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带尖字的茶叶

找到约136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白沙溪黑茶 雪峰山的光阴恋曲

安化黑茶的往昔锋芒,大约已悉数敛入“白沙溪”的意蕴里。

(一)

雪峰山巍然。

茶马古道吹来的风牵来遥远,古老梅山似乎正在茶香里悟道。山野中每一棵茶树俨然都已参透了红尘,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向着天空打开了枝杈。

从古至今,黑茶一直在雪峰山的掌心里杀青、揉捻、堆渥、干燥……这一分外鲜明的地理标识,或许正是深邃古远的梅山文化滋生出的一条枝蔓。

没有人知道,安化那生满茶树的山野,到底栖着多少认祖归宗的灵魂,显然飘荡在四野的茶香就是最好的安魂曲。

或者沿着梅山文化的脉络,去解析黑茶的意蕴,并非虚妄之念。当专家推测出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时,我想就足以确认黑茶是梅山文化的一枚标签,秦汉之时被封为“梅王”的楚越大将梅鋗也许就饮过黑茶。

光阴的雨静静落下。黑茶继续在雪峰山的掌心里孵化。千年之后,梅王只在史册里留痕,化作一枚古旧的人文符号,而黑茶却在千余载日月精华的滋养中窑变。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县令杨晔在其《膳夫经手录》里用文字拓下了安化黑茶的身影,那便是古远的“渠江薄片茶”。五代毛文锡的《茶谱》中对渠江薄片性状勾勒如下: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

拈在光阴指尖的渠江薄片,芳香了一个又一个朝代。北宋翟守素开梅之后,安化始置县,彼时这里的茶树已是漫山遍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黑茶的古远叙事,在北宋终得以纳入官方版权范围,从而打上鲜明的地域印记。大约从那时起,渠江薄片的另一称谓“安化茶”面世,而这犹如时光千锤百炼的“铁色茶”,坦然承载起安化的前生今世,在历史天空划出一道夺目的痕迹。

(二)

黑茶是安化的精魂。

安化于北宋置县之后,“唯茶甲诸州县”,那时节安化黑茶已然俘获了西北游牧民族,成为他们的日常必需品,以致催生出历史上最特别的军队——茶商军。

动荡不安的北宋朝廷,对军马的渴求极其强烈,然而拥有马匹的西北人一点都不稀罕大宋的银子,不过他们稀罕安化茶。以茶换马,促进了茶马古道的兴起。北宋朝廷专门派军队到安化收茶,然后运到西北换成战马,这支军队就是茶商军。

“黑茶一何美?羌马亦何殊?”许多年后,汤显祖曾在《茶马》诗里追问当年往事。美妙的黑茶,威武的羌马,如此风马牛不相干的两种物事,历史却硬生生把它们牵扯到一起。

安化黑茶的醇香浸透了茶马古道。

而关于茶商军的叙事,在南宋则改辙换道。南宋取消了茶叶专卖之后,对茶叶交易课以重税,令茶商无利可图。安化一些走投无路的茶商干脆联合起来,购置武器,组织起茶商军,武装贩茶抗税。南宋淳熙年间,安化茶商黎虎将与赖文政组织的两支茶商军多达三、四千人,朝廷则在资水边设置龙塘寨驻军,用来打击茶商军。

那些年黑茶燃起的战火,就在龙塘寨收藏,那当是岁月对黑茶的锤炼。

(三)

古人眼中的安化,显然是处化外之地。

五代毛文锡在《茶谱》里写道: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渠江薄片茶生长在这里,令人恐怖的毒蛇猛兽也出没在这里。这描述,曾给黑茶敷上几许神秘。

带着些许神秘的安化黑茶,明朝初年列入洪武二十四年的贡茶采办名录,年贡“芽茶”22斤,由县长监督,在大桥、仙溪、九渡水与龙溪等四保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而决定黑茶历史走向的一次朝廷辩论,则发生在明万历年二十三年。四百多年前的那场廷辩,御史李楠以安化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立即反对,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

