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绿雪芽价格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绿雪芽老白茶,我们在喝它的什么?

还有2天的倒计时,就要进入到2019年了,每年这个时候,作为绿雪芽白茶资深爱好者的茶友又要开始偷着乐了,因为,每年的元月1号就是绿雪芽白茶调整价格的时间,上涨幅度在30%。这可比把钱存银行来的实惠多了。

是什么在决定绿雪芽白茶叶价格的呢?茶叶价格也是由茶叶价值决定的,为什么很多名优茶,名山名寨茶它的价格非常高,除了它稀少稀有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它的本质好——茶叶品质,品质高的茶叶价值一般不会太低,那么茶叶价格自然也就高。天湖茶业传承九牧林——西河堂百年的制茶工艺历史以及福鼎千年的茶文化底蕴,融福鼎文化、白茶文化、太姥山文化、绿雪芽母树文化于一体,秉承“传世白茶 源制纯粹”的品牌理念,全面塑造中国传统白茶品牌——绿雪芽

绿雪芽,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茶之一,国家一号良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的始祖,早在明代就已盛名。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就有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运售国外,价同金锊。”

为何这些年绿雪芽白茶价格一直在涨,而且从不降价销售呢?

首先,物以稀为贵,茶叶越来越贵与茶资源有限是密切相关的。茶叶稀少品质独特并且又好,那么必然成为抢手货,价格也会水涨船高。绿雪芽白茶具备这样的特质。

对茶叶本身的口感滋味确实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好的茶叶价格也就越来越贵。绿雪芽白茶淡而不雅,随着储存年份的增长,变化无穷。

再则,茶叶价格上涨与市场的是分不开的。市场经济在变动,货币流通在加快,物价在上涨,所以茶叶价格也会随之而涨。白茶称为“可以喝的古董”,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存新茶,喝老茶已成为当下饮白茶的品饮方式。那么老白茶我们究竟喝它的什么呢?

一、醇厚味道

绿雪芽老白茶,即贮存多年的白茶(7-10年),白茶在多年的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香气成分逐渐挥发、汤色逐渐变红、滋味变得醇和,茶性也逐渐由凉转温。

绿雪芽老白茶的各种滋味里,醇厚应该是最常见的了。醇厚不等于浓厚,茶汤的厚度和浓度并不相同,厚是老白茶质地的关系,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你感受到的浓厚饱满的感觉,就是老白茶的醇厚。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时,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在口感上就会有这样的表现。

通常醇厚饱满的茶汤,品饮起来有两种情形:一种谓之甜化感;一种谓之粘稠感,都是醇厚饱满,却有高下之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工艺的不同,仓储的变化,更多在于时间的沉淀。 

有人也称醇厚为饱满度、压舌感、甜化感等等,其实都是老白茶茶汤入口之后醇厚的表现。醇厚,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温暖;老白茶的醇厚,则给人一种纯粹的自然。

二、润度

老白茶很难喝懂,很大一个原因是它那令人讨厌的仓味或堆味掩盖了它令人愉悦的汤感和滋味。

诸如生津、回甘、醇厚、丝滑、陈香等等优良的老白茶指标,如果一款老白茶新制出来或存放年份较短,一般品者很难从仓味、堆味较重的老白茶中品出这些优良指标。

润度也是一款优质绿雪芽老白茶必须具备的指标之一。何为润度?润度指入口后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这个润度常存于优质的绿雪芽老白茶,一般老白茶很难达到品饮过后给人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感受。

所谓好茶三润:入口润,含着润,喝完润。绿雪芽老白茶的味道在经过长年存放后,口感变得更加化、滑,润汤感,口腔感觉柔软、浓稠,韵味缠绕。新白茶里面一般很少出现丝滑和陈香,但润度还是有的。

三、丝滑

料底好工艺没问题的绿雪芽白茶,精心存放若干年后,变得稠滑,准确的词汇应该用“丝滑感”来形容,因为稠与厚有关,好的绿雪芽白茶在初生阶段就有醇厚的特点,但醇厚可以是“砂化”、“饱满”,却未见得便是“稠”。

稠是一种黏糯感,像自己的味觉感知器官被无数的小气泡包裹住,老白茶要达到“稠”的程度,和“滑”一样,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打磨,故在此篇中合二为一,称之“稠滑”。

