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丁以寿

找到约15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茶文化专题”副主编丁以寿:用文字的力量 传承中国千年茶文化

2021年,国家社科资金特别委托项目、新世纪国家重要的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中国茶文化专题”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编辑委员会。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担任主编,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担任副主编。他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致力于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茶文化专题”打造成文化精品。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左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经理刘祚臣(右三)、中国大百科全书三版数据与专题中心主任程广媛(右一)、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左二)在座谈“中国茶文化专题”编撰事宜。

本期我们对话丁以寿教授,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专题”落实于安徽农业大学以及“中国茶文化专题”的编撰架构、学术价值。

◇ 丁教授您好!我们了解到“中国茶文化专题”编辑委员会是由安徽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这么重要的一项任务交由安徽农业大学,可见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专业在全国业界的影响力,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专业的概况?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专业的前身是1940年建于复旦大学农学院的茶业学科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上海整体迁入安徽。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茶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被批准为茶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国家第一批高校特色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茶学专业拥有一批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80多年以来,为国家培养茶叶专业人才8000多人,为中国茶叶科技、产业、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茶学学科拥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全国茶学领域的唯一。此外,先后建设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茶叶加工技术集成创新、茶叶质量与安全、茶与健康、茶树基因组研究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安徽乃至我国茶产业智能化、精深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升了我国茶叶科技在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作为国家重要的茶学科研基地、茶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教成果,为我国茶业现代化和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 茶文化学科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的特色方向之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茶文化学科与团队的基本情况?

安徽农业大学茶文化学科在陈椽、王泽农、王镇恒、詹罗九等老一辈的开拓下,有着良好的基础。陈椽教授撰著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通史》,对中外茶业科技、历史、文化、贸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茶史方面的开山之作。后来,陈椽教授又出版了《中国茶叶外销史》专著,开拓了茶史学这门新的茶学分支学科;王泽农教授晚年致力于宣扬茶文化,撰写了《茶文化源流初探》、《中华茶文化——先秦儒学思想的渊源》、《从唐代诗人看大唐茶文化》等高水平论文;王镇恒教授等主编的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分省立卷,全面宏富。王镇恒、詹罗九等主编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收入词条近万,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宏富的茶文化辞典。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全面复兴。有鉴于此,2000年3月,学校批准成立“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这也是国内高校第一家茶文化研究机构。首任所长为詹罗九,丁以寿任副所长,王镇恒任顾问。2002年6月,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进行重组,夏涛任所长,丁以寿任常务副所长,詹罗九任名誉所长,王镇恒任顾问。同年,被批准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19年4月以来,丁以寿任所长,骨干成员有章传政、徐千懿、宋丽、蒋文倩,还聘请一批兼职研究人员。已经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茶文化团队,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声誉。

依托中华茶文化研究所,于2005年创办全国高校第一个茶艺高职专业,于2011年创办茶学(茶文化与贸易方向)本科专业,已培养茶艺、茶文化专业学生1000多人,培养茶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研究生2名,含外国留学研究生3名。团队成员主编和参编《中华茶道》、《中华茶艺》、《中华茶史》、《茶艺与茶道》、《中国茶文化概论》、《茶席·茶会》、《茶文化学》、《世界茶文化》等教材,独著和合著《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谱》、《名泉名水泡好茶》、《茶旅春秋》、《书香·茶香》、《黄山毛峰》、《安徽省志·茶业志》、《世界茶文化大全》等著作。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成立2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 作为执行副主编,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茶文化专题”的编撰架构和学术价值?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除了纸质版以外,还设有网络版,网络版分为专业版、专题版、大众版三个板块。第三版网络版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在传统百科条目编纂方式上积极创新,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和使用新需求。

