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伏茶的价格

找到约5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大益茶史03】后邹炳良时期,晚节不保的卢厂长与知性茶后阮殿蓉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1996年,邹炳良卸任厂长之前,为勐海茶厂指导的最后一项工作,便是成立了“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是勐海茶厂历史上的首次改制。

1996年,57岁邹炳良老先生决定退休,卢云成为被选举为继任厂长。卢云是大益历史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不同于其他领导人,每当我们提起范和钧、唐庆阳、邹炳良这些人,都是牛逼,我次奥,厉害,得劲儿!光辉事迹不胜枚举,无一不是业界泰斗。但是卢云接手了勐海茶厂之后,凭借自己的骚操作让自身的口碑毁誉参半。卢厂长的存在,让人们看到大益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犯错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勐海茶厂,因为卢云而更具传奇色彩。

1957年,邹炳良18岁进厂的那年,我们的卢厂长出生在云南省的建水县,1974年高中毕业,成为一名下乡知青。显然,卢云是不安心在乡下呆着的。1978年,成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主修茶学专业。直到1982年,卢云本科毕业,顶着高材生的光环,主动要求分配到勐海茶厂工作,由此可见,卢云对茶,是发自肺腑的喜爱。

短短两年时间,卢云凭借自身的学霸特质,先后担任茶厂技术员、质检科长、工程师等工作,并于1984年被安排在主管质量、生产、设备的副厂长职位。当时的卢云,不过27岁,金灿灿的履历让卢云意气风发,成为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更有不少少女喊出“嫁人就要嫁卢云”。“卢云我要给你生猴子”的豪言壮语。

前文提到邹炳良先生创立了大益品牌,但是最终手绘商标的图案的却是我们这位继任厂长,因此,大益的商标,经历了两位厂长的共同创造,更像是一个接力棒,邹炳良卸任前,必然会叫卢云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场王朝更迭的会谈。57岁的邹炳良看着39岁的卢云,眼中都是自己曾经的样子,看着自己一手栽培的少年逐渐成长,必然疼爱有加,邹老对卢云,充满了无限期待。

办公桌前,两盏对立的茶杯,一壶邹老亲手调配的熟茶

邹:小卢啊,进厂多少年了?

卢:自1982年,今年已经是14年了

邹:很快啊!一转眼,当初的小伙子已经有点秃了,这么多年,你辛苦了。

卢:承蒙厂长厚爱,一切都是源自自己对茶叶的热爱,辛不辛苦的什么的,不存在的。

邹:正是看中你对茶叶的喜爱,我们才愿意一手栽培你,我们相信,只有真正喜欢茶的人,才能带领勐海茶厂发光发热,才会让勐海茶厂,诞生出更多的可能。我接手茶厂的时候,已经45岁了,大家都说我还年轻,你今年还不到40吧,你比我当时可年轻多了,茶厂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带着茶厂好好干!不要辜负我们一帮大哥的信任。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卢:厂长放心,定不负所托!小卢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谈话结束,邹老在卢云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欣然的微笑。

邹老留下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而且1996年的时候,得益于茶厂股份改制,政企分开,厂子的活力提高,员工们安居乐业,本可算作邹老留给卢云的第一个锦囊。只要好好做茶,即使任期没有创下丰功伟绩,但作为厂长,后半生的衣食无忧,基本没悬念,晚年请人写个自传什么的,也算留名青史了。

但是,卢云显然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身怀满腔热血,充满了远大抱负与追求。深知“人生短短急个球,啊不追不罢休”的真理,上任不久之后,便将注意力放到了其他行业,先后开拓了啤酒、玩具两个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行业。彼时的中国,受“南韩财团”的影响,逐步迈入企业多元化,毕竟隔壁的韩国“三星”就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大成者,横跨政商,无限风光。但是卢云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三星的年纪仅仅比勐海茶厂略涨2岁,但是三星的多元化是基于本国情摸索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经验与韩国市场更高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之下,短短“五十余年”的勐海茶厂还是太过年轻了,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国内的竞技发展水平,甚至是浩瀚的国土面积,都难以支撑勐海茶厂的多元化建设。

