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保温壶怎样泡茶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碗泡法,违反泡茶的科学性

近年来出现的碗泡法,在一只大碗中泡茶,然后用勺舀到茶杯中饮用,既缺乏历史的继承,也离科学性甚远,是茶艺的倒退,下面兹论之。


违反泡茶的科学性


·加速茶汤的氧化和香气的散失


在茶叶审评中,湿评四因子:滋味、香气、汤色、叶底,首先看汤色,其次是闻香气。因为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容易氧化变色。茶汤变色,不仅是观察汤色不准确,也会影响到茶汤滋味。芳香物质易挥发散失,器口越大散失越快。古人早就认识此点,所以在正式场合,都用茶壶、盖杯来泡茶。因为有盖,可以隔绝空气,避免茶汤快速氧化和芳香物质的挥发,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在工夫茶中,尽管投叶量大,茶叶胀满茶壶须借渣匙拨出,也不用大口壶,就是尽可能减少茶汤与空气的接触。碗泡,口大,与空气接触面大,加速了茶汤的氧化和香气的散失,非常不科学。

·各杯茶汤浓度不匀


分茶时,要求各杯茶汤浓度一致。在通常的壶泡(盖碗泡)中,因分出汤速度快,前后杯之间的浓度相近。在工夫茶中,特别采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来解决茶汤浓度不匀问题。当代,台湾茶界发明了公道杯(匀杯),彻底解决了茶汤浓度不匀的问题。碗泡,因茶叶浮于碗中,用勺分取茶汤时不得不小心翼翼,撇开茶叶,所以分茶用时较长,造成前后杯茶汤浓度差异较大。


·杯中茶汤温凉


碗泡,即便事先温杯,由于碗厚口大,茶汤散热快,加之分茶时间长,也导致最终分到杯中的茶汤变凉。分茶的勺要与杯配套,舀一勺恰好一盏,一次成功。勺比盏大,多余的茶汤要倒回茶碗;勺比盏小,至少两次才舀好。这样反复倾倒,容易使茶汤冷却。茶汤冷凉,违背茶汤热饮的原则。


·第二道茶后无法泡出最佳状态


碗泡,碗里茶汤无法分尽,总有余汤,且越来越凉。等到泡第二道茶时,即便用100度开水,冲入凉茶汤后,水温也达不到90度,甚至只有60、70度。如此温度,泡不出高质量的茶汤。本来,第二道的茶汤质量一般最好。结果,在碗泡下,却无法泡出最佳状态。


缺乏历史的继承


中国历代习茶技法,在唐代以前是以煮茶法为主。煮茶法源于茶的食用和药用,但由于长时间煮、熬,茶汤滋味欠佳。晋唐时期,煎茶兴起。由于煎茶时煎煮时间很短,且用末茶,茶汤品质得以提高。煎茶是对煮茶的改革,是一类特殊的煮茶。煎茶流行于中晚唐,延续到宋;煎茶是以茶入沸水(水沸后下末茶),那么以沸水入茶(先置末茶后加沸水)也应该可行,于是发明了点茶法。点茶肈起于唐末五代,流行宋元,延续到明朝前期;明代中叶,泡茶法兴起,取代了点茶法。在点茶法中,略去调膏、击拂,便形成了末茶的冲泡,将末茶改为散茶,就形成了瓯盏“撮泡”。唐代有“痷茶”,纳茶于瓶、缶中,以沸水淹泡。


用瓶、缶泡茶时斟茶不便,后来改用有柄有流的壶来泡茶,斟茶方便,也不烫手,从而形成壶泡法。泡茶法有两大系统,一是壶泡,分斟到茶杯中饮用。二是瓯盏撮泡,直接持瓯盏饮用。民国以前,壶泡是主流。从壶泡演变出小壶泡、小杯饮的“工夫茶”法,后来又发展出以盖碗代壶,以及一些壶的变式泡法。撮泡在当代比较流行,从无盖、无柄瓯盏发展到有盖、有柄杯盏,材质也多样化。

宋元点茶的场合,有时遇到集会人多,于是在大茶瓯中点茶,然后用勺分到小茶盏中饮用。点茶用粉茶,茶叶内含物易溶于水,点一盏茶也就数十秒时间,最多不过一二分钟。茶瓯又事先“熁盏令热”,从而得以保持茶汤温度。而且点茶只是一次性,不像后来泡茶的泡多道。在大茶瓯中点茶然后分到小茶盏中饮用也是权宜之计,常规是在小茶盏中点茶,直接持盏饮用。


反观近年出现的碗泡,无历史继承,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谓无中生有。


创新离不开科学与继承


创新不是猎奇,猎奇的东西往往是昙花一现,因为它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上,潮汕人用小盖碗代替小茶壶,革新传统的工夫茶,创出“潮汕工夫茶”;当代,台湾人发明公道杯(匀杯)、闻香杯,创出“台式工夫茶”。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在对传统工夫茶的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反观碗泡,继承的是什么?



