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韩国宝城绿茶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日照绿茶好滋味 被誉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

山东日照地处黄海之滨,又处于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茶树越冬期长,生长缓慢,积累的营养成分较多,独特的海岸环境孕育出了其“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等特点,与日本静冈、韩国宝城所产绿茶并称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因自然环境优越,茶树在日照岚山区大面积种植,目前全区茶园面积达16.2万亩。姚文凤摄(中经视觉)

在“南茶北引”最早试种成功的日照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北门外社区的一片茶园里,茶农们正在采茶。姚文凤摄(中经视觉)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黄海之滨、北纬35度左右。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号称“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因气候原因,这里的茶树越冬期长,生长缓慢,因此积累的营养成分较多,所以叶片较厚、茶梗较粗,所炒制的干茶外形也较为粗实,叶底柔韧性较强。加之独特的海岸环境,孕育出了日照绿茶“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等特点,被誉为“海岸绿茶”。这是中国唯一的“海岸绿茶”,与日本静冈、韩国宝城所产绿茶并称世界“三大海岸绿茶”。

南茶北引

“十几年了,我年年从老刘这里买茶叶,这个滋味我一喝就舍不得放下。每年我都到他茶园里来一趟,看看他是怎么管理茶园的,怎么采茶的,顺便订货。日照绿茶的板栗香很独特,采摘的叶片均匀,这次我订购了10斤干茶直接带走。”像往年一样,日照绿茶的铁杆粉丝——济南人韩绍春计算着绿茶开采的日子,又一次来到种茶人刘波的茶园。

1956年,山东开启了“南茶北引”的漫漫征程。1965年秋,日照被选为首批引种南茶试种基地。由于日照地区纬度高、温度低、越冬期长,茶树经过低温、霜雪等逆境,丰富了水浸出物、叶绿素、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生化成分含量。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同时赋予了日照绿茶干茶青绿、汤色绿亮、茶汤内质丰富、滋味饱满等优良品质。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日照绿茶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更丰富。2020年,欧盟理事会将日照绿茶列入第二批175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单。

作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日照岚山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当地大力支持和培育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新模式,建立了甲子山、北垛山等八大流域,涉及8个乡镇街道、257个行政村的茶叶产业格局。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平均亩产值超过8600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28.8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山东省首位。

“近年来,岚山区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用资金、项目、技术等多种方式支持茶产业发展。”岚山区委书记焦春锋告诉记者。

绿色种植

近年来,茶农王兆生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注重茶树养护,浇水、施肥、喷药遵照严格的标准,更有利于茶树稳产、增产。施用有机肥,为茶园蓄足养分,茶树长得旺,抗冻能力就强,春天发芽早、叶片厚;使用植物源农药,能帮助茶园渐渐形成小的生态环境链,防病虫害就进入良性循环。

在有机种植条件下,日照绿茶的口感有明显提升,虽然价格水涨船高,但销路却越来越畅通。

来自淄博的茶客陈贞博退休后每年都会到岚山的茶园里转一转,从心仪的茶厂订购干茶,“我喜欢清香口味的茶,现场看着炒茶师傅炒好,带回老家送亲友,剩下的放进冰箱存着慢慢喝”。

“这几年日照绿茶在我们店里卖得越来越好,整体价格较前几年有了提升,但并不影响销量增长。做茶叶生意都知道,对于喜欢喝茶的人来说,决定购买意向的第一要素是口感而不是价格。”来自聊城市的茶叶经销商孙绪祥告诉记者。

从去年开始,“茶三代”毛志洋和姜碧莹夫妇二人在父母的茶厂里辟出一间小屋作直播间,妻子姜碧莹担任主播。毛志洋说,直播卖茶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家有茶厂,旁边就是茶园,可以带网友随时观看采茶、炒茶场景。

毛志洋的爷爷奶奶种茶,父亲办茶厂炒茶、批发成品茶,到了他这里就开始直播卖茶。父亲告诉他,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市场对高端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主要还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茶厂炒茶更注重在高端茶上加量生产。

对于姜碧莹来说,直播卖茶并不是主业,她对成交数量也不强求。尽管这样,不到一个小时的直播就卖出去近3000元的货。“成交最利索的还是回头客,有了第一次的购买经验后,他们再到直播间回购时就省去了向主播咨询的过程,直接下单。”

据毛志洋介绍,“五一”假期茶厂迎来一波线下销售小高峰。“假期第一天早上8点,就有来自日照市区的一家三口到茶园,提出要体验采摘茶叶、参观炒茶,除了带走他们自己采摘的茶,还买走了两斤干茶。当天茶园全天的干茶成交额就达到两万多元。”

看到采摘茶叶的商机,第二天,毛志洋就在自家茶厂门口挂了一个条幅:体验采茶,参观炒茶,干茶零售。有过路的游客看到后就主动进来,有效带动了销售量。小规模采摘游“初战告捷”,这为毛志洋又打开了一条新的卖茶思路。

