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圈内幕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叶内幕曝光:到底50块钱和500块钱的茶有什么区别……

来,新手必看,茶叶内幕曝光,十个你听过却不知道原因的真相!看看我们的茶叶,神奇的魅力从何而来。

 

 1  -

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么区别?

 

有一句话在很多领域都适用: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三分货。

 

茶叶可大致分为名优茶和大宗茶两类。名优茶使用季节和嫩度最合适的原料,经常有原产地保护和特定的品种,有时需要手工采摘和手工炒制。大宗茶在生产上比较粗放,对品质要求比较低,全程机械化以实现低价。

 

在大宗茶与名优茶之间,50元和500元的确意味着品质上的差距。而在名优茶之间,买500元的安吉白茶还是买5000元的金骏眉,只有口味偏好,没有逼格高低。

 

不过,就真实情况来说,茶价水深,容易踩坑。花着名优茶的价钱买到大宗茶, 新手肯定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2  -

茶包就意味着品质不好的茶吗?

 

刻,板,印,象。

 

传统的茶包/袋内都是茶末或茶粉,无法用肉眼判断其原料品质优劣,导致很多人认为茶包就等于劣质茶。

 

其实,茶包不过就是一个包装方式呀。中国茶除了少数条形特别的茶以外,都可以用茶包装。由日本人发明、在西方已经很盛行的三角包,本身采用的茶叶可能非常好。

 

当然,还有一些袋泡茶本身的出发点是让办公族能迅速而便捷的喝到具有茶味的饮料,可以把它想成是速溶快捷的茶品。

 

 3  -

茶叶圈也有鄙视链吗?

喝红黑黄绿青白茶的,

真的就看不起喝花茶的吗?

 

其实,还好。

 

如果这条链子真的有,大概是喝茶的鄙视喝“非茶”的吧。北方人爱喝香片(茉莉花茶),江浙一带不少百姓只知道有绿茶,你能说谁瞧不起谁?

 

我们再说得“政治正确”点,无论中国、日本还是韩国,茶道精神里总有“和”、“敬”二字,应当常怀平和谦逊的姿态,总的说来,还是不要附庸风雅、贬低他人为好。

 

 4  -

如何判断茶叶品质好坏?

 

如果你在茶汤中闻到了任何不好的味道,譬如陈味或者焦味,那么这个茶一定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汤色,茶汤的透光度和折光度越好,那么茶叶品质也就越好。譬如好的绿茶汤色呈嫩绿色;好的红茶能够看到水边一圈金环,这就是折光率高的原因。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判断绿茶,就是看沉底率。茶叶吸饱水涨开后沉底越快,证明茶叶本身品质越好。针对普洱或铁观音,泡好的茶叶如果挑一片出来,叶子越肥厚,证明茶叶越好。

 

 5  -

茶的风味譬如清高、清纯、清鲜,

醇和、甘润……

这些抽象的名词到底代表什么感受?

如何去感知茶的风味?

 

抛开外形、汤色,从品尝的角度,可以从味觉、香气(嗅觉)和触觉(类似于红酒中的body)三个纬度去解析。

 

我们用嫩香(原料嫩)、板栗香(火工高的炒青)、花香果香、青气(杀青不当,残留青草味)等等来描述鼻子和味蕾感受到的滋味和香气,用醇和、细滑等等来描述舌头感知的触觉。

 

喝茶和喝咖啡、葡萄酒、威士忌,很像的。

 

整体来说,茶叶专业审评的基准是绿茶,鲜度是很重要的,意思就是茶叶冲泡出来的汤水要有很明显的鲜香和鲜味,类似于竹子和树叶的感觉。绿茶里有二十多种氨基酸,自然是有鲜味,但和西方所说的鲜(Umami)不太一样的是,茶所说的“鲜”更多是种嗅觉概念,是由芳香烃和酯类带来的,想象一下,刚摘下来的鲜叶清冽又芬芳的新鲜味道吧。

 

 6  -

茶里所谓的花香、果香到底从哪里来?

