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和白沙糖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广西苍梧:千年六堡茶文化沉淀的山水画卷

5月20日,2023年第四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国博中心举行。大会以“非遗”与茶乡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主题,通过发布“中国茶技·忆之非遗”为主题的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以及主旨演讲等环节,推动茶乡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茶文化保护与传承。

本期为您推介“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广西苍梧县。

申报单位:苍梧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旅游月份:1-12月

推荐茶品:六堡茶

苍梧县,一座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地处浔、桂两江交汇处,是中国传统名茶—六堡茶的原产地,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诗词之县,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中国八角之乡和中国八大产脂县之一。

人杰地灵:千年六堡茶文化沉淀的地方

这里,有延续千年的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因产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据《茶经》记载六堡茶制茶工艺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独特的槟榔香味及“红、浓、陈、醇”四绝口感而入列中国十大名茶,成为朝廷贡茶。2011年“梧州六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 年 “六堡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9名;2022年“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广西唯一一个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茶类技艺。

韦洁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技术总监,曾获得了“中国首批制茶大师”“广西工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过去,水运交通盛行时期,六堡茶通过船只外运至南洋乃至世界各地,造就了独特的“茶船古道”文化。“茶船古道”即是专门运贩六堡茶的水路,六堡茶在六堡镇合口码头起运,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走贺江,入西江,直达广州,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运茶叶通道……这条全国独一无二连接桂、粤、港,直通南洋的六堡茶“茶船古道”,不仅承载着先辈蜿蜒回转的前行印迹,还封存着六堡茶香飘南洋的历史,在晚清民国,茶船古道航线被喻为南洋华工的“输血线”。2017年,习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贺词中,首次将“茶船古道”、“茶马古道”与 “一路一带”相提并论。

茶船古道起点——河口码头

在苍梧县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六堡镇至今还延续着一套传统节庆茶俗,有:春节“下茶”和“收茶”, 春社日分猪肉、拜茶神,立夏节食黑米、拜茶神,中秋节拜茶箩娘等。随着六堡茶的再次兴盛,一年一度的春社日开茶节,更是闹热非凡。为了壮大发展六堡茶产业,推广六堡茶文化,推动六堡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苍梧县自201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六堡茶旅游文化节,吸引四方游客。

社日开茶节敬茶神活动

第三届六堡茶文化旅游节

苍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古为虞舜巡游之地,秦汉已建立郡县之制。古有陈钦、陈元、士燮,当代有李济深、李沛瑶等著名人物。县城石桥镇通天岩石壁上甚多古人题书,至今还存有李宗仁、黄旭初、白崇禧等名人题壁和崖刻。现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石桥中心小学中共石桥地下党支部旧址和石桥镇古建筑群,中石桥中心小学中共地下党支部旧址,位于石桥镇石桥中心小学校区内,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石桥镇古建筑群中有宋代单孔石拱桥,位于石桥镇旧圩,至今保存基本完好,仍供使用,石桥镇即因此桥而得名,是古代苍梧驿道的重要物证之一。

宋代单孔石拱桥与通天岩石壁中白崇禧的“破壁而飞”石刻

苍梧文风兴盛,诗词文化源远流长,2011 年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词之县”的称号。

苍梧是中国长寿之乡,有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人口预期寿命80.44岁,比全国人口预期寿命高3.14岁。

苍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采茶戏、鲤鱼舞、麒麟白马舞、木犀舞、抢花炮习俗、京南米粉制作技艺、青梅皮腌制咸鸭蛋传统技艺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茶戏

抢花炮习俗

一副绿水青山、茶园环绕的六堡画卷

苍梧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1.2℃、降雨量1506.9毫米、无霜期达331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2.26%,山多林密,景色秀丽,其中最出名的是飞龙湖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飞龙湖湖面长20多公里,因整个湖面象一条正在腾空飞舞的长龙而得名,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林幽,有雄奇险秀的大型天然梯级皇殿瀑布群,半岛、岛屿众多,湖上的岛屿星罗棋布、千姿百态,犹如人间仙境。

千百年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回归线优越的地理位置,养育着大桂山延伸地带的紫芽玉蕊等,造就出独具韵味的六堡茗茶。苍梧县气候条件优越,山多林密,特别适合六堡茶生长,六堡茶文化系统核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超过 85%,且山高多雾、绿水萦绕。

