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高县

找到约25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千年茶乡——高县

高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悠远厚重。

高县是秦五尺道、茶马古道重要节点。先民历来就有种茶、制茶的习惯,是巴蜀著名古老茶区,迄今已有3000多年种茶、制茶史,是全国优质早茶原料基地和“川红工夫”原产地。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始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巴蜀区域是中国利用茶树和茶叶最早的地区。高县是巴蜀历史上的著名产茶区,中国茶叶原产地之一。

据相关史料记载: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高县一直是四川省产茶大县。

民国时期,虽高县茶叶多种于地边、洼地、沟埂、土坎、荒坡,但仍是四川省产茶大县之一。据20世纪30年代四川省各县茶叶常年产量统计数据显示:茶叶产量高于高县的,仅有雅安、灌县、大邑等6个县。高县产量位居今宜宾区域第一。至1947年,高县仍是四川主要产茶区县之一。

1949年,高县茶叶总面积达7000亩,产茶250吨。今宜宾市辖区区域1949年茶园面积为17000亩,茶叶总产量1079吨。

1951年2月初,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西南区公司选定高县罗场乡、宜宾县古柏乡及贵州仁怀县茅台镇、赤水县黄荆乡等7个生产红茶的基地并设立红茶推广站推广茶叶新品种和红茶制作技艺,将茶叶制作由“绿”改“红”。

1952年,高县提出了“垦复荒芜茶园,大力恢复发展荼叶生产”的号召,当年全县产茶达到3300担。

1954年全国茶叶工作会议后,高县茶叶生产进入发展阶段。

1969年8月,高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在原清潭公社召开茶叶生产现场会。这是高县第一次茶叶专题会议,一百四十余人参会,会期三天。会后,全县掀起了开荒种茶的高潮。

由公社办、大队办、生产队办等形式发展起来的联办茶场是此轮茶叶大发展的核心力量。1973年年底,高县41个公社有963个生产队联办茶场138个,有新式茶园105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

1974年4月,全国茶叶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各产茶省建立若干茶叶生产基地。四川省把高县、开县、梁平、筠连等8个年产茶5万担左右的县建为生产基地县。

1976年,高县有茶园32000亩,产茶15600担。1977年,高县成为“川红”重点产区之一。

1979年,高县建联办茶场166个,联办茶场的茶园面积共18773亩,投产茶园8244.7亩,总产值达164.28万元,亩产细茶和亩平均收入分别达65.5公斤和200元。当年,高县供销社负责人熊香堂代表高县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1984年末,高县茶园面积约48000亩,产量连续16年递增,细茶产量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1985年,高县红茶产量占全省川红功夫茶产量的40%,具备建设商品茶基地的条件。1986年9月,高县被确定为“全国商品茶出口基地县”。四川仅有高县和南川两县获此殊荣。

1987年,高县成为全国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县。

1990年,高县茶园总面积达63000亩,投产面积60990亩;总产量达4167.95吨,其中,细茶3190.95吨;总产值达1728万元,人均增收40.54元,上缴税金357.4万元。

1991年,面对市场放开后的激烈竞争,高县结束了茶叶统购统销的经营方式,制定了立足省内、拓宽省外销售市场的策略,“红改绿”转型生产。

1998年底,除成立了县茶叶生产办公室外,有14个镇乡成立了茶叶生产办公室。推进民营化进程中,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以大连小,梯级联合,实施产业化生产,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

在度过市场低迷期后,高县开始开发名优茶。1997年,高县峰顶寺茶业公司生产的“峰顶茗芽”“峰顶银毫”荣获四川省茶学会颁发的“峨嵋杯”优质茶奖。

1998年,罗场916茶厂生产的“翰笙翠芽”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七五茶厂生产的“金钱草茶”荣获全国“双新”博览会金奖。

1999年,高县早白尖茶业公司生产的“早白尖”毛峰系列茶荣获“九九年省市优质名茶称号”,并通过农业部名优品牌认定。

  

2000年以后,高县启动茶叶绿色新产品工程,茶叶生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无害化的良性发展阶段。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24.1万亩。之后,高县茶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抓住打造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提升县的机遇,全力壮大区域特色效益茶产业。

2022年,全县稳定茶园面积33万亩,产量2.78万吨,综合产值73.24亿元。已建成6个茶叶产业带、8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5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以高标准园区引领茶产业健康发展。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平台1个(长江源国际茶贸城),茶叶加工企业10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3家(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峰顶寺茶业有限公司、四川龙溪茶业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1家(四川云州茶业有限公司)。早白尖、川红、峰顶寺、金叶等品牌已被评为省、市级著名商标或产品,部分企业相继融入省级公共区域品牌和市级区域公共品牌。

