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有什么景点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福建福鼎:茶村刮起“文创风”

古树茶园主人陈金池(中)在美丽庭院中招待来客。

沿着盘山路,盘桓许久,来到“中国白茶第一村”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

驻足村中,古道悠悠,漫山茶园满披翠华,550多年岁月于古宅、古民居、古门楼中沉淀。然而,这个拥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的茶村,也曾悄然沉寂为众多传统村落中的普通一员。

近年来,柏柳村以“新旧共生”的方式,将古民居改造成展示馆、店铺、茶馆等,活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创产品和文旅项目,承古拓今,生生不息。

艺术入村创意浓

柏柳村隐于山间,没有名胜景区,要靠什么吸引人气?

在一次外出学习中,柏柳村党支部书记蔡佳练发现文创开发呈现井喷态势,新模式、新玩法层出不穷。“茶文化是否也可以与艺术结合?”蔡佳练思考着,如何将柏柳村与文创“牵线”。

一回村,蔡佳练就召集村民们展开一场场“头脑风暴”。“利用茶元素打造手工艺品进行展示。”“把一些古建筑修旧如旧再利用。”“邀请艺术家们入驻合作。”……

打开思路,也就找到了出路。

柏柳溪畔,一条古驿道贯穿全村。彼时,驼铃声响,街旁店铺林立,商贾如云,堪称“茶马古道”。随着时光流逝,这条老街大批旧宅闲置废弃。柏柳村适时启动“白茶体验馆”项目,整修盘活闲置宅院,配套鹅卵石道路、仿古路灯等。

“我们正在对接引进专业的文创团队,将整条老街打造成集文创、民宿、茶产业于一体的商业区。”蔡佳练表示,让好的创意在乡村落地,可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老街旁,有一幢清末大厝“白茶古作坊”,是当地特色鲜明的古建筑。庭院深深,茶韵犹存,为14岁的绘画爱好者林智轩带来不少创作灵感。一有时间,他就从市区来到这里,进行富有“野趣”的艺术创作活动。

“最近打算以茶元素和古村落风光为主题,在鹅卵石和陶瓷上进行绘制,展现茶村的历史变迁。”林智轩说。

正是秉持着对茶村历史文化的深深情怀,既是村民又是绘画艺术工作者的林德务,也开始积极邀请艺术创作、传统工艺等领域的艺术家们入驻,让艺术和村落“黏合”,打造乡村艺术聚落。

艺术进村,唤醒了乡土之美。在村里,跨界融合的探索越来越多。

在柏柳村22景之一的“右逗虹腰”,山林树影掩映之间,一座16平方米的小木屋正加紧收尾。“这是我们引进试点的第一个共享茶室,配备茶具、茶叶,茶客可以通过扫码下单,自助泡茶。我们打算在村里的各个闲置空间推广建设。”蔡佳练说。

利用特色景点打造户外休闲点,对接学校在村里开设户外写生基地,吸引书画艺术工作室进行采风……如今,茶村风貌不断被艺术“相中”,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丰厚资源。

就地取材出新彩

“除了引进艺术,我们更支持、鼓励村民变成‘手艺人’。”柏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晓棠说。

在柏柳村口,有个古树茶园,面积虽不大,却别样精致。推开栅栏门,各色品种的老茶树琳琅满目,还有一些老物件点缀其中,质朴而不失雅趣。

“这个院子和我的白茶一样,主打的就是原生态,原汁原味。”园主陈金池在外打拼多年,于2010年回乡,策划打造了这座茶园,并花费大量时间走遍福鼎的茶山村落,收集众多老茶树品种,最终将2000多株老茶树栽培于此,作为福鼎白茶“基因库”。

院中的许多物料,也都是陈金池就地取材制作而成。废弃的旧轮胎、小河边的石头、老树根等,在陈金池手中“变废为宝”,成为实用又美观的装饰品。

“起初我们并没有什么文创概念,就是兴趣使然,想通过自己的手艺,把院子打理得更好看一些。”陈金池说,美丽的庭院景观,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也带动他的茶叶生意风生水起。

