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芙蓉山茶文化传播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78 秒)

首届高马溪千两茶文化节暨新品发布会在益阳、安化两地举行

9月14日至16日,高马溪茶业以“传承古法技艺,共享高端黑茶”为主题,在益阳、安化两地举行首届高马溪千两茶文化节活动。

 

△活动现场

 

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公司源于清道光年间(1839年)创建的“吉福茶号”,目前公司掌舵人陈凯系吉福茶号第六代传人。为弘扬陈氏吉福茶号百年技艺和“世界茶王”安化千两茶文化,同时展示公司近年来产品升级、品牌增值、创新发展的成果,9月15日,高马溪茶业在益阳华天酒店隆重举行了首届高马溪千两茶文化节暨新品发布会,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知名茶学教授、茶界精英、媒体记者等二百余人共襄盛举。

 

△出席领导、嘉宾

 

湖南省军区南湾湖基地原主任刘格明,益阳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立坤,益阳市军分区原副政委贺启明,益阳市农委副主任黄寅虎,益阳市农委党组成员邓建辉,益阳市工商联副主席黎洪明,益阳市茶业办副主任朱泽邦,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黄建安,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师、全国茶标委委员刘雪慧,湖南省黑茶商会执行会长彭接班,湖南省电子商务协会执行会长张新亮,湖南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德开,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益阳市民营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刘玉祥,益阳市黑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孙国基,益阳福建龙岩商会会长江洪喜,益阳新化商会会长陈光华等领导、专家应邀出席。

 

△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致辞

 

△部分新品展示

 

高马溪茶业董事长陈凯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企业优势和未来规划。他指出,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品转型升级,坚持“特色、高端、极致”的发展理念,此次改造升级的18款新品,从茶品质量、产品形态和内外包装等方面,都更贴近客户需求,符合市场期待。他表示,高马溪茶业将依托“吉福茶号”百年文化底蕴、古法技艺和芙蓉山皇家茶园优质原料基地优势,加强生产质量管控,健全营销管理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将老字号的精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努力把高马溪茶业打造成一个重品质、有特色、讲文化、走高端的一流黑茶企业。

 

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师、全国茶标委委员刘雪慧点评

 

刘雪慧从专家视角对“吉福茶号”新品的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作了详细介绍与客观点评。

 

益阳市农委副主任黄寅虎发表讲话,对高马溪茶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茶艺表演

 

湖南省黑茶商会执行会长彭接班讲话

 

彭接班代表湖南省黑茶商会对高马溪首届千两茶文化节的千两茶订制方案进行了审核。同时,对产品品质、价格等提出了严格要求。他强调,既要保证行业秩序,又要让消费者满意放心。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黄建安作学术报告

 

黄建安教授作《品安化黑茶,享健康人生》学术报告,客观分析了安化黑茶的品质与保健功效。

 

△签约仪式

 

发布会最后,高马溪茶业董事长陈凯分别与亚洲创业导师、全球企业明星代言人符贵马爷,湖南华硒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代表杨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株洲蔡韦清、长沙李洁签订一级经销商协议。

 

高马溪茶业厂区一角

 

高马溪茶业产品陈列室一角

 

9月15日下午,高马溪茶业经销商及茶界精英们实地考察参观了位于安化县长塘镇芙蓉山的公司总部和梅山生态文化园,并举行了茶话会等活动。

 

△参观千两茶晾晒棚

 

△参观现代化生产车间

 

△观看千两茶踩制

 

△合影

 

9月16日,大家对高马溪芙蓉山野生茶园基地进行了参观考察。芙蓉山平均海拔1000m以上,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茶叶品质上乘,口感独特,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茶园,贡茶产区。

 

△高马溪芙蓉山二号茶园基地

 

经销商们对高马溪芙蓉山野荒茶园基地茶叶品质赞赏有加

 

△合影留念

    

 

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公司传承于陈凯先生祖上的“吉福茶号”陈凯先生系吉福茶号第六代传人。吉福茶号创建于清道光年间(1839年),起初主要生产芽尖,后来以生产天尖、贡尖、千两茶为主;现已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产品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型黑茶企业。

 

公司茶园基地位于安化县芙蓉山东麓,面积5000多亩,系著名的芙蓉山皇室茶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芙蓉山茶独有的品质特性:香、甜、醇

 

公司精制茶加工厂位于芙蓉山下水第一湾,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占地面积12000;拥有千两茶、茯砖茶、天尖茶和黑砖茶等各类黑茶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目前,公司共有各类黑茶产品60余种。

吉福茶号:贡茶之源,传承不息

吉福茶号是皇室茶园管理者,贡茶技艺传承者,由陈吉福创建于清道光19年(1839年),当代掌门人陈凯先生是第六代传人。



源  起


陈吉福系帝王后裔,属义门陈氏,始祖是南陈皇帝陈顼之子岳阳王陈叔慎五世孙陈旺。


义门陈氏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15代330余年和谐共处不分家,人口多达3900人。


