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高产优质茶树品种

找到约227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茶树品种概念

品种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相对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茶树品种按其来源、繁殖方式和适制茶类,分地方品种、群体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以及红茶、绿茶、乌龙茶品种等;

按发芽迟早分特早生种、早生种、中生种和晚生种;

按审定部门分国家级品种和省级品种。

品种命名

对农家品种或选育品种赋予名称。

茶树品种名称尚无统一规定。命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地名命名:如鸠坑种(产于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十里香(产于云南省昆明市金马乡十里铺)等;

按形象比喻命名:如奇曲(枝条弯曲成“S”形)、佛手(叶形如手掌)等;

按叶片大小命名:如勐库大叶茶、金瓜子等;

按发芽早晚命名:如吴山清明茶、不知春等;

按芽叶色泽命名:如尖波黄、安吉白茶等;

按芽叶茸毛命名:如福鼎大毫茶、凌云白毛茶等;

按茶味命名:如远安苦茶、江华甜茶等;

按生育特性命名:如迎霜(霜降前后芽叶仍生长)、槠叶齐(发芽整齐)等;

按选育编号命名:如英红1号、皖农95号等。

有性系品种

亦称“有性繁殖系品种”。世代用种子繁殖的品种。植株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繁殖简便,故多数农家品种均属此类。

由于有性后代已发生性状分离而导致茶树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多样性,对茶园管理和鲜叶采收不利,因此,除自然条件差的局部地区外,已不提倡用有性系品种繁殖。

需有性繁殖时要采取以下措施:选择植株纯度相对较高的茶园留种;选择优良植株混合采种;在苗圃进行单株择优汰劣。

群体品种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自行繁殖的一群同种个体。因经长期的自然选择,故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但个体间性状差异大,在同一群体内常包括着若干个不同的类型。

如龙井群体中,芽叶色泽有绿、黄绿和紫色;发芽期有早、中、晚;叶形有长叶、圆叶、普通和瓜子形。

群体品种中的一些优良单株是系统育种的主要原材料,如高产、优质、早生绿茶良种“龙井43号”就是从龙井群体种中选育而成的。

栽培品种

生产上栽种的品种。它可以是地方品种、育成品种或引进品种。

按繁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有性系品种采用种子繁殖;无性系品种采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

育成品种

根据预定的育种目标,通过系统选种、杂交育种以及其他育种方法育成的新品种。它比地方品种具有更多的优良性状。

中国绝大多数育成品种系采用系统选种、无性繁殖的方法育成。

当家品种

栽培面积大。在一地区生产上作为主要栽培的品种。

如勐库大叶茶是云南茶区生产红碎茶的当家品种,福鼎大白茶是江南茶区生产绿茶的当家品种,铁观音、黄棪是闽南茶区生产乌龙茶的当家品种。

有些无性系当家品种,常作比较试验的对照种。

国家品种

由国家级品种审(鉴)定机构审(认、鉴)定的品种,可以在全国适宜生态区域推广。

自1984年至2012年,我国分五次审(认、鉴)定国家级茶树品种124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个,无性系品种107个。

品比

茶树育种程序之一。将选出的品系或引进品种与对照品种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试验,

主要观测物候期、品质、产量和抗性,需连续观测3年以上;同时记载生物学特性和其他农艺性状,测定主要生化成分等。

凡综合性状或某些性状超过对照的可参加区试。

区试

茶树育种程序之一。主要鉴定茶树品种的区域适应性,是鉴(审、认)定的和推广的主要依据。

在各类茶区中选择土壤、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茶类结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点,按统一实验设计同时进行,试验品种的物候期、品质、产量和抗性,重点是对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试验一般需要进行6年。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二级,

品种审(鉴、认)定

茶树育种的最后程序。品种审(鉴、认)定组织根据品种区试结果或生产试种表现、对照品种审定标准,对新育成或引进品种进行评审,从而确定其生产价值及推广范围。

茶树品种审(鉴、认)定主要分国家和省二级。国家级鉴定工作目前由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负责;省级由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委员会负责。

标准品种

为了明确同一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在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中提供标准品种(example variety)。