而历史在那时已决意为安化黑茶铺出一条坦途。那场廷辩徐娇胜。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很快便凭实力把整个西北圈粉。

安化黑茶的辉煌由此开启。

明末清初,以安化为起点的“万里茶路”迤逦伸向中俄边境恰克图,开辟出历史上“茶文化”版本的“丝绸之路”,“急先锋”这一角色非安化黑茶莫属。彼时晋商与安化茶商争先携了黑茶沿这条茶路奔驰,茶香浸透了时空,黑茶的传说则洒满了茶路。

黑茶为舟,载来了安化的繁华富庶。那片《茶谱》中毒蛇猛兽出没的土地早已彻底脱去了蛮荒,以致清末知县刘翊忠过安化时吟出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诗句。

由黑茶孵化出的安化,待其羽翼丰满之时,必然会反哺黑茶。

(四)

在今日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故里,白沙溪茶厂赫然在望。这座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生产设备的现代企业,正在用她建厂近八十年来积攒的经验与智慧来解析安化黑茶两千多载岁月沉淀出的丰饶与醇美。

八十年前从雪峰山吹来的春风,不只吹醒了漫山遍野的茶树,还吹来了白沙溪茶厂筹建的讯息,当然那是白沙溪茶厂的前身。于安化黑茶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伴随着“中国第一块黑砖茶”落地,正式宣告安化黑茶走向紧压茶时代。

安化黑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的杀青、揉捻、堆渥与成形干燥,终于以茶砖这种形态固着了自己,这当是羽翼渐趋丰满的安化对黑茶的反哺。

早在砖茶制出之前,为便于安化黑茶向遥远的西北行销,相对紧致的花卷茶已于清道光年间面世,并从最初的百两茶发展为之后的千两茶。而安化黑茶则在那时进入鼎盛,在茶的江湖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

当年的黑砖茶就是一个传奇。

白沙溪茶厂亦是一个传奇,只是当初的白沙溪茶厂还叫做湖南省砖茶厂。

当初那些黑砖茶有着十分雅致的分级,唤作“天”“地”“人”“和”,而它们在兰州市场上则一致被称为“鼓字名牌安化黑砖”,那是因为这些黑茶砖压在砖面的“湖南省砖茶厂压制”八个字是凸起的。

若时光回溯,我想要定格那些粗犷的西北汉子伸手抚摸黑砖茶的画面。安化黑砖茶蕴含的醇厚滋味,大约也只有强健的西北汉子才能咂透。

(五)

我近乎固执地相信,黑茶是阳光的暗语。安化山野中那些得了阳光恩崇的茶树,会在枝头捧出阳光的馈赠——哦,那一枚枚鲜嫩的绿色叶片,微笑着,低语着,它们就是安化黑茶的前生。

这些阳光的结晶,经由安化制茶人的手,全都被打磨成阳光的暗语。黑茶,那如铁的色泽,又有谁知道那是阳光太深的沉积呢?

我相信,已经近八十年历史的白沙溪茶厂一直都在用心解析阳光的暗语。蓄在黑茶里的两千余载时光到底有多醇厚,黑茶知道,安化知道,白沙溪也知道。

从诞生那一刻起,白沙溪就决意捧出黑茶的精髓,不管是天尖、贡尖、生尖,还是黑砖、花砖、茯砖。所有源自安化山野的黑茶,都已历经时光的千锤百炼,它们在白沙溪的掌心里着彩、窑变。

天尖、贡尖与生尖本是安化黑茶中的上品,只有谷雨时节吸纳山水灵气的鲜嫩茶叶才能制得,茶香清冽,当初为西北贵族的最爱。清道光年间,天尖与贡尖亦得皇室青睐,均跻身贡品之列,自是风光无限。

但命运的转承启合从来难料,风光无限之后的安化“三尖”,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天”字与“贡”字被视为封建产物,幸好白沙溪以其特有的智慧轻松化解困局,于是“湘尖”一二三号成为时代拓在安化黑茶上的烙印。

“三尖”在白沙溪的掌心里安然。

自从建起白沙溪茶厂,安化黑茶这些阳光的暗语,就一直由它来用心解读。

(六)

是否安化所有的陈旧光阴,都一直在白沙溪黑茶中醒发?