 

你尝、闻到茶里的花香、果香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类似于茉莉花茶窨香的工艺,好比是天然香料,香气来自于外部。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苏州东山碧螺春,东山农民并不主要靠茶叶作为经济作物,他们常年种植枇杷、水蜜桃橘子等多种果树,而茶树散种于花果树下,花香和果香已经长期渗入茶树的叶子中,于是碧螺春一经冲泡就会有花果奇香。

 

除了花茶以外,大多数中国茶不加香,化学加香更是不允许的。

 

另一个是茶叶由加工发生化学变化,内部产生的香气,加工后的茶叶相比鲜叶,至少多了三倍的芳香物质。工艺加工最神奇的例子是凤凰单枞,鲜叶来说,各种凤凰单枞差别不大,但一经加工,就会出现蜜兰、栀兰等多个不同香型出来。

 

 7  -

发酵茶和非发酵茶到底有什么区别?

 

发酵是个复杂的过程,能让茶叶释放更多风味,比如乌龙茶和红茶的发酵是通过揉捻(红碎茶是揉切)使细胞破碎后,细胞内的多种酶作用于各种内含物质,使其发生酶促氧化。黑茶的发酵,是空气或人为接种的微生物中的酶对茶叶进行发酵。

 

对于茶的发酵界定还有很多争议,按照发酵程度从轻到重,依次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同时还有前发酵和后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的区别。如果你是新手,不妨从茶的颜色和风味来理解,将来我们会专门为大家介绍有关茶叶的发酵。

 

整体来说,越接近全发酵,风味越醇厚,花香会越少或者花香偏向浓重风格;而越接近非发酵,会有更多花香,花香会更高扬,口感会更清爽。

 

 8  -

哪些茶越新鲜喝越好?

哪些茶讲究陈年?

是否也会像红酒那样对年份也讲究呢?

 

理论上来说,现在只有绿茶才有越新鲜越好的问题,其他的茶都可以陈年。一般认为普洱生茶的陈化是最有价值的。

 

年份至今为止还没有进入茶叶收藏的因素里,主要因为对于年份的研究还是缺失的,但是如果你长期喝同一个茶厂或者炒制师傅的同一种发酵茶的话,那么你可以自己给年份做个评判。

 

 9  -

一壶茶到底可以泡几次?

我要把第一泡倒掉吗?

 

就持久度而言,和人一样,茶也有不同。

 

普洱茶和乌龙茶往往很耐泡,一般可以十几次,每一泡的滋味都会有微妙的变化,也许第一泡与最后一泡并不像同一款茶。红茶一般六到八次,滋味较为稳定。绿茶一般三次,由于绿茶浸出较慢,控制不好每一泡的间隔时间时,容易出现第一泡淡、第二泡浓、第三泡寡的情况。

 

第一泡要倒掉基本上都针对陈年老茶。因为老茶制作较粗糙,很多时候老茶都是摊放在地上加工的,或者运输/存放不当,容易有灰。

 

普洱还另有讲究,比如五年以内的普洱生茶,第一二泡滋味过于强烈,有人常常放弃;普洱熟茶的浸润泡要重复多次直至茶汤澄清为止,其间的茶汤都要倒掉。

 

打开茶的正确方式:水质,水温,投茶比,出汤速度等。

 

 10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茶很复杂?

能简单说下如何入门从哪里开始吗?

 

因为中国的茶实在太!多!了!

 

入门的话,从交学费和多喝茶开始。

 

行业最大内幕:茶店几乎没有客人,茶老板的店铺为何很难倒闭?

茶行业,最令人费解的是:

隔壁老王的杂货铺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街边不起眼的小茶店,明明就看不见客人,却一直活着。