这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以实例说明性状,二是提供每个品种适当的表达状态的描述依据,以建立国际统一的品种描述。

省级品种

经省(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人)定,在省(区)范围是以生态区域推广的品种。

地方品种

亦称“农家品种”、“传统品种”、“地区性品种”。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品种,对当地自然或栽培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除一些无性系品种外,一般多为较混杂的群体,如发芽期、芽叶色泽和叶形均有多种变异,是系统育种的原始材料。

无性系品种

亦称“营养繁殖系”。源于同一植株的营养器官通过扦插、压条或组织培养等方式产生的一群相同个体,并世代采用这一繁殖方式。

由于繁殖过程没有雌雄配子结合,不发生基因重组,因此个体间具有同样的基因型,在相同条件下,表现型也一致。

政和大白茶、铁观音、槠叶齐等品种均属于无性系品种。

品系

起源于同一单株或同类植株,遗传性状相对一致,已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尚未进行区域试验或未经审定的作为育种材料的一群同类个体。

如从龙井群体中选出的6043单株,经性状鉴定、无性繁殖、品种比较试验之后,就称6043品系。

株系

育种过程中的前期材料。入选单株时,经初步观察鉴定、无性繁殖,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在品种比较试验之前统称株系。

如从龙井群体中选出的龙井6043,前期即称6043株系。

单丛

亦称“名丛”。广东潮汕乌龙茶区和福建武夷茶区,将一些制作乌龙茶的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或具有特殊韵味的单株称为单丛。一般从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选择法育成,如凤凰单丛系从凤凰水仙中选出。

单丛有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并形成固有的商品茶品牌,售价显著高于群体种。

产于广东的著名单丛有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福建以武夷山的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四大名丛最著名。

品种区别

对品种适栽区域进行的划分。根据茶树品种适应性和适制茶类划定种植地区。

中国茶区水平分布广阔。从北纬18°-36°,从东经94°-122°。垂直分布,从海拔几米到2600米,茶树生态环境十分复杂。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区划组根据各地的生态环境、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等划分四大茶区:

①华南茶区。位于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宝山、盈江以南,包括广东、福建中南部、海南省、广西南部、云南南部。茶树品种主要是乔木型大叶类,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中小叶类兼有少量分布;主产茶类为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

②西南茶区。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包括黔、川两省,滇中北部和藏东南部。茶树品种分布以小乔木、灌木型大中叶类为主,也有少量乔木型大叶类;主产茶类有红茶、绿茶、沱茶、边茶等。

③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石雁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浙、赣、湘三省、粤、桂北部,闽大部,以及鄂南、皖南和苏南。茶树品种主要为灌木型中小叶类,间或有小乔木大叶类;适宜生产茶类有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

④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山东省沂河以东,包括陕、皖、苏、豫、甘、鲁部分地区。茶树品种主要为灌木型中小叶类,抗寒性较强。茶类以绿茶为主,皖北等地有少量黄大茶。

品种搭配

对具有不同特性或适制性的品种根据生产要求按照一定比例搭配种植。合理的茶树品种搭配可以调节茶叶采制“洪峰”,有利于改进茶叶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

如按发芽期早、中、晚搭配,一般红茶区以中生种为主(50%-60%),绿茶区以特早生、早生种为主(50%-60%);

如按制茶品质特点搭配,则将高香型品种与浓强型品种各占50%左右种植。如同时采摘加工,就可获得香高味浓的优质茶。

品种适制性

品种适宜加工茶类。

一般按照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等茶类采摘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加工成相应茶类,通过感官审评来判断该品种的适制性,如果基本达到或超过该一类茶对照品种的品质,则定为适制该茶。

良种

具有一项或多项优良经济性状的品种。这种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时效性。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茶树良种:

①品质明显优于现当家品种20%以上,或经统计分析增产显著、品质相当;

②开采期比现当家品种早5天以上,或抗逆性明显强于当家品种,产量、品质相当。

良种良法

优良茶树品种,需要有优良的栽培措施、加工方法与之配套,实现优质高产与高效。

文:中国茶叶大辞典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树品种中的“白马王子”——松溪九龙大白茶