2022年底苍梧县茶园种植面积16.92万亩,其中核心区六堡镇拥有茶园面积12.18万亩,茶园众多,各有特色,其中八集山庄茶园、苍松茶园、双贵茶园荣获 “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称号。苍梧,因茶而美,因茶而名,荣膺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六堡茶核心产区-六堡镇获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称号。

八集山庄茶园

双贵茶园

长群山茶园

苍松茶园

苍梧县乡村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景区景点有: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国家4A):景区自然风光秀美,山峦叠嶂,森林茂密,六堡河蜿蜒穿过景区,大大小小的茶园星罗棋盘布于群山中,次第层峦,美不胜收。景区主要景点有茶乡广场、苍松茶文化体验区、六堡合口茶船古道、茶街、六翁山茶园研学基地、六堡茶庄园度假区等,是一个集六堡茶文化展示、山水观光、度假养生、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茶乡广场

仙迹桃花岛乡村旅游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仙迹桃花岛是以生态种植、观光、休闲养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区,因其地貌宛如神仙的脚板,千亩桃树漫山遍野,南面有东安江环绕而过,沿江两岸风光秀丽,岛上气候宜人,四季花果飘香,每当春暖花开,全岛桃花烂漫,故取名为“仙迹桃花岛”。

大中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中村委村设立在盘龙组,这是一个被六堡茶山环抱的村落,绿水萦绕,生机盎然、茶香四溢,村口的大水车缓缓地转动着,每家每户的房屋外墙都被描绘上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壁画,六堡河从村边缓缓流过,新建的鱼鳞坝是大中村游玩的 “网红”打卡点,航拍镜头下,叠水缓坡如同一片片鱼鳞,又像水上的梯田。近年来,大中村依托本村的地域特色和茶产业优势,着力推动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发推出了茶民宿、茶园观光、茶事体验等旅游项目。

塘平村(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塘平村村委所在地处于连接湘粤桂三省的古道垭口,传说当年舜帝南巡,曾经到此教授种植茶叶,并亲手在塘平黑石山种下六堡第一株茶树。广西首个六堡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科普示范点-黑石山茶厂便座落在村委边,茶厂占地3000多平方米,拥有1000多亩纯生态茶园,集纯手工作坊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厂房,以及供游客参观的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这里也是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山坪村(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山坪村瑶族风情独特,瑶山风光迷人。常住人口503人,均是瑶族同胞,是苍梧县海拔最高的民族村,平均海拔约600米,村内常年云雾缭绕,风景秀丽,负离子高,是六堡茶核心产区之一,最高茶园位于海拔近千米的肇庆顶,茶树生长在缭绕的雾气之中,特别清香甘甜醇厚。

来六堡,饮六堡茶,吃六堡特产美食!

苍梧县农副土特产丰富,以六堡茶最为出名。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的侨销茶,具有独特槟榔香气以及红、浓、醇、陈、宜久藏,越陈越好的品质特点,且具有消滞去积、健脾祛湿功效。近年来,苍梧县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在核心产区培育了“苍松”“三源”等一批享誉区内外的苍梧传统技艺六堡茶品牌。

除了六堡茶,苍梧县盛产荔枝、龙眼、黄皮、沙田柚、沙糖桔、青梅等亚热带水果,较出名的有沙头横江迟熟荔枝、狮寨古东青梅。除此之外,还有乡村土特产:狮寨香茹、六堡腐竹、木双红菌、木双米酒等。

苍梧的乡村特色美食也为世人所称道!六堡茶箩娘鸡煲、六堡茶宴、茶粑、茶膏、特色油茶、京南米粉、东安地瓜酸、石桥古擂糍、鸡仔饼、青梅皮腌咸鸭蛋等特色美食能令您食指大动,伴手礼有六堡茶、六堡茶籽油、六堡茶籽粉、京南米粉等,还有当地的蜂蜜、腐竹、红菌等土特产。

六堡茶鸡煲和六堡茶饭

六堡茶宴

图文版权归苍梧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痴说茶 我眼中的普洱之浓度

  今天说一下普洱的浓度,茶叶好不好,最关键的是口感是茶汤的浓度。我个人喝茶有个习惯,第一口进去,不为香气,只感觉它浓不浓,浓到什么程度是我给分的标准。丰满的浓,纯正的浓,飘逸的浓,香艳的浓,给人的感觉和遐思都不一样。