各大茶城也是一样,几乎看不见客人,七八月份的淡季,三天没有一群人进门。可是,花着昂贵的租金,茶叶店,就是不会倒闭。

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01-茶老板是怎么赚钱的

很多人都好奇,茶老板是怎么赚钱的。不同的茶老板有不同的玩法。

大茶商的生意

大茶商的生意,主要是春茶。春茶40-50%的产量,撑起茶商一年70%的收入。

春茶,茶企会下茶山。从茶农手里收原料,或者做自家承包的茶叶。茶叶做出来之后,一批一批地走货。卖给经销商,卖给大客户。

在茶山,绝不是一饼一饼地卖茶。而是几十公斤,上百公斤,甚至几吨地卖。一个订单下去,少则几千几万,多则几十万。

一年只要做几个订单,维系好老客户。再开发几个新客户,哪怕是散客。无论定制茶,还是卖自己的品牌茶,多少都能赚一些。

一批茶叶,哪怕只做一个山头,不同的客户需要,就打印不同的绵纸包茶,再发给客户。

春茶做完之后,一年的费用基本就够了。

街边一些小店铺,虽然不大不小,没准就是某个小茶企的门店。门店的意义,不在于卖多少茶。而在于,万一有客户来,谈生意,要有个喝茶的地方。


其次,做品牌的茶商,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经销商。大品牌有上百家经销商,小品牌,通常也有1-2家经销商。

经销商拿货,通常都是上百公斤的拿。如今的茶叶,茶价很高,补一次货,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

万一某个小品牌的茶叶,品质还不错。有新的经销商加入,就是大赚特赚。

比如普洱茶,如今,新加入做普洱茶的老板,大多都是有钱人。有些大客户,新人囤货,一次拿货就是两三吨。

如此一来,上百万的收入就有了(能不能把钱收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开发出一个大客户,就够茶老板吃几年。

总之,春茶秋茶做大客户,平时卖自己的品牌茶。春茶把一年的钱赚够之后,自己的品牌茶,一饼茶几百上千元不等,卖掉一饼就赚一饼。

雄达茶城里,开豪车的,就是这类茶商。

但这几年,茶价被炒高,茶叶产能严重过剩,茶叶越来越难卖。茶老板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


小茶铺的市场

茶行业的小老板,无法像茶商一样赚钱,却最懂什么叫江湖。这类人做生意,新人看道行,老客靠信任,逢人送礼再捞一把。

新人买茶看道行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干毛茶产量279.34万吨,内销202.56万吨,内销额2739.6亿元。

2020年,我国干毛茶产量298.6万吨,内销220.16万吨,内销额2888.7亿元。

2019-2020年,国内市场多销售了17.6万吨茶叶,销售额增加了155.7亿元。

整体而言,茶叶市场,逐年扩大。每年都会有新客户加入。

新客户很难对接到大茶商,大多去了小老板的店里。小老板面对新客户,三言两语就能套出这个人懂不懂茶。

比如,客人进店,茶老板一定会问:平时喝什么茶?茶客拍着胸脯说:我平时喝的是老班章。

茶老板的奸商值瞬间从0暴涨到100%。老班章?我都拿不到真货。

继续套两句,发现眼前这位是不懂行的主。茶老板的表演开始了,店铺里的摆着卖的茶肯定不是老班章的级别。于是,派人上楼把珍藏的“老班章”拿出来,泡给客户喝。

一边吹牛一边夸客户懂茶,一边探虚实。最后,把进货价180一公斤的茶叶,按2500一市斤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

成交之后,两人称兄道弟,保证下次再来。


毕竟,一堆茶叶放在一起,做茶20年的人,也分不清是哪个山头。茶叶泡出来,部分老司机能分出一些山头,但99.99%的人,绝对分不出来,全凭商家说。

总之,无论你要什么茶,无论你要哪个山头的茶,茶叶店里都有。所谓山头,在终端茶叶市场,一张绵纸而已!