稠滑是好的老白茶的共同特点,绿雪芽老白茶的茶汤,啜饮之后进口腔,会在口腔内形成一种柔软的流动,自己的舌头像被上好的玉石所温润,与顶级的丝绸从肌肤上滑过的感受相同。茶汤在口腔中不停的来回打转,途径喉咙的时候,顺流而下,没有任何阻碍,直抵心田,在胃里散开,温柔地抚摸着每一个细胞,被温滑的老白茶的茶汤所包裹,整个喉咙感受着茶汤经过之后的愉悦,丝滑无比,令人心动。

一款喝起来“稠滑”的绿雪芽老白茶,一定是经过时间岁月的积淀,茶叶内含物质充分陈化、交融…毫无疑问,它已是经历又一次脱胎换骨的老白茶了。

四、陈香

越陈越香,这是形容老白茶特点的最佳“标签”,然而,“越陈越香”不能完全按字面上来理解,尤其是那个“香”,是形容陈年存放的绿雪芽老白茶达到了一种最美好的状态,饮之让人有一种“古老”、“莫名”的美感,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鼻子嗅到香,它当是香气、滋味、韵味和体感的综合体验,与其说这是陈香,不如称之陈韵更加合适。

这种陈韵一般是陈化7年以上的老白茶才有,7年以下的老白茶,充其量只能称之为陈味、老味。

陈韵,陈味、老味、陈香,这几个词都跟年份有关,年份要久了才会可能用以上这几个词来描述。简单解释便是:绿雪芽白茶适合长期保存,存放到一定年限呈现出美好的香气和滋味,我们就统一叫它作陈香。

 

有这几种口感的绿雪芽老白茶,必然是从原料的选择开始把关,经优良的陈化、合理的仓储和漫长的年月积累,这期间任何一关口稍有失误,存的老白茶就要减分了。如果您有幸存有这样的绿雪芽老白茶,请倍加珍惜。


白茶龙头“绿雪芽”登陆“爱茶之都”

 

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一直保持低调的姿态。今年,茶行业深度调整,白茶也借势稳步布局发展。2016年白茶产量1.1364万吨,比增9.3%,涉茶总产值35亿元,增长21%。白茶价格与销量处于一个平稳上涨的态势。

(绿雪芽旗舰店开业现场)

 

而广东省东莞市是中国茶叶集散地,是茶叶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后发酵茶仓储与陈化地。白茶与普洱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浓,其药用价值也就越高,这也是白茶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基础。从目前老白茶的销售调研来看,3至5年的白茶较为流行,7至8年的白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品饮价值。

 

(绿雪芽旗舰店开业现场)

 

随着人们对白茶这种功效价值认识的加深,其市场地位近年也在逐步上升,释放巨大的升值潜力。白茶品牌布局东莞,配合藏茶之都优质的仓储环境,也将促使白茶市场将持续走强。

(绿雪芽旗舰店负责人)

 

白茶龙头品牌—绿雪芽旗舰店登录东莞

2017年5月14日,天湖茶业—绿雪芽东莞旗舰店,茶语妙韵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绿雪芽华南运营中心李榕;中国贸易促进会东莞市委员会副会长周雪华;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东莞市中小企业发展与上市促进会会长陈启明等嘉宾、茶人出席仪式并为活动剪彩。

(绿雪芽旗舰店开业现场)

据悉,绿雪芽东莞旗舰店,茶语妙韵位于藏茶之都东莞,万江石美永灿茶叶城,该旗舰店的入驻东莞,有利于福鼎白茶的品牌宣传和进一步提高福鼎白茶的知名度,同时标志着福鼎白茶已开始全面布局东莞市场。

 

“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是对白茶保健功效最好的诠释。对于目前都市生活的人群,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绿雪芽旗舰店开业现场)

 

据绿雪芽公司负责人介绍,加工白茶的时候,黄酮含量提高16.2倍,因此长期品饮白茶有抗氧化的效果,可以抗衰老以及抑制皮肤癌等作用。

 

绿雪芽旗舰店开业庆典已圆满结束。最后预祝绿雪芽旗舰店在今后的事业上稳步发展,生意兴隆,共同发展茶行业的未来!