两千多年时光滋养的安化黑茶,曾怎样在舌尖上催开味蕾的花?吹过茶马古道的风,还仍在追忆黑茶的醇美,而岁月已然翻过了一个又一个朝代。

有些美好也会暂时遗落,比如安化花卷茶制作。

但深谙安化黑茶的白沙溪不会错失美好。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着找回花卷茶制作方法,白沙溪茶厂特意聘请一批身怀绝技的老技工回厂,由他们带领青年职工制作花卷茶。

断了线的风筝,白沙溪又把它拉了回来。

雪峰山捧出鲜嫩的茶叶,任由白沙溪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然后反复绞、压、跺、滚、锤,终卷起了一个个花卷,再交由时光慢慢焙制,“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

而今安化山野生出的茶,携着阳光的暗语,交与白沙溪来慢慢捶打。

细细端详白沙溪的图标,我在这图标上嗅到了安化黑茶的醇香,那是深远时光淬炼出的醇香。

原来,安化黑茶两千多载时光沉淀出的丰饶与醇美,已然被白沙溪全部吸纳。

这一刻,我听到白沙溪正以其醇美与丰饶,弹响雪峰山的光阴恋曲!

作者简介:王利军,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7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多次在全国诗文大赛中获三等奖及优秀奖。

(来源:河南热线)

凤凰单丛茶的桂花香 玉兰花香有哪些

桂花香型

群体

群体,又名桂花香。原为清初茅寺(即今凤溪管区字矛村的平安寺)和尚栽种、管理的桂花单丛。由于朝代更换和时局的变化,及山林失火等原因,导致茶园荒芜,茶树衰老、死亡。1958年夏天,字矛庵脚村生产队长在字矛山坡的荆棘丛里发现一株奄奄一息的茶树,便采用短穗杆插育苗法,培育成活一批茶苗,才保留了该种。

1976年春,该队将这54株桂花香的芽叶与其他单丛的芽叶分开采制,成茶交凤凰茶叶收购站收购,达到单丛茶的品质级别,故此称为群体单丛茶。又因成茶具有自然的桂花香味而得名。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约650米的凤溪庵脚村西半山腰的茶园里,系无性繁殖植株。树龄40多年,树高2.94米,树姿直立,树冠幅2.3×2.2米,地面茎周长46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离地30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成叶长10厘米,宽4.8厘米,叶形椭圆,叶面平滑,叶色黄绿,叶身背卷,叶质硬度中等,叶尖渐尖,侧脉9对,叶齿细、浅、利,有26对。通常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前数天,4月10日左右便可采摘。芽色黄绿,无茸毛。

春梢长13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2.5厘米。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年株产1.5市斤。10月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在11月下旬,结实率低。

成茶条索紧卷壮实,呈缮鱼色,油润;具有自然的桂花香,香气尚浓郁;滋味尚甘醇,韵味独特。

桂花香

桂花香,因成品茶具有自然的桂花香味而得名。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约450米的棋盘管区东南的山坡茶园里。是管理户林俊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并经1976年用短穗托插育苗法培育出来的。树高3.24米。树姿开张,树冠幅4.96×3.54米。主干地面茎周长56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36厘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9厘米,宽3.6厘米,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中等;叶的侧脉6对,叶齿细、浅、钝,有26对,叶缘呈微波状。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芽色黄绿,无茸毛;春梢长14-17厘米,着生叶数6-7片,节间长1.5厘米。

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季节:每年新梢生长4轮次,10月底起为新梢生长休止期。开花期在11-12月。花冠直径3.2-3.8厘米,花尊5片,花瓣6片,花丝156枚,柱头分3叉,长1.3厘米,子房至分叉处长0.7厘米,子房黄绿色,花药鲜黄。花量少,结实率低。

