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打破传统卖茶

找到约26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普洱茶圈灵魂拷问:是茶叶真的难卖,还是卖茶的太贪?

价格,茶商与茶客,无法调和的矛盾。

茶商觉得,我的茶原料好,工艺也不错,就值这个价,你不买是你的损失。

茶客却觉得,茶叶价格炒得那么高。太贵了,喝不起,我不喝了,改喝水还不行吗?

-01-

茶难卖的背后

周末,在一个卖茶的朋友那里喝茶。

茶老板说:现在,名山茶太难卖了,根本卖不动,一个月连房租都挣不回来。

老杨一听,不至于吧,赶紧说:市场对高端茶始终是有需求的。你做茶好歹十来年了,而且做的是真正的山头茶,应该积累了很多客户,不至于这么难吧。

茶老板无奈地说:是真的难卖。

茶叶品质没问题,只可能是价格和宣传的问题了。

想着,帮这位茶商朋友宣传一下,毕竟,很多茶友,交了学费,想买好茶却没有渠道,而这位茶商朋友,刚好有真正的山头茶。

随口问一句:冰岛坝歪单株,你也做的嘛,你卖什么价?

茶老板说:6800一公斤啊,一饼200克的1300。

听到这里,吓得老杨一哆嗦。这么贵,卖不出去也能理解了。同一个茶农家的茶园的原料,同样的工艺,不同的人卖,一公斤单价竟然有2000多块的差别。

对于富豪来说:一公斤茶多花2000块,根本不算什么。然而,富豪追捧的茶是冰岛老寨单株、一类古树和二类古树,老树和中小树都入不了他们的眼。

冰岛坝歪这类茶,不会进入顶级富豪的视野。如果茶老板也觉得,冰岛老寨几万块一公斤,冰岛坝歪好歹也是冰岛五寨之一,卖个8000块一公斤也没问题。那真的悲剧了。

一想到这里,老杨赶紧说:哥们,卖的太贵了,同样的货,我平时才卖4000多,销量还是好的。

然而,茶老板仍然觉得:你卖太低扰乱市场,我这是冰岛五寨之一的单株啊,真正的单株。市场就值得6800一公斤。我房租水电成本加上,卖这个价才是正常利润。

都被扣上扰乱市场的锅了,也不敢再说什么。然而,普洱茶市场本来就已经很乱了,9块9的冰岛没有扰乱市场,真正的冰岛茶,卖便宜些,薄利多销,就成了扰乱市场,也是神逻辑。

老杨只能说:冰岛坝歪的单株,茶汤成团,苦涩度低,花香融在汤里,喉韵深邃,的确值6800一公斤。

不过,老杨心里想的是:一公斤茶叶或许真的值6800。然而,茶叶,流通起来才有意义。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只是纸上财富。

如果一味保持高价,没有卖出去,就算表面上值6万8一公斤,不过是纸上富贵。

除了冰岛老寨这类富豪追捧的茶,绝大多数茶叶,终究还是要亲民。

纵然茶叶品质真的很好,薄利多销,才能长久。

-02-茶叶市场的商业规律

《国富论》里说:利润降低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

说简单点就是:商业越繁荣,客户选择越多元化,利润越趋近于零。

卖茶的路上,一直守着高价,不与时俱进,终究被库存拖垮。

传统卖货时代,卖方市场

2002年之前,完全是实体店的天下。那时,茶叶产品相对短缺。

能生产茶的,只有几个国营茶厂,其他人想做茶,只能做大厂的经销商。

卖茶,是一个层层赚差价的过程。拼的是生产和渠道。厂家生产出来,经过经销商、批发商,才到终端实体店,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利润。茶老板在街上开个店,等客户上门,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的。

至于价格,茶老板说了算,你若不想买他的茶,觉不强求。因为,卖茶的就那么几家,茶叶品类就那么几种,消费者别无选择。这时候,卖茶利润还是挺高的。

传统互联网时代、第三方市场

2003年后,生产还没有变,能够生产普洱茶的,仍然是少数几个大厂,以及少数新成立的茶厂。

但是,卖茶方式彻底变了。各类茶叶商家的货和产品,在第三方平台一览无余。网店的出现,彻底撕裂“人为”和“空间”,让茶叶价格透明化。

在网店出现之前,谁敢相信29块9的茶叶也干净卫生可以喝。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有的茶老板把线下门店搬到线上,成功转型。就像茶城里的一些老板,原本只想着线上卖点茶叶补贴线下成本,却不想站在时代的风口,一不小心做成了千万富翁。

