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这可以让企业将注意力回归到茶叶本身的品质上,而不是用包装去吸引消费者,形成良性竞争。“我们现在会把更多的中国风元素融入茶叶包装,让包装更有文化味道。”

江南茶叶市场负责人廖长友表示,以杭州余杭的径山茶为例,以前包装成本需要50-60元,现在只要20元左右,包装价格下降之后,产品价格也会下降。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监管提能增效。针对电商平台多、茶叶交易活跃的特点,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京东、美团、抖音等平台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商品包装内部审核;依托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浙江公平在线”,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了“茶叶过度包装在线监测模型”,对天猫、京东、拼多多等30家电商平台开展监测,覆盖1.3万家网店和16.3万条商品信息。

让包装“简约风”落在实处

茶叶过度包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很多茶叶礼盒难以二次利用,往往容易废弃成为生活垃圾。新国标实施将让低碳环保深入人心。受访人士认为,包装“简约风”不是一阵风,而要多管齐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危赛明认为,新国标对规范引领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记者了解到,浙江出台《全省茶叶过度包装网络禁售目录操作指引》,督促电商平台加强平台内经营者包装合规性审核。例如淘宝、天猫已对在线的商品合规和商家整改效果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对39种过度包装茶叶产品实施禁售。

在中国包装联合会质量标准部副部长范紫薇看来,包装的创新也很重要。联合会利用包装行业科技奖、研发中心等平台,推动包装企业利用可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可回收材料等,开发出更环保的包装方式。

不过茶叶过度包装还存在一些监管难点,有消费者会通过作坊、农户处购买,定制“精美”包装的茶叶礼盒,把包装看作“面子”,消费观念未完全转变;部分茶叶经营者为躲避监管,通过直播带货、微商等形式进行网络交易,隐蔽性较强。

江苏、福建、安徽、四川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会提前做好节前和节日期间的执法检查工作安排,紧盯流通环节,严格商品包装管理,强化行政执法,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来源:新华社 记者 张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茶典故中一窥古人的饮茶生活

茶,经历了千年岁月,时至今日,依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隔着历史的长河,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有趣的茶典故,今天,跟着小堂一起穿越时空,喝茶,读典故,一窥古人的饮茶生活。

01

单道开饮茶苏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艺术传》曰:"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单道开,姓孟,晋代人。好隐栖,修行辟谷。他常饮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的名曰“茶苏”的饮料。

传言他隐居闭关苦修七年后,逐渐达到冬能自暖,夏能自凉,昼夜不卧,日行七百余里的境界。后来他移居河南临漳县昭德寺,设禅室坐禅,以饮茶驱睡。一百多岁了才在广东罗浮山圆寂。

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应当说单道开饮的“茶苏”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

02

苦口师

苦口师乃茶的别称。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俊秀,善谈论,气质倜傥,如神仙中人。

有一日,皮光业的表兄弟请他品尝新柑,并设宴款待。那天,朝廷显贵云集,筵席殊丰。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

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道:“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从此,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03

陆卢遗风

旧时茶叶商店题字常以“陆卢遗风”四字作。

“陆”指茶圣陆羽,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卢”指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自唐以来传颂千年不衰。

陆、卢又是至交好友,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发扬陆、卢遗风,意在学习二人崇茶爱茶的精神、精湛卓越的品茶技艺和高尚的茶德茶风。

04

吃茶去

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其实却是一句禅林法语。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日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

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就靠自己的灵性了。

05

贡茶得官

北宋徽宗时期,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满足皇帝大臣们的欲望,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新奇"。

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

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因此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

06

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上任。有一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轼点茶。

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之作诗《送南屏谦师》,记述此事:“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他自己说:“烹茶之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不少诗人对此加以赞誉,如北宋的史学家刘攽有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

茶文化至今已走过千年时光,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璀璨明珠,其中蕴藏着古人日常生活的习俗,亦可照见时代的倒影,值得今人细品。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