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工夫红茶生产工艺规程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由河源市茶叶协会提出,并于2023年立项。本标准归口河源市茶叶协会,由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河源市茶叶协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市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共同起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必要性

近年来,广东茶叶产业取得飞速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省内很多地方具有农村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河源作为广东省的主要茶叶产区,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排名均靠前。从2017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市委市政府精心布局,出台了《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源市茶叶产业生态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8年)》等文件,支持茶产业发展,引导构建茶叶产业"一心二园三区一带"的发展格局。

红茶是国际茶业市场的主流产品,消费人群十分广泛。中小叶种红茶是客家河源红茶的主要品种,产量大,辐射茶农广,其加工增值显著,消费市场的认知度较高,发展前景广阔。该茶以客家河源地区范围内种植的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具有更丰富的氨基酸和芳香物质,茶香气更为多样、浓厚,韵味更显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随着河源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制作客家中小叶种红茶的企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2年底,全市现有茶叶企业3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受限于企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各茶叶企业的加工工艺与条件下有较大差别,茶叶原料的选择也各不一致,导致现有市场上的中小叶种红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河源红茶的声誉与效益。通过本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客家中小叶种红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品牌质量的高度统一,在广大的消费者中树立起“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品牌形象,塑造知名品牌,从而提高生产企业效益,同时让广大茶农受益,推动河源红茶产业的发展。其次,本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也将极大促进我市红茶生产企业依据标准组织生产、管理和经营,为各级政府开展红茶产品的质量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为了保护河源中小叶种红茶的质量和特色,促进河源红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制定《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势在必行。

三、制订过程

1、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质量管理、贮藏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客家河源地区生产的,以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红茶产品。

2、标准编制的主要过程

2023年8月,河源市茶叶协会成立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标准编写小组,召开了编写小组会议,决议由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河源市茶叶协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市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开展《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制定的资料收集和标准文本的起草工作。

2023年9月,标准起草小组在红茶主产区对主要的茶叶生产企业进行调研,收集红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初步形成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草案。

2023年11月,标准起草小组将《客家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草案发放给标准的起草单位以及我市产量较大的红茶企业进行意见征集,并根据征集回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此报批稿,并向河源市茶叶协会与河源市市监督管理局报批。

3、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13738.2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30375茶叶贮存

四、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

(1)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原则

标准内容和技术要求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注意与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相互衔接与协调,避免发生冲突。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充分参考了红茶相关国家、行业与地方标准,根据GB/T13738.2功夫红茶、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NY/T3222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DB43/T1926常德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结合我市中小叶茶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要求,确保标准的合法性、科学性与先进性。

(2)实用性、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来自我市主要中小叶种红茶生产企业,在收集技术参数后又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论证和生产实践,在标准的技术内容上力求完整统一,确保标准内容覆盖中小叶种红茶的生产全过程,力求标准内容简单明了,体现了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3)环保性原则

本标准中规定的品质要求,加工条件,加工流程,产品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贮藏等各项技术操作做到在现行的标准和条例前提下,力求安全优先、环保优先、绿色生态优先,体现了标准起草的环保性原则。

五、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编写依据

(1)格式

本标准在格式上严格按GB/T1.1给出的规则编写。

(2)标准结构

通过分析,《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要求、质量管理、贮藏与运输。

(3)标准的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客家河源地区生产的,以中小叶种茶树产出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整形、包装等工艺制成的红茶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本部分对中进行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定义。

4、加工要求

本部分对中小叶种红茶加工的原料、辅料、加工环境、加工设备、加工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定。

5、质量管理

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

6、贮藏与运输

规定了中小叶种红茶在加工后的贮藏与运输一切的相关要求。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征求了相关企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无分歧意见。

七、贯彻和实施建议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计划组织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实施宣贯和培训活动,确保标准能顺利实施。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是我市独有的农业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较强的示范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实施生产技术标准的丰富经验,我们将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开展技术培训,宣讲标准的主要内容,促进中小叶种红茶新标准的实施,推进红茶新产品的开发。

(一)组织宣贯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计划组织本市红茶相关企业与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实施宣贯和培训活动,确保标准能顺利实施。

