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州茶具公司

找到约6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第26届深圳春季茶博会优选展商之茶器具篇

自然流淌的肌理

古朴又富于变化的纹样

稚拙的手工痕迹

充满天然机趣的形态

每一件茶器具

都传达着制作者当时的创意和喜悦

臻ZHEN

是一个践行“当代东方生活美学”的金银器品牌

坚守着传承传统金银器经典手工艺的愿景

结合当代设计与生活

赋传统工艺以新生

8月27日-30日

第26届深圳春季茶博会

将于深圳会展中心(福田)隆重开幕!

本届展会将集结国内近300+茶器具知名品牌、紫砂匠人,汇聚上万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茶器具、紫砂艺术品,欢迎众多茶器具爱好者和收藏者前来品鉴。

景德镇陶瓷大学展团

展位号:J01-J22

坐拥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景德镇陶瓷大学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三鼎陶瓷

展位号:T9006

三鼎陶瓷坐落于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具企业。公司定位于中高档精品茶具以及茶艺相关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以“龙御景窑”为主打品牌。产品融合现代工艺和传统茶道文化,从原材料的选取,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包装都由设计大师全程指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

陈氏定窑

展位号:9171

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陈氏?”定窑为当代定瓷创始品牌,现为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定瓷烧制技艺”保护单位、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2016年起,陈文增大师大弟子庞永辉作为新一代定窑掌门人,秉承恩师陈文增先生的“定窑文化新概念”继续定窑传统工艺向当代艺术瓷、生活用瓷的转轨。

汝瓷張

展位号:9172

传承千古不易,创新易随时进。每一件【汝瓷張】的作品都有着千年工艺的沉淀,采取汝河两岸的山上蕴藏着的适合造瓷的玛瑙及原料,历经八十多道工序制成。窑楼午休的窑火,满载着匠人勤恳的期待,等待着每件浴火凤凰的作品出世。

  

隐盧

展位号:T9026

隐廬银器以民族特色文化手工打银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为理念。隐廬银器厚积薄发、重视创新,经研发推出多种新工艺,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民族时尚银器精品,并以富有民族特色千锤百炼,工艺精湛的银器产品光华璀璨,价值彰显完成品牌的飞跃,成为新一代手工银器大典范品牌。

铜话

展位号:9200

铜话品牌成立于2014年,在传承青铜文化时不忘初心,坚持自主创新,多年来成功研发多种铜器的表面处理工艺,颠覆了铜器外在的感观,突破该领域的技术瓶颈并解决铜表面的抗氧化问题。公司沉淀着生活的美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匠心独具的理念,手工打造物有所值的典雅铜器,述说着铜话的故事。

古歌

展位号:T9033

古歌元作是广西古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茶器的研发和制作,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品牌。产品涵盖茶盘、茶具、茶杯垫等茶事用品,以“铜+实木”的茶道用具作为切入市场打造品牌的基石。在产品设计语言上一直以东方美学与实用美学相结合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习惯和审美相结合,努力将产品的实用性、观赏性与收藏性集于一身。

坊巷香城

展位号:T9022

坊巷香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福州地区目前最具规模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新兴文化型生产企业。拥有“坊巷香城”、“木质东方”、“庆香林”等诸多知名品牌。其中“庆香林”品牌,具有280多年的悠久历史。由坊巷香城(福建仙游)木业有限公司文创生产的【云奚】红木音乐香器组合套装,由音乐香插和盘香底盒组成。是一款能够既能点盘香又能焚线香的香器组合,香与琴的结合,“曲从云中起,香随音绕梁。”故名:“云奚”。

一鼎香香厂

展位号:T9005

一鼎香香厂坐落于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中国沉香之乡”—电白观珠。公司拥有五大营业基地、线香香品加工厂、奇楠沉香佛珠厂、奇楠沉香实体店、奇楠苗培育基地、奇楠树种植基地,经营范围有奇楠沉香树苗、奇楠沉香原材料、奇楠沉香佛珠、奇楠沉香线香、奇楠沉香盘香、奇楠沉香无粘香、奇楠沉香粉、奇楠沉香钩丝、奇楠沉香摆件、奇楠沉香精油、奇楠沉香茶以及各种奇楠沉香工艺品。  