“中国茶文化专题”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对茶及其相关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含茶史(茶的起源、生产和科技史、产业和经贸史、茶政茶法、茶馆、茶遗产遗迹、茶人、茶学教育、茶叶团体和科研机构等)、茶道(茶艺、茶礼、茶境、茶具、茶泉等)、茶俗(各地茶俗、少数民族茶俗等)、茶文学(古今涉茶的诗词、散文、小说等)、茶艺术(古今涉茶的书法、篆刻、绘画、歌舞、戏剧等)、名茶(古今名茶)、茶文献(古今重要茶书、涉茶笔记和杂著等)、茶传播(饮茶、茶文化、茶叶生产技术向全世界的传播)等八个方面。以文字型条目为主,辅以图片或音视频等,融合多种方式科学全面、立体形象地为读者呈现中国茶文化的专业知识。成果以百科全书条目的形式予以呈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平台发布。

“中国茶文化专题”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专题版“文化类”的重点项目,聘请全国范围内茶及茶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编撰团队,以保障其学术性、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陆军工程大学陶德臣教授、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梁子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朱海燕教授、武汉商学院周圣弘教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良子高级实验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江用文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沈冬梅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关剑平教授分别担任八个分支的主编。另外,还聘请全国范围有关高校、科研、文博等系统的茶文化及茶学领域30多位专家为条目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出版项目,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百科全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知识生产、分发和传播的国家大型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也是新形势下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提升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反映当代科学知识水平的重大基础性出版工程,对把握国家话语权、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要意义,也是规范标准知识、维护文化安全、革新传播方式的创新性工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茶文化专题”将全面梳理中国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既要有理论研究的严谨论述,又要结合现实普及相关知识;既要反映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风貌,又要反映新时代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兼具了专业性和科普性,创新性和继承性。它既是茶学领域研究者很好的工具书,也是茶文化爱好者的科学读本,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来源 《徽茶》2022年4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饮者:丁以寿

饮者,因为有了个“者”字,便容易让人想到“之乎者也”,有点历史感。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这样狂诗的人,除了饮醉大唐的李太白,还会有谁呢?!著有“大醉害心风,小醉卧咽呕。世有大先生,一饮石五斗。”绝句的南宋诗人刘克庄,或许也是一个不得志的饮者形象吧。连现代大家贾平凹也写过一篇《何为饮者》,他的文章最后说:社会总是新的,饮者依然古老。

无论世界哪个地方,哪个民族,人们对于饮酒,总是有共同的话题的。可以说,饮者是穿越时空的。正如李白所云,任何朝代或许总会有些饮者是留其名的。其实,我身边便有这样的饮者,当下就已名闻暇迩了。他叫丁以寿,他是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可以说,他是中国茶文化学科的开创者。茶文化这个名字诞生于世,并成为一门学问,他是有莫大贡献的。直到如今,他主编的《中国茶文化概论》,还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系列教材之一。他还主编过《中国茶道》、《中国茶艺》和《中国茶文化》等,每本著作,都是国内茶文化行业的佳作和畅销品。

作为一名茶文化方面的大家,热爱饮茶自不待说,他本身就是学茶,事茶、玩茶之人,他在茶业、茶艺方面的弟子桃李满天下。但我今天不想谈他饮茶方面,因为在我的记忆之中,他是因为饮酒,才会成为我心目中的饮者形象。

老丁,安徽无为人也,原属巢湖,现如今划给了芜湖。在省城生活了近四十年的老丁,至今讲话时仍会冒出难懂的无为乡音,当然,他在课堂上讲课,学生们是能听懂的,毕竟他现在的话语已是江淮普通话。老丁与我是母校校友,早在1988年左右,我便认识他。他当时已留校当了茶叶系的辅导员,与安农院报任编辑的王宏国先生同为单身汉,两人共居女生楼后面的一个筒子楼里,好像是103室,一间非常简陋的单身宿舍。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我也免不了受到朦胧诗潮的影响,而王宏国先生当时也对诗着迷,且在诗坛上小有名气,我便偶尔去他宿舍拜访,顺便把自己的诗稿向他请教。那时候,我便见过丁老师,他穿着黄军褂,面部瘦削,头发软软的,很顺从地向一边趴着。他不爱说话,任我与王宏国先生谈诗论道。他总是默无声息地在坐架子床的上面,捧着本厚厚的书,像个深沉的老者。后来听宏国老师说,他叫老丁,是一位研究道学的茶叶系辅导员。那时,虽然我研读老庄著作甚少,但老丁已在我的心目中是神秘而高大的,毕竟道学,作为一名古老的哲学,在风风火火的八十年代,像“时间的灰尘”一样,是被蒙上脸的,因为当时的大学生们时尚阅读尼采、叔本华或萨特的。而年纪轻轻的老丁,竟然是研究道学的,似乎有些过时,真的有些与众不同。但当时我与他不熟,也不好探究下去。

