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国庆武夷山旅游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赏美景 品好茶 央视《坐着高铁看中国》走进武夷山

  来源:南平新闻

  武夷山上生春茶,武夷溪水清见沙……4日,央视新闻频道《坐着高铁看中国》栏目一行沿着“最美高铁”合福高铁来到入闽第一站——武夷山。

 

  长期以来,武夷山旅游景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夷山的发展。2015年合福高铁开通后,武夷山跨进高铁时代,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这里茶业与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今年国庆假期前4天,武夷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1万人次。

  记者在武夷山景区宋街看到许多游客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游,有抱着小孩游玩的,还有一家三口甚至是一家多口共同游玩的,场面十分温馨。“现在有高铁方便了,从福州过来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周末两天都可以随时来玩,这种快在以往是难以想像的。”来自福州的李先生已多次游览武夷山,他说,带上家人在武夷山赏景品茗,享受“快”速度带来的“慢”生活,很惬意。

  而在武夷宫三清殿前,非遗展演正在上演,多姿多彩的演艺活动,带来文旅融合新玩法。台上,演员们用歌声、舞蹈、古筝表演、茶艺展示等各种表演,向游客传递武夷山的山水茶文化。台下,市民及游客可在现场设置的“免费喝茶处”品茗,同时观看精彩演出,让感官与味蕾得到双重满足。

  曾经,武夷山景区旅游面临“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困境。近年来,“印象大红袍”已成为武夷山旅游的经典项目之一,演出深受游客好评。如今,夜游崇阳溪、夜下梅、夜武夷宫等“夜游”线路相继推出,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还想来”。

  “高铁开通前武夷山景区游客年接待量271万人次,高铁开通后景区游客年接待量超388万人次,比增30%。高铁沿线城市江浙沪皖游客占比位列景区客源前十位。”武夷山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杨一鸣介绍。

  从茶到山,从山到茶,武夷茶和武夷山可以说是互为主角。武夷山是万里茶道起点城市,过去由于交通不方便,武夷山的茶叶很难走出去。如今,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大批游客寻茶至此,武夷山的茶旅研学体验游成为了旅游新时尚。

  武夷山各大茶企、民宿结合茶季特色,纷纷推出武夷茶制作技艺体验旅游产品线路,许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茶旅文化,他们入住民宿,跟随当地茶人上山采茶,体验采茶乐趣。“我的民宿在节前就已经订满了,游客在网上了解了我们是家茶旅结合的民宿,都想过来体验一下。”南源岭民宿村“茶匠”民宿老板金圣洁看着一拨拨客人的到来,喜上眉梢。

  “合福高铁的开通,使北京到武夷山不到7个小时,长三角经济圈如上海等地到武夷山只要三个小时,福州到武夷山才一个多小时,便捷的交通让很多人选择乘坐高铁来到武夷山。”谈及高铁给武夷山带来的变化,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邓崇慧表示,高铁带来的便利出行不仅拉近了时空的距离,武夷山“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茶主题旅游也因高铁的开通走向新的发展。同时,武夷山正以“上海后花园”“福建后花园”的姿态,打造“休闲康养经济圈”和研学旅游目的地,全力推动武夷山茶旅、文旅、体旅、康旅、展旅“五旅”融合,加快武夷山从自然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旅游景区向旅游城市转变、从以旅游产业为支柱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转变。

  注:内容源自南平新闻(徐园园),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国庆假期:漫游武夷山 品读茶文化

国庆假期到武夷山大红袍景区,走岩骨花香漫游道,寻访六株大红袍母树,是众多游客到武夷山旅游必选的一条线路。在这里,游客寄情于山水的同时,也沉浸在了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之中。

金秋的武夷山,秋风徐徐、清爽快意,游人们沿着蜿蜒的岩骨花香漫游道,徜徉在武夷山如画般的风景当中。沿途种植的近百种武夷山岩茶品种,峭壁之上文人雅士留下有关茶的摩崖石刻和名人轶事,散发着武夷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东游客 卢先生:“这里天气好,还有茶、大红袍很出名。以前也爱喝茶,所以就过来走一走,玩一玩。今天早上专门去大红袍母树看一看,路边的茶树、摩崖石刻都很好看、很有特色,茶文化也很丰富。”

游客 王佳:“我觉得是非常适合带孩子一起来走一走的,景区里边满眼都是绿色,这边有各种标识,告诉我们肉桂、水仙的品种,也可以给孩子们普及一些茶叶知识。”

来到大红袍母树下,游人们聆听导游述说“大红袍”的传说故事,了解茶叶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以及代代传承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还可以品尝到和“大红袍”相关的各色美食。游客在自然人文双重佳境中,不断加深对武夷茶文化的了解,丰富茶旅体验。

内蒙古游客 刘欢:“来到这我感受到了武夷山人民的热情,和茶文化对我们的熏陶。这次没有品茶,但是下次来一定会更深入地去品我们的武夷茶。”

来源:武夷山茶产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关于武夷山大红袍,给你一个最接近标准答案的说法

2022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包括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关于"大红袍",你知道多少呢?

