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非洲骄傲茶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马里种茶成功,两位安化籍中国茶人功不可没!

 

茶树是马里共和国的一种新作物,在我国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经过试种到大面积发展,在栽培技术上取得的成功,是中国茶叶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也是中马两国政府和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其中有两位中国茶叶科技工作者就来自我国著名茶叶主产区湖南省安化县。他们分别是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谌介国和原湖南省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副场长蒋冬兴。

 

马里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沿,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为内陆国。马里发展茶叶生产,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我国对马里的主要经济援助项目之一。几十年来,我国曾多次派茶叶技术专家前去指导。

 

▲1964年1月17日谌介国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领导人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身后者为谌介国)。

 

马里人破天荒地开辟了植茶历史的新纪元

 

谌介国,湖南省安化县杨林乡人,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受中央对外经委的派遣,作为湖南省农业战线第一名援外专家,去到刚刚黎明的黑非洲,进行茶树试种和茶叶生产的规划指导工作。

 

谌介国说,1960年刚获得独立的马里共和国,地处撒哈拉大沙漠南端,环境条件是十分艰难而复杂的。我在使馆党委的领导下,与马方充分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两年艰苦的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1965年3月27日马里中央政府在锡卡索现坊隆重举行了庆典,之后受到了凯塔总统的亲切接见,此举为开辟西非内陆植茶的新纪元作出了贡献,谱写了中非、中马友谊的篇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赢得了荣誉。

 

“马里共和国茶园建成”庆典后谌介国受到莫迪博·凯塔总统的亲切接见。身着中山装(右一)为马里国务部部长科奈,右二为马里农村发展部部长库亚特。(1965年3月27日)

该照片1989年9月中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上在醒目位置展出,配合“马里种茶记”一文,在1993年2月25题《人民政协报》文史版上刊出。

 

据谌介国介绍,马里的茶树试种是从1962年开始的,四年里,我和我的前任专家林桂镗先生在马里政府的领导下,和勤劳智慧的马里人民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栽培条件下,中国种的茶树已能适应锡卡索地区的自然水土,它们通过了3—4个严重高温干旱季节的锻炼和考验,巴兰科尼和番戈洛两大片试种茶园的茶树已经成园,郁郁葱葱,生机昂然。

 

在两年时间里,已经生产出小批量加工上百公斤清香可口的茶叶,马里共和国农村发展部库亚特部长为之命名为49—60茶。在马里中央政府举行的庆典上宣布:马里的茶树试种已取得了完全的成功,马里人自己破天荒地开辟了植茶历史的新纪元,永远结束了不能生产茶叶的局面。

 

有的人说:“在马里根本不能种茶”。就马里自然条件中的某些因素来看,旱季里的绝对无雨期太长,加之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很低。众所周知,茶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很显然,它是难以承受的,不加人为的干预,在马里的自然条件下,茶树的确是难以生存的。另一方面,在马里的农业生产区域内,具有大片肥沃的土地江河的贮水量十分丰富,年头到年尾阳光明媚。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在马里植茶有利条件是主流,不利因素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茶叶大田生产的范畴内,我们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人为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或改造那些不利于茶树生育的自然因素,茶树的正常生育就完全可以指望。

 

谌介国在马里。

 

马里的植茶成功了。马里全国人民欢欣鼓舞;马里的种茶工人们更是喜笑颜开,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出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茶叶;北部地区的牧民,成群结队从边远的莫普提、加阿去到锡卡索目睹茶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茶叶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他们为今后能喝上马里茶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的祖国在从殖民主义枷锁下获得独立后短短的几年内,就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而倍感骄傲。

 

安化茶叶技术人员与马里人民建立了深厚情谊

 

蒋冬兴,1929年出生,安化县田庄乡人,原湖南省安化县茶叶试验场(现湖南省褒家冲茶场)副场长,茶叶栽培技术骨干。现在年近90高龄的蒋老谈起援非种茶的经历历历在目、与马里人民的情谊滔滔不绝。

 

 

蒋冬兴1970年受国家指派前往马里共和国,接替那里的茶叶技术人员继续开展茶树栽培、茶叶丰产实验和茶叶加工工作。

 

蒋冬兴说,当时毛主席提出:身教大于言教的外交理念,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外交政策,他欣然前往。当时的马里共和国国内形势还处于混乱之中,家人对他的人身安全很是担心,但是,他说,为了国家,为了非洲人民,流血牺牲都不怕。

 

“过去进行茶叶制种,看是否能成功,刚开始建的时候面积不太大。”据蒋冬兴说,马里当地发展茶树栽培最大的难题是气候问题。“那个地方是六个月不下雨,六个月下雨。干和涝非常明显。新栽茶树只要一个星期就干死了,没有水。栽茶要先开行,灌溉水后,才能栽茶。长起来的时候特别快,一年就能长一米多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未老先衰。因为气温高了。在赤道上嘛。五月份来雨,不太大,11月尾就断雨,那里是半年不下雨,一下雨就是瓢泼大雨,不像我们这边,有阴天。下雨时泥呀、风呀都来了,下完了又是大太阳天。”如何克服旱涝和高温的影响,是茶树栽培的关键点。