晶桦沉香

展位号:T9025

深圳前海晶桦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注沉香行业15年,沉香收藏、种植结香、香品加工、文创开发、沉香工艺品和香具礼品定制。


道道一壶

展位号:T9003

广州道道一壶银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银茶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以人与自然,人与器的和谐为理念,以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将自然的美好事物结合到茶道、香道当中。


韩银堂

展位号:T9030

韩银堂以传承民族工艺为宗旨,秉承“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品牌理念,在继承传统手工艺中不断创新突破,专注手工银壶、银器,传承纯手工银壶、银器工艺;不忘初心、匠心独运、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追求细节与品质打造精品,让每件作品具有实用性的同时更具有收藏性。

自在集

展位号:9202

自在集是专注于金属艺术研究的品牌。品牌主要分为手工铁器的设计研发和以铁器为载体的其他金属配件的设计研发。产品涉及茶器、花器、香器、雅物、家居空间展陈等领域。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让器物拥有更鲜活的生命力。

案上有物

展位号:9160

“石头的、随形的、原创的、手工的”是案上有物不变的坚持,以石制器皿为主打方向,结合金石篆刻技法努力创作符合具有当下审美的“文人器”符号。

致炫窑

展位号:9190

邢英——致炫窑窑主,十年游艺,足迹遍布国内陶瓷产区,拜访诸名窑大家。在传承古窑建制和传统制陶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融入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和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8月27日-30日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温杯烫盏,投茶注水,满室生香

那些“风与火的诗意”

等你来现场用心感受

来源:深圳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3届上海茶博会优选展商之茶器、紫砂篇

一器成名只为茗

悦来客满是茶香


8月24日-27日,第3届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凤凰单丛茶文化节将盛大启幕!展会现场不仅有好茶,还汇聚了国内外优秀茶器展商参展。茶器品牌涵盖景德镇陶瓷大学展团、陈氏定窑、细工坊、郑家小口、汝瓷张、亚飞心象、九御西山、琪虎工贸、玩木真、朽木传奇、物雅、坊巷香城、一鼎香香厂、隐庐、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运增窑、道道一壶、自在集、许氏正泰、致炫窑、博远堂、苍谷再造、观心堂、小全手工、何窑、成辉瓷厂、素直、善养石、德茗堂、燕顺国际、铜话、庞赋军......各类材质和款式的茶器交相辉映,为茶人们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茶器盛宴,诚邀各位茶人莅临上海世博展览馆共赏雅器,品味一壶一世界。本文精选部分优质茶器展商,让大家提前感受展会茶器之美。

01

茶器篇

T2010

陈氏定窑

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陈氏”定窑为当代定瓷创始品牌,现为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定瓷烧制技艺”保护单位、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公司培养出全国人大代表1名,全国劳动模范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5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名,市级大师7名。2016年起,陈文增大师大弟子庞永辉作为新一代定窑掌门人,秉承恩师陈文增先生提出的“定窑文化新概念”指导思想,继续定窑传统工艺向当代艺术瓷、生活用瓷两条腿走路的转轨。


T2009

细工坊

细工坊银器,源于日本手工银器世家,四世传承,家族制作手工银壶始于1864年。大场宽海于2016年在日本大阪创立的银器品牌。继承家族制作银壶的百年传统工艺。细工坊品牌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细微之处,尽显金工”的制作理念,以高端定制为主,始终是日本新银器时代领创品牌。


“郑家小口”品牌源于长沙窑出土文物上“郑家小口,天下有名”的铭文“广告语”。以创新,致匠心,敬畏经典,立足当下,刘逸哲跳出前辈匠人老路,以自己的方式用千年湘楚文化“表白”长沙窑,入行11年,终于在瓷器上创烧湘妃瓷。所谓珍瓷如玉,琥珀生辉,湘妃瓷,正是如此。


