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压饼流程

找到约124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白茶的压饼,是不是毫无技术可言?

《1》

 

三不五时的,就看到有茶友拿着饼来诉苦。

 

“我很不喜欢喝饼,喜欢喝散茶。”

 

“为什么呀?是喜欢散茶的口感清新淡雅,花香馥郁吗?”村姑陈很常规地理解着朋友的苦衷。

 

“不是的。是因为散茶直接从罐子里抓出来就可以喝,而饼茶,还要撬,比较麻烦。来了个朋友要喝茶,还要现打开箱子,拿一块饼出来,现撬,撬了还要马上把饼包起来,放回箱子里去密封好,这太麻烦了......”茶友泣血控诉着。

 

村姑陈赶紧安慰:“嗯,还好吧。撬饼也很快的,撬一下也很有意思啊,就像煮咖啡之前,烘一下豆子。”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有的饼还很难撬,像铁饼似的,非常硬。好不容易一刀扎进去,却撬得碎四溅,满桌子都是,可丢人了。”茶友又表露出了另一方面的困扰。

 

这到是所言非虚。

 

有时候村姑陈也会接到茶农寄来的茶样,比较硬的那种饼,李麻花开玩笑说,这饼要是站在10楼上扔下去,估计能砸死个人。

 

这种硬硬的、非常结实的白茶饼,撬的时候真是特别考验撬饼人的技术。

 

不够用力吧,撬不动。够用力了吧,很容易失控——一刀下去撬得碎茶满天飞,或者,撬出饼身,把饼穿上个极大的洞,那场面,堪比车祸现场,真的是很糗。

 

 

 

《2》

 

当然,撬饼是有技术含量的,不仅撬,压饼,也需要极强的技术含量。

 

有人会说,嗨,不就是把茶叶压成茶饼吗,现在都有机器在操作,按一个钮,就解决了,还需要什么技术?

 

非也,非也。

 

如果压饼不需要技术,那为什么有人买到铁饼,而有人却买到松紧适宜的茶饼呢?

 

为什么有的饼,陈化一两年,就很有老白茶的范儿出来,而有的饼,陈化了四五年,汤水还是达不到老茶的稠度?

 

压饼的技术,是很重要的。

 

就像制茶的技术一样,有高下之别,有云泥之分。

 

同样的产区出来的茶青,不同的人制作,就会制出不同的品质、不同的香气和滋味来。

 

压饼技术好的人,能把一饼白茶,压得松紧度刚刚好,这样的饼,不但撬起来得心应手,而且,陈化的时候,也很容易陈化出较好的口感来。

 

而压饼技术不好,或者压饼不认真的人,就会把饼压得紧紧的,硬硬的,丝毫没有缝隙。

 

这种身体结构,让位于饼身内部的茶叶,接触不到一丝一毫的氧,无法参与到正常的转化里,就算是在良好的环境里陈化了多年,仍然没有太多的转化。

 

这些茶叶,住在紧压饼里面的这些年,算是白呆了。

 

 

 

《3》

 

压饼的流程里,有哪些部分,是有技术含量的呢?

 

蒸   软

01

 

蒸软,是第一道有技术含量的工序。

 

普通的压饼师傅在蒸软这个环节,通常会比较粗心,随便蒸一蒸,就拿出来进入下一步了。

 

这样做,是为了快速把几千斤茶都压成饼,尤其在夏天,那么热的压饼房,提早出来一秒钟,都是新生。

 

然而,这是不对的。

 

只是轻轻的蒸一下,也许里面还没有蒸透。没蒸透的叶片,不够湿,不够软,比较硬而脆,这样的叶片,在下一道包揉的工序里,是很容易被揉碎的。

 

到了下下一道压制定型的工序里,更容易被直接压成碎片。

 

叶片碎的太多,在冲泡时,就特别容易生出苦涩味来。

 

 

当然,这种内部碎片太多的茶饼,光看外部,是看不出来的。也就是说,你买回来一个茶饼,从外面看,是看不出里面究竟有没有碎片,有没有问题的。

 

只有撬开,才能发现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压制技术不过关的问题饼,才没有被大量的茶友发觉。

 

当然,也有的人,过分担心茶叶没有蒸透蒸软,而主动延长茶叶蒸的时间的。

 

超时蒸软的结果是,茶叶蒸得太软,太湿,水分太多,到了压制定型后,在烘干的环节,就需要延长烘干的时间,以及提高烘干的温度。

 

这样一来,就会让茶叶失去更多的养分,也会影响口感和香气。

 

 

包  揉

02

 

包揉,顾名思义,是把茶叶包起来,再揉成饼型。

 

包,是用一个干净的布袋子(可能颜色会呈咖啡色,但那不是脏,那是因为返反复使用后,茶渍浸入了布纤维中所致),把茶叶包起来,用手揉成扁圆形。

 

揉,是用手,把被布袋子装起来的、蒸软了的茶叶,旋着揉成团状。像揉一块新疆的大饼。

 

这个揉的过程中,茶叶因为外力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要被挤压,被捏揉,被反复搓动。

 

 

于是,茶叶当中的一些细胞,就被破壁了,细胞液流出,成为粘合剂,让茶饼的形状更加的牢固。

 

包揉这个环节的技术含量在哪里呢?