 

蒋冬兴近照。

 

“我去之前,中央茶科所教授李连标定的目标是:一公顷产一吨茶。我去的时候还只达到了0.7吨,还差这么多。”蒋冬兴说,在他到后不久,马里当地相关负责人就来到场里要求把产量搞上去,于是蒋冬兴就开始着手“茶叶丰产实验”,他在之前的栽培管理方法上,提出了四改。

 

“过去他们雨季的时候肥施得浅,暴雨一来就都冲走了。还有年年都修剪的话,“鸡爪”梢多了,长势渐弱。我就搞了“四改”,

 

一是改变他们过去挖进去很深,像是割韭菜似的情况,不能把杂草都挖掉丢掉了,杂草是可以给茶树增水增肥的。以前留水留不住,四天左右太阳一晒就蔫了,怎么会生长呢;

 

二是过去他们的修剪是年年剪,我就改成回头剪,像我们安化一样的。年年剪的话茶梢就会细得像鸡脚爪一样了,芽头就不粗壮,所以我就改成回头剪;

 

三是施肥,那边常常下暴雨,刚开始他们是浅施,雨水一来就冲走了,我就改成深施;

 

四是改密集浇灌为开行灌溉,让茶树有效地充分吸收水分。

 

蒋冬兴接受媒体采访。

 

为了克服高温和缺水的困难,蒋冬兴也是费了一翻劲儿。他说,“那个地方就是太热了,穿着凉鞋去茶园里走一趟,脚烫得疼。温度太高了,在赤道上。种茶不一样,茶园里栽遮荫树,比如芒果树,台湾香樟树等。到雨季五六月份,就砍掉,那个时候就不要遮荫了,像广东英德那边一样,远望是森林,里面是茶园,改善茶园的小气候,常年晒太阳,茶的苦涩味重。”

 

由于气温太高,每天只能工作半天,每天清晨六点,蒋冬兴就开始了园间劳作。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去想办法储水。

 

“晚上都要去加晚班,拿麻袋去堵水,不然茶叶干死了。”

 

作为中方茶叶技术人员的代表,蒋冬兴始终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抱着绝不为祖国丢脸,不让任何有损国家形象和对国家外交有负面影响的情况发生的信念。克服高温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不遗余力做好茶叶生产。

 

“我们不是去做专家,是去当兵。国家说:但你们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蒋冬兴(左一)在安化茶园。

 

为了将丰产实验进行到底,取得好的效果,两年的工作期满之后,蒋冬兴在马里当地负责人的挽留和中方政府的批准下,又多呆了一年。最终,经过蒋冬兴和当地茶农的共同努力,原本一公顷0.7吨的产量翻了将近一倍,达到了1.36吨,超过了当时国家制定的预期目标。中国人是马里人最欢迎的,一是投入少,见效快。

 

“本来我在马里的工作期限是两年,我一呆就是三年,并与马里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三年后他们还要留我继续工作,我说我还是要回国了”。三年后,蒋冬兴谢绝了马里人民的挽留,回到中国,回到了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回乡后的他,又开始了他在安化县茶叶试验场的改革……直到退休。

 

 

沅陵碣滩茶连续两届荣膺中非经贸博览会指定饮用绿茶

9月26日,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博览会上,沅陵碣滩茶再次成为亮点,又一次荣膺中非经贸博览会指定绿茶,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中外贵宾。

沅陵是千年贡茶碣滩茶原产地,由于生态好,无污染,加上独特的传统制茶工艺,历来品质上乘,多次荣获国内国际茶评大奖,美名在外,现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荣身中国名茶。

2019年,碣滩茶就成为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指定用茶,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非洲53个国家的政要。不少非洲友人在品尝了碣滩茶后,对碣滩茶都赞不绝口。


中非经贸博览会作为国际交流平台,对官方合作伙伴的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企业实力,都有着非常严苛的筛选标准,今年,沅陵碣滩茶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有机栽培种植,通过层层筛选,再次成为中非经贸博览会指定用茶。

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与精准扶贫、文旅开发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把“沅陵碣滩茶”公共品牌打造成了全国知名品牌。2021年,沅陵县重点打造六大百亿产业,力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挺进全省三十强,碣滩茶产业为六大百亿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

沅陵县政协党组书记邓宗金表示,沅陵碣滩茶在众多茶品牌中脱颖而出,连续两次成为国际交流会活动官方指定用茶,靠的是品质取胜,靠的是实力说话。这既是沅陵的荣誉、湘茶的骄傲,也是万千茶农让碣滩茶“走出深闺为人知”的心愿。他希望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这场永久落户湖南的国际化盛会为契机,继续提升“碣滩茶”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品质为基,以‘慢、专、精’的工匠精神,让碣滩茶飘香世界。

来源:红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骄傲!闽茶惊艳我驻美使馆“国际茶日”!