2206

汝瓷张

创始人张涛,号南乡居士,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汝瓷柴烧技艺复原人、非遗汝瓷代表性传承人、汝瓷协会常任理事、汝瓷张品牌创始人、汝瓷张艺术馆创始人、陶瓷设计美术师、天津大学感光陶瓷学院特聘教授、陶瓷烧制高级工程师。


2205

亚飞心象

“将经典传承,把传统艺术结合到美的陶瓷器物上,创作出具有陶瓷语言的作品。”这是亚飞心象一直以来的发展景愿与初心。对于粉彩艺术,亚飞有着个人的坚持与见解:作为一名景德镇的陶瓷匠人,传承先人的技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传承景德镇陶瓷七十二道工艺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

2211

九御西山

九御西山,新派仿明青花窑口,成化时期为代表,其风格清新淡雅,釉面浑厚莹润如羊脂玉,玉质感极强,在器型、瓷胎厚度、青花发色都极为考究,并对纹饰进行了略微修改,画片也更“活”。在仿古的基础上九御西山一直有着自我思考的创新,窑主胡天龙,学院派出身,其山水在艺术审美上也有独特风格,为九御西山茶器审美奠定了基础。

2149

琪虎工贸

浙江琪虎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和制造真空保温器皿的生产型企业。目前企业拥有厂房占地2.5万平方米,工厂日均专业杯壶产能达5万只。产品通过GB/T19001-2016idtISO9001:2015等管理体系认证。强大的制造实力使得琪虎成为许多知名品牌ODM、OEM的战略合作伙伴。

T2016

玩木真

玩木真——专注于做茶空间实木产品供应链的源头厂家。产品品类主要围绕茶周边的实木制品,品类包含有:茶盘,壶承,茶点盘,茶器收纳、茶叶收纳、置物架,树脂产品,茶桌、椅、柜,几等产品,涉及的木种有:南美胡桃木、北美黑胡桃木、白蜡木、榉木、橡木、红樱桃、黑檀、紫光檀、巴花等十几种材质。


T2011

朽木传奇

朽木传奇成立于2014年,专注高端大板。始终坚持以“让每方木,温暖世界”为使命,从顺应百年珍稀大树的野性到再造、重塑、升级的自然灵感设计,以自然原生的古朴温度温暖每一个家庭,致力于构建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


2183

物雅文化

福州物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致力于茶空间原木木作开发与设计。以纯璞、自然、温度、烟火气为理念,通过感受原木的温润之美,浸润人间烟火,平衡设计与生活,创造可以触摸的自然美学好物,营造有温度的茶空间美学!

T2006

坊巷香城

坊巷香城(福建仙游)木业有限公司文创生产的【云奚】红木音乐香器组合套装,由音乐香插和盘香底盒组成。二胡古称“奚琴”,始于唐代,北宋文人欧阳修在他的《试院闻奚琴作》一诗中写道:“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这又是一款能够既能点盘香又能焚线香的香器组合,香与琴的结合,因诗句“曲从云中起,香随音绕梁”,故名:“云奚”。古乐声中焚炷香,繁市之喧嚣顿然绝于心外。整体采用红木材质经传统榫卯工艺制成,窗花采用镂雕加嵌铜工艺,匠手心作,更能烘托出美妙悦耳的音质,归燕伴清音,落灰有余馨。独爱潺湲溪涧水,无人知此有清音。

T2021

一鼎香香厂

本公司坐落于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中国沉香之乡”—电白观珠。公司拥有五大营业基地、线香香品加工厂、奇楠沉香佛珠厂、奇楠沉香实体店、奇楠苗培育基地、奇楠树种植基地;工厂基地名称为:“一鼎香香厂、一鼎香奇楠沉香佛珠厂、一鼎香、奇楠之香冠鼎一味科研基地、一鼎香奇楠种植家庭农场”。