而那些依然守着老旧模式,坐等茶客上门的茶老板,只能降价,让利给茶客。还跟以前一样守着门店卖高价的,只能倒闭关门。

此时,卖茶的利润,已经被电商压缩。

产能过剩时代,买方市场

2009年,古树茶大爆发以后,打破了中大型茶企垄断生产资料的局面。

茶老板靠着小众的古树茶,在市场分一杯羹。跑到茶山,建一个初制厂,从茶农手里收点原料,就掌握了生产。

茶叶产能一路狂飙几年,市场必然进入产能过剩时代,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下。茶老板手中的货,都急着出手。你的古树茶舍不得卖,总有人卖。

茶老板为了活下去,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市场。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是茶叶市场多元化。

诸如小青柑、碎银子这类创新式样的茶品,都在这个阶段涌现出来。

这时候,借着图文内容电商这个低成本的流量入口,卖茶初步实现薄利多销。这时候,卖茶的利润,又被进一步压薄了。

媒体电商时代、买方(兴趣)市场

随着市场发展越充分,竞争越激烈。生产也随之多元化,除了企业生产,出现由客户主导的定制服务。

这几年,人人都说茶叶不好卖。然而,还有一类人做得好,内容做得好的人。

比如,文章写得好的人,文章内容引起茶友的共鸣,茶有也想试试茶。短视频内容好,茶叶销量也非常可观。

这个时代,卖茶最好的营销已经不是去砸广G了,而是内容。只要内容优质、有传播力,茶叶品质很好,销量还是可观的。但是,利润已经接近0了。更多的是靠增值服务赚钱。

直播带货的出现,加快了内容卖茶的步伐,而视频的内容,比图文更加丰富。

有茶农在原产地直播,真正做到了没有中间商,自己赚差价。比如,茶农的冰岛老寨中小树卖4000一公斤。而茶老板手中的冰岛茶却想卖6000,还告诉自己,这是真正的冰岛茶,就值得6000块一公斤。那么,同样的茶,价格更贵,纵然是真正的冰岛茶,又有多少茶客愿意买单呢。

市场越繁荣,信息越透明,利润越来越低。未来几年,茶叶市场的利润,一定会被进一步压缩的。

那些守着高价,以为品质好就一定要卖高价,舍不得降价的茶商,终将成为晒干在沙滩上的咸鱼。

写在最后:

卖茶,没那么难。

品质、价格、宣传,三者缺一不可。

品质,是任何一个行业存在市场的基础,离开了品质,任何生意都无法长久。

价格,是茶客关心的问题。要想销量好,价格一定要比别人便宜,保证质量的同时,千方百计压缩成本。

有茶商直到今天还抱着普洱茶越陈越香,会升值,不能降价的逻辑,担心降价音响品牌。讽刺的是,大多数茶客,在内容电商平台买了茶,只关心茶叶品质,只记得主播的IP,还不一定关心茶叶是哪个厂家生产的。

宣传,就是靠内容。不断写文章、拍短视频发发发,吸引茶客的注意,觉得你内容不错,想试试你的茶,就是这么个套路。

产能过剩的市场,卖茶,总结为12个字就是:

做好品质,做好宣传,薄利多销。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卖茶!自身努力固然重要!有时候,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做茶,经历塑造了价值观。

价值观一旦塑造完成,几乎是不可能改变。

-01-你卖茶的,居然不囤茶

昨天,在茶商朋友那里蹭茶,两三个人坐在一起聊得很开心。

勐库的茶商大哥,心情沉重地说:拿点茶叶去卖嘛,最近要还贷款,压力很大呀。

老杨一想,茶叶,除非是品质很好,价格合适,不然,不会要。

就淡淡地说:要还贷款,我借你点,年底还我就可以了。但茶叶,我卖不了那么多。

茶桌上,一个奇怪的茶商,看老杨年纪还不够老,就得意地问:

看你年纪还小嘛,就来做茶了。你有多少茶叶啊!我有17吨茶叶,17吨哦!