“茶中有知己,全球若比邻。”

当地时间5月20日,我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国际茶日”庆祝活动,秦刚大使夫妇邀请来自美国政界、商界、文化机构等友人,驻美使节和使节夫人等近30位嘉宾,共品香茗、共叙友情。

活动通过品赏茉莉花茶、大红袍和滇红“三道茶”,让来宾们体验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茶和茶文化。

回望历史,茶香四溢。

中美两国的最初相遇便是从茶开始的

近代美国与中国茶有着不解之缘。茶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茶叶贸易也成为近代中美两国关系史的开端。美国建国之初:中美最先通商之货物,几乎全为茶叶。

早期中美茶叶贸易给美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对美国建国之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出现恶化,导致北美茶叶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遭遇了一定的波折。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茶党”将342箱来自中国福建的武夷茶倒入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充分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精神。

美国获得新生后,就积极融入世界,加入世界茶叶贸易的行列。1784年,美国史上第一艘茶叶商船“中国皇后”(The Empress of China)号缓缓驶出纽约港,目的地是中国广州。船如其名,蕴含着美国人民对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深深敬意。

历时15个月的远航,“中国皇后”号满载而归,获利3万美元。其中,茶叶3022担(约151吨),占该船总货值的92%。

“中国皇后号帆船来华”纪念币

此后,中美茶叶贸易往来,络绎不绝。据统计,1784~1814 年,近300只美国船只向广州进行了618次航行。有的商船,甚至叫“茶树”号。

1840年,美国购买了1933万磅茶叶,占其对华进口贸易总值的81%。而由美国设计建造的“飞剪船”,更是在世界茶叶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大缩减了运茶的周期。

茶也是见证中美的友谊使者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将4两武夷大红袍送给他。这份珍贵的国礼,系采自九龙窠大红袍母树,年产量仅8两,因而该茶被周总理戏称为“半壁江山”。

九龙窠大红袍母树

而在毛主席书房会谈时,喝的是福州茉莉花茶。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的地方”。

1972年,毛主席在书房里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他们喝的是福州茉莉花茶

近几年,在“茶叙外交”渐成中国外交礼仪的“新常态”背景下,茶在许多重大外交场合上频频亮相。

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品西湖龙井。

2017年11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北京故宫宝蕴楼茶叙。

一杯茶,蕴含的不只是中国人“客来敬茶”的传统待客之道,也是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更是“和而不同”的传统价值观:“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以茶为媒,弘扬国粹,中国茶曾多次助力重大外事活动:金砖国家厦门会晤、中美宝蕴楼茶叙、中英钓鱼台国宾馆茶叙、中印武汉东湖茶叙……,向世界献上一杯“安全、对口、正宗、稳定”的中国好茶,讲好中国故事。

“闽茶骄傲”为何能屡次成为友谊使者?

闽地无处不茶、无茶不欢。

茶的英文名称“Tea”、法文名称“The”、德文名称”Thea“等,均由闽南语“dea”的发音演变而来。可见中西茶叶贸易自古密切往来,也彰显了闽茶的世界影响力!

赏茉莉花茶、大红袍和滇红“三道茶”,两道来自福建。另一道滇红的追根溯源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武夷岩茶

茉莉花茶窨香

红茶诞生于清朝,最早的红茶生产是由小种红茶开始,后来又逐渐演变,产生了福建的工夫红茶, 并由福建传入安徽、江西、云南等地区,诞生了祁门红茶、滇红这样的世界级红茶选手。

武夷山桐木村是正山小种的核心产区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古代茶叶之路的起点。因为地处福建——这个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产茶大省之一,历史上一箱箱的闽茶正是从福建的港口港扬帆出海,走出国门,运抵东南亚、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使闽茶成为东方茶文化的象征,香飘万里。

众所周知,历史上中国向世界输出东方文化精神,主要有茶叶、丝绸以及瓷器这三大“利器”。其中,茶叶作为舌尖上的舞者,尤其是相当长时间内作为国茶“形象代言人”的闽茶,自然成了西方能够切身感受东方文化精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

福建的高山茶园

作为传统产茶大省,闽茶拥有全国第二位的茶园面积、全国第一位的年产量,囊括了乌龙茶、红茶、绿茶、花茶等中国茶叶的主要品种。

从茶叶的影响力来说,仅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中,福建就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60多年来雷打不动位居榜单。

今年5月20日,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正式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2014年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就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安溪铁观音极具代表的悬挂式摇青

作为茶叶大省,福建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400亿元。福建省茶叶主产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达40%以上。

这些先天优势,为闽茶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最佳的“地利、人和“。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