刘晓棠介绍,文创基于本土的文化基因,而村民最了解本村情况,最能挖掘其中的“闪光点”。

走在村里,一座“古茶亭”尤为显眼,茶旗飘飘,古厝亦是农家乐。店主张智化是柏柳村女婿,招待来客时总会热情地讲解村里的历史,并与大家交流自己的“作品”。

“我们以‘茶’为主要元素,创新老银针泡酒、银针炖土鸡等茶膳,我自己平时也喜欢倒腾一些新玩意。比如,将废弃的水樟树根制作成夫妻茶台,用废弃酒瓶制成花盆等,让游客可赏、可憩。”张智化说。

眼下,闲不住的张智化又琢磨出一个新想法:在茶山中培育一个“养吧”,兼具民宿、茶室等功能,并开辟一个文创空间,容纳更多可能性。

以文创思维激活茶村新“IP”,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随着“文创”思路愈发明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手作大军”,在保留村落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稍加改造,让村里处处都是景观。

“我们希望以文创为切入点,多方面展示古文化、古建筑特色,加大对福鼎白茶发源地的文化宣传展示,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打造有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茶村。”刘晓棠说。

(来源:福建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承古拓今,柏柳激活白茶新“IP”

沿着盘山路,盘桓许久,来到“中国白茶第一村”点头镇柏柳村。

驻足村中,古道悠悠,漫山茶园满披翠华,550多年岁月于古宅、古民居、古门楼中沉淀。然而,这个拥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的茶村,也曾悄然沉寂为众多传统村落中的普通一员。

近年来,柏柳村以“新旧共生”的方式,将古民居改造成展示馆、店铺、茶馆等,活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创产品和文旅项目,承古拓今,生生不息。

艺术入村创意浓

柏柳村隐于山间,没有名胜景区,要靠什么吸引人气?

柏柳村

在一次外出学习中,柏柳村党支部书记蔡佳练发现文创开发呈现井喷态势,新模式、新玩法层出不穷。“茶文化是否也可以与艺术结合?”蔡佳练思考着,如何将柏柳村与文创“牵线”。

一回村,蔡佳练就召集村民们展开一场场“头脑风暴”。“利用茶元素打造手工艺品进行展示。”“把一些古建筑修旧如旧再利用。”“邀请艺术家们入驻合作。”……

打开思路,也就找到了出路。

柏柳溪畔,一条古驿道贯穿全村。彼时,驼铃声响,街旁店铺林立,商贾如云,堪称“茶马古道”。随着时光流逝,这条老街大批旧宅闲置废弃。柏柳村适时启动“白茶体验馆”项目,整修盘活闲置宅院,配套鹅卵石道路、仿古路灯等。

“我们正在对接引进专业的文创团队,将整条老街打造成集文创、民宿、茶产业于一体的商业区。”蔡佳练表示,让好的创意在乡村落地,可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老街旁,有一幢清末大厝“白茶古作坊”,是当地特色鲜明的古建筑。庭院深深,茶韵犹存,为14岁的绘画爱好者林智轩带来不少创作灵感。一有时间,他就从市区来到这里,进行富有“野趣”的艺术创作活动。

白茶古作坊

最近打算以茶元素和古村落风光为主题,在鹅卵石和陶瓷上进行绘制,展现茶村的历史变迁。林智轩

正是秉持着对茶村历史文化的深深情怀,既是村民又是绘画艺术工作者的林德务,也开始积极邀请艺术创作、传统工艺等领域的艺术家们入驻,让艺术和村落“黏合”,打造乡村艺术聚落。

