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欣赏

找到约4,102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舒曼茶话说茶艺

《茶经》上有“凡艺而不实”之说,似乎架构了中国“茶艺”缘起说。及至北宋陶谷在《茗荈录》记述了“吴僧文了善烹茶”而“曰试其艺”时,却也支撑向往“茶还通神之艺”的魅力情趣,增添了中国“茶艺”概念说。独有北宋陈师道在变幻多情的茶汤里萃取出“茶艺”的快乐,正式推出“茶之为艺”新课题,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茶艺,首开了后世称品饮程式为“茶艺”之先河。

虽然早期的“茶艺”概念并没有张开诗和远方的翅膀,更无内涵张扬高飞,唯独从“泡”的手艺为出发点,岁月的茗香并无从“品”的艺术体现。

然而,默默无闻的茶艺因“由艺而及道”,承载着茶文化历史的责任,担当起通向中国茶道之途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蕴含着“自渡”与“渡人”,“自觉”与“觉他”的禅茶文化功能。当然,也体现了人们当下的人文精神。

直到今日,中国茶艺终成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中国茶文化风雨后的一道霞光,足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历练我们的性情,绽放我们的美丽,完美我们的灵魂,厚实我们的底蕴,纯粹我们的精神。

茶艺,简而要之,就是如何泡好一杯(壶)的技艺和如何欣赏一杯茶(壶)的艺术。具体而言,中国茶艺主要研究人、茶、水、器、境、艺这六大素以及这六要素协调与组合之关系。

岁月无边,世间所有的美好景色都恰逢其时。在风淡云轻的心田,执一壶宁静,泡一盏茗香,那是以茶为载体,将茶艺溶入生活以丰富众人的生活的人文主张。

因为有了茶艺,漫长的光阴不再成为人们的寂寞,不再成为人们的孤独——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姿态。

因为茶艺,让内心有了风景。

科学地泡好一盏茶的技术与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这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应该通过冲泡者的动作、眼神、姿态表达出来。是把心灵之美和欣赏茶艺之美投入当下而获取内心欢喜,从而达到修身养性与敦睦人伦的社教功能。欣赏茶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人美、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

茶中世界,平平淡淡,清清凉凉。

慢下来的时光,煎汤煮茶,通过一杯茶来完成一种心灵语言与与肢体语言的对话,这种形式便是生活茶艺的一部分。一杯茶在握,不用担心外面的喧嚣,也不用烦心窗外的寒冷,用心泡好一壶茶,何尝不是在心灵的角落里温润着心田。

茶艺,即是修行的载体,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其美学可归纳为形式美、结构美、动作美、意境美、神韵美。

有一份闲情就有一缕茶香,有一处雅致便有一分静好。

正因此,生活中的一杯茶就是你的艺术,生活中的一杯茶就有你的形式,就有你的神韵,洒脱而自在,潇洒而随缘。

(舒曼茶话于2017年12月29日)

泡杯好茶等你

都是三月的天气了,南方的一些地方早晚温差还是这样明显。尽管如此,花草们还是知春图报的,它们集中在人们的眼睛里,一副按捺不住春心的样子,急急地把自己绽放,任风雨来去,蜂蝶抚摸。

在这个“绿遍山原雨如烟”的季节,我和几个朋友怀揣着“仁者乐山”的心情,去一个叫南岳衡山的地方听雨、品茶、读枝头上点点微笑的绿……

身临半山腰的茶树林,不仅能感觉到它们像海一样在此起彼伏,还觉得有一种蔚为壮观的东西扑面而来,那便是“一览众山下”的气势!

放眼山下,一切都在飘浮的雨雾中时隐时现,山下的世界如一幅庞大的淡墨山水画,可谓古意横生,恣意漫开。山风吹来,天空中的雾团随风飞舞,像“飞天”一般轻盈而飘渺。

收回目光,仔细打量着身边这家供我们此时喝茶的茶店,认为它没有一点孤独与寂寞。隔着窗子,目不转睛的欣赏茶树碧浪翻涌般地向远处铺去的风景,我被这一片生动、美妙、恣意的绿所陶醉。春天的气息,正在我们周围蔓延,并静静的渲染着整个日子。

登上茶店的“瞭望塔”,前后左右的张望,茶树林里,间或有不同颜色的小花正开得奔放。远方不是烟雾缭绕,就是绿树成荫。一个如此干净的“世外桃源”,让我有张开“血盆大口”把它们生生地吞进肚子里的某种冲动。同行的朋友这时提醒我,咱们是不是犯了一个“只缘生在此山中”的错误?应该让眼睛走出茶杯,让鼻子去大自然中呼吸,这样才能分享到临高一览的乐趣,才能真正阅读到南方高海拔衡山的全貌。