2118

隐庐

隐廬银器以民族特色文化手工打银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为理念。隐廬银器厚积薄发、重视创新,经研发推出多种新工艺,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民族时尚银器精品,并以富有民族特色千锤百炼,工艺精湛的银器产品光华璀璨,价值彰显完成品牌的飞跃,成为新一代手工银器大典范品牌。


2227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铸造技艺的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传统铜炉铸造技艺、工具,以及近40年来陈氏家族收藏的明清铜炉和近500件“巧生炉”精品力作。


2008

运增窑

运增窑位于郑州市西边五云山,山中矿石资源丰富,主产榆木,槐木,柿木等硬木,有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张运增设立双火膛柴窑,作品矿物丰富,色彩多变,润如玉感推出新作,玛瑙系新作,玛瑙红,月光白,远山系,山水之间系列,融合60种矿石,变化丰富

2006

道道一壶

以人与自然、人与器的和谐为理念。以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将自然的美好事物结合到茶道、香道中来,享受大自然馈赠与我们美好的茶与香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大自然的各种美好事物。怡养身心。


2022

自在集

自在集是专注于金属艺术研究的品牌。品牌主要分为手工锻打铁壶的设计研发和以铁器为载体的其他金属配件的设计研发。产品涉及茶器、花器、香器、雅物、家居空间展陈等领域。

02

紫砂篇

2243

史志鹏

史志鹏,朱可心嫡传入室大弟子。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当代杰出工艺美术大师”。1937年生于江苏宜兴。1955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朱可心先生。1958年6月以优异成绩提前脱师成为紫砂厂技术辅导之一,1999年为北京天安门城楼管理处设计并创制了国庆50周年纪念壶,开创了紫砂纪念壶的历史先河。2006年“春华秋实壶”、“鹏亨石瓢壶”等多件作品分别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茶具文物馆等多家著名文化机构收藏。

2243

史小鹏

史小鹏,宜兴鹏亨紫砂研究所艺术总监,当代中青年实力派紫砂壶艺家,1980年进入江苏省宜兴精陶厂,先后从师于徐安碧、汤鸣皋,并受到张守智、杨永善教授教诲,至今从事陶艺创作三十五年,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陶瓷行业等多项奖项。于1985年起涉足紫砂工艺,长期跟随父亲史志鹏(当代紫砂壶艺高手、朱可心嫡传弟子)研习制壶技艺,深得父辈真传,功底扎实,技术全面,对光素器、筋纹器、花素器均有所涉及,尤其在花素器传承上颇有专长。现已逐步形成在传统中求创新、浑朴中显烂漫的个人壶艺风格,得到紫砂壶艺界、收藏界的肯定。


2239

唐科

唐科,高级工艺美术师,1989年从事紫砂陶的造型设计、雕塑及装饰设计,制作至今。作品以中国意象艺术为主旨;以体现和、静、逸、气为纲领;以紫砂陶土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诠释自己对中国文化和紫砂艺术的理解。作品荣获多项奖项,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饮茶之趣,由茶器始

第3届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凤凰单丛茶文化节

邀你8月24日-27日

来上海世博展览馆邂逅东方茶器美学

来源:华巨臣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名茶三题

一、茶与仙的因缘际会——坦洋工夫速写

无意间发现东狮山供仙坪下方,有一家不知几时开的坦洋工夫茶馆。这情境有点像慧照禅师写的一首诗:“瞬间绽放为谁开,别梦萦回蜂蝶催。独爱丹霞临玉树,馨香一束献如来。”可可的,茶馆面对迎仙大道,请仙、迎仙、接仙、送仙都需经过这爿小小的茶店。茶店早晚沐浴东狮山的马仙灵气,可谓“天香隽永,道韵仙成”。

文献记载,东狮山上的万民景仰的马仙,尊称马元君,于唐开元年间正月十五日子时,出生于浙江秀州华亭白马山。元君自幼聪慧,深明玄理,怀有慕道济世之心,在狮子岩采药种茶,后带体得道成仙。先居鸬鹚,后经仙山白马山转道东狮山灵岩宝洞。东狮山月蓝台下、灵岩宝洞旁,均有老茶,疑似马仙手植。