研学写生活动

艺术进村,唤醒了乡土之美。在村里,跨界融合的探索越来越多。

在柏柳村22景之一的“右逗虹腰”,山林树影掩映之间,一座16平方米的小木屋正加紧收尾。“这是我们引进试点的第一个共享茶室,配备茶具、茶叶,茶客可以通过扫码下单,自助泡茶。我们打算在村里的各个闲置空间推广建设。”蔡佳练说。

利用特色景点打造户外休闲点,对接学校在村里开设户外写生基地,吸引书画艺术工作室进行采风……如今,茶村风貌不断被艺术“相中”,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丰厚资源。

就地取材出新彩

“除了引进艺术,我们更支持、鼓励村民变成‘手艺人’。”柏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晓棠说。

在柏柳村口,有个古树茶园,面积虽不大,却别样精致。推开栅栏门,各色品种的老茶树琳琅满目,还有一些老物件点缀其中,质朴而不失雅趣。

古树茶园主人陈金池(中)在美丽庭院中招待来客

“这个院子和我的白茶一样,主打的就是原生态,原汁原味。”园主陈金池在外打拼多年,于2010年回乡,策划打造了这座茶园,并花费大量时间走遍福鼎的茶山村落,收集众多老茶树品种,最终将2000多株老茶树栽培于此,作为福鼎白茶“基因库”。

院中的许多物料,也都是陈金池就地取材制作而成。废弃的旧轮胎、小河边的石头、老树根等,在陈金池手中“变废为宝”,成为实用又美观的装饰品。

“起初我们并没有什么文创概念,就是兴趣使然,想通过自己的手艺,把院子打理得更好看一些。”陈金池说,美丽的庭院景观,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也带动他的茶叶生意风生水起。

美丽庭院一角

刘晓棠介绍,文创基于本土的文化基因,而村民最了解本村情况,最能挖掘其中的“闪光点”。

走在村里,一座“古茶亭”尤为显眼,茶旗飘飘,古厝亦是农家乐。店主张智化是柏柳村女婿,招待来客时总会热情地讲解村里的历史,并与大家交流自己的“作品”。

古茶亭

“我们以‘茶’为主要元素,创新老银针泡酒、银针炖土鸡等茶膳,我自己平时也喜欢倒腾一些新玩意。比如,将废弃的水樟树根制作成夫妻茶台,用废弃酒瓶制成花盆等,让游客可赏、可憩。”张智化说。

夫妻茶台

眼下,闲不住的张智化又琢磨出一个新想法:在茶山中培育一个“养吧”,兼具民宿、茶室等功能,并开辟一个文创空间,容纳更多可能性。

以文创思维激活茶村新“IP”,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随着“文创”思路愈发明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手作大军”,在保留村落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稍加改造,让村里处处都是景观。

我们希望以文创为切入点,多方面展示古文化、古建筑特色,加大对福鼎白茶发源地的文化宣传展示,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打造有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茶村。刘晓棠

来源:福鼎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亲自上茶山,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你“茶山行”了吗?

如今,甭管喝茶与否,谁的朋友圈里还没有几个出游茶山的召唤呢?

不止卖茶的商家,做茶培训、茶美学、茶空间甚至跨界旅行社的,都陆续将“茶山行”纳入了业务范畴。

愿意买单的消费者,不少。

1、茶山行,挺流行。

有爱旅行的,网红景点看腻了,茶山茶园自然清新自有其魅力。

近年来茶区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再加上很多茶区本身就是景区,观景、体验两不误。

有爱茶的人,对茶区、源头心向往之。

看茶树,逛茶园,了解做茶流程,甚至亲自上手采茶、炒茶...都是极有意思的新鲜体验。

此外,还有部分是——偏实用主义,且对茶叶市场缺乏信任。

这茶叶产地正宗吗?价格虚不虚?花高价买真的值吗?我的钱会不会都给“暴利”的中间商做了贡献?