一个品种制成的红茶、绿茶、白茶,多次荣获省名优茶评比各类奖项。除去制茶师的精湛工艺之外,也足以说明这个品种的优秀品质。松溪“九龙大白茶”就是这样一个品种,它是福建省级品种,茶树品种中的“白马王子”。

一、种源考证

九龙大白茶源于福建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九龙岗。同治七年(1868),在松溪县郑墩镇双源村九龙岗发现九龙大白茶母树,民间称“九龙茶”。1963年,该村魏明西等人在九龙岗开辟茶园时,发现仍然保留的3株老茶树发芽特别早,白毫特别多,管它叫“白毛(毫)茶”。1965年,将这3株茶树留育枝条进行压条繁殖了20多株茶苗,又用这些茶树的新梢扦插育苗12亩。以该品种茶树鲜叶制成的烘青绿茶,经审评鉴定色、香、味、形皆有特色。1981年,松溪县茶科所对该品种进行了考察,带回200多株茶苗作种植对照试验,因该茶源于双源村九龙岗,后命名为“九龙大白茶”。1998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福建省级茶树品种。

二、特征特性

九龙大白茶属于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的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种,平均叶长12.26 cm,最大叶长16 cm,平均叶宽5.05 cm,最宽6.7 cm,长宽比2.07~2.86,平均2.43。叶椭圆形,锯齿明显,21~38对,平均29.3对,叶尖渐尖,成龄叶色深绿,富有光泽,叶肉略隆起,叶身较平展,主脉明显,侧脉尚明显,7~10对,一般为8~9对。叶片着生角度为半上斜。新梢黄绿、芽梢肥壮、白毫特多。分枝能力较强,生长繁茂,幼龄茶树树冠扩展很快。

九龙大白茶的越冬芽萌发于2月底3月初,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采,在同一地区较福云6号迟1个星期左右,与福鼎大白茶开采期相近,属早芽种,年芽梢抽生6轮,有效生长期260~275 d,11月下旬停止生长。该品种育芽能力较强。扦插成活率和定植成活率都高达90%以上。具有耐旱、耐瘠、耐肥及抗虫性强等特点。

三、产量、品质及生化成分

九龙大白茶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根据不同引种区试报告,高产园亩产可达380 kg以上,亩产值万元以上。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平均单产比福鼎大白茶增产32.2%,制成的绿茶外形条索紧结、毫锋显露、茸毛披伏、色泽翠绿,内质香高味醇、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绿黄匀整。制成的红茶、白茶香气清高,味浓醇,白毫多,品质优。经农业农村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水浸出物含量39.8%、茶多酚20.8%、氨基酸总量4.7%、咖啡碱4.7%,均高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近年来,采用该品种新梢研制的“九龙翠芽”“九龙玉叶”“九龙雪芽”等红、绿、白茶样品,曾6次荣获省名优茶评比的名茶奖和优质茶奖。

四、主要栽培技术

九龙大白茶根系发达,树势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优,在栽培管理上要做到建立高标准茶园,等高梯层,挖沟下基肥,表土回沟亩施基肥。合理密植,采用双行双株三角形种植,大行距150 cm,小行距30 cm,株距30 cm,亩植茶苗4 000~6 000株,有利于提早成园,早期丰产。九龙大白茶幼龄期生长迅速,且顶端优势较强,幼龄期要采取多次定型修剪、加强留养,或采用分段修剪、以采代剪的方法,以促进分枝,扩大树冠,培育强壮的高产、稳产树型。

九龙大白茶芽头肥壮,白毫显露,适于制作白毫银针、毛峰等名优茶,制红茶、白茶品质俱佳。因此在采制上应坚持适时、分批嫩采,以提高产量与品质。该品种生长期长,秋茶产量高,可达全年产量的30%以上,秋茶的品质也较好。因此,应加强秋季茶园的管理和采摘,增施速效氮肥,但特别要注意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螨类。