 

 

福鼎白茶史 | 从志书、古诗文见证茶业发展

关于福鼎茶业,我们可以从志书、古诗文中寻找踪迹,从茶叶种类及其变迁中看到演变,从茶叶的贸易中看见兴衰,从福鼎重要的茶人、茶行中了解过去,从民俗中感受茶叶的文化底蕴,以及从与茶业发展关联性的人和事中再次读懂福鼎的茶业发展。

我们将分几个篇章从以上这些角度分别来叙述福鼎的茶业发展历史,今天,我们就从志书、古诗文开始。

01

福鼎白茶

清乾隆四年(1739年)从霞浦县划出望海、遥香、育仁、廉江四里独立设县;但据考古学家对境内新石器遗址的研究,认为早在五千多年前这片土地就有人类活动。这与相传尧时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儿麻疹的传说提供可能的现实条件。

古老白茶制法被认为是生晒的茶叶,也有学者认为最早出现的茶叶应当是白茶。福鼎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港口,为茶叶对外贸易提供便利,茶叶进入贸易流通期,可追溯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历史上出现的茶叶种类很多,根据市场需求,不同时期,出现过古白茶,白毫银针白茶,莲心米和白毛猴绿茶,白琳工夫、红茶标红茶,平阳黄汤黄茶,茉莉花茶等。清朝至民国时期,广商(广东的茶商)、闽商(福州、泉州的茶商)在福鼎采购茶叶并运往广州、福州、泉州等地,再销往国外。

福鼎的白琳、桐山、店下、巽城、点头涌现出一大批茶商、茶行,如邵维羡、梅伯珍、袁子卿、吴世和、广泰、广顺、协和隆、喻秋记、张元记等,民国期间茶叶的繁荣引起了国内知名茶专家吴觉农、庄晚芳、陈椽、张天福的重视,促成了福鼎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建有三个国营茶厂。

茶箱花(茶叶出口木箱上的印花)图片来源于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

02

历史白茶

《福建省乡土志》载:“早在唐代,闽东、闽北已开辟了许多茶园。”《新唐书》载:“唐朝贡茶地区有:江南道……福州长乐郡。”(当时福鼎属长乐郡)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用《永嘉图经》的一句话:“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产地。”《永嘉图经》是隋唐时期的温州地方志,可惜已经失佚,但这个时期的永嘉县只在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间存在。陆羽的茶经记载,让我们获得一个重要信息,太姥山的古白茶早在隋朝时就已被外人所知。

据央视报道,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距今一千多年前宋朝的茶叶,更让大家惊奇的是,这些千年以前的茶叶还是茶叶中少之又少的极品白茶。白茶出现在北宋时期的西安贵族阶层,进一步证明了白茶在唐宋时期就已生产。

明嘉靖版《福宁州志·食货·贡辨》(1538年)载:“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明嘉靖以前,福鼎茶人把制造白毫银针的芽茶收购价格与制造叶茶的白牡丹价格区别开来,这也是十分珍贵、难得的志书上关于茶价格的记载,表明明代茶叶早已进入贸易时期。

明田艺蘅《煮泉小品》(1554年)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明确指出,以日光萎凋生晒芽茶为最佳。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陆应阳《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说明绿雪芽名称早已问世。

明代学者谢肇淛(1567~1624)《太姥山游记》,全书共三卷,成书于1609年。志中有多处关于太姥山产茶的记载。如:“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白箬庵……在摩霄峰背,有径路可达……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明确了太姥山周边的村民种茶砍柴为生,距离太姥山5华里的村庄,就有大片茶园。

谢肇淛的诗作里有许多是写茶的,如《天源庵》:“清溪环竹屋,不觉类禅关。酌此庵前水,遥看天际山。棋声春院闭,鹤梦午松间。借问僧何处,采茶犹未还。”在他的带动下,同时期文人骚客,如周乔卿、陈仲溱、林祖恕、崔世召、于灃、萧如玉等莅临太姥山,也写下大量关于茶或茶人的文字。