· 可望不可即的三星商会

多元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勐海茶厂啤酒玩具业务不景气,大量的投入无法收回,企业连年亏损,走向了破产的边缘,1998年,上面实在看不下去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卢云下马就情理之中了。

当然,卢云并没有忘记勐海茶厂的本质任务——做茶,7262便是卢云任期的得意之作,尽管坊间有人认为邹炳良时期7262就已经诞生,但是大规模生产和推广都是卢云的指令,7262于1996年试生产,1997年小批量生产,1998年底勐海茶厂的高等级毛料库存盘点(五级以上)一个158吨,这就为7262的定型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把高等级熟饼7262推向市场后,它作为常规熟饼当中的高端产品受到了茶商和消费者的普遍接受和好评。因此,在遍地都是普洱之父的茶圈,将卢云称为7262之父,没毛病。

随着卢云卸任,勐海茶厂踩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我们在这里按下暂停键,继续同步卢云的故事,毕竟卢厂长后面的故事更让人唏嘘。

卢云卸任之后的两年,依旧担任着勐海茶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的工作。后来,他主动要求调离勐海茶厂,到云南省外贸厅的一个下属公司工作。即使不在勐海就职,卢云对勐海也具有非凡的感情,面对07年普洱大跌,卢云也面对媒体站队大益:“‘大益’的品质是没有问题的,当茶价涨到某个高位,没有人再以更高价格购买时,价格回调就在所难免,这也是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然而,这样一种正常的价格回落现象,却被部分媒体频频加以“崩盘”、“缩水”等词。在卢云看来,这背后必然有一只看不见的利益“黑手”。

作为后人,一边感叹卢云的高瞻远瞩,一边感叹市场的宿命,总是在轮回。

同样是2007年,卢云与陈晓玲,雷兴勇一同创办起了上乐茶叶,因为是借资注册,账上的1000万元在注册之后便被转走,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三名合伙人以“非法集资”的形式,一边以高提成招募业务员,一边由业务员向社会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谎称上乐公司实力雄厚,并极力宣扬卢云作为上乐公司董事长,在茶叶界有着极高的名声,他能够保障上乐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品质好,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可怕的是承诺除了收回投入的本金外,还可获得按合同约定的7%至51%不等的高额利润回报。但那一年,普洱崩盘了在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九个月时间,上乐茶叶与406人签订了茶叶购销合同637份,共骗取集资款1080万元,并将集资款挥霍,直至东窗事发,卢云与陈晓玲玩起了人间蒸发,留下一堆烂摊子给雷兴勇,这也让雷兴勇挨了不少的皮肉之苦。

· 网传卢云照片,未考证

2010年,陈晓玲与卢云被捕归案,三名曾经的合伙人再度见面,雷兴勇因背黑锅,与二人已是水火不容,三人在法院互相推卸责任。严重拖延了庭审时间,最终,一审结果认为,三人虚报注册资本罪、诈骗罪成立,两罪并罚,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三人不服上诉,二审的结果认为,三人罪名没有问题,涉及卢、陈二人态度恶劣,被加刑到16年,雷兴勇则维持原判。

· 三人庭审照片

这个时候的卢云,已经53岁了,16年的牢狱之灾,意味着即使熬到出狱,也将近古稀的老叟。16年,对于社会而言,可以让科技飞速发展,对于大益而言,可以熬过8名卢云这样的厂长,对于卢云本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场无期徒刑,这一生的终点,很难再走出这厚重的铁窗了。服刑期间的卢云,真的不急了,时常伏在铁窗一侧,望向远处的天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前那个年少有为的少年,人人向往的人生赢家,曾经被邹老寄予无限厚望的自己,虽然在大益的方向领导上出现了偏差,但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晚节不保。生涯的自传是没有机会了,直到2020年末,才会有个叫做Mr茶不多的人,重新回顾他大起大落的一生。这一切是因为贪婪吗?欲望吗?卢云将用剩下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已经不重要了。2014年,服刑仅4年卢云因病去世,享年57岁。