茶艺要与时俱进,我们不反对创新,而且鼓励创新茶艺。但是无论怎样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泡好一壶(盏)茶上。而要泡好一壶(盏)茶,则要讲究科学泡茶。科学泡茶是茶艺的基本要求,以尽可能地把茶的品质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茶艺的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继承以前茶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的创新,是推陈出新。继承不是因循守旧、亦步亦趣,而是批判性地继承、创造性地继承。没有继承,茶艺就缺少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碗泡既无继承,也不科学。


碗泡是茶艺的倒退


泡茶是在痷茶、点茶基础上的发展,习茶技艺的发展总是后来居上,以科学取代不科学。茶壶、盖碗价廉易得,即便是古代的平民百姓,也绝不会用大碗来泡茶。用大碗泡茶,既是对茶叶的不爱惜(糟蹋茶叶),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茶汤质量低)。


茶艺是饮茶的艺术,是对日常生活中饮茶的艺术化提升,所以对它的要求远高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在茶艺馆、茶艺演示中,茶艺处在很重要的位置,茶艺技艺要有较高的水准。要精益求精,不能马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对茶汤质量的要求不像茶艺那样严苛,所以习见用敞口杯来直接泡饮。即使用敞口杯,杯口也远较碗口小。


茶艺技艺优劣与否,检验的重要标准是看茶汤的质量。茶汤质量是茶艺的灵魂,是优秀茶艺的必要条件。相较壶泡茶艺,碗泡法很难泡出高质量的茶汤,也无壶泡的简便。就茶艺的发展而言,碗泡是一种倒退。

盖碗、紫砂壶、紫陶壶、飘逸杯,泡茶的器具你用对了吗?

  泡茶有三要素:

  水温、茶水比、浸泡时间

  每一项都与茶具的选择相关。常用的泡茶器具,有盖碗,紫砂壶,紫陶壶,飘逸杯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适合泡什么茶?它们之间有优劣之分吗?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茶具。

  △本文音频同步喜马拉雅,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收听

  1、材质和形状的区别

  2、不同的器具适合泡什么茶

  3、场景与仪式感

  材质和形状的区别

  挑选茶具,我一般基于实用性,也就是这个茶具能否让我泡出好茶。

  茶具对茶汤的关键影响在于散热性(保温性)。茶具的材质、形状与散热性密切相关。

  |材质

  认识器物要回归到材质本身:盖碗大部分都以瓷为主,紫砂壶与紫陶壶则由陶土制成,飘逸杯为玻璃或者塑料。  

  材质只是表象,我们来看看材质与散热性的关系:

  不同的材质的密度从致密到疏松可排列为:

  玻璃 > 精瓷 > 粗陶

  结构越疏松散热性越弱,反之则越强。散热慢,就具有保温的效果。

  所以论保温性,结构相对疏松的紫砂壶就强于紫陶壶,陶制的紫陶壶又强于瓷壶。

  细究一番,紫砂壶也会因为泥料的不同有所区别:紫泥较粗,密度较低,所以保温;朱泥较为细腻,散热相对快;段泥则居中。  

  |器型

  一般来说,体积与表面积比值越大,也就是形状越圆的器具,保温性越强。同时体积大也是保温的优势因素。

  所以,越大、越圆的茶具越保温。  

  不同的器具适合泡什么茶?