唐宋两朝皇帝多有旌表,宋真宗赐联: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家。


嘉祐七年(1062年),宋仁宗颁旨:“陈氏孝义太盛,当散至各地作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义门陈氏奉旨分家,其中一支迁居潭州(湖南长沙)。


宋神宗熙宁5年(1072年),朝廷征梅山,置安化县,义门陈氏潭州分支随军定居安化芙蓉山,以茶为业。




立  业


芙蓉山高山绵绵,云雾缭绕,犹似仙境。荆棘丛生之处, 烂石嶙峋之地多有野生茶树。所产茶叶,叶色墨绿,叶形狭长,叶脉清晰,叶肉肥厚,具有香、甜、醇的特性。


陈氏是帝王后裔,天下第一家,历朝以来与朝廷关系密切。自定居安化以来,数代人潜心研究贡茶制作技艺,为朝廷制作贡茶。


宋神宗熙宁5年(1072年),陈氏采芙蓉山茶上贡,宋徽宗赐名:芙蓉仙茶。


明洪武24年(1391年),朝廷额派贡茶,陈氏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四保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永乐3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茶叶需求大增。朝廷在芙蓉山设皇室茶园,确保贡茶品质,指定陈氏管理皇室茶园。




传  承


清道光年间,朝廷腐败,政府无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百姓生活艰难。


陈吉福看到了茶农艰辛,认为要想让茶农的日子好过一些,再也不能只做贡茶了,只有创立茶号,干实业,行商道,帮助茶农卖更多的茶,增加茶农的收入。


清道光19年(1839年),陈吉福以管理的芙蓉山三处皇室茶园,和世代传承的贡茶制作技艺为基础,创立吉福茶号。


凭借皇室茶园的原料优势,和世代传承的贡茶制作技艺,吉福茶号迅速在行业中树立了优良口碑。


在完成贡茶任务的同时,其所制的安化黑茶,受到陕甘茶商、富商贵人、和少数民族贵族的追捧和热爱,吉福茶号日益昌盛。


当时的吉福茶号,有四个天井的田字型作坊,外加茶工生活起居区,客商接待区,仓储区,建筑面积达6000㎡。其规模之大,为安化茶叶行业之首。



清同治二年(1863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湖北蒲圻的羊楼洞建立顺丰砖茶厂,熟悉安化原料的李凡诺夫派专人到安化与吉福茶号洽谈。


双方以吉福茶号生产,李凡诺夫销售的方式进行合作。成就了李凡诺夫在五十年时间里,俄国最大茶商的地位。


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奏请朝廷改引为票,安化黑茶迅速发展。吉福茶号也因此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长沙南柜老板朱昌琳,得到左宗棠的特别支持,在安化设立“朱益升”茶号,与吉福茶号第二代传人陈祥国合作,成为当时南方最大的茶商。




复  兴


吉福茶号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在历史中起起伏伏。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茶叶实行统购,吉福茶号的制茶量也变得很少了。


改革开放后,茶叶市场逐渐恢复,吉福茶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迎来了新的机遇。


2004年,吉福茶号第六代传人陈凯先生,成立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充分发挥芙蓉山皇室茶园原料优势,和传承近200年的贡茶技艺优势,已经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产品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型黑茶企业。


茶园基地位于安化县芙蓉山东麓,面积5000多亩,系著名的芙蓉山皇室茶园。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芙蓉山茶独有的品质特性:香、甜、醇。


精制茶加工厂位于安化县长塘镇,芙蓉山下洢水第一湾,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拥有天尖茶、千两茶、茯砖茶和黑砖茶等各类黑茶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  




吉福茶号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其在历史的沧桑中不断前行,在时间的河流中不断沉淀积累。


如今,吉福茶号以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恪守传承,坚持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科学完美融合。


全力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品牌推广。必会在新时代下引领安化黑茶行业新的潮流。



吉福茶号历史


·  帝王后裔

吉福茶号创始人陈吉福属义门陈氏,系南陈皇帝陈顼之子,岳阳王陈叔慎五世孙陈旺后裔。


·  天下第一家

义门陈氏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15代330余年和谐共处不分家。宋真宗赐联: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


·  钦赐茶名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征梅山,置安化县。潭州义门陈氏随军定居安化。采芙蓉山茶上贡,宋徽宗赐名:芙蓉仙茶。


·  承制贡茶 

明洪武24年(1391年),陈氏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四保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  管理皇家茶园