彼时,海湾茶业的空旷总经理办公室,邹炳良是否会泡上一壶卢厂长的经典作——7262,再次将两盏茶杯对立而放,想到14年前的那一场会谈,想到那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人,邹老必然少不了一声叹息。

· 暮年邹炳良

现阶段的材料,大部分都会隐去卢云卸任之后的故事,但我选择保留,陈述事实,没有人是一帆风顺,也没有谁一辈子都正确,功过无常,才是人生,这样的卢云,难免被打上晚节不保的标签,但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也希望卢云的一生,能起到更多警世的作用。

以上,卢云的故事告一段落,让我们回到茶厂这边,1998年,茶厂已经来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但凡一个稍微懂茶的人,都不会乐意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力挽狂澜。西双版纳自治州脑洞大开,大腿一拍,决定另辟蹊径,既然懂茶的不愿意接手,那我们找个不懂茶的来!

于是,政府的一纸批文,寄到了「中外合资云南振思铁合金厂」党支部书记处,收信人叫阮殿蓉,一名回族女性,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读EMBA学生。于婚后辞去了“律政俏佳人”的工作,随丈夫安家勐海,享受着相夫教子的乐趣,过着精致的小女人的生活。

· 阮殿蓉

然而随着委任状的认命,阮殿蓉不得不接过勐海茶厂这个烫手的山芋,这个时候的阮殿蓉,不过30岁,虽然出身茶叶世家,但是家里并没有强制她学茶,所以,阮殿蓉是一名标准的茶叶小白 ,连红茶绿茶都分不清。置身于勐海茶厂数百名员工之中,年龄小于阮殿蓉的,不过了了10人。大家不妨联想下周遭30岁的女性,大多然后将她们联系成茅台厂长,这必然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不难想象,当时有多少人等着看阮殿蓉的笑话。

阮殿蓉上任之后,一边恶补专业知识,一边提出了三个理念:

重建勐海茶厂的企业文化、

重塑勐海茶厂的企业形象、

重铸勐海茶厂的企业精神。

“初到勐海茶厂时,整个茶厂的生产规模为7500吨,实际产量为3000吨左右,以滇红、滇绿为主,当时的普洱茶产量只有600吨到800吨,只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阮殿蓉面对的现实是,全厂账面上只有8000元,欠茶农的茶款达1590多万元,乡村的收购单基本都是白条。无奈,阮殿蓉带领三个人,利用12天的时间,跑遍了勐海茶厂的东北、西北、华南市场。这一跑让她发现了勐海茶厂的怪现象:“红茶及绿茶每生产1公斤要亏损1到2元,产量却很大,普洱茶略有盈利,却生产得少,出现供不应求。”

经过一番考察,阮殿蓉立即停止生产滞销的红茶、绿茶,并将红茶、绿茶车间改造成普洱茶车间,为此后勐海茶厂扭亏为盈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9年,恰逢云南99世博会,阮殿蓉董事长当时担任国有勐海茶厂企业法人,为响应政府号召,提高食品生产质量,阮总向国家相关单位提交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申请。随后在抽检勐海茶厂布朗山基地原料时,发现地上有使用过的农残包装物,德国认证专家因此一票否决了勐海茶厂有机茶认证申请。阮殿蓉报以专家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同时,决定与当地乡政府进行对接,用班章基地去申请有机茶许可认证。检测资料收集完成后,班章基地通过了所有检测环节,拿到了有机茶认证。于是,“大白菜”成为了班章有机的标志。众所周知,有机认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的认证,适用于所有食品,而国有勐海茶厂是茶界里第一个取得有机茶认证标志的企业。