  明确了茶具的散热快慢后,不同的茶具就可以派上不同的用场了。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适合用紫砂壶,尤其是较粗的紫泥壶。因为紫砂壶导热性较弱,保温效果强。

  熟茶的品鉴要点是口感的醇厚,这与熟茶茶汤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相关:

  冲泡时水温越高,多糖类物质可溶解的就越多。水温高一度,能溶进水里的多糖都多一点。

  如果你嫌紫砂壶保温性不够,可以直接试试焖烧杯、保温瓶。有奇效。  

  |普洱生茶(新生茶)

  普洱生茶适合用盖碗,因为生茶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冲泡需要控制好,否则就容易泡浓、泡苦。

  冲泡生茶对散热性(保温性)的要求不高,但是对可控制性要求很高。盖碗冲泡过程中快进快出的特点方便泡茶人控制茶汤浓度。

  这也是我们在泡毛料、新生茶时选择盖碗的原因。

  |普洱老生茶

  普洱老生茶介于新生茶与熟茶之间,冲泡过程中既要保证其口感的醇厚度,又不能太浓。

  遵循上述原理,宜选用紫陶壶和朱泥壶。  

  场景与仪式感

  茶具当中,飘逸杯的可控性极佳,泡大部分茶完全没问题,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茶具。

  但飘逸杯却居于茶具鄙视链底层,为什么呢?因为泡茶不只是为了喝,仪式感也很重要。飘逸杯的出现,极大地破坏了正式场合的仪式感。

  不过,仪式感是因为条件而存在的。

  旅行中用保温杯喝上一口茶,繁忙的工作中也用飘逸杯泡上一杯茶,何尝不是人们在平凡生活中的仪式感?

  所以,选择怎样的茶具,既看客观的场景,也看主观的价值。这之间的平衡,只在于你自己。 

  来源: 茶叶进化论

       作者:李扬

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1、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冲泡红茶和乌龙时我会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冲泡绿茶特别是碧螺春和银针时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但一般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2、水质对泡茶有影响吗?

水的种类很多,性质是不同的,各种水因所含溶解物质的不同,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响也不同。茶具有天然、纯正的特点,如果用水不当会给你带来很多喝茶的遗憾。陆羽的《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这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慢慢流出,而且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至于雨水,一般比较纯。但下雨的时间不同,水质也不同,秋雨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

--《茶叶审评》

3、水的温度和泡茶时间怎样才算最好呢?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如银针和毛尖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80℃为宜。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则用100℃沸水冲泡为宜。

--《中国茶经》


4、茶叶应该怎样存放?

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能保证茶叶长时间不变质。但最好的保存条件是在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保存。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的,可以经80℃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贮藏。茶叶数量较多的可以分0.25-0.5公斤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中间放些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可依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

贮存绿茶可用块状未潮解的石灰,红茶和花茶可以用干燥木炭,有条件的也可用变色硅胶。罐、坛口盖多层草纸并压紧,以防潮湿空气进入。如果茶叶数量不多,也可用纸包好后,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装密封好,放在饼干箱里盖紧箱盖。

为了避免茶叶吸收异味,切忌将茶叶与有严重异味的物质放在一起,诸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都不宜与茶叶混放。

新买来的茶叶筒罐,筒内金属表面常有一层油脂,必须擦净晾干,再以少量废茶擦过,除去异味后才能装茶叶。

--《中国茶与健康》

5、冲茶时茶叶和水应放多少才算最好

要泡好一杯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你的饮用习惯而定。袋泡茶每袋2克,用普通的杯冲泡,用量正好,不需要再斟酌茶叶的用量就能喝上一杯天然纯正的好茶。如果你用壶,则按壶的大小适当掌握。一般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6、用茶水服药到底好不好?

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张用茶水服药,尤其是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等含铁剂和氢氧化铝等含铝剂的西药,遇到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结合而沉淀,会降低或失去药效。

此外,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亦称"咖啡硷")具有兴奋作用,因此服用镇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避免药性冲突降低药效。服用制剂,如蛋白、淀粉时,也不宜饮茶,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结合,降低的活性。某些生物硷制剂以及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服用痢特灵、甲基,少量饮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饮茶可使血压升高。

一般认为,服药后2小时内停止饮茶。然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类药物时,一般可用茶水送服。例如,服用维生素C后饮茶,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可以帮助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吸收和积累。而且茶叶本身具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等功能,服用这类药物时,茶水有增效作用。

--《用茶水服药到底好不好》


7、有时冲泡绿茶会出现白色沉淀,是茶叶有问题吗?