明末清初周亮工《闽小记》(1655-1662)载:“太姥山茶,名绿雪芽。”绿雪芽就是现在太姥山上鸿雪洞旁可见到的福鼎大白茶古树。吴振臣《闽游偶记》:“太姥山亦产茶。名绿云芽者最佳(“云”估计是作者笔误)。”清嘉庆版(1807年)《福鼎县志·物产》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有绿雪芽茶的记载。清代的志书和文字告诉今人“绿雪芽”是当时茶叶的著名品牌。民国时期的学者卓剑舟在《太姥山全志》中,对绿雪芽作这样诠释:“绿雪芽,今呼为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外国,价与金埒。”可见绿雪芽(今白毫银针)珍贵程度。

清乾隆《福宁府志·物产》(1762年)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罗,以宁德支提为最。”明确指出白琳出产好茶,这是茶市形成的必备基础。白琳位于福鼎中部,是全县的交通枢纽,古官道穿过其中,宋代还有驿站。更为重要的是集镇距离内海码头——后岐码头比较近,只有5华里,为茶叶海上运输与贸易提供了便利,后岐码头在19世纪成为福鼎最繁忙的码头之一。白琳工夫红茶的繁荣也就在这个时期。同治年间,闽浙总督兼摄福建巡抚卞宝第的《闽峤鞧轩录》(1869年)载:“福鼎县,物产茶。白琳地方为茶商聚集处。”

清光绪版《福鼎县乡土志·十五都分编》(1906年版):“福鼎出产以茶为大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毂击,居然一大市镇。”

清光绪版《福鼎县乡土志·户口》(1906年)“……总核近年来本境土著流寓,共四万户有奇。鼎民皆汉族,无旗户,男十四万六千余口,女九万四千余口。虽然利兴弊除,庶乃可保。福鼎出产,以茶为大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毂击,居然一大市镇。比来亏折者众,开庄采办廖廖数十家而已。”在清末,茶商受国际茶叶市场的影响,亏本破产者比较多。

《福鼎县乡土志·十四都分编》“举州一带,多植茶,谷雨一过,人行路中,茗香扑鼻。”在清代的十四、十五都正是如今白琳、点头一带村庄,它包括现在大坪、后坑、翠郊、叶举、牛埕下、棠园、莘洋、石床、梅山、桃枝坑等村。

《福鼎县乡土志·商务表》载:“白、红、绿三宗,白茶岁二千箱有奇,红茶岁两万箱有奇,俱由船运福州销售。绿茶岁三千零担,水陆并运,销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从商务表看,红茶、绿茶的产量高,白茶产量低,详细说明出产茶叶的品种、数量、销区、运输工具。换算后,白茶约40吨,绿茶150吨,红茶400吨。

《福鼎县乡土志·物产》载:“茗,邑产以此为大宗,太姥有绿芽茶,白琳有白毫茶,制作极精,为各阜最。”福鼎的大宗物品出产就是茶类,白琳的白茶质量最佳。《福鼎县乡土志·十九都分编》记载“茗洋为产茶名乡”。除了白琳、点头、磻溪等地产茶,还把贯岭镇茗洋村列入当时的重点产茶地。

《福鼎县乡土志·睦》载:“林嗣元,字士雄,巽城人,国学生。……宁帮茶商公所,鸠资创立,并订新规,同业便焉。同治纪元,诏举孝廉方正加待诏衔,时年八十有五。”《乡土志》对林嗣元这个人物的记载比较详细,在同治纪元(1862年)前就筹资创建茶业同业公会,从侧面可以说明福鼎在清末茶业的繁荣。

1933年周梦虞著《民国福鼎县志》之《第四自治区分编》:“……出产有茶、竹、木、纸、炭等,而尤以茶为大宗,各乡之拥巨资开高第者,半由茶叶起家。白琳为闽、广客商荟萃地,尤以茶市中心。本邑凡百销场之喧寂,悉视琳山茶利之盈亏,其关系綦重,有如此者。”第四区就是包括白琳、磻溪等地,茶叶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

1942年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载:“陈焕,湖林头村人,光绪间孝子,家贫。一日,诣太姥祈梦,姥示种绿雪芽可自给。焕因将山中茶树移植,初年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价与金埒,焕家卒小康。自是,种者日多。至民国元年,全县产量达十万斤矣。”

《中国茶树品种志》记载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栽培历史:“福鼎大白茶又名白毛茶,简称福大。……产地及分布: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福鼎大毫茶简称大毫。……产地及分布:原产福鼎市点头镇汪家洋村,已有百年栽培史。”

来源:华茶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