山里的风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出门不多时,一阵小雨与我们戏耍似的,从松林那里沥沥而至,与一行一行茶树耳语一阵后,又悄然退回到大山里去。我们担心会有更大的雨来,便就近选择在一家茶庄喝茶、聊天。

这家茶庄装修的还算古典幽静,院子里石板之间的缝隙里,青草在春雨的怂恿下争着探出头来,形成行行绿色的条纹。青石与绿草,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忘情地在院子里拥抱着。墙角的一株月季花,枝蔓交错,顺着围墙向上攀爬,花开得正灿烂,微风吹来月季花摇曳不止,一树的水珠纷纷坠地,不由得让我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来。

茶庄老板应我们的要求,沏了几杯用山泉水泡的绿茶送了过来。品味中,雨像接力赛似的,来一阵去一阵,给逶迤的大山来了个彻底的淋浴。大雨落在茶庄的雨棚上“啪啪”作响,如注的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溅起朵朵水花,顷刻间沁心的凉意把空气浸得润润的,远山亦消失在朦胧的雨雾中。

茶庄老板是个衣着素净,微笑起来浅中带甜的青年女子。她拿着一把不锈钢壶,得体地往我们面前的茶杯里续着水。每倒出一串开水,茶叶就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翩翩起舞一次。我见女老板比较随和,就向她打听:“你这绿茶是外面买的还是自家种的?”她快言快语的对我说:“你说呢?我茶庄周围都是现成的茶园啊!”我原本想再问一些山里吃饭的问题,听她这样一说,就不好再开口了,而是静静的欣赏着在开水中,时而沉下,时而浮起的片片茶叶……

由于下雨,屋里显得有些暗淡,同行的朋友正欲起身去开灯时,女老板却伸手示意,说:“这暗淡刚好!”说罢,她又给我们加了开水。

她或许已习惯守着这份暗淡,习惯远离一些明亮的东西。我们就着这份淡然,伴着一堆绿色,一边听她“唠叨”,一边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幽静。

茶叶是旷野的精灵,哪怕变成枯干的茶叶,一旦与水拥抱,它将继续演绎着绿色的传奇。女老板到底是女老板,她的一言一行总是将茶与土地、人生、生命联在一起解读,让我们在轻啜慢品间想起很多茶以外的人与事。

她说话时双手总是优雅地舞动着,犹如一位音乐指挥家,站在绿色盎然的茶海里,忘情地指挥着一曲撼人心弦的春之歌,听众除了我们,还有门外不停的雨和静静的远山……

女老板还说喝茶要喝绿茶,茶乃草木不能没了绿色,品茶就是通过茶叶的香味,去感觉绿色的美妙和大自然的芬芳。几杯茶过后,我们在与她的闲聊中,知道了不少与茶相关的东西。

雨终于停了,我们相继从女老板的茶庄里走出,打算朝前方的祝融峰爬去,走在后面的朋友,这时向女老板说:“你能否给我们留个电话,以后再来好方便联系?”女老板乐呵呵的回复他:“你放心吧!我时刻都在这里。只要你们愿意来,我什么时候都会泡好茶等的。”

是的,她会泡杯好茶等我们再去读清风明月,读高山流水……

【摘自2019年《吃茶去》杂志(总第72期);作者:剑 君(湖南衡阳,系湖南省作协会员】

茶,心灵之饮

(《吃茶去》杂志)茶道,其文化艺术并不在喝茶的解渴,又不脱离喝茶倒水实用性;既有欣赏娱乐的目的,又不追求娱乐欣赏。就像一个舞剑者,可以杀人,也可以表达舞蹈的艺术之美。但它的文化终极追求却在于锻炼心智。借以安心,获取精神深处的安寂,平淡。

茶,百草之首,万木之华。“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物质的,实用解渴的,是万药之王。“琴棋书画诗曲茶”是精神的,艺术的。在这里,我要努力说明白的,却是超越精神和物质,走在心灵的层面,调心的精神饮品。

面对这样茶汤,品读历史,品读文化,品读东方延续了数千年的优雅和文明。

在东方的系列修炼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的追求是使心灵接触到终极的真实。也就是我们平常知识层面,艺术层面,哲学层面无法达到的那个生命意义。

茶道,说白了,是冲茶倒水。冲茶时就冲茶,倒水时就倒水。我的一个学生在结课分享时曾说,第一次听笔者说这句话时,她的眼泪都留下来了。“这些年,我忙活些什么了!连喝口茶都想东想西的不消停,累不累啊!”