他们的心底藏了十万个疑窦。

这也成为一些人或自由行或参团去茶山的主要原因。

在这部分消费者看来:

亲自上茶山下茶园,在源头店铺、茶农家里直接买茶最划算。

首先茶叶肯定正宗,而且可以现场试喝对比,又能“杜绝”中间商赚差价,三全其美!

事实真的如此吗?

2、去源头、茶农家里,就一定能买到好茶?

茶区行,目的不同。

但如茶百科上文所说,部分人,主旨是买好茶。

未必是差钱,是市场上没有好茶吗?也不,关键在“放心”二字。

都源头了,能不真吗?看得见喝得着可着挑,能不好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很骨感。

好茶的背后,是原料、工艺的叠加。

在源头,原料分三六九等,做茶师傅的技艺更分高下,同是本地茶农,制成的茶也有好有坏。

而且机械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相对更先进的设备条件也在对茶叶品质产生着影响。

更勿论,各茶区、茶叶市场上可能都会有的一小撮不良人士了。

乌牛草冒充西湖龙井,外地白茶冒充福鼎白茶,外山冒充内山的,不知名寨子的茶冒充冰岛老班章...

这种情况下,别说好茶了,“真茶”都难。

源头好茶多,可买到真正的好茶,需要时机,更需要慧眼。

在三月的福鼎,茶百科见过去买新白茶的,优质的、好喝的日晒白茶。

买得到才怪,你再不惜重金,奈何茶农、茶厂它没有呀!

再说,时间对了,就能选到好茶吗?

真正能在眼花缭乱的茶样中觅得高品质茶的,恐怕还是少部分人。

不妨坦诚自问:我,有这个能力不?

3、源头买茶,一定更便宜?

在部分人的逻辑里,原产地、茶农家买茶,没有(尽可能少)中间商赚差价,肯定能便宜不少。

茶百科深度行走茶区的经验是:还真未必。

信手就能拈来的几个原因供参考:

其一、量大、稳定的交易关系,才更有优势。

在源头,自己做茶且品质上乘的茶农,不多。

更重要的是,人家一般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或是规模化的厂家,或是专业做茶的茶商、公司等。

保证每年销路稳定,能走量互惠互利,彼此信任甚至投缘,才是拿到好价格的奥义。

反观茶季里更多走马观花的普通消费者,买茶大多是为了满足日常品饮需求或给亲朋好友带伴手礼。

好茶本就不愁卖,没有私交,你要的也不多,凭什么更便宜给你呢?

其二、货卖识家,好货不便宜。

源头买茶,可选择的余地貌似很大,但其实鱼龙混杂,挑战性也更大。

你未必信任每一家茶农,总想走走看看,多对比几家。

而这些年茶农也见多了犹疑不定的“观光客”,鲜少一上来就亮出自家宝贝。

白白耗费很多时间精力。

如果你曾深入和源头茶农们相处、聊天,就会发现:相比钱多人傻,或是一味贪便宜,他们还是更喜欢“懂点茶”的消费者。

真诚点,具备基础的品质分辨能力,了解基本行情不乱砍价,会很受欢迎。

虽然好茶价格不便宜,但保证不会买的更贵,也不错。

其三、隐形成本可能被你忽略了。

茶区里,除了茶多,就是人多了。

尤其是每年春茶季,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友、游客...一股脑儿涌向茶山,那叫个人从众。

车马费、住宿费、吃喝拉撒费,时间、精力、被套路的风险,诸如此类或显或隐形的开支成本,是否计入买茶钱?

不算,显失公平,算,好像也是笔糊涂账。

只不过,大概率比你在市场上、靠谱商家那儿买好茶更费钱。

4、茶山行,更建议你这样做。

钱包充实了,交通便利了,难得清闲了,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是极好的。

不妨七分看风景,三分为体验买个单。

至于买茶,特别是期待买好茶、低价买好茶的,建议适当调整下心态。

采茶、做茶、选茶,这些专业的事情,不妨交给专业的人。

来源:茶百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