单株产量较高。1996年4月23日采制春茶1.5市斤。年产量5.5市斤。成茶条索紧结,灰褐色。香气清高;汤色橙黄;具有自然的桂花香味;回甘力强。由于该茶种适应性广,品质好,该户托插6000多株苗,在乡里推广种植,粤东乌龙茶区亦有引种。

玉兰花香型

玉兰

玉兰,因成品茶具有自然的玉兰花香味而得名。该茶树原产乌崇山凤溪管区坪坑头村。原母

树系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1961年福北大队官目石村第四生产队从坪坑头山该队的茶园里取回短穗进行杆插繁殖,及后将茶苗栽种在村后山腰的茶园里。

1980年生产体制改革,茶园承包到户,该茶树由社员魏立民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这株茶树长势独特,育芽能力较强,发芽较齐,品质好,于是,着手进行插枝育苗。次年,进行重修剪,台割成140公分高,养蓬后再行取穗扦插育苗。因此,新生的一代传遍了全村,大家便称这株系为“立民种”。

现记录的是原生产队培育的无性繁殖植株,魏立民选用纤插育苗的母树。生长在海拔约400米的福北管区官目石村后的山坡茶园里。无性繁殖系。树龄36年,树高2.8米,(第2次台刘后的高度),树姿半开张,树冠幅2.99×3米,地面茎周长69厘米,在主干离地30厘米处分生5条骨干枝,分枝密度中等,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成叶长9厘米,宽3.7厘米,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色深绿,叶身内折,叶质厚实硬脆,叶尖渐尖。

侧脉8对。叶齿粗、浅、利,有24对,叶缘波状。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几天,春茶采摘期在谷雨后5-8天。芽色绿,无茸毛。春梢长6-8厘米,着叶数4片,节间长1.5厘米。每年新梢生长46轮次。开花期11-12月。花冠直径2.6-2.8厘米,花尊5片,花丝150-166枚,结实率低。果实含1-3粒茶籽。

成茶条索紧卷匀称,乌褐色;具有自然的玉兰花香味,香气清幽,缓慢持久。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1996年采制春茶2.2市斤。

该茶种由于在低山种植能制出高香型单丛茶,所以,推广速度很快。尔后逐渐成为官目石村的主栽品种。凤凰镇各村广为嫁接,目前,栽培面积达到1000多亩。该品种也传播至饶平县新丰镇、潮安县文祠镇、铁铺镇等地茶区。

该茶种第一次纤插的茶苗,种植后出现两种情况。1、顶芽培育出来的叶质较薄,叶色较浅,下冬茶“红心”(即开面叶尖带斑棕色)生长速度快,年新梢生长6轮次。2、侧枝腋芽培育出来的,叶质较厚,叶色较深,年新梢生长5轮次。但成品茶较耐冲泡,香气较持久。

金玉兰

金玉兰,因成茶具有自然的玉兰花香味而得名。

该茶树生长在海拔约670米的凤溪管区东郊大路顶村西山腰的茶园里,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村民林克韩管理。


树高4.5米。树姿开张,树冠幅4.3×4米。主干地面茎围73厘米。在地面主干处分生2大極。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10.2厘米,宽4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平滑,叶色浅绿,叶身平展,叶质中等,叶的侧脉8对,叶齿粗、深、利,有26对,叶缘呈波状。春芽在春分前萌发。芽色浅绿,有茸毛。春梢长14厘米,着生叶数4-5片,节间长2.2厘米。春茶采摘期在清明后。每年新梢生长3轮次。11月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在11月15-30日;花冠直径3.3-3.7厘米,花丝168枚。花量多,但结实率低。

单株产量高。年产干茶8.5市斤。成茶条索紧结硕大,灰褐色,玉兰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甘醇持久。

娘仔伞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迟芽种。玉兰香型。

原种系从凤凰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因树姿好似新娘仔撑着一把张开的绿色雨伞,故名。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的凤北管区官头雀村村北的茶园里,(彩图91)树龄100多年,树高3米多,树姿开张,树冠幅4.5×5米,地面上主干茎周84厘米,最低分枝23厘米,分枝密度密。