  身边有很多朋友,喝茶很久了,就是找不到感觉,甚至分不出好坏。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于先前领会到那个浓的高度,喝茶时把过多的注意力留给了滋味,生津和回甘。其实中国的茶叶,不论那个类型,首先都要讲个浓度。一般来讲浓度受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内含物,二是季节,三是加工。如果三个条同时满足,这个茶的品质基本上会有保证了。

  我喜欢有浓度的普洱,浓不是滋味但却是味道的主体,浓而不杂,浓而不染,浓中带醇,浓而有郁香,这就是好茶。中国人喜欢讲“酽”,酽的本意就是汁浓而味厚。普洱茶的味道就是这个酽字最好的注解。

  浓不是杂乱的多,更不是彊板的硬,浓是一种有沙的柔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微生物代谢的蛋白质,虽然很小,但大体的形状是可以感觉的。我喜欢普洱里面有柔软的想象,喝茶的人很害怕在茶里喝到水的味道。无味之味是用来描述境界的,真正喝茶的时候,滋味还是我的主流。大凡好茶,最张扬的特征,除了香,便是浓。浓到什么程度,用手摇杯子,水会有晃不动,晃不散的感觉。趁热用手指感觉一下杯子的内壁,好象有糖在指上化开。用眼睛看,汤是油透的,非常明亮,稍微晃动一下杯子,汤里还有内含物正在溶解的银丝,就象沙糖遇到开水那样。

  我喜欢浓原于我不想让自己的思想闲着,过日子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平淡,但在向生活学习的时候,思想还是要复杂一些。对事物的思考,追问它们的出处和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物质与物质结合会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反应比较容观,然而有浓度的思想是把客观和主观也拿来一起反应,比如感觉和感觉,观点和观点,相容的时候它们是一体,不相容的时候,它们就是站在很远地方的那双仇视的眼睛。当思想和茶叶碰撞的时候,不论相容与否,已经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了,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溶入生命的再造。悟到的东西是更高意义上的极度浓缩。这样生命的精华,一旦在日子中化开,你就会尝到普洱带给我们的那种可以天天受用的思想的浓稠。

  在向普洱茶学习的初期,我一直定位自己是唯物论者,处处以为只有眼耳鼻舌身的真接感受才是学习意义上的"真实存在"。

  普洱茶是唯物的,因为我执着它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没有这些,物不存在。物质第一,思想屈居老二。"心"是后来才发现的物质真相。

  普洱茶是辨证的,从好与不好的对立,到标准实施的统一,从“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到“适合才是最好”的简单,从绝对的运动到相对的静止,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我的思想和行为在这期间饱受折磨。等待认识飞跃的过程如同怀孕一般,甜蜜而痛苦。尽管我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式,就像一粒种,从土地出发,依靠土壤向上发展,上面的技叶花果虽然有模有样,而埋在土里的根部却缺发营养,我知道这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辨证法让我得小益而失大义。不断的追问对与错,白与黑,是与非。这就是“纠结式学习”的根本原因。

  先前我觉得哲学是世界观的指引,后来发现哲学也是人想出来的,尽管哲学也讲“觉”和“悟”,然而没有“心”的指引,如何懂得真正的大树是于根部的强大一路生长,而得与苍天。

  哲学应该是那种有“心”指引的观念和方法,你若懂得,它就是你的感觉。哲学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思想,最高的哲学是所有中的没有,是于光明中看不见的黑暗,是那种无须伸手也能随时触碰的远方。

  在哲学的顶端,没有轮回,没有时间和空间。没有規律,没有范畴。甚至没有障碍我们认知的有限和无限,宇宙像一片光亮的海洋。

  在真正的哲学里,没有先后,不存第一或第二。如果定要给哲学下个定义,那就是一个字“圆”。哲学是圆,因为只有圆才能让每一个进入的点都能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哲学让我思考,思考如何放下身上的杂物,走近真相。放下一点就哲学一点,当所有东西都放下的时候,真理的本源就会显现。

  如果有一天,当哲学也成了我们身上多余赘物的时候,大概我们已经真正是那个先前进入的“点”了。

  学习普洱茶从认识产生飞跃,这让我发现了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认识论否定了我寻找规律的过程。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转了一圈,我又从复杂回到了简单。

  我学茶,制茶,寻茶,品茶。当我以为什么都懂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脑袋空空。

  我纠结,迷茫,快乐,悲伤。哲学就是折磨,碰与不碰,愿不愿觉,爱者与不爱者。世界仿佛在我的一生中被旅行了一次。终点站的名字竟然是「老子」给取的“无中生有”。

  文/张跃

  图/兰凌芳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