业态丰富

“日照绿茶尽管卖得好,但是相对深加工来说,附加值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我们把它做成茶汤卖到一线城市,那么附加值自然就更高了。”康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伟告诉记者,在巨峰镇,公司把干茶加工成饮料——茶汤,年销量可达200余吨,目前公司已与北京老舍茶馆和保利大剧院建立了供货关系。

把市场需求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岚山区正在走的路。岚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家胜告诉记者,“发展日照绿茶的目的是让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无论衍生出什么样的产品,最终目标就是让茶叶鼓起‘钱袋子’,所以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鼓励、扶持什么”。

前两年,圣谷山茶场负责人高建华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制的金花茯茶一上市就广受欢迎,这恰好弥补了日照绿茶家族品类的空白。

近年来,从单一的绿茶到红茶、乌龙茶、白茶,再到广受好评的金花茯茶,日照绿茶家族品类不断扩充。

当茶园遍及千家万户,“摇钱树”成了令人百看不厌的“风景带”,这时茶经济已不止于种、炒、销。

每年临近“五一”,高兴镇白云山下的公路上,大巴车便渐渐多起来。车上的游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体验茶叶采摘之乐。

“到茶园体验采茶、炒茶,观看茶艺表演,对我们来说很新鲜也很有趣,茶园里风景好、空气好,意境也好,这种旅游方式身边的朋友都很喜欢。”家住泰安的宋祥花女士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茶园体验游。

茶园体验游是岚山区茶旅融合文章中的关键词,随着旅游业体量不断增大,岚山区开始依托规模庞大的茶园探索“卖风景”的新路子,茶园民宿、茶园旅游渐渐兴起。当地在支持村民种茶、制茶的同时,更支持大家深植茶文化根脉,让这一方水土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王金虎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被誉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日照绿茶好滋味

山东日照地处黄海之滨,又处于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这里的茶树越冬期长,生长缓慢,积累的营养成分较多,独特的海岸环境孕育出了其“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等特点,与日本静冈、韩国宝城所产绿茶并称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黄海之滨、北纬35度左右。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号称“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因气候原因,这里的茶树越冬期长,生长缓慢,因此积累的营养成分较多,所以叶片较厚、茶梗较粗,所炒制的干茶外形也较为粗实,叶底柔韧性较强。加之独特的海岸环境,孕育出了日照绿茶“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等特点,被誉为“海岸绿茶”。这是中国唯一的“海岸绿茶”,与日本静冈、韩国宝城所产绿茶并称世界“三大海岸绿茶”。

南茶北引

“十几年了,我年年从老刘这里买茶叶,这个滋味我一喝就舍不得放下。每年我都到他茶园里来一趟,看看他是怎么管理茶园的,怎么采茶的,顺便订货。日照绿茶的板栗香很独特,采摘的叶片均匀,这次我订购了10斤干茶直接带走。”像往年一样,日照绿茶的铁杆粉丝——济南人韩绍春计算着绿茶开采的日子,又一次来到种茶人刘波的茶园。

1956年,山东开启了“南茶北引”的漫漫征程。1965年秋,日照被选为首批引种南茶试种基地。由于日照地区纬度高、温度低、越冬期长,茶树经过低温、霜雪等逆境,丰富了水浸出物、叶绿素、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生化成分含量。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同时赋予了日照绿茶干茶青绿、汤色绿亮、茶汤内质丰富、滋味饱满等优良品质。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日照绿茶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更丰富。2020年,欧盟理事会将日照绿茶列入第二批175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单。

作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日照岚山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当地大力支持和培育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新模式,建立了甲子山、北垛山等八大流域,涉及8个乡镇街道、257个行政村的茶叶产业格局。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平均亩产值超过8600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28.8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山东省首位。

“近年来,岚山区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用资金、项目、技术等多种方式支持茶产业发展。”岚山区委书记焦春锋告诉记者。

绿色种植

近年来,茶农王兆生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注重茶树养护,浇水、施肥、喷药遵照严格的标准,更有利于茶树稳产、增产。施用有机肥,为茶园蓄足养分,茶树长得旺,抗冻能力就强,春天发芽早、叶片厚;使用植物源农药,能帮助茶园渐渐形成小的生态环境链,防病虫害就进入良性循环。

在有机种植条件下,日照绿茶的口感有明显提升,虽然价格水涨船高,但销路却越来越畅通。

来自淄博的茶客陈贞博退休后每年都会到岚山的茶园里转一转,从心仪的茶厂订购干茶,“我喜欢清香口味的茶,现场看着炒茶师傅炒好,带回老家送亲友,剩下的放进冰箱存着慢慢喝”。

“这几年日照绿茶在我们店里卖得越来越好,整体价格较前几年有了提升,但并不影响销量增长。做茶叶生意都知道,对于喜欢喝茶的人来说,决定购买意向的第一要素是口感而不是价格。”来自聊城市的茶叶经销商孙绪祥告诉记者。

从去年开始,“茶三代”毛志洋和姜碧莹夫妇二人在父母的茶厂里辟出一间小屋作直播间,妻子姜碧莹担任主播。毛志洋说,直播卖茶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家有茶厂,旁边就是茶园,可以带网友随时观看采茶、炒茶场景。