真正与老丁熟悉,是我多年以后从事茶业工作开始的。我从凤阳挂职回到省农委后,当了一段时间二级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能就是承担安徽茶产业的工作。这样,便免不了与母校安农大打交道。安农大在茶叶方面研究,一直在国内是颇有影响的,不仅拥有上世纪陈椽、王泽农这样的一流茶学大家,还拥有当今的宛晓春、夏涛这样的茶界大腕。国家“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安农大。因为有相当几年,我具体负责安徽茶产业方面的工作,须与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的丁会长联系,也就是老丁。或为起草茶产业发展文件,或为举办茶文化方面的活动。毕竟早在我当学生期间就认识了老丁,后面与他一起工作,叙起来便觉亲热,沟通起来很通畅,工作起来也特别协调。工作之余,我便快乐地与老丁等一起共饮。一来二去,我感觉到,老丁,他不仅是个茶人,他却是真正的爱酒之人。

老丁之爱酒,其一便是他喝酒的圈子较为广大,与很多圈子都喝过!在省城合肥,不光是大学、科研机构或茶业界,甚至只要是从事艺术、文学或者其它文化方面的知名人士,可能都与老丁喝过酒的。大家也爱与他对饮,因为他的为人是包容的,自己虽然是茶文化大家,但一饮起酒来,便忘了自己的身份,从不主动谈茶文化,只知自己是一个酒客,对于所有喝酒的人,他都是热情友好的,他在酒桌上常说,喝酒就好好喝酒!其二,老丁喝酒很平民化的,从不挑三捡四的,只要是白酒,他是不讲究的。无论茅台也好,或者什么土烧的白酒,他都是来者不拒的,可谓什么酒都喝。有一次他从阜阳讲学归来,晚上参加我的一个晚宴,从谈话中,我明显感觉到他有些高了,便让朋友上了几瓶日本低度的清酒,他也不推辞,认真地吃日本料理,认真的喝酒。喝完,我送他回家时,他拎出从阜阳带回来的一大瓶酒,那是一瓶土烧酒,他非让我拎回家里自己享用,并强调这是一瓶好酒,意味深长地说,你喝便知道了。哈哈,我也没客气,欣然受了老丁的酒贿了。老丁喝酒的平民化还表现在他不讲究场子,什么地方都喝。前年,他在装修房子,每天很辛苦。那是个深秋的晚上,我正在家里准备晚饭,老丁忽然打电话给我,说在装修房子,问我可吃晚饭了?我知道老丁晚上想与我小酌了,便从家里拿了一瓶有年份的酒,跑到罍街,与他找了个大排档,两人坐下,点个火锅,便开始对吹。罍街的大排档,边上人声鼎沸,乱七八糟,但我们都不管了,两人一来一往,直到酒瓶干了,各自回家,休息。其三,老丁喝酒是低调的。他喝酒很少仰起脖子,作豪放状,他总是低头端起酒杯,轻轻地把酒吸进口中,慢慢咽下,像喝茶一样。整个过程,他是享受的,与酒是交融在一起的。我从未看到老丁喝下一杯酒,表情上作痛苦状,而这一点是大多数人喝酒时的常态。