叶片上斜着生,成叶长9.5厘米,宽4厘米,叶色绿,叶面微隆,叶身背卷,叶质厚且柔软,叶尖渐尖,叶的侧脉9对,叶缘微波状,锯齿37对。春芽萌发期在春分后,采摘期在谷雨后10天左右。春梢长6厘米。年新梢生长2轮次。据管理户文异知介绍:春茶产量(干茶)5市多,年产约8市斤。

赤竹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玉兰香型。

据茶树管理人陈裕德介绍:这株茶树来自乌岽山的实生苗。成品茶具有自然的玉兰花香,而且气韵重,是我村的姣姣者,故此,取名赤竹香。

该茶树系陈裕德的先祖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栽种在康美管区赤竹板村(海拔369米)名叫牛路岭的茶园里,(见图)树龄150多年,树高4.45米,树姿张开,树冠4.8×4.44米,茎周90厘米,最低分枝15厘米处有8梗,分枝密。成叶长8.5厘米,宽3.9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侧脉8对,叶齿粗、浅、利,有18对,叶缘微波状。春芽萌发期在惊挚后,芽色绿,有毫毛。新梢(正常年份)长5厘米,着叶数3-4叶。春茶采摘期在清明节前后。春茶产量(干茶)6市斤左右。

品质特点:外形美观,条索紧卷,纤细,灰褐,有光泽。冲泡时冒出自然的玉兰花香,气韵重,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爽甘醇。

文章选自:中国茶叶大辞典

来源:茶修智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档案解密】福元昌、同庆号、陈云号、88青细数那些历史上值得珍藏的老茶

[导读]:昨天知道了关于“88青”的档案解密,又开始对有年份的普洱茶感兴趣,它们不但但只是一饼普洱茶,更是先辈们的心血,延续到今天实属不易。收藏一款有年头的普洱茶还是要看它们属于哪一时期的,收藏价值如何,口感如何。

【正文】普洱茶可以用跨世纪跨年代来形容,每款值得珍藏留恋的茶都拥有一段辉煌的历史,让普洱刻上了历史尘封的脚印,真正的好普洱是世间爱茶者的追求和梦想,如同古玩收藏者一样。

金瓜贡茶

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该茶生产始于清正七年(1729年),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延。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故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其制作时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此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厂,原料及初制出自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至今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道光和光绪年间的两个金瓜贡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宝级文物。现在金瓜贡茶是福海茶厂的独家产品,它有两种规格。一个是供收藏和陈列用的五件一套的产品,重14公斤;另一种是供日常饮用和馈赠之用的小型瓜样茶,重200克。它的特点可概况为:品级顶尖数量稀少,加工困难成本高昂,汤色之美口感之佳难于言表。它是用级别最高的乔木细嫩芽头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一根根拣出金毫,再由技艺精湛的老茶人用手工制作完成。这种金瓜茶的年产量极其有限,一般在成吨原料中只能挑选出一公斤可用于制作金瓜的材料。

福元昌圆茶

倚邦和易武两大茶山,曾演绎了清代普洱茶最为辉煌的篇章。创于光绪初年的“宋云号”、“元昌号”两个茶庄均在倚邦、易武两个茶山。其中“元昌号”设在易武的茶厂名为“福元昌号”,专门采用有别于倚邦小叶茶种的易武山大叶种茶精制而成。

现最古老的“福元昌圆茶”,产于光绪年间,已历时100多年左右。《普洱茶记》云:“百年福元昌圆茶,享‘普洱茶王’之誉。”

同庆号老圆茶

 

清代中、后期,倚邦茶山没落,易武茶区崛起,云集了云南当时众多茶商,他们设厂制茶,引进先进制茶工艺,以大叶茶种的阳春细嫩白尖制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个方面都一跃为古代西双版纳版纳六大茶山之冠。

