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

杨子笠

乡人喜喝茶,行走于乡间村落,但凡遇着乡亲,多会招呼一声“来,喝杯茶!”也就坐下谈天说地。于是从稻黍收成、猫狗生崽,到张三儿子考上大学、李四媳妇会做好菜……常常是毫无主题或主题间跳跃,也无主讲人,谁都可以随意发言、直抒胸臆。原本素昧平生之人,凭着一杯茶,其实大多数茶也就是一些茶叶末或茶叶梗泡的,竟也和和气气团团坐,其乐也融融。

城里更是茶庄遍布,随便走进一家,不管是否认识,也不管是否买茶,主人都会笑脸相迎:“来,请坐下喝杯茶!”于是坐下论道品茶。从绿茶清新、红茶馥郁,到香港直选、乌克兰局势,高谈阔论,倒也热闹得紧。

茶本是树叶,味苦却香。炒制后既是饮品又有药用,能化渴,能清热,能解百毒。茶为中国人所发现,算是国人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更奇妙的是茶一旦与水相约便有了禅意:水不是茶,茶就是水;一杯清茶,一颗静心,明心见性度化众生是佛陀,遇水舍己济人无数为茶饮;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商人精明,从茶的功用中发掘出了巨大价值,利用现代媒体强势推广茶饮,也常有所谓专家、科学达人、社会名流电视上开讲坛说茶事,引经据典,神乎其神。坊间不免受影响,众人饮茶时也常常议论茶的形状、香气、颜色、口感,讲究泡茶的器物、泡茶的水质、泡茶的水温,甚至泡茶的程序,个个做内行状,得到大家肯定时洋洋自得,受到大家批评时一脸尴尬。于是世间就有了天价普洱、至尊滇红、极品龙井、御用单枞等等。斗茶古风似乎又复盛行,好像懂不懂茶成了喝茶的重要资格条件,颇让人有些莫名。这不禁使我想起佛教里“吃茶去”的公案来:据《五灯会元》记载,唐代高僧赵州禅师问新来的僧人:“曾到此间否?”僧人回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僧人,僧人回答:“不曾到。”赵州也说:“吃茶去!”后来院主问赵州:“为何曾到也吃茶去,不曾到也吃茶去?”赵州召唤院主,院主应诺,赵州仍说:“吃茶去!”

其实,赵州禅师只一句“吃茶去”就把茶和禅的深意全包容进去了——茶,即吃喝,为世人日用,应本正源清;禅,也不玄奥,就蕴于日常吃喝之中。如此,不要把茶做成阳春白雪,更不要做成奢侈品,让百姓望而却步;也不要把喝茶搞得太复杂,更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云里雾里。茶就是一饮品、一媒介,懂不懂茶且喝去,心中快活自知便可,不为了懂,更不为了炫耀懂。解渴也好,品味也行,凑热闹也有趣。倘若对茶略知一二,能说出一星半点所以来,那就更妙了。

我向往得闲暇时光喝茶聊书,不需茶点、不用名茶,只有好书几本、友人几个,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正所谓旧书细读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茶必是越喝味越淡,人却是越聊情越浓。当茶至无味却心有余香,能从无味处品出妙味时,才真的懂茶了。

【摘自2016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魏笑(江西赣州)】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