五、九龙大白茶香飘四方

2009年,松溪县九龙大白茶产地列入福建省农业厅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松溪县政府授权福建茗博茶业有限公司和松溪县泊宏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茶企作为专业从事母树茶园的保护具体实施单位。茗博茶业李光发总经理最早提出要加强松溪九龙大白茶的保护、提质、宣传、推广,树品牌、创新工艺等系列组合拳。他16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制茶,对九龙大白茶制作情有独钟,全身心地投入白茶加工与工艺改良,致力于精益求精制出九龙大白茶精品。他所制作的白茶融入闽东与闽北白茶工艺之精髓。“万丈高楼平地起”,深谙此理的李光发,从2014年开始就寻求高标准的有机茶园基地并与其合作。目前,他的公司拥有生态茶园25.35 hm2,高山茶园基地33.5 hm2,有机茶园66.67 hm2,年加工白茶150 t。他用精心护理的九龙大白茶母树品种制作出的白毫银针茶荣获“中茶杯”第九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

无独有偶,九龙大白茶另一家保护单位——松溪县泊宏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21年春选送的由纯种九龙大白茶单芽制成的九龙白毫银针,喜获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白茶茶王争霸赛“茶王”。

目前,松溪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九龙大白茶品牌,已推进《松溪九龙大白茶栽培技术规范》等3项团体标准的研究和制订,着力发展以九龙大白茶为代表的生态茶产业链,努力做好“三茶”融合这篇文章。打造茶产业升级版,大力推行“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发展模式,让松溪生态茶更好地“走出去、香起来”!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什么样的茶树品种才能称为无性系良种?

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一种适于山区种植并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作物。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部,低纬度,高海波,多云雾,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

为了帮助广大茶农提高名优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增效、茶农增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茶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轻松学》一书,该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茶树起源及现状、贵州茶产业发展、茶园建设管护、茶叶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茶文化及茶与健康等内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严谨、资料详实,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特将该书精彩内容摘录,以飨读者。

1.新建茶园对土壤条件有哪些要求?

首先按茶树生长习性,选择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性良好、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而平衡的平地或坡度不超过30°的荒坡地作为新茶园建设用地。

其次种植茶树之前,必须对土壤pH进行检测,无公害茶园要求土壤pH在4.0~6.0,有机茶园要求土壤PH在4.5~5.5。如果来不及检测土壤,可以观察周边是否有蕨类植物、马尾松、青杠树或映山红等植物生长。如有可以种植茶树,如果没有则应注意土壤H是否适宜茶树生长范围。

再次,茶叶作为商品必须符合市场准入制度。种茶前应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要求每千克土壤中镉不能超过0.3毫克、汞不能超过0.3毫克、砷不能超过40毫克、铅不能超过200毫克、铬不能超过150毫克、铜不能超过150毫克。

2.如何种植茶园防护林?

在茶园种植防护林能保持水土、改善小区气候,冬季时可以减轻大风和严寒对茶树的伤害,夏季时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水分的蒸发,对茶树生长有利,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防护林一般种植在茶园周围、路旁、沟边、陡坡、山顶及山谷岙口迎风的地方。防护林的树种应与高干树和矮干树相搭配,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较快、具一定经济价值的树木。一般选择松树、油茶、杉树、香樟树和女贞等作为防护林木,同时,在茶园附近的防风林处种植一些藤蔓植物,以更好地防止风对茶树的伤害。夏季日照强烈,经常发生伏旱的地区,还应适当栽种一些遮阴树在茶园梯坎和人行步道上。每亩种植不能超过10株,不能把遮阴树种在茶行中间,树冠应高出地面2.5米以上,以免妨碍茶树的生长。

3.新植茶园如何开垦?

为了加强茶园的水土保持,在开垦建立茶园时,坡度在小于10°的坡地茶园按一定行距进行等高种植;坡度大于10°,可沿等高线对园地非梯化垦植。

开垦前先将荒地内的灌木、荆棘、杂草、乱石等障碍物清除,柴草晒干后堆积起来,运出园外,烧成火土灰供作肥料。

分散在园地里较大的成龄树木,尽量保留作防护林或遮阴树。

在新开垦的荒地上种植茶树之前必须进行深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透水性能、促进土壤熟化,为茶树根系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未开垦的荒地一般要进行两次深耕,第一次初垦,要求彻底深挖50厘米以上,并将土层内的树根、竹根、茅草根和石块等清除干净。初垦时翻起的土块不需要打碎,以利风化。在种植前,需要再一次进行复垦,要求挖深20-30厘米,并将土块打碎、整细耙平。

新开垦的荒地,有机质缺乏,在种植茶树前,最好先种一次豆科绿肥,使土壤熟化,培养地力。

4.什么样的茶树品种才能称为无性系良种?