大红袍名称的由来

其一:“状元报恩”传说故事。大红袍原为武夷岩茶名丛的名称,与其他众多名丛一样有着动人的传说。目前流传最广的传说:明朝时有一位举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发疾病昏倒在路边,幸遇天心庙的方丈,方丈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不久后他的病就好了。举子得救后继续进京应考,并考取状元,而后回武夷山报答救命之恩。方丈告诉他救他命的茶叶是从九龙窠的几棵茶树上采制的,于是,状元将红袍脱下披盖到茶树上,跪拜谢恩,从此那几棵茶树就被称为“大红袍”。大红袍的故事包含了中国人治病救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以及金榜题名、红袍加身的美好寓意,寄托着满满的正能量,因此数百年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其二:植物形态命名说。武夷名丛大都得名于地形、叶色、香型、滋味、发芽期、年代等,大红袍茶树因春芽萌发时,嫩梢芽叶呈紫红色,远望满树红艳,如披红袍而得名。其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随着岁月变迁和一代代茶人的传承与创新,如今的大红袍有三层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分别指:茶树的品种名称、商品茶名称和品牌名称。

NO.1茶树品种名称

1962年和1964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分别从母树大红袍剪枝带回繁育,并取得成功。1985年,武夷山茶科所又将大红袍从福建省茶科所引种回武夷山,并进行推广种植。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红袍只是一个武夷岩茶的名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树品种,制约了它的推广。从地方的名丛变为茶叶品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查认证,必须具备选育品系的遗传稳定性、生产栽培的经济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为此,茶科所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老一辈茶叶工作者的努力下,无性繁殖大红袍茶树获得成功。2012年大红袍被正式审定为福建省级茶树品种,并从此得到大面积推广。以大红袍茶树品种制成的产品,有的茶企业也将其称为“纯种大红袍”。

NO.2拼配岩茶商品名称

计划经济时期,武夷岩茶以水仙、奇种、肉桂、名丛等名为商品名。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和武夷山旅游事业的发展,知道和喜欢大红袍的人也越来越多,市场对大红袍商品茶叶充满了期待。

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首款商品大红袍包装图案

于是,茶科所的人员从武夷岩茶不同名丛中挑选合适的品种茶通过合理的拼配,互相取长补短,达到调和品质,统一规格标准的目的,保证成品大红袍品质的一致性。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拼配出了“色香味韵”俱全的大红袍商品茶。拼配大红袍一问世,便成为武夷岩茶热销的王牌产品。特别是由陈椽先生题名的“大红袍”红色叶片图案,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大红袍标志性产品。

由于大红袍商品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从20世纪90年代起,武夷山的许多茶厂纷纷生产拼配大红袍,开创了“大红袍红天下”的局面。有别于“纯种大红袍”,这就是后来大家习惯所称的“商品大红袍”。

NO.3 品牌名称

武夷岩茶品类繁多,即使是当地茶客都难记全,更不用说全国各地其他接触此茶的消费者了。为了适应宣传营销工作的需求,本世纪初,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和总结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大红袍历史悠久,品质高贵,堪称“国茶”,以武夷茶王的美誉,蜚声海内外,为更好地宣传武夷山和武夷岩茶,决定采纳了相关专家的建议,统一打“大红袍”品牌进行武夷岩茶的营销。这样大红袍就有了进一个层次的含义:作为品牌名称的大红袍。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武夷山市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制订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实行地理标志产品许可使用制度,并将“武夷山大红袍”注册为证明商标,授权给符合标准的厂家使用。有关部门对武夷山茶叶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大红袍商品茶的质量。同时,武夷山市政府和企业运用大红袍既有的知名度,在对外宣传和营销中以大红袍统领武夷岩茶。如今,大红袍已成为武夷岩茶响当当的品牌名称。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荣誉历程

1984年,“拼配大红袍”问世;1997年,大红袍荣获“福建省名茶”称号;1998年,大红袍、武夷肉桂荣获“中华文化名茶”金奖;同年8月,在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以人民币15.68万元竞拍成交;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岩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3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产品责任保险方式为大红袍母树承保一亿元;2005年4月,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暨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以人民币20.8万元竞拍成交;2006年6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全国唯一茶类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为首批12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授牌;2006年10月,国庆期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王府井、马连道举办以“浪漫武夷 风雅茶韵”为主题的大红袍宣传活动,获得巨大成功;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的20克母树大红袍茶叶作为首份现代茶样品入藏国家博物馆;

2008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10年,“武夷山大红袍”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3月,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正式公演。十三年来演出5200多场,接待观众800多万人,获过“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2012年,大红袍茶树品种通过审定,成为福建省优良茶树品种;2015年-2017年,大红袍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称号;2016年,武夷岩茶品牌价值获评627. 13亿元,位居全国驰名品牌价值排行榜第11位,茶类品牌第2位;

2019年,大红袍荣获“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茶叶地标品牌称号”;

2019年,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中点赞“大红袍天下第一”;

2020年“武夷山大红袍”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2022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等44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大红袍,不仅仅是一株茶树、

更是茶的文化、茶的传承。

愿大红袍 红天下。

来源:武夷茶天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