明永乐三年(1405年),朝廷在芙蓉山设皇室茶园,确保贡茶品质,指定陈氏管理皇室茶园。


·  创立吉福茶号

清道光19年(1839年),陈吉福以管理的芙蓉山三处皇室茶园,和世代传承的贡茶制作技艺为基础,创立吉福茶号。


·  传承复兴

2004年,吉福茶号第六代传人陈凯先生,成立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复兴吉福茶号。

从吉福茶号到高马溪茶业

  从吉福茶号到高马溪茶业

  明清时,安化茶号常年在200家以上,大部分集中在资江两岸(安化后乡),以东坪、黄沙坪、江南镇为中心。少量茶号在县城梅城及洢水两岸。吉福茶号创始人为陈吉福,茶号设在芙蓉山下,洢水河边。

  祖辈传承,从茶园到茶号

  陈吉福先祖是芙蓉山(安化前乡)种茶的茶园主。芙蓉山自宋代以来,一直是贡茶山,有皇室茶园三处。陈家是皇室茶园云雾山和芙蓉界两处的管理者。

  清道光元年(1820年),安化黑毛茶边销、内销量达4000吨,进入一个历史兴盛时期。1839年,30岁的陈吉福见茶号利润丰厚,靠几辈人的茶园收入积累,创办“吉福茶号”经营黑茶。为了迅速树立声誉,茶号借皇室茶园的原料优势,在承担贡茶“天尖、贡尖”任务的同时,用高档芽尖原料,制作极品黑茶,专供晋、陕、甘的茶商和富商们私用。

  到夏季,吉福茶号也将适合边销的黑毛茶,卖给陕西茶商,运至陕西泾阳加工成茯砖茶,再运兰州转销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甚至西亚、俄罗斯牧区。

  就在陈吉福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咸丰、同治年间,陕甘回民掀起抗清斗争,战乱10余年,致使经营黑茶官茶的陕、甘、晋商逃散,安化黑茶运销几乎停顿,安化茶号普遍出现困顿。

  朱陈合作,从天尖到千两

  1867年2月,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到任后先后消灭了回军、西捻军,后又消灭了入侵的俄国阿古柏匪帮,收复了新疆,恢复了甘肃、青海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

  左宗棠在安化生活过八年,对安化黑茶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了如指掌,甘肃又恰是引茶商采购湖南安化黑茶的中心,于是他上书朝廷“改引为票”、“增设南柜”。1873年试发放835张茶票,被茶商一抢而空。1875年正式发放1462票,茶商领票后,直接到湖南安化等产地贩茶。左宗棠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得到边疆因战乱长期缺茶的各族人民拥护,也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为以后边茶供销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吉福茶号也因此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当时,长沙南柜老板朱昌琳得到左宗棠的特别支持,专门到安化设立“朱益升”茶号,与吉福茶号等上十家有好茶园、好技术的老板合作,成为当时南方最大的茶商。

  吉福茶号第二代传人陈祥国,对采用芙蓉山原料作天尖茶的技术掌握到位,长期给朱昌琳做高档黑茶,专供左宗棠等上层人士品饮,连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每年找朱昌琳订做吉福茶号的贡尖茶。后来,陈、朱两个茶号合作更密切,“朱益升”茶号将高档千两茶的订单,专门托付给吉福茶号,明确要求必须使用高马溪原料和芙蓉山原料。

  原料支撑,造就俄国最大茶商

  1863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湖北蒲圻的羊楼洞建立顺丰砖茶厂后,不少俄国人都仿效来两湖地区做茶商。为了取得竞争优势,熟悉安化原料的李凡诺夫派专人到安化寻找好原料。每年要求吉福茶号提供200担芙蓉山原料的黑毛茶,运到羊楼洞压砖,再销往俄国。李凡诺夫就凭这一密招,在五十年时间里,一直稳坐俄国最大茶商地位。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吉福茶号背后强大的合作者一夜消失。靠做高档黑茶起家的吉福茶号,市场风光不再,加上民国初年,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茶业不振,兴盛了七十年的吉福茶号,在艰难中度日,直到1949年,关门歇业。

  陈凯复兴,从吉福茶号到高马溪茶业

  吉福茶号在兴盛时期,有四个天井的田字型作坊建筑,外加茶工生活起居区,客商接待区,仓储区,建筑面积达6000㎡,其规模之大,为当时安化茶叶行业之首。进入新世纪,黑茶新时代来临,第六代传人陈凯成立了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高马溪和芙蓉山两大著名茶区的中间位置洢水第一湾,建起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精制加工厂,生产中高档黑茶产品。拥有天尖茶、千两茶、手筑茯砖、机压茯砖、花砖、黑砖等六条黑茶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依托吉福茶号近200年的技术传承和芙蓉山、高马溪两大皇室茶园的原料优势,高马溪茶业现已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产品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型黑茶企业,以“高端、特色、上乘、极致”的生产经营理念,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顾客的口碑,也因此成为安化黑茶行业标杆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