同庆号茶庄于1736年在易武设厂制茶,在易武的制茶历史就达百余年。同庆号圆茶分为内票和内飞两种,1920年以前是“龙马商标”,之后则是“双狮旗图”,两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为绝品。采用最好的竹箬包装,表面是浅金黄色,捆绑所用的竹篾及竹皮,颜色与竹箬相若。同庆号老圆茶的特点为幽雅内敛,绝冠群伦,是极柔和性的优美茶品,被视为国家级绝品,享有“普洱茶后”的美誉。

敬昌圆茶

清光绪年间,个体茶商纷纷介入普洱茶出口业务。制茶工艺与同庆号茶庄不相上下的敬昌号(后改为信昌号)茶庄,取曼洒最好优质的茶菁,以制“七子饼茶”为主,然后用牛帮或马帮运往老挝,再装船运往越南、傣国和香港等地销售。

敬昌圆茶之所以价值连城,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除品质优异外,其制作工艺和包装也令人迷醉。敬昌圆茶,压制技术一流,饼体丰满而富有韵致,饼沿不求原子薄一致,但带有强烈的节奏感,手触之养手,目测之美目。其外形,茶菁凸凹,叶叶清晰排列,优美之致。天下普洱茶无— 能与其较量形式之美。其现存者大都为40年代的产品,每饼直径为20.5公分,重330公克,且系野樟香型,水性极度细柔,入口即化,为普洱茶品中水最为细滑者。

杨聘圆茶

 

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却是倚邦茶山,以种植小叶茶而著称

杨聘号茶庄建于民国初年,以倚邦小叶种茶为原料,其所制 “杨聘圆茶”现存较少,其饼身较小,直径约19公分,每饼重约280公克,每饼有一张5×6.8公分立式内飞,白底红字内文有“本号开设倚邦大街炼提透心净细尖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及“杨聘号”等字。

据专家考证及品评、“杨聘圆茶”现存最陈者为60年左右,其茶汤清香,水薄微酸,是典型的倚邦小叶种的普洱茶品

同心圆茶

 

同心圆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是同心号茶庄所制,同心号茶庄创办于1733年,原名为顺祥号,亦称中信行,设厂于易武镇。清朝时所产茶品目前已绝迹,现存均属1921—1949年间的圆饼茶。1921~]934年间所产的同心兴圆茶称之为“同兴早圆茶”。1935~1949年间的则称之为“同兴后期圆茶”,这一时间所产的同兴圆茶都各有少量,且又均为绝品。

无论早期还是后期,同兴圆茶的内正都有这样的文字“本号未办易武倚邦山松顶上白尖嫩茶”(曼松顶上茶园,在旧时就是高品质茶叶的代名词)。1921年前后,同兴号茶庄产茶500担,是当时的茶叶豪门之一。设厂于易武,用倚邦之茶菁为源料。现有同兴圆茶,早期者陈期70多年,后期者亦有60余载。两者之间茶性相袭,是倚帮普洱茶的代表,又可显示出同兴号茶庄制茶技艺非凡。

同昌圆茶

同昌号茶庄始创于同治七年(1869年),该茶庄几度易主,茶品名有三种。最早原昌号圆茶已不复得,至今所存者皆为30年代后的标明“主人黄文兴”或“同昌黄记主人”之茶品。

“同昌圆茶”品质最好,饼身厚实并呈深栗色,条索扁长,白毫粗硕,可明显看出梗叶一体的茶菁,自然美观,油面光泽极佳。同昌圆茶和同昌黄记圆茶使用的是易武茶菁,但据品茗大师们品鉴,应都为倚邦茶品。

鼎兴圆茶

产于1940年勐海茶厂。鼎兴号茶庄专生产高级普洱茶品著称。现行世有鼎兴圆茶,有红圆茶、蓝圆茶和紫圆茶三种,其区别因内飞颜色的不同。红圆和蓝圆,品质相似,陈期都在60年左右,是普洱茶精品,而紫圆则品质欠之