在冲泡绿茶时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主要是水的问题,这证明你用的水是硬水,即水中含钙和镁的化合物质过多。这种白色沉淀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因为茶叶中有较高含量的草酸,可与水中的钙离子结合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以至产生沉淀,与茶叶的质量是无关的。

--《用硬水冲泡绿茶出现的白色沉淀是什么》

8、红茶在冷却后表面会有浑浊,这是什么回事?

红茶在放冷后表面都会有浑浊,红茶的这种在冷却后产生的浑浊在学术上叫"冷后浑",这种浑浊物主要是咖啡硷和茶黄素、茶红素结合复合物所至。茶汤正常的"冷后浑"现象,一般是茶叶品质好的表象,这可作为一种选择红茶的方法。

--《茶叶审评与检验》

9、苦丁茶是真正的茶吗?

真正的茶叶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上采摘的鲜叶加工而成的。而苦丁茶属于冬青科冬青属,所以苦丁茶严格来说是不属于茶叶的。苦丁茶是用苦丁冬青经茶叶的加工工序制成,据临床实验证明,苦丁茶有消炎镇疼,清凉解毒、降脂、降压、减肥的良效,被誉为保健茶,美容茶、降压茶和益寿茶。

10、我对茶不是很熟悉,你可以给一些意见我该喝什么茶最适合吗?

一般来说细嫩的名优茶叶比粗老的茶叶营养和药用成分高,绿茶比红茶高。对具体个人来讲,我根据各种茶的功效提供以下一些意见,你应可以找到哪种茶适合你: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喝红茶,在茶中加些糖或奶,既增加能量又补充营养,人参茶、高丽参茶和花参茶有滋补强体的功效,对身体虚弱的人很有帮助;青年人正处发育期,以喝绿茶为好;妇女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可饮用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它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些乌龙茶、普洱茶;经常接触有毒物质者,可以选择绿茶作为劳动保护饮料。

--《中国食品报》

11、什么时候饮茶对身体最有益?

早上一杯茶可以帮助醒脑提神,工作间饮茶可消除疲劳,增强活力,提高思维判断能力,一边抽烟一边饮茶可减轻烟油和尼古丁的毒害,看电视时喝点茶,可以帮助恢复视力,并可解除微弱辐射的危害。如上种种,最适宜的饮茶时间是因人、因环境、因工作条件而有差异的,不一定在某个特定时间喝茶才有益的。以解渴为目的的饮茶,更有随意性,渴了就可喝。


12、喝浓茶真的可以解酒吗?

"喝茶能解酒",人人都这么说,但是否真的能解酒很多人都不能确定。其实喝浓茶确实能解酒。

人们在饮酒后主要靠人体肝脏中酒精水解的作用,将酒精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这种水解需要维生素C作为催化剂。因此在酒席上或酒后喝几杯浓的绿茶和乌龙茶,一方面可以补充维生素C,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咖啡硷具有利尿的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体外。

酒醉后的人往往因为大脑神经呈现麻痹状态而产生头晕、头疼和身体机能不协调等现象,喝浓茶可刺激麻痹的大脑中枢神经,有效地促进代谢作用,因而发挥醒酒的作用。

在你喝酒过多时不妨喝一杯人参茶,人参茶采用品质上乘的中国人参配以上等绿茶,兼有人参与绿茶的功能,滋补强健、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醒酒的效果更佳。

13、茶是热喝还是冷喝有益健康?

回答:很多人都喜欢饮热茶,经了解饮用80℃以上的浓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在食管烫伤部位沉淀下来,不断对食管壁上皮细胞进行刺激,促使其发生突变。突变细胞大量增殖后便可演变成肿瘤组织,使人患消化道癌症。

用开水泡过的茶最好冷却至70℃以下再饮用,也就是用手触摸陶瓷或玻璃茶杯时,已不再烫手时为最适宜。

--《茶叶生物化学》

14、喝茶为什么能提神?它有副作用吗?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兴奋神经中枢,产生提神的功效,其兴奋程度取决于用量的多少。而且咖啡因还有消除疲劳,抵抗酒精、烟硷、吗啡等毒害作用。咖啡因起的副作用毕竟是暂时性的,咖啡因在人体血液中不积累,通常几小时之内就随人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中国食品科技网

15、我有时饮茶过多导致失眠,有解决的办法吗?

茶叶中的咖啡硷和黄烷醇类化合物能促进肾上腺体的活动,阻止血液中儿茶酚的降解。此外还有诱导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功效,而儿茶酚胺具有促进兴奋的功能,如果您是属于喝茶易失眠的人,那么请不要在晚间饮浓茶,以保证能做个好梦。

16.喝茶真的会醉吗?