截至目前,高县先后获全国商品茶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中国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四川省第一批名优茶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茶叶)、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川茶叶十大特色优势县、四川茶业十强县等“国字号”“省字号”荣誉。茶产品远销摩洛哥、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茶产业作为高县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带动全县4.59万户茶农增收致富同时,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高县将茶产业与休闲农业、旅游业有机结合,以观光茶园为基础,以茶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文化和民风民俗为内容,充实观光、体验、习艺、娱乐、休闲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功能。先后推出了“观羊田万亩生态茶,走茶马古道;悟中国茶道,品早白尖绿茶”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截至目前,高县已建成以茶元素为主体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1个,国家AAA级风景区1个。

2023年,全县产干茶3.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75亿元,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二、川南第一,实现了茶区变成景区、茶园变成公园、茶山变成金山。

来源:陈小芳(记者)

高县融媒高县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标准发布暨品牌推介会在蓉举行

2020年1月7日,高县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标准发布暨品牌推介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彭渝宣布“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标准发布暨品牌推介会正式启动;四川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参事室主任蔡竞致辞;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原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作讲话;高县县委书记李康致辞;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志刚及省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知名茶企负责人及新闻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出席推介会。

在随后举行的签约仪式上,高县人民政府与云放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早白尖、川红、峰顶寺、云州、龙溪等五家高县本土茶业龙头企业与佩米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蔡竞在致辞中指出,茶叶要走以质兴茶的道路,既要道法自然,又要匠心精作,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有大动作,眼光要放到全国、甚至全球。希望高县通过今天的推介会,加强与其他企业家代表们深入交流、洽谈合作,促成更多项目落地,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推动精制川茶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他表示,作为“精制川茶产业培育联系机制”的成员单位,省政府参事室将努力汇集参事、馆员的智慧和力量,着力为培育精制川茶产业建言献策,为深入研究和挖掘川茶文化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持续关注高县,积极为高县茶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推高县产业高质量发展。

涂建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四川茶业发展,以及高县茶业发展成效;并对高县茶业发展提出建议,要抓省委构建“10+3”产业发展体系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茶与健康、茶与文化两个主题,加快茶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茶业发展成效,为精制川茶产业、川茶文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李康在致辞中说,高县将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巩固提升茶叶、蚕业基础优势,加快全国茶叶标准化原料基地和全国优质茧丝绸基地建设,打造串珠成链式、田园体验式、开放包容式文旅康养产业,力争2021年实现茶桑旅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打造“南丝路·新坐标”——全国茶桑旅融合发展第一县。
同时,高县将全面实施“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品牌战略计划,把这一优质系列品牌,作为献给天下妈妈的最好礼物,祝愿天下妈妈幸福,永葆青春、永远美丽。成都只是举办“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标准发布和品牌推介的首站,接着还将在广州和北京等地开展系列活动,寻求更多的合作开发伙伴,引领“高县黄金芽”做强做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推介会现场还展示了文元衍赠予的书法作品;举行了高县妈妈茶专家顾问聘书颁发仪式;进行了高县茶产业暨“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品牌推介。
据了解,本次活动与第24届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同期同地举办,并在购物节展馆现场布置了高县黄金芽公共区域品牌及高县五家重点龙头企业品牌等高县特色茶产品展位,集中展示和宣传“高县造”,打造“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健康、忠孝”品牌形象。

本次“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标准发布暨品牌推介会是高县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抢抓四川构建“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历史机遇,为进一步明确产业标准、增强市场信心,提升高县茶产品知名度,搭建茶产业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促进主导产业提档增效而举办。

2019年,高县实现茶叶产量2.5万吨,综合产值65亿元,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下一步,高县将重点加快黄金芽优势品种发展,近期计划建成黄金芽示范基地2万亩,远景规划发展黄金芽基地5万亩;
加快区域品牌打造,重点打造好高县公共区域品牌“妈妈最爱喝的茶——高县黄金芽”系列产品,带动全县茶业全面发展;

重点加大茶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引领能力,助推茶叶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重点加强茶叶园区建设,以高县百里茶桑旅产业长廊示范带建设为抓手,依托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业现代化建设等项目,着力打造好大雁岭、黄草坪、916、公益、青云“五大园区”,加快茶叶园区化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感谢政府领导的支持与信任,让我们一起为实现双方共赢,推动高县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云放将继续前行,不断拓展,以打造中国最大茶园管理公司为己任,立足四川,用新的商业模式为川茶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于高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茶产业是高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富民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通过多年来的政策支持、市场培育、群众参与,形成了33万亩茶园的产业优势、5家龙头企业和108家加工企业的骨干优势、“长江源国际茶贸城”中国早茶第一市的市场优势,成功创建全国茶叶百强县、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综合看,高县茶产业有规模支撑、有市场潜力、有拓展空间,但是在推动高县茶产业从“传统模式”向“融合发展”突破、“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突破、从“初制产品”向“名优特新”突破,仍面临不少现实困难和挑战。