毛志洋的爷爷奶奶种茶,父亲办茶厂炒茶、批发成品茶,到了他这里就开始直播卖茶。父亲告诉他,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市场对高端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主要还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茶厂炒茶更注重在高端茶上加量生产。

对于姜碧莹来说,直播卖茶并不是主业,她对成交数量也不强求。尽管这样,不到一个小时的直播就卖出去近3000元的货。“成交最利索的还是回头客,有了第一次的购买经验后,他们再到直播间回购时就省去了向主播咨询的过程,直接下单。”

据毛志洋介绍,“五一”假期茶厂迎来一波线下销售小高峰。“假期第一天早上8点,就有来自日照市区的一家三口到茶园,提出要体验采摘茶叶、参观炒茶,除了带走他们自己采摘的茶,还买走了两斤干茶。当天茶园全天的干茶成交额就达到两万多元。”

看到采摘茶叶的商机,第二天,毛志洋就在自家茶厂门口挂了一个条幅:体验采茶,参观炒茶,干茶零售。有过路的游客看到后就主动进来,有效带动了销售量。小规模采摘游“初战告捷”,这为毛志洋又打开了一条新的卖茶思路。

业态丰富

“日照绿茶尽管卖得好,但是相对深加工来说,附加值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我们把它做成茶汤卖到一线城市,那么附加值自然就更高了。”康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伟告诉记者,在巨峰镇,公司把干茶加工成饮料——茶汤,年销量可达200余吨,目前公司已与北京老舍茶馆和保利大剧院建立了供货关系。

把市场需求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岚山区正在走的路。岚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家胜告诉记者,“发展日照绿茶的目的是让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无论衍生出什么样的产品,最终目标就是让茶叶鼓起‘钱袋子’,所以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鼓励、扶持什么”。

前两年,圣谷山茶场负责人高建华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制的金花茯茶一上市就广受欢迎,这恰好弥补了日照绿茶家族品类的空白。

近年来,从单一的绿茶到红茶、乌龙茶、白茶,再到广受好评的金花茯茶,日照绿茶家族品类不断扩充。

当茶园遍及千家万户,“摇钱树”成了令人百看不厌的“风景带”,这时茶经济已不止于种、炒、销。

每年临近“五一”,高兴镇白云山下的公路上,大巴车便渐渐多起来。车上的游客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体验茶叶采摘之乐。

“到茶园体验采茶、炒茶,观看茶艺表演,对我们来说很新鲜也很有趣,茶园里风景好、空气好,意境也好,这种旅游方式身边的朋友都很喜欢。”家住泰安的宋祥花女士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茶园体验游。

茶园体验游是岚山区茶旅融合文章中的关键词,随着旅游业体量不断增大,岚山区开始依托规模庞大的茶园探索“卖风景”的新路子,茶园民宿、茶园旅游渐渐兴起。当地在支持村民种茶、制茶的同时,更支持大家深植茶文化根脉,让这一方水土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来源:中国经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日照绿茶是什么茶?日照绿茶属于炒青茶吗?

日照绿茶,属于绿茶类,为炒青茶。

日照绿茶为山东省日照市特产,是中国最北方的茶;同时,日照绿茶也是日照八大名片之一,闻名遐迩。

日照是“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也是世界茶学家公认的三大海绿茶城市之一(另外两个城市分别为日本静冈和韩国宝城)。

日照绿茶,因具有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等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


实际上,北方原不产茶,日照是山东“南茶北引”的硕果之一。

关于当年南茶北引的背景,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王裕晏先生曾有一段介绍文字:“在谭启龙来山东担任省长时,毛主席与他谈起南茶北引,建议山东‘在山上多种些茶’。

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俗,是中国茶叶消费大省,即使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需求。

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叶带来了机遇,他被誉为山东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日照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尤其是山清水秀、云蒸雾绕的沿海山区,很适合种植茶叶。

1959年,山东省政府确定日照作为“南茶北引”的试验县之一。他们采取“走出去“—去南方取经学习,“请进来”—请南方种茶专家来传授技术、现场指导的办法,克服了虫害、冻害等困难,终于在1966年,东港区的前身日照县“南茶北引”试验成功,让南方茶叶逐渐适应了当地环境,日照人也学会了茶叶的制作工艺,此后茶叶产业不断发展。

2004年2月,“日照绿茶”商标被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全省著名商标,成为山东省、乃至中国茶叶证明商标中唯一的著名商标。

2011年5月,“日照绿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日照绿茶区域内茶园面积已达到12万亩,茶园面积占到山东省的茶园面积半数以上,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六年列山东省第一,素称“北方第一茶”。

2017年,日照绿茶茶园面积达到26.5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干毛茶总产值25.8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山东省的60%以上和75%以上。

山东日照绿茶现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日照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日照市的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现辖行政区域,其中岚山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从此,山东日照绿茶实现了本地产销,无需再从南方转运茶叶至山东,加上日照绿茶价格也比较亲民化,目前日照绿茶已实现畅销全省及北京、东北等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外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