仙与茶似乎总有关联。仙在云雾里忽隐忽现神明,茶在水雾间氤氲深思遐想。人居草木间,无论“仙”在左,喊“仙茶”,抑或“仙”居右,做“茶仙”,都引人致胜,云里雾里、飘飘然也。与坦洋工夫的因缘际会,亦是如此。因了福安文联曾与茶艺姑娘们同在一个楼层一间办公室,常吸引我有意无意不远前去寻诗会友时,也借机喝一道玉女掌下的“坦洋工夫”:或曰红秀、紫玉、雅韵,或曰墨玉、雪映、玉露;或“云芽银针”里,或“茉莉翠芽”间,一边闲情逸致阅读福安名家写的乡土散文,一边偷偷斜眸青瓷盖碗上的纤纤细指,便人神共仰,痴然若醉,天香与国色,一并在坦洋工夫的隽永水汽里发酵成仙了。

有道是,“从来佳茗似佳人”,其情端庄,其品锦绣,并不亚于周建作人先生所说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那些茶模仙样的时光,大致是公元2005年间的采风轶事。

待到2009年夏季,柘荣的马仙信俗与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一起被福建省政府纳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的心异样地甜蜜了一下。仙与茶因缘际会,不约而同的又走在了一起。这便罢了,翌年桃红的时候,依然是富春溪畔的诗人音子赠予我一盒写了诗句的“坦洋工夫”,当时我未便知晓,顺手转送给了文友分享。文友们转来传去,最后居然回到了我的手上。这份来自白云山的问候,让她的友情引山连水,在山边相映成趣、站立成“仙”。

秋白露前夕,我在柘荣县茶叶局找到一本林光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便如饥似渴地辑录起来——坦洋工夫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产区分布很广,以福安市坦洋村为中心遍及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以当地有性群体种为原料,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坦洋工夫红茶试制成功后,经广州远销西欧,名声不胫而走,大批茶商接踵而至,入山求市。民谣道,“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正是当年坦洋村市井繁华、茶季繁忙的真实写照。史料载,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红茶每年出口都在500吨左右,其中以1898年为最盛,出口量达1500吨。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成为福安市的主要红茶产区和周围七八个县的集散地,产品远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曾是英国王室专供茶。2001年,福安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6年坦洋工夫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至此,坦洋工夫——白云山的红衣佳人,在新时代重洗仙颜,走向人间天坛。

“入夜书成兴味长,清茶一盏妙评章。从来只信诗言志,融化江南满地霜。(缪芝山.《寄慧照法师》)去岁秋月夜,我随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卉弟子缪芝山拜访福安天马山慧照法师。对我的不速而往,慧照法师以茶相待,喝的依然的当地著名的坦洋工夫。在天堂寺“千里居”品赏坦洋工夫,缪先生莫如“清香一注静入菩提路”去了,而我的目光却好奇地四处游弋,最终停驻在一个青花缠枝莲花压手杯上——“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山丁僧俗半衣食焉!”这分明是明朝谢肇淛的《长溪琐语》,却随着佛前一炷香在天马仙山幽然绽放了。是夜,慧照法师应不情之请写了一首诗赠予我——“携来诗意乐融融,正值天堂落晚钟。对话云间如伴鹤,文心逸趣几人同?”(《夜逢访客.寄周贻海先生》)一年后,我又接到省作协会员缪芝山从天马山打来的电话贺讯:慧照法师将升座,得授方丈殊荣,并将出版《牧马耕云》作品集。

有道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慧照方丈身是菩提,仙风佛骨,却亦是柘荣县作家协会普通一员,初次交往,倍感其心性“俭和清净”,之如茶性,真真应验了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据此,我苦思冥想,在缪先生帮助下,写了《慧照法师印象》回赠他:“天堂云影梦中萦,点燃丹青燕雀鸣。乐道春光多慧照,悠然纸上占群英。”交稿之后,飘然若仙。