(二)沟通宣传

加强与媒体沟通,做好舆论宣传,由点及面,将标准的推行使用情况及时快捷地进行报道宣传。

(三)成果转化

1、搭建该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农科所、茶园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提高标准使用率,带动其他企业参与使用新标准,省、市、县纵向联动推行,将新标准推行到全省各农科所、茶园等相关企事业单位。

2、升级为地方标准:河源红茶产业发展迅速,产量越来越大,产品也将面临着由量转质的发展过程。加强红茶加工技术的标准化,统一中小叶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与品质要求,对于促进河源红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议将此团体标准申报为地方标准,以提高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影响力。

来源:河源市茶叶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品牌”之桃源红茶:美丽乡村日子“火”“桃源红茶”世界香

晨采陌上茶

“雪峰山野藏奇葩,桃源仙境出红茶。”

在巍巍武陵与莽莽雪峰比肩,悠悠沅水与千溪万瀑交汇之处,藏着桃源红茶这朵“奇葩”。

她从人间仙境般的世外桃源里走来,“碧乳霜华紫笋尖,绿窗映出指尖尖,鼠溪四月蚕桑少,解造红茶倾不廉”是对她最早的记载。

她传承名震茶界的“湖红工夫”,被奉为饮中珍品,清末明初便风靡全球,荣登中国红茶三大品牌宝座。

她挑起富民强县的大梁,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谱写着一片叶子成就一个品牌、兴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振兴广袤乡村的华美乐章。

标准化建设的桃源县茶园 张云龙摄

品质立牌传承“湖红工夫”

说起桃源红茶,绕不开“湖红工夫”。“湖红工夫”既是湖南省历史悠久的工夫红茶的代名词,更是湖南工夫红茶乃至中国工夫红茶高品质的象征。

咸丰七年(1857年),闽赣茶商在桃源设庄收购鲜叶,试制工夫红茶,冒充建茶(产地福建建溪流域)出口欧洲,始为“湖红工夫”;同治四年(1865年),于桃源沙坪开埠运销红茶,因桃源生产的红茶香高味浓,品质与建茶有明显差异,而就以“湖红工夫”出口,深受欧洲国家消费者欢迎,桃源红茶由此盛行。

百尼茶庵打造的茶马驿馆文化展厅,古老的制茶机械诉说着历史传承 张云龙摄

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确定了桃源红茶县的定位,着手发展茶产业。为此,湖南省外贸公司在沙坪创建桃源茶厂,主要精制出口工夫红茶。作为“湖红工夫”的原产地,桃源生产的“湖红工夫”红茶出口欧洲市场直至20世纪末期。

一个半世纪来,桃源茶业几起几落,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唯有桃源红茶经久不衰、历久弥香,在发展中不断崛起。

一望无边的松阳坪茶园

近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更是把“桃源红茶”作为桃源县特色农副产品中茶叶的公共品牌来开发,制订了“桃源红茶”产业发展规划,并立下了“世人只要提起红茶,就能想到桃源红茶”的目标。

为此,桃源县专门成立了“桃源红茶”地理标志产品公共品牌开发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全县30余家企业统一打造“桃源红茶”县域公共品牌;制定了《桃源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富硒桃源红茶(天然)生产技术规范》等标准,全县推进茶园绿色防控体系,组织企业逐步向绿色和有机茶方向发展;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和指导,邀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等为茶农培管茶园把脉,全方位提升“桃源红茶”的内在品质。

桃源县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基地

2016年,“桃源红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桃源县便开始对“桃源红茶”公共品牌进行授权使用,旨在保障“桃源红茶”地标农产品品牌形象、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1月1日,“桃源红茶”公共品牌进行了重新授权,目前授权使用“桃源红茶”地理标志的经营主体31家,其中企业24家、合作社7家。

乌克兰前总理尤里?伊万诺维奇?叶哈努罗夫在全民品茶周暨桃源红茶节开幕式上为桃源茶叶企业颁发“丝路名品”证书

此外,桃源县还通过建立监管机构,构建了县镇村企业(基地)四级监管网格;健全监管制度,制定并执行《桃源县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桃源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监管员和协管员工作职责》《桃源县农产品产地巡查指导制度》,同时严格投入品市场准入、购销台账、实名购买等制度;实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与证书持有人双重管理,规范用标行为;建立常态化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实现茶叶基地和生产、收储、销售环节全覆盖;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定期开展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抽查等措施,进一步对“桃源红茶”实行规范监督管理。