茶叶中含有复合多糖儿茶素类,其为降血糖的有效水溶性组分,当空腹饮茶时,因为人体血糖本来就低,再摄入复合多糖、儿茶素类物质,人的血糖就进一步降低,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即所谓的"茶醉".如果您不愿放下您的茶壶,可以吃一些点心,就可消除"茶醉"。

17、在购买茶叶时怎样鉴别茶叶的优劣呢?

其实鉴别茶叶的优劣时首先必需注意以下一两方面:一是干燥度,二是新鲜度。

购买散装茶时,可以用两个手指捏茶条,如能研成粉末的,说明茶叶较干燥,其水分含量约在6%-7%,是合格的标准。如不能研成粉,只能研成细片状,说明茶叶已吸湿,干燥度不足,其含水量常在9%以上,不宜购买这种高含水量的茶叶。新茶有特有的新茶香,香气滋味都有新鲜感受。茶叶是否新鲜,从外观色泽上就可以进行初步的鉴别,新绿茶色泽或深绿光润,红茶乌黑且有光泽。另外抓起一反茶干嗅之有茶香,无霉闷异味者为正常产品。选购小包装茶时应看清或问清包装日期,一般小包装茶超过一年以上者,极易吸湿变质。

另外,购买时要注意辨认包装的质量、完好程度和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

18、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吸有异味,应怎样处理和预防呢?

茶叶有很强的吸附性,特别是其所含的烯类物质,因此在存放茶时最好不要把茶叶贮放于有异味的环境中,包装物料也不可有异味,同时茶叶的包装须密封,减少与外界环境接触。

19、人每天喝多少茶为宜?

饮茶量的多少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要因人而异。一般,有饮茶习惯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饮6-10克,分2-3次冲泡为宜;从事体力活动且食量大的人每天饮茶20克左右;食油腻食物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量;年老血弱、脾胃寒者,孕妇及儿童适当减少茶量。

--《德信茶经》

20、饮浓茶好不好?

浓茶指泡茶时茶叶超量(通常一杯用3-4克)。饮浓茶对湿热症者、烟酒过多者、油腻肉食者有利,且对小便不利、口腔发炎、咽喉肿疼诸症有一定帮助,但其余人我建议还是不宜饮用浓茶。

21、冷茶与隔夜茶能喝吗?

从营养和卫生角度看,我认为隔夜茶一般不宜饮用。至于冷茶,如无变质可饮用。但不能将饮过的一部分茶汤长时间放置后再饮用。目前市场上的罐装茶水属冷茶,如是经严格灭菌处理的可饮用。还有应注意的是年老血弱、脾胃虚寒者不能饮用冷茶和隔夜茶。

22、一杯茶冲泡几次为好?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不同的茶叶耐冲性是不同的。一般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三次为宜,三次之后茶香茶味已无。乌龙茶冲泡时因投茶叶量大,可达5-6次。


23、为什么茶汤中会有苦味?不同的茶苦的程度为什么不同呢?

茶汤中的苦涩味主要是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咖啡硷引起的花青素。茶叶的苦味是由茶类、茶树品种、季节、制作工艺等综合决定的。如大叶种较小叶种茶树含多酚类高,夏茶较春茶花青素含量高,在制作工艺中多酚类、花青素转化较多的,其苦涩味较低或没有,而转化不足时就产生苦涩味。

24、饮经长时间泡的茶好不好呢?

经长时间浸泡的茶水,其中的化学成分与刚冲泡的茶水有较大区别。茶水中的多酚类、氨基酸发生氧化聚合,滋味变劣,类脂物质水解,和胡萝卜素氧化,产生酸馊味,维生素氧化,香气物质挥发,茶汤中重金属含量增多,并且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茶汤中的细菌含量增多。所以茶叶不宜长时间浸泡。

25、在冲茶时表面常常会有泡沫,这些泡沫是什么?可以从泡沫的多少看出茶的质量好坏吗?

茶叶在冲泡时出现的泡沫主要是茶叶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有很强的起泡能力。但其在茶叶中含量很低,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不产生影响。因而无法从泡沫的多少看出茶叶质量的好坏。

--《茶的综合利用》

26、将茶叶添加到食品中食用,能得到饮茶的同种功效吗?