红与蓝,茶饼颜色较深,成暗红色,条索卷实,油面光泽,且饼身较薄,紫圆饼身颜色较淡,茶叶多为单叶老茶菁,油性少,条索揉卷较松,还参杂了许多黄薄之叶,且是普洱茶中饼身最厚者。鼎兴红、蓝圆茶内票的注册商标为“星月”图案,暑“本号选办正山细嫩雨前春尖芽茗加工揉造发行有防假冒特印为记”等字样。(“正山”本意是易武山,旧时易武茶山以产“阳春细嫩白尖”而出名。)

可以兴砖茶

可以兴砖茶庄1925年由周文卿创办。30年代中后期是其黄金时代,每年产茶约1200担左右。可以兴砖茶是用细黑条索,上好的勐海普洱茶菁制造的,它堪称黑色普洱茶的标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尚有极少的产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兴砖茶,它用事实告诉人们,在更远的时间段上,勐海民间己开始书写砖茶史了。

鸿泰昌圆茶

鸿昌号茶庄创建于1926年,茶庄设在六大茶山——倚邦,是生产经营普洱茶的又一老字号,又是普洱茶外销的急先锋。在30年代,鸿泰号茶庄即在泰国设立了分公司,名为“鸿泰昌号”,后又在香港及南洋各地设立了代理公司,堪称普洱茶历史上的第一个宠大的“普洱帝国”

现存的绝品存期有70年之久,且品格直逼任何一种大叶茶种的普洱茶极品。鸿昌茶庄的总部一直设在倚邦。消失于人民公社成立之后。设在泰国的鸿昌号至今仍然存在着,以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茶菁制鸿泰昌普洱茶品,故“鸿泰昌圆茶” 是“边境普洱”,即最为普通的普洱茶的代表,是一个孤悬海外的普洱茶王国。在海外,仍存在着一个中国人开设的普洱茶王国,这的确是一件有意味的普洱精神。

红印圆茶

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之时。其饼茶内正均为红色印记,且茶饼的外纸正面都印着“八中茶”中茶公司标志。在八个“ 中”字组成的圆圈内,有一红色“茶”字。在中茶公司所产的普洱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标志者且又“茶”字为红色者,只有红印普洱圆茶和红印云南沱茶,是空前绝后。

红印茶系族系谱

红印普洱圆茶除了其身世价值外,茶品品质亦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除了茶菁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外,其中茶内正完全埋在茶饼中央,是旧式压模制造,使用古老制作工艺,无不是脐臼圆型饼茶,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红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得以在现代普洱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据之一。

绿印圆茶

绿印圆茶系勐海茶厂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红印”的姊妹产品。勐海绿印圆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 ”,早期绿印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后期绿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厂所产的大批量普洱茶。

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树茶菁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被称之为“绿印尾”,在普洱茶极品中,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无纸绿印圆茶

勐海无纸绿印圆茶,是勐海茶厂在50~60年代生产的普洱茶等系例产品。“无纸绿印圆茶”属后期绿印之一,是当今普洱茶界的收藏家们眼中的珍宝。该产品采用勐海的乔木茶树的茶菁为原料,以生茶方式制成,因此又被称之为“绿印头”与“绿印尾”相对,品质各异,优者可与红印圆茶媲美。

黄印圆茶与七子饼茶

“云南七子饼”,其实就是现代绿印普洱茶茶品,是由勐海茶厂50年代未所产的,被称之为“现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始祖”的“黄印圆茶”。黄印圆茶,由于毫头多,陈化后都转变为金黄色,是以茶饼呈黄色,故其外包纸标记八个红色中字组成的圆圈中“茶”字为黄色,而内正标记为绿色“茶”字

60年代以“黄印圆茶”之拼配工艺。勐海茶厂推出了中茶牌圆茶的替代品,“云南七子饼”。在“七子饼”中,以勐海茶厂生产的“红带七子饼”和“黄印七子饼 ”最具代表性。

“红带七子饼”产于70年代,以生茶制成,“蓝印七子饼”产于80年代,是轻度熟茶拼配。“红带七子饼”,在港台及南洋的华人世界中,往往被视为“中秋团圆”的象征,故国家园梦,一饼以系之,茶情、乡情、家园情,普洱茶是寄托。该产品品牌却是无价之宝,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外销出口免检产品。