当前高县茶产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囿于重规模轻管理、精加工弱粗加工少、龙头不专注后劲多乏力、经营缺渠道品牌不响亮等瓶颈制约,使得高县茶产业仍处于低附加值阶段。

缺乏精细化管理,产业前端发展粗放。高县以独特的海拔、土壤、气候环境,形成了规模化发展茶产业的良好基础,作为以传统种植习惯和比较效益出发培育的产业,规划布局、茶园管护、成本控制成为制约发展的首要问题。产业布局不够优。茶树种植区域各海拔高度适宜性茶品种缺乏规模,龙头企业、茶农根据各自喜好各搞一片,茶品种较杂,福鼎大白(天府红1号)约60%、乌牛早约10%、福选9号约10%、蒙山9号约10%、川小叶、黄金芽、安吉白茶等约10%,一些茶园采用多品种混栽混采,导致采摘效率低、质量低、利润低,难以形成同一品种茶叶规模化生产。茶园管护成本高。龙头企业发展茶园,每亩流转费用约500元左右,约2亩茶园需要1人管护,采摘春茶高峰期,需另外聘请人员采摘,加之近年来农资价格飙升,导致管护成本不断攀升,以致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的茶园缺乏管护指导和科学管理,茶园质量参差不齐。茶园机修投入推广不够,茶树修剪机具约3000元/台,平均每人每天约能完成机修6亩,而高县茶园仍未实现茶树机修全覆盖,茶树单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茶树鲜叶下树率低。传统采摘方式每人每天约采1亩优质茶,若投入5000-6000元的采茶机具,平均1天约采摘12亩左右,高县茶叶机采率仅39.39%。受下树率和本地鲜叶供应影响,108家加工企业需要从外地收购鲜叶,以实现加工产能。

加工能力不足,产业中端供需失衡。生产加工能力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产量、效益。高县有33万亩茶园,其中投产茶园28万亩,仅有108家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远远不足。连续化程度低。高县有茶叶加工设备4520台(套),茶产业加工生产线22条,其中名优茶15条、大宗茶7条。每条名优茶生产线平均需要设备40台、大宗茶需要设备22台,茶叶连续化生产率低,导致茶叶生产效益不高。加工技术单一。由于本地茶企加工技术单一,迎合市场能力不够,每年大部分的优质鲜叶,尤其是早春茶,被外地茶企茶商以原料方式直接采购。例如,高县拥有大量可制成“竹叶青”“龙井茶”等名优茶的原材料,由于缺乏精深加工,以致成为贴牌原料,使得本地茶农茶企长期处于效益链的低端。

品牌杂而不响,产业后端市场不优。由于茶叶龙头企业不多,各自主打产品不同,无法集中优势开展品牌推广宣传,抱团取暖氛围不浓,销售渠道不宽,严重影响高县茶产品的知名度。市场推广投入不够。高县龙头企业共有161家县外销售网点、自营门店,其中川红集团达117家。川红集团销售网点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仍是空白,其中,成都直营店1家、经销商店11家,重庆直营店1家,五粮液合作店5家。就川红运营情况看,成都、重庆等新一线城市直营店收入在190万元左右,运行成本约130万元,每年收益在20-100万元。受投入、运行成本影响,茶叶龙头企业向外拓展市场动力不足。网络营销成效差,虽然5家龙头企业均开设淘宝店,但市场份额占比偏低,2021年网络销售额仅1400万元。品牌培育意识不强。高县作为“川红原产地”和“名优早茶”产地,没有公共品牌,消费者对高县茶叶缺乏认知和认同感。茶品牌宣传投入不足,据统计,峨眉山竹叶青2010-2015年品牌宣传费用达5亿元,2015年以后每年宣传投入仍在4500万元以上,而高县宣传投入远远不够,2021年龙头企业宣传投入约1900万元,其中川红集团约1750万元。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大,红贵人、早白尖、巴蜀金芽、峰顶飘雪、高县黄金芽等品牌产值不足茶叶销售总产值30%。企业发展定力不足。部分茶业龙头企业偏重基地规模不注重精深加工,导致管护成本偏高。有的龙头企业盲目跨界投资,负债投资旅游地产、农家乐。由于茶业龙头企业不专注主业、跨越投资不专业,导致负债率高,极大地影响了茶产业的生产加工投入、品牌营销推广,造成茶企后劲不足。