一般的饮茶食用的只是它的水溶性物质,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仅占茶叶干重的40%左右,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主要是膳食纤维、蛋白质、脂类物质、果胶、淀粉、脂溶性维生素等,在食用时都没有被利用,如果直接食用茶叶对你的健康将更有利。

--《茶叶在食品上的应用》

27、茶叶在食品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呢?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由于茶叶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它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正积极展开,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远远的走在前面。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些情况:其中茶叶最重要的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油脂、焙烤食品、水产品的、肉制品、调味剂和饮料等方面。

把茶叶作为食品成分改良剂添加到食品中也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如用茶叶作茶叶面包,因茶叶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能增大面包的体积,增加面包的防腐变质能力,所以作出的茶叶面包不仅芳香可口,风味特殊,而且十分疏松,包存性好。

另外茶叶还被作为天然保健食品添加剂,如从茶叶中提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添加到其它食品中以制成抗癌、抗衰老保健食品。


28、泡完茶的茶渣还有其它别的用处吗?

一般人喝完茶都会把茶渣倒掉,其实茶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无机质以及不溶于水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等,这些物质都没有被利用。一些致力于茶叶研究的日本专家与医师、烹饪家一起建立了"茶菜肴研究会",提倡人们不仅"喝茶"还要"吃茶",简言之就是食用茶渣,即将茶渣用电烤炉微加热烘干后储藏待用,象普通蔬菜一样批烹制出各种菜肴。

通过"吃茶"可以摄入大约11-18%的膳食纤维,这在食用高脂肪或高胆固醇的膳食后尤为必要,对预防结肠癌,治疗糖尿病、便秘和减少胆固醇都有重要意义。

29、我想在家里自己制一些茶叶食品,你有一些好的建议吗?

其实日本现在已经很流行家庭自制茶叶食品,如近年在日本出现食用茶叶饭的时尚,在煮饭时用花茶的茶水代替清水,做出的米饭既有诱人的天然花香和茶叶芳香,又能养生保健祛病延年,尤其是夏秋两季用茶水煮饭食用可以祛风散热,防治痢疾。

用茶叶烧鱼可解腥,用茶叶煮牛肉速烂、增香;用茶叶制成的面条下锅不糊,且味道清爽鲜口;还有茶叶鸡汤,茶叶煮蛋,茶叶馒头等。用茶叶巧妙制食不仅可以增进食欲,有益健康,还可给生活增加一些情趣,确实值得提倡。

30、茶叶存放久了会对茶叶的质量产生影响吗?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而如果存放不当则茶叶化学成分变化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陈味;汤色变褐、暗;滋味的浓度、收敛性和鲜爽度下降。

31、为什么不能用冷水泡茶呢?

茶着重在嗅其香、看其色、品其味,而香味的挥发是在热水冲泡过程中蒸汽蒸发时带出的芳香物质引起的;其色、味是水浸出物的多少来决定,由于茶叶中一些内含成分是属于热溶性,只有在热水冲泡时才能很快的体会茶叶的色、香、味。

32、茶叶到底有哪些类型呢?

茶叶在我国主要分为六大类,即红茶、绿茶、青茶(也叫乌龙)、黄茶、白茶、黑茶。市面上的茶叶都是这六大茶类中的种类。

33、你喜欢在什么时候和环境中喝茶呢?

喝茶不仅有益健康,而且是一种享受,不应局限于时间和环境中。平时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常喝上一杯天然纯正的高丽参茶或花旗参茶,这对疲惫的身心很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下班后和家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泡上一壶花茶,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风味。和朋友一起闲聊的时候我会泡上一壶冻顶乌龙。


34、茶叶到底是谁发现的?

说到茶叶的发现,就要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传说神农氏尝了72种毒草后毒气聚腹,不能自制。躺在一棵树下休息时,忽然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落入口中,清香甜醇,精神为之一振,他咀嚼树上嫩枝叶,毒气顿退。那些叶子就是我们今天的茶叶。

35、我国茶叶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

我国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饮茶在我国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茶叶的发展首先从神农时期到春秋前期,最初作为祭品;其次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初期逐渐作为茶食;又次从西汉初期到西汉中期,发展到药用;再次从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最后从西晋到隋朝逐渐成为普通饮料;至唐宋遂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饮料。

--《制茶学》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