蓝印铁饼

简称“蓝铁”,产生年代有两种说法:一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物;一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代表茶品。“蓝印铁饼”为云南省普洱茶行业一个新的突破产品,它摆脱了以往用布袋包揉压制茶叶的繁琐工序,采用金属模子直接把茶青放入压制脱模而成,过程简单而快捷,缺点在于加工时压力过大,茶体太紧结不利于后期转化。“蓝印铁饼”采用的原料为易武乔木茶青。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茶品。

红莲圆茶

“勐海红莲圆茶”是勐海茶厂所制的无纸绿印中的极品,以易武茶菁为原料,是三至五等较嫩者。该茶品水性厚滑,味道微甜,喉韵甘润,有兰香已至舌面生津之境,逐特将其命名为“红莲圆茶”。

红莲圆茶是以传统压模制造,茶身比一般茶饼宽大,但较薄,茶饼呈不规整圆形,有的甚至是椭圆,饼身有压模痕迹,茶叶条索细长,金色芽头掺夹其中,茶面呈灰绿色,但有油光。典型的无纸绿印茶面颜色,台湾品茗大师们视其为“绿印头”中最好的普洱茶品。

陈云号圆茶

“陈云号”成立于清中后期。是民国初年最大的普洱茶商之一,当时的老板陈石云,人称“陈半山”。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张家湾的曼腊茶山有一半茶园都姓陈。陈云号最兴盛的时期是1900年--1933年,当地人都这样说,易武有刘癸光,曼腊有陈云山,一个南;一个北。“陈云号”有自己的马帮,茶叶的原料以易武、曼腊茶山为主,生产出的产品运往越南的莱州,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

1951年陈云号生产了最后一批茶叶后,从此销声匿迹了。现在所提供的这款茶品,经鉴定应该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产品,现今为稀有物品,属难得一见的茶品。

雪印青饼

“雪印青饼”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是台北一名姓黄的先生1999年11月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的是某一批茶号为7532的七子饼。从配方来看,面茶为芽尖毛茶,是青饼茶中最为细嫩的茶品,产量并不是很多。雪印青饼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此款茶经鉴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产品,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勐海女儿茶

勐海现代女儿茶,香港茶商称之为“白针金莲”。该产品是勐海茶厂70年代所产。白针极品,茶菁颜色为青栗色带金色芽子,有薄薄的白霜,闻有淡淡的荷香,以二三分轻微熟茶或生茶制成,是最高级的现代普洱茶品之一。茶汤砂滑,回甘生津、茶气强、茶韵新,是很值得收藏而让其继续陈化的普洱茶极品。“现代女儿茶”是普洱散茶在当今的杰出代表。

宋聘号

宋聘号茶庄,创建于清光绪六年,总部设在易武镇,产品原料以易武山为主。民国初年与钱利贞(后改名为“乾利贞”)结为亲家,而改名为“乾利贞宋聘号”。红票宋聘合并后的宋聘号为了扩大经营和生产,开始生产一些普通的产品。

同期宋聘号也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生产的普洱产品为“福华号宋聘”,同时也代理运营总公司对海外销售的产品。现提供此样茶品,经鉴定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产品,现今为稀有物品,属难得一见的茶品。

广云贡饼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精选上等的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利用自己独创的工艺压制成普洱茶出口到港、澳、台及东南亚。因这些茶以云南、广东等地原料为主,由于融入了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独创的配方和工艺技术,具有广式韵味,台湾和香港的茶人又称之为“广云贡”,产品结构也分饼、砖、沱。

八八青

“八八青”是香港一名姓陈的先生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某一批茶号为7542的七子饼。“八八青”的意思据陈先生说:为了纪念他的茶店开业的年期,其次是以广东人的口音8字是代表行运与发财的好兆头。“88”者亦喻意发财后可再发的意思。目前此款茶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