念头丛生,心总在别处。不经过身心管理训练的人,他的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哪儿都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得到了最炫、最丰富的享受。可我们的心呢,一天得绕地球跑多少圈,炽火炽燃,片刻不得安息。我们常常将悲欢掌控在他人的一颦一笑间,将幸福建立在眼前他人空幻的海市蜃楼上;我们常为一句话耿耿于怀,为一件事困坐愁城,为一个人失魂落魄,为一念之差懊悔终生………

我第一次看到“狂心顿歇”这个词时,我的眼泪真的留下来了。那种奔忙,很苦。

我们周围随处可见的是,人们时刻拎着手机,须臾不得离开。好想一分钟“人机分离”都耽误了大事,天要塌下来了。其实,人说话都说不明白人自己,文字就能表达真实了吗?难怪人们已把这种手机短信恋叫做“玩暧昧”了。

回到家,第一时间打开电视机,这已成了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家庭生活方式。

电视就是家人,就是爱,就是一切值得的注意?

面对面的人不重要,身在远处的人,不相识的人却时时相通,身和心究竟是在哪儿分离的呢?

很多现代人,把家装潢的金壁辉煌,把衣着精致到无懈可击,把脸塑造成传奇的非非人类,把自己吃得沟满壕平。可静下心来体会一下,他的心灵没人经管。穿得衣衫褴褛,饿得瘦骨嶙峋,于寒风中瑟瑟发抖。因为他心灵的一日三餐没人供养。提着小灯笼,在漫长的夜里,像流浪狗一样,到处询问,我的家在哪儿?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最显著的标致就是小品和相声。前人今人后人,人人走下神坛,相互娱乐调侃。但对自己也缺了几分尊重。因为有些东西是娱乐不起的,比如自己的心。把心放任天南地北,前尘后世,就不肯多放在自己眼前一秒。就好像当下,就没有多少价值值得停驻,就像当下和自己有仇。

这是一个对自己的最大浪费。所以冲茶时就冲茶,倒水时就只倒水。谁做到了,谁就入道了。身心合一在当下,安住在当下。

当一个人完全融入茶席,摆脱了自我,切断从前与未来,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冲茶倒水技巧完美的成为一体,从而,去触摸其中蕴藏着的奥妙的事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茶席版,就是茶道。

茶道,不是茶之道。是借茶说道。行茶的每一个环节,都没脱离我们的日常范畴,实际而明确。但它妙就妙在具有一种状态,那就是在日常中又超然于世界的混乱与不安之外。

“饥时即食困时眠”,“食其时,动其机”,不饿为什么硬吃饭啊?困了为什么不赶紧睡啊?很多人一生没活明白,不尊重身体。所以吃不好,睡不好,惶惶不可终日。这种自我背叛,结果只能是导向混乱,身心混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纵观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其实都不是算计和思考出来的。而是在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下,偶得的。像苹果熟了才落地,水开了才有蒸汽机。

茶道,只是透过瓶瓶罐罐来表达自己,在时间中演绎精神境界。久了,身体会因这种简单的反复训练而产生身体经验。像卖油翁在被人惊叹时,也只能说“惟手熟尔”。

茶道活动,是一种心灵训练方式。一席之上,净器就是净心,醒茶就是省身,冲茶就是开智,敬茶就是承当和奉献。如果说,茶仅仅是喝的,解渴的,满足了口腹之欲的话,那么茶就是奢靡的、颓废的、向下的,与道相背的。

很多人,一提及茶道,就大谈茶多少钱一斤,水是从哪儿运来的,壶是哪个大师的作品,茶是在哪个山上采来的,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神”化。每每这时,我都失语。

咱今天不提钱行吗?

因为,说到这种愉快而无伤大雅的“雅”文化来,当今的“闲”是必须谈钱的,贵!

如果没有不菲的连城价值,是镇不住现代人的。所以“闲”文化已蒙蔽在了商人的欺骗里。只有那些心境纯净,不以琐碎为目标,没有物质困扰的人,才有资格谈闲、谈雅、盘道。

可见,真正喝杯茶,是多么奢侈的事啊!

追求生存意义,是个无底的深渊。正像如何是“佛祖西来意”,这个问题问的人最苦,千百年来绕进去了多少好汉!它的神秘在于它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真理。这是个知性的探讨,是意想不到的生存之道。说实话,是想活明白的人都必须了解的。

因为体验真理,实在是最高尚的活法。

茶道的修行内核,是让包含一切真理的冲茶倒水的体验,提升冲茶倒水的生活。我们仍然是喝茶,茶席之上喝茶的人已不是日常的那个我。

所以茶道的艺术,是一种时时刻刻的创意。它绝不局限于华美的言辞之下。那种艺境和那种意境,非语言文字所能描述的,是一种心灵体验。

所以才会说,茶,是心灵之饮。

(摘自2012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姜慧)

找到约4,01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