2012年夏秋之交,又是一个吉星高照、茶香逶迤的好时节。时值第二届中国.柘荣马仙文化旅游节如火如荼之际,我在东狮山下“坦洋工夫”的天香茶馆寻找旧趣。坊间茶客人人热议马仙神话,前山境黄先生说道关键处,做神秘状、虔诚状,最后曾舒心状、幸福状。可见马仙之凝聚人心,砥砺操行,促人和寿,共葆平安,已从远古的朴素愿景走入民情,走向未央。一如坦洋工夫,从草木间而来,寄寓了爱国情愫,又藏富于民,谁能说它不隽永,不可以国色天香呢?茶与仙,就是这样被关联的。

二、绍兴兰雪茶

绍兴我是奔着鲁迅去的。他的《社戏》影响了我的一生,陶情怡性时,我总是仰望蓝天,痴然入神。在绍兴,曲尺台边闲饮淡酒时,也听一首“有你天就蓝”的歌。但我的兴致更在那《酒楼上》:“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终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径到小楼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

店主雇来小姐,叫兰。静逸的神情里,有兰花的暗香,也有一种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沧桑。伊人的皮肤静如水,微风扬起的时候,可以看到传统黑发下隐逸的几根白发。油豆腐和茴香豆陆续摆在了八仙桌上,因是午间两点去,客人几乎走尽了。伊可以在我的桌旁逗留片刻。后来爽性坐了下来,伊给自己沏茶,摆了杯子和我的酒杯是一样的,“以茶当酒吧”,伊淡淡的说,并低头饮了起来。我端了杯子,白瓷的杯底依稀有朵兰花,在酒里一漾一漾的,让人忍俊不禁,又使人舍不得喝尽它。这便是“三白酒”罢?我在《风雅钱塘》里见过的。伊默默的点了头。你知道的还真多。那你这茶?“兰雪茶”。兰雪茶?好幽雅的名字!我向她要了一杯。不知是半醉即仙的酒香浓郁在茶里,抑或是遐思悯人的茶香意味渗透了彼此的肌肤。茶与酒原本不是一对的人生佳品,就这般柔和在蓝天下、兰香里。

后来了解到,风情万种的“兰雪茶”,本名“日铸茶”,产于绍兴东南的日铸岭。传说越王勾践时欧冶子铸剑,三灶铸剑不成,太平冈一日铸剑即成,故日“日铸岭”。《嘉泰会稽志》:“岭下有僧寺,名资寿,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明代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日铸茶“色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故名兰雪茶”。

我的“迟明居”摆满了各色语焉不详的兰花。我喜欢蓝天,喜欢兰,也喜欢“兰雪茶”。因而,我常常在遣词用句时,“蓝、兰”不分,希图她们糅合在我的诗里、歌里和心里。

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朱逢博《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孩提时代,我就闻着朱逢博这首歌的“茉莉花香”入梦。“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几乎是人世间最简单最通俗最具花香的歌谱与歌词了,但她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她让人时时陷入忆苦思甜的美好情怀中,一辈子难以忘怀。每当听到“茉莉花开”的时候,就是如歌往事滚滚而来的温馨时分。2012年秋白露的时候,一位阔别了二十年的茶厂同事来到我的“迟明居”喝茶。巧的是,他带来了两包“张一元”产的“茉莉花茶”。这无疑勾起了我对陈年往事追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进“象牙塔”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大中专毕业生可以包分配。当老师说外国的大学生都是自己找工作,我们当时都好奇得无法想象。可是千军万马冲独木桥,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如愿以偿。我和他都成了作文拔尖的落第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吃不了皇粮,我们一同成了茶厂临时工。一边打工,一边刻蜡纸办《柳絮》文学小刊,用诗一样的语言述说“少年不知愁滋味”。