在阮殿蓉看来,勐海茶厂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制茶企业,生产了不少号称“茶中之茶”的普洱茶精品。也就是说,茶厂本身并不缺乏一流技术人才。于是,为了能将一些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下来,阮殿蓉返聘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制茶师傅传经送宝,并请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台湾著名普洱茶文化专家邓时海教授授课。此外,阮殿蓉不仅组织人撰写以勐海茶厂为主线的第一本云南普洱茶专著《普洱茶记》,而且在云南电视台做了专题宣传片《普洱茶香勐海之上》,从文化上大大提高了勐海茶厂的知名度。终于在2001年,勐海茶厂在她手中扭亏为盈,并在当年实现了10年以来最好的业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2年1月,仅仅4年之后,阮殿蓉急流勇退,断然辞去了勐海茶厂厂长一职,离开勐海茶厂。阮殿蓉来到昆明,“照我的想法,在昆明我可以更加从容地去挑选一项工作,宁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法律诉讼工作后,阮殿蓉也难以割舍对普洱茶的追求,对邹炳良老先生退休后的寂寞感同身受,因此,本着对普洱茶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阮殿蓉在那年的6月,在昆明创办了云南六大茶山有限公司。

离开勐海18年后的今天,阮女士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从她偶尔更新的微博可以看出,阮女士使用着一机难求的华为MATE RS保时捷限量款,致力于“六大茶山”的宣传,用实际行动,成为普洱行业的布道者。

阮殿蓉之后,勐海茶厂迎来了第七任厂长——郑跃,关于郑跃的记载,网上大多就一句话,2002年~2004年,郑跃任厂长。在任期间,勐海茶厂的产品丰富而多样,很多产品是经销商订制茶,部分还是来料加工茶,这使得大益茶的辨认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无疑,郑跃带领的勐海茶厂,更像人们对卢云的期待,平淡,而又平稳。甚至连发达的网络,也难觅其宗。

再之后,2004年,之前提及的那名吴姓的男孩载誉而至。勐海茶厂也将正式以“大益”的形象走入大众的视野,当然,我们就留着下期再聊了。

秋茶共此时,值得慢慢回味!

  

茶山秋色/刘洁智摄

秋天也是值得赏玩的季节,

月正圆,蟹正肥,怎么少得了茶呢?

没有了春天的鲜锐张扬,

秋天的茶在平淡宁静中更显得醇厚与华丽,

就如同这秋天的景致,

绚烂多彩、厚积薄发,

令人回味无穷。

正得秋而万宝成,

秋天的第一杯茶喝的不仅是茶,

更是人生的况味。

国庆假期,宅家喝茶的朋友,

一起来聊聊秋茶那些事儿吧!

秋茶共此时

立秋至霜降,是中国人按时节划分的秋天,以至于很多地区有白露茶、寒露茶或霜降茶之说。由于秋天独特的气候特征,秋茶有着不同于春茶的滋味。“春水秋香”,这是来自铁观音茶的谚语,放在其他茶类,也大抵如此,说的是秋茶有着独特的香气。铁观音秋茶大多在秋分至寒露时节制作,也就是国庆节左右,此时秋高气爽,制出的茶香气高扬,以至于像铁观音秋茶的价格,有可能比春茶还高。

武夷岩茶因为产地土壤的原因,正岩产区一年基本上只采一次春茶,风化的岩层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的生长却很缓慢,为了保证春茶的产量,秋茶和冬片就几乎不采了。只有极少数人采制些秋茶,半岩以外的少量秋茶的制作也到了中秋左右,制作出来的秋茶亦是香气可人,但此时茶叶的叶张普遍比春茶薄,内含物质也略少,滋味和厚度上就欠缺了。

生长在台湾中高海拔茶山的乌龙茶,最为推崇春茶和香气高的冬茶,这些冬茶很多是在寒露、霜降时节制作的,严格说来算是秋茶。低海拔的台东地区则有产量颇多的秋茶,知名的“四季春”品种制出的秋茶,就拥有更高的香气,更亲民的价格。