小老板有自己的圈子。小老板积累的老客户,形成自己的卖茶圈子。这类人,喝过小老板的茶叶,形成信任关系,就只会认准一个人拿货。

老茶客不用到店里,需要什么样的茶叶,打个电话,茶老板直接送货上门,或者发个快递。

小老板对老客户,绝对不敢用假茶、次茶忽悠。但是,要喝那个质量的茶叶,就得花那个钱。

比如,小老板从茶农手里拿货,80块一公斤,但两年之后,茶叶转化相当好。

茶老板换个包装,当成新品,从180元调价到300元,照样是赚。毕竟,茶叶市场,一分钱一分货,更是一分货一分钱。

除此之外,逢年过节,送人送礼的茶叶,也是很丰厚的收入。50元一饼的低端茶叶,换一个90元的豪华包装,卖五六百,一般人也看不出来。

茶叶是个江湖,表面并不是十分热闹,但道行,全都在看不见的背面。

-02-

茶行业内幕

中国茶叶市场,没有一家独大,也没有产品标准。也就是说,茶叶,不是商品,只是农产品。

茶叶市场,就像春秋战国时候,周天子刚分封的诸侯国,各自玩各自的。


卖茶,拼的是圈子

卖茶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本本分分卖真茶的。一种是混迹茶叶市场,玩冒充的。

无论西湖龙井,还是普洱茶,都有人本本分分卖茶。这类人,用人品做背书,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卖真茶。

比如,真正的西湖龙井,原料成本相当高,茶商做了茶,价格也不可能便宜。卖这类茶,大多数老百姓消费不起,卖茶全靠圈子。圈子不够强,还要做顶级西湖龙井,结果只能是滞销。

普洱茶也一样,现在,山头茶原料相当昂贵。有名的茶山,易武七村八寨,勐库十八寨,整个普洱茶行业,有名的山头,加起来不过几十个。

这些寨子,卖茶拼的是圈子和人品。圈子不够强,名山古树还是很容易滞销的。

高端茶只是少部分人玩的游戏,注定了,卖真茶的,根本玩不过假冒的。

当一个行业,要靠人品做背书的时候,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这一点,整个茶叶市场,无论哪一类茶都差不多。

根源在于:茶叶没有定价标准,赚多少全看人。

茶产业之痛:无标准,难定价

都说烟酒茶是暴利行业。烟草专卖,不用多说。

但酒水有标准,比如五粮液1000多元,普通酒水几十元一瓶,有阶梯式的划分。但有名的品牌,就那么几个。

几个大品牌,把酒水的顶部价格彻底锁死,其它酒类不可能超过这个价格,什么酒卖什么价,总体上,消费者心里有谱。

同样被形容水很深的红酒,也有章法可寻,只要看懂葡萄酒的分级,什么级别什么价格,买酒基本不会被坑。

比如法国餐酒几十块一瓶,普通波尔多大区酒也就100多元。名酒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商家不敢乱坑人,只敢赚合理的利润。


但茶叶不一样,茶叶价格,两极分化太严重。一堆茶叶,根本无法明确定价。

比如,贵的岩茶几万元一泡,但只要是岩茶,看起来并无太大差别。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几万元一泡的岩茶,和几块钱一泡的岩茶,口感有多大的区别。

喝起来,口感差别不大,成本几十元一泡的岩茶,卖个几百元,几千元,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普洱茶也是如此。昂贵的冰岛老寨古树茶6万元一公斤,卖的是稀缺性。

但茶山上几十元一公斤的台地茶,流通到市场,打上冰岛茶的名声,卖个一两百元一公斤,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二线名寨的古树茶,做出来后,当做老班章卖。口感相当不错,没喝过真正的老班章的人,就把二线名寨当成老班章买了。

茶叶市场,一堆毛料,几饼茶叶,无法明确定价。值多少钱,凭良心,看人定。

写在最后:

一杯茶,很简单,也很复杂。生在茶圈,不仅要会买茶,还要会泡茶。

有的人,把普普通通的茶叶,泡得色香味俱全,一百多元一公斤的茶叶,泡出上千元的水平,比如雄达茶城里的一些茶艺师,真有这种水准。

这样的茶,卖个800块,买茶的人,照样觉得茶老板很有良心。相应的,茶老板也很赚。

有的人不会泡茶,明明是真正的昔归古树茶,却泡出九块九包邮的水平,还要骂本本分分做茶的茶商是奸商。其实,他真的很冤。

无论买茶,还是选茶,都是一场修行。身在茶圈混,从入门到懂行。学费,总是要交的。

茶无贵贱,适口为珍

好原料制好茶,好茶价格更贵。七八千、上万元一公斤的茶叶,大多数人不会买。

茶叶市场,大多数人根本分不清山头古树。倒不如在自己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茶。


喝茶,一为解渴,二为健康,更多的,是因为喝茶是一种无为的享受。说不出来为什么喜欢,但一日不喝,总感觉生活少了点什么。

三五好友,说茶论道,喝的是一种友情。一个人独自喝茶,喝的是寂寞。

一个人,一壶茶。一边泡,一边喝,想着别的事,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从杯盏间溜走。

等茶越喝越淡,早就忘记了茶的味道。茶叶的好与坏,也就第一杯能分辨些许。往后,喝茶,喝的一种感觉罢了!