 

在于包揉的力量、节奏,旋转的方向,和时间长度。

 

揉的力气太大了,茶叶当中较嫩的那些叶片,就有可能被揉得过于破碎,影响口感和后期转化。

 

揉的力气太小了,茶叶没有被充分揉透,就有可能形成一块饼,过厚,高度过高,宽度过窄。也会影响到后期的烘干时长。

 

揉的时候,旋的方向,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必须是同一个方向。顺着同一个方向旋,才能让茶叶顺向排形整齐,形成一个光滑的圆的平面。

 

万一在揉的时候,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茶叶们一会儿向左倒伏,一会儿又向右倒伏,那么,最终揉好之后,饼的底面,就会形成一个螺旋状的尖尖,像受到挤压而在两块大陆之间隆起的高峰。

 

这样不平整的饼底,在下一步压制定形的时候,在这一块尖的地方,会形成一个厚厚的结,像人脚底的茧子一样——过厚,过硬,不利于后期的转化。

 

 

压 制 定 型

03

 

压制定型,是第三个技术含量高的流程。

 

这一过程,完全是由机器来完成的,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基本上没有技术含量的。

 

其实不然。

 

机器,它是死的,是由人控制的。

 

一块饼,要压多厚,要压多薄,要压多少时间,要压多少重力,全部是由人来调节的。你说这有没有技术含量?当然有。

 

压饼的白茶,有白毫银针,有白牡丹,有春寿眉,还有秋寿眉。

 

每种茶的芽头大小,叶片厚薄,梗长梗短,都是不相同的,如果要把它们压成相同的厚度,烘成相同的干度,需要的压制定型时间、重力,都是需要人工来精心调节的。

 

 

有经验的压饼师,会根据不同的茶,来调节。而没经验的压饼师,则是糊里糊涂,眉毛鼻子一把抓,所有茶,都压相同的时间长度,相同的力度。

 

有可能就把银针压成了铁饼;把寿眉,压得很松散;而把冬片,压成了千层饼——一松开饼袋,就会一层层起皮的那种效果。

 

甚至,把白牡丹,压得非常紧,一撬就全碎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技术的。

 

比如冲泡咖啡,比如煮面,比如洗茶杯。

 

看似简单的压饼,也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技术在里面。

 

有心的人,压几次就悟透了。没心的人,压了一辈子,还是只会压一种饼 ——紧紧的,硬硬的,难于陈化的铁饼。

 

这种饼,冬天放在户外冻一晚上,就能砸死人。刮台风的时候从阳台被吹下,会砸扁车顶。

 

如果大家买到这种难撬的硬饼,那还是远离吧。实在舍不得扔掉,就拿个茶包包起来,2克一袋封好,等冬天煮着喝。

 

煮茶,能修饰茶的缺点,把茶汤变得柔和,还能让这种压坏了的饼,有用武之地。

 

当然,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压得松紧适度的白茶饼。

 

毕竟,这种饼,才应该是茶界的主流。

 

它松紧适当,破壁均匀,利于陈化,能让茶饼在岁月长河里,焕发出无以伦比的生机。

 

冲泡这种茶饼,唯“好喝”二字,可得!

白茶散茶与茶饼哪个更好?

白茶分为两大阵营:散茶和饼茶,二分天下。很多爱喝白茶的茶友们,都有这样的疑问:散茶和饼茶,哪种茶更好些?