在这一系列严格的、规范的监督管理下,“桃源红茶”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充分发挥桃源大叶性状稳定、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以及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等9种营养成分的优良品种优势基础上,融入“湖南红茶”省域公用品牌体系,做“湖南红茶”核心子品牌和有“桃源大叶”品种优势的特色产区。“花蜜香,甘鲜味”的“桃源红茶”,实现了“湖红工夫”创新发展,是“湖南红茶”在茶树品种上突破的典型代表和特色标杆。

“桃源红茶”荣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

2019年,“桃源红茶”荣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2020年,在第十二届湖南茶叶博览会上“桃源红茶”被评为2020湖南茶叶“精准扶贫十大区域公共品牌”,被常德市农业农村局授予“2020年度常德十大农产品品牌”。

被授权使用“桃源红茶”公共品牌的多个企业,在各种茶博会、交易会、潇湘杯、茶祖神农杯等活动中,多次摘得金奖、特等奖项:在第十二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上,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君和”牌桃源红茶被评为湖南茶叶精准扶贫企业品牌,常德市匠者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湘匠者”牌红金芽、君和公司生产的“君和”牌云岭1028红茶、湖南益峰尖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峰尖”牌桃源红茶获得“茶祖神农杯”红茶金奖;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君和公司生产的“君和”牌桃源红茶获得金奖;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农村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上,匠者公司生产的“湘匠者”牌红金芽、君和公司生产的君和野生红茶荣获金奖。

“君和”牌云岭1028红茶

这些优质产品和企业品牌已成为“桃源红茶”靓丽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茶叶出桃源,品牌皆名门”,助力着“桃源红茶”创出名牌、打响品牌。

品牌兴业赋能富民强县

“桃源红茶旗下开发红金芽、红工夫、红曲螺、红茶砖四款产品,企业品牌20个、产品品牌48个,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3个。”桃源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饶文兵告诉我们。

以“桃源红茶”为旗帜,桃源县对茶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集中宣传推介,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兴业,通过“政府搭台、专家交流、企业参与、品牌展示”的形式,打造桃源红茶产业发展交流平台,进一步弘扬茶文化、拓展茶市场、做强茶品牌、壮大茶产业,加快把“桃源红茶”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将“桃源红茶”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引擎。

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萧力争、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张曙光在君和茶业进行茶叶审评,指导制作工艺

组织茶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类茶展茶会,坚持每年举办桃源红茶节及专场推介会,桃源县形成推介桃源茶的长效机制,县内现已连续6年举办桃源红茶节;深入开展桃源茶文化和产品进机关、进校园、进茶楼、进宾馆、进企业“五进”活动;加大宣传报道,通过高速公路广告、电视、报刊、微信、抖音等媒体,对“桃源大叶茶”“桃源野茶王”公用品牌进行宣传报道,合力提升品牌形象。

桃源红茶

在产品的生产销售上,一方面,桃源县通过政策、资金等大力扶持茶叶龙头企业的发展,创新茶企帮扶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四共”产业融合模式、“一地生四金”增收模式及“负面清单”激励模式,引领当地群众抓产业、建基地、拓市场、促发展,带动小农户与现代茶叶产业有机衔接,致富奔小康。此外,重构茶叶产品分销渠道,创出新的渠道和方式,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进茶企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线上电商销售份额;壮大实体店规模,探索体验店、连锁店等经营方式,增加自销店花色品种。

资源在聚集、营销在聚焦、发展在升级……“桃源红茶”的品牌效应开始彰显,助力富民强县的能量被激发,效果不断显现。

2020年,桃源获市级红茶奖补资金108.9万元,争取到农业(茶叶)产业强镇、茶叶绿色精细高效示范等项目资金1150万元,2021年湖南“五彩湘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资金1340万元。