老杨尴尬地笑笑:我不喜欢存货,今年就做了160公斤品质好的茶,卖100公斤,留下30来公斤看转化。

老茶商喝杯茶压压惊,说:我们前些年存茶,很多老板赚了大钱。你们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一点闯劲都没有?

老杨尴尬地说:时代不一样了,您赶上的是古树茶的红利期,2011年,冰岛老寨鲜叶85一公斤,正气塘鲜叶5块钱一斤,

这么便宜的价格,这么好的品质。如果我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也会大量存茶的。品质好的茶存进来,除了一点仓储费,卖掉就赚。

但如今,时代已经没有那样的红利,茶叶价格那么高,大量存茶,资金都套在茶叶上了。茶叶存进来,能卖出去还好。如果卖不出去,就砸在自己手里了。

老茶商依然摇摇头:你不存茶,以后茶叶做不大!现在不存茶,等茶叶有转化了,你没有茶卖。

老杨喝杯茶压压惊:从来就没想过做大。存茶,用现在的财富赌未来茶叶升值的可能。我平时卖的茶就很便宜,赌未来茶叶升值这种事,没有意义。

老茶商无话可说,只能淡淡地说一句:你不懂普洱茶呀。

老杨赶紧喝杯茶压压惊:的确不懂,个人价值观也不同,卖茶有三个目的:接触到好茶,有好茶喝,赚钱。卖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要开心,再赚点钱,而不是把自己变成茶奴。

留着现金流,工作太累了,可以辞职。心情不好了,随时可以出去玩。

但是,如果换一堆茶放在手里,要花钱的时候,一时间又卖不出去。那种痛苦,作为卖茶的人,都体会过的。做小而精的茶叶,做好品质,卖便宜些,就可以了。

老茶商摇摇头,似乎是在说:你果然是不懂茶。

-02-茶叶市场的迭代

屯点货,开个茶叶店,

存一堆茶叶等着升值,这是20年前的做法。

茶叶市场,表面上看,只是卖茶。而围绕着卖茶,市场已经迭代四次了。

第一次:传统茶叶店,卖方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到2002年,茶产业,一直是卖方市场。

茶叶“产品”短缺的时代,大厂生产茶叶,经销商、批发商负责流通。

从生产到流通的过程,卖茶,赚的是茶价,厂家赚鲜叶到成品茶的差价,经销商赚原产地到目的地的差价。

当时生产茶叶的企业就那么几家,购买渠道只有线下,茶客买茶,几乎没有选择,线下茶老板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然而,万物皆有周期,一切繁华都是有限的。

第二次:互联网卖茶,第三方市场

2003年开始,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茶叶的生产依然没有改变,但茶叶的购买方式,已经改变了。

某宝等互联网平台,把茶叶的价格质量彻底暴露在茶客面前,加上快递的发展,彻底撕裂了人为和区域赚钱的模式。

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茶叶店,倒下了一大批。

互联网打破了空间限制,加上产品销量越大成本越低,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很多茶叶爆品。

此时,线下店老板的卖方市场,变成了第三方平台市场。一切变成平台说了算。

这时候的市场,平台卖茶的,喝到了汤。做平台的,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任何商业现象,都会走过红利,进入内耗。逐渐地,在平台卖茶,要不断促销,不断刷单才能成交,卖茶成本越来越大,到头来,竟是给平台打工的。

电商卖茶,也进入了同质化,价格战的怪圈。

第三次:号召力,信用市场

第三方平台,只是把茶叶的信息展示出来,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社交电商的出现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茶叶市场真正做到了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

图文时代,卖茶的不断写文章,茶客觉得内容不错,就会找这个人买茶。

短视频、直播卖茶,也是如此。你的直播间有趣,才留得住茶客,茶客觉得你人不错,才会找你买茶。

市场,不知不觉中,从第三方平台,变成了个人IP的号召力。

茶叶的信用市场,茶客只有觉得你这个人可信,才会找你买茶。

第四次:内容,算法市场

产能过剩的市场,茶客需要的不仅是性价比高的好茶,更需要一种精神需求。

这几年,互联网市场,已经进入算法时代。比如,头条和抖音,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推荐机制,根据你的阅读习惯给你打上标签,