关于推进高县茶叶高质量发展的考虑和建议

高县拥有“川红原产地”和“名优早茶”是两大金字招牌和优势,随着宜彝、宜威两条高速通车和渝昆高铁加快建成,茶叶发展迎来了新的区位和空间优势,必须坚定不移精心抓特色、匠心抓产品、良心抓安全、用心抓营销,加快完善茶园管护、建设有机茶园、精制茶生产线、开设直营店布局等扶持政策,推进茶叶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茶园提升行动。优化产业布局。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改造低效茶园、腾退茶园、失管茶园台账,通过针对性引导龙头企业改造一批、返乡创业人员流转一批、引进投资主体盘活一批等方式,分批分类对茶园进行优良化、适地化改造。立足高县北低南高、丘陵与山区相结合特征,充分发挥高县茶叶早的特点,海拔600米以下区域主要栽种早生品种,600米以上区域主要栽种优质品种及本土化科技改良品种,完善区域性早、中、晚品种布局。狠抓茶园管护。坚持企业带头示范、稳步推广、科技兴茶,组建专业茶园管护队伍,实行统管统护,保证茶叶发芽均匀,大力推行机修、机采,提高茶叶下树率和优质率。狠抓科技赋能,积极争取专业茶叶研究机构、茶叶专家对高县本土培育的乌蒙早、宜早1号、天府红1号等新茶树品种进行认证,赋予原产地、研发地标识,提升高县茶叶知名度和产业话语权。强化质量标准。坚持把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积极争取与中茶所、省茶研所、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和茶业科研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市场化引进和推广运用“智慧茶园”管理模式,建立“一片茶叶到一杯好茶”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探索推广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茶企在奖补政策申报、公用品牌授权、对外推介展销等活动中实现“一票否决”。

实施生产提质行动。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坚持边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边开展茶业招商引资,针对早茶浙江采购商租赁厂房生产“龙井扁茶”、3月份茶企重点利用福鼎大白、9号茶加工“竹叶青”、夏秋茶主要生产加工“碧螺春”、四川风格“香茶”及部分大叶出口茶特征,鼓励茶贸城开展以商招商,大力引进优质“龙井扁茶”“晒白茶”、香茶、“碧螺春”等加工企业,全力实现鲜叶就地加工、精制茶质效双升、大宗茶延伸链条。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摸清行政区划调整、村建制调整后闲置的学校、党群服务中心等固定资产,鼓励村集体公司、返乡创业青年通过租赁、盘活等方式,搭建创业平台、孵化车间,因地制宜发展一批茶叶加工生产线,加快培育一批本地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培育一批新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艺茶技。支持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对村集体公司、本地茶农、返乡农民工等开展茶叶市场需求、生产技能培训。坚持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探索与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建立茶叶领域合作机制,建立大学生、研究生实验实训基地,吸引一批懂茶、爱茶、制茶专业人才到高县就业创业。在茶旅融合景区、种茶区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等聚居点发展沉浸式手工制茶体验区,培训一批茶艺茶技大师。

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做实区域品牌。遵照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关于支持四川工夫红茶“当做大事、实事来抓,久久为功,持续提高川红的质量、品牌、市场和要求”批示精神,依法公开选择茶业领域优秀策划团队,深挖高县3000年种茶史、茶马古道、川红工夫发源地文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维度、视野高度,梳理编写高县茶叶宣传册、制作专题片,积极协调五粮液以酒带茶,高标准规划建设川红非遗文化生态产业园,快人一步依托川茶集团争取高县获得川红工夫区域公共品牌“原产地”认定,形成“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综合示范效应,以通过品牌影响带动高县精制茶、大宗茶搭顺风车快速打开市场。做优特色产品。立足宜宾“大学城”名校入驻、“科创城”名企云集,千方百计打通高县农产品城市直供渠道,搭建高县茶企与高校、重点企业优质茶原产地保供平台,精准对接校、企需求,将川红集团298亩、早白尖1000亩、峰顶寺936亩、龙溪344亩、云州417亩有机茶园实行精细管理,引导名校名企租赁茶园,建立专属茶园、订制专供茶叶,规划发展一批农文旅体验茶园,推动茶叶实现产品、商品、礼品相融合,形成稳定需求群众和产品推广渠道。做活营销体系。全力争取宜宾市委、市政府支持将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定位为全市茶交易市场,动员全市茶企入驻,做大茶交易,形成示范效应。继续争取承办宜宾早茶节、茶叶年会活动,探索连续性利用“两微一端”和国内知名茶频道、茶专栏推送高县茶生态、茶康养、茶文化、茶市场、茶产品、茶礼品系列小视频,提升产业影响力。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茶企到省会城市、一线城市开设专卖店、直营店;积极争取和支持茶企借助“天府龙芽?品质川茶”营销推广中心“搭顺风车”开展品牌推广,鼓励优质茶企与“宜宾宜礼”开展深度合作,“借船出海”提高知名度。积极争取与四川文旅等开展合作,利用高县名优特早优势,推进一批贵宾联名产品。探索与“大学城”开展创业合作,利用留学生开展直播带货、“网红”带货,错位化开拓高县茶出口市场。(宜宾市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龚平)

来源:中国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