天然散状的白茶,原味完整,没有经历蒸压,干茶条形舒展,随泡随取,不必撬茶。喝入口,别有一分清爽清醇滋味。

饼茶占空间小,利于大批量储存,原料选用相同前提下,饼茶滋味更醇更厚。

那到底应该选散茶还是饼茶呢?别急,看完以下几点对比,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1、制作流程不同

白茶散茶加工工序是萎凋、干燥,后期包含风选、拣剔等精制步骤。白茶饼茶的制作,是建立在散茶成品的基础上,利于热蒸汽将干燥的散茶适度蒸软再进行压饼。

2、外形区别

白茶散茶是加工后的自然形态,干茶与干茶之间彼此分开,空隙大,占用的空间也会更大,干茶整体蓬松、轻脆、散漫。饼茶则呈现圆饼、或砖型结构。压饼之后,茶叶条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空间也大大缩小,使得茶叶间抱团更紧。

3、日常保存区别

对许多茶友来说,在家存白茶,饼茶散茶的存放技巧,也有不同。日常饮用的散茶,可用密封拉链袋分装;长期存储则需要采用三层包装法密封包装,并放置通风、无异味的空间。饼茶重量紧实,饼茶占用的空间更小,更不容易被压碎,便于存放和运输。短期存饼茶,可以放在大小配套的密封袋内,平日要注意捏紧袋口,以免跑气。


4、喝茶流程不同

散茶可以直接喝,不用额外再进行撬茶。压成茶饼的白茶,在泡茶之前,要提前撬出适量干茶,再进行冲泡。

5、滋味香气表现不同

散茶自然舒展,形态清新优雅,汤水淳和,明快鲜亮,入口清甜甘润,啜一口,如置身茶园,清爽怡人;在香气上,散茶的香气更清新、自然。茶饼紧致匀整,绵柔清爽,汤水醇厚,入口温润绵绸,质感如米浆;饼茶的香气,更为甜润一些。


很多茶友关心,白茶饼茶与散茶的后期陈化,哪个会更好?其实二者各有千秋,很难分出孰胜孰负。

散茶存老之后,是老散茶。饼茶久存多年,会成为老茶饼。每一个阶段的茶香、茶味,都有区别。茶友们在选茶时可以按个人口味选择,适口为珍。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探秘:普洱压茶工序全揭秘

 

普洱景谷原生态茶叶

 

对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很多新茶友是既熟悉又陌生,知道大体的流程,但是具体细节不知道,本文将为你详细揭秘普洱茶的压茶工序。

 

普洱茶从散茶(毛料)到茶饼(紧压茶)的过程,我们称为压茶。

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要压成饼?

1、压成饼便于储存,不占地方,走亲访友的带上一饼两饼也方便。

2、普洱散茶放久了,原有的干茶香气就容易散掉,而饼茶却能保持很长久,越陈越香。

3、从后期转化来说,散茶与空气接触面大,更容易转化,但随着时间推移,饼茶转化更稳定持久且醇厚甘甜。

 

压茶又分为手工压茶和机器压茶,手工压茶一般是指手工石磨压制,是传统工艺。

 

为什么要手工压茶呢?

因为手工石磨压制的普洱茶香气、韵味更好,更利于后期转化。从散茶到茶饼,这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接下来让我们揭开手工压茶的神秘面纱:

 

1.   称茶。把散茶装进去铁桶里面

 

2.   蒸茶。蒸半分钟左右,只要茶软下来就可以

 

3.   装袋。把铁桶里面蒸好的茶倒进布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布袋,如要压制357克一饼,就装357克的布袋。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压200克一饼的小饼,或者500克一饼的大饼。


 

4.   揉饼。揉成圆形就可以

 

 

5.   定型。把揉好的饼压在石磨底下固定饼形,一般压铁之后,等差不多3-5分钟就可以把饼拿出来(一般压饼都会有10多个石磨,所以正常情况下是这一轮的饼全部固定定型之后,我们再换新揉的饼摆进去)


 

6.   冷却。等饼冷了之后,就把布袋拆开 一片200克或者357克的饼就出炉了。



 

7.   晾干。一般饼晾干需要2-3天 时间



 

8.   包饼。一般用常规白棉纸包装。


 

9.   扎笋叶。7片一提装,这样就完工了。


 

所以压一饼茶究竟需要多久?

从工序上算下来,一般最快是3天左右。所有工序中最耗时间的是晾干,需要等茶饼晾干才能包饼。

 

有的茶友反应,刚压好的茶香气下沉,和之前的散茶没法比,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上面第2道工序蒸茶时,干茶经过高温湿气软湿,吸收了大量水分,在高温的作用下进行了一次小转化,香气随着吸湿下降,茶性也变得比散茶温和。在进入第7道工序晾干时,水分蒸发,香气才慢慢高起来。不过普洱茶叶片经过重力塑形挤压后,内质浸出细胞壁,滋味和韵味会比散茶更强烈。

 

那么刚压好的茶多久品才好呢?

新压的生茶我们建议3个月后品,此时香气韵味都出来了。

而新压的熟茶要去渥堆味,我们建议放两三年再喝。

—END—

「文/图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来源:网络由《普洱景谷原生态茶叶》整理,转载请注明...

 

 

找到约12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