茶厂也就是闽东“张一元”的前身。当时的厂长是著名企业家、全国劳模陈汉荣。远远看着厂长带着两个穿西装的副厂长一左一右的去厂房车间、贮藏仓库四处巡查,心中充满着无限的钦羡与敬畏。我俩的工种是季节机动工,偌大的工厂,哪里有缺就补位哪里,由来自寿宁的老茶师给我们派活。但大多数是搬运工的活计:把加工不同程度的茶,分送到相应的车间进行下一道工序,最后入库上车。

刚出校门,我还没有发育完整,力气小人消瘦,劳累的时候,和大人们吃碗面喝碗米酒,躺在机器轰鸣的茶袋上合把眼,脸上很快就蒙上一层薄薄的带有茉莉花香的茶末粉尘。情窦初开的时候,可以跟在大人们后面去拣茶车间看他们如何追求心上人。朴素泼辣的农家茶花女在粗壮豪放的搬运工人死缠烂打下,一个个成了茶厂的家属。拣茶车间附近,是茉莉花茶的窨花车间,那儿渐次而来的茉莉花香,最是沁入心脾的芬芳记忆。

茶厂在临溪的河滨路,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有货柜长长的货车疾驰而过,溪风吹来,整条道都弥漫着茉莉花香:在空气中馥郁,在窗棂间逗留,在衣柜里小住,也随着你大口大口的深呼吸舒胸润肺。哪怕经济条件再艰苦,你也会因此眷恋这种生活的美好,甚至希望与她不离不弃。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茶厂在“下海”的热潮里开始转制,柘荣茶叶部门将县茶叶示范场绿色食品标志“仙岩雪峰”的省名茶使用权,优先嫁接给闽东张一元,使之当年的生产规模扩大了12倍,品牌优势转化为实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福建省的重要茶叶生产基地,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销售收入数千万元。近年来,公司在柘荣茶叶部门“扶大、扶优、扶强”下,依靠闽东独特的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现已拥有茶叶、茉莉花基地35000多亩,茉莉花茶加工厂3个。茉莉花香不仅遍及闽东,而且在闽北、广西也建有基地。仙岩雪峰茶和茉莉花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认证。企业创国优省优,获“福建名茶”等殊荣。

“携手丹梯语话长,不知身到碧云乡。行人相见如相识,赠得岩花十里香。”后来,为了消灭高中文凭,我在没有围墙的柘荣电大里读书。默读王十朋的美文,欣然得知“岩花”就是茉莉花。不由得对这位来过闽东的宋朝名人更多了一层亲近与好感。英雄惜英雄,我爱屋及“乌”了。

有一年春雨迷离的时候,我在福鼎栖林寺再次读到了德清住持收藏的南宋著名诗人王十朋的题诗,于是欣然问起寺内是否还有茉莉花茶饮。但是德清似乎没有听见,拿出的却是白茶。不过从他那里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是,福鼎白茶和张一元的茉莉花茶都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并获得世博会十大名茶殊荣。

时过境迁,我后来成为柘荣县作家协会主席。缘于对自己初出社会时,有了一次茶厂打工经久难忘的经历,我对茶叶,特别是柘荣茶叶有着语焉不详的亲切感。不知过了多少年,我在柘荣富溪岭后茶叶村采风时,在当地的《林氏宗谱》里猛然间又一次发现南宋诗人王十朋的手记,其中就包括有关茶叶茶器的起源。岭后这个村落原名“桂岭”。唐僖宗乾符三年,福州监察判官郑纬为林嵩写的《桂枝亭记》也记载在家谱中。“踏云梯造霄汉,折芳桂归故里”,岭后村企抓住机遇开发了“桂岭红”系列品牌茶叶。令人惊喜的是,这里好大的一片茶园,也就是张一元的茶叶基地。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历史人文底蕴与茶叶扶贫战略开发的不谋而合,让不约而同前去观摩采风的诸多访客,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茉莉花香清新萦怀,恍然间觉得自己又成了“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诚如文友缪芝山在《中华诗词》发表的《茶禅》一样,“阳光雨露两交融,变幻全凭一品中。明目清心留正气,快哉如此老还童。”

(摘自2013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周贻海)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