其实我是不爱喝酒的,尤其是成为“无胆(囊)英雄”后,更是怕喝酒。但我真是喜欢与老丁这样的饮者在一起,他那一流的酒品和对酒深爱的情节,简直让你欲罢不能。老丁的酒品好,表现之一便是,他喝酒是真正的喝酒,没有功利,没有“局”。喝酒就喝酒,实打实,不为什么有所求或被求。表现之二便是,他喝酒是专注投入的,无论喝到什么时候,他不会主动说,我们早点结束吧。他会一直喝下去的,即使喝到服务员快下班了,他依然慢条斯理的说,把瓶子里的面酒倒完喝干,不能剩!他在这方面是讲政治的,真正做到光盘行动的。老丁的酒品好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也难以一一列举。比如他喝酒不欺负人。他喝酒,基本上不攀酒,你喝与不喝,他反正是实诚的喝。你假如真的有些什么问题,他也能宽容你。假如你是一位美女,不喝酒,他更不会说什么的。所以,你只要与老丁在一个桌上,你不能喝酒,也不用有心理压力。还有,老丁喝酒是有文化氛围的,他一般不主动说些什么文化类的话题,一如他平时,酒桌上他寡言少语。但有时候大家谈到某个文学作品时,他会时不时来一段,比如说到《红楼梦》里老太君为什么不爱喝六安茶,简简单单的一个小问题,他能如当下刘心武研读红楼一样,把这里面的细节研究的非常深。他有时候讲这个段子时,还慢吞吞地卖着关子,让桌子上人且听下回分解,其间几杯酒下肚了,这个段子才能讲完。有时候,他还会发表自己的独家高见,他说《红楼梦》里的妙玉就不是一般人,毕竟名字中带玉的人都不一般,比如宝玉、黛玉,凭什么妙玉这样带发修行之人,能叫玉呢。想一想,他这么随口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

老丁作为一名饮者是称职的,也是可爱的。但毕竟他已年近花甲,身体也有不少小毛病。对于他喝酒,他的爱人吴玲老师是非常“关切”的,却也拿老丁没有办法。当然,对于我们这样与老丁关系不一般的人,吴老师是放心的,因为我们与老丁在一起,只想让他体会饮者的快乐,不会把他喝醉的。他的一帮弟子,不敢劝他不要喝,而我是敢于制止他的,毕竟老丁只是我的学兄,他没有带过我的课,我便会以酒壮胆,适当时机及时止住他。我会说:丁老师,过犹不及,下次再喝吧!

老丁作为饮者,虽不能与圣贤相比,但他的确读了无数圣贤的书。他寂不寂寞,我不知道,反正他现也算是名人了,他喝酒时,是快乐的。当下哲人周国平曾说,幸福就是做想做的事,与自己喜欢的人相处。我想,老丁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当个饮者,或许就是为了做想做的事,也乐与我们这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吧?!

来源: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丁以寿荣获中国茶传播者“左圭奖”杰出成就奖

11月27日,1273《茶经》论坛暨2023“左圭奖”中国茶传播者颁奖盛典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丁以寿荣获中国茶传播者“左圭奖”杰出成就奖。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文化使命指引下,1273《茶经》论坛(中国)暨2023“左圭奖”中国茶传播者颁奖盛典应运而生,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带一路”文化互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主办,中国茶文化推广专项基金承办。

“左圭奖”共设置十一个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杰出成就奖、推广成就奖、传播典范奖、传承典范奖、践行典范、新锐人物、年度影响力人物、传播贡献奖、独具匠心奖、中国茶传播者奖,旨在通过表彰与嘉奖为茶行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工作者,影响和激励更多人加入到中国茶传承、传播的队伍之中,推动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方针,助力中国茶国际化推广。

据了解,今年是“左圭奖”开设的第一年,未来将持续开展,希望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传承和行业创新于一体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茶文化魅力和价值,激发更多人投身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茶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发扬光大。

来源/徽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