你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无限顺从人性,让茶客的内心非常爽。

算法对新人最公平的地方在于:不在乎你以前积累了多少受众。

只要你不断生产好的内容,就会不断给你推荐。

这时候卖茶,只需要做好茶叶品质,做好平台内容。内容好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客户,品质好,客户就会回购。

这种轻装上阵的卖茶方式,简直太让年轻人喜欢了。

写在最后:

茶行业,没有垄断,

是一个真正的天道酬勤的产业。

只要做好品质,慢慢积累,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活下来。

然而,注重积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商业的进化,永不止步。

卖茶这件事,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

有时候,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论斤卖”到“按克卖”—— 石阡年轻“茶二代” 卖茶不走寻常路

用木勺将茶叶放进茶杯,经过90摄氏度沸水冲泡后,茶叶如仙子般水中起舞,蒸汽携着茶香袅袅升起……“茶二代”王宾的美好一天从冲饮一杯好茶开始。

在佛顶山南麓的石阡县,南宋诗人杜耒笔下“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待客之道,几乎流行于每一户人家。“进门一杯茶,出门一杯茶”是当地人最为朴素的生活习惯。

石阡茶史,岁久绵长。据《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石阡苔茶在宋代即为贡品,一百多年前便经由商人之手销往欧洲。

进入新时代,苔茶也一直被当地视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石阡全县的茶园面积有38.52万亩,投产面积达33.72万亩,茶产业利益联结着10万余人增收致富。

33岁的王宾出生在石阡“苔茶发源地”五德镇新华村,父亲王飞是省级苔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石阡县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从王宾记事起,家里就以种茶制茶为主。

然而,作为生长在茶叶世家的90后“新茶人”,王宾做出的所有“重大决定”,似乎都与他父亲的预期不太一样——

大学毕业后,王宾没有留在省会城市贵阳发展,而是回到家乡跟着父亲做茶。回到茶山,从小就被父亲疼爱有加的王宾,也并未像个富家子弟一样甘当“甩手掌柜”,而是埋头研究经营管理开拓新市场。

新华村平均海拔1100米,雨季降水丰沛,土壤呈弱酸性,云蒸雾绕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天然优势。村里至今保留着几株年逾五六百岁的古茶树,茶叶品质在当地首屈一指。

遗憾的是,好茶叶过去却未赢得好市场。因品牌不够响亮和营销方式单一,新华村以前产出的茶叶只能以原料代加工的方式,为省外知名茶品牌做“嫁衣”赚点辛苦钱。

曾经很长一段岁月里,用传统牛皮纸袋包装,走代加工和预制产品路线、追求市场占有率,是父亲和当地不少茶场奉为圭臬的生存之道。但王宾却认为,要突破就得推陈出新。

时代的发展,赋予年轻人更多新颖的思路和与时俱进的想法。王宾没有遵循父亲的路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潜心研究“小,精,景”产品,让石阡苔茶从“论斤卖”转变为“按克卖”……

冲突和矛盾,似乎是两代茶人之间的“常态”。但王飞不得不承认,儿子的想法更具前瞻性,产品也更个性化。在他看来,年轻人的奇思妙想确实能赋予石阡苔茶这片叶子更大的价值。

“一杯茶,不仅仅是消费茶叶本身,在此基础上附加文化价值,才是一杯茶的整体价值。”在王宾看来,石阡苔茶应该打破传统营销方式,让产品更加时尚多元,消费群体更加宽泛。

王宾按照不同顾客群体的喜好和购买茶产品的用途,将炒制后的茶叶按克分装成小包小罐,在精美简约的伴手礼包装盒上附上当地景区景点,非遗文化,苔茶历史,使得产品更具吸引力。

“小而精的产品不仅美观,也更方便顾客携带和饮用。”王宾说,他们以婚庆、传统节假日等时间为主题向顾客推出伴手礼定制,同时在当地各大酒店和线上平台展卖,这种方式让产品销量实现大幅增加。

如今的“夷州贡茶”,已通过淘宝抖音等线上平台“乘云出山”走向全国。王宾介绍,赋予文化元素和创新营销方式后,石阡苔茶的经济价值更加凸显,公司茶产品年销售额达2700万元,带动农户500余户,辐射周边村寨发展茶园近6000亩。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