潮汕地区把立秋至霜降采制的茶称为秋茶,立冬至小雪采制的称为雪片。高海拔的乌岽山几乎没有制作秋冬茶,周边海拔低的茶山则有部分秋茶的生产,也因为气温与湿度的原因,秋茶香高滋味却显得单薄很多。

潮州乌岽山上,秋茶花正浓

在云南,从9月末到11月初,恰好稻谷成熟,田野一片金黄,稻花飘香,此时也是普洱秋茶采制时节,故普洱秋茶又被称为“谷花茶”。山头古树的谷花茶的价格不到春茶的一半,品牌茶就在这时候采购原料,秋茶价格低,香气高,做成生普很有特点,拿来发熟茶,滋味也好。普洱的秋茶还要看当年的气候尤其是降雨量,一般而言产量不高。

福鼎晒茶/薛晓秋摄

随着白茶热潮,这几年福鼎与政和一带的秋白茶的产量也有增加,甚至就不同时节,还会分为立秋寿眉、白露寿眉和寒露寿眉等。立秋寿眉,香气张扬;白露之后,花香丰富一些;寒露之后,滋味略薄,香气素雅。秋天的白茶只适宜少量采制赏玩,以免影响来年春茶的产量,讲究品质的高山茶,往往不采秋茶。

广西的六堡茶,对时节更为在意,会有白露或霜降当天采制茶叶,他们相信时节当天制成的茶会和平时更不一样,香气特殊、叶形颇大的六堡白露茶或霜降茶也受到很多茶客欢迎。

也有地方就不采秋茶,在安徽祁门,当地采茶的谚语称:“春茶一担、夏茶一头、卖儿卖女不采秋茶”,祁门制作的安茶,其拼配的比例一般是“春茶100斤,夏茶20斤”,不采秋茶。

立秋之后仍旧是三伏天(多处末伏),时值花茶制作繁忙之季,茉莉与茶数窨之后,更见花香。秋季最可人者,当数中秋桂花飘香之时,此时有丹桂、金桂等等品种,制成各式桂花茶,有桂花绿茶,也有桂花红茶或桂花乌龙,尤其桂花与乌龙搭配,茶味温和,香气馥郁,有着多层次的沁人馨香。

采摘秋茶/摄影:刘榕钦

“秋燥”怎么办?

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秋茶采制时节,日极端高低温、日平均气温总体比春季低。此时的雨量、雨天的天数,秋季都比春季要少。这说明秒季水分供给要少很多,故有“秋燥”之说,而所有气候要素值波动幅度在秋季均大于春季,秋季气候比春季更不稳定。

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大、降水减少,从而对茶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有很多影响,水浸出物减少的结果是茶叶耐泡度减少,滋味不如春茶细润。

普洱的秋茶在谷花飘香时节采制

更科学的种植管理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在日照增多、降雨量相对变少的情况下,遮荫覆盖成为提升秋茶品质很实用且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这是一种通过种植遮荫树或覆盖遮阳网等措施,直接改变茶树冠层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促进茶树生长,影响并调节茶树生理代谢和生化过程的做法,从而最终降低涩度高的儿茶素的含量,提高氨基酸、糖分和果胶质含量,改善秋茶品质。

沉睡中的秋日茶园

有实验数据表明,在夏季80%遮光率时,氨基酸积累达到2.39%,秋季积累量更高,含量达到2.42%;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含量上,遮光组低于对照组;80%与60%遮光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80%遮光处理下,茶树能够获得最适宜生长的光强,从而提高秋季的品质与产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水肥管理水平,通过种植适合茶园的多样化的遮荫树、建立隔离带、通过喷灌、肥培管理等方法改善秋茶品质;另外可以通过改良茶叶加工工艺、采用新技术等方法来提高秋茶品质。