所谓茶无贵贱,适口为珍,大概就是如此吧!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师们的超级朋友圈


昨天,传统武术爱好者田野与格斗狂人徐晓冬一战,比赛毫无悬念,徐完胜,田完败。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田野并无任何搏击运动员的痕迹,出拳发力,呼吸调整都可以明显看得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


打架人人都会,搏击却是一项运动,往往被人混为一谈,运动是需要专业训练的,打架则只需要勇气。这个道理如同茶界,喝茶人人都会,评茶则未必,很多人把听来的一肚子故事与茶学混淆,时间一久,自己也分不清到底哪个是专业茶学哪个是专业故事。


即使是传统武术也与搏击、泰拳这种实用性的格斗运动不同,更多倾向于一种表演性质的运动,康健的效用远远大过于格斗。这样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间武术爱好者怎么偏偏要挑选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搏击选手来对战呢?


看看田野的微博,朋友圈都是国内顶级的超级富豪及名人,刘强东、马云、范冰冰、杨澜... ...




中国人都混圈子,或者高端,或者低端,或者兴趣,或者专业,总之,每个人都活在各自不同的圈子里,我也不例外。


前一段,下关集团一个副总在公司文案中为了把1987年的铁饼变幻为50年代,对于邓时海的极尽谄媚之言,一个堂堂大集团,需要靠一个民间妖人去证明?然而,《普洱茶》这本书、整本、全本的内容也早就被茶界证伪。


一个人的交友之道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品性,与骗子为伍,不是蠢就是有目的。原本还有更多其造假的证据,只不过,我也有朋友圈,朋友的面子总得给。


看完田野的微博,终于明白,原来冲冠一怒是为了刘强东的巨额投资。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个刘强东是冒名的,并非真材实料的东哥。只不过,东北的田野先生并不清楚网络的社会与真实的社会一样,名号可以冒充,甚至没有名号也可以自封。


前一段,世界茶文化协会的某任会长的视频传遍朋友圈,最近也不断有一些江湖小浪人打着这样的旗号到处招摇,贩卖满是仓味、霉味的所谓“中期茶”、老茶。这个会长徒弟的小茶商,之前在北京,拿勐海之星撕掉包装当成自己的专属定制茶贩卖,当场被人抓包。


所谓的世界茶文化协会原本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的“关照”下成立的,注册地在香港,之前领导原本是想注册“国”字头的协会在北京,无奈内地的厅局级官员实在太多,如果每个厅局级都想弄个“国”字头的协会,那将随处可见,这是协会没有完全民间化之前的事情。


香港注册与内地不同,只要按照规定,你取名“宇宙茶叶协会”也没有人理会,一帮茶商不过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封号。之前还有市长的关照,如今市长倒台,树倒猢狲散,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完全是忽悠的称号而已。


只是内地的媒体人不知道这些,一看是世界性的茶会,并且每个人都是会长,自然尊敬无比,崇拜不已,再加上余秋雨这样的文化名人一掺和,大家更认为不得了。媒体一传播,会长的名头更坐实。


现在虽然内地与港台交游方便,但是,买百年老茶的人哪里又有时间认真去研究这些内幕。百年老茶,绝大部分都被证伪,甚至很多茶文化的历史也完全被这波人弄错,比如所谓的百年茶王福元昌,福元昌1945年才开始制茶,即使有真品存留到今天也不过70余年,事实上,这些所谓百年绝大部分并不靠谱。


每个人都有朋友圈,然而,朋友圈的意义在于真实,如果都是一堆谎言相交的朋友,在真实的面前不堪一击。


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本事在哪里,自己没有本事,在强大的力量打击之下,也会一击即溃。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