根据《茶树种苗》(GB11767-2003)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以茶树单株营养体为材料,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称为无性系品种(品系),简称无性系。作为良种,要求其植物学特征特性应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且生长较快、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遗传性状稳定,并适应一定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植物种。在贵州,有很多经自然选择和长期人工栽培保存下来的地方品种,具有一定区域的适应性,但这些品种未经严格育种程序培育或繁殖,不能称为无性系良种。这样的品种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但芽叶大小、芽叶色泽、春茶萌芽期均不一致,导致鲜叶采摘效益低下、产量不稳定、机被化加工参数无法统一,给茶叶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不应该随意繁殖及大面积推广。

5.为什么要选用无性系良种?

优良的品种,通常都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茶季劳动力、充分发挥制茶设备效能等方面的作用。与种子繁殖的茶树品种相比,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以下优点:

(1)高产。在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优良的茶树品种比一般品种能增产10%~30%,有的增产幅度更大。如黔湄809无性系良种,在湄潭5-7龄茶园平均亩产干茶260千克,比福鼎大白茶品种增产50.5%。高标准种植的黔湄601品种,每亩可产鲜芽茶300千克左右,产值可达近万元。

(2)优质。虽然茶叶品质与栽培管理水平、采摘加工技术等因素有关,但形成茶叶色、香、味、形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则是由芽叶内部的生物化学特性和外部形态特征所决定,品种不同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黔湄419制红碎茶可达到国家出口二套样水平,福鼎大白茶制绿茶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显、滋味鲜醇。品种芽叶的形状、大小、颜色、节间长短、茸毛多少、叶片厚薄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也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影响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部分名优茶生产还要求特定的优良茶树品种,如都匀毛尖需要芽叶较纤细多毫的茶树品种,优质西湖龙井茶需要龙井43号品种;

(3)低耗。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新梢生长旺盛而整齐、芽叶粗壮、密度大、采茶工效高并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特点,可降低生产成本。

(4)高效。由于无性系茶树良种产量高、品质优,生产成本降低,所以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6.如何进行品种搭配?

茶树品种搭配原则如下:

(1)品种发芽期。按早、中、晚生品种6:3:1的比例进行配置。可延长产茶时间、错开采摘高峰,还有利于合理调配劳动力用工及有效配置加工设备。要求选用芽叶色泽一致或相近,且百芽重也相近的品种进行搭配。

(2)品种特性。绿茶产区选用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的茶树良种合理搭配,红茶产区选用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相对较高的茶树良种合理搭配。

(3)品种抗性。以当地多发茶树病虫害和气候条件为考量,选择抗性强的良种,避免某一虫害或病害的大规模暴发,同时防止和降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损失。

7.如何种植茶树?

(1)种植技术。打窝、放苗、扶苗、覆厚土、踏实、浇水、再覆土。移裁适期为茶苗地上部休眠期,此时进行移栽成活率较高,或根据气候特点,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进行。贵州在秋冬季或早春(11月至翌年3月)都可以种茶。在开好的种植沟内依据种植方式打出种植窝,深度为10~15厘米。如果每窝栽两株,茶苗强弱必须一致放置于种植窝中。栽种时一手扶正茶苗,一手填土。在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覆厚士踏实,厚度不低于8厘米,随即浇足“定根水"。

(2)种植要点。

①茶苗应尽量带土移栽,以减少伤根。

②远距离采购的苗木尽量打黄泥浆种植。

③移栽时土壤要踏实,浇足定根水,再覆土。

④移栽后及时定剪,留苗高10~15厘米(留叶片3~4叶),提高幼苗成活率。

来源:贵州茶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