探寻秋茶的内含物质

有一句谚语:“春茶好,夏茶涩,秋茶好吃摘不得”,说的就是秋茶香好味好,但却担心让来年产量减少。

从内含物质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春茶相比,秋茶芽叶中呈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花青素等物质含量略有增多,氨基酸含量减少,使其与春茶相比显得涩味重、滋味鲜爽度要差一些。

春秋季对比,两季茶叶的水浸出物差异最大,其中春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比秋季高三分之一。

水浸出物主要包括茶多酚类、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溶蛋白等,水浸出物越多,茶汤的滋味会更加丰富,同时表现为茶叶更加耐泡,这是反映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在内含物质上,秋茶的黄酮类物质,香气物质比春茶有着明显的提升。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春茶和秋茶的黄酮醇含量明显更高,茶汤色泽较好。而铁观音秋茶的香气组分及含量明显多于春茶,其特征香气物质如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法呢烯、茉莉酮等均显著高于春茶。秋茶的香气中含有较高的醛类和醇类等花香型物质,而呈现青草气味的烯类物质含量较少,所以秋茶花香要比它季节的茶叶更强烈。

秋茶的鉴尝

因为内含物质的不同,秋茶的香气高,耐泡度差,略显涩。春茶的水路细润,甜美、韵长。

先从绿茶来辨别,秋天的绿茶色泽多偏于黄绿,叶张轻薄瘦小。春季绿茶具有色翠、汤水细腻、耐泡等特性,秋茶在这些指标就要弱很多。

产量相对较大的普洱秋茶,条索颜色偏黄,茶芽的数量相比夏茶而言稍多一点,芽头普遍比春茶偏短、细,但相比夏茶会粗壮一些。秋茶的茶梗也长,但比较硬,秋茶的叶片较薄。秋茶茶汤入口后,香气高扬,饱满度上要打一些折扣,主要是不如春茶细润,略显燥感,显得韵味偏短一些。

秋天气温虽然比夏天下降了很多,但此时福建沿海的日照较多,空气也多有燥感,在这个时间生长的白茶,叶绿素偏少,所以秋茶的条索看起来更黄,而在白露、寒露时节,气温渐低,叶色素成为主力,含量更高,所以制作成茶后,颜色看着更绿,黄褐色比较少,所以秋白茶叶片色泽显得五彩斑斓,既有嫩绿、黄褐、深褐;又有墨绿、军绿、深绿、古铜、红褐色。

在温度较高的茶季,茶树生长更快,为了散热,叶片就会长得更加宽大。此外,出于生长的机理,茶树为了不被阳光灼伤,叶片的腊质层也更厚一些。从香气上看,秋白茶也相对香高,茶叶中的芳香烃、芳香醇、可溶性糖等风味物质含量丰富。春白茶的风格清新,主毫香、花香等鲜爽香气。而秋白茶的香气则要更加沉稳,表现为山花香、粽叶香等。

原创:陈勇光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档009:班章金瓜鉴赏

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 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意。 

老班章茶的主要特点有:

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除芽头显白毫外,芽叶色泽墨绿,油亮。

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班章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叶底:叶片相对细长,柔韧,厚实,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

这款班章金瓜已经在《云茶》杂志,《收藏界》等杂志上报道过,还有一个出名的特点,就是长金花,国家标准:金花是灰绿曲霉的金黄色孢子,金花越多品质越好。

以下是权威性杂志的一段话:普洱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金花”与伏砖茶中的“金花”相同。

 

 

十年前的班章茶和那些古茶山上的古茶一样享受着滇南的阳光雨露,十年间班章已经被“追捧”或“运作”成了云南普洱茶的“顶级”山头料,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普洱传奇,真班章一茶难求。班章茶的价格俨然是普洱山头茶的一个风向标。

10年前的班章,此班章非彼班章。

以上文章图片摘录自网络 感谢原创茶友的品鉴感悟

以上文章图片摘录自网络

感谢原创茶友的品鉴感悟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