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茶叶加工厂

县内现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8家,茶农近3万户,相关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如:君和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营运模式,充分利用乌云界原生态、纯天然、高富硒野茶原叶,开发了栗香纯正的功夫红茶与精品红茶,并重点发展桃源富硒红茶,推介君和富硒野茶产品。杨溪桥镇蔡家塘村依托君和发展茶叶产业,惠及贫困人口1900余人,累计增收130余万元,成为“湖南红茶”首个扶贫示范村。

全县茶企在全国有100多家直销品牌形象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建设好产品直销店的同时,还发展“茶+互联网”电子商务新业态,乌云界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湖南百尼茶庵茶叶公司、君和公司等多家茶叶企业,在阿里巴巴、淘宝网、抖音等商务平台销售茶叶产品,打造自己的电商品牌,拓宽了全县特色茶叶产品网上销售渠道……

湖南湘南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烘烤机械

产业兴起来了,产品走出去了,品牌响起来了,桃源县的百姓正逐梦在兴旺幸福的大道上。

“到2025年,把‘桃源红茶’打造成国内一流茶叶品牌,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32亿元,利税5亿元的目标。”桃源县信心满满。

融合共赢加速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和重点。只有真正实现产业兴旺,才能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

产业如何兴旺?“桃源红茶”以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成为桃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强县的重要抓手,挑起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大梁,按下了乡村振兴的加速键。

桃源县获得2021年“湖南红茶产业发展先进县”

一方面,以特色产业园为基础,加大茶叶龙头企业集群的建设力度,以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为切入点,以龙头企业培育和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形成了基地集中连片、企业集团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红茶产业集中区。积极发展红茶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目前桃源红茶保护区已形成以红茶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新业态。

常德春峰茶业有限公司富硒茶叶示范基地谢望东摄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多样的自然景观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相融合,构建以休闲、度假需求为主要功能,包括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茶业观光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常德春峰茶业有限公司依托岩吾溪生态茶园,打造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旅行基地,建成生活馆、体验馆、茶展馆、游客接待中心“三馆一中心”,成功创建成为湖南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吸引近4万学生来这里开展研学、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桃源县仙池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桃源天路”牯牛山茶旅景观带;君和公司建成里宝山高山野茶园茶旅观光带;百尼茶庵公司开辟了马坡岭高山生态野茶园旅游线路;松阳坪村建有万亩标准化茶园等,这些旅游风景线与桃花源等其他景点线路有机衔接,促进了茶旅深度融合,2020年创造茶旅产值1.37亿元,桃源红茶地标保护区茶乡旅游经济总量达到3.2亿元。

岩吾溪生态茶园研学基地

一个品牌的创立,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兴起了新的产业业态,兴旺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桃源红茶”让桃源县广袤大地上的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展现出勃勃生机,脱贫攻坚在这里诞生了许多典型,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在这里结出硕果,建成全面小康村的梦想在这里必将实现。

环境美丽了,耕地植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形成了天然氧吧;茶园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保护了生态,“世外桃源”的韵味更浓了,凡到这里休闲度假的客人无不流连忘返。

百尼茶庵依山傍水的茶叶种植基地 张云龙摄

经济发展了,三产融合让公司得到了兴旺发展,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企业”称号;农民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岗位,钱袋子鼓起来了,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8905个脱贫户11396人从茶叶产业中受益,人均增收1000多元,实现了稳脱贫共致富。

乡风文明了,村里建起了休闲广场,购置了体育器材,新建了电影院。乡亲邻里离开了牌桌,积极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社会正能量和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

这一抹“桃源红茶”火热了乡村,香飘了世界。

来源:湖南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红茶产业如何“狂飙”?大咖们这样说……

春暖茶生,融融泄泄。

眼下,正值春茶季,各产区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在“中国红茶之都”、坦洋工夫茶发源地——福安,一场红茶盛会也在精彩上演……

Chinese Black Tea

2023/03/15

3月15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二届三次会议在福安市新坦洋集团福昇茶城开幕。

国家、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成员,福安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福建省茶叶流通协会成员、海峡两岸茶叶企业、福安市茶企代表等180余人出席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福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和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二届三次会议

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

1

大咖云集,纷纷寄语

会上,福安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其山致欢迎辞。

福安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其山致欢迎辞

宁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叶其发,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陆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尹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叶其发

茶叶标准化工作是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打造企业和区域品牌、增强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此次会议,汇聚了茶产业各领域的人才,凝聚了全国红茶界顶级专家智慧,通过工作回顾与总结,经验分享与交流,将更好地推动红茶产业发展。

陆 军

近年来,全国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乌龙茶、红茶、花茶、有机茶工作组先后落户福建,据统计,福建主导或参与制定茶叶领域国家标准33项,参与度超过43%;制定省地方标准186项、团体标准50项。在下一步工作中,红茶工作组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茶产业标准化体系,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升我国茶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尹 祎

在过去几年中,全国茶标委红茶工作组为推动红茶生产标准化做了许多努力。工作组虽落户福建,落户福安,但作为全国茶标委工作组之一,工作范围、工作内容要放眼全行业、全国,“触角”要伸向全国,以高标准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 庆

希望全国茶标委红茶工作组能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实际,坚持大标准的理念,准确把握茶叶标准化工作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持续推进红茶标准化宣贯工作,以标准引领消费端,以标准助推行业,实现品牌打造和规模化生产,为中国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发来祝贺视频,福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昌东宣读了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增光贺信,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兰思仁也发来贺信,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寄语祝福。

2

多项上“新”,气象更新

会上,还举行了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秘书处承担单位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楼落成揭牌仪式、红茶工作组·秘书处搬迁揭牌仪式、福昇茶城全品类茶叶流通市场揭牌仪式、福建省茶叶流通协会福安站授牌仪式。

新坦洋集团总经理张帆表示,福昇茶城全品类流通市场的正式揭牌,将吸引福安及周边县市涉茶相关行业的经营、管理的企业入住,进一步提升区域茶企集聚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也将借助福建省茶叶流通协会福安站,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加强茶叶标准与推广,助推茶产业实现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他说。

综合楼落成揭牌仪式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红茶工作组搬迁揭牌仪式

红茶工作组秘书处搬迁揭牌仪式

福昇茶城全品类茶叶流通市场揭牌仪式

福建省茶叶流通协会福安站授牌仪式

随后,上海帝芙特国际茶叶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庞言良与新坦洋集团董事长张锦华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坦洋工夫品牌发展、资源整合、产业延伸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

签约仪式

福昇茶城启动仪式

3

专家把脉,指点茶山

活动期间,红茶产业科技论坛暨海峡两岸茶业三产融合发展交流培训活动也同步举办。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威江,福建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国家特色专业茶学专业带头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江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江用文把脉中国红茶产业,分别就“海峡两岸茶产业标准与现状”、“‘三茶’统筹推进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作了专题报告,为与会嘉宾们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干货满满。

红茶产业科技论坛暨海峡两岸茶业三产融合发展交流培训活动

论坛上,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志鸿围绕两岸茶产业资源互补与合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台湾的高优精致农业讲究精耕细作,台农在种植方面也讲究规范化管理,计划生产、质量可溯源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台湾高优精致农业发展的远景在大陆,希望通过有效整合两岸的合作优势,实现共创双赢,共同为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福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志鸿

在下午举行的红茶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国家标准《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等标准修订工作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围绕标准条款、工艺要求、理化指标等方面,对标准修订和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红茶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

“三茶”统筹 标准先行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成立于2013年5月,工作组成员主要由国内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知名红茶企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秘书书承担单位为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年来,新坦洋集团作为红茶工作组秘书处承担单位,积极参与红茶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较为完善的红茶标准化体系,为红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撑。

工作组成果丰硕。制修订了国家标准GB/T 13738.1-2017《红茶 笫1部分:红碎茶》、GB/T 13738.2-2017《红茶 笫2部分:工夫红茶》、《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坦洋工夫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546-2015《红茶冲泡与品鉴方法》、DB35/T 1552-2015《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规范 茶叶》、DB35/T 1505-2015《红茶加工通用技术规程》,《红茶发酵机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金闽红茶》等多项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由福建省组织制定的茶叶冲